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崇实季刊》与萧乾中学时期的笔名及佚文考辨
1
作者 汤志辉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45,212,共8页
萧乾的文学创作与文学翻译始于20世纪20年代其读中学时期,而不是他后来回忆的30年代。萧乾在崇实中学就读期间,曾主编校刊《崇实季刊》,并对该刊的形式与内容进行革新,以此开启了自己的编辑生涯。在《崇实季刊》上,萧乾发表散文与小说多... 萧乾的文学创作与文学翻译始于20世纪20年代其读中学时期,而不是他后来回忆的30年代。萧乾在崇实中学就读期间,曾主编校刊《崇实季刊》,并对该刊的形式与内容进行革新,以此开启了自己的编辑生涯。在《崇实季刊》上,萧乾发表散文与小说多篇,除原名外还使用了两个笔名。萧乾中学时期的两个新笔名及佚文的发掘,对早年萧乾的生活经历、文学创作与思想状况的研究有较为重要的价值与意义。以此为契机,也提醒研究者在关注现代作家早年经历时,其就读中学的校刊尤其值得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乾 《崇实季刊》 笔名 佚文
下载PDF
从副文本看《尤利西斯》萧文译本在中国的传播
2
作者 岑群霞 黎昌抱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5-123,共9页
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长篇小说《尤利西斯》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经典,小说的首部中文全译本由萧乾、文洁若夫妇于1994年完成。本文以“副文本”为主线,基于布迪厄场域理论中的“资本”概念,探析《尤利西斯》萧文译本在中国的... 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长篇小说《尤利西斯》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经典,小说的首部中文全译本由萧乾、文洁若夫妇于1994年完成。本文以“副文本”为主线,基于布迪厄场域理论中的“资本”概念,探析《尤利西斯》萧文译本在中国的传播。研究发现,译者和出版社运作各类资本,自主生产或者招募来自翻译场域和相关场域的行为人生产译作副文本,并以创新的形式利用副文本(尤其是外副文本)吸引译文读者、引导他们阅读和理解作品,最终促进了译本的传播。同时,《尤利西斯》萧文译本的成功传播,帮助译者和出版社实现了在翻译场域的资本积累和地位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利西斯》 萧文译本 副文本 资本 翻译传播
下载PDF
文学自译研究中副文本的考证:以《萧乾作品精选》序为例
3
作者 罗金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25-29,共5页
文学自译常被视作一部作品,两个版本。自译作品常常以原作的形式进行出版推广,结果可能导致读者将原作与译作的关系混淆,甚至产生其他错误判断。通过考察萧乾文学自译作品发现,文洁若在《萧乾作品精选》序言中有关萧乾及杨刚的自译实践... 文学自译常被视作一部作品,两个版本。自译作品常常以原作的形式进行出版推广,结果可能导致读者将原作与译作的关系混淆,甚至产生其他错误判断。通过考察萧乾文学自译作品发现,文洁若在《萧乾作品精选》序言中有关萧乾及杨刚的自译实践论断有两处史实失误:报告文学作品《土地回老家》的英文版并非萧乾本人自译,杨刚的英文短篇《日记拾遗》实为英文创作,中文《肉刑》是其中文自译。自译作品出版时对其翻译属性的遮蔽容易导致读者在判断作品所有权时出现偏差,文学翻译研究者在面对与自译相关的作品时,应结合副文本与相关史料仔细甄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自译 萧乾 文洁若 版本 失误
下载PDF
萧乾的北京书写:从危难都市到精神故乡
4
作者 刘景嘉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73-78,共6页
萧乾塑造的“老北京”形象:从危难深重的都市到魂牵梦萦的精神故乡,既折射了时代的变迁,也体现了萧乾独特的北京情怀。萧乾早期将北京视作现代化进程中的危难中国的缩影,后期则将北京视为家国情怀之“家”、民族文化之“根”。在时代和... 萧乾塑造的“老北京”形象:从危难深重的都市到魂牵梦萦的精神故乡,既折射了时代的变迁,也体现了萧乾独特的北京情怀。萧乾早期将北京视作现代化进程中的危难中国的缩影,后期则将北京视为家国情怀之“家”、民族文化之“根”。在时代和文化浪潮中,萧乾的北京书写具有双重意义:一是在危难多变、逝去不返的故都中重拾启蒙话语,寄予乡愁别绪;二是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认同、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达成从“乡下人”到寻根者的身份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乾 北京书写 北京形象 文化
