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紫苏(Elsholtiza bodinieri Vaniot)总黄酮的提取及其抗氧化、免疫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毛媛 吕留庄 +1 位作者 刘克武 刘克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5-88,共4页
采用正交实验筛选东紫苏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利用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和清除双氧水(H_2O_2)实验,考察东紫苏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通过小鼠体内碳粒廓清实验,评价东紫苏总黄酮的免疫活性。结果显示,东紫苏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 采用正交实验筛选东紫苏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利用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和清除双氧水(H_2O_2)实验,考察东紫苏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通过小鼠体内碳粒廓清实验,评价东紫苏总黄酮的免疫活性。结果显示,东紫苏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0(g/m L)、提取温度60℃、回流时间3 h;在50~200μg/m L的浓度范围内,东紫苏总黄酮对O_2^-·和H_2O_2的清除率分别为26.36%~73.94%和48.56%~77.39%,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108.07μg/m L和50.59μg/m L;中剂量和高剂量组可显著提高小鼠碳粒廓清指数K和吞噬指数α。表明东紫苏总黄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免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紫苏 总黄酮 抗氧化 免疫
下载PDF
Two New Triterpenoid Glycosides from Elsholtzia bodinieri Vant 被引量:7
2
作者 WeiMingZHU HongPingPE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53-255,共3页
Two new triterpenoid glycosides, hederagenin-3-O-b-D-xylopyranoside (1), dodecandral 3-O-b-D-xylopyranoside(2), were isolated from Elsholtzia bodinieri Vant. The structures of 1 and 2 were established by spectroscopi... Two new triterpenoid glycosides, hederagenin-3-O-b-D-xylopyranoside (1), dodecandral 3-O-b-D-xylopyranoside(2), were isolated from Elsholtzia bodinieri Vant. The structures of 1 and 2 were established by spectroscopic and chemical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deragenin xyloside Elsholtzia bodinieri Labiatae.
下载PDF
Anti-NLRP3 inflammasome abietane diterpenoids from Callicarpa bodinieri and their structure elucidation 被引量:3
3
作者 Junbo Gao Xingjie Zhang +7 位作者 Kun Shang Weimao Zhong Ruihan Zhang Xiaochang Dai Xiaoli Li Qi Wang Yan Zou Weilie Xiao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2期427-430,共4页
Callica rpabodinieri is a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herb with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in clinic.Herein,we report two new 9,10-seco and etherified abietane diterpenoids bodinieric acids J and K(1 and 2) and one k... Callica rpabodinieri is a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herb with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in clinic.Herein,we report two new 9,10-seco and etherified abietane diterpenoids bodinieric acids J and K(1 and 2) and one known compound(3) isolated from the leaves and twigs of this plant.Their chemical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detailed spectrometry data analysis and DP4+NMR calculation methods.Hypothetical biosynthetic pathways of 1-3 were preliminarily speculated.Compound 3 inhibited inflammasome activation and exhibited blockage of NLRP3 inflammasome activation at non-cytotoxic concentrations in vitr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LICARPA bodinieri Abietane-type DITERPENOIDS DP4+NMR calculation Anti-inflammation PYROPTOSIS NLRP3 INFLAMMASOME
原文传递
不同叶色猴樟花青素含量与光合特性比较
4
