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4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WRF的郑州市降雨模拟方案分析
1
作者 张金萍 李志伟 王茹玉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共5页
为探究WRF模式对郑州市五区降雨过程的模拟能力,比选出一套符合郑州市五区大多数降雨的WRF模拟参数,采用WRF模式中的Thompson、WSM6及Lin三种微物理参数方案分别模拟了郑州市五区的9场降雨持续时间为1 h,重现期以3~5年为主的降雨事件,并... 为探究WRF模式对郑州市五区降雨过程的模拟能力,比选出一套符合郑州市五区大多数降雨的WRF模拟参数,采用WRF模式中的Thompson、WSM6及Lin三种微物理参数方案分别模拟了郑州市五区的9场降雨持续时间为1 h,重现期以3~5年为主的降雨事件,并对9场不同降雨历时、重现期的降雨事件在Thompson方案下进行模拟,通过水文预报中常用的相对误差、相关系数、均方根误差、平均误差进行评价。结果表明,Thompson方案在总降雨量、过程量及降雨趋势方面相较WSM6、Lin方案稳定性更好;对于不同降雨历时、重现期的降雨,Thompson方案模拟结果的相关系数都较高,但均方根误差略微偏大,平均误差正负参半,数值也相对偏小。研究结果对郑州市降雨预报方案的选择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降雨模拟 微物理参数 郑州市
下载PDF
基于CMIP6耦合WRF的黄河上游复合干旱热浪事件演变规律
2
作者 门宝辉 吕行 +1 位作者 陈仕豪 王红瑞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08-919,共12页
复合干旱热浪事件较传统极端气候事件破坏性更强,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黄河上游作为气候敏感区受其影响尤其突出,刻画其特征并分析未来可能气候条件下的演变趋势对事件防控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 复合干旱热浪事件较传统极端气候事件破坏性更强,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黄河上游作为气候敏感区受其影响尤其突出,刻画其特征并分析未来可能气候条件下的演变趋势对事件防控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耦合天气预报研究模式WRF的未来气象数据动力降尺度方法。识别了黄河上游不同情景下的复合干旱热浪事件及其特征,揭示了复合事件与单一事件的区别,分析了复合干旱热浪事件的未来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历史期、SSP245和SSP585情景下复合干旱热浪事件较单一事件的温度升高3.8%、13.1%、13.5%,干旱指数降低5.8%、2.6%、2.6%,极端特征更加显著。(2)SSP245情景下复合干旱热浪事件特征呈西南高、东北低的空间分布形式,而在SSP585情景下以北部、东部区域分布最高。(3)未来各情景下区域整体复合干旱热浪事件特征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SSP585的上升趋势高于SSP2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6 黄河上游 wrf模式 复合干旱热浪事件 MK趋势检验
下载PDF
基于鲲鹏处理器的WRF移植与评估
3
作者 陈晔峰 晏臣 +2 位作者 陈锋 安卫士 何明扬 《数据与计算发展前沿》 CSCD 2024年第3期150-161,共12页
【目的】开展WRF模式在鲲鹏处理平台上的应用评估,为国产芯片在气象行业开展广泛应用提供参考。【应用背景】近年来气象数值预报技术不断发展,超级计算机成为气象发展的主要支撑,研究国产芯片对气象信息化支撑技术,有助于促进国产芯片... 【目的】开展WRF模式在鲲鹏处理平台上的应用评估,为国产芯片在气象行业开展广泛应用提供参考。【应用背景】近年来气象数值预报技术不断发展,超级计算机成为气象发展的主要支撑,研究国产芯片对气象信息化支撑技术,有助于促进国产芯片在气象行业的广泛应用。【方法】基于ARM架构的鲲鹏920处理器从STREAM、HPL、HPCG 3个方面进行基准测试,以气象行业典型应用WRF为例,展示鲲鹏处理器在模式移植、计算效率和扩展性方面的良好性能。【结果】从测试结果来看,鲲鹏处理器表现出优秀的访存带宽、浮点计算性能以及高扩展性;鲲鹏处理器的移植过程较为简单,应用性能满足气象行业的时效性与扩展性要求,预报结果能做到与气象现有平台保持一致。【结论】鲲鹏处理器具备在气象行业广泛应用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计算 ARM架构 鲲鹏920 wrf应用 性能评估
下载PDF
WRF模式不同微物理方案对青海高原夏季一次降水过程模拟差异的初步探讨
4
作者 王丽霞 刘娜 +2 位作者 王启花 马有绚 张博越 《气象科学》 2024年第4期766-774,共9页
