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integrated north–south paleo-Dadu-Anning River: New insights from bulk major and trace element analyses of the Xigeda Formation
1
作者 Yong Zheng Hai-bing Li +3 位作者 Jia-wei Pan Ping Wang Ya Lai Zheng Gong 《China Geology》 CAS CSCD 2024年第1期91-103,共13页
The Xianshuihe-Anninghe fault extends SE–S and constitutes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However,the Dadu River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the fault does not flow following the path,but makes a 90º... The Xianshuihe-Anninghe fault extends SE–S and constitutes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However,the Dadu River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the fault does not flow following the path,but makes a 90ºturn within a distance of 1 km at Shimian,heading east,and joins the Yangtze River,finally flowing into the East China Sea.Adjacent to the abrupt turn,a low and wide pass near the Daqiao reservoir at Mianning separates the N–S course of the Dadu River from the headwater of the Anning River which then flows south into the Yunnan Province along the Anninghe fault.Therefore,many previous studies assumed southward flow of the paleo-Dadu River from the Shimian to the Anning River.However,evidences for the capture of the integrated N–S paleo-Dadu-Anning River,its timing,and causes are still insufficient.This study explored the paleo-drainage pattern of the Dadu and Anning Rivers based on bulk mineral and geochemical analyses of the large quantities of fluvial/lacustrine sediments along the trunk of the Dadu and Anning Rivers.Similar with sands in the modern Dadu River,the Xigeda sediments also exhibit a granitoid affinity with the bulk major mineral compositions of quartz(>50%),anorthite(about 10%),orthoclase(about 5%),muscovite(about 5%),and clinochlore(about 4%).Correspondingly,bulk major elements show high SiO_(2),with all samples>60%,and some of them>70%,low TiO_(2)(≤0.75%),P_(2)O_(5)(≤0.55%),FeO*(≤5%),and relatively high CaO(1.02%–8.51%),Na_(2)O(1.60%–2.52%),and K_(2)O(2.17%–2.71%),with a uniform REE patterns.Therefore,synthesizing all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se lacustrine sediments have similar material sources,which are mainly derived from its course in the Songpan-Ganzi flysch block,implying that the paleo-Dadu originally flowed southward into the Anning River and provided materials to the Xigeda ancient lake.The rearrangement