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ACCM3对夏季青藏高原臭氧谷双心结构的模拟性能评估! 被引量:13
1
作者 万凌峰 郭栋 +2 位作者 刘仁强 施春华 苏昱丞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7-66,共10页
利用全大气气候通用模式WACCM3对青藏高原夏季臭氧谷(OV)的双心结构进行了模拟。通过模式输出资料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MLS卫星资料的对比分析,对模式模拟性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WACCM3能模拟出青藏高原夏季OV的双心结构,尤其... 利用全大气气候通用模式WACCM3对青藏高原夏季臭氧谷(OV)的双心结构进行了模拟。通过模式输出资料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MLS卫星资料的对比分析,对模式模拟性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WACCM3能模拟出青藏高原夏季OV的双心结构,尤其对上对流层下平流层区(UTLS)的OV中心位置模拟较好,强度偏强。平流层上部的OV模拟较差,中心偏东,强度偏强。因为WACCM3对夏季高原邻近地区上空UTLS区的环流尤其是南亚高压模拟较好,而UTLS区的臭氧损耗的主要原因是动力输送作用,所以模拟效果好。上部OV模拟较差的原因主要是环流场模拟不佳导致了氯化物和氮氧化物的分布模拟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臭氧谷 双心结构 waccm3
下载PDF
基于WACCM+DART的临近空间SABER和MLS臭氧观测同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敬文琪 王业桂 +2 位作者 崔园园 蔡其发 兰伟仁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3-250,共18页
本研究在WACCM+DART(Whole Atmosphere Community Climate Model,Data Assimilation Research TestBed)临近空间资料同化预报系统中加入SABER(Sounding of the Atmosphere using Broadband Emission Radiometry)和MLS(Microwave Limb So... 本研究在WACCM+DART(Whole Atmosphere Community Climate Model,Data Assimilation Research TestBed)临近空间资料同化预报系统中加入SABER(Sounding of the Atmosphere using Broadband Emission Radiometry)和MLS(Microwave Limb Sounder)臭氧观测同化接口,并以2016年2月一次平流层爆发性增温(SSW)过程为模拟个例进行了SABER和MLS臭氧观测同化试验,得出以下结论:同化SABER和MLS臭氧体积浓度观测得出的WACCM+DART臭氧分析场能够较真实反映SSW期间北极上空平流层臭氧廓线随时间的演变特征,且与ERA5(Fifth Generation of ECMWF Reanalyses)再分析资料描述的臭氧变化特征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基于SABER和MLS臭氧观测的WACCM臭氧6 h预报检验表明同化臭氧观测对臭氧分析和预报误差的改善效果主要体现在南半球高纬平流层和北半球中高纬平流层中上层—中间层底部;基于ERA5再分析资料的WACCM+DART分析场检验表明同化SABER和MLS臭氧体积浓度资料可在提高北半球高纬地区上平流层—中间层底部臭氧场分析质量的同时减小该地区上平流层—中间层底部温度场和中间层底部纬向风场的分析误差;基于MLS臭氧资料的臭氧中期预报检验表明相对控制试验同化SABER和MLS臭氧体积浓度资料能更好改善0~5 d下平流层和中间层底部臭氧的预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ccm (Whole ATMOSPHERE Community Climate Model) DART (Data Assimilation Research Test-Bed) SABER (Sounding of the ATMOSPHERE using Broadband Emission Radiometry) MLS (Microwave Limb Sounder) 臭氧 资料同化
下载PDF
基于WACCM+DART的临近空间SABER和MLS温度观测资料同化试验
3
作者 敬文琪 崔园园 +3 位作者 王业桂 蒋辉明 蔡其发 兰伟仁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7-241,共15页
基于WACCM+DART(Whole Atmosphere Community Climate Model,Data Assimilation Research Test-Bed)临近空间资料同化预报系统,以2016年2月的一次平流层爆发性增温(SSW)事件为例,开展了临近空间SABER(Sounding of the Atmosphere using ... 基于WACCM+DART(Whole Atmosphere Community Climate Model,Data Assimilation Research Test-Bed)临近空间资料同化预报系统,以2016年2月的一次平流层爆发性增温(SSW)事件为例,开展了临近空间SABER(Sounding of the Atmosphere using Broadband Emission Radiometry)和MLS(Microwave Limb Sounder)温度观测资料集合滤波同化试验.结果表明:同化SABER和MLS温度观测资料可显著降低WACCM模式在中间层和平流层中上部(0.001~10 hPa)大气温度场的预报误差,改善CR试验在SSW发生时中间层变冷现象偏强、纬向风场首次发生反转的层次偏低以及增温恢复阶段0.1~10 hPa的东风层提前消退、纬向风速偏大、平流层顶位置偏高等现象.基于ERA5(The Fifth Generation of ECMWF Reanalyses)再分析资料的检验表明:同化SABER和MLS温度资料明显有利于减小北半球高纬度地区(60°-90°N)平流层中上层和下中间层(0.1~14 hPa)纬向风场以及平流层和中间层中下层(0.01~100 hPa)温度场的分析误差;同化低层大气观测也有利于减小0.1~14hPa纬向风场和0.01~100 hPa温度场的分析误差,但是不如同化SABER和MLS温度资料对临近空间纬向风场和温度场分析误差的改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ccm模式 DART资料同化系统 SABER MLS 温度
