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THOLOGICAL AND MORPHOLOGICAL RESEARCH OF EXPERIMENTAL ACETABULAR DYSPLASIA
1
作者 张自明 马瑞雪 +1 位作者 吉士俊 牛之彬 《Journal of Shanghai Second Medical University(Foreign Language Edition)》 2004年第1期33-36,41,共5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athological mechanism of hip dysplasia. Methods The leftknee joints of eighteen rabbits were fixed in extending position with plaster cylinder for four weeks, but their hip joints were fl...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athological mechanism of hip dysplasia. Methods The leftknee joints of eighteen rabbits were fixed in extending position with plaster cylinder for four weeks, but their hip joints were flexed. The right side served as control. Roentgenogram was made in all animals. The changes of the x-ray films and the pathological findings between left and right hi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ppearance of hip dysplasia was obvious at four weeks after plaster fixation. There were pathological changes, including shallow ace-tabulum and flat femoral head, increased acetabular index and decreased acetabular head index on the x-ray films. Conclusion The hip dysplasia is the result of prolonged extending position of the knee joint. Abnormal knee posture seems to be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of hip dysplasia. This kind of deformation may be worsened with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etabular dysplasia animal model pathology morphology
下载PDF
ACETABULAR ROTATION OSTEO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ACETABULAR DYSPLASIA IN ADULTS
2
作者 杨庆铭 蒋垚 +1 位作者 孙争鸣 钱不凡 《Medical Bulletin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CAS 1993年第2期12-17,共6页
Acetabular dysplasia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s for development ofsecondary osteoarthrosis of the hip joint. This paper introduced a method of modifiedWagner’s procedure, called acetabular rotation osteotom... Acetabular dysplasia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s for development ofsecondary osteoarthrosis of the hip joint. This paper introduced a method of modifiedWagner’s procedure, called acetabular rotation osteotomy for the treatment of severeacetabular dysplasia in ten adults patients. These were followed up for 1-4 years. Fivecriteria including pain, gait, range of motion, measurement of roentgenographic changees,and CT scan were evaluated. From the limited information of this paper, it showed thatin all cases pain improved and range of motion did not reduced significantly. Comparingthe pre- and post-operative x-ray films, CE angle increased and exceeded the normal val-ue. Tonnis hip value decreased and approached the normal value, anteversion of theacetabulum improved, and the percentage of acetabular coverage increased as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etabular dysplasia OSTEOARTHROSIS acetabular rotation OSTEOTOMY Tonnis HIP value