为了解不同微物理方案对青海高原地区夏季降水过程模拟的影响,利用WRF模式和NCEP再分析资料,选取Lin方案、WSM6方案和New Thompson方案等3种微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模拟了青海高原地区2017年夏季一次典型降水过程,并结合探空、降水等观... 为了解不同微物理方案对青海高原地区夏季降水过程模拟的影响,利用WRF模式和NCEP再分析资料,选取Lin方案、WSM6方案和New Thompson方案等3种微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模拟了青海高原地区2017年夏季一次典型降水过程,并结合探空、降水等观测资料对模拟结果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WRF模式3种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温度廓线的模拟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且均与实况接近,但对不同区域相对湿度廓线的模拟能力有明显差异;3种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均能模拟出本次降水的主要走向、雨带及强降水中心,但模拟的雨带和强降水中心位置较实况偏东且局部雨量偏大;WSM6方案对降水空间分布的模拟与实况最接近,WSM6和New Thompson方案模拟的降水偏差均略小于Lin方案;3种方案降水模拟结果中,小雨TS评分最高,其次是中雨,对大雨模拟的可信度均较差;降水模拟小雨TS评分最高的是New Thompson方案,为0.60,WSM6方案次之,Lin方案较差,为0.43;对中量降水模拟,WSM6方案略优于其他两个方案;降水模拟New Thompson和WSM6方案整体优于Lin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微物理参数化方案 青海高原 降水模拟
下载PDF
基于WRF模式的好溪流域致洪暴雨千米尺度预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贾彦方 吴志勇 +3 位作者 李源 何海 欧剑 汪瑛琪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14,共5页
鉴于好溪流域内多山地和丘陵,梅汛期和台汛期常突发强暴雨,致使其千米尺度下的数值预报难度较大的问题,选取好溪流域2015~2020年的10场致洪暴雨事件,利用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WRF和GFS预报数据进行6、30、54 h的回顾性预报,并测试了5... 鉴于好溪流域内多山地和丘陵,梅汛期和台汛期常突发强暴雨,致使其千米尺度下的数值预报难度较大的问题,选取好溪流域2015~2020年的10场致洪暴雨事件,利用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WRF和GFS预报数据进行6、30、54 h的回顾性预报,并测试了5种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千米尺度下,WRF模式模拟的降雨量偏小,对山区的预报效果优于河谷地区;Lin方案的整体预报效果最佳,而WSM3方案最差;选取的10场极端降水事件受到台风和西南低空急流等异常天气的影响,Lin方案和WSM5方案适用性较好;WRF模式对暴雨的预报效果优于大暴雨。研究结果对于提高山区小流域致洪降雨的模拟和预报精度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预报 wrf模式 对流解析尺度 异常天气 山区小流域
下载PDF
A Methodological Study on Using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WRF) Model Outputs to Drive a One-Dimensional Cloud Model 被引量:1
6
作者 JIN Ling Fanyou KONG +1 位作者 LEI Hengchi HU Zhaoxia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期230-240,共11页
A new method for driving a One-Dimensional Stratiform Cold (1DSC) cloud model with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 casting (WRF) model outputs was developed by conducting numerical experiments for a typical large-scale ... A new method for driving a One-Dimensional Stratiform Cold (1DSC) cloud model with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 casting (WRF) model outputs was developed by conducting numerical experiments for a typical large-scale stratiform rainfall event that took place on 4-5 July 2004 in Changchun, China. Sensitivity test results suggested that, with hydrometeor pro files extracted from the WRF outputs as the initial input, and with continuous updating of soundings and vertical velocities (including downdraft) derived from the WRF model, the new WRF-driven 1DSC modeling system (WRF-1DSC) was able to successfully reproduce both the generation and dissipation processes of the precipitation event. The simulated rainfall intensity showed a time-lag behind that observed, which could have been caused by simulation errors of soundings, vertical velocities and hydrometeor profiles in the WRF output.