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ew allohexaploid resistant to web blotch in peanut 被引量:2
1
作者 WANG Si-yu LI Li-na +12 位作者 FU Liu-yang LIU Hua QIN Li CUI Cai-hong MIAO Li-juan ZHANG Zhong-xin GAO Wei DONG Wen-zhao HUANG Bing-yan ZHENG Zheng TANG Feng-shou ZHANG Xin-you DU Pei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1期55-64,共10页
Peanut diseases seriously threaten peanut production, creating disease-resistant materials via 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deal with this problem. In this study, the embryo of an interspecific F... Peanut diseases seriously threaten peanut production, creating disease-resistant materials via 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deal with this problem. In this study, the embryo of an interspecific F1 hybrid was obtained by crossing the Silihong(Slh) cultivar with Arachis duranensis(ZW55), a diploid wild species. Seedlings were generated by embryo rescue and tissue culture. A true interspecific hybrid was then confirmed by cytological methods and molecular markers. After treating seedlings with colchicine during in vitro multiplication, the established interspecific F1 hybrid produced seeds which were named as Am1210. With oligonucleotide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Oligo FISH), molecular marker evaluations, morphological and web blotch resistance characterization, we found that: 1) Am1210 was an allohexaploid between Slh and ZW55;2) the traits of spreading lateral branches, single-seeded or double-seeded pods and red seed coats were observed to be dominant compared to the erect type, multiple-seeded pods and brown seed coats;3) the web blotch resistance of Am1210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an that of Slh, indicating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web blotch resistance from the wild parent A. duranensis. In addition, 69 dominant and co-dominant molecular markers were developed which could be both used to verify the hybrid in this study and to identify translocation or introgression lines with A. duranensis chromosome fragments in future studies as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ANUT 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 allohexaploid Oligo FISH molecular marker web blotch
下载PDF
Simultaneous gene editing of three homoeoalleles in self-incompatible allohexaploid grasses 被引量:3
2
