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礼乐文化与中国艺术精神的现代转化——以聂振斌的美学研究为例
1
作者 宋伟 周雅雯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76,共7页
中华传统礼乐文化承载着中华文明的重要历史积淀,是中国艺术精神的重要思想资源。面对现代社会中传统礼乐文化所遭遇的挑战,尤其是自五四运动以来对传统文化的批判,聂振斌通过美学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方法,旨在将传统礼乐文化的智慧,包括... 中华传统礼乐文化承载着中华文明的重要历史积淀,是中国艺术精神的重要思想资源。面对现代社会中传统礼乐文化所遭遇的挑战,尤其是自五四运动以来对传统文化的批判,聂振斌通过美学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方法,旨在将传统礼乐文化的智慧,包括注重理性精神、弘扬人文精神、追求人格精神、倡导自由精神等方面应用于现代社会。他强调了中西文化对话与融合对于中国艺术精神的重要性。聂振斌的研究不仅推动了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和转化,更为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转变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凸显了他在这一过程中的贡献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艺术精神 现代转化 礼乐文化
下载PDF
融摄与对话:《周易》哲学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影响发微 被引量:29
2
作者 何胜保 高红斌 +1 位作者 杨春 马志勇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3-96,F0003,共5页
中国传统武术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和哲学基础,《周易》哲学所特有的话语样式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武术文化谱系。面对休闲时代的到来,如何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当代社会价值,已成为民族传统体育领域无法推卸的现实... 中国传统武术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和哲学基础,《周易》哲学所特有的话语样式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武术文化谱系。面对休闲时代的到来,如何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当代社会价值,已成为民族传统体育领域无法推卸的现实责任。基于此,在阐述《周易》哲学思想内涵及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基础上,从易学的角度对中国传统武术的技击、技法、技理所蕴含的文化与哲理进行梳理。研究认为,《周易》哲学承认事物的相互转化,体现了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确立了"天人之学"、"阴阳学说"、"变易理论"的哲学思想体系,提出了"天、地、人三才之道"的哲学命题。《周易》哲学与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融摄与对话形成了以静制动、柔化刚打、避实击虚、后发制人、行云流水、变化多端、快而不乱的技击风格,内外合一、形神兼备、内外兼修的技法特点,动静、刚柔、虚实、变化、进退的传统武术文化哲学,以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尚武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中国传统文化 武术 儒家 道家 释家
下载PDF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之我见 被引量:13
3
作者 彭吉象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22,共9页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由孔孟儒家美学、老庄道家美学和六祖慧能禅宗美学共同构成。从某种意义上讲,唐代三位杰出诗人杜甫、李白和王维就分别代表了这三家美学,并且在各自的人生态度和诗歌风格中鲜明地体现出来。
关键词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儒道禅美学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杰辉 张春霞 +4 位作者 覃文玺 秦耀琮 覃锋 狄钾骐 张力 《中医药导报》 2014年第5期12-14,共3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采用抗凝、降脂及改善微循环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加味桃红四物汤水...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采用抗凝、降脂及改善微循环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加味桃红四物汤水煎内服,两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对治疗前后患者血浆Hcy浓度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和血浆Hcy浓度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和血浆Hcy浓度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加味桃红四物汤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载PDF
儒家乐教与中国艺术精神——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读后 被引量:5
5
作者 孙邦金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1期75-78,共4页