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e simulated and observed movement path of the precipitation system, a nearby grid point was found to possess more accurate environmental fields in terms of their similarity to those observed in Changchun Station. Using profiles from this nearby grid point, WRF-1DSC was able to repro duce a realistic precipitation pattern.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1D cloud-seeding models do indeed have the potential to predict realistic precipitation patterns when properly driven by accurate atmospheric profiles derived from a regional short range forecasting system, This opens a novel and important approach to developing an ensemble-based rain enhancement prediction and operation system under a probabilistic framework concep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ud-seeding model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wrf model rain enhancement
下载PDF
基于CALMET-WRF耦合的复杂地形下导线覆冰的精细化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帅 李劲松 +3 位作者 原辉 芦竹茂 胡帆 赵倩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9-520,共12页
利用耦合了WRF模式的CALMET模型,对2022年1月5—10日山西省南部中条山区导线覆冰事件的天气背景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在评估了WRF和CALMET对气象要素的模拟效果的基础上,分别利用WRF和CALMET模拟的气象场驱动Makkonen覆冰模型,对本次导线... 利用耦合了WRF模式的CALMET模型,对2022年1月5—10日山西省南部中条山区导线覆冰事件的天气背景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在评估了WRF和CALMET对气象要素的模拟效果的基础上,分别利用WRF和CALMET模拟的气象场驱动Makkonen覆冰模型,对本次导线覆冰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如下结论:1)相比于WRF模式的模拟结果,CALMET降尺度后的气象场能更符合实际地形影响下近地面温度场和风场的分布规律,其模拟的近地面低温区(气温<0℃)范围较WRF模拟范围更大。2)CALMET的气温均方根误差整体较WRF模式减小0.5~1℃,相关系数由0.5~0.8提升至0.6~0.85;风速的均方根误差较WRF减少了1 m/s,相关系数较WRF提升0.2,说明WRF模式结合CALMET模拟气象场更加接近真实观测结果。3)利用CALMET降尺度场驱动覆冰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微尺度地形下电线积冰的时空分布特征,各杆塔模拟的覆冰厚度偏差较WRF显著减小了2 mm,且降低了模式对覆冰启动的滞后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CALMET模式 复杂地形 覆冰厚度 动力降尺度
下载PDF
WRF模型驱动的网格新安江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龚俊超 姚成 孙明坤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33,共10页
为提升输入网格新安江模型的降雨和蒸发数据的时空分布准确度,完善水文循环过程,并为进一步实现WRF模型与网格新安江模型的耦合提供基础,构建了由WRF驱动的网格新安江模型。首先,采用逐步订正法将WRF预报降雨与雨量站降雨融合来获取WRF... 为提升输入网格新安江模型的降雨和蒸发数据的时空分布准确度,完善水文循环过程,并为进一步实现WRF模型与网格新安江模型的耦合提供基础,构建了由WRF驱动的网格新安江模型。首先,采用逐步订正法将WRF预报降雨与雨量站降雨融合来获取WRF融合降雨;然后将WRF预报气象数据输入网格新安江模型中并采用彭曼公式计算单元网格小时蒸发能力;最后由WRF融合降雨和彭曼公式蒸发能力驱动网格新安江模型在湿润的屯溪流域进行洪水模拟预报。结果表明:①WRF融合降雨具有较高精度且具有精细空间分布。相较于WRF预报降雨,WRF融合降雨与实测降雨的相关性(RR≥0.99)和拟合度(NSE≥0.98)更高,雨峰误差(-8.1%~3.5%)和雨量误差(-2.0%~6.7%)均明显减小。在空间分布上,WRF融合降雨具有比站点插值降雨更复杂的空间信息,信息熵(SE)显著增加(30.4%~48.2%),并包含了WRF降雨和站点插值降雨的降雨中心。②彭曼公式蒸发能力不仅呈现出逐小时变化规律,且与降雨过程密切相关。在空间分布上,彭曼公式蒸发能力与海拔密切相关,在中高程地区最大,低高程地区次之,而在高程较高地区最小。③WRF驱动的网格新安江模型具有较大的洪水预报潜力。相较于使用WRF预报降雨驱动网格新安江模型,由WRF融合降雨和彭曼公式蒸发能力驱动的网格新安江模型在屯溪流域的洪水预报精度明显提高,预报洪水的NSE均在0.90以上,洪量、洪峰和峰现时间合格率均达到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型 网格新安江模型 逐步订正法 彭曼公式 洪水预报