of the paleo-Dadu River appears to b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ocally focused uplift driven by strong activities of the XianshuiheXiaojiang fault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du River Anninghe fault River diversion xigeda Formation Tectonic uplift PROVENANCE Songpan-Ganzi flysch Ancient lake Xianshuihe-Xiaojiang fault system Tibetan Plateau
下载PDF
Analysis of generation factors for tectonic deformation in the Xigeda formation in southwestern China 被引量:1
2
作者 Li Ping Liu Xingsong +1 位作者 Yang Mei'e Yuan Jingli 《Engineering Sciences》 2012年第1期8-13,共6页
The Xigeda formation is a set of interbreds comprised of halfconsolidated silt,fine sand and clay with clear lamination and total thickness of 300 m.It is dated to be the early Pleistocene and widespread distributed o... The Xigeda formation is a set of interbreds comprised of halfconsolidated silt,fine sand and clay with clear lamination and total thickness of 300 m.It is dated to be the early Pleistocene and widespread distributed on the Quaternary planes of denudation and leveling.This formation has particular tectonic deformation as expressed by deformed belts confined to certain locations,which extend linearly over long distances.It also manifests itself as graben and horst sequences where fault planes are very straight.Various deformation styles,such as horizontal,vertical and oblique dislocations,normal,reverse and thrust faulting resulted in tilts of small blocks in different directions.The clay beds are intruded by underlying sand layers.Parallel ridges and depressions characterize the landscape.These phenomena of deformation are probably the result of intensive vibration of soil bodies during major earthquakes which caused instantaneous shear,compression and extension.The analysis of generation factors for such tectonic deformation provides a new approach for determination of areas with seismic risks,assessment of earthquake intensity and research of earthquake mechanis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THQUAKE tectonic deformation xigeda formation
下载PDF
汉源昔格达组半成岩微观结构与宏观力学的相关性
3
作者 张友谊 杨经纬 谭亦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7542-7551,共10页
