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bantering一词在《长日留痕》中的翻译
1
作者 韩笑 《现代语文》 2018年第3期136-140,共5页
《长日留痕》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的代表作。作品独特的叙事方式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在这部小说中,主题词"bantering"出现的频率很高,与情节发展以及人物的塑造都有很大关系。因此,本文结合叙事学与文体学里... 《长日留痕》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的代表作。作品独特的叙事方式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在这部小说中,主题词"bantering"出现的频率很高,与情节发展以及人物的塑造都有很大关系。因此,本文结合叙事学与文体学里的相关论述,对"bantering"一词在小说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研究其在译文中的处理方法,认为应保留其反复性,在译文中使用同一个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日留痕》 bantering 叙事学
下载PDF
语用策略调侃与讽刺的比较研究——以《红楼梦》人物对话为例
2
作者 严爽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05-309,共5页
为研究语用策略在人际关系建构调节等方面的作用与影响,选取《红楼梦》中运用讽刺策略与调侃策略的人物对话进行语用分析与比较。由此发现,两策略都以拉开话语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的距离来达成交际目的,其差距越大,力度也越大;而两策略... 为研究语用策略在人际关系建构调节等方面的作用与影响,选取《红楼梦》中运用讽刺策略与调侃策略的人物对话进行语用分析与比较。由此发现,两策略都以拉开话语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的距离来达成交际目的,其差距越大,力度也越大;而两策略在话语目的、信息意图、交际意图等层面则相反。这两种策略的灵活运用有助于说话人有效协调人际关系,顺利达成交际目的。在文学作品人物对话中,语用策略的选择与使用有利于构建人物身份、地位、个性和语言才华,是文学创作向现实生活借鉴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讽刺 调侃 语用策略
下载PDF
试论言语交际中礼貌与诚挚的关系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丽娜 彭漪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16,共2页
言语交际中,礼貌占有重要地位。礼貌与诚挚关系密切,二者在一定程度上相互矛盾。在语言学者关于礼貌现象的研究中,大多倾向于强调礼貌的重要性及技巧而忽视诚挚因素。本文重点探讨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反语原则、玩笑原则与诚挚的关... 言语交际中,礼貌占有重要地位。礼貌与诚挚关系密切,二者在一定程度上相互矛盾。在语言学者关于礼貌现象的研究中,大多倾向于强调礼貌的重要性及技巧而忽视诚挚因素。本文重点探讨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反语原则、玩笑原则与诚挚的关系。我们在言语交际中,不仅需要讲究礼貌,也应倡导诚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貌 诚挚 合作原则 礼貌原则 反语原则 玩笑原则
下载PDF
论当代小说的叙述反讽 被引量:33
4
作者 黄擎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6-81,共6页
叙述反讽是一种基本的反讽性话语表达方式,旨在通过对立两项的悖逆冲突,更深刻地披显作品的真实意旨。当代小说的叙述反讽艺术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戏谑反讽,通过戏拟性文本与母本间表层语码的相似及深层语码的逆件制造反讽意义;语... 叙述反讽是一种基本的反讽性话语表达方式,旨在通过对立两项的悖逆冲突,更深刻地披显作品的真实意旨。当代小说的叙述反讽艺术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戏谑反讽,通过戏拟性文本与母本间表层语码的相似及深层语码的逆件制造反讽意义;语调反讽,通过叙述语调与叙述内容及表达意旨的乖离产生反讽效果;话语反讽,通过误用话语的语用规则生成反讽意味;视点反讽,通过异常叙述者的独特视角与惯常视角的相异形成反讽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叙述反讽 戏谑反讽 语调反讽 话语反讽 视点反讽
下载PDF
玩笑话语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涂靖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0-93,共4页
