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lygynous Mating System and Behavioural Reason of Black Crested Gibbon (Nomascus concolor jingdongensis) at Dazhaizi,Mt.Wuliang, Yunnan,China 被引量:12
1
作者 范朋飞 蒋学龙 +1 位作者 刘长铭 罗文寿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6-220,共5页
The field research on five black crested gibbon groups, recently performed at Dazhaizi, Mr. Wuliang, Central Yunnan, China, showed that all groups in the local population consisted of one adult male, two adult females... The field research on five black crested gibbon groups, recently performed at Dazhaizi, Mr. Wuliang, Central Yunnan, China, showed that all groups in the local population consisted of one adult male, two adult females and 2 - 5 sub-adults, juveniles and itfants. The mean group size was 6.2 in August 2003 and 6.4 in August 2005. Two subadult males disappeared from their natal home range and three newborns were given birth in Group 3 (G3) and G4 during this study. The two adult females in G1, G2 and G3 gave births and/or carried babies but at different times. There was no aggressive or dominating behaviour observed between the two adult females. One floating female was first seen in G3's territory on April 15, 2005. The two resident females interrupted her duet with adult male and chased her. We did not observe adult male chased this floating female and she left G3's territory 10 days later. Sub-adult males often kept distance with the family, and they often sang solo bouts in their natal territory before they dispersed. The sub-adult males and females dispersed from natal territory and two adult resident females rejected the third one, which might were the reasons why the black gibbon groups were polygyny in Dazhaiz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mascus concolor jingdongensis Group size and composition Social structure Polygyny Local population wuliang mountain
下载PDF
The Arcuate Nappe Structure o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Wuliang Moutnains in Western Yunnan
2
作者 Li Shujing and Shan Yehua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23-133,共11页