地层岩性是滑坡产生的物质基础。为更清晰地认识半成岩微观结构变化对宏观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通过对“8.21”中海村滑坡进行调查分析,表明:相比较于低含水率的昔格达组半成岩,高含水率的颗粒形态更趋向于有序性,但颗粒排列却更加无序,... 地层岩性是滑坡产生的物质基础。为更清晰地认识半成岩微观结构变化对宏观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通过对“8.21”中海村滑坡进行调查分析,表明:相比较于低含水率的昔格达组半成岩,高含水率的颗粒形态更趋向于有序性,但颗粒排列却更加无序,表明结构稳定性变差,昔格达组半成岩更易滑动。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了汉源昔格达组半成岩宏观强度特征参数与微观结构参数之间的关联性,发现对黏聚力C、内摩擦角φ影响最大的是颗粒平均直径。随着含水率的增大,昔格达组半成岩微观颗粒接触不连续,颗粒间孔隙增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整体密实度降低,导致昔格达组半成岩强度降低,使得滑坡更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昔格达地层 中海村滑坡 微观结构 灰色关联度
下载PDF
川西泸定昔格达地层黏土岩工程地质特性研究
4
作者 李祥 吴瑞安 +4 位作者 郭长宝 倪嘉伟 王炀 李彩虹 宋德光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2-274,共13页
昔格达地层作为一类特殊的半成岩,具有“见风成粉,遇水成泥”的特性,是工程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的良好孕生载体。以川西泸定海子坪昔格达地层黏土岩为研究对象,通过X射线衍射、电镜扫描、现场与室内岩土测试,分析了其物质组成、微观结构... 昔格达地层作为一类特殊的半成岩,具有“见风成粉,遇水成泥”的特性,是工程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的良好孕生载体。以川西泸定海子坪昔格达地层黏土岩为研究对象,通过X射线衍射、电镜扫描、现场与室内岩土测试,分析了其物质组成、微观结构及力学特性,重点研究水作用下其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规律,并与其他地区昔格达地层工程地质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①海子坪昔格达地层黏土岩主要成分为粉细砂、黏土等细粒物质,由薄层黄色和灰色的黏土岩互层产出,具有近水平层理构造。②黄色和灰色黏土岩的物质组成相同,但占比不同,黄色黏土岩的黏粒含量比灰色黏土岩高约12%,方解石含量少约10%,黄色黏土岩的结构更为致密,黏粒间胶结作用更强。③海子坪昔格达地层黏土岩现场实测渗透系数为3.62×10^(−4)~7.34×10^(−4)cm/s,介于其他地区昔格达地层的黏土岩类–砂岩类之间,这与其天然节理发育、受扰动极易开裂的特性密切相关。④黄、灰色黏土岩的黏聚力均随含水率增加而降低,且含水率越高,降幅越大,内摩擦角与含水率的关系则表现有所不同。⑤不同地区昔格达地层的力学特性对含水率变化的敏感性具有明显差异,其中泸定海子坪昔格达地层黏土岩的水敏性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昔格达地层 黏土岩 微观结构 工程地质特性 川西地区
下载PDF
昔格达组地质隧道施工技术研究综述
5
作者 梅舒杰 王世彬 +3 位作者 王盼 沈琦 宋战平 潘虹 《建筑技术》 2024年第14期1710-1714,共5页
对昔格达地层组成成分及物理力学性能进行了总结归纳,分析了该地层特点。并将昔格达地层与隧道施工结合进行分析,指出昔格达组地层在空间与物理力学特征之间具有离散性。由于不同地区昔格达组不尽相同,发现微粒成分和疏松的结构决定了... 对昔格达地层组成成分及物理力学性能进行了总结归纳,分析了该地层特点。并将昔格达地层与隧道施工结合进行分析,指出昔格达组地层在空间与物理力学特征之间具有离散性。由于不同地区昔格达组不尽相同,发现微粒成分和疏松的结构决定了地层特性。对昔格达组地质隧道施工要点和事故案例进行了总结,指出昔格达组地质隧道开挖工法建议选择为预留核心土法,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应及时支护并做好防排水措施。研究成果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昔格达组地层 成岩作用 工程性质 事故分析
下载PDF
四川省汉源县中海村滑坡特征与运动过程分析
6
作者 陈建强 沈贺 冯文凯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448-7454,共7页
受持续降雨影响,2020年8月21日凌晨,四川省汉源县中海村发生滑坡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在详细现场调查和滑坡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MatDEM软件对滑坡运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中海村滑坡是发育在昔格达组地层的中型滑坡,持续... 受持续降雨影响,2020年8月21日凌晨,四川省汉源县中海村发生滑坡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在详细现场调查和滑坡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MatDEM软件对滑坡运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中海村滑坡是发育在昔格达组地层的中型滑坡,持续降雨致使滑面强度劣化降低是滑坡的主要触发因素;滑坡运动过程可划分为启滑冲击、运动刮铲和堆积停止3个阶段,滑源区对冲击滑移区的二次冲击导致滑坡范围的进一步扩大;运动过程的重力势能总耗散量和摩擦热能增长量分别为8.141×10^(11) J和8.117×10^(11) J,滑坡重力势能主要转化为颗粒单元间的摩擦热能。研究成果对昔格达组半成岩地层的滑坡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昔格达地层 中海村滑坡 运动 能量 MatDEM