玩笑是相互取笑、逗弄的友好会话,通过攻击以促进情谊,不同于旨在逗人发笑或愉悦的笑话、幽默。玩笑具有多价性、非真诚性和不匹配性等特征,是一种对立框架的冲突。其理解是通过将这种冲突上升到"框架重构"。"亲情图式&q... 玩笑是相互取笑、逗弄的友好会话,通过攻击以促进情谊,不同于旨在逗人发笑或愉悦的笑话、幽默。玩笑具有多价性、非真诚性和不匹配性等特征,是一种对立框架的冲突。其理解是通过将这种冲突上升到"框架重构"。"亲情图式"是鉴别玩笑的重要依据。团体归属感的产生是其主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玩笑 语用特征 认知 功能
下载PDF
从谐谑词看苏轼的人文情怀 被引量:4
6
作者 许振 安丹丹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89-93,共5页
词为伴随歌乐宴饮衍生出的文学样式,直至北宋仍被视为游戏之笔。其间虽经过形式与内容上的变革与开拓,但是这种变革与开拓总是渐进式的。苏轼的谐谑词就是这样一个突出的范例,它们虽然没有彻底摆脱以往谐谑词俗狎的特点,但是其中所体现... 词为伴随歌乐宴饮衍生出的文学样式,直至北宋仍被视为游戏之笔。其间虽经过形式与内容上的变革与开拓,但是这种变革与开拓总是渐进式的。苏轼的谐谑词就是这样一个突出的范例,它们虽然没有彻底摆脱以往谐谑词俗狎的特点,但是其中所体现的苏轼对谐谑词的开拓,尤其是主旨与功能的拔高却是不容忽视的。它们表现了苏轼对独立人格的追求与自我的超越,并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谑词 苏轼 创作动因 创作主旨 人文情怀
下载PDF
略论稼轩谐谑词 被引量:5
7
作者 范学新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66-69,共4页
辛弃疾是宋代现存词作最多的一家,其词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然而前人于其词风多注意到“悲歌慷慨”与“委婉清丽”两种,至于其诙谐戏谑一类的作品则很少留意。文章从辛弃疾谐谑词的内容入手,对其谐谑词作进行了简单的归纳,并对其特点与... 辛弃疾是宋代现存词作最多的一家,其词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然而前人于其词风多注意到“悲歌慷慨”与“委婉清丽”两种,至于其诙谐戏谑一类的作品则很少留意。文章从辛弃疾谐谑词的内容入手,对其谐谑词作进行了简单的归纳,并对其特点与成因给予初步的分析:认为稼轩谐谑词具有幽默诙谐,谑而不虐;寓庄于谐,笑中含悲;精心用典,不拘一格;以文为词,俚俗并用的特点,稼轩的传奇经历、悲剧命运与独特性格是其谐谑词的直接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谑词 艺术风格 辛弃疾 宋代 成性 性格 悲剧命运
下载PDF
突显和抑制:玩笑话语的认知 被引量:5
8
作者 涂靖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1-124,共4页
玩笑的理解是在突显机制和抑制机制作用下的"双重"加工过程。亲情图式或认知框架的激活和意象的突显是理解玩笑的关键。抑制和突显预设对比意义的存在。受话人须激活、突显积极的情感信息,同时抑制消极的字面意义以建构话语... 玩笑的理解是在突显机制和抑制机制作用下的"双重"加工过程。亲情图式或认知框架的激活和意象的突显是理解玩笑的关键。抑制和突显预设对比意义的存在。受话人须激活、突显积极的情感信息,同时抑制消极的字面意义以建构话语的适当心理表征。玩笑的理解依赖建构而不是对话语的直接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玩笑 认知机制 突显 抑制
下载PDF
个性车贴的语用学解读 被引量:6
9
作者 岑群霞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78-83,共6页
车贴在现代生活中随处可见。它有其特定的交际领域、交际方式和交际关系,以实现幽默诙谐和抑制路怒的功能。此文以Leech的礼貌原则为理论依据,具体分析了富有个性的车贴如何通过遵循礼貌原则、反语原则、玩笑原则和使用冒犯性话语,以及... 车贴在现代生活中随处可见。它有其特定的交际领域、交际方式和交际关系,以实现幽默诙谐和抑制路怒的功能。此文以Leech的礼貌原则为理论依据,具体分析了富有个性的车贴如何通过遵循礼貌原则、反语原则、玩笑原则和使用冒犯性话语,以及如何运用加强或有意违反礼貌原则的一些修辞手段和非言语手段来加强幽默和缓和情绪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车贴 语域 礼貌原则 反语原则 玩笑原则 冒犯性话语 幽默
下载PDF
《文心雕龙·谐讔》——谐谑小说的理论阐释 被引量:6
10
作者 孟稚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17-119,124,共4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产生了篇幅短小、寓讥于谐的谐谑小说。此体倍受轻视,然而刘勰却在《文心雕龙.谐讔》中率先对其进行了理论阐释。《谐讔》篇中追溯了"谐谑小说"这一文体的产生之源,通过具体篇章的举例揭示了其品格特点,并从... 魏晋南北朝时期,产生了篇幅短小、寓讥于谐的谐谑小说。此体倍受轻视,然而刘勰却在《文心雕龙.谐讔》中率先对其进行了理论阐释。《谐讔》篇中追溯了"谐谑小说"这一文体的产生之源,通过具体篇章的举例揭示了其品格特点,并从理论上对其创作提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谑小说 《文心雕龙》 谐讔