作者 Liang Zhang Tao Wang +9 位作者 Guangyang Wang Aoyue Bi Misganaw Wassie Yan Xie Liwen Cao Huawei Xu Jinmin Fu Liang Chen Yang Zhao Tao Hu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8期1410-1415,共6页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CRISPR-associated protein 9(Cas9)system has been widely used for precise gene editing in plants.However,simultaneous gene editing of multiple homoeoalleles r...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CRISPR-associated protein 9(Cas9)system has been widely used for precise gene editing in plants.However,simultaneous gene editing of multiple homoeoalleles remains challenging,especially in self-incompatible polyploid plants.Here,we simultaneously introduced targeted mutations in all three homoeoalleles of two genes in the self-incompatible allohexaploid tall fescue,using both CRISPR/Cas9 and LbCas12a(LbCpf1)systems.Loss-of-function mutants of FaPDS exhibited albino leaves,while knockout of FaHSP17.9 resulted in impaired heat resistance in T0 generation of tall fescue.Moreover,these mutations were inheritable.Our findings demonstrate the feasibility of generating loss-of-function mutants in T0 generation polyploid perennial grasses using CRISPR/Cas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lohexaploid Cas12a(Cpf1) CRISPR/Cas9 self-incompatible tall fescue
原文传递
异源六倍体水稻AACCDD和三倍体水稻ACD生殖特性的细胞胚胎学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祝剑峰 刘幼琪 +3 位作者 王爱云 宋兆建 陈冬玲 蔡得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50-357,共8页
利用异源多倍体杂种优势是多倍体水稻研究的第三阶段,但异源多倍体杂种常常不育。为明确其不育特点,本文以本实验室通过远缘杂交获得的栽培稻(AA)品种DTS137和高秆野生稻O.alta(CCDD)的杂种三倍体ACD和加倍形成的六倍体AACCDD为材料,分... 利用异源多倍体杂种优势是多倍体水稻研究的第三阶段,但异源多倍体杂种常常不育。为明确其不育特点,本文以本实验室通过远缘杂交获得的栽培稻(AA)品种DTS137和高秆野生稻O.alta(CCDD)的杂种三倍体ACD和加倍形成的六倍体AACCDD为材料,分别对其花粉和胚囊发育过程进行石蜡切片观察,发现3x与6x之间以及6x雌性和雄性生殖方式和前途具有明显的不同:(1)异源三倍体ACD水稻杂种花粉败育彻底,败育发生在小孢子母细胞时期,绒毡层细胞提前解体;大孢子母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与周围的珠心组织一起发生解体,雌性完全败育。(2)异源六倍体水稻杂种(AACCDD)的雄性败育发生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细线期,此期小孢子母细胞发育停滞,随后解体;而雌性器官的发育基本正常。推测异源六倍体杂种的不育性与不同基因组间存在着部分核质不亲和性有关。据此,为了克服六倍体水稻AACCDD的不育性和验证该杂种雌性可育的结论,以栽培稻(AA)的PM eS二倍体品系HN2026-2x为父本与之杂交,通过胚挽救成功获得回交杂种BC1F1植株,经根尖染色体鉴定为2n=4x=48,系由AACD组成。虽然该异源三基四倍体是不育的,但为随后的染色体加倍创造AAAACCDD同源异源八倍体,进而获得结实的同源异源多倍体杂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源六倍体水稻 花粉败育 胚囊 减数分裂 回交检测
下载PDF
