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arly Summer Seasonal Change of Large-scale Circulation over East Asia and Its Relation to Change of The Frontal Features and Frontal Rainfall Environment During 1991 Summer 被引量:5
1
作者 Gong-Wang Si Kuranoshin Kato Takao Takeda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51-176,共26页
By using the rawinsonde data, upper cloud amount data and objective analysis data for global domain which all were produced by Numerical Prediction Division,JMA and by using daily and mean weather map issUed by JMA an... By using the rawinsonde data, upper cloud amount data and objective analysis data for global domain which all were produced by Numerical Prediction Division,JMA and by using daily and mean weather map issUed by JMA and daily rainfall data over the Huaihe River Basin from China,an observational study to the early summer seasonal change of large-scale circulation over East Asia and its relation to change of the frontal features and environment for the frontal rainfall has been carried out.Following reaults have been obtained:(1) The early summer seasonal change of large-scale circulation was occurred during 20-23 May 1991,which was about 10 days earlier than the normal.During the period the subtropical westerly jet and tropical easterlies abruptly moved northward;(2) The northward movement of the tropical easterlies was not uniform,it was earlier at 100 hpa level and about 24 hrs late at 200 hpa level.The phenomenon was associated with earlier disappearence of the subtropical westerly jet at 100 hpa level;(3)During the seasonal change there were two westerly jets in the upper level and changed their intensity with the time.before 18 May 1991,the southern one was more intense and then changed to more intense for the northern one and disappearence of the southern one,the phenomenon seemed to be appeared as northward movement of the southernjet;(4) A faster temperature(n rising in the upper level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seasonalchange.From the T rising the T maximum moved onto the plateau,changing the T gradient from positive to negahve to the south flank of the plateau,the effect to leduce and disappear the southern westerlies.Also the T rising was associated with change of the frontal features over East Asia;(5) The seasonal change type during 1991 was same as that during 1992 and 1993,but different from that during 1990;(6) The environment for the frontal rainfall was change in the season,the differences were in the baroclinity in upper level and vertical wind speed and direction she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sonal change East Asia RAINFALL mei-yu front
下载PDF
