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设备—Zap-X 被引量:6
1
作者 王金媛 戴相昆 +5 位作者 郑庆增 鞠忠建 潘隆盛 曲宝林 王成成 徐寿平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1期76-80,共5页
精确的剂量照射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成功的关键。Zap-X系统是一款具有自屏蔽功能的辐射治疗设备,用于脑部及头颈部肿瘤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本研究针对Zap-X系统的相关技术特点进行简述,分别从机械结构、自屏蔽系统、机械运动系... 精确的剂量照射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成功的关键。Zap-X系统是一款具有自屏蔽功能的辐射治疗设备,用于脑部及头颈部肿瘤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本研究针对Zap-X系统的相关技术特点进行简述,分别从机械结构、自屏蔽系统、机械运动系统、辐射准直器系统、治疗计划系统、kV图像引导系统、MV影像验证系统等方面着重介绍了Zap-X系统的组成,阐述该系统的治疗过程,并总结对比其临床应用,最后对该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展望。其旋转式准直器的设计加上自身屏蔽防护的设计极大地降低了设备安装成本,可移动式MV探测器能实时监测治疗过程中的剂量准确性,采用直线加速器代替放射源,安全性、稳定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作为系统的初代产品,该设备还有诸多技术环节有待进一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ap-x系统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自屏蔽
下载PDF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Zap-X与CyberKnife治疗单发脑转移瘤的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金媛 王成成 +4 位作者 曲宝林 徐寿平 鞠忠建 潘隆盛 戴相昆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20-828,共9页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的Zap-X系统和射波刀(CK)G4系统治疗单发脑转移瘤的剂量学特性。方法回顾性选取12例已行CK治疗的单发脑转移瘤患者,计划靶区(PTV)的处方剂量为18~24 Gy,治疗1~3次。PTV为0.44~11.52 cm^(3)。应用Zap-X计...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的Zap-X系统和射波刀(CK)G4系统治疗单发脑转移瘤的剂量学特性。方法回顾性选取12例已行CK治疗的单发脑转移瘤患者,计划靶区(PTV)的处方剂量为18~24 Gy,治疗1~3次。PTV为0.44~11.52 cm^(3)。应用Zap-X计划系统以相同的处方剂量和危及器官限量对该12例患者进行重新计划,且Zap-X和CK的PTV处方剂量均归一到70%。将两组计划的计划参数、靶区和危及器官相关参数进行比较并评价。所有数据均在MIM Maestro读取。应用配对Wilcoxon符号秩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靶区的覆盖率方面,CK显著高于Zap-X(99.14%±0.57%∶97.55%±1.34%,P<0.01),但Zap-X的适形指数更高(0.81±0.05∶0.77±0.07,P<0.05),Paddick梯度指数较CK低(2.98±0.24∶3.15±0.38,P=0.117),剂量梯度评分指数(GSI)更高。Zap-X的总机器跳数(MU)显著低于CK(11627.63±5039.53∶23522.16±4542.12,P<0.01),并且治疗时间更短[(25.08±6.52)∶(38.08±4.74)min,P<0.01]。对于脑组织的受量,Zap-X的剂量体积显著低于CK(P<0.05)。Zap-X脑干的D_(mean)和D_(max)值较低(P<0.05),眼球和晶状体的D_(mean)和D_(max)较高。对于视神经和视交叉,两组计划之间没有差异。在对皮肤的保护方面(V_(22.5 Gy)),Zap-X比CK更好[(4.15±4.48)∶(4.37±4.50)cm^(3),P<0.05]。结论对于单发脑转移瘤的SRS治疗,Zap-X能够提供与CK相当的甚至更优的高质量计划,尤其是可以缩短治疗时间。随着Zap-X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升级,Zap-X有可能成为治疗脑转移瘤的新SRS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zap-x系统 CyberKnife系统 剂量学比较
原文传递
Zap-X系统与CyberKnife G4系统射束剂量学比较
3
作者 王金媛 鞠忠建 +3 位作者 王成成 曲宝林 潘隆盛 戴相昆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90-996,共7页
目的比较Zap-X系统与CyberKnife G4系统射束的剂量学特性,为Zap-X系统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PTW三维水箱、半导体电离室分别在水下最大剂量点、50 mm、100 mm、200 mm处测量Zap-X系统与CyberKnife系统的7种不同尺寸准直器(5、7.5... 目的比较Zap-X系统与CyberKnife G4系统射束的剂量学特性,为Zap-X系统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PTW三维水箱、半导体电离室分别在水下最大剂量点、50 mm、100 mm、200 mm处测量Zap-X系统与CyberKnife系统的7种不同尺寸准直器(5、7.5、10、12.5、15、20、25 mm)下的两条正交离轴比曲线和等中心处射野大小,应用PTW配套软件MEPHYSTO(version 5.1)分析各参数条件下的射野半影、平坦度、对称性及射野尺寸,采用Origin 2021软件统计数据并作图分析。结果相同的准直器,Zap-X系统的剂量坪区较CyberKnife G4系统的大,且Zap-X系统射野边缘剂量跌落较快。随着准直器的增大,Zap-X系统与CyberKnife系统的半影均呈变大的趋势,平坦度均呈变小的趋势,且Zap-X系统的半影和平坦度均明显小于CyberKnife系统。两个系统都具有较好的对称性(<1%),CyberKnife系统的各项对称性结果(<0.39%)整体优于Zap-X系统(<0.99%)。等中心处Zap-X系统的准直器尺寸精度优于CyberKnife系统。结论与CyberKnife G4系统相比,Zap-X系统具有较小的半影和更好的平坦度,且准直器尺寸精度高,适用于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ap-x 射波刀 离轴比 半影 平坦度
原文传递
新型自屏蔽放射治疗系统辐射屏蔽性能防护检测与评估
4
作者 马向捷 李明生 +3 位作者 孙全富 王成成 魏晓 程金生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06-912,共7页
目的通过对新型自屏蔽ZAP-X治疗系统辐射屏蔽性能的全面检测,依据我国相关标准对该设备的辐射屏蔽性能进行评估,探讨无屏蔽治疗室的放射治疗系统用于我国的可能性。方法ZAP-X治疗系统辐射源为3 MV的直线加速器,在该设备周边、距设备边缘... 目的通过对新型自屏蔽ZAP-X治疗系统辐射屏蔽性能的全面检测,依据我国相关标准对该设备的辐射屏蔽性能进行评估,探讨无屏蔽治疗室的放射治疗系统用于我国的可能性。方法ZAP-X治疗系统辐射源为3 MV的直线加速器,在该设备周边、距设备边缘1.3、2.3和3.3 m处,共选择了33个检测点位,在5种固定方向的照射条件下,使用电离室巡检仪分别测量33个检测点位在每种照射条件下的最大周围剂量当量率。选用临床常用治疗计划模拟临床治疗过程,对于一次完整治疗过程,测定了上述33个点位的累积剂量。并选择适用的我国现行放射治疗辐射防护标准,对该系统辐射屏蔽性能进行评估。结果依据设备周边33个检测点位周围剂量当量率测量结果,在该自屏蔽放射治疗设备现有的1 m控制区外,提出了重新划定控制区的建议,使得新控制区外任意点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不大于10μSv/h,满足我国标准GBZ 121-2020中的要求。结论依据我国现有标准,该无屏蔽治疗室的自屏蔽放射治疗系统具有在我国开展临床应用的可能性,但针对该新型自屏蔽放射治疗系统,我国应制定出与之相应的性能检测与辐射防护新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治疗 自屏蔽 辐射防护 剂量学 zap-x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