下载PDF
基于雷达估测降雨及WRF-Hydro模型的典型山洪模拟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胡迎春 陈耀登 +1 位作者 高玉芳 彭涛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4-263,共10页
受复杂地形与基础气象水文资料缺乏限制,山区小尺度流域的水文预警预报技术较为薄弱,利用高分辨率雷达观测资料驱动分布式水文模型是提高山区小流域洪水预报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以位于重庆中部的山区小流域二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开... 受复杂地形与基础气象水文资料缺乏限制,山区小尺度流域的水文预警预报技术较为薄弱,利用高分辨率雷达观测资料驱动分布式水文模型是提高山区小流域洪水预报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以位于重庆中部的山区小流域二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开展基于雷达估测降雨数据的WRF-Hydro模型在山区小流域的山洪模拟研究,以评估雷达估测降雨的水文应用效果和WRF-Hydro模型在山区小流域的适用性。选取流域内典型的暴雨洪水过程,利用S波段的多普勒天气雷达的估测降雨数据驱动WRF-Hydro模型,并结合新安江模型进一步对比分析模拟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在二河流域,采用雷达估测降雨数据驱动WRF-Hydro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洪水过程、洪水流量以及峰现时间,纳什效率系数高于0.65,克林-古普塔效率系数高于0.50,相关系数高于0.85。(2)将WRF-Hydro模型与新安江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在二河流域,WRF-Hydro模型的模拟效果优于新安江模型,纳什系数差值0.03,相关系数差值为0.04,进一步表明WRF-Hydro模型在山区小流域较优的洪水模拟性能。总体而言,基于雷达估测降雨数据的WRF-Hydro模型在二河流域表现出了良好的模拟洪水的性能,可进一步在类似小尺度山区流域进行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Hydro模型 山区小流域 雷达估测降雨 洪水预报 新安江模型
下载PDF
The Global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GWRF) Model: Model Evaluation, Sensitivity Study, and Future Year Simulation 被引量:3
10
作者 Yang Zhang Joshua Hemperly +1 位作者 Nicholas Meskhidze William C. Skamarock 《Atmospheric and Climate Sciences》 2012年第3期231-253,共23页
Global WRF (GWRF) is an extension of the mesoscal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WRF) model that was developed for global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applications. GWRF is being expanded to simulate atmospher... Global WRF (GWRF) is an extension of the mesoscal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WRF) model that was developed for global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applications. GWRF is being expanded to simulate 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its interactions with meteorology on a global scale. In this work, the ability of GWRF to reproduce major boundary layer meteorological variables that affect the fate and transport of air pollutants is assessed using observations from surface networks and satellites. The model evaluation shows an overall good performance in simulating global shortwave and longwave radiation, temperature, and specific humidity, despite large biases at high latitudes and over-Arctic and Antarctic areas. Larger biases exist in wind speed and precipitation predictions. These results are gener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performance of most