下载PDF
从《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下》看钱谦益笔下晚明诗人的群体呈现
5
作者 丁一凡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3-23,94,共12页
《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下》是《列朝诗集小传》中具有独特意义与价值的一部分。钱谦益以地域、社集为主要线索,在《丁集下》小传中依次勾勒出吴中、金陵诗社和闽派三大诗人集群,并兼顾其他小规模群体及独立个体的呈现,向读者展现出... 《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下》是《列朝诗集小传》中具有独特意义与价值的一部分。钱谦益以地域、社集为主要线索,在《丁集下》小传中依次勾勒出吴中、金陵诗社和闽派三大诗人集群,并兼顾其他小规模群体及独立个体的呈现,向读者展现出全方位式的晚明诗坛立体图景。在诗人集群递次展开的文本形态基础上,结合对选录诗人收诗数量的考察和分析,钱谦益在晚明诗坛图景的架构与描摹中更潜藏着如推尊吴中诗学、消解拆分闽派等一系列梳理发展脉络、重塑明诗谱系的诗史建构企图及诗学批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朝诗集小传》 钱谦益 晚明 诗史
下载PDF
论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对小儿疳证的认识及治疗用药规律分析
6
作者 王媛媛 李程 徐雯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5期213-218,共6页
目的:梳理及归纳钱乙对疳证的认识,分析钱乙治疗小儿疳证的方剂,总结其用药规律,归纳总结其学术思想。方法:阅读《小儿药证直诀》,梳理及归纳钱乙对疳证的认识,从病因、病机、分类、临床表现、辨证论治等方面进行阐述。筛选治疗小儿疳... 目的:梳理及归纳钱乙对疳证的认识,分析钱乙治疗小儿疳证的方剂,总结其用药规律,归纳总结其学术思想。方法:阅读《小儿药证直诀》,梳理及归纳钱乙对疳证的认识,从病因、病机、分类、临床表现、辨证论治等方面进行阐述。筛选治疗小儿疳证的方剂,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ckcest.cn)软件统计分析方药中药物出现的频率、四气、五味、归经等资料。结果:钱乙认为疳证主要病因为误治、吐泻病久失治、饮食不节及食积病癖日久不治四类;主要病机有脾胃虚弱、津液耗伤;并将疳证分为心疳、肝疳、脾疳、肺疳、肾疳,除五疳外还有内疳、外疳、筋疳、骨疳、惊疳、疳疮等,还描述了各型的症状表现。其认为疳证的辨证论治应根据五脏所属补其母,辨冷热肥瘦选方,辨新久用药。34首治疗疳证的方剂中,共涉及93种药物。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依次为黄连、麝香、巴豆、木香、轻粉、胡黄连、青黛、朱砂、干蟾、冰片、甘草,其中核心药物为黄连、胡黄连、麝香。以五味分析,辛味药出现74次,占比38.14%;苦味药出现68次,占比35.05%;甘味药出现38次,占比19.59%。所用中药的四气属性,以性寒与性温的药物最多。其中寒性药物合计出现57次,占比29.38%;温性药物合计出现46次,占比23.71%;平性药物合计出现20次,占比10.31%。治疗疳证诸方中涉及的中药有半数以上归经属脾、胃,分别占比32.47%、28.35%,另归大肠及肝的也各占22.16%。结论:钱乙治疗小儿疳证的用药特点为用苦药除热益脾,用辛药行气醒脾,用甘药益阴补脾;以寒性药物为主,辅以温性、平性药;重视脾胃;创儿科五脏辨证,制五脏补泻方用于疳证诊治;善用金石毒药;强调治未病——“未病先防,已病防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疳证 《小儿药证直诀》 钱乙 用药规律
下载PDF
前列消癥汤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7
作者 张亚强 林飞 刘猷枋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药对前列腺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常规西药治疗同时予以补益气血、清热解毒利湿治则组方的前列消癥汤治疗患者34例,疗程3个月,观察对前列腺癌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临床症状大部分得到改善,其中尿急、尿痛、乏力症状改... 目的:研究中药对前列腺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常规西药治疗同时予以补益气血、清热解毒利湿治则组方的前列消癥汤治疗患者34例,疗程3个月,观察对前列腺癌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临床症状大部分得到改善,其中尿急、尿痛、乏力症状改善明显。生存质量及体力状况也获明显改善,66.7%的患者的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降低,平均PSA数值降低22.4%。结论:前列消癥汤对改善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提高生存质量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前列消癥汤 临床症状 生存质量