The arcuate nappe structure on the north edge of the Wuliang Mountains in westernYunnan Province is a complex nappe structural system with multiple superimposed structures.The autochthonous system is a WNW-trending ar... The arcuate nappe structure on the north edge of the Wuliang Mountains in westernYunnan Province is a complex nappe structural system with multiple superimposed structures.The autochthonous system is a WNW-trending arcuate fold belt consisting of the Jurassic andCretaceous and the allochthonous system is mainly composed of Upper Triassic rocks. Generally,the nappe structure moved from south to north, with the hanging wall thrusting in a WNW direc-tion for a distance of over 10km. The deep nappe structural system was formed at depths ofabout 5-10km in an environment not exceeding the greenschist facies. It occurred in theOligocene (about 40-20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uate nappe structure overthrust KLIPPE multiple superimposed structure LOADING wuliang mountains in western Yunnan
下载PDF
云南省无量山自然保护区蚤类群落垂直分布格局与区系特征 被引量:11
3
作者 龚正达 吴厚永 +3 位作者 张云智 蔡乔顺 罗开红 李昌朝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44-348,共5页
目的对云南省景东无量山自然保护区山地蚤类群落的垂直分布格局与区系特征进行调查研究。方法以鼠夹和电猫捕捉小兽,分别收集其体寄生蚤后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结果共采获蚤类507只,隶属于5科15属26种。其中东洋成分有19种(73.1%),占主... 目的对云南省景东无量山自然保护区山地蚤类群落的垂直分布格局与区系特征进行调查研究。方法以鼠夹和电猫捕捉小兽,分别收集其体寄生蚤后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结果共采获蚤类507只,隶属于5科15属26种。其中东洋成分有19种(73.1%),占主导地位;其次为古北成分,仅有5种(19.2%);其他2种(7.7%)为广布种;它们之中约有58%的种类(共15种)为横断山特有种。结论经蚤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指数进行测定和比较后看出,无量山不同森林植被带蚤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最高位于明针叶林和湿性常绿阔叶林带,而最低位于寒温性亚高山灌丛草甸带,蚤类群落多样性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呈递减的趋势。此外,对该山脉蚤类的区系特征、它们与宿主的关系进行了陈述和比较,还对滇西北、滇西南山地蚤类与宿主动物的区系特征及分布规律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群 群落 山地 无量山自然保护区 亚高山 垂直分布 林带 区系特征 蚤类 优势度指数
下载PDF
西黑冠长臂猿雄性取代前后鸣叫行为的变化 被引量:10
4
作者 范朋飞 黄蓓 +1 位作者 管政华 蒋学龙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9-143,共5页
本文通过长时间的野外监测,首次报道了西黑冠长臂猿的一次雄性取代行为。一个研究群体(G3)中的1只亚成年雄性长臂猿在10岁左右取代了相邻群体(G2)中的成年雄性。整个取代过程持续了15d时间。雄性取代发生前,G2中雌雄的配对关系已经不稳... 本文通过长时间的野外监测,首次报道了西黑冠长臂猿的一次雄性取代行为。一个研究群体(G3)中的1只亚成年雄性长臂猿在10岁左右取代了相邻群体(G2)中的成年雄性。整个取代过程持续了15d时间。雄性取代发生前,G2中雌雄的配对关系已经不稳固,这为雄性取代提供了机会。而G2与G3群的一次长时间冲突可能消耗了G2中成年雄性大量体能,这为G3中的亚成年雄性打败并取代G2中的成年雄性创造了机会。本研究在取代发生后,对新形成群体的鸣叫行为进行了连续4个月的监测。结果表明与处于稳定时期的G2群相比,新形成群体的鸣叫频次更高,但每次二重唱中雌性的平均激动鸣叫次数降低。这证明了Geissmann(1986)提出的假说,新配对的群体应该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多练习二重唱,这样导致新配对群体的鸣叫频率明显升高。虽然经历了4个月的合唱练习,新形成群体的激动鸣叫次数仍然偏低,并且两只雌性同时激动鸣叫的频次也比较低。这说明新形成的配对之间配合依然不默契,或者说明配对之间的关系还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黑冠长臂猿 雄性取代 鸣叫行为 无量山