current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 where accuracies are often limited by a coarse grid resolution and inadequacies in sub-filter-scale parameterizations and errors in the specification of external forcings. The sensitivity simulations show that a coarse grid resolution leads to worse predictions of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The combinations of schemes that include the Dudhia shortwave radiation scheme or the Purdue Lin microphysics module, or the Grell-Devenyi cumulus parameterization lead to a worse performance for predictions of downward shortwave radiation flux, temperature, and specific humidity, as compared with those with respective alternative schemes. The physical option with the Purdue Lin microphysics module leads to a worse performance for precipitation predictions. The projected climate in 2050 indicates a warmer and drier climate, which may have important impacts on the fate and lifetime of air pollut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OBAL weather SIMULATION Physical OPTIONS HORIZONTAL Grid RESOLUTION
下载PDF
Assessing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WRF) Model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Skill to Simulate Extreme Rainfall Events over Dar es Salaam on 21 December 2011 被引量:1
11
作者 Triphonia Jacob Ngailo Nyimvua Shaban +4 位作者 Joachim Reuder Michel D. S. Mesquita Edwin Rutalebwa Isaac Mugume Chiku Sangalungembe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18年第1期36-54,共19页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skills of physical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in simulating extreme rainfall events over Dar es Salaam Region, Tanzania using 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WRF) model. The model skill is...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skills of physical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in simulating extreme rainfall events over Dar es Salaam Region, Tanzania using 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WRF) model. The model skill is determined during the 21 December 2011 flooding event. Ten sensitivity experiments have been conducted using Cumulus, Convective and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schemes to find the best combination and optimize the WRF model for the study area for heavy rainfall events. Model simulation results were verified against observed data using standard statistical tests. The model simulations show encouraging and better statistical results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Kain-Fritsch cumulus parameterization scheme, Lin microphysics scheme and Asymmetric Convection Model 2 (ACM2) planetary boundary scheme than any other combinations of physical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over Dar es Salaam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 Dar es Salaam EXTREME RAINFALL Events Physical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下载PDF