作者 张楠 韩浩章 +3 位作者 张丽华 李素华 赵荣 王芳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1期64-69,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叶色猴樟花青素含量与光合特性差异,初步分析猴樟春季叶色形成的机理。方法:以3种不同叶色的猴樟种苗为材料,测定其功能叶片花青素含量、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作用参数及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结果:紫... 目的:比较不同叶色猴樟花青素含量与光合特性差异,初步分析猴樟春季叶色形成的机理。方法:以3种不同叶色的猴樟种苗为材料,测定其功能叶片花青素含量、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作用参数及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结果:紫叶猴樟和红叶猴樟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与绿叶猴樟无明显差异,花青素含量分别是绿叶猴樟的134.24倍和49.80倍;红叶猴樟和紫叶猴樟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均高于绿叶猴樟,胞间CO_(2)浓度(Ci)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均低于绿叶猴樟;红叶猴樟和紫叶猴樟的初始荧光(Fo)、暗适应下最大荧光(Fm)、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光适应下PSII的最大量子产额(Fo’/Fm’)均高于绿叶猴樟,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光适应下PSII的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均低于绿叶猴樟,暗适应下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差异不显著;紫叶猴樟的CbDFR、CbANS和CbUFGT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绿叶猴樟,红叶猴樟的CbDFR、CbANS和CbUFGT基因表达量高于绿叶猴樟,其中仅有CbUFGT基因表达量差异显著。结论:花青素是猴樟叶片呈紫、红色的主要色素,花青素对猴樟叶片光合系统具有保护功能;CbDFR、CbANS和CbUFGT可能是猴樟叶片呈色的关键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樟 花青素合成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氮素对猴樟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5
作者 唐佳乐 段海波 王静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96-101,共6页
为研究猴樟(Cinnamomum bodinieri)幼苗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及外源添加氮素对其抗旱性调控的效应,以1年生猴樟幼苗为试验材料,以霍格兰营养液为氮源,设置缺氮(N_(0))、施氮(N_(1))2个氮素水平,并对其进行干旱处理,分别于停止浇水后0 d(正... 为研究猴樟(Cinnamomum bodinieri)幼苗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及外源添加氮素对其抗旱性调控的效应,以1年生猴樟幼苗为试验材料,以霍格兰营养液为氮源,设置缺氮(N_(0))、施氮(N_(1))2个氮素水平,并对其进行干旱处理,分别于停止浇水后0 d(正常水分,W_(0))、3 d(轻度干旱,W_(1))、5 d(中度干旱,W_(2))、8 d(重度干旱,W_(3))进行生长指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测定。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会抑制猴樟幼苗的生长及生物量的积累,降低叶片叶绿素含量,诱导气孔关闭,降低胞间CO_(2)浓度,抑制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外源添加氮素能够促进猴樟幼苗的生长,且主要体现为对地上部分生长的促进,并能够提高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干旱胁迫下猴樟幼苗的净光合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猴樟(Cinnamomum bodinieri)幼苗 氮素 生长 光合特性
下载PDF
黔产短序鹅掌柴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6
作者 杨碧仙 朱燕 云雪林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3期252-253,256,共3页
采用超临界CO_(2)流体法萃取短序鹅掌柴[Schefflera bodinieri(Lévl.)Rehd.]中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进行分析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共分离并鉴定出40种化学成分,主要为脂类... 采用超临界CO_(2)流体法萃取短序鹅掌柴[Schefflera bodinieri(Lévl.)Rehd.]中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进行分析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共分离并鉴定出40种化学成分,主要为脂类、萜烯类、醇类、醛类、酸类、酯类化合物,其中质量分数较高的成分有n-棕榈酸(33.16%)、亚油酸(32.57%)、反油酸(9.35%)、豆甾醇(5.14%)、谷甾醇(4.15%)、榄香素(2.02%),占挥发油总量的86.39%。分析短序鹅掌柴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以期为镇痛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序鹅掌柴[Schefflera bodinieri(Lévl.)Rehd.] 挥发性化学成分 超临界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氮添加对稀土尾砂地猴樟幼苗根系生长、生物量分配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7
作者 陈志琪 张海娜 +2 位作者 刘佳丽 鲁向晖 杨宝城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5,共10页