下载PDF
云南无量山黑长臂猿对植物种子的传播作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范朋飞 黄蓓 蒋学龙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2-236,共5页
2005年9月至2006年4月,对无量山一群黑长臂猿进行观察,研究黑长臂猿在植物种子传播中的作用。观察记录黑长臂猿一天的排便次数并收集粪便。通过直接观察和收集长臂猿粪便确定长臂猿取食的果实种类。以森林中采集的果实种子为对照标本,... 2005年9月至2006年4月,对无量山一群黑长臂猿进行观察,研究黑长臂猿在植物种子传播中的作用。观察记录黑长臂猿一天的排便次数并收集粪便。通过直接观察和收集长臂猿粪便确定长臂猿取食的果实种类。以森林中采集的果实种子为对照标本,对粪便中的种子进行鉴定,并记录各种种子的数量,测量其长度、宽度和重量。结果表明观察期间黑长臂猿共取食31种果实,其中有1种在被取食时尚未成熟,另有2种果实的种子在取食后遭到破坏,还有1种植物的种子不能被长臂猿吞食而得不到传播,黑长臂猿可为27种植物传播种子。黑长臂猿个体平均每天排便2次,粪便的平均湿重为22.7g,每份粪便平均含有1种植物的种子;在不包含小种子(直径<3mm)的情况下,平均每份粪便中含有12粒种子。总的来说,黑长臂猿是有效的种子传播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长臂猿 种子传播 无量山
下载PDF
无量山西黑冠长臂猿二重唱的声谱结构和时间特征 被引量:16
6
作者 范朋飞 蒋学龙 +1 位作者 刘长铭 罗文寿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3-302,共10页
2003年3月-2004年3月对无量山大寨子3群西黑冠长臂猿的二重唱的时间特征进行了监测。于2007年3月和2008年3月利用Sony TC-D5Pro2录音机、Sony C-76指向性话筒和Sony录音磁带对其二重唱进行了录音,对录音效果最好的5个声音用Signal/RTS4.... 2003年3月-2004年3月对无量山大寨子3群西黑冠长臂猿的二重唱的时间特征进行了监测。于2007年3月和2008年3月利用Sony TC-D5Pro2录音机、Sony C-76指向性话筒和Sony录音磁带对其二重唱进行了录音,对录音效果最好的5个声音用Signal/RTS4.0软件进行声谱分析。对无量山西黑冠长臂猿二重唱的声谱结构和时间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雄性西黑冠长臂猿的声音由起始音节、简单的重复音节和调节音节组成。根据频率变化的强度,可以将调节音节分为弱调节音节和强调节音节。强调节音节的特征是第二个音节具有非常明显的频率变化,有时第三个音节有类似变化,变频时的最高频率可达到5828Hz。雌性长臂猿一般只会发出一种类型的声音,即固定而刻板的激动鸣叫。根据激动鸣叫是否完整可以分为成功的激动鸣叫和失败的激动鸣叫。典型的西黑冠长臂猿二重唱通常由成年雄性发起,并占主导地位,且一般由雄性结束。雌性激动鸣叫结束后,雄性马上发出调节音节与之配合,雄性调节音节与雌性激动鸣叫的时间间隔平均为2.7s。平均每个群体的鸣叫频次为53%。如果发生鸣叫,一个群体平均每天鸣叫1.09次。91.5%的鸣叫发生在日出前0.5h至日出后3h之间,其中48.6%的鸣叫发生在日出后1h内。在一次鸣叫中,雌性平均发出成功的激动鸣叫4.6次,两次成功的激动鸣叫之间的时间间隔平均为115s。群体间均未显示鸣叫频次和持续时间上的差异,但激动鸣叫次数和激动鸣叫时间间隔具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黑冠长臂猿 二重唱 声谱结构 时间特征 无量山
下载PDF
长尾姬鼠分类地位的探讨 被引量:9
7
作者 蒋学龙 王应祥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2000年第6期473-478,共6页
长期以来长尾姬鼠 (Apodemusorestes)的分类地位一直不确定。基于在云南中部无量山区采集的大量姬鼠类标本 ,经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 ,长尾姬鼠明显区别于中华姬鼠 (A .draco)。主要鉴别特征在于体长、尾长及尾长与体长的比例 ,且相关分... 长期以来长尾姬鼠 (Apodemusorestes)的分类地位一直不确定。基于在云南中部无量山区采集的大量姬鼠类标本 ,经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 ,长尾姬鼠明显区别于中华姬鼠 (A .draco)。主要鉴别特征在于体长、尾长及尾长与体长的比例 ,且相关分析表明 ,该两种的尾长与体长具显著的相关性。而对无量山姬鼠的生态地理分布研究显示 ,长尾姬鼠与中华姬鼠具完全同域分布 ,因此认为长尾姬鼠是一有效种。无量山区现有姬鼠 3种 :A .chevrieri、A .draco和A .orestes,前者因其体形较大、尾较短、体色明显偏黄而明显区别于后两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量山 姬鼠 单变量分析 多变量分析 分类地位