下载PDF
Morphology of Acetabulum and Femoral Head-Neck Junction in Hip Dysplasia Which Underwent Rotational Acetabular Osteotomy 被引量:1
3
作者 Ryo Kanto Hiroshi Nakayama +5 位作者 Shoji Nishio Yuki Fujihara Yu Takeda Shigeo Fukunishi Shinichi Yoshiya Toshiya Tachibana 《Open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5年第5期126-134,共9页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preoperative radiographs with cases of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 leading to rotational acetabular osteotomy (RAO) or curved peri-ace-tabular osteotomy (CPO)...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preoperative radiographs with cases of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 leading to rotational acetabular osteotomy (RAO) or curved peri-ace-tabular osteotomy (CPO), and examine the frequency of 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 (FAI) related bone morphology in the acetabulum and femoral head-neck junction. Twenty-four hips with hip dyaplasia who underwent CPO or RAO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Six hips had grade 0 and eighteen hips had grade 1 OA according to the T&ouml;nnis classification. We excluded patients with moderate and severe hip osteoarthritis and major femoral head deformities. Preoperative radiograph was evaluated on sharp angle, center-edge angle, alpha angle, crossover sign and posterior wall sign. Crossover signs were revealed in 7 hips (29.2%);posterior wall signs were revealed in 16 hips (66.7%);and cam-type deformities with an alpha angle of ≥50.5&deg;were observed in 19 hips (79.2%) in preoperative evaluation. As determined using the T&ouml;nnis scale, no progression of osteoarthritis was found in 16 of the 24 hips;there was a one-grade progression in 8 hips. Among the 8 hips, either positive cross-over sign or posterior sign in acetabulum, and an alpha angle of ≥50.5&deg;in femur were observed in six hips with progression of osteoarthritis. The presence of cam-type deformity and acetabular retroversion in patients who underwent RAO or CPO was relatively high in preoperative radiographs, and caution should be employed during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DDH. There is a possibility of secondary FAI due to excessive forward coverage of the bone fragments after RAO and CP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etabular Hip dysplasia acetabular OSTEOTOMY 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
下载PDF
髋臼发育不良不同入路方式髋臼周围截骨术对创伤应激、下肢力线及预后的影响
4
作者 马世强 郭东辉 +2 位作者 肖丽 石秋玲 沈润斌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9期955-960,共6页