喻昌甘寒通络法探析及临床应用
2
作者 辛宇航 张福利 +3 位作者 苏金峰 孙晶 师佳莹 宋双莹 《四川中医》 2024年第6期22-25,共4页
“甘寒通络”由喻嘉言首次提出。喻氏认为甘寒配伍一可清热息风,二可润燥补虚。喻氏将甘寒通络法用于胃阴亏虚之证,以生地、麦冬等甘寒之品息风清热、润燥补虚;对于胃阴亏虚夹杂痰浊湿热瘀血等邪气的复合证型,除了以甘寒息风清热通络、... “甘寒通络”由喻嘉言首次提出。喻氏认为甘寒配伍一可清热息风,二可润燥补虚。喻氏将甘寒通络法用于胃阴亏虚之证,以生地、麦冬等甘寒之品息风清热、润燥补虚;对于胃阴亏虚夹杂痰浊湿热瘀血等邪气的复合证型,除了以甘寒息风清热通络、养阴荣养络脉之外,辅以竹沥、竹茹、瓜蒌等甘寒之品祛痰浊湿热,以甘平气药补气通络瘀。对于胃阴亏虚证及胃阴亏虚兼杂复合证候,喻氏认为忌用辛温行气、苦寒燥烈、滋腻温补之类。导师张福利将喻氏甘寒通络结合叶天士辛润通络之法运用于胃阴亏虚为基础的复杂证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喻昌 甘寒通络 气味配伍 虚风 阴伤
下载PDF
韩愈《诗》学观之承变及其创作实践
3
作者 方艺融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43-47,共5页
韩愈尊重《诗经》的经典地位,不否认《毛诗序》的本事附会,赞同“刺实”“隐文达意”的手法,承继前代《诗》学传统。韩愈的创作实践,大量引《诗》,曲笔刺实,辞讳君上。由于自身良好的诗学修养、戆直性格及拟圣追求的激发,韩愈驳子夏作... 韩愈尊重《诗经》的经典地位,不否认《毛诗序》的本事附会,赞同“刺实”“隐文达意”的手法,承继前代《诗》学传统。韩愈的创作实践,大量引《诗》,曲笔刺实,辞讳君上。由于自身良好的诗学修养、戆直性格及拟圣追求的激发,韩愈驳子夏作序、审慎描述孔子“删诗”,其《诗》学观的新变性与中唐时期的疑经思想同频共振。韩愈诗文创作骨相稜嶒,于舒忧娱悲中扶树教道。韩愈《诗》学观及其创作实践兼具承变,有效推动着唐宋《诗经》研究的过渡转型,深刻启发着北宋前期诗歌创作的发展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学统 韩愈 继承 新变
下载PDF
论庾信的佛教信仰及其转变
4
作者 马麟 《长江学术》 CSSCI 2024年第2期67-75,共9页
庾信由南入北,经历“四朝十帝”,其与佛教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信仰”或者“不信仰”能够说明的。梳理《大藏经》等内外典籍可知,新野庾氏之兴与中古佛教政治关系密切。庾信早年随萧纲奉佛,侯景之乱后责备梁武帝兴佛,入北后以佛寺济世,... 庾信由南入北,经历“四朝十帝”,其与佛教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信仰”或者“不信仰”能够说明的。梳理《大藏经》等内外典籍可知,新野庾氏之兴与中古佛教政治关系密切。庾信早年随萧纲奉佛,侯景之乱后责备梁武帝兴佛,入北后以佛寺济世,明悟“空”与“佛性”的关系,经历了奉佛、斥佛、用佛、明佛的转变。作为中古士人接受外来文化的一个剪影,庾信的经历显然具有一种特殊的典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庾信 佛教信仰 侯景之乱 转变
下载PDF
《医门法律》学术思想探析 被引量:9
5
作者 方芳 马艳春 +2 位作者 马育轩 张文钊 郭玉岩 《中医药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85-88,共4页
《医门法律》是明末清初著名医家喻昌集论证几十年经验所著,该书共6卷,包含外感内伤诸病14门,每门分"论、法、律、方"四部分,是阐述病因、病机、论治法则和方药的囊括临床诸多门类的医著,又是为行医者诊治疾病立法、定律、纠... 《医门法律》是明末清初著名医家喻昌集论证几十年经验所著,该书共6卷,包含外感内伤诸病14门,每门分"论、法、律、方"四部分,是阐述病因、病机、论治法则和方药的囊括临床诸多门类的医著,又是为行医者诊治疾病立法、定律、纠弊的一部综合性医书。喻昌治学严谨,明察标本,约方约药尤有独到,崇经典,创新说,阐析经旨靡不晓畅。他论治燥开后代之先河,创清燥救肺名方,提出"大气论",强调"四诊""求本"之理,崇尚脏腑经络之学,发前人所未发,是医学上的一大贡献。本文研究《医门法律》主要学术思想,为临床诊疗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门法律 喻昌 学术思想
下载PDF
《喻昌医学三书》主要特点之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龙奉玺 唐东昕 蒋力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2期47-48,共2页
以《喻昌医学三书》进行研究,从深研经典、重点突出、注释独特和善于类比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为整理喻昌著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 喻昌医学三书 特点 探讨
下载PDF
喻昌论燥——西北燥证治法相关文献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杰 吕光耀 周铭心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9-22,共4页
"西北燥证"是以新疆为代表的西北地区感受燥邪为主的多发性疾病,表现症状为口鼻、咽喉、肌肤干燥,干咳,烦躁,易诱发多种过敏性疾病的中医证候。喻昌秋燥论学宗经旨,会诸家之说,通过对其燥证认识的分析,发现秋燥论为因燥邪引... "西北燥证"是以新疆为代表的西北地区感受燥邪为主的多发性疾病,表现症状为口鼻、咽喉、肌肤干燥,干咳,烦躁,易诱发多种过敏性疾病的中医证候。喻昌秋燥论学宗经旨,会诸家之说,通过对其燥证认识的分析,发现秋燥论为因燥邪引发的西北燥证提供了广阔的辨证论治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燥证 秋燥论 喻昌 西北燥证