下载PDF
CMIP6-WACCM模式对北半球反气旋型Rossby波破碎趋势的预估
4
作者 李瑶瑶 施春华 郭栋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23-735,共13页
利用CMIP6中的CESM2-WACCM模式逐日资料,预估未来2020—2099年SSP2-4.5、SSP3-7.0和SSP5-8.5三种不同排放情景下北半球对流层顶附近反气旋型Rossby波破碎(Anticyclonic Rossby Wave Breaking,AWB)的空间分布、发生频率、水平尺度、对称... 利用CMIP6中的CESM2-WACCM模式逐日资料,预估未来2020—2099年SSP2-4.5、SSP3-7.0和SSP5-8.5三种不同排放情景下北半球对流层顶附近反气旋型Rossby波破碎(Anticyclonic Rossby Wave Breaking,AWB)的空间分布、发生频率、水平尺度、对称结构及其长期趋势。总体而言,未来四个季节AWB都在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有高频区。夏季北太平洋高频区发生频数显著多于北大西洋高频区,其他三季相反。两高频区在三种不同情景下,AWB物质经向输送通常以对称输送为主,但北太平洋区内冬、春、秋三季在SSP2-4.5情景下AWB物质向极净输送,北大西洋区内夏季在SSP2-4.5和SSP5-8.5情景下AWB物质向赤道净输送。未来的长期趋势显示,两高频区内各季节的AWB发生频数、水平尺度和物质向极输送主要呈减小(减少)趋势,且温室气体排放量越大,减小趋势越显著。在SSP5-8.5情景下,北太平洋夏季AWB总面积变化趋势为-365.5个1°×1°标准经纬度网格/10 a,该变化由区域内AWB平均尺度减小(-2.7个标准化网格/10 a)和发生频率减少(-1.9个/10 a)共同导致;该区域的向极输送率变化率为-0.0165/10 a。北大西洋秋季AWB发生频数变化率为-2.3个/10 a,导致其总面积则以-440.4个标准化网格/10 a的速度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气旋型Rossby波破碎 CMIP6 waccm模式 预估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ERA5 Reanalysi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Initial Conditions for WACCM Simulations 被引量:1
5
作者 WANG Yegui JING Wenqi +5 位作者 CUI Yuanyuan CAI Qifa LAN Weiren FANG Hanxian WENG Libin NIU Jun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60-468,共9页
This study uses ECMWF fifth-generation reanalysis, ERA5, which extends to the mesopause, to construct the Initial Conditions(IC) for WACCM(Whole Atmosphere Community Climate Model) simulations. Because the biases betw... This study uses ECMWF fifth-generation reanalysis, ERA5, which extends to the mesopause, to construct the Initial Conditions(IC) for WACCM(Whole Atmosphere Community Climate Model) simulations. Because the biases between ERA5 and Sounding of the Atmosphere using Broadband Emission Radiometry(SABER) temperature data are within ±5 K below the lower mesosphere,ERA5 reanalysis is used to construct IC in the lower atmosphere. Four experiments are performed to simulate a Stratospheric Sudden Warming(SSW) event from 5 to 15 February 2016. The simulation using the WACCM default climatic IC cannot represent the sharp meteorological variation during SSW. In contrast, the 0~4 d forecast results driven by ERA5-constructed IC is consistent with ERA5 reanalysis below the middle mesosphere. Comparing with WACCM climatology ICs scheme, the ICs constructing method based on ERA5 reanalysis can obtain 67%, 40%, 22%, 4% and 6% reduction of temperature forecast RMSE at 10 hPa, 1 hPa, 0.1 hPa, 0.01 hPa and 0.001 hPa respectively. However,such improvement is not shown in the lower thermosphe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A5 reanalysis SABER waccm Initial Condition Stratospheric Sudden Warming(SSW)