小麦异源多倍体中亲本基因组相互作用产生快速基因组变异的ISSR标记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邱天 庞劲松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4-128,共5页
通过ISSR标记分析,研究了异源多倍体基因组的进化现象.结果表明,基因组组成和普通小麦相同的人工合成异源六倍体小麦,在形成早期发生了迅速、广泛、以非随机性为主的基因组变化,包括遗传变异———主要表现为序列变异和表观遗传变异—... 通过ISSR标记分析,研究了异源多倍体基因组的进化现象.结果表明,基因组组成和普通小麦相同的人工合成异源六倍体小麦,在形成早期发生了迅速、广泛、以非随机性为主的基因组变化,包括遗传变异———主要表现为序列变异和表观遗传变异———主要表现为DNA甲基化变异.而且异源六倍体小麦中来自父本的基因组比来自母本的基因组发生了更多的遗传和表观遗传变异.说明异源多倍体中不同亲本基因组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了变异的发生.这些变异不但有助于生物体恢复到二倍体的协调状态,而且产生新的遗传类型和影响表达的类型,促成了异源多倍体物种形成和进化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源多倍体 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 基因组变化 进化
下载PDF
玉兰减数分裂观察及染色体构型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建强 何子灿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2-368,共7页
采用去壁低渗方法 ,观察研究了玉兰Magnoliadenudat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细胞学特征。实验结果证实玉兰存在两种染色体倍性 ,即 2n =4x=76和 2n =6x =1 1 4。通常 ,在木兰属甚至整个木兰科每个物种只具有一种染色体数目。玉兰有丝分裂... 采用去壁低渗方法 ,观察研究了玉兰Magnoliadenudat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细胞学特征。实验结果证实玉兰存在两种染色体倍性 ,即 2n =4x=76和 2n =6x =1 1 4。通常 ,在木兰属甚至整个木兰科每个物种只具有一种染色体数目。玉兰有丝分裂间期核为复杂染色中心型 ,其中期染色体较小。玉兰在减数分裂中期I的构型表现出多样性 ,其中最主要的特点是比同源多倍体预期的二价体出现的频率更高些 ,其次是在减数分裂中期I可以观察到 1或 2个环状和 (或 )链状六价体。这些特征与同源异源六倍体或部分的异源六倍体种北美红杉Sequoiasempervirens和部分的异源四倍体种紫蓝大麦Hordeumvio laceum相似 ,由此推断玉兰为一个部分的异源六倍体种。整个减数分裂过程中未发现染色体桥和落后染色体 ,仅发现少量的细胞中存在染色体断片。在减数分裂后期I观察了 75个细胞 ,其中 9个细胞 (约1 2 % )出现少量断片 ;在后期II观察了 1 5个细胞 ,其中 1个细胞 (约 6.7% )出现少量断片。在检查的 1 5 2粒花粉中 ,有 1 0粒空花粉 ( 6.6% )。玉兰减数分裂过程基本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兰 减数分裂 异源六倍体 木兰属 木兰科
下载PDF
大白菜雄性不育系MS200712的研究简报
6
作者 张德双 张凤兰 +5 位作者 余阳俊 赵岫云 于拴仓 汪维红 苏同兵 卢桂香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7-20,共4页
以芸薹属异源六倍体AABBCC为母本,以大白菜品种金春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F1(AABBCC×AA);再以大白菜品种义和5号为母本,与F1进行杂交,在多亲本杂交后代中获得大白菜雄性不育系MS200712。该不育系花瓣为黄色,花药浅黄色、退化、败育彻... 以芸薹属异源六倍体AABBCC为母本,以大白菜品种金春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F1(AABBCC×AA);再以大白菜品种义和5号为母本,与F1进行杂交,在多亲本杂交后代中获得大白菜雄性不育系MS200712。该不育系花瓣为黄色,花药浅黄色、退化、败育彻底,柱头正常,蜜腺发达。同时,利用北京新3号的父本832172与雄性不育系MS200712进行回交,获得了转育的MS20071208-916不育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薹属异源六倍体 大白菜 种间杂交 雄性不育系
下载PDF
异源六倍体小黑麦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再生分化植株的研究
7
作者 刘世强 杨从荣 王素玲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1期1-6,共6页
