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局部浸润麻醉应用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早期效果评估
1
作者 王俊 张辉 +3 位作者 李正远 郝琳 陈圣洪 尹宗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7期5839-5844,共6页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会经历明显的疼痛,这对功能恢复存在负面影响,探索并寻求有效的镇痛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目的:为探求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有效的围术期镇痛策略,首次提出了一种由吗啡、氟比洛芬酯和复方倍他米松配置而成的新...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会经历明显的疼痛,这对功能恢复存在负面影响,探索并寻求有效的镇痛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目的:为探求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有效的围术期镇痛策略,首次提出了一种由吗啡、氟比洛芬酯和复方倍他米松配置而成的新型局部浸润麻醉制剂,同时探讨该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023年11月至2024年4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接受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置换过程中是否使用局部浸润麻醉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研究组在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关节腔周围注射吗啡、氟比洛芬酯及复方倍他米松配置而成的局部浸润麻醉制剂,而对照组术中未使用任何镇痛药物作为空白对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不同时间节点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学会评分、术后膝关节肿胀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置换后6,12及24 h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更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Z=-2.367,-2.906,-4.199,P<0.05);但在术后48,72 h,两组患者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并无显著性差异(Z=-1.287,-1.478,P>0.05);②置换后第3天,研究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和膝关节学会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519,-8.027,P<0.05);③研究组患者术后的膝关节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Z=-2.818,P<0.05);④在术后早期,两组患者的发热发生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生切口愈合不良及假体周围感染;⑤结果表明:在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应用由吗啡、氟比洛芬酯及复方倍他米松组成的局部浸润麻醉制剂,可以明显减轻患者术后早期疼痛,并显示出较高的安全性,但仍需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局部浸润麻醉 镇痛 复方倍他米松 疼痛目测类比评分 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运动疗法激活臀肌改善青年男性膝前痛患者的下肢肌力
2
作者 吴悦 任爽 +3 位作者 黄红拾 代瑞兰 敖英芳 苟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3798-3803,共6页
背景:目前发现膝前痛与下肢生物力学有关,但仍缺少臀肌训练对膝关节及下肢日常活动影响的研究。目的:探究臀肌激活运动疗法对青年男性膝前痛患者髋、膝关节肌群肌肉力量和疼痛的影响。方法:纳入25例男性青年膝前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臀... 背景:目前发现膝前痛与下肢生物力学有关,但仍缺少臀肌训练对膝关节及下肢日常活动影响的研究。目的:探究臀肌激活运动疗法对青年男性膝前痛患者髋、膝关节肌群肌肉力量和疼痛的影响。方法:纳入25例男性青年膝前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臀肌激活组12例和空白对照组13例。臀肌激活组进行40 min/次、3次/周、为期6周的臀肌激活运动;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入组和干预6周后评估患侧髋关节、膝关节在60(°)/s和180(°)/s下等速屈伸运动测试的相对峰力矩、总功、屈伸肌群比值、肌肉耐力值,爬楼运动测试中停止爬楼的楼层,以及目测类比评分。结果与结论:①等速屈伸运动测试:髋关节,干预后臀肌激活组在60(°)/s和180(°)/s的相对峰力矩较干预前显著提高29.74%和25.95%(P=0.022,P=0.024);空白对照组在180(°)/s时的肌耐力较干预前降低12.12%(P=0.000)。膝关节,干预后臀肌激活组在60(°)/s和180(°)/s的相对峰力矩较干预前显著提高18.69%和7.27%(P=0.006,P=0.033);空白对照组各指标干预前后无著性变化(P>0.05)。②爬楼运动测试:臀肌激活组爬楼运动停止时的楼层数较空白对照组高(6.41±6.1)层(P=0.024),干预后较干预前增高(P=0.016);空白对照组干预前后无显著改变(P>0.05)。③疼痛评估:干预后臀肌激活组目测类比评分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36),干预后较干预前降低(P=0.000);空白对照组干预前后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果表明:6周臀肌激活运动疗法可改善下肢肌群的爆发力和耐力,减轻膝前痛程度,对于膝前痛患者有必要进行臀肌训练,以促进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肌激活 运动疗法 膝前痛 下肢 髋关节 膝关节 等速肌力 目测类比评分 工程化运动疗法
下载PDF
Intranasal ketam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pain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被引量:2
3
作者 Roshana Shrestha Samita Pant +3 位作者 Ashis Shrestha Kabita Hada Batajoo Rashmi Thapa Sumana Vaidya 《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CAS 2016年第1期19-24,共6页
BACKGROUND:Pain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ED)is common but undertreated.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intranasal(IN)ketamine used as an analgesic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injur... BACKGROUND:Pain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ED)is common but undertreated.