下载PDF
无量山乌骨鸡腿肌营养成分分析和评价 被引量:5
8
作者 戚敏 陈琛 +6 位作者 杨秀娟 高映红 李晓珍 曹胜雄 刘廷丹 陶琳丽 张曦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共6页
通过对无量山乌骨鸡腿肌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对比不同性别无量山乌骨鸡腿肌的营养成分差异,评价其营养价值。结果表明:无量山乌骨鸡腿肌的粗蛋白含量为(23.02±0.69)%、粗脂肪含量为(2.00±0.97)%、灰分含量为(1.25±0.06)... 通过对无量山乌骨鸡腿肌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对比不同性别无量山乌骨鸡腿肌的营养成分差异,评价其营养价值。结果表明:无量山乌骨鸡腿肌的粗蛋白含量为(23.02±0.69)%、粗脂肪含量为(2.00±0.97)%、灰分含量为(1.25±0.06)%、水分含量为(73.63±1.29)%;腿肌冻干粉中17种氨基酸的总量达(82.59±4.30)%,鲜味氨基酸总量为(28.78±1.56)%,必需氨基酸含量为(34.08±1.83)%,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的值为(41.26±0.52)%,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的值为(70.26±1.52)%,氨基酸组成比例均衡;腿肌冻干粉中18种脂肪酸的总量为(33.88±9.41)mg/g,必需脂肪酸含量为(10.21±2.89)mg/g,饱和脂肪酸含量为(14.13±4.41)mg/g,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19.75±5.22)mg/g,不饱和脂肪酸占比高于50%;腿肌中磷元素含量为(721.25±294.75)mg/kg,镁、钙、铁、锌、铜含量分别为(240.03±63.06)、(24.28±5.56)、(14.94±2.76)、(11.40±1.94)、(1.51±0.85)mg/kg。无量山乌骨鸡腿肌的营养成分具有性别差异性,公鸡腿肌的水分含量、17种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及磷元素含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母鸡,且公鸡腿肌的氨基酸比值系数分高于母鸡;母鸡腿肌的粗脂肪、灰分、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及锌元素含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公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量山乌骨鸡 腿肌 常规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矿物质
下载PDF
滇西无量山北缘弧形推覆构造 被引量:5
9
作者 李述靖 单业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96-305,共10页
滇西无量山北缘弧形推覆构造是一个具有多重叠置结构的复杂推覆系统。原地系统为保罗系和白垩系组成的北西西向弧形褶皱带。外来系统主要是上三叠统。总体上自南向北推覆,上盘向北北东方向推移距离在10km以上。形成深度约5—10km,形成... 滇西无量山北缘弧形推覆构造是一个具有多重叠置结构的复杂推覆系统。原地系统为保罗系和白垩系组成的北西西向弧形褶皱带。外来系统主要是上三叠统。总体上自南向北推覆,上盘向北北东方向推移距离在10km以上。形成深度约5—10km,形成环境不超过绿片岩相。大体生成于渐新世时期,约40—20Ma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形推覆构造 逆掩断层 飞来峰 滇西 推覆构造
下载PDF
无量山三七的种植模式与皂苷成分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崇仁 王东 +2 位作者 苏梅 乔春玲 丁艳芬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5,共5页
目的:分析无量山产三七的皂苷成分,探讨种植模式与药材质量的关系。方法:应用HPLC分析技术,测定三七中人参皂苷Rg1,Rb1,Rd,Re以及三七皂苷R1等5个主要皂苷成分的含量,并与文山产三七进行比较。结果:无量山产三七不同种植年代、不同单株... 目的:分析无量山产三七的皂苷成分,探讨种植模式与药材质量的关系。方法:应用HPLC分析技术,测定三七中人参皂苷Rg1,Rb1,Rd,Re以及三七皂苷R1等5个主要皂苷成分的含量,并与文山产三七进行比较。结果:无量山产三七不同种植年代、不同单株、以及不同地下部位部分的皂苷含量和5个主要皂苷的比例均有显著差异,与文山三七单株分析结果相同。无量山产三七3年生植株与文山三七的质量相似,4年生植株显著优于文山三七。药材的质量不仅与种植年代有关,单株差异也十分显著。结论:无量山产三七采用传统模式种植,有利于药材质量的保证和种质资源的保护,种植成本低,符合有机农业的要求,有显著的生态效应,值得在云南山区适宜地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皂苷 含量分析 栽培模式