下载PDF
知行合一:倡导书评独立品格的萧乾 被引量:1
8
作者 徐雁 谭华军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0-25,共6页
通过叙述《书评研究》的作者萧乾在20世纪30年代中叶,以《大公报》的"文艺副刊"为阵地,致力于书评实践和理论探索的人文往事,介绍了其对于"书评制度"的可贵实践经验及其对于书评文体独立品格的一以贯之的期许。
关键词 书评 图书市场 萧乾
下载PDF
试论萧乾新闻作品的文学性因素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寒娥 彭超群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6-119,共4页
文学与新闻的交融拓宽了萧乾新闻作品的表现空间,使其具有文学的审美追求和鲜明的个性特点。它以强烈的审美意识,追求新闻的真实美、形象美与情感美;以个性化的审美视角,表现人性化的新闻叙事风格;以文学化的表现技巧,增强新闻作品的艺... 文学与新闻的交融拓宽了萧乾新闻作品的表现空间,使其具有文学的审美追求和鲜明的个性特点。它以强烈的审美意识,追求新闻的真实美、形象美与情感美;以个性化的审美视角,表现人性化的新闻叙事风格;以文学化的表现技巧,增强新闻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文学意识的主动植入,丰富了新闻表现手法,扩展了新闻的传播张力,提升了萧乾新闻作品的阅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乾 新闻 文学 审美追求
下载PDF
《尤利西斯》汉译的生态翻译学诠释——以萧乾、文洁若和金隄两译本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建光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68-75,共8页
中国学者独立创导的生态翻译学在本世纪初成为继翻译的语言学转向、翻译的文化转向之后的新一轮翻译研究转向,在国际译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受到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和响应。生态翻译学借鉴生态学研究范式,把翻译看成是各要素相互关联的整... 中国学者独立创导的生态翻译学在本世纪初成为继翻译的语言学转向、翻译的文化转向之后的新一轮翻译研究转向,在国际译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受到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和响应。生态翻译学借鉴生态学研究范式,把翻译看成是各要素相互关联的整体,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等维度来探讨翻译的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从翻译生态学视域探讨萧乾、文洁若和金隄的《尤利西斯》汉译本,可知译者在汉译过程中是如何对文本中的语言、文化和交际性进行平衡、适应、选择和再平衡的,只有各个维度的翻译的精彩,才能实现整部译作都出彩。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尽可能做好"三维"的适应性选择与转换,才能获得理想的译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尤利西斯》汉译 三维理论 适应性选择转换 萧乾和文洁若 金隄
下载PDF
萧乾“文学—新闻”两栖写作与身份认同探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魏占兴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21,共5页
"文学一新闻"两栖写作是中国现当代文学领域一种特殊的写作现象,萧乾便是这个特殊群体中的典型代表。独特的生活经历、编辑记者的职业素养和那个时代急剧变化的历史风云,使萧乾的人生和创作道路殊异于同时代的其他作家。通过... "文学一新闻"两栖写作是中国现当代文学领域一种特殊的写作现象,萧乾便是这个特殊群体中的典型代表。独特的生活经历、编辑记者的职业素养和那个时代急剧变化的历史风云,使萧乾的人生和创作道路殊异于同时代的其他作家。通过分析萧乾职业与心理成长的多元语境以及从文学到新闻的创作流变,考察其"新闻一文学"两栖写作思想的建构过程及其对两种身份的认同,对当前重读其兼具文学性与新闻性的作品具有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乾 两栖写作 身份认同 新闻特写