美属于艺术的范畴 ,善则属于伦理道德的范畴。人是在由道德而艺术 ,向善致美 ,尽善尽美的过程中成就和谐艺术人生的。在中国传统思想资源里 ,儒家传统中的“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的乐教思想 ,对中国全整的艺术精神做出了应有贡献。徐复... 美属于艺术的范畴 ,善则属于伦理道德的范畴。人是在由道德而艺术 ,向善致美 ,尽善尽美的过程中成就和谐艺术人生的。在中国传统思想资源里 ,儒家传统中的“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的乐教思想 ,对中国全整的艺术精神做出了应有贡献。徐复观在对中国艺术精神的考察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艺术精神 礼乐文明 乐教思想 儒家 徐复观 《中国艺术精神》
下载PDF
曲线旋律——中华传统艺术与文化传统之关系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长北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5-155,共11页
本文讨论这样几个问题:中华绘画的"线"有着怎样丰富的内涵?曲线旋律使中华诗、书、画达到了怎样的融通?在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建筑、园林、雕塑、图案等中华传统艺术中又各有怎样的表现?中华民族的线型思维基于怎样的文... 本文讨论这样几个问题:中华绘画的"线"有着怎样丰富的内涵?曲线旋律使中华诗、书、画达到了怎样的融通?在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建筑、园林、雕塑、图案等中华传统艺术中又各有怎样的表现?中华民族的线型思维基于怎样的文化背景?本文追溯了中华传统绘画中"线"的发生发展,接着,从诗、文、书法的曲线旋律入手,分析了中华诗、书、画的融通,剖析了中华其他艺术中的曲线旋律,最后,论述了中华传统艺术线化的形成背景。"线"的概念有显有隐,或表现为构图,或表现为造型,或表现为图案,或表现为曲线流动的气韵。本文认为,线条传达了时代的精神面貌,传达了工匠和艺术家的情感与人格,曲线音乐般的旋律美,表现出中华传统艺术的独到美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艺术 曲线旋律 文化传统 艺术精神 美学特征
下载PDF
徐复观对庄子美学思想的再发现 被引量:2
7
作者 伏爱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1-35,共5页
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中对庄子的美学思想进行了一系列的再发现,从而把"中国艺术精神主体之呈现"落实在庄子身上,并通过史论结合、中西对比的方法,对中国艺术精神进行了富有新意的再发现和再阐扬,从中显现出独特的中国文... 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中对庄子的美学思想进行了一系列的再发现,从而把"中国艺术精神主体之呈现"落实在庄子身上,并通过史论结合、中西对比的方法,对中国艺术精神进行了富有新意的再发现和再阐扬,从中显现出独特的中国文化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复观 庄子 中国艺术精神
下载PDF
传神写意——中华传统艺术与文化传统之关系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长北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4-95,共12页
本文以文人画及其理论为证,提纲挈领地叙述了"神"、"传神"、"畅神"到"写意"审美范畴的演变,分析了传神写意审美命题的文化背景,并以民间艺术为例,提出中华艺术的传神写意先起于民间,文人艺术... 本文以文人画及其理论为证,提纲挈领地叙述了"神"、"传神"、"畅神"到"写意"审美范畴的演变,分析了传神写意审美命题的文化背景,并以民间艺术为例,提出中华艺术的传神写意先起于民间,文人艺术与民间艺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促成传神写意成为中华传统艺术之中独特的文化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神 写意 中华传统艺术 文化传统 中国艺术史 审美
下载PDF
武义大漆髹饰技艺中的“工匠精神”传承及实践 被引量:2
9
作者 孙发成 钟宏云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68-73,共6页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传统工艺文化中的精髓,具有时代性和实践性,在当今社会具有普世价值。工匠精神的存在对武义大漆髹饰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具有关键性意义,它不仅是传承人坚守技艺的动力,而且是产品秉持高品质的保障,更是...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传统工艺文化中的精髓,具有时代性和实践性,在当今社会具有普世价值。工匠精神的存在对武义大漆髹饰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具有关键性意义,它不仅是传承人坚守技艺的动力,而且是产品秉持高品质的保障,更是工艺创新与发展的源泉。在武义大漆髹饰技艺的传承和实践中,工匠精神表现为对技艺传承的使命感、对传统的敬畏与发掘以及对精致化产品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工艺 武义大漆髹饰技艺 工匠精神
下载PDF
中国传统雕塑艺术教学的问题与实践 被引量:1
10
作者 仇媛媛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6期63-64,共2页
中国传统雕塑艺术教学中存在缺乏独立的自身发展空间和教学实践的正确思路等问题。中国传统雕塑艺术教学应该建立相对独立的专业方向和研究体系,深化开展教学实践工作,特别是在临摹课上要注入对艺术精神的研究,将创作实践要求上升到对... 中国传统雕塑艺术教学中存在缺乏独立的自身发展空间和教学实践的正确思路等问题。中国传统雕塑艺术教学应该建立相对独立的专业方向和研究体系,深化开展教学实践工作,特别是在临摹课上要注入对艺术精神的研究,将创作实践要求上升到对于文化内涵的理解,并在此脉络的基础上寻找突破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雕塑艺术教学 艺术精神 艺术形式 艺术创作 教学实践