下载PDF
云南省新构造运动与土壤形成及分布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陆景冈 毛昆明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1期6-12,共7页
云南在高原面及若干河谷高阶地上,有富铝化作用甚强的古红土,且纬度愈高,分布的海拔愈高,这与常理不符,它与各地新构造运动上升量的差异有关.新构造运动观点可圆满解释:红色盆地的分布状况、红色盆地内紫色土的淋溶程度差异、无量山主... 云南在高原面及若干河谷高阶地上,有富铝化作用甚强的古红土,且纬度愈高,分布的海拔愈高,这与常理不符,它与各地新构造运动上升量的差异有关.新构造运动观点可圆满解释:红色盆地的分布状况、红色盆地内紫色土的淋溶程度差异、无量山主峰的形成,昆明山字型构造对土壤发育的影响、砖红壤与燥红土等土壤的形成规律等等.云南全境受新构造运动影响深刻,导致土壤分布复杂,本文对此做了“土壤四度空间分布”概念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形成 土壤分布 新构造运动
下载PDF
滇西无量山北段回龙山地区飞来峰群构造变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良果 肖渊甫 +5 位作者 杨开睿 赵涵 王强 沈利军 彭博 张杰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31-642,共12页
滇西无量山北段回龙山地区分布有大量的呈弧形分布的飞来峰构造。通过野外详细路线地质调查及室内的整理分析,结合先构造后地层的研究方法,重点对飞来峰的几何结构和变形特征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回龙山地区飞来峰群构造的存在,并提出逆冲... 滇西无量山北段回龙山地区分布有大量的呈弧形分布的飞来峰构造。通过野外详细路线地质调查及室内的整理分析,结合先构造后地层的研究方法,重点对飞来峰的几何结构和变形特征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回龙山地区飞来峰群构造的存在,并提出逆冲推覆运动方向可能是自南西向北东推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来峰构造 几何结构 变形特征 回龙山 无量山北段 滇西
下载PDF
云南无量山印支灰叶猴社会结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熊为国 黄志旁 +4 位作者 尹龙云 马驰 罗旭 崔亮伟 范朋飞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9-65,共7页
乌叶猴属物种主要以一雄多雌的小群活动,其群体大小一般不超过20只。泰国东北部的印支灰叶猴生活在一雄多雌或多雄多雌群的小群中,而云南无量山的印支灰叶猴却生活在多雄多雌的大群中,有些群大小超过100只,但是对无量山印支灰叶猴的社... 乌叶猴属物种主要以一雄多雌的小群活动,其群体大小一般不超过20只。泰国东北部的印支灰叶猴生活在一雄多雌或多雄多雌群的小群中,而云南无量山的印支灰叶猴却生活在多雄多雌的大群中,有些群大小超过100只,但是对无量山印支灰叶猴的社会结构缺乏研究。2012年9月至2015年7月,在云南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寨子片区开展一群习惯化印支灰叶猴的社会结构研究。采用10 min间隔的焦点动物瞬时记录法,记录焦点成年雄性5 m范围内不同性别年龄个体的数量。观察期间共有594次准确识别焦点雄性5 m范围内其它个体年龄性别的有效数据(至少有1只其他个体)。其中,焦点雄性周围出现其它成年雄性的几率为44.2%,数量为(0.62±0.85)只;同时出现成年雄性和成年雌性的几率是32.5%。取食时焦点雄性周围出现其它雄性的比例(60.0%)和数量(平均0.93只)都大于休息和移动时,数量最多为5只成年雄性。结果表明该群灰叶猴的社会结构不是由多个OMU和AMU组成的重层社会,而是多雄多雌的社会结构。无量山印支灰叶猴群内成年雄性间相互容忍度较高,个体的空间分布在取食时尤其密集,说明无量山印支灰叶猴的食物丰富(至少在某些季节),这也部分解释了为什么无量山印支灰叶猴能够生活在大群中。本文为进一步研究亚洲疣猴社会结构的多样性和进化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支灰叶猴 社会结构 多雄多雌 无量山
下载PDF
无量山中段泽陆蛙和饰纹姬蛙食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春萍 李秀清 李奇生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8-103,共6页