以异源六倍体小黑麦幼穗作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内2,4-D 浓度调节在2. 0~2. 5mg/l 之间,其诱导效果最佳,接种后6天后的诱导率达70%,9天后达95%。在继代培养基中2,4-D 浓度调到3. 5~4. 0mg/l 之间,继代的愈伤组织发育良好,质量高... 以异源六倍体小黑麦幼穗作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内2,4-D 浓度调节在2. 0~2. 5mg/l 之间,其诱导效果最佳,接种后6天后的诱导率达70%,9天后达95%。在继代培养基中2,4-D 浓度调到3. 5~4. 0mg/l 之间,继代的愈伤组织发育良好,质量高。在分化培养基中6-BA、KT、IAA 的组配比例为1:0. 9:0. 3时,能提高分化率,一般可达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六倍体 愈伤组织 诱导 再生株
下载PDF
不同倍性小麦对盐胁迫的适应性差异 被引量:6
8
作者 尚玥 刘韬 +6 位作者 吴丽军 张波 刘宝龙 陈文杰 张连全 张怀刚 刘登才 《广西植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60-1571,共12页
为了揭示不同倍性小麦适应盐胁迫的差异,该研究以人工合成六倍体(AABBDD)小麦及其四倍体(AABB)小麦(Triticum turgidum)和二倍体(DD)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亲本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0、200 mmol·L^(-1))胁迫处理下小麦幼... 为了揭示不同倍性小麦适应盐胁迫的差异,该研究以人工合成六倍体(AABBDD)小麦及其四倍体(AABB)小麦(Triticum turgidum)和二倍体(DD)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亲本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0、200 mmol·L^(-1))胁迫处理下小麦幼苗K^+、Na^+含量以及K^+/Na^+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浓度(0、50、100、200 mmol·L^(-1))盐胁迫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四倍体表现出显著的高Na^+低K^+以及较低的K^+/Na^+,二倍体表现出显著的低Na^+高K^+和较高的K^+/Na^+,NaCl胁迫时离子含量变化大,对盐胁迫的适应性更强,六倍体在积累K^+的能力上也有一定的优势。低浓度(50~100 mmol·L^(-1))盐胁迫使3种倍性材料的丙二醛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升高。四倍体在累积渗透调节物质和调节抗氧化酶活性的能力上显著强于二倍体和六倍体,六倍体在POD活性以及积累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的能力上也具有一定的优势。根据研究结果推测,含有DD染色体组的二倍体节节麦主要通过调节K^+/Na^+来适应盐胁迫,而含有AABB染色体组的四倍体小麦主要通过调节抗氧化酶的活性累积渗透调节物质来适应盐胁迫,作为二倍体和四倍体远缘杂种的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则表现出了综合的耐盐适应性机制,相较于两亲本具有更加广泛耐盐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异源多倍化 盐胁迫 K+/Na+ 抗氧化系统
下载PDF
陆地棉和野生斯特提棉种间异源六倍体的合成与性状鉴定 被引量:7
9
作者 申状状 李昱樱 +1 位作者 荣二花 吴玉香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28-634,共7页
陆地棉(Gossypiumhirsutum)是世界上重要的栽培棉种,野生斯特提棉(G.sturtianum)含有陆地棉所缺乏的许多优质基因。本研究通过陆地棉和斯特提棉的远缘杂交和染色体加倍,获得了自交可育的后代植株,对其进行流式细胞倍性检测和花粉母细胞... 陆地棉(Gossypiumhirsutum)是世界上重要的栽培棉种,野生斯特提棉(G.sturtianum)含有陆地棉所缺乏的许多优质基因。本研究通过陆地棉和斯特提棉的远缘杂交和染色体加倍,获得了自交可育的后代植株,对其进行流式细胞倍性检测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筛选出2株染色体组完整的异源六倍体植株。统计鉴定表明,六倍体和亲本及三倍体比较,叶形介于双亲之间,叶面积增大,保卫细胞中叶绿体数明显增多;远缘杂种与亲本在花的表型性状方面差异明显,六倍体的花粉粒直径大于亲本和三倍体;六倍体棉纤维为白色,长度小于母本陆地棉,父本斯特提棉的种子腺体延缓发育性状在异源六倍体中得到表达。这些结果证明通过远缘杂交和加倍成功获得了陆地棉与斯特提棉间可育的异源六倍体新种质,为棉花遗传育种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特提棉 远缘杂交 异源六倍体 种子腺体延缓发育