下载PDF
当今水墨画教学述评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琳琳 《设计艺术研究》 2014年第5期125-128,共4页
水墨艺术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表征,经过千余年的洗练,具有传统文化的底蕴和中国独有的艺术韵味,不仅承载着数千年来中国文化的精神与审美内核,更饱含着中国文人内外兼修的高尚品德。中国传统水墨画具有认知、教育及审美的功能。水墨画课... 水墨艺术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表征,经过千余年的洗练,具有传统文化的底蕴和中国独有的艺术韵味,不仅承载着数千年来中国文化的精神与审美内核,更饱含着中国文人内外兼修的高尚品德。中国传统水墨画具有认知、教育及审美的功能。水墨画课程不仅在美术学院开设,也逐渐进入其它类型的高校。实践证明,设计学科开设水墨专业课程抑或选修课程,经过熏陶,学生便能借助水墨的理念对设计作品进行诠释与演绎。因此开设中国水墨画课程,学生能够从中吸取有用的创造性元素,更能培养观察与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的灵感与激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墨画教学 民族精神 传统文化 水墨艺术教育
下载PDF
中国传统翻译理论与古典文艺美学的不解之缘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占斌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年第8期6-9,41,共5页
中国传统翻译译论与古典文艺美学一脉相承,传统翻译译论不仅吸收了文艺美学的理论思想和原则,还借鉴文艺美学的研究方法。本文按照中国传统翻译译论演进过程和发展的轨迹,重点对佛经翻译思想、"信达雅"原则、"神似"... 中国传统翻译译论与古典文艺美学一脉相承,传统翻译译论不仅吸收了文艺美学的理论思想和原则,还借鉴文艺美学的研究方法。本文按照中国传统翻译译论演进过程和发展的轨迹,重点对佛经翻译思想、"信达雅"原则、"神似"和"化境"说进行了梳理与分析,旨在证明中国传统译论与古典文艺美学有不解之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译论 佛经 信达雅 神似 化境 古典文艺美学
下载PDF
书法意象说 被引量:1
13
作者 钟明善 《唐都学刊》 2008年第2期92-102,共11页
中国书法是用中国人特制的毛笔书写汉字的艺术,其本质特征是意象,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最凝练的物化形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以道、易为核心,吸收了诸子百家思想的精髓,同时融合了外来文化思想的精华,其内涵的主体是道与易。
关键词 书法艺术 意象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下载PDF
戏曲之魂——论元典文化对戏曲艺术的总体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友峰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4年第2期67-73,共7页
中国元典文化对戏曲艺术的影响是多面和深刻的。它在迟滞戏曲艺术形成和发展的同时 ,却以其深邃的哲学精神和美学原则 ,铸就了戏曲艺术空灵多变的舞台形式、主观心灵化的表演时空和以时帅空的舞台风格 ,并在戏曲艺术的精神内容上形成了... 中国元典文化对戏曲艺术的影响是多面和深刻的。它在迟滞戏曲艺术形成和发展的同时 ,却以其深邃的哲学精神和美学原则 ,铸就了戏曲艺术空灵多变的舞台形式、主观心灵化的表演时空和以时帅空的舞台风格 ,并在戏曲艺术的精神内容上形成了乐观向上的喜剧精神、穿越生死的生命观念和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典文化 戏曲艺术 主观心灵化时空 生命精神
下载PDF
《信·中国》:传播学视域下电视文艺的创新表达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飞 石云天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121-126,共6页
央视《信·中国》栏目这一电视文艺节目在所有电视节目形态中风格独具,以直观鲜活、形象生动的创新表达手段而深受观众喜爱。对这一传播形式和符号文化意义进行研究,发现它以小书信承载大情怀,围绕核心诉求和时代特色,实现了主流价... 央视《信·中国》栏目这一电视文艺节目在所有电视节目形态中风格独具,以直观鲜活、形象生动的创新表达手段而深受观众喜爱。对这一传播形式和符号文化意义进行研究,发现它以小书信承载大情怀,围绕核心诉求和时代特色,实现了主流价值观的创新传播。同时,以仪式现场引领文化情怀,用全媒体手段树立文化传播品牌实现了文化创新传播,故事化的叙事传播和主持语言传播更彰显了历史厚度和当代温度。简言之,《信·中国》栏目为新时代电视文艺的创新表达提供了新的参照系,既弘扬了传统文化,又展现了当代中国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中国 电视文艺 创新表达 传播形式 符号意义 传统文化 中国精神 文化节目
下载PDF
论滕固艺术史学思想的批判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衍发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年第4期101-106,共6页
滕固是近代中国美术史学的奠基人。滕固的艺术史学思想充满了怀疑和批判精神,这在滕氏治史生涯中是一以贯之的。滕固艺术史学思想的批判性,一方面源于他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感悟和理解,另一方面在于他对西方科学精神的领会和吸收。滕固艺... 滕固是近代中国美术史学的奠基人。滕固的艺术史学思想充满了怀疑和批判精神,这在滕氏治史生涯中是一以贯之的。滕固艺术史学思想的批判性,一方面源于他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感悟和理解,另一方面在于他对西方科学精神的领会和吸收。滕固艺术思想的批判性使他成为中国现代艺术史学史上第一位"批判性的艺术史家"。滕固治史的批判性精神对现代艺术史的研究和学科建设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滕固 艺术史学 批判性 中国传统艺术 西方科学精神