下载PDF
论萧乾的新闻思想 被引量:1
12
作者 唐克龙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9-123,共5页
萧乾幼年的经历奠定了他的自由主义价值观,此后发展成为"不带地图"的文学与新闻实践观。在萧乾那里,新闻自由思想是贯穿始终的,虽然因人生的跌宕而时或隐显。萧乾将新闻自由与媒体的信誉、生存联系在一起。关于新闻记者的素养... 萧乾幼年的经历奠定了他的自由主义价值观,此后发展成为"不带地图"的文学与新闻实践观。在萧乾那里,新闻自由思想是贯穿始终的,虽然因人生的跌宕而时或隐显。萧乾将新闻自由与媒体的信誉、生存联系在一起。关于新闻记者的素养,萧乾认为,新闻记者应具有"明显的意图"即爱国心和正义感,要有人文关怀意识;要担负起"哨兵"与"侦察兵"的职责;要有多方面修养,成为"百科全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乾 新闻自由 记者素养 副刊编辑
下载PDF
城中的两个世界——读萧乾小说的审美取向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萍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141-144,共4页
京派作家萧乾的小说,都包含着"城中的两个世界"他的早期小说凭着一个城市中的"乡下人"的身份,明显地表现了对乡土的依怀和对都市的疏离,小说带有很强的自传色彩,都是"忧郁者的自白"。萧乾后期的小说逐渐... 京派作家萧乾的小说,都包含着"城中的两个世界"他的早期小说凭着一个城市中的"乡下人"的身份,明显地表现了对乡土的依怀和对都市的疏离,小说带有很强的自传色彩,都是"忧郁者的自白"。萧乾后期的小说逐渐走出个人狭小的圈子,加强了批判社会的力度,投入了广大的人生。但是,从萧乾的小说创作看,他无意流露的忧郁给他的作品带来了诗意,使作品呈现出更高的艺术价值,而他刻意追求的广大人生,虽然拓展了他的创作视野,却阻碍了他在艺术上的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乾 城中的两个世界 都市怀乡
下载PDF
读《聂小倩》散札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光福 王清平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40-42,共3页
《聂小倩》的结构形式,是采用先断后叙法,即先托出人物整体性格,然后对其进行证实,在证实过程中,又给性格以充分的发展空间,使其既丰满动人,又中规中短,成为有规则的自由运动,这是中华民族审美心理的一大特色。《聂小倩》的某些具体细节... 《聂小倩》的结构形式,是采用先断后叙法,即先托出人物整体性格,然后对其进行证实,在证实过程中,又给性格以充分的发展空间,使其既丰满动人,又中规中短,成为有规则的自由运动,这是中华民族审美心理的一大特色。《聂小倩》的某些具体细节,在民俗、科举、社会心理等方面,也有其认识价值。《聂小倩》体现着蒲松龄的美学现点和社会价值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聂小倩》 古典小说 情节 蒲松龄 社会心理 审美心理
下载PDF
萧乾小说的诗性与基督教文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柏钰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5-108,共4页
萧乾小说具有明显的诗性特征。萧乾小说独特的人性视角和善恶并存的生命意识,给小说带来了既忧郁又悲壮的诗化情调。萧乾小说在反基督教的表层叙事结构下隐含着从伦理价值建构方面向基督教文化寻求文化资源的价值取向。基督教文化和《... 萧乾小说具有明显的诗性特征。萧乾小说独特的人性视角和善恶并存的生命意识,给小说带来了既忧郁又悲壮的诗化情调。萧乾小说在反基督教的表层叙事结构下隐含着从伦理价值建构方面向基督教文化寻求文化资源的价值取向。基督教文化和《圣经》文学,带给萧乾小说抒情方式间接性、暗示性的形式美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乾 小说 诗性 基督教文化
下载PDF
《尤利西斯》中“他者”形象翻译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建光 《语言教育》 2018年第2期84-89,共6页