下载PDF
小麦未减数配子基因的连锁标记及染色体区段检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寇春兰 赵来宾 +5 位作者 刘梦 郝明 甯顺腙 袁中伟 刘登才 张连全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84-989,共6页
六倍体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AABBDD,2n=42)由四倍体小麦(T.turgidum,AABB,2n=28)与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 Cosson,DD,2n=14)天然杂交,然后通过染色体自动加倍形成。加倍过程主要受四倍体小麦未减数配子基因控制,且不同四... 六倍体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AABBDD,2n=42)由四倍体小麦(T.turgidum,AABB,2n=28)与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 Cosson,DD,2n=14)天然杂交,然后通过染色体自动加倍形成。加倍过程主要受四倍体小麦未减数配子基因控制,且不同四倍体小麦存在不同的遗传效应。本研究利用位于3B染色体上未减数配子基因QTug.sau-3B的连锁SSR标记Xgpw1146和高通量DAr Tseq分子标记,筛选出可能转入四倍体小麦未减数配子基因的人工合成小麦改良后代。在105份改良材料中检测出17份具有四倍体小麦的Xgpw1146等位位点,表明四倍体小麦的未减数配子基因可能转入了这17份材料。利用DAr Tseq高通量标记技术分析人工合成小麦SHW-L1的88份改良后代,发现含四倍体小麦Xgpw1146等位位点的材料均具有来自SHW-L1、且可能包含Xgpw1146的一个染色体区段,表明未减数配子基因临近区域以一个区段传递到改良后代。这些人工合成小麦改良材料在加倍单倍体育种中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源多倍体 人工合成小麦 未减数配子
下载PDF
利用异源六倍体(A^rA^rA^nA^nC^nC^n)与甘蓝种间杂交合成甘蓝型油菜的新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岳芳 汪雷 +5 位作者 陈燕桂 忻晓霞 李勤菲 梅家琴 熊志勇 钱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8-195,共8页
利用亲本种的遗传变异是改良油菜的重要途径,本研究提出一种利用甘蓝拓宽甘蓝型油菜遗传多样性的新方法。以甘蓝型油菜(AnAnCnCn)品种中双11号为母本,与白菜型油菜(ArAr)品系SWU07杂交,经染色体加倍获得异源六倍体(ArArAnAnCnCn),再与甘... 利用亲本种的遗传变异是改良油菜的重要途径,本研究提出一种利用甘蓝拓宽甘蓝型油菜遗传多样性的新方法。以甘蓝型油菜(AnAnCnCn)品种中双11号为母本,与白菜型油菜(ArAr)品系SWU07杂交,经染色体加倍获得异源六倍体(ArArAnAnCnCn),再与甘蓝(CoCo)杂交,创建出具有亲本种遗传成分的新型甘蓝型油菜(ArAnCnCo)。该六倍体连续3个世代核型稳定,各世代中的自交和自由授粉结实率无显著差异,花粉育性在94.6%~98.8%之间,3个世代自交平均结实率为每角果5.47粒,自由授粉平均结实率为每角果7.93粒;各世代六倍体(ArArAnAnCnCn)与不同类型甘蓝杂交平均结实率分别为每角果0.05、0.04、0.05粒,世代间无显著差异,且六倍体与栽培、野生甘蓝杂交结实性无显著差异,可交配性不受六倍体世代及甘蓝类型的影响。尽管该六倍体与甘蓝可交配性较低,但仍可在田间条件下成功杂交,获得新型甘蓝型油菜(ArAnCnCo),表明以ArArAnAnCnCn六倍体为桥梁与甘蓝杂交,是一种有效导入甘蓝遗传成分、创建新型甘蓝型油菜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白菜型油菜 甘蓝 异源六倍体 可交配性
下载PDF
陆地棉与瑟伯氏棉远缘杂交后代性状鉴定与遗传分析
12
作者 候林慧 郑赟 +1 位作者 荣二花 吴玉香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8-135,共8页
远缘杂交及多倍化是物种形成和种质创新的基础,将陆地棉与野生瑟伯氏棉进行远缘杂交及染色体加倍获得可育杂种。旨在将瑟伯氏棉的有益农艺性状转移到陆地棉中,拓宽陆地棉的遗传基础。以陆地棉为母本,瑟伯氏作父本进行远缘杂交合成杂种F_... 远缘杂交及多倍化是物种形成和种质创新的基础,将陆地棉与野生瑟伯氏棉进行远缘杂交及染色体加倍获得可育杂种。旨在将瑟伯氏棉的有益农艺性状转移到陆地棉中,拓宽陆地棉的遗传基础。以陆地棉为母本,瑟伯氏作父本进行远缘杂交合成杂种F_(1),并进行染色体加倍,获得异源六倍体,对F_(1)及异源六倍体进行形态学、细胞学、生理生化及SSR分子标记鉴定。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异源六倍体植株整体与杂种三倍体相似,介于双亲之间,异源六倍体的雄蕊多于亲本及F_(1),有淡红色的花斑,与亲本及F_(1)都不同。