下载PDF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对古代艺术理论体系化研究的尝试 被引量:1
17
作者 温玉林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436-438,490,共4页
彭吉象先生《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主要涉及的问题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本体论、作品论、创作论;其提问方式以中西对比,具象升华为主;其整合方式则以历史和逻辑相统一,以"道"贯通所有问题为主。
关键词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中国古代艺术理论 体系化
下载PDF
整合中国传统文化培养艺术类大学生人文精神 被引量:3
18
作者 邵百艳 《科教文汇》 2016年第11期45-46,共2页
人文精神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也是每个人最核心的文化。人文精神的培养在21世纪的艺术类高等教育中极为重要,是全面推行艺术类人才素质教育,加快"文化强国"战略的关键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涵的丰富的理性人文精神对于培... 人文精神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也是每个人最核心的文化。人文精神的培养在21世纪的艺术类高等教育中极为重要,是全面推行艺术类人才素质教育,加快"文化强国"战略的关键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涵的丰富的理性人文精神对于培养艺术类大学生人文精神,寻求一条适合中国当前高等艺术人才培养要求和当代艺术类大学生专业、心理和行为特点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之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艺术类大学生 人文精神培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侠义之维
19
作者 乔玉成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3年第6期1-5,共5页
侠义精神是中国传统武德思想的重要内容。古人认为,"止戈为武,仁义为侠","武中有侠,侠中有武","义非侠不立,侠非义不成",故"武"、"侠"、"义"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形成一种... 侠义精神是中国传统武德思想的重要内容。古人认为,"止戈为武,仁义为侠","武中有侠,侠中有武","义非侠不立,侠非义不成",故"武"、"侠"、"义"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形成一种共生的关系。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与侠文化相互渗透,彼此融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武侠文化。侠作为历史的真实存在虽已经烟消云散,但中国武术中的侠义精神却世代永存,并已作为武德规范融入到习武者的日常生活,贯穿于习武、用武的过程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侠义精神 武德 中国传统武术
下载PDF
论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华美学精神对中国公共艺术教育的滋养 被引量:16
20
作者 徐望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2-51,共10页
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华美学精神同源共生,一同滋养着中国公共艺术教育。具有“美善合一”属性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美学的根与源。儒家文化强调中和,追寻人格美;道家文化强调自然,追求自由美;释家文化强调心悟,追求超脱美。中华美学精神的... 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华美学精神同源共生,一同滋养着中国公共艺术教育。具有“美善合一”属性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美学的根与源。儒家文化强调中和,追寻人格美;道家文化强调自然,追求自由美;释家文化强调心悟,追求超脱美。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涵主要包括生态美学观、审美意象观、审美接受观、审美感通观、艺术创造观和艺术人生观等几个层面。其是中国艺术教育的灵魂;为中国当代艺术教育确立价值导向;要转化并落实为中华美育精神。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华美学精神滋养公共艺术教育的意义在于:使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土壤之中的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路径具体化、现实化,使中华美育精神得以弘扬。具体路径包括:结合中华传统文化创建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打造展现中华美学气韵的文化艺术产品;促进“国风”文化传媒产品实现现象级传播;注重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在教育领域融合创新等。在中国建设“文化强国”的进程中,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研究公共艺术教育,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是当下的研究趋势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理论 公共艺术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美学精神 中华美育精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