下载PDF
考虑长期蠕变劣化的昔格达黏土岩公路路堑边坡稳定性评价及防护对策建议——以西攀高速公路边坡为例
7
作者 伍运霖 刘天翔 +2 位作者 王丰 杜兆萌 雷航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4年第4期56-66,共11页
昔格达黏土岩存在长期蠕变劣化强度折减及饱水软化等不利工程特性,为典型易滑地层。此地层路堑边坡在运营期会持续劣化、稳定性降低,极易产生滑坡,对公路运营安全产生重大威胁。通过对西攀高速公路K2378+900右侧滑坡进行地质分析、数值... 昔格达黏土岩存在长期蠕变劣化强度折减及饱水软化等不利工程特性,为典型易滑地层。此地层路堑边坡在运营期会持续劣化、稳定性降低,极易产生滑坡,对公路运营安全产生重大威胁。通过对西攀高速公路K2378+900右侧滑坡进行地质分析、数值模拟计算及相互验证,得到边坡在开挖建成及临滑两阶段的抗剪强度参数值,并据此计算出昔格达黏土岩长期蠕变劣化黏聚力(c)及内摩擦角(φ)值的折减系数分别为0.87,0.84。对5类、17种昔格达黏土岩边坡进行最危险滑裂面搜索及稳定性的计算分析得出:在抗剪参数按0.84~0.87长期蠕变劣化折减时,边坡的稳定系数平均降低0.184。基于此,对边坡稳定系数取值、坡比、支挡加固方式等昔格达黏土岩公路边坡长期稳定的关键因素提出了针对性管控建议,指出采用“缓放坡+宽平台+弱加固”的建设及处治思路更有利于昔格达黏土岩边坡长期稳定。研究结果为昔格达岩层区公路建设及边坡防护处治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昔格达层 蠕变劣化 数值模拟 长期稳定 防护建议
下载PDF
典型昔格达地层滑坡变形机制分析及处治研究
8
作者 郭如雷 邓小仕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4年第9期166-169,M0016,共5页
攀西地区昔格达地层在开挖时极易形成滑坡灾害,威胁工程建设工人的安全。以某高速公路典型昔格达地层的挖方边坡变形、破坏后形成滑坡为例,分析典型昔格达地层滑坡的变形机制,梳理昔格达地层发生滑坡的关键影响因素,总结处治昔格达地层... 攀西地区昔格达地层在开挖时极易形成滑坡灾害,威胁工程建设工人的安全。以某高速公路典型昔格达地层的挖方边坡变形、破坏后形成滑坡为例,分析典型昔格达地层滑坡的变形机制,梳理昔格达地层发生滑坡的关键影响因素,总结处治昔格达地层滑坡问题的关键要点,为昔格达地层挖方边坡的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昔格达地层 挖方边坡 滑坡
下载PDF
聚丙烯纤维加筋和石灰改良昔格达土工程性质试验
9
作者 余明东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9-55,共7页
为探讨聚丙烯纤维加筋和石灰共同改良攀西地区昔格达土的工程性质,在昔格达土中掺入不同含量长度为2.5 cm的聚丙烯纤维,制备不同聚丙烯纤维掺量石灰改良土样,然后进行有荷膨胀试验、无侧限抗压试验和直接剪切试验。结果表明:聚丙烯纤维... 为探讨聚丙烯纤维加筋和石灰共同改良攀西地区昔格达土的工程性质,在昔格达土中掺入不同含量长度为2.5 cm的聚丙烯纤维,制备不同聚丙烯纤维掺量石灰改良土样,然后进行有荷膨胀试验、无侧限抗压试验和直接剪切试验。结果表明:聚丙烯纤维加筋不仅可减小石灰土的膨胀性,还可以改善昔格达土的抗压、抗剪和变形等力学特性;直剪试验表明,聚丙烯纤维加筋石灰土颗粒与聚丙烯纤维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使土样的黏聚力明显增大。结论:聚丙烯纤维加筋能有效改善石灰昔格达土的工程性质,当掺入0.3%的聚丙烯纤维时石灰昔格达土的聚丙烯纤维加筋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昔格达土 聚丙烯纤维 纤维加筋 石灰改良 工程性质
下载PDF
复杂地质隧道洞口段穿越既有抗滑桩施工方案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立军 王怀正 +2 位作者 宋战平 王盼 何芹 《市政技术》 2023年第10期181-188,共8页