对收集自云南省镇沅县无量山中段的镇沅县境内相似生境的355号泽陆蛙和144号饰纹姬蛙食物胃容物作食性研究,分析其食性组成及食物多样性差异。结果表明:泽陆蛙和饰纹姬蛙主要以动物性食物为主,泽陆蛙食物包括3门6纲19目,饰纹姬蛙食物包... 对收集自云南省镇沅县无量山中段的镇沅县境内相似生境的355号泽陆蛙和144号饰纹姬蛙食物胃容物作食性研究,分析其食性组成及食物多样性差异。结果表明:泽陆蛙和饰纹姬蛙主要以动物性食物为主,泽陆蛙食物包括3门6纲19目,饰纹姬蛙食物包括1门2纲7目。对2种蛙进行食物多样性比较,泽陆蛙食物多样性指数为9.425,饰纹姬蛙食物多样性指数为1.473,泽陆蛙的食物多样性是饰纹姬蛙的7倍。泽陆蛙的体型大,颌宽,能取食的猎物就广泛,而饰纹姬蛙的体型偏小,颌窄限制了它只能取食小型昆虫类,因此体型差异是导致他们食物多样性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2种蛙的食物生态位重叠度达到0.6736,说明存在食物竞争关系,而从食物多样性及食物量百分比来看,饰纹姬蛙的食性单一,食物组成主要是膜翅目和等翅目等蚁科昆虫(占98%),说明体型的差异导致的食性差异已经让同域分布的两个物种从食物组成上产生了生态位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陆蛙 饰纹姬蛙 食性 多样性 生态位 无量山
下载PDF
无量山三七地理种源的发现 被引量:8
15
作者 丁艳芬 苏梅 +1 位作者 武国顺 杨崇仁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2年第10期27-31,共5页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的无量山海拔1860m的山地小环境三七种植园,连续种植十余年,不施农药和化肥,没有严重病害,亦未发现明显的连作障碍。应用HPLC分析技术测定无量山三七的皂苷含量,结果表明三七药材的质量优良。具有抗病性的无量山三七...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的无量山海拔1860m的山地小环境三七种植园,连续种植十余年,不施农药和化肥,没有严重病害,亦未发现明显的连作障碍。应用HPLC分析技术测定无量山三七的皂苷含量,结果表明三七药材的质量优良。具有抗病性的无量山三七的发现,对于三七种质资源的复壮和优化,促进三七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无量山三七地理种源形成的历史和环境因子进行了初步探讨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抗病 无量山
下载PDF
无量山景区茶旅融合发展探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冷瑾 蓝增全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20年第4期70-73,共4页
在旅游者需求多样性的背景下,茶旅融合发展需求强劲、外部发展条件成熟,茶旅相关产业间关联性显著增强,茶旅融合项目应运而生。结合无量山“一谷两园”景区建设及运营过程,分析茶旅融合项目的发展前景和存在问题,从整合配套资源、延长... 在旅游者需求多样性的背景下,茶旅融合发展需求强劲、外部发展条件成熟,茶旅相关产业间关联性显著增强,茶旅融合项目应运而生。结合无量山“一谷两园”景区建设及运营过程,分析茶旅融合项目的发展前景和存在问题,从整合配套资源、延长茶旅融合产业链、社区参与等方面探讨了项目发展路径,以期为茶旅融合项目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量山 景区 旅游 发展路径
下载PDF
无量山蚂蚁种类及其分布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友 罗长维 +3 位作者 李宏伟 刘英杰 郑宏飞 杨发成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8-122,共5页
为查明无量山的蚂蚁物种资源,采用样地调查法调查无量山4个垂直带21块样地105个样方的蚂蚁资源。共采集蚂蚁标本2 113号,鉴定蚂蚁物种共91种,分属于6亚科30属,样地中平均每平方米有蚂蚁20.1头。种类最多的蚁亚科有11属37种,占总物种数的... 为查明无量山的蚂蚁物种资源,采用样地调查法调查无量山4个垂直带21块样地105个样方的蚂蚁资源。共采集蚂蚁标本2 113号,鉴定蚂蚁物种共91种,分属于6亚科30属,样地中平均每平方米有蚂蚁20.1头。种类最多的蚁亚科有11属37种,占总物种数的40.7%;其次是切叶蚁亚科9属35种,占总物种数的38.5%;大头蚁属和弓背蚁属种类最多,均有10种,单种属有13属;巴瑞弓背蚁分布最广,在9块样地中有分布,其次是横纹齿猛蚁和中华大头蚁,在7块样地中有分布,仅在1块样地中出现的蚂蚁有38种;个体数低于10头的蚂蚁有43种,其中12种蚂蚁只有1头个体。结果表明,无量山蚂蚁资源十分丰富,具有较大的保护和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蚁科 无量山 物种名录 分布
下载PDF