目的探究髋臼发育不良(DDH)不同入路方式髋臼周围截骨术(PAO)对创伤应激、下肢力线及预后的影响。方法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DDH病人9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行常规髂腹股沟入路PAO治疗,研究组49例,行改良髂腹股沟入路PAO... 目的探究髋臼发育不良(DDH)不同入路方式髋臼周围截骨术(PAO)对创伤应激、下肢力线及预后的影响。方法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DDH病人9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行常规髂腹股沟入路PAO治疗,研究组49例,行改良髂腹股沟入路PAO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及术后康复指标、Mckay临床疗效、下肢力线、并发症、手术前后创伤应激因子[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髋关节影像学指标[前侧CE角(ACEA)、外侧CE角(LCEA)、髋臼指数(AI)]、改良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mHHS)、髋关节结果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HOS-ADL)。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28.64±18.73)分钟和(141.80±21.59)分钟,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72.95±35.18)ml和(495.68±40.26)ml,术后引流量分别为(242.39±32.74)ml和(305.81±39.56)ml,住院时间分别为(11.57±2.29)天和(12.86±2.41)天,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Mckay临床疗效优良率(95.92%)高于对照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1天、3天、7天血清NE分别为(73.16±8.07)ng/L和(81.33±8.52)ng/L,(65.81±7.29)ng/L和(72.24±7.65)ng/L,(45.98±6.31)ng/L和(50.37±7.02)ng/L;COR分别为(164.84±19.35)ng/L和(178.62±21.46)ng/L,(142.69±17.81)ng/L和(157.36±19.22)ng/L,(88.79±16.13)ng/L和(97.62±17.50)ng/L;AngⅡ分别为(138.74±20.51)mmol/L和(150.19±21.36)mmol/L,(128.35±17.69)mmol/L和(137.18±19.24)mmol/L,(119.82±17.41)mmol/L和(128.73±18.50)mmol/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ACEA分别为(29.71±4.81)°和(27.68±4.53)°,(29.80±4.75)°和(27.72±4.60)°,(29.64±4.79)°和(27.63±4.51)°,LCEA分别为(33.79±6.12)°和(31.04±5.83)°,(33.82±6.10)°和(31.10±5.90)°,(33.75±6.08)°和(31.05±5.77)°,AI分别为(6.15±1.86)°和(7.03±1.94)°,(6.08±1.82)°和(7.01±1.89)°,(6.12±1.84)°和(7.06±1.90)°,mHHS评分分别为(72.15±7.65)分和(68.23±7.71)分,(76.51±7.52)分和(72.19±7.94)分,(90.13±5.16)分和(86.76±5.72)分,HOS-ADL评分分别为(79.92±7.50)分和(76.26±7.62)分,(80.85±7.42)分和(77.13±7.66)分,(89.73±6.37)分和(86.25±7.15)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下肢力线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髂腹股沟入路PAO治疗DDH可优化手术,减轻机体创伤应激因子,能进一步提升疗效,改善股骨头覆盖状态及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发育不良 髋臼周围截骨术 入路方式 创伤应激 下肢力线 影像学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实用分型与术式选择 被引量:10
5
作者 赵云鹤 赵栓柱 +4 位作者 邓晓明 张瑾 张季铠 高雷 郑伟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57-559,共3页
目的 :探讨既能反映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病理形态 ,又有助于术式选择的临床实用性形态分型法。方法 :分别测量髋关节发育不良 70例 134髋的X线片中CE角、AHI、AC角、Sharp角、HX、HY、ATD等 7项指标 ,以发育不良的圆弧形头臼关节面平行与... 目的 :探讨既能反映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病理形态 ,又有助于术式选择的临床实用性形态分型法。方法 :分别测量髋关节发育不良 70例 134髋的X线片中CE角、AHI、AC角、Sharp角、HX、HY、ATD等 7项指标 ,以发育不良的圆弧形头臼关节面平行与否为依据 ,分同心圆和非同心圆型。同心圆型再分为轻型 (CE角 >10°或AHI≥ 75 % ) :中型(CE角 <10° >0°或AHI <75 % >6 5 % ) ;重型 (CE角≤ 0°或AHI≤ 6 5 % ) 3个亚型 ,非同心圆型以不同肢位关节面对应关系的改善度 ,再分内翻、外翻和不定型 3个亚型。结合 46髋手术资料 ,提出分型与术式选择的方法。结果 :134髋中同心圆型占 76 .7% ,非同心圆型的不定型占 7.8%。同心圆型最适宜髋臼旋转截骨类术式 ,其中轻型也是造盖术的良好适应证。非同心圆型适合Chiari截骨术 ,其中内外翻型更适宜髋臼旋转和转子间联合截骨术式 ,不定型则适合姑息性或关节置换术。结论 :实用分型法既能客观反映病理形态 ,又能结合不同术式特点和力学因素选择术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髋臼发育不良 实用分型 术式选择 分型 截骨术