细胞学鉴定表明,随着倍性的增加,气孔密度呈下降趋势,而气孔长度、叶绿体数和花粉粒直径均呈上升趋势;杂种三倍体(F_(1))和异源六倍体的减数分裂行为表明,二者的减数分裂均有正常和异常行为,三倍体中的多分体较多,而六倍体正常四分体明显增多。三倍体的多分体中,正常四分体占比为24.33%;六倍体的多分体中,正常四分体占比为82.17%,表明六倍体的育性在恢复。生理生化结果表明,酶的活性随不同世代倍性的增长而升高。SSR鉴定结果表明,三倍体杂种和异源六倍体既扩增出了父母本的条带,同时也扩增出了新的特异性条带,表明远缘杂交过程中产生了染色体重组现象。通过远缘杂交成功合成陆瑟杂种,通过染色体加倍成功获得了可育的异源六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瑟伯氏棉 远缘杂交 异源六倍体 形态性状鉴定 生理生化鉴定 细胞学鉴定 SSR
下载PDF
陆地棉与拟似棉异源六倍体的合成与性状鉴定
13
作者 王一帆 候林慧 +5 位作者 常永春 杨亚杰 陈天 赵祝跃 荣二花 吴玉香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8-176,共9页
远缘杂交及多倍化是棉花种质创新的重要途径,通过陆地棉与野生拟似棉远缘杂交并加倍获得可育的杂种后代,为利用拟似棉中的优良基因拓宽陆地棉的遗传多样性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材料。本研究以陆地棉为母本、拟似棉为父本杂交合成F1并采用秋... 远缘杂交及多倍化是棉花种质创新的重要途径,通过陆地棉与野生拟似棉远缘杂交并加倍获得可育的杂种后代,为利用拟似棉中的优良基因拓宽陆地棉的遗传多样性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材料。本研究以陆地棉为母本、拟似棉为父本杂交合成F1并采用秋水仙素进行染色体加倍,获得异源六倍体植株,对其进行形态学(叶片表型)、细胞学(气孔密度、气孔长度、保卫细胞对中叶绿体数、花粉粒直径)、生理生化指标(SOD、POD、CAT、可溶性蛋白及叶绿素荧光参数指标)鉴定。通过流式细胞鉴定筛选出了3株六倍体植株。六倍体与三倍体及亲本性状统计结果显示,六倍体叶形指数与陆地棉无显著差异,说明六倍体叶形整体偏向陆地棉,而三倍体远缘杂种更多偏向父本拟似棉,六倍体叶面积及气孔长度增大、保卫细胞中叶绿体数显著增多;六倍体花的表型性状介于双亲之间,花粉粒直径大于三倍体呈极显著差异,六倍体正常花粉粒比为73.25%,三倍体正常花粉粒比为51.13%,说明六倍体育性在恢复;六倍体叶片中SOD、POD、CAT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大于其他世代;六倍体较其他世代最大荧光产量Fm差异显著,初始荧光Fo、叶片可变荧光Fv、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PS II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以及开放的PS II捕获的激发能的效率(Fm/Fo)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综合结果证明通过杂交加倍成功合成了陆地棉与拟似棉异源六倍体新种质,同时发现六倍体在抗逆性及光合作用表现优于三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拟似棉 远缘杂交 异源六倍体 杂种致死 性状鉴定 生理生化指标
下载PDF
芸薹属异源六倍体CGMCCNo.2553多类型再生植株的获得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德双 张凤兰 徐家炳 《长江蔬菜》 2009年第03X期15-18,共4页
应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对兼具有A,B,C染色体组的芸薹属异源六倍体CGMCCNo.2553(AABBCC,n=27)材料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具有胚胎发生能力,并获得DH再生植株。220份驯化后的再生植株定植于日光温室中自交留种,其中12株... 应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对兼具有A,B,C染色体组的芸薹属异源六倍体CGMCCNo.2553(AABBCC,n=27)材料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具有胚胎发生能力,并获得DH再生植株。220份驯化后的再生植株定植于日光温室中自交留种,其中12株获得自交种子。分别将DH植株与3份大白菜品种正、反交授粉杂交,得到4份杂交种F1代。经田间植物学鉴定,获得的杂交种为真正的杂种。目前,4份杂交种的染色体组成、倍性、育性等正在研究中。所获得的DH植株为今后构建遗传图谱,标记和定位重要的基因等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薹属异源六倍体CGMCC No.2553 游离小孢子培养 再生株 大白菜 杂种一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