《尤利西斯》中布卢姆、水手等不同人物对异族"他者"形象进行想象,矮化和丑化非欧洲民族,以达到抬升本民族地位的目的。在对金陡和萧乾、文洁若的译本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他们再现原作"他者"形象所采用的翻译策... 《尤利西斯》中布卢姆、水手等不同人物对异族"他者"形象进行想象,矮化和丑化非欧洲民族,以达到抬升本民族地位的目的。在对金陡和萧乾、文洁若的译本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他们再现原作"他者"形象所采用的翻译策略、价值观和诗学观等。通过分析得出,金陡的译文更加强调以原作为导向,而萧乾和文洁若的译文则更多强调以读者为导向;并进一步指出,在理想的"范本"中译者要充分考虑作者的意图,尽可能准确地传递原文的内涵,同时尽可能地保持文本的形式结构和语言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利西斯》 “他者”形象 翻译分析 金隄 萧乾和文洁若
下载PDF
国内赛珍珠和萧乾研究未发现的两则乔治·奥威尔书评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勇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33-35,共3页
乔治·奥威尔曾发表赛珍珠《大地》的书评和萧乾英文著作《龙须与蓝图》的书评,国内赛珍珠和萧乾研究界对这两则重要书评尚不知晓,现特将此译成中文并加以相关注解。
关键词 乔治·奥威尔 赛珍珠 萧乾 书评
下载PDF
从互文性看《聂小倩》的故事来源及其创作指向 被引量:1
18
作者 许中荣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09-114,共6页
历来把《聂小倩》主旨理解为"爱情故事"或由其延伸而来的"理想人格的颂歌"之说,遮蔽了在小说中甚为重要的"拯救"和"报恩"意旨。《聊斋志异》不仅以书生"自况",也存在以狐鬼精魅等&qu... 历来把《聂小倩》主旨理解为"爱情故事"或由其延伸而来的"理想人格的颂歌"之说,遮蔽了在小说中甚为重要的"拯救"和"报恩"意旨。《聊斋志异》不仅以书生"自况",也存在以狐鬼精魅等"美人""自况"的情况。通过对《聂小倩》中"一女、一男、一侠客"的故事结构及其语言细节的互文溯源,其与青楼文学中"妓女从良"的母题存在密切联系。结合明末清初士人心态、时代风气与创作环境,并与蒲松龄的人生遭际综合考察,认为《聂小倩》正是化用了"妓女从良"的故事结构,进行夺胎换骨的改造,以"渴望知遇,希求帮助"为深层创作指向的作品,融入于明末清初整个创作环境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聂小倩》 互文性 故事来源 创作指向
下载PDF
接受美学视阈下的萧乾作品自译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余荣琦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67-68,71,共3页
从接受美学理论来看,萧乾在其文学作品自译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读者的"审美经验"、"期待视域"和"文本召唤结构"等因素,一方面,对原文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另一方面,又尽量将读者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并采用增... 从接受美学理论来看,萧乾在其文学作品自译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读者的"审美经验"、"期待视域"和"文本召唤结构"等因素,一方面,对原文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另一方面,又尽量将读者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并采用增补、省略和改写等策略更好地传递出原文的真实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萧乾 自译 期待视阈 文本召唤结构
下载PDF
论萧乾小说的空间叙事 被引量:1
20
作者 云韬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14-20,共7页
萧乾小说的空间性向外延伸为大量的环境与人物描写相结合的手法,通过外在风景的叙事转换,赋予作品特有的感染力;向内则指向个体与环境的衔接环节——"家"的书写,更多无意识地映射着作者个人早年生活的经历见闻,承载了作者对... 萧乾小说的空间性向外延伸为大量的环境与人物描写相结合的手法,通过外在风景的叙事转换,赋予作品特有的感染力;向内则指向个体与环境的衔接环节——"家"的书写,更多无意识地映射着作者个人早年生活的经历见闻,承载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理解和思考。萧乾在小说写作形式和内容上的探索过程,为后人认识他终止文学写作提供了又一种理解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乾 小说 空间叙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