下载PDF
从语用角度看郝思嘉的“痴”与白瑞德的“逗”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晓英 孙飞凤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10-116,共7页
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唯一的作品《飘》一经问世便成了美国小说中最畅销的作品。该作品细腻形象的人物描写、优美生动的语言、极具个性化的对白使其独具魅力。本文运用语用学的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含意理论及逗乐原则,对小说中主人... 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唯一的作品《飘》一经问世便成了美国小说中最畅销的作品。该作品细腻形象的人物描写、优美生动的语言、极具个性化的对白使其独具魅力。本文运用语用学的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含意理论及逗乐原则,对小说中主人公郝思嘉与卫希礼及白瑞德的一些对话进行语用分析,以期从分析中领略作者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的艺术手法,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主人公们富有个性的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行为 逗乐原则 人物性格
下载PDF
论果戈理创作中的怪诞因素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宜学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96-101,共6页
本文分析了果戈理小说中怪诞因素的三个基本发展阶段 ,指出其早期作品中的怪诞是一种戏谑性的怪诞 ,展示的是不令人感到痛苦的滑稽 ;中期的怪诞引发的是恐惧 ,是通过揭示异化的世界展示现实中的丑 ,让人们感到震惊和失望 ;后期怪诞令人... 本文分析了果戈理小说中怪诞因素的三个基本发展阶段 ,指出其早期作品中的怪诞是一种戏谑性的怪诞 ,展示的是不令人感到痛苦的滑稽 ;中期的怪诞引发的是恐惧 ,是通过揭示异化的世界展示现实中的丑 ,让人们感到震惊和失望 ;后期怪诞令人恐惧的一面有所加强 ,展示给读者的是令人绝望的现实 ,引发的喜剧效果带有黑色幽默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怪诞 戏谑 异化 黑色幽默
下载PDF
论元代谐谑散曲的特征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正威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58-61,共4页
谐谑散曲是元散曲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内涵看,它大体可分为单纯型与复合型两大类。理性与非理性是其精神情感特征,而直陈与变形,是谐谑散曲主要的表现手法。
关键词 元代 谐谑散曲 单纯型 精神特征 情感特征
下载PDF
喜剧语境中的“味外之旨”——杨绛《弄真成假》美学品格新探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琴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83-86,101,共5页
《弄真成假》是一幅僭越时代常情睽离“救亡”洪音的文学图景。从审美视域重读它可见其喜剧语境的谐谑意味和延伸出的“味外之旨”——“无言的哀戚”。
关键词 “味外之旨” 美学品格 语境 喜剧 新探 杨绛 审美视域 文学 救亡 谐谑
下载PDF
玩笑话语的语用推理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泓 涂靖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39-42,共4页
从语用角度论证了玩笑话语的理解与语用推理的密切关系。玩笑话语的间接性、非规约性和语用蕴含的必然性决定了其理解离不开语用推理。而含义理论和关联理论以其对交际话语的强解释力成为语用推理过程中重要的理论框架。所以本文拟基于... 从语用角度论证了玩笑话语的理解与语用推理的密切关系。玩笑话语的间接性、非规约性和语用蕴含的必然性决定了其理解离不开语用推理。而含义理论和关联理论以其对交际话语的强解释力成为语用推理过程中重要的理论框架。所以本文拟基于含义理论和关联理论对间接玩笑话语这一特殊的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进行尝试性分析。以期得出基于含义理论和关联理论的语用推理会更好地解释玩笑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玩笑话语 语用推理 语用蕴含
下载PDF
调侃互动中的语用身份建构——以《红楼梦》人物调侃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为春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35-39,共5页