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intranasal(IN)ketamine used as an analgesic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injury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pain.METHODS:This study was a cross sectional,observational study of patients more than 8 years old experiencing moderate to severe pain[visual analog score(VAS)>50 mm].The initial dose of IN ketamine was 0.7 mg/kg with an additional dose of 0.3 mg/kg if VAS was more than 50 mm after 15minutes.Pain scores and vital signs were recorded at 0,15,30 and 60 minutes.Side-effects,sedation level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were also recorded.The primary outcome was the number of patients achieving≥20 mm reductions in VAS at 15 minutes.Other secondary outcome measures were median reduction in VAS at 15,30 and 60 minutes,changes of vital signs,adverse events,satisfaction of patients,and need for additional ketamine.RESULTS:Thirty-four patients with a median age of 29.5 years(IQR 17.5–38)were enrolled,and they had an initial median VAS of 80 mm(IQR 67–90).The VAS decreased more than 20 mm at15 minutes in 27(80%)patients.The reduction of VAS from baseline to 40 mm(IQR 20–40),20 mm(IQR 14–20)and 20 mm(IQR 10–20)respectively at 15,30 and 60 minutes(P<0.001).No critical changes of vital signs were noted and adverse effects were mild and transient.CONCLUSION:This study showed that IN ketamine is an analgesic choice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injury in moderate to severe pain in an overcrowded and resource limited 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LGESIA INTRANASAL KETAMINE pain visual analog score
下载PDF
颈项功治疗颈型颈椎病60例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佳 费乐怡 +2 位作者 余谦 单婉青 吕立江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3期82-85,共4页
目的:通过对颈型颈椎病患者进行锻炼干预,比较颈项功和常规米字操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颈痛、压痛阈(Pressure Pain Threshold,PPT)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1―12月浙江中医药大学纳入的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通过对颈型颈椎病患者进行锻炼干预,比较颈项功和常规米字操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颈痛、压痛阈(Pressure Pain Threshold,PPT)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1―12月浙江中医药大学纳入的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分为功法组和常规米字操组,每组各30例。功法组患者采用功法“仙鹤点水”锻炼,常规米字操组患者采用常规米字操锻炼,两组患者每天早晚各锻炼1次,以锻炼4周为一个疗程。锻炼前对两组患者进行压痛点筛查,结果得到两组患者压痛点多在肩井穴和C3夹脊穴,并以此作为PPT值的采集点。观察各组患者在锻炼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orthwick Park Neck-pain Questionnaire,NPQ)评分及肩井穴和C3夹脊穴的PPT值,并综合评定各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锻炼4周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NPQ评分均较锻炼前降低(P<0.05),两组患者肩井穴的PPT值均较锻炼前升高(P <0.05),功法组C3夹脊穴的PPT值较锻炼前升高(P <0.05),常规米字操组C3夹脊穴的PPT值与锻炼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功法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26/30),优于常规米字操组的63.33%(19/30)(P <0.05)。结论:功法和常规米字操均能改善颈型颈椎病患者的颈部疼痛和压痛,但功法的疗效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功法 颈痛量表评分 压痛阈 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
下载PDF
日间手术模式下耳穴压丸疗法对肛周脓肿术后疼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新建 黄斌 +5 位作者 赵亮 韩旭 穆士佳 刘莉婷 秦勤 刘连成 《基层中医药》 2024年第7期42-46,共5页
目的 观察耳穴压丸疗法对肛周脓肿术后患者疼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3年1月1日—2023年9月30日北京市肛肠医院(北京市二龙路医院)肛肠急诊科收治的86例肛周脓肿于日间手术模式下行切开引流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目的 观察耳穴压丸疗法对肛周脓肿术后患者疼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3年1月1日—2023年9月30日北京市肛肠医院(北京市二龙路医院)肛肠急诊科收治的86例肛周脓肿于日间手术模式下行切开引流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术后抗感染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治疗上增加耳穴压丸治疗。术后6 h及第1、2、5天进行电话随访或来院进行术后复查换药,采用数字评分法评估患者疼痛情况,对比两组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并记录止痛药的使用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6 h、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术后第5天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两组间术后6 h、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日间手术模式下,耳穴压丸疗法能显著降低肛周脓肿患者术后的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间手术 耳穴压丸 肛周脓肿 手术后疼痛 VAS评分
下载PDF
抗骨质疏松联合方案对PVP患者骨量的影响
6
作者 魏健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3期49-52,69,共5页
目的:严重骨质疏松致椎体骨折椎体强化术(PVP)后,使用抗骨质疏松治疗(CVPC方案),观察骨指标的变化情况,研究抗骨质疏松治疗在PVP术后的作用.方法:本研究纳入3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PVP治疗.根据患者是否接受C... 目的:严重骨质疏松致椎体骨折椎体强化术(PVP)后,使用抗骨质疏松治疗(CVPC方案),观察骨指标的变化情况,研究抗骨质疏松治疗在PVP术后的作用.方法:本研究纳入3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PVP治疗.根据患者是否接受CVPC治疗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16例,研究2组指定时间段的骨密度值(BMD)、骨转化物(BTMs)水平,结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3个月,2组骨密度T值均高于治疗后即刻,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个月,治疗组骨密度T值均高于治疗后即刻,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骨密度T值均高于治疗后即刻,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2组I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水平均高于治疗后即刻,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个月,治疗组PINP、CTX水平均高于治疗后即刻,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INP、CTX水平均高于治疗后即刻,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随访,治疗组再骨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治疗后即刻、3、6个月,2组VAS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PVP治疗后使用CVPC方案,可以改善骨密度,优化骨转化物水平,缓解症状,减少再骨折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CVPC方案 骨密度 骨转化物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下载PDF