下载PDF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伴继发性骨性关节炎的病理特点及全髋关节置换术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6
作者 孙卫平 郝经鑫 +1 位作者 杜宏伟 王善超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1289-1291,1321,共4页
[目的]探讨非骨水泥假体的全髋置换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伴继发性骨关节炎的经验及评价全髋置换术后的近期疗效。[方法]自2000年3月至2007年3月,对25例30髋成人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伴继发性骨关节炎的患者进行了非骨水泥假体的... [目的]探讨非骨水泥假体的全髋置换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伴继发性骨关节炎的经验及评价全髋置换术后的近期疗效。[方法]自2000年3月至2007年3月,对25例30髋成人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伴继发性骨关节炎的患者进行了非骨水泥假体的全髋置换术,其中男5例,女20例;年龄35~55岁,平均45岁,双侧5例,单侧20例。主要症状为疼痛及跛行。根据Hartofilakidis分类方法,半脱位2l髋,高位脱位9髋。[结果]经8个月~7年平均3年9个月的随访。Harris评分由术前36.09恢复到术后的88.21。所有病人患髋疼痛基本消失,可以长时间行走,X线片示人工髋关节位置良好,假体无松动及明显下沉迹象,生活自理并恢复日常工作。[结论]非骨水泥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伴继发性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选择合适的假体,髋臼的加深及恰当的髋臼缺损处骨移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髋臼发育不良 骨关节炎 置换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 被引量:10
7
作者 艾进伟 孙永强 +1 位作者 韩叶萍 李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53-656,共4页
目的探讨原位髋臼、股骨不截骨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的可行性。方法1999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32例35髋髋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患者。男6例7髋,女26例28髋;年龄28~72岁,平均53岁。按Crowe分型,Ⅰ型10例11髋... 目的探讨原位髋臼、股骨不截骨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的可行性。方法1999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32例35髋髋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患者。男6例7髋,女26例28髋;年龄28~72岁,平均53岁。按Crowe分型,Ⅰ型10例11髋,Ⅱ型14例15髋,Ⅲ型5例6髋,Ⅳ型3例3髋。术前均存在严重髋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19例下肢短缩3~6 cm。术前Harris评分(41.19±10.13)分。采用软组织彻底松解、原位髋臼、股骨不截骨的方法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时间平均50 min,输血2~4 U。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32例均获随访12~60个月,平均24个月。无关节脱位、股骨干骨折、股神经及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无假体松动的临床和X线征象。术后下肢延长2~6 cm,基本恢复双下肢平衡。术后Harris评分(84.71±9.3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的良好方法,术中彻底松解可以下肢延长4~6 cm而无神经麻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发育不良 骨性关节炎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改良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 被引量:6
8
作者 黄德勇 周乙雄 +1 位作者 吕厚山 张洪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91-493,共3页
[目的]研究改良的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方法及有效性。[方法]自2002年10月~2007年8月采用改良的Ninomiya方法治疗27例髋臼发育不良的患者,其中男3例3髋,女24例27髋;平均年龄29.4岁(15~42岁)。术前、术后拍摄骨盆正位、双... [目的]研究改良的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方法及有效性。[方法]自2002年10月~2007年8月采用改良的Ninomiya方法治疗27例髋臼发育不良的患者,其中男3例3髋,女24例27髋;平均年龄29.4岁(15~42岁)。术前、术后拍摄骨盆正位、双髋侧位及外展位像,测量髋臼的CE角(中心边缘角)和AC角(臼顶倾斜角),记录髋关节旋转中心及Shenton氏线变化、骨关节炎的严重程度并进行随访,行髋关节Harris评分并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截骨术后股骨头覆盖均得到改善,CE角由术前的3.2°(-15°~15°)矫正为28.5°(20°~40°),AC角由术前的26.6°(15°~38°)矫正为3.9°(0°~12°),髋臼旋转中心内移率为63.3%(19/30),Shenton氏线不连续率由67%降为23%。平均随访4.2年(1.5~7年),1髋失随访,28髋疼痛减轻、骨关节炎得到控制,1髋疼痛加重,Harris评分由术前82.7分(67~96分)改善为97.8分(87~100分)。术后2例患者出现耻骨纤维愈合,1例出现耻骨下支应力骨折,无截骨块或大粗隆不愈合病例。[结论]改良的髋臼旋转截骨术能有效地治疗髋臼发育不良,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发育不良 髋臼旋转截骨术 骨关节炎