基于WRF模式的康定地区风吹雪易发性判断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雪 杨伟栋 +1 位作者 张珍 刘庆宽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7-93,共7页
为给通过地形复杂,缺少气象资料的西南艰险山区的铁路研究风吹雪易发性提供方法,以位于该区域的四川省康定市为例,采用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WRF)对该区域气象要素的时空分布进行模拟.基于... 为给通过地形复杂,缺少气象资料的西南艰险山区的铁路研究风吹雪易发性提供方法,以位于该区域的四川省康定市为例,采用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WRF)对该区域气象要素的时空分布进行模拟.基于WRF模式中各种参数的特点,设计4种参数方案进行计算,采用双层网格嵌套达到降尺度模拟,为了高精度解析大气边界层过程,在竖直方向、近地面1.5km高度内加密为15层,提取康定站计算结果与观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WRF模式的计算结果符合康定市气候特征,气象要素的相关系数均高于0.5;风吹雪发生概率从高到低的区域依次为康定市东部和南部边缘的贡嘎山区,内部的大雪山段,以及位于101.7°E~102.0°E位置处的铁路线路,概率分别为19%、14%和12%,其他区域的概率低于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灾害防治 风吹雪 易发性判断 数值模拟 wrf模式 参数化方案
下载PDF
WRF/Grid-XAJ双向耦合系统构建及其暴雨洪水模拟应用
13
作者 孙明坤 刘志雨 +5 位作者 姚成 李致家 李超群 李荣容 何志新 黄迎春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2-762,共11页
为解决陆气双向耦合中气象与水文模型不易匹配的问题,基于质量守恒原理,以土壤含水量为纽带,构建高效的WRF/Grid-XAJ双向耦合(双耦)系统。通过屯溪流域2场洪水事件分析发现:模型权重参数可定量评估水文-气象模型耦合的相容性;降水同化后... 为解决陆气双向耦合中气象与水文模型不易匹配的问题,基于质量守恒原理,以土壤含水量为纽带,构建高效的WRF/Grid-XAJ双向耦合(双耦)系统。通过屯溪流域2场洪水事件分析发现:模型权重参数可定量评估水文-气象模型耦合的相容性;降水同化后,双耦系统的降水峰值模拟精度稍好于WRF模型(误差在±5%内);双耦较单向耦合(单耦)系统能更准确地反映土壤含水量;降水同化前,双耦和单耦系统低估了洪水过程;同化后两者的模拟结果提升且与Grid-XAJ模型接近(三者纳什效率系数ENS>0.85),其中双耦系统洪峰模拟效果最好(误差在±11%内),说明WRF/Grid-XAJ双耦系统在暴雨洪水模拟预报方面有较好的应用潜力,为水文-气象模型双向反馈建模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气双向耦合 分布式水文气象模型 Grid-XAJ模型 wrf模型 洪水模拟
下载PDF
天气预报模型WRF中复杂Stencil性能优化
14
作者 邸健强 袁良 +1 位作者 张云泉 张思佳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66,共11页
天气研究与预报模式(WRF)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在大气研究和业务预报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Stencil计算是科学工程应用中一类常见的嵌套循环计算模式,WRF中对大气动力学和热力学方程的数值求解引出了大量空间网格上... 天气研究与预报模式(WRF)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在大气研究和业务预报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Stencil计算是科学工程应用中一类常见的嵌套循环计算模式,WRF中对大气动力学和热力学方程的数值求解引出了大量空间网格上的复杂Stencil计算,存在多维度、多变量、物理模型边界特殊性、物理和动力学过程的复杂性等模型特征。文中深入剖析了WRF中典型的Stencil计算模式,识别抽象出典型Stencil循环中存在的“中间变量”概念,围绕其设计实现了3种优化方案,即中间变量计算合并、中间变量降维存储以及中间变量提取,有效提高了数据局部性,改善了数据重用率和空间复用率,降低了冗余计算和访存开销。结果表明,经优化方案重构的WRF 4.2典型Stencil热点函数在Intel CPU和Hygon CPU上均可获得良好的性能加速,最高加速比达21.3%和1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 Stencil计算 中间变量 优化方案 数据局部性 热点函数 性能加速
下载PDF
基于WRF-LES模式的大气边界层近地风场精细化模拟研究
15
作者 刘达琳 陶韬 +2 位作者 曹勇 周岱 韩兆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0-231,共12页