初产妇无痛分娩镇痛现状及其与身高、体重的相关性
7
作者 罗永猛 岳忠链 昝权 《循证护理》 2024年第16期3032-3034,共3页
目的:调查初产妇无痛分娩的镇痛效果现状,及其与初产妇身高、体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1日—6月30日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科的300名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实施持续性椎管内(硬膜外)麻醉镇痛,于不同时间点采用视觉模拟... 目的:调查初产妇无痛分娩的镇痛效果现状,及其与初产妇身高、体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1日—6月30日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科的300名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实施持续性椎管内(硬膜外)麻醉镇痛,于不同时间点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对产妇的主观疼痛感受进行评价。结果:麻醉剂负荷量后5 min镇痛发挥作用,随后VAS评分持续下降,15 min产妇疼痛得到显著缓解,20 min后镇痛效果最佳;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时间点初产妇的VAS评分与其身高和体重不相关(P>0.05)。结论:分娩时的镇痛技术可以有效缓解产妇疼痛,且镇痛效果与初产妇身高、体重不相关;临床中麻醉护士在产程中应及时对产妇进行疼痛评分,并遵医嘱减少或增加药量以维持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麻醉 无痛分娩 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护理
下载PDF
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疗效观察
8
作者 黄素文 樊振勇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6期868-870,共3页
目的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椎间盘源性下腰痛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治疗仪治疗;对照组采用立体动态干扰电治疗。治疗前、后对... 目的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椎间盘源性下腰痛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治疗仪治疗;对照组采用立体动态干扰电治疗。治疗前、后对所有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和磁共振成像髓核T2弛豫时间值的变化。治疗3个月后,随访两组患者VAS评分和ODI指数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ODI评分比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髓核T2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VAS评分较治疗后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能缓解患者腰部疼痛、改善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 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 T2弛豫时间
下载PDF
中药熏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腰背痛临床研究
9
作者 泮艳璐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5期181-186,共6页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腰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腰背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钙剂、维生素D、注射鲑鱼降钙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腰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腰背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钙剂、维生素D、注射鲑鱼降钙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熏蒸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功能评分(JOA)、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 (GQOLI-74)评分、腰椎骨密度,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3.33%(P<0.05)。治疗后,2组JOA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2组GQOLI-74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维度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腰椎骨密度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可提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腰背痛患者的临床疗效,且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腰背疼痛症状,帮助患者恢复腰椎功能,增加骨密度,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腰背痛 绝经 中药熏蒸 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 腰椎功能评分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完善慢性功能性关节不稳定康复疗效评估体系 被引量:11
10
作者 于惠贤 杨纯生 +3 位作者 张冉 胡志伟 何蕾 陈亚平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5-169,共5页
目的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常规康复训练前后进行综合功能评估;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门诊选取124例单侧踝关节不稳患者,年龄34~56岁,其中男性73例,女性51例。分别进行肌力及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训练,本体觉训练,疗... 目的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常规康复训练前后进行综合功能评估;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门诊选取124例单侧踝关节不稳患者,年龄34~56岁,其中男性73例,女性51例。分别进行肌力及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训练,本体觉训练,疗程为2个月,康复前后分别做即时、行走后疼痛[500 m行走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肢负重时间、星偏移距离平衡检查及动、静态足底压力评估。结果患足负重项康复前平均站立时间与康复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即时VAS疼痛评分康复前与康复后差异显著(5.32±0.27,1.07±0.08);500 m步行VAS疼痛评分康复前后差异有显著性(8.79±1.78,4.51±1.78),且显著高于健侧(5.41±0.42,27.31±5.48)(P<0.05);两组足底动、静态峰值压力分布无明显改变(P>0.05),静态压力:健侧前足(1095.30±61.28)gr/cm^2,患侧前足(1670.30±151.22)gr/cm^2负重增加,动态压力:健侧(1654.98±294.27)gr/cm^2,患侧前足(2822.30±312.28)gr/cm^2(P>0.05)。结论经过综合康复治疗后,患者即时疼痛得到明显缓解,平衡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但500 m步行后疼痛以及动静态足底压力无明显变化,生物力学未得到纠正,限制了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康复治疗 足底压力 动态平衡 视觉模拟评分法