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洞口段施工对围岩扰动较大,容易发生滑塌现象,以四川省攀枝花市阳光隧道工程为例,采用Midas GTS NX软件建立隧道洞口段三维模型,探讨了在扶壁式挡墙+置换桩的综合治理措施下,隧道和置换桩结构以及边坡位移场和应力场... 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洞口段施工对围岩扰动较大,容易发生滑塌现象,以四川省攀枝花市阳光隧道工程为例,采用Midas GTS NX软件建立隧道洞口段三维模型,探讨了在扶壁式挡墙+置换桩的综合治理措施下,隧道和置换桩结构以及边坡位移场和应力场的变化特征,分析了该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并预测了边坡潜在滑动面以及隧道开挖薄弱部位。通过研究可知,隧道边墙以及破桩区上部既有抗滑桩处为施工薄弱环节;隧道拱顶的最大沉降值为-25.07 mm,置换桩结构X、Y向最大位移分别为2.87、-4.47 mm,边坡安全系数为1.70,均满足施工规范要求;典型断面拱顶沉降以及净空收敛均满足施工设计控制值要求。该施工方案对后续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开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洞口段 昔格达地质 抗滑桩 数值模拟 置换桩结构
下载PDF
四川泸定昔格达组滑坡灾害运动过程模拟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宋德光 吴瑞安 +4 位作者 马德芹 郭长宝 王炀 倪嘉伟 李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85-2197,共13页
四川泸定昔格达组以半成岩为主,工程地质特性复杂,在高陡斜坡中常发生浅层蠕滑变形,在强降雨作用下失稳后可转化为泥石流。本文以四川省泸定县海子坪环环村滑坡为例,基于遥感解译、地面调查、数值模拟等方法,对滑坡发育特征、潜在失稳... 四川泸定昔格达组以半成岩为主,工程地质特性复杂,在高陡斜坡中常发生浅层蠕滑变形,在强降雨作用下失稳后可转化为泥石流。本文以四川省泸定县海子坪环环村滑坡为例,基于遥感解译、地面调查、数值模拟等方法,对滑坡发育特征、潜在失稳模式和滑坡-泥石流运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环环村滑坡主要发育于昔格达组内,以深度3~5 m的浅层变形为主,整体处于蠕滑变形阶段。滑坡平面上分为强变形区(A区)和弱变形区(B区),体积分别约为5.5×10^(4) m^(3)、5.8×10^(4) m^(3),在不同降雨条件下,存在仅有A区下滑和A区牵引B区一起下滑并转化为沟道泥石流2种致灾模式。当仅有A区失稳下滑时,最远运动距离可达1325 m,最大堆积厚度为5.2 m,最大运动速度41.6 m/s,滑坡破坏沟口居民区及道路。当A区和B区同时失稳下滑时,最远运动距离可达1345 m,最大堆积厚度为7.7 m,最大运动速度为44.3 m/s,滑体最远能够冲至河流对岸,形成高约3 m的滑坡坝。研究结果对于深化浅层滑坡-泥石流远程致灾效应的认识和防灾减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昔格达组 土质滑坡 滑坡-泥石流 Massflow 危险性评价
下载PDF
冕宁地区中更新世早期沉积环境与古环境演化研究
12
作者 李佩 罗浩 +5 位作者 格桑多吉 李光涛 程理 高玮 钟慧 高战武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83-692,共10页
昔格达组地层是我国西南地区晚新生代典型的沉积地层之一,但针对其沉积环境和古环境的研究记录较少。为此以冕宁县城西北方向钻孔揭示的昔格达组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沉积物年代、粒度和孢粉测试分析,结合沉积序列、岩性岩相、沉积构... 昔格达组地层是我国西南地区晚新生代典型的沉积地层之一,但针对其沉积环境和古环境的研究记录较少。为此以冕宁县城西北方向钻孔揭示的昔格达组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沉积物年代、粒度和孢粉测试分析,结合沉积序列、岩性岩相、沉积构造特征等,可知736~719 ka期间沉积物以滨湖亚相的沉积环境为主,植被分布存在显著的垂直地带性,气候整体温暖湿润;719~563 ka期间沉积物以深湖-滨湖亚相的沉积环境为主,此阶段针叶类植被花粉含量增加,禾本花粉含量稍有下降,气候较上一阶段变冷干;563~455 ka期间沉积物以半深湖-浅湖亚相沉积环境为主,此阶段针叶类植被花粉含量增高,阔叶类植被花粉含量稍有减少,指示该时期古环境较为冷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冕宁 昔格达组 沉积物 粒度 孢粉
下载PDF
四川泸定昔格达组时代及其新构造意义 被引量:57
13
作者 蒋复初 吴锡浩 +1 位作者 肖华国 赵志中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6,共6页
川西高原东南部边界带内侧沪定大渡河西岸的海子坪,在高出大渡河水面约920m的谷肩上保存着一套厚约411 m的昔格达组河湖相地层。磁性地层初步研究表明,以距顶深度386.0m处为界,以上为高斯正向极性带,以下为吉尔伯特反向极性带。对比Cand... 川西高原东南部边界带内侧沪定大渡河西岸的海子坪,在高出大渡河水面约920m的谷肩上保存着一套厚约411 m的昔格达组河湖相地层。磁性地层初步研究表明,以距顶深度386.0m处为界,以上为高斯正向极性带,以下为吉尔伯特反向极性带。对比Cande和Kent的极性年表,沪定昔格达组的年代约4.29~2.60 Ma BP,地质时代应属上新世中、晚期。将沪定昔格达组与高原边界带外侧的汉源昔格达组进行对比,地层中记录的松山反向极性时与高斯正向极性时界面分别处于海拔2220 m和1040 m左右,两者之间的高为1180 m,这应是2.6 Ma BP以来川西高原东南部边界带两侧地块相对隆升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昔格达组 磁性地层 新构造运动 川西 四川 地层