下载PDF
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被引量:5
9
作者 周利武 赵建宁 +3 位作者 吴苏稼 曾晓峰 郭亭 包倪荣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250-251,共2页
目的:探讨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方法。方法:从1999年1月至2002年2月,对32例髋臼发育不良伴严重骨性关节炎的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结果:随防3~5年,平均52.5个月。按Harris评分,平均93分(优26例、良5例、中... 目的:探讨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方法。方法:从1999年1月至2002年2月,对32例髋臼发育不良伴严重骨性关节炎的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结果:随防3~5年,平均52.5个月。按Harris评分,平均93分(优26例、良5例、中1例),近期优良率达到96%。结论:对于髋臼发育不良伴严重骨性关节炎的成人患者,如能处理好髋臼及股骨近段的畸形,选择好合适的假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髋臼发育不良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下载PDF
改良髂腹股沟入路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新华 吕明 +2 位作者 吴坚 唐杞衡 王敏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9-202,共4页
目的研究改良髂腹股沟入路在行伯尔尼髋臼周围截骨术(Bernese periacetabular osteotomy)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可行性。方法自2008年5月~2012年6月,采用改良的髂腹股沟入路行伯尔尼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15例(共17髋)因髋臼发育不良造... 目的研究改良髂腹股沟入路在行伯尔尼髋臼周围截骨术(Bernese periacetabular osteotomy)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可行性。方法自2008年5月~2012年6月,采用改良的髂腹股沟入路行伯尔尼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15例(共17髋)因髋臼发育不良造成髋关节疼痛的患者。患者平均年龄35.6岁(16~48岁),男1例1髋,女14例16髋。测量术前、术后髋臼的CE角和AC角,记录骨关节炎的严重程度并进行随访,对髋关节进行Harri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髋臼周围截骨术后股骨头覆盖均得到改善,CE角由术前(4.50°±4.18°)矫正为(28.80°±6.71°),AC角由术前的(26.54°±5.73°)矫正为(4.20°±5.22°)。平均随访3.5年(1~5年),17髋疼痛均减轻,骨关节炎得到一定控制,Harris评分由术前(81.21±5.45)分改善为(96.82±6.76)分,无截骨块不愈合及重要神经损伤病例。结论改良的髂腹股沟入路行伯尔尼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可以获得较好疗效,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发育不良 截骨术 骨关节炎
下载PDF
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并发骨囊变的影像学研讨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保付 南静 +2 位作者 陈四虎 郭秀敏 徐亚民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2期289-292,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髋臼发育不良(acetabular dysplasia,AD)并发骨囊变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其影像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成人AD的标准双髋关节前后位X线片、28例CT片、10例MRI片的影像学资料,并按有无髋周骨囊变进行分组:囊变... 目的探讨成人髋臼发育不良(acetabular dysplasia,AD)并发骨囊变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其影像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成人AD的标准双髋关节前后位X线片、28例CT片、10例MRI片的影像学资料,并按有无髋周骨囊变进行分组:囊变组、无囊变组。测量方法有:髋臼指数、Sharp角、CE角、髋臼顶切线角、AHI(股骨头覆盖率)、髋关节内间隙、髋关节上间隙。