下载PDF
中药内服外敷辅助秋水仙碱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60例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莉 马金荣 +1 位作者 潘红梅 刘利利 《安徽医药》 CAS 2020年第11期2276-2279,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外敷辅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血尿酸(BUA)及血沉(ESR)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病人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外敷辅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血尿酸(BUA)及血沉(ESR)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病人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秋水仙碱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药内服外敷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BUA、ESR、肝肾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血肌酐(Scr)水平变化,VAS评分和临床症状积分,观察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1.67%(P<0.05);两组治疗前BUA、ESR、ALT、S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UA、ESR、Scr组内比较均有好转,且观察组的BUA[(423.17±9.02)umol/L比(510.57±9.76)umol/L]和ESR[(38.49±1.27)mm/h比(46.31±1.18)mm/h]、Scr[(80.96±13.19)umol/L比(90.92±19.73)umol/L]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VAS、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观察组VAS[(2.02±1.07)分比(3.11±1.15)分]、临床症状积分[(7.02±2.69)分比(9.62±2.73)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6.67%比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外敷辅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确切,有效改善相关临床症状及血沉、尿酸等水平,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痛风性/中药疗法 中药内服外敷 秋水仙碱 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尿酸 血沉
下载PDF
81例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石勇 阚奇伟 +4 位作者 刘泗军 刘汉云 催辉 郑磊 胡祥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5年第4期414-416,共3页
目的探讨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观察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行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81例患者作为手术组,选择同期行保守治疗的37例肋骨骨折患者作为保守组比较,观察2组患者入院后疼痛评分变化趋势及相... 目的探讨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观察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行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81例患者作为手术组,选择同期行保守治疗的37例肋骨骨折患者作为保守组比较,观察2组患者入院后疼痛评分变化趋势及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手术组81例手术均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疼痛评分、呼吸频率明显降低(P=0.000),氧饱和度明显升高(P=0.002),咳痰困难、呼吸困难及活动困难的比例明显降低(P<0.05)。手术组疼痛评分在入院第4天之后即手术高峰时段之后明显下降,而保守组疼痛评分总体下降缓慢。2组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4)。结论对于有明确手术指征的肋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其疗效迅速、显著;病程第4天为手术的最佳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疼痛评分 视觉模拟评分法
下载PDF
肝脾肾同调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腹痛视觉模拟评分及排便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包永欣 吕冠华 +5 位作者 邵丽春 孙希良 曹玺 王丽丹 朱成慧 贾金玲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50-652,共3页
目的:观察肝脾肾同调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患者腹痛及排便情况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D-IBS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西药治疗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口服肝脾肾同调方并随证加减,对照组口服匹维溴铵片... 目的:观察肝脾肾同调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患者腹痛及排便情况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D-IBS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西药治疗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口服肝脾肾同调方并随证加减,对照组口服匹维溴铵片。疗程为4周。应用腹痛视觉模拟评分及症状评分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28 d观察并记录腹痛、排便次数及大便性状改变。