台风等极端气象灾害对工程结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研究近地面大气边界层精细化模拟对于土木工程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数值天气预报系统(WRF)中的大涡模拟(LES)模块具有参数方案多、精度高等优点,适用于近地面风场精细化模拟,但数值天气预报... 台风等极端气象灾害对工程结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研究近地面大气边界层精细化模拟对于土木工程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数值天气预报系统(WRF)中的大涡模拟(LES)模块具有参数方案多、精度高等优点,适用于近地面风场精细化模拟,但数值天气预报-大涡模拟(WRF-LES)精细化模拟效果与参数设置密切相关.寻求适用于精细化模拟近地面风场的参数设置,选用WRF-LES模式中的几种次网格模型和空间差分格式,采用较细密的网格分辨率,进行理想大气边界层模拟.对比平均风速剖面、湍流强度剖面和功率谱等风场特性,讨论关键参数对近地面风场模拟精度的影响,确定合适的参数设置.研究表明:对次网格模型,非线性回波散射和各向异性(NBA1)模型可有效改善近地面风场模拟精度;对网格方案,在计算域底部不均匀加密垂直网格可更好地描述近地面风场空间分布特征,有效减小计算资源;对空间差分格式,偶数阶差分相较奇数阶差分格式可捕获更小尺度湍流结构.所提出的WRF-LES模式参数方案,可为精细化模拟近地面风场和台风边界层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网格模型 网格分辨率 空间差分格式 数值天气预报-大涡模拟
下载PDF
WRF模式中参数化方案对新疆北部不同地形地区风场模拟的影响
16
作者 葛苏鞍 李阳 +3 位作者 杨仕轩 李博伦 秦若木 孟现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1期13277-13287,共11页
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中参数化方案的选择与近地面风场的仿真模拟结果关系密切。为解决新疆北部不同地形地区风场模拟准确性的问题,采用WRF中尺度气象模式,探究4类参数化方案(边界层、微物理、陆面过程、近地面层... 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中参数化方案的选择与近地面风场的仿真模拟结果关系密切。为解决新疆北部不同地形地区风场模拟准确性的问题,采用WRF中尺度气象模式,探究4类参数化方案(边界层、微物理、陆面过程、近地面层)以及次网格地形方案对新疆北部不同地形地区风场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每组试验均能模拟出风速的变化趋势;陆面过程RUC(rapid update cycle)方案和微物理Lin(Purdue Lin)方案对平原地区模拟结果较好,陆面过程Noah方案和微物理WSM6(WRF single moment 6 class)方案对山区地形模拟结果较好,且对于平原和山谷地形,次网格地形方案对模拟地区均能起到较好的修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场数值模拟 wrf模式 参数化方案 次网格地形方案
下载PDF
基于WRF-NAQPMS的一次沙尘天气预报评估
17
作者 韩文宇 孔祥伟 +4 位作者 杨丽丽 于军海 张静 张英俊 胡爽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221,共10页
为提高沙尘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利用ECWMF再分析资料和近地面PM_(10)小时质量浓度监测数据,评估WRFNAQPMS模式对2021年3月15—21日甘肃强沙尘过程的预报能力。结果表明,WRF-NAQPMS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模拟此次污染过程:WRF对“3·15”天... 为提高沙尘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利用ECWMF再分析资料和近地面PM_(10)小时质量浓度监测数据,评估WRFNAQPMS模式对2021年3月15—21日甘肃强沙尘过程的预报能力。结果表明,WRF-NAQPMS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模拟此次污染过程:WRF对“3·15”天气系统的模拟与实况整体趋势较为一致,随着预报时效延长,气象模拟场移动偏快,导致沙尘预报场发展偏快、沙尘二次传输影响下游时间提前;近地面风向的局地偏差是导致甘肃中东部地区沙尘浓度出现预报误差的主要气象因素。NAQPMS模式对PM_(10)小时质量浓度的模拟随着预报时效增加和离沙源地距离的增大,预报误差逐步增大:在河西地区,沙尘影响时段和起沙浓度的模拟值均接近监测值,其中嘉峪关、酒泉、张掖的PM_(10)小时质量浓度模拟值与监测值相关系数r>0.8;中部地区城市的沙尘影响时段预报略有偏差,且模拟值低于监测值;受复杂下垫面和气象场预报误差影响,省内其他地区沙尘预报结果参考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天气预报 wrf NAQPMS 预报评估 PM_(10)
下载PDF
基于WRF模式的四川省凉山州地区风能资源可开发区域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叶瑶 袁熹 王逸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8-163,共6页