下载PDF
平流层臭氧和辐射场的季节分布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商林 刘毅 +1 位作者 王永 田文寿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0-49,共10页
利用美国NCAR化学气候耦合模式WACCM3对平流层温度场、风场、臭氧及辐射场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在适宜飞艇长期驻留的准零风层高度20~22 km(对应大气压强范围为50~30 hPa,以下均采用气压值表征对应大气高度),7—8月风速小于5m·s^(... 利用美国NCAR化学气候耦合模式WACCM3对平流层温度场、风场、臭氧及辐射场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在适宜飞艇长期驻留的准零风层高度20~22 km(对应大气压强范围为50~30 hPa,以下均采用气压值表征对应大气高度),7—8月风速小于5m·s^(-1)的风带可长期稳定在40°N以北.臭氧空间分布显示,在30hPa气压高度处中国地区臭氧浓度出现了带状分布,30 hPa高度以下低纬度地区臭氧浓度低于中纬度地区.平流层太阳加热率的时空变化表明,在平流层上层,太阳加热率可达100×10^(-6)K·s^(-1),而在平流层下层,只有10×10^(-6)K·s^(-1).6—8月中国区域的太阳加热率大于9月;在100~30 hPa高度内,中纬度地区太阳加热率高于低纬度地区,在30 hPa高度以上,低纬度地区太阳加热率高于中纬度地区;8—9月30~40 hPa高度处,太阳加热率的空间变化较小.在30 hPa高度上,太阳加热率在40°N昼夜变化最大;50 hPa高度处,太阳加热率的昼夜变化小于30 hPa高度处,而且白天太阳加热率出现极大值的纬度明显靠北.平流层低纬度地区的长波加热率小于中纬度地区.青藏高原由于地形特殊,其6—7月的臭氧浓度、太阳加热率和长波加热率均小于同纬度其他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 季节变化 waccm3模式 风场 臭氧 辐射场
下载PDF
热带平流层CO浓度准两年振荡的位相变化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春晓 田文寿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5-288,共14页
利用2005~2014年10年的卫星微波临边探测仪(MLS)资料分析了热带平流层一氧化碳(CO)体积混合比的年际变率,发现热带平流层CO浓度的准两年振荡(QBO)在30 h Pa高度附近存在明显的位相变化特征。大气化学气候模式模拟结果表明,热带平流层CO... 利用2005~2014年10年的卫星微波临边探测仪(MLS)资料分析了热带平流层一氧化碳(CO)体积混合比的年际变率,发现热带平流层CO浓度的准两年振荡(QBO)在30 h Pa高度附近存在明显的位相变化特征。大气化学气候模式模拟结果表明,热带平流层CO的准两年振荡信号是化学和动力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动力作用主要是QBO引起的次级经向环流引起的物质传输。化学和动力过程共同作用导致热带平流层CO浓度的垂直梯度在30 h Pa高度处发生反转,进而产生一氧化碳QBO信号的位相变化。此外,化学气候模式模拟结果还表明,与CO有关的化学过程不但可以减弱一氧化碳QBO信号的振幅,还可以在热带30~10 h Pa高度范围内造成一氧化碳QBO和纬向风QBO信号之间约3个月的时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流层 一氧化碳(CO) 准两年振荡(QBO) 全球化学气候模式(waccm) 位相变化
下载PDF
中国廊坊中间层和低热层大气平均风观测模拟 被引量:3
8
作者 杨钧烽 肖存英 +1 位作者 胡雄 徐轻尘 《空间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4-290,共7页
利用中国廊坊站(39.4°N,116.7°E)流星雷达在2012年4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的水平风场观测数据,分析廊坊上空80~100 km的中间层与低热层(Mesospherc and Lower Thermosphere,MLT)大气平均纬向风和经向风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 利用中国廊坊站(39.4°N,116.7°E)流星雷达在2012年4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的水平风场观测数据,分析廊坊上空80~100 km的中间层与低热层(Mesospherc and Lower Thermosphere,MLT)大气平均纬向风和经向风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平均纬向风和经向风都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平均纬向风在冬季MLT盛行西风,极大值位于中间层顶,随高度增加西风减弱;在夏季中间层为东风,低热层为强西风,风向转换高度约为82 km.平均经向风在冬季以南风为主,在夏季盛行北风.纬向风和经向风在春秋两季主要表现为过渡阶段.流星雷达观测结果与WACCM4模式和HWM93模式模拟的气候变化特点基本一致,但WACCM4模式纬向风和经向风风速偏大,而HWM93模式纬向风和经向风风速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星雷达 大气平均风场 中间层和低热层 waccm模式 HWM模式
