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议“它”与“IT”在汉英语篇中指称功能的异同 被引量:2
1
作者 顾海峰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99-102,共4页
本文在语料的基础上,对英语中的第三人称单数代词“IT”和汉语的“它”在语篇中的指称功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1)“IT”与“它”都可回指,用法也基本相同;(2)在预指方面,“IT”在一些特定的句型中常用于预指,而“它”很少用于预指;(3)... 本文在语料的基础上,对英语中的第三人称单数代词“IT”和汉语的“它”在语篇中的指称功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1)“IT”与“它”都可回指,用法也基本相同;(2)在预指方面,“IT”在一些特定的句型中常用于预指,而“它”很少用于预指;(3)“IT”和“它”都用于泛指,但“它”指称的对象相对来说比较空泛,不如“IT”那么具体。另外,“IT”有时还可用来指称人,“它”则没有这种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称功能 回指 预指 泛指
下载PDF
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照应与法语相应结构的对比
2
作者 侯瑞琴 贾秀英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32-35,52,共5页
认知语言学家Van Hoek通过对英语句子内部照应现象的分析,认为确定观念参照点的三个因素中,显著性和观念联系性对句内共指的影响要优先于线性语序,而一些汉语研究者认为汉语严格遵守线性语序。文章从法语入手,对法语中的照应现象作一分... 认知语言学家Van Hoek通过对英语句子内部照应现象的分析,认为确定观念参照点的三个因素中,显著性和观念联系性对句内共指的影响要优先于线性语序,而一些汉语研究者认为汉语严格遵守线性语序。文章从法语入手,对法语中的照应现象作一分析,检验Van Hoek的照应理论是否能够解释法语中的句内及语篇照应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人称代词 单向性 前照应 后照应
下载PDF
限定摹状词的传统指称:前指与外指
3
作者 赵巍巍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46-147,共2页
长期以来,指称问题在语言学和语言哲学中都非常重要。归根到底,指称研究主要涉及语言与世界的关系问题。基于此,简要论述限定摹状词传统指称,分析限定摹状词的前指与外指。研究这一论题,有助于更清晰地对限定摹状词指称进行分类,保证语... 长期以来,指称问题在语言学和语言哲学中都非常重要。归根到底,指称研究主要涉及语言与世界的关系问题。基于此,简要论述限定摹状词传统指称,分析限定摹状词的前指与外指。研究这一论题,有助于更清晰地对限定摹状词指称进行分类,保证语言交际顺畅进行,并为研究限定摹状词指称提供全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定摹状词 指称 前指 外指
下载PDF
英语第三人称复数代词指代归属的逻辑判析
4
作者 郭星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67-70,共4页
 英语第三人称复数代词的指代归属常令中国读者倍感困惑。本文从涉及这一困惑的照应关系和语言环境两个方面,对此归属的取向给以合乎思维规律的判断与分析。
关键词 英语 第三人称复数代词 指代归属 中国 语言环境 思维 逻辑推理
下载PDF
汉语前后照应转换规律的认知语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贾光茂 冯喆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2014年第3期42-45,共4页
在认知照应理论框架下考察了汉语前后照应的转换规律,重点探讨概念联系性的作用,并从结构和事件过程两方面进行细致分析,发现汉语前置修饰语与主句的语义联系程度仍是决定前照应能否转为后照应的主要因素。这一发现基本符合认知照应理... 在认知照应理论框架下考察了汉语前后照应的转换规律,重点探讨概念联系性的作用,并从结构和事件过程两方面进行细致分析,发现汉语前置修饰语与主句的语义联系程度仍是决定前照应能否转为后照应的主要因素。这一发现基本符合认知照应理论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照应 后照应 概念参照点 概念联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