下载PDF
“方-证-剂对应”思想在愈肠宁方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严倩茹 韩丽 +3 位作者 史亚军 王淼 黄娟 杨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95-1598,共4页
将中医药"方-证-剂对应"思想用于愈肠宁方的研制,研制出具有胃-结肠两步释药特点、整体与局部治疗兼顾的愈肠宁胃-结肠分释胶囊。通过药效学评价,显示出该制剂疗效明显。这一指导思想为中药复方制剂的现代研制提供一种新的研... 将中医药"方-证-剂对应"思想用于愈肠宁方的研制,研制出具有胃-结肠两步释药特点、整体与局部治疗兼顾的愈肠宁胃-结肠分释胶囊。通过药效学评价,显示出该制剂疗效明显。这一指导思想为中药复方制剂的现代研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值得继续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证-剂对应” 愈肠宁 溃疡性结肠炎
下载PDF
从《寓意草》探析喻昌治痢思想 被引量:2
9
作者 周雯 薛文轩 吴承艳 《中国中医急症》 2016年第4期661-662,667,共3页
喻昌是我国清代著名的医学家,其治验丰富,学术独到,晚年著有《寓意草》一书。本文通过对该书记载的痢疾医案进行探析,发现喻氏治痢不仅辨病机,审虚实,采用"逆流挽舟""通因通用""流者塞之"等法,而且善用经... 喻昌是我国清代著名的医学家,其治验丰富,学术独到,晚年著有《寓意草》一书。本文通过对该书记载的痢疾医案进行探析,发现喻氏治痢不仅辨病机,审虚实,采用"逆流挽舟""通因通用""流者塞之"等法,而且善用经方,师古不泥古,用药轻灵圆活。这些方法值得我们后世在临床上学习及借鉴。同时,喻氏辨证立法治痢的思路对现代医学治疗细菌性痢疾一类的急性肠道传染性疾病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喻昌 痢疾 细菌性痢疾 逆流挽舟法
下载PDF
于田县建国50年来耕地变化问题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明 熊黑钢 +2 位作者 张自力 韩茜 陈顺礼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7-61,共5页
本文将 1 949年~ 1 998年于田县农业生产相关资料进行汇集和整理 ,从而做出耕地及产量诸因子 5 0年来的变化曲线。在量上对耕地变化及作物产量作了初步的分析 ,同时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出依靠种植面积的增加借以提高作物产量的现象在... 本文将 1 949年~ 1 998年于田县农业生产相关资料进行汇集和整理 ,从而做出耕地及产量诸因子 5 0年来的变化曲线。在量上对耕地变化及作物产量作了初步的分析 ,同时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出依靠种植面积的增加借以提高作物产量的现象在于田县农业生产中依然存在、并仍占有相当比重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田县 耕地 塔里木盆地 沙漠 产量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刘氏菖郁汤对缺血性脑卒中风痰阻络证患者Th17/Treg免疫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彭皓均 庾国桢 +4 位作者 杨小梅 皮立宏 王琛 沈强 林培政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7-122,共6页
目的观察刘氏菖郁汤对缺血性脑卒中风痰阻络证患者辅助性T细胞17(Th17)与调节性T细胞(Treg)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并评价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方法将88例缺血性脑卒中风痰阻络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刘氏菖郁汤组(44例)... 目的观察刘氏菖郁汤对缺血性脑卒中风痰阻络证患者辅助性T细胞17(Th17)与调节性T细胞(Treg)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并评价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方法将88例缺血性脑卒中风痰阻络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刘氏菖郁汤组(44例)。对照组按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指南进行基础治疗,刘氏菖郁汤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刘氏菖郁汤,干预期为10 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Treg、Th17数量以及白细胞介素(IL)-6、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β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刘氏菖郁汤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有效率为65.9%(29/44),明显高于对照组[36.4%(16/44),P<0.05];刘氏菖郁汤组Treg数量高于对照组(P<0.05),且刘氏菖郁汤组Treg数量上升,对照组Treg数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刘氏菖郁汤组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IL-10、TGF-β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17/Treg比值降幅有大于对照组的趋势。