结果:治疗组腹痛视觉模拟评分、大便次数及大便性状评分治疗14 d及28 d均优于治疗前,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症状评分治疗组均不同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症状治疗14 d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 d后腹痛视觉模拟评分及大便性状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肝脾肾同调可有效控制D-IBS患者的腹痛、腹泻症状,临床效果优于匹维溴铵片,并随着疗程的延长中药的优势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肝脾肾同调 腹痛视觉模拟评分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和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飞 胡成栋 +5 位作者 李彦飞 郭冰蕊 刘志伟 仝路 杨鎏璞 王红燕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7期707-711,共5页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和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邯郸市中心医院2020年2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84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开展前瞻性研究,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单侧双通道内镜治疗)...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和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邯郸市中心医院2020年2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84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开展前瞻性研究,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单侧双通道内镜治疗)与对照组(椎间孔镜治疗),每组各42例。观察组给予单侧双通道内镜治疗,对照组给予椎间孔镜治疗。记录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通过改良MacNab评定标准比较两组术后1.5年疗效,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2个月及1.5年腰部及下肢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2个月及1.5年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观察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54.61±12.39)mL、(7.96±1.77)d,显著少于对照组[(132.57±18.24)mL、(9.72±1.7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长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硬膜囊面积(133.59±16.84)mm^(2),显著大于对照组[(116.37±16.29)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2个月、1.5年腰部及下肢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术后1个月、2个月腰部VAS评分分别为(3.18±0.86)、(2.39±0.6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17±1.15)、(1.79±0.4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2个月下肢VAS评分、术后1.5年腰部及下肢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2个月、1.5年,两组ODI水平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2个月、1.5年两组ODI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ODI水平为(31.57±4.25)%,显著低于对照组[(36.86±4.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和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相当,但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减轻患者术后前期疼痛,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单侧双通道内镜 椎间孔镜 视觉疼痛评分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下载PDF
电温针灸在原发性痛经治疗中的价值体现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静 刘洪岩 +3 位作者 李晓亮 范晓华 唐绍灿 刘纪明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第16期97-99,共3页
目的应用电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并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纳入受试者总计66例,均为我院2017年5月-2018年11月收治的原发性痛经患者,通过计算机软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电温针灸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服药物治疗,分析组采用常规... 目的应用电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并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纳入受试者总计66例,均为我院2017年5月-2018年11月收治的原发性痛经患者,通过计算机软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电温针灸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服药物治疗,分析组采用常规口服药物结合电温针灸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的组间治疗效果、视觉疼痛评分(VAS)、前列环素E2(PGE2)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分析组治疗总有效率93.94%,高于对照组63.64%,χ^2=9.065 9,P=0.002 6;治疗后,分析组PGE2(278.05±38.61)ng/L低于对照组PGE2(325.44±42.35)ng/L,χ^2=4.750 3,P=0.000 0;分析组VAS(4.37±0.37)分低于对照组VAS(5.87±0.70)分,χ^2=10.883 0,P=0.000 0。结论在原发性痛经的治疗中,联合电温针灸治疗,可以促进临床效果提升,减少疼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温针灸 原发性 痛经 治疗效果 视觉疼痛评分 前列环素E2
下载PDF
收肌管阻滞联合膝关节后方浸润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妙苗 丁煌 柯剑娟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81-84,87,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联合膝关节后方浸润在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后的镇痛作用和早期的康复作用。方法:行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收肌管阻滞联合膝关节后方浸润组(A组,0.375%罗哌卡因30 m L进...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联合膝关节后方浸润在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后的镇痛作用和早期的康复作用。方法:行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收肌管阻滞联合膝关节后方浸润组(A组,0.375%罗哌卡因30 m L进行收肌管阻滞、0.2%罗哌卡因50 m L进行膝关节后方浸润)和对照组(B组,0.9%生理盐水30 m L进行收肌管阻滞、0.9%生理盐水50 m L膝关节后方浸润),观察2组患者术后2、4、8、24及48 h膝关节的静息时和活动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比较2组患者术后24 h和48 h的膝关节活动度及患肢首次行主动直腿抬高时间及术后使用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术后2、4、8、24及48 h,A组患者的静息痛、活动痛VAS评分低于B组、主动膝关节活动度优于B组(P<0.05或P<0.01);2组患者均在术后早期能够进行直腿抬高锻炼,但首次直腿抬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结论: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联合膝关节后方浸润可以为膝关节镜前交叉韧带手术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及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肌管阻滞 膝关节后方浸润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术后镇痛