语用身份论是研究具体交际过程中交际参与者实时和动态身份的系统性理论,它为研究交际的过程、透视交际者在调侃中的身份建构情况提供了理论支持。以《红楼梦》中的人物调侃互动为研究对像,可以考察小说中人物在这一特殊交际行为中语用... 语用身份论是研究具体交际过程中交际参与者实时和动态身份的系统性理论,它为研究交际的过程、透视交际者在调侃中的身份建构情况提供了理论支持。以《红楼梦》中的人物调侃互动为研究对像,可以考察小说中人物在这一特殊交际行为中语用身份的动态选择过程及身份建构策略的运用情况。研究表明,《红楼梦》的作者善于利用语用身份建构策略来达成笔下人物的调侃,并以此刻画人物个性、推进交际的进行和小说情节的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调侃 语用身份
下载PDF
从不礼貌言语行为角度解读王熙凤的调侃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陈艳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91-95,99,共6页
本文从不礼貌言语行为的角度,对《红楼梦》中王熙凤与不同人物进行调侃的言语行为做了分析,发现在具体语境中调侃的实现方式取决于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权势关系,其对应关系分别为:对权势关系高者采用正话反说、对权势关系低者使用昵骂... 本文从不礼貌言语行为的角度,对《红楼梦》中王熙凤与不同人物进行调侃的言语行为做了分析,发现在具体语境中调侃的实现方式取决于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权势关系,其对应关系分别为:对权势关系高者采用正话反说、对权势关系低者使用昵骂和禁忌语、轻蔑语等,对权势关系对等者借用双关语、歇后语和俗语等。通过使用调侃,王熙凤在具体语境中构建了强势的个人身份又协调了来自不同权势关系的人际关系。调侃作为一种假意不礼貌,揭示出人物受欢迎的一面,其研究结果从不礼貌研究的角度丰富了对王熙凤这样一个传统"反角"人物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礼貌言语行为 《红楼梦》 调侃 实现方式 语用功能
下载PDF
戏谑与丑化:论吴趼人的谴责小说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永东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4-79,共6页
以"恢复我固有之道德"为创作旨归的吴趼人,在上海租界难免成为厌世主义者。道德理想的受挫与厌世情绪的萌发,使得吴趼人对晚清社会发出了绝望的戏谑。愤世嫉俗的心态与诙谐夸张的描述相结合,让谴责小说喧嚣着人性与道德的隐... 以"恢复我固有之道德"为创作旨归的吴趼人,在上海租界难免成为厌世主义者。道德理想的受挫与厌世情绪的萌发,使得吴趼人对晚清社会发出了绝望的戏谑。愤世嫉俗的心态与诙谐夸张的描述相结合,让谴责小说喧嚣着人性与道德的隐秘邪恶,走向了隐私化、情欲化的邪僻路子,所产生的叙事效应偏离了道德教化的初衷。吴趼人属于租界文化语境培育出来的"双视野人",但其双重视野未能达到视野融合,不能为批判洋人提供有力的支持。在民族意识的敦促下,吴趼人以"士"的价值体系为尺度,转而讥讽买办的洋奴嘴脸和名分僭越,在身份与道德上极端丑化买办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谴责小说 戏谑 丑化 吴趼人
下载PDF
《围城》的戏谑性初探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水涛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97-100,共4页
讨论了《围城》戏谑性的主要表现,并从文本建构角度探讨了产生这些现象的成因,继而,分析了形成作者钱钟书戏谑心态的原因:儒道文化思想使作者身处乱世而胸怀淡泊宁静,采取了回避时代主潮、远祸全身的写作策略与处世态度,而渊博的学识又... 讨论了《围城》戏谑性的主要表现,并从文本建构角度探讨了产生这些现象的成因,继而,分析了形成作者钱钟书戏谑心态的原因:儒道文化思想使作者身处乱世而胸怀淡泊宁静,采取了回避时代主潮、远祸全身的写作策略与处世态度,而渊博的学识又使作者沉迷于以学识穿透人生的乐趣之中,尤其刻意寻求知识的雅洁渊深与凡俗生活的鄙陋平庸之间的反差所致的恶谑感。认识《围城》的戏谑性,有助于人们更深刻地认识这一名作以及现代闲适思潮的文化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谑性 讽刺 宁静 闲适 揶揄
下载PDF
网络原创文学谐谑语言探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詹珊 《鄂州大学学报》 2005年第5期35-39,共5页
谐谑古已有之;网络原创文学中的谐谑有自谐、改写名句、专业术语活用、无厘头夹缠胡闹、故作姿态戏仿等类型;网络原创文学中的谐谑具有社会性、自由性和话语重组的积极意义;也存在着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网络原创文学 谐谑 类型 意义 存在问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