结论刘氏菖郁汤能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风痰阻络证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L-6的升高,提高IL-10、TGF-β含量,增加Treg数量,调整Th17/Treg平衡状态,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氏菖郁汤 缺血性脑卒中 风痰阻络证 TH17/TREG 细胞因子
下载PDF
论喻昌《医门法律》辨治咳嗽思想 被引量:8
12
作者 吴迪 杨勤军 +4 位作者 李泽庚 张星星 童佳兵 李清仪 李苗苗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48-51,共4页
咳嗽是呼吸道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明末清初著名医家喻昌在其著作《医门法律》中,以形寒饮冷之内外合邪比类暑湿火之邪,扩充了咳嗽病因病机和治疗,并提出君相二火失和而致肺火旺盛,以清肺泄火法治之;纠正《内经》中&... 咳嗽是呼吸道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明末清初著名医家喻昌在其著作《医门法律》中,以形寒饮冷之内外合邪比类暑湿火之邪,扩充了咳嗽病因病机和治疗,并提出君相二火失和而致肺火旺盛,以清肺泄火法治之;纠正《内经》中"秋伤于湿"乃"秋伤于燥"之误,首提"燥气伤肺"之论,以甘寒立法创立清燥救肺汤;久病咳喘责之痰饮、留饮、伏饮,治以攻逐痰饮已从胃肠而下,对咳嗽的辨治做了系统地论述,反应了喻氏独特的治咳理论和学术思想。现主要从内外合邪、君相二火、秋燥伤肺、痰饮伏肺等方面对喻氏辨治咳嗽的思想加以总结分析,以期对现代临床辨治咳嗽起到借鉴和启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门法律 喻昌 咳嗽 学术思想
下载PDF
肠愈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蕴结兼脾虚型)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3
作者 谢晶日 李泽洋 《中医药信息》 2015年第6期69-71,共3页
目的:观察肠愈宁颗粒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41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自拟方剂肠愈宁颗粒联合艾迪莎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艾迪莎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活动... 目的:观察肠愈宁颗粒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41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自拟方剂肠愈宁颗粒联合艾迪莎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艾迪莎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活动指数及肠镜下黏膜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炎症活动指数反应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肠镜改变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愈宁颗粒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肠愈宁颗粒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基于《喻嘉言医学三书》探讨喻昌学术精神 被引量:7
14
作者 龙奉玺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0-91,共2页
喻昌为明末清初著名医家,基于《喻嘉言医学三书》从创新的思维方法、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仁爱的职业道德三个方面探讨喻昌学术精神。喻昌客观分析中医理论的对错及临床实践案例,确立了以张仲景学术思想为本的中医学体系,以内科杂病为研究领... 喻昌为明末清初著名医家,基于《喻嘉言医学三书》从创新的思维方法、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仁爱的职业道德三个方面探讨喻昌学术精神。喻昌客观分析中医理论的对错及临床实践案例,确立了以张仲景学术思想为本的中医学体系,以内科杂病为研究领域,并把握经典,形成自己的中医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喻昌 议病式 医德
下载PDF
喻昌《医门法律》对外感诸病辨证论治之特色 被引量:1
15
作者 曹碧茵 童瑶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8-39,共2页