数据均以平均值±标准差(珚x±s)方式表示,通过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具有显著性检验。结果 66例成人AD中出现并发症的61例,占92.4%,其中髋关节脱位(含半脱位和脱位)49例,占74.2%,继发骨性关节炎18例,占27.3%。髋臼及股骨头囊状改变24例,占36.4%,其中单纯髋臼囊变14例,占21.2%,股骨头和髋臼同时囊变5例,占7.5%,单纯股骨头囊变5例,占7.5%.囊变组和无囊变组对照测量结果显示两组数据除髋臼指数和髋关节内间隙无差异外(P>0.05),其余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易并发髋周骨囊变(软骨下假囊肿),其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X线、CT、MRI检查是诊断成人AD并发髋周骨囊变(软骨下假囊肿)的有效检查手段,MRI在显示成人AD并发髋关节周围骨囊变方面优于X线平片和CT,尤其是早期显示软骨下小囊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髋臼发育不良 骨囊变 影像学研讨
下载PDF
髋臼发育不良的动物模型制作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虎升 孙正义 +2 位作者 张俊 周英杰 曹海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49-351,共3页
目的: 该实验借助大体标本、X线片和组织病理切片观察, 阐述髋臼发育不良导致髋关节脱位的发病过程和评价动物模型的可靠性。方法: 将 12只 4个月龄兔通过外科手术造成单侧髋关节半脱位动物模型, 手术后 4、6、8周, 观察兔髋关节脱位和... 目的: 该实验借助大体标本、X线片和组织病理切片观察, 阐述髋臼发育不良导致髋关节脱位的发病过程和评价动物模型的可靠性。方法: 将 12只 4个月龄兔通过外科手术造成单侧髋关节半脱位动物模型, 手术后 4、6、8周, 观察兔髋关节脱位和继发性假臼形成的过程。结果: 手术后 4周, X线片未发现髋关节脱位, 大体解剖和组织病理切片观察髋臼缘软骨面基本完好。手术后6、8周, X线片示完全性髋关节脱位, 大体解剖和组织病理切片观察髋臼顶缘软骨不同程度变性脱落坏死, 而且手术后 8周, 髋臼缘上部髂骨外板有假臼形成。结论: 本实验所建立的近似于髋臼发育不良导致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动物模型, 简单可靠, 为此类疾病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发育不良 髋关节脱位 动物模型
下载PDF
第二髋关节与髋臼发育不良 被引量:4
13
作者 史振满 史疆 +3 位作者 王鑫 俞洁 张鹏 郭树章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09年第5期1-3,共3页
目的探索第二髋关节与髋臼发育不良的关系。方法观察髋臼周围旋转和周旋转联合转子间外翻截骨治疗髋臼发育不良15例15髋,术前、后X线片影像变化。A组髋臼发育不良15例15髋,测量马蹄角,计算平均值;计算术前、后角度差平均值。B组正常10... 目的探索第二髋关节与髋臼发育不良的关系。方法观察髋臼周围旋转和周旋转联合转子间外翻截骨治疗髋臼发育不良15例15髋,术前、后X线片影像变化。A组髋臼发育不良15例15髋,测量马蹄角,计算平均值;计算术前、后角度差平均值。B组正常10例10髋马蹄角做对照。结果髋部截骨术使马蹄角与头赘相关节-启动第二髋关节。马蹄角均值:A组术前30.80±3.93°,术后19.27±1.58°,术前、后角度差11.53±3.74°。B组20.00±1.77°。A组术后与B组比较,统计学无差异。A组术前与A组术后和B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圆形股骨头、马蹄角>23°,行髋臼周围前外侧12°旋转截骨术;椭圆形股骨头、马蹄角﹤23°,行转子间外翻30°截骨术;椭圆形股骨头、马蹄角>23°,行联合截骨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髋关节 截骨术 髋臼发育不良
下载PDF
Chiari联合Staheli手术治疗儿童髋关节发育不良 被引量:4
14
作者 顾章平 赫荣国 +3 位作者 李浩宇 许瑞江 王浩 卢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961-963,共3页
目的 :介绍Chiari联合Staheli手术治疗儿童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手术方法和随访结果。方法 :对 2 2例髋臼发育不良的患儿施行改良Chiari联合Staheli手术。其中男 6例 ,女 16例 ,手术时年龄 6~ 15岁 ,平均 12岁 ,随访 1~ 10年 ,平均 5年。... 目的 :介绍Chiari联合Staheli手术治疗儿童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手术方法和随访结果。方法 :对 2 2例髋臼发育不良的患儿施行改良Chiari联合Staheli手术。其中男 6例 ,女 16例 ,手术时年龄 6~ 15岁 ,平均 12岁 ,随访 1~ 10年 ,平均 5年。部分患儿进行Chiari联合Staheli手术的同时施行关节囊成形术、股骨近端短缩或 /和旋转截骨术。结果 :根据Mckay临床疗效评定和SeverinX线片评定标准 ,对本文病例进行疗效评价 ,其临床优良率为 86% ,X线优良率为78%。结论 :Chiari联合Staheli手术是治疗儿童髋关节发育不良确实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Chiari骨盆截骨 Staheli槽式髋臼扩大术 髋关节发育不良
下载PDF
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临床调查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周利武 赵建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0年第6期387-389,共3页