下载PDF
合肥地区温室气体柱浓度直接观测与卫星数据对比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刘丹丹 黄印博 +3 位作者 曹振松 卢兴吉 孙宇松 涂倩思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9-168,共10页
利用地基傅里叶变换光谱仪EM27/SUN观测了合肥地区H2O、CO2、CH4及CO四种气体分子的柱浓度.观测结果表明:合肥地区XH2O、XCO2在测量期间变化较大,H2O和CO2的变化幅度分别为1353.17~5289.43ppm及409.22~415.05ppm;XCH4和XCO两种气体分子... 利用地基傅里叶变换光谱仪EM27/SUN观测了合肥地区H2O、CO2、CH4及CO四种气体分子的柱浓度.观测结果表明:合肥地区XH2O、XCO2在测量期间变化较大,H2O和CO2的变化幅度分别为1353.17~5289.43ppm及409.22~415.05ppm;XCH4和XCO两种气体分子的变化较小,其标准差均在10-2数量级;XH2O、XCO2、XCH4和XCO的平均值分别为2109.10ppm、411.59ppm、1.87ppm及0.13ppm.将地基观测数据XCO2、XCH4分别与WACCM模式、GOSAT卫星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WACCM模式计算XCO2、XCH4的浓度比较稳定,仅在平均值附近有微幅变化,GOSAT卫星观测值略低于地基EM27/SUN的观测值,XCO2、XCH4相对偏差分别为0.45%和0.34%.利用GOSAT卫星数据分析了2010~2018年春季XCO2与XCH4的变化趋势,发现XCO2值从390.83ppm增加到410.30ppm,相对增长率为4.9%;XCH4值从1.802ppm增加到1.869ppm,相对增长率为3.7%.其结果可为追踪合肥及周边地区温室气体的源与汇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光谱技术 EM27/SUN 温室气体 柱总量 waccm GOSAT卫星数据
下载PDF
Impacts of the extratropical North Pacific on boreal summer Arctic circulation
10
作者 Shengping He Tore Furevik +2 位作者 Huijun Wang Fei Li Mingkeng Duan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23年第5期113-120,共8页
北极夏季大气环流的一个显着特征是以北冰洋为中心的异常反气旋环流,与北极增暖存在紧密的联系.先前的研究已将其形成的潜在机制与早春欧亚融雪,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联系起来.本研究发现北极夏季反气旋环流异常与春季副热带北太平洋... 北极夏季大气环流的一个显着特征是以北冰洋为中心的异常反气旋环流,与北极增暖存在紧密的联系.先前的研究已将其形成的潜在机制与早春欧亚融雪,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联系起来.本研究发现北极夏季反气旋环流异常与春季副热带北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SSTA)存在显着联系,表明副热带北太平洋与北极之间存在遥相关.该SSTA的特点是北太平洋中纬度地区有暖的SSTA,,周围有明显的冷SSTA,类似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的负位相,但热带地区没有明显的信号(本研究称之为类负位相PDO),5月份,这种类负位相PDO可以激发从白令海传播到北极的罗斯贝波,导致北极出现反气旋环流异常.这种反气旋环流异常可以持续到夏季.同时,这种类负位相PDO的SSTA可以持续到夏季,并在夏季引起白令海上空的低压异常.这种低层的低压异常会导致异常的上升运动,并引起高层的辐散异常,从而进一步加剧夏季北极对流层上层的反气旋环流异常。这种反气旋环流异常可迫使北极上空出现异常绝热下沉运动,导致北极出现显著的绝热加热.于是,北极上空出现显著的暖异常,其暖中心位于北极对流层中部。数值模拟试验证实了5月份类负位相PDO的SSTA与夏季北极反气旋环流异常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增暖 北太平洋 遥相关 Eady增长率 波弗特海 waccm
下载PDF
中国廊坊(39.4°N,116.7°E)中间层和低热层潮汐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钧烽 肖存英 +1 位作者 胡雄 徐轻尘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01-1509,共9页