   喻昌的《医门法律》,在辨证论治方面有诸多创见如对中寒阴证、中风、痉病、湿热证、中暑、燥病等各病证辨证论治,各具特色。
关键词 喻昌 《医门法律》 辨证论治
下载PDF
喻昌辨治外感病经验探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冯闲野 秦玉龙 《西部中医药》 2018年第9期75-77,共3页
从外感误治,清热生津;假热真寒,回阳退热;热深厥深,缓下热结;伤食成膈,补中固脱4方面入手探讨喻昌医案《寓意草》中辨治外感病的经验,其辨治外感病法于仲景,辨治精当,效若桴鼓。
关键词 外感病 《寓意草》 喻昌
下载PDF
再论御器厂的建立时间——明代御窑遗址的考古学分期$$$$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光尧 《南方文物》 2011年第4期28-32,共5页
长期以来关于御器厂的研究多依据文献进行考证,20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关注御窑遗址出土文物。但是,由于以往的研究中一直把文献所记的御器厂和景德镇从事生产的窑场视为完全相同的对象,所以对御器厂建成厂时间的论定则出现偏差。本文根... 长期以来关于御器厂的研究多依据文献进行考证,20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关注御窑遗址出土文物。但是,由于以往的研究中一直把文献所记的御器厂和景德镇从事生产的窑场视为完全相同的对象,所以对御器厂建成厂时间的论定则出现偏差。本文根据正德《饶州府志》、万历《大明会典》的相关记载,认为景德镇从事生产的窑场和厂署在饶州府治所在的鄱阳县城、作为管理机构的御器厂所指并不相同,在对比景德镇御窑遗址的考古发现后,考订景德镇从事生产的官府窑场在明代的始烧时间不晚于洪武四年,作为管理机构的御器厂建立于洪熙元年宣德皇帝即位以后,而御器厂从饶州迁往景德镇与生产窑场合一是正德六年以后的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御器厂 建立时间 考古学分期
下载PDF
论韩愈墓志的文体新变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5-180,共6页
"出奇变样"之求新精神,成就了韩愈墓志文古今第一之地位。变叙事结构,破墓志程式化之模式;史笔行文以显志主个性,变墓志写人之僵化;不为志主讳,变墓志"称美而不称恶"之铭法;多发议论、抒情,变墓志以叙事为主之写法... "出奇变样"之求新精神,成就了韩愈墓志文古今第一之地位。变叙事结构,破墓志程式化之模式;史笔行文以显志主个性,变墓志写人之僵化;不为志主讳,变墓志"称美而不称恶"之铭法;多发议论、抒情,变墓志以叙事为主之写法;于文中有所寄托,变墓志只颂扬志主之主旨;求"奇",变墓志庄重肃穆之文风,这些是韩愈墓志新变之核心内容,其中所蕴含的书写形式之改变与创作主体精神之贯注,对墓志文体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墓志 文体 新变
下载PDF
“常玉现象”反思——兼论艺术史研究中的“遮蔽”现象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春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4-39,共6页
常玉是20世纪初期留学欧洲的重要画家,较之同时期留学的中国画家,其可谓才情满腹,且个人风格极其鲜明,然而却长期游离于艺术史的宏大叙事之外。文章对常玉的绘画艺术以及被遮蔽的原因作自己的分析,并对当下艺术史研究中的方法予以一定... 常玉是20世纪初期留学欧洲的重要画家,较之同时期留学的中国画家,其可谓才情满腹,且个人风格极其鲜明,然而却长期游离于艺术史的宏大叙事之外。文章对常玉的绘画艺术以及被遮蔽的原因作自己的分析,并对当下艺术史研究中的方法予以一定反思。文章认为,艺术史研究者应为历史诸多"遮蔽"现象的还原剂;所谓对于"主流"与"边缘"的界定并不应该作为艺术史研究的主题;有关绘画创作和艺术史的研究应打破以往研究中中西有别的思维定势,祛除偏见,多一些客观的认识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理论 艺术史研究 常玉 绘画艺术 遮蔽 研究方法
下载PDF
《史记》人名称呼变化与叙事之关系——以《项羽本纪》中对项羽称呼的变化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凌朝栋 凌璐丝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5期58-64,共7页
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以叙事者身份对项羽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称呼,如项籍、项羽、项王、假上将军、上将军、诸侯上将军等;有些是通过人物对话对项羽有不同称呼,如刘邦称其为将军、项王、项羽,张良称其为项王、大王,樊哙称其为大王;项... 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以叙事者身份对项羽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称呼,如项籍、项羽、项王、假上将军、上将军、诸侯上将军等;有些是通过人物对话对项羽有不同称呼,如刘邦称其为将军、项王、项羽,张良称其为项王、大王,樊哙称其为大王;项羽自称为籍、羽、我、吾等,项梁称其为项籍或籍,项伯称其为项王,项庄称其君王,范增称为大王、君王等。这些称呼的变化反映出司马迁寓褒贬的"春秋笔法",主体上蕴涵着对项羽一种褒扬赞赏加悲悯的感情,同时也是烘托人物形象的需要,使项羽形象生动逼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项羽本纪》 称呼 变化 《史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