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陈荣捷、萧萐父与20世纪中国哲学研究
1
作者 杨国荣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5期23-29,共7页
陈荣捷与萧萐父作为20世纪中国哲学领域的重要人物,有不同的学术背景,但又有相近的学术旨趣。陈荣捷不仅在中国哲学和中国思想的传播与介绍方面有不可忽视的贡献,而且对中国哲学各个领域都有所涉猎,如形而上学、认识论、宗教信仰,以及... 陈荣捷与萧萐父作为20世纪中国哲学领域的重要人物,有不同的学术背景,但又有相近的学术旨趣。陈荣捷不仅在中国哲学和中国思想的传播与介绍方面有不可忽视的贡献,而且对中国哲学各个领域都有所涉猎,如形而上学、认识论、宗教信仰,以及作为中国哲学主流的儒家哲学,且在以上问题的考察中,都作出了引人瞩目的建树。萧萐父既在宏观层面主编了《中国哲学史》,对儒释道三家以及中国哲学的整体领域,都有全面而深入的把握,又在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些具体论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对王夫之等历史人物作了独到的研究,由此取得的成果,在中国哲学的研究和教学领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此外,在晚明思想以及明清之际启蒙思潮的研究方面,萧萐父也作了创造性的研究。他指出,从晚明开始,中国思想界已出现具有启蒙意义的观点,这种现象表明,中国现代化有一种内生性的动力。以“照着说”和“接着说”的交融为进路,中国哲学研究需要统一历史的视野与理论的思维,加强中西哲学之间的沟通和比较,以及关注社会之源与思想之流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荣捷 萧萐父 中国哲学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早期启蒙说视域中的王船山研究——以吕振羽、侯外庐、萧萐父为中心的考察
2
作者 王蕊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4年第1期191-200,337,338,共12页
吕振羽、侯外庐、萧萐父是因李达而结缘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在李达的影响下,他们从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潮中探寻中国自己的“唯物辩证法的前史”,形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早期启蒙说,并由此开启对王船山其人其学的研究。他们的王船... 吕振羽、侯外庐、萧萐父是因李达而结缘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在李达的影响下,他们从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潮中探寻中国自己的“唯物辩证法的前史”,形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早期启蒙说,并由此开启对王船山其人其学的研究。他们的王船山思想研究各自形成了不同的视域:吕振羽将王船山思想定位为代表新兴市民阶级的新思想,侯外庐将王船山思想诠释为形式知识上的解放,萧萐父则着力梳理王船山思想“推故致新”的内在逻辑。通过这些探讨,他们将王船山思想中可以接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层层深入地揭示出来,显示出其在王船山思想研究上的理论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启蒙说 王船山 李达 吕振羽 侯外庐 萧萐父
下载PDF
萧萐父先生与蜀学研究——兼谈推进蜀学硏究之我见 被引量:2
3
作者 胡昭曦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37-40,共4页
萧萐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史大家、川籍学术大家、著名的蜀学学者,对中华学术文化基本元素之一的蜀学,研究精深,有重要的学术贡献。蜀中学人要绍继前贤,在已有良好基础之上,深掘资料,集成创新,加强协作,培育人才,合力推进蜀学研究的... 萧萐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史大家、川籍学术大家、著名的蜀学学者,对中华学术文化基本元素之一的蜀学,研究精深,有重要的学术贡献。蜀中学人要绍继前贤,在已有良好基础之上,深掘资料,集成创新,加强协作,培育人才,合力推进蜀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萐父 学术贡献 合力推进 蜀学研究
下载PDF
书画的美和人生的美——读萧萐父、卢文筠教授著《缀玉集》
4
作者 高华平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26-29,共4页
《缀玉集》显现了互相涵摄而又不断扩延和提升的三重人生审美境界,第一层是生活美,第二层是艺术美,第三层是人格美。它是著名哲学史家萧萐父夫妇一生不懈追求的诗化美的人生浓缩。
关键词 萧萐父 《缀玉集》 三重审美境界 生活 艺术 人格
下载PDF
关于“以哲学史为中心的思想史研究”的再思考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维武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5-76,155,共12页
20世纪80年代关于哲学史与思想史关系问题的讨论,使哲学史与思想史明确地区分开来,也由此而导致了哲学史研究中"思"与"史"的疏离,这使得中国哲学界的有识之士又提出重构哲学史与思想史联系的要求。结合19-20世纪中... 20世纪80年代关于哲学史与思想史关系问题的讨论,使哲学史与思想史明确地区分开来,也由此而导致了哲学史研究中"思"与"史"的疏离,这使得中国哲学界的有识之士又提出重构哲学史与思想史联系的要求。结合19-20世纪中国哲学研究所提出的"以哲学史为中心的思想史研究"的方法论,即力求从思想史视域出发,发现19-20世纪中国哲学的问题,拓展19-20世纪中国哲学的研究空间,考察19-20世纪中国哲学的历史文化环境,以此建立哲学史与历史文化的多层面联系,在哲学史研究中把"思"与"史"有机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史 思想史 19-20世纪中国哲学 萧萐父 冯契
原文传递
再论“人文易与民族魂”——萧萐父的“易哲学”思想探论 被引量:2
6
作者 吴根友 姜含琪 《周易研究》 CSSCI 2015年第5期13-22,共10页
"人文易与民族魂"的关系问题,是萧萐父先生对易学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关系所作的宏论。"人文易"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传统的义理易,而是通过对传统象数易、义理易、占卜易的合理要素的吸收,重新建构适应现代文化建设... "人文易与民族魂"的关系问题,是萧萐父先生对易学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关系所作的宏论。"人文易"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传统的义理易,而是通过对传统象数易、义理易、占卜易的合理要素的吸收,重新建构适应现代文化建设需要的一种人文哲思。这一人文哲思的文本依据是《周易》的经、传、注等易学史著作,其问题意识即是如何重铸现代中国精神。古老的中国既要建成现代性的国家,又要有中国的文化特色,具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民族魂"。而易哲学所包含的丰富人文精神资源,将是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特别是现代"民族魂"的核心内容之一,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学人持续为之研究与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萐父 人文易 科学易 民族魂
原文传递
再论新时代道教文化现代性诠释的机与理——从萧萐父先生的学术旨趣说开去 被引量:1
7
作者 盖建民 刘雪涛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4-103,158,共11页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萧萐父先生曾在四川求学任教,为当代四川哲学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是萧先生一贯的学术旨趣。道教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之一,在新时代对道教文化作出现代性诠释对推动中...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萧萐父先生曾在四川求学任教,为当代四川哲学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是萧先生一贯的学术旨趣。道教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之一,在新时代对道教文化作出现代性诠释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萧萐父先生的学术旨趣以及一些具体的科学论断出发,在学理上回答新时代对道教文化进行现代性诠释的理论依据、解读方向、以及具体途径等问题。我们认为与时偕行、革故鼎新是道教文化现代性诠释内蕴的理论根据,同时这种诠释应以与现代科学精神相调适为解读方向,提倡仙寿合修,从医学养生学视角诠释“神仙信仰”为关键途径。从而推动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萐父 道教文化 现代性诠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