目的 :了解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发病率 ,以及与骨性关节炎的关系。 方法 :本组共收集 10 80例成人站立位骨盆 X线前后位片 ,采用 Wiberg法测量髋关节 CE角 ,Sharp法测量髋臼角。 结果 :10 80例中 2 5例 46个髋臼发育不良 ,其中男 5例 ... 目的 :了解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发病率 ,以及与骨性关节炎的关系。 方法 :本组共收集 10 80例成人站立位骨盆 X线前后位片 ,采用 Wiberg法测量髋关节 CE角 ,Sharp法测量髋臼角。 结果 :10 80例中 2 5例 46个髋臼发育不良 ,其中男 5例 9个髋臼 ,女 2 0例 37个髋臼。 结论 :本组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发病率为 2 .3% ,女性发病率为 3.7% ,男性发病率为 0 .9% ,男∶女为 1∶ 4,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髋臼发育不良与骨性关节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髋臼发育不良 骨性关节炎 临床调查
下载PDF
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治疗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德清 沈志鹏 +1 位作者 张云昌 刘晓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5-7,共3页
作者用金属盖加带蒂骨瓣髋臼成形术(A组)和全髋关节置换术(B组)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47例52髋,其中A组21例25髋,手术时年龄18~48岁,平均26.18岁:B组26例27髋,手术时年龄24~65岁,平均47.2... 作者用金属盖加带蒂骨瓣髋臼成形术(A组)和全髋关节置换术(B组)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47例52髋,其中A组21例25髋,手术时年龄18~48岁,平均26.18岁:B组26例27髋,手术时年龄24~65岁,平均47.27岁。所有病例术后随访1~11年,平均4年3个月,根据关节活动度、有无疼痛、能否长距离行走评定疗效。A组优7髋,良15髋,可2髋,差1髋,优良率为88%;B组优9髋,良14髋,可3髋,差1髋,优良率为85.19%。文中对两种术式的适应证及临床效果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人 髋臼发育不良 手术 骨发育不良
下载PDF
髋臼内壁内移截骨全髋置换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有限元分析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7
作者 赵振刚 刘建国 齐欣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年第8期626-628,共3页
目的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有限元分析,找寻髋臼内壁截骨的合适内移范围,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Solid Works2005软件,建立髋臼发育不良骨盆的三维模型,模拟髋臼内壁内移截骨术式,使髋臼内壁骨从未完全陷入盆腔内保持2mm骨性接... 目的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有限元分析,找寻髋臼内壁截骨的合适内移范围,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Solid Works2005软件,建立髋臼发育不良骨盆的三维模型,模拟髋臼内壁内移截骨术式,使髋臼内壁骨从未完全陷入盆腔内保持2mm骨性接触处开始,逐渐内移至完全陷入盆腔内7mm处,每隔1mm为1个实验组,分成10个实验组。每组髋臼人为划成4个象限,分别对各组假体臼-骨界面间进行计算机模拟对比力学实验分析,测量出髋臼假体-骨界面间的Mises应力及剪切应力值,找寻出应力分布较为均匀的实验组。结果Mises应力及剪切应力均有1个象限内的值较大,通过2次统计学分析计算,得出实验结果。结论当髋臼内壁内移至未完全陷入盆腔内1mm处到完全陷入盆腔内1mm处的范围内,髋臼假体-骨界面间的应力分布均匀,最佳位置在完全陷入盆腔内1mm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三维重建 髋臼发育不良
下载PDF
骨盆Salter截骨远端旋转方式对髋臼前倾角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吕学敏 郭源 +2 位作者 朱振华 张建立 叶蕾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1281-1284,共4页
[目的]研究骨盆Salter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脱位时,截骨远端旋转方式对患儿髋臼前倾角的影响。[方法]回顾2002~2007年因发育性髋脱位而行骨盆Salter截骨治疗,并在随访中获得完整资料的患儿51例,其中女性45例,男性6例;手术时平均年龄4.6岁... [目的]研究骨盆Salter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脱位时,截骨远端旋转方式对患儿髋臼前倾角的影响。[方法]回顾2002~2007年因发育性髋脱位而行骨盆Salter截骨治疗,并在随访中获得完整资料的患儿51例,其中女性45例,男性6例;手术时平均年龄4.6岁(2.1~7.2岁),根据骨盆CT平扫测量术前及术后1~2年髋臼前倾角差值,以差值定义髋臼前倾角变化情况。截骨远端旋转方式根据术中X线平片测量进行评估,分3个方向测量:向前移位通过测量患侧与健侧闭孔最长纵径比值获得;向外移位通过测量截骨处远近端最外侧之间距离与截骨平面全长的比值获得;向下移位通过测量截骨端向下成角的角度获得。