无量山猎蝽种类及其群落多样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友 罗长维 +2 位作者 李宏伟 郑宏飞 赵声玖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159-162,169,共5页
调查了无量山4个垂直带21个样地7种植被类型的猎蝽群落多样性,共采集猎蝽标本168号,分属于7亚科22属32种,其中种类最多的真猎蝽亚科有13属20种,丽勺猎蝽和彩纹猎蝽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有4亚科为单属单种,另有8种猎蝽仅在1个样地中出现,... 调查了无量山4个垂直带21个样地7种植被类型的猎蝽群落多样性,共采集猎蝽标本168号,分属于7亚科22属32种,其中种类最多的真猎蝽亚科有13属20种,丽勺猎蝽和彩纹猎蝽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有4亚科为单属单种,另有8种猎蝽仅在1个样地中出现,7种猎蝽只发现1头个体。整体上无量山猎蝽各项群落指标南段与北段、东坡与西坡的差异不大,属中等相似水平;不同植被类型中却表现为云南松林、针阔叶混交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和思茅松林的群落多样性明显优于其他植被类型;不同海拔高度上的群落指标也表现为2 000 m和1 750 m群落多样性优于其他海拔高度,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猎蝽科 无量山 物种 多样性
下载PDF
无量山垂直带蚂蚁群落多样性研究
19
作者 陈友 李宏伟 +3 位作者 郑宏飞 李卓新 赵声玖 杨发成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86-1390,共5页
调查了无量山4个垂直地带21个样地7种植被类型的蚂蚁群落多样性,有5亚科19属41种蚂蚁在样地中表现为优势种,其中举腹蚁属为优势种最多的属,共有7个优势种,优势性最好的物种是巴瑞弓背蚁,分别在4块样地中都表现为优势种。总体上,无量山... 调查了无量山4个垂直地带21个样地7种植被类型的蚂蚁群落多样性,有5亚科19属41种蚂蚁在样地中表现为优势种,其中举腹蚁属为优势种最多的属,共有7个优势种,优势性最好的物种是巴瑞弓背蚁,分别在4块样地中都表现为优势种。总体上,无量山西坡的蚂蚁群落多样性明显优于东坡,北段的蚂蚁群落多样性优于南段;西坡与东坡、南段与北段的蚂蚁群落都属于中等不相似水平;各项重要群落指标在不同海拔高度上表现为明显"中部优、两头差"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即海拔1 750 m样地最优,并在1 750 m基础上随海拔的升高和降低都逐渐变差;各项重要群落指标在不同植被类型中呈现思茅松林最优、河谷稀疏灌木草丛最差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蚂蚁群落 多样性 优势种 无量山
下载PDF
无量山典型古茶树叶片光合特性分析
20
作者 罗义菊 陈洪宇 +3 位作者 胡月 扈月豪 饶炳友 蓝增全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7858-7867,共10页
为了分析无量山古茶树的光合特性,本研究以无量山镇、宝华镇、小湾东镇和碧溪镇4个乡镇的16棵典型古茶树为研究对象,对其生长状况进行考察,采用手持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CI-340)测定每棵古茶树的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 为了分析无量山古茶树的光合特性,本研究以无量山镇、宝华镇、小湾东镇和碧溪镇4个乡镇的16棵典型古茶树为研究对象,对其生长状况进行考察,采用手持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CI-340)测定每棵古茶树的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_(i))和蒸腾速率(T_(r))等光合特性指标。结果表明,16棵古茶树叶片光合指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5个指标相关性除C_(i)与P_(n)和G_(s)、WUE与P_(n)不一致外,其他指标两两之间均表现为显著相关;P_(n)和T_(r)可作为反映这4个乡镇的古茶树适应生境的重要光合指标;16棵古茶树划分为4类,初步筛选出‘马扎福地1号’、‘回龙山2号’和‘茶花树1号’生长状况表现较优,其光合特性指标也较优异;而‘马扎福地3号’、‘马扎福地2号’和‘回龙山1号’的生长状况表现和光合特性指标都较差,应对其采取一定农艺措施来改善树势弱和光合能力不强的古茶树。本研究探讨无量山典型的不同古茶树光合特性的差异以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究不同古茶树适应高中山生境所表现出的光合生理特性,以期为促进无量山古茶树合理布局及改善茶树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量山 古茶树 生长状况 光合特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