利用MERRA2再分析数据驱动WRF模式,对四川凉山州地区2020年全年进行风资源模拟分析,并用凉山州地区典型测风塔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检验,并进行详细地风资源分析,再根据风电场开发8%基准内部收益率反推可开发风能资源的区域分布。结果表明... 利用MERRA2再分析数据驱动WRF模式,对四川凉山州地区2020年全年进行风资源模拟分析,并用凉山州地区典型测风塔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检验,并进行详细地风资源分析,再根据风电场开发8%基准内部收益率反推可开发风能资源的区域分布。结果表明:凉山州大部分地区100 m高度年平均风速在5 m/s以上,风速极大值一般位于山脊,凉山州风能最好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会东县和宁南县。凉山州典型区域内均表现出受西南季风影响的特征,即冬、春季节风大,夏、秋季节风小,主风向呈强西南风状态,且风功率密度变化规律与风速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凉山州山地区域可开发风能资源的平均风功率密度临界值为258 W/m^(2),这些区域主要集中在会理、会东、宁南、布拖、木里和盐源县境内。可开发区域分布图对指导凉山州地区风能开发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速 风功率密度 内部收益率 wrf模式 凉山州
下载PDF
WRF模式多参数化方案对东南亚低纬高原陆气耦合强度的模拟评估
19
作者 王秀智 杨启东 +2 位作者 何帅辰 石紫琳 吕柄溶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5-1010,共16页
东南亚低纬高原是全球陆气耦合的热点地区之一,其陆气相互作用对气候、水文和环境均具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均匀抽样方法,结合WRF模式中多参数化方案,开展了48组数值模拟试验,通过优选参数化方案组合,对该地区陆气耦合强度及其相关... 东南亚低纬高原是全球陆气耦合的热点地区之一,其陆气相互作用对气候、水文和环境均具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均匀抽样方法,结合WRF模式中多参数化方案,开展了48组数值模拟试验,通过优选参数化方案组合,对该地区陆气耦合强度及其相关变量进行了模拟评估。研究表明:(1)从48组模拟试验集合中可发现,对于近地面或地表的气温、比湿、向下长波、向上长波和土壤温度,集合模拟能力较好;对于近地面或地表的风速、降水、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向下短波和向上短波,集合模拟可较好反映各变量的变化特征;但是对于地表的土壤湿度,集合模拟能力较差。对于近地面或地表的风速、降水、潜热通量、向下短波、向上短波、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不同组合间模拟差异较小;但是对于地表的感热通量,不同组合间模拟差异较大。(2)根据等权重平均Taylor评分获得的最优参数化方案组合可以提升对于近地面或地表的气温、比湿、向下短波、向上短波、向下长波、向上长波和土壤温度的模拟能力,但对于近地面或地表的风速、降水、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和表层土壤湿度提升效果不明显。(3)最优参数化方案组合可以合理地反映陆气耦合的空间特征和时间变化,但模拟的耦合强度较参考值偏弱,主要与潜热通量和向下短波辐射模拟能力较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气耦合 wrf模式 东南亚低纬高原 均匀抽样方法
下载PDF
中国冬小麦生长过程对区域碳循环的影响:WRF-VPRM模拟
20
作者 刘静 孙伟伟 +6 位作者 徐宏辉 赵淑雨 刘围围 杨刚 陈镔捷 任丽燕 冯添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401-2415,共15页
为深入了解我国冬小麦生长过程对区域碳循环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气象-生态在线耦合模式(WRF-VPRM)模拟了2020年我国冬小麦生长过程中的CO_(2)通量,该模式考虑了冬小麦光合和呼吸作用以及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结果发现,模式能够合理模拟CO_... 为深入了解我国冬小麦生长过程对区域碳循环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气象-生态在线耦合模式(WRF-VPRM)模拟了2020年我国冬小麦生长过程中的CO_(2)通量,该模式考虑了冬小麦光合和呼吸作用以及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结果发现,模式能够合理模拟CO_(2)通量、地表CO_(2)及大气CO_(2)柱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一致性指数IOA达0.64~0.89)。冬小麦生长过程碳通量对大气CO_(2)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春季,抽穗期光合作用最强,而成熟期呼吸作用最强,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冬小麦生长过程显著影响了华北地区近地面的大气CO_(2)浓度,且影响程度在不同物候期表现出较大差异,其中在冬小麦抽穗期降低最为显著,达到8.33μmol·mol^(-1)。从空间上看,豫皖交界处的冬小麦对CO_(2)的吸收作用更加明显,在抽穗期能够降低CO_(2)浓度达20μmol·mol^(-1)以上。冬小麦是春季本研究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参与者,占比40%,2020年整个生长季对大气CO_(2)净吸收(以C计)达422.53 g·m^(-2),对区域碳循环过程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碳循环 CO_(2) wrf-VPRM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