手术前后髋臼前倾角改变采用t检验:所测得的3组数值与前倾角差值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因素相关分析,采用SAS8.0软件包分析数据。[结果]本组病例结果提示,健侧髋关节髋臼前倾角在随访期内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骨盆Salter截骨术可明显改变髋臼前倾角(P<0.05),术后髋臼前倾角减小,在三种旋转方式中,以闭孔纵径比值与前倾角差值显著相关(P<0.05),即向前移位引起的髋臼前倾角改变最明显;向外旋转与向下旋转程度与前倾角差值相关性不显著。[结论]骨盆Salter截骨明显改变了髋臼前倾角,使髋臼前倾角减小,术中向前旋转是引起前倾角减小的主要原因,其次为向外旋转,向下旋转对前倾角的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TER截骨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髋臼前倾角
下载PDF
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程度与髋关节脱位的关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保付 南静 +2 位作者 陈四虎 郭秀敏 徐亚民 《中医正骨》 2014年第10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程度与髋关节脱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男25例,女41例.年龄23 ~ 66岁,中位数44岁.髋关节无异常表现14例,髋部酸胀不适6例,髋部疼痛41例,跛行5例.对66例患者的双... 目的:探讨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程度与髋关节脱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男25例,女41例.年龄23 ~ 66岁,中位数44岁.髋关节无异常表现14例,髋部酸胀不适6例,髋部疼痛41例,跛行5例.对66例患者的双侧髋关节正位X线片图像进行测量.按有无并发髋关节脱位分为脱位组和无脱位组,对2组患者的CE角、Sharp角、髋臼顶切线角、髋臼指数、股骨头覆盖率、髋关节内侧间隙、髋关节上间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一般结果.单侧髋臼发育不良24例,双侧髋臼发育不良42例.CE角<20°者45例,Sharp角>45°者36例,髋臼指数<41.6%者30例,股骨头覆盖率<75%者55例,髋顶切线角≤0°者61例.Shenton线不连续53例,Calve线不连续61例.髓关节内侧间隙增宽51例,髋关节上间隙变窄18例.49例出现髋关节脱位,包括半脱位和脱位,其中29例为双侧脱位,20例为单侧脱位;向外脱位18例,向外上脱位31例.②影像学参数测量结果.脱位组的CE角、髋臼顶切线角、股骨头覆盖率、髋关节上间隙均小于无脱位组[(9.86°±3.73°),(20.07°±3.16°),t=10.086,P =0.001;(-9.48°±1.68°),(-2.50°±1.67°),t=19.547,P=0.001; (45.00±8.33)%,(70.25±4.50)%,t=11.87,P=0.001;(2.80±0.79) turm,(4.43±0.74)mm,t=7.445,P=0.001];脱位组的Sharp角和髋关节内侧间隙均大于无脱位组[(49.19°±2.58°),(45.25°±4.20°),t=4.564,P=0.001;(12.26±2.74)mm,(5.43±1.44) mm,t=9.758,P=0.001];2组患者髋臼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40±6.65)%,(41.75±2.64)%,t=0.811,P=0.200].结论: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易并发髋关节脱位,髋关节脱位与髋臼结构发育不良的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髋脱位 成人髋臼发育不良 X线检查
下载PDF
偏心性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康复护理 被引量:4
20
作者 方淑莺 谢凤兰 康焱 《现代临床护理》 2011年第3期23-24,共2页
目的总结成人髋臼发育不良行偏心性髋臼旋转截骨术(eccentric rotational acetabular osteotomy,ERAO)的康复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2009年10月本院采用ERAO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康复护理要点... 目的总结成人髋臼发育不良行偏心性髋臼旋转截骨术(eccentric rotational acetabular osteotomy,ERAO)的康复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2009年10月本院采用ERAO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康复护理要点。结果 7例患者术程顺利,手术时间3-6h,平均(4.20±0.79)h;术中出血量600-2800mL,平均(1545.00±619.32)mL;住院时间14-18d,平均(16.00±0.95)d。7例患者均术后2w拆线,甲级愈合;Harris评分86-100分,平均(95.80±3.26)分,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ERAO术后采用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措施,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髋臼发育不良 髋臼旋转截骨术 康复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