下载PDF
四川冕宁昔格达组磁性地层学初步研究及意义 被引量:28
14
作者 姚海涛 赵志中 +5 位作者 乔彦松 李朝柱 王书兵 王燕 陈永生 蒋复初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4-84,共11页
文章首次对川西安宁河流域冕宁昔格达组河湖相沉积物进行岩石磁学和磁性地层学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具有正常的沉积组构,适合磁性地层学研究;赤铁矿和磁铁矿是主要载磁矿物;沉积物记录的古地磁场方向基本都为正极性,主要形成于高斯... 文章首次对川西安宁河流域冕宁昔格达组河湖相沉积物进行岩石磁学和磁性地层学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具有正常的沉积组构,适合磁性地层学研究;赤铁矿和磁铁矿是主要载磁矿物;沉积物记录的古地磁场方向基本都为正极性,主要形成于高斯正极性时,约4.18~2.58Ma。综合对比表明,分布在大渡河、安宁河和金沙江干流的昔格达组以典型黄灰色岩性组合为特征,具有基本相同的沉积序列和磁极性序列,主要形成于高斯正极性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攀西地区 昔格达组 岩石地层学磁性地层学 岩石磁学
下载PDF
泸定昔格达组时代认定与古环境 被引量:36
15
作者 王书兵 赵志中 +1 位作者 乔彦松 蒋复初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7-264,共8页
文章对泸定海子坪昔格达组重新进行了详细的古地磁测试,结果显示昔格达组发育时代为4.2-2.6MaB.P.,地质时代属上新世中、晚期,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泸定海子坪剖面是目前所知的记录昔格达古湖沉积起始年代最早的剖面。泸定海... 文章对泸定海子坪昔格达组重新进行了详细的古地磁测试,结果显示昔格达组发育时代为4.2-2.6MaB.P.,地质时代属上新世中、晚期,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泸定海子坪剖面是目前所知的记录昔格达古湖沉积起始年代最早的剖面。泸定海子坪剖面记录了5个大的从粗→细的沉积旋回,15个沉积阶段。沉积物中值粒径的巾值直接指示了各旋回的沉积阶段,巾值小,水动力较强,为动荡的沉积环境;φ值大,水动力较弱,为稳定的沉积环境。另外,沉积记录显示在约2.8MaB.P.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就已开始,昔格达古湖为过水湖;至2.6MaB.P.,昔格达古湖完全消失,与黄土高原风尘沉积环境由红粘土堆积转变为黄土堆积的显著的改变相一致。海子坪剖面TOC高值段,沉积物的φ值也较大,沉积物为粘土、粉砂质粘土沉积;TOC低值段,沉积物的书值也较小,沉积物为中、粗砂沉积,表明昔格达古湖沉积物有机质含量主要受岩性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昔格达组 磁性地层学 沉积旋回 中值粒径φ值 TOC 海子坪 泸定
下载PDF
昔格达地层隧道变形特性曲线及变形机理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周平 王志杰 +4 位作者 徐海岩 杜彦良 侯伟名 许瑞宁 赵启超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7-121,共15页
昔格达地层隧道围岩开挖后易风化,遇水即泥化等性质严重影响成昆线复线的快速安全施工,因此展开对昔格达地层隧道围岩变形特性曲线及其变形机理等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文中通过现场调查,物理力学试验,现场监测,数值模拟和理论研究... 昔格达地层隧道围岩开挖后易风化,遇水即泥化等性质严重影响成昆线复线的快速安全施工,因此展开对昔格达地层隧道围岩变形特性曲线及其变形机理等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文中通过现场调查,物理力学试验,现场监测,数值模拟和理论研究等手段对昔格达地层隧道变形特性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昔格达地层隧道主要发生拱顶大变形、水平收敛大和仰拱突泥隆起等,围岩呈现中厚层状、互层状和薄层状等水平层理发育;含水率对昔格达地层隧道围岩的力学性质影响很大;黄色砂岩夹页岩围岩试样压缩模量最小;含水率对灰色页岩夹砂岩围岩试样的黏聚力影响最大,对浅灰色页岩夹砂岩围岩的内摩擦角影响最大;拟合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下的变形特性曲线,得到昔格达地层隧道开挖围岩变形全过程曲线:开挖初期缓慢变形,开挖中期急剧变形,开挖中后期变形减缓和开挖末期变形稳定;同时推导出在弹性、塑性和松动区状态下的昔格达地层围岩变形公式,得到弹塑性昔格达地层围岩变形特性曲线以及四个阶段昔格达地层隧道各部位变形松动区轮廓。最后从力学变形本构模型、物理和化学等角度对昔格达地层隧道围岩变形的力学机理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昔格达地层 围岩变形 变形特性曲线 变形机理