下载PDF
经皮自控镇痛术对治疗晚期癌症患者疼痛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佑庆 唐曙光 藏诗旷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10期31-32,共2页
目的探讨皮下自控镇痛术对晚期癌痛的止痛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诊治的58例晚期癌症患者,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自控泵皮下注入40mg吗啡和20mg咪唑安定的混合液50mL,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肌注0.1~0.2mg/kg的吗啡和20mg的... 目的探讨皮下自控镇痛术对晚期癌痛的止痛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诊治的58例晚期癌症患者,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自控泵皮下注入40mg吗啡和20mg咪唑安定的混合液50mL,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肌注0.1~0.2mg/kg的吗啡和20mg的安定才进行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来评估两组镇痛效果,并且统计患者对镇痛方法的满意度。结果在治疗后,治疗组的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要明显优于传统方法(P<0.05)。结论经皮自控镇痛术对癌症的晚期疼痛有较好的镇痛效果,患者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自控镇痛术 疼痛 镇痛 视觉模拟评分
下载PDF
不同灸量治疗周围性面瘫伴耳周疼痛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琳 曹奕 王保国 《上海针灸杂志》 2018年第10期1182-1186,共5页
目的观察温针灸不同灸量治疗周围性面瘫伴耳周疼痛的疗效,优化周围性面瘫的温针灸治疗方案。方法将入选的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温针灸Ⅰ组、温针灸Ⅱ组与普通针刺组,每组20例,分别采用温针灸3壮、温针灸5壮与单纯针刺治疗。各组... 目的观察温针灸不同灸量治疗周围性面瘫伴耳周疼痛的疗效,优化周围性面瘫的温针灸治疗方案。方法将入选的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温针灸Ⅰ组、温针灸Ⅱ组与普通针刺组,每组20例,分别采用温针灸3壮、温针灸5壮与单纯针刺治疗。各组患者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进行FDI评分量表测定,比较各组的临床疗效,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测定,比较耳周疼痛缓解程度,并记录耳周疼痛消失天数。结果普通针刺组总有效率为75.0%,温针灸Ⅰ组为95.0%,温针灸Ⅱ组达100%,各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针灸Ⅰ组、温针灸Ⅱ组分别与普通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温针灸Ⅱ组与温针灸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针灸与普通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伴耳周疼痛均取得较好疗效,均能有效缓解耳部疼痛;温针灸疗效与普通针刺相比较更显著;温针灸疗效与灸量具有相关性,温针灸5壮与3壮相比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疗法 面神经麻痹 不同灸量 耳周疼痛 视觉模拟评分
下载PDF
采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的手术效果和术后管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方冬 袁亦铭 +7 位作者 郑卫 崔万寿 彭靖 高冰 张志超 辛钟成 周利群 郭应禄 《中国性科学》 2017年第11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包皮环切术后各个时间段恢复情况、术后管理和并发症处理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北大医院男科中心采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环切术的363名患者,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和围手术... 目的:探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包皮环切术后各个时间段恢复情况、术后管理和并发症处理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北大医院男科中心采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环切术的363名患者,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和围手术期处理,采集患者的术中情况和术后恢复的信息。结果:患者中位年龄28岁,平均手术时间(7.11±1.76)min,患者术后2h、术后1d和术后1周的平均VAPS评分分别为(4.06±1.19)、(2.49±0.78)和(0.22±0.48)。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主要并发症为水肿(22例)及出血(13例),水肿经纱布或自粘弹性绷带加压包扎后均缓解,出血视出血部位和出血量分别采用局部加压包扎、缝合出血点、二次手术清除血肿等方式处理后均缓解。所有患者远期恢复良好,患者对该手术的满意度较高(92.6%)。结论:采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环切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式,其术后患者满意度较高,疼痛轻,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低,有待于术后及早发现合理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皮环切术 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 疼痛评分 患者满意度
下载PDF
加巴喷丁与阿米替林联合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在坡 何效兵 张永进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32期65-66,68,共3页
目的采用加巴喷丁联合阿米替林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2例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给予加巴喷丁及阿米替林治疗4周,采用VAS评分评估患者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加巴喷丁及阿米替林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下降,P<0.0... 目的采用加巴喷丁联合阿米替林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2例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给予加巴喷丁及阿米替林治疗4周,采用VAS评分评估患者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加巴喷丁及阿米替林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对各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愈率均在65%以上,同时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为2.8%)。结论加巴喷丁联合阿米替林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巴喷丁 阿米替林 神经病理性疼痛 VAS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