本文利用中国廊坊站(39.4°N,116.7°E)流星雷达在2012年4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期间的水平风场观测数据,分析了廊坊上空中间层和低热层(MLT,80~100 km)大气纬向风、经向风潮汐的季节变化特征.研究表明:廊坊MLT区域周日潮汐和半... 本文利用中国廊坊站(39.4°N,116.7°E)流星雷达在2012年4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期间的水平风场观测数据,分析了廊坊上空中间层和低热层(MLT,80~100 km)大气纬向风、经向风潮汐的季节变化特征.研究表明:廊坊MLT区域周日潮汐和半日潮汐波动比较显著,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周日潮汐振幅在88 km以下为半年变化,极大值位于2-3月和10月,极小值位于冬、夏季;在88 km以上为周年变化,振幅冬末春初最强,夏季最弱.周日潮汐相位在秋、冬季比春、夏季提前.半日潮汐主要呈现半年变化,在5月和9月最强,冬、夏季最弱.半日潮汐相位在春、夏季比秋、冬季提前.此外,廊坊风场潮汐的观测结果与WACCM4模式模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者的主要特征相似,在细节上有显著区别.与40°N附近其他站点风场潮汐观测结果的比较结果表明中纬度MLT风场潮汐有显著的随经度变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层和低热层 潮汐 流星雷达 waccm
原文传递
Responses of zonal wind at -40°N to stratospheric sudden warming events in the stratosphere, mesosphere and lower thermosphere 被引量:5
12
作者 YANG JunFeng XIAO CunYing +1 位作者 HU Xiong XU QingChen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6期935-945,共11页
Based on the data at^40°N at different longitudes during different stratospheric sudden warming(SSW)events,the responses of zonal winds in the stratosphere,mesosphere and lower thermosphere to SSWs are studied in... Based on the data at^40°N at different longitudes during different stratospheric sudden warming(SSW)events,the responses of zonal winds in the stratosphere,mesosphere and lower thermosphere to SSWs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The variations of zonal wind over Langfang,China(39.4°N,116.7°E)by MF radar and the modern era retrospective-analysis fo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MERRA)wind data during 2010 and 2013 SSW and over Fort Collins,USA(41°N,105°W)by lidar and MERRA wind data during 2009 SSW are compared.Results show that the zonal wind at^40°N indeed respond to the SSWs while different specifics are found in different SSW events or at different locations.The zonal wind has significant anomalies during the SSWs.Over Langfang,before the onset of 2010 and 2013 SSW,the zonal wind reverses from eastward to westward below about 60–70 km and accelerates above this region,while westward wind prevails from 30 to 100 km after the onset of2010 SSW,and westward wind prevails in 30–60 and 85–100 km and eastward wind prevails in 60–85 km after the onset of2013 SSW.Over Fort Collins during 2009 SSW,eastward wind reverses to westward in 20–30 km before the onset while westward wind prevails in 20–30 and 60–97 km and eastward wind prevails in 30–60 and in 97–100 km after the onset.Moreover,simulations by the specified dynamics version of the whole atmosphere community climate model(SD-WACCM)are taken to explain different responding specifics of zonal wind to SSW events.It is found that the modulation of planetary wave(PW)plays the main role.Different phases of PWs would lead to the different zonal wind along with longitudes and the different amplitudes and phases in different SSW events can lead to the different zonal wind respon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atospheric sudden warming(SSW) MF radar waccm planetary wav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