下载PDF
西攀路昔格达地层滑坡分析 被引量:19
17
作者 黄绍槟 吉随旺 +1 位作者 朱学雷 李海清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41-44,共4页
因昔格达地层具有特殊的地质结构和物理力学性质,该地层中产生滑坡的密度在我国易滑地层中名列前茅。西攀路沿线广泛分布昔格达地层,通过西攀路昔格达地层基本特性的研究,对昔格达滑坡进行了分类,并对滑坡成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易滑地层 昔格达滑坡 特性 分类
下载PDF
含水量对昔格达土填料工程地质性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向贵府 任光明 +1 位作者 聂德新 胡涛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4年第2期136-140,共5页
昔格达地层的沉积地质历史环境决定了昔格达地层的多旋回性及其中泥岩的近饱和特性 ,因此昔格达土填料具有一般其他岩土填料不一样的工程特征。本文通过对昔格达土工程特性的论述 ,以含水量为锲入点 ,分析了含水量变化对昔格达土填料工... 昔格达地层的沉积地质历史环境决定了昔格达地层的多旋回性及其中泥岩的近饱和特性 ,因此昔格达土填料具有一般其他岩土填料不一样的工程特征。本文通过对昔格达土工程特性的论述 ,以含水量为锲入点 ,分析了含水量变化对昔格达土填料工程性质的影响 ,得出昔格达土混合填料最大干密度 ρdmax、压实度及强度c、φ 值都与含水量存在一致的相关性 ,即存在一个最优含水量 ,这个最优含水量接近随机混合的昔格达填料的天然含水量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料 工程地质 多旋回性 昔格达地层 泥岩
下载PDF
考虑含水率的昔格达地层隧道围岩稳定及亚级分级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周平 王志杰 +2 位作者 徐海岩 赵启超 孙长升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7-110,共14页
昔格达地层隧道围岩对水极为敏感,遇水泥化等现象,造成围岩变形过大,支护结构开裂崩解和掌子面掉块塌方等地质灾害。该文通过现场采集、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现场监测和理论分析等手段,在考虑含水率的基础上对昔格达地层隧道开挖围岩稳... 昔格达地层隧道围岩对水极为敏感,遇水泥化等现象,造成围岩变形过大,支护结构开裂崩解和掌子面掉块塌方等地质灾害。该文通过现场采集、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现场监测和理论分析等手段,在考虑含水率的基础上对昔格达地层隧道开挖围岩稳定及围岩亚分级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含水率对昔格达地层灰色页岩夹砂岩的黏聚力影响最大,对浅灰色页岩夹砂岩的内摩擦角影响最大。当含水率达到25%时,隧道开挖产生的拱顶累计变形、仰拱累计变形、水平收敛累计变形及掌子面累计变形值及掌子面挤出变形值均有较大的突变;隧道仰拱隆起累计变形最大值>掌子面挤出累计变形最大值>拱顶沉降累计变形最大值>隧道水平收敛累计变形最大值。对岩性进行机理分析发现昔格达地层隧道围岩的亚分级物理力学特性基本上处于Ⅳ3、Ⅴ1和Ⅴ2围岩。除了2号土浅灰色砂岩夹页岩处于Ⅳ3外,其他土样都是属于Ⅴ级范畴。同时得到含水率修正后的昔格达地层隧道围岩亚分级的围岩特征、含水率范围和BQ值范围,并提出亚分级后对应的工程措施。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结果可为昔格达地层隧道安全快速施工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昔格达地层 含水率 围岩物理特性 变形特征 亚分级
下载PDF
四川昔格达组地层的石英Ti心ESR测年及与磁性地层剖面的对比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萍 李建平 +3 位作者 王建存 刘春茹 韩非 高璐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1-115,共5页
昔格达组是我国西南地区著名的晚新生代河湖相沉积地层,广泛分布于大渡河、安宁河和金沙江等河谷中,其形成年代主要依据沉积剖面的磁性地层学研究结果,约4.18–1.78 Ma。对四川昔格达组几个典型剖面中砂样品进行石英Ti心ESR测年,结果显... 昔格达组是我国西南地区著名的晚新生代河湖相沉积地层,广泛分布于大渡河、安宁河和金沙江等河谷中,其形成年代主要依据沉积剖面的磁性地层学研究结果,约4.18–1.78 Ma。对四川昔格达组几个典型剖面中砂样品进行石英Ti心ESR测年,结果显示为中更新世时期距今数十万年期间的沉积。将ESR年龄标定在磁性地层剖面上,显示以正极性时为主的昔格达组地层可划归为布容时(Brunhes Chr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昔格达组 ESR Ti心 磁性地层 堰塞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