为探究氮添加对稀土矿尾砂地猴樟(Cinnamomun bodinieri)幼苗生长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的影响,以1年生猴樟扦插苗为研究对象,选用硝酸铵钙作为氮肥(含N 15%),设置3种氮肥水平(CK(0)、N1(1.8 g·株^(-1))、N2(3.6 g·株... 为探究氮添加对稀土矿尾砂地猴樟(Cinnamomun bodinieri)幼苗生长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的影响,以1年生猴樟扦插苗为研究对象,选用硝酸铵钙作为氮肥(含N 15%),设置3种氮肥水平(CK(0)、N1(1.8 g·株^(-1))、N2(3.6 g·株^(-1))),分析不同氮添加水平下猴樟幼苗根系生长、生物量分配和NSC等指标的差异,探讨稀土尾砂地猴樟对氮添加的响应。结果发现:稀土尾砂地氮添加均增加了猴樟幼苗不同组织的生物量积累,其中N1处理下叶生物量、冠层生物量分别较N2处理下显著提升了44.75%、57.43%(P<0.05);N2处理下叶比重分别较CK、N1处理显著提升了123.53%、15.85%(P<0.05)。不论是粗根(直径>2 mm),还是细根(直径≤2 mm),氮添加均显著增加了植物的根长和根表面积(P<0.05),其中N1处理的促进效果最显著(P<0.05);N2处理下的比根长、比表面积均高于CK与N1,且与CK显著差异(P<0.05)。对NSC来说,N1处理提升了叶、茎中的可溶性糖质量分数,而N2处理下细根NSC质量分数分别比CK、N1显著降低了46.49%、28.61%。综上,在稀土矿尾砂地植被恢复过程中,宜选用1.8 g·株^(-1)硝酸铵钙氮肥对猴樟幼苗进行施肥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尾砂 氮添加 猴樟 根系生长 生物量分配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对猴樟幼苗生长及养分特征影响
8
作者 蔡曼丽 刘玮 +2 位作者 漆欢欢 温小波 喻苏琴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4-934,共11页
【目的】探究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真菌)及其不同种类对猴樟幼苗生长和养分特征的影响,为猴樟菌根化育苗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当年猴樟播种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单接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 【目的】探究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真菌)及其不同种类对猴樟幼苗生长和养分特征的影响,为猴樟菌根化育苗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当年猴樟播种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单接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简称Ri)、单接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简称Fm)、两菌种双接(Ri-Fm)及不接种对照(CK)4种处理,开展盆栽试验。测定了猴樟根茎叶的生长和氮磷钾养分指标,并通过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3种接菌处理对猴樟根系的侵染率为19.62%~28.15%,以单接Ri的侵染率最高。接菌后约4个月时,AM真菌开始明显促进猴樟地上部生长。处理8个月收苗时结果显示,3种接菌处理均显著促进了猴樟根系生长,增加了根系数量,其中单接Fm促进作用最大。接菌处理也显著提高了猴樟生物量,Ri单接、Fm单接和双接处理的植株生物量分别是CK组的3.11倍、3.18倍和2.85倍。在养分特征上,AM真菌显著提高了猴樟幼苗各器官P含量,降低了N、K含量;增大了N、P、K的累积;提高了N、K利用效率,降低了P素利用效率。主成分分析结果由优到劣排序为Fm、Ri、Ri-Fm和CK。【结论】根内根孢囊霉、摩西斗管囊霉单接和双接都能不同程度促进猴樟幼苗生长及氮磷钾累积,提高氮、钾利用效率。单接摩西斗管囊霉促进效应最大,可考虑运用于产业化育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樟苗 丛枝菌根真菌 生长效应 养分特征
下载PDF
不同种源掌叶木种实性状及发芽能力差异
9
作者 郭新 郭松 +5 位作者 邓雅诗 马朝阳 王安伟 于亚晴 张秀华 李在留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4-1732,共9页
【目的】为了解不同种源地掌叶木种实性状及发芽能力的差异,挖掘掌叶木野生优质种质资源,为掌叶木优良种源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西田林、乐业、凤山、环江及贵州独山5个种源地掌叶木果实/种子为试材,测量形态大小、含水量、... 【目的】为了解不同种源地掌叶木种实性状及发芽能力的差异,挖掘掌叶木野生优质种质资源,为掌叶木优良种源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西田林、乐业、凤山、环江及贵州独山5个种源地掌叶木果实/种子为试材,测量形态大小、含水量、千粒重和发芽率等17项种实性状及种子发芽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揭示种实性状、发芽能力与种源地理、气候因子的关系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5个种源间各种实性状及发芽能力差异极显著(P<0.01,下同),其中乐业种源种形系数最大(1.44),凤山的种子含水量最高(43.90%)。17项测定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5.02%~103.72%,其中发芽势变异系数最大,平均发芽速度变异系数最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发芽率与种形系数、种子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下同),发芽指数与种子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种形系数越大,种子越狭长、种子含水量越高,发芽能力越强;种实性状和发芽能力与经纬度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海拔和年均降水量分别呈正、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7.110%。聚类分析得出,种子长度和直径较长、发芽率较低的田林、环江、乐业和独山归为一个类群,种子长度和直径较短、发芽率较高的凤山单独为一类群。供试种源中,乐业种源综合得分最高,田林次之。【结论】掌叶木种实的表型性状和发芽能力种源差异明显,各性状间具有一定相关性。种实性状与发芽能力受海拔、年降水的协同选择作用,具有随机变异的特点,综合评价表明,乐业种源在种实性状和发芽能力表现最优,可作为潜在的优良种源进行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叶木 种质资源 种实性状 种子发芽能力 种源差异
下载PDF
干旱胁迫和复水对掌叶木幼苗叶片结构和水分状况的影响
10
作者 邓雅诗 马朝阳 +6 位作者 袁炜蓉 郭松 李在留 杨华妹 林培敏 许秀美 杨东明 《广西林业科学》 2024年第2期178-184,共7页
为给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和掌叶木(Handeliodendron bodinieri)的人工繁育提供科学依据,以1年生掌叶木幼苗为试材,通过自然干旱试验,测定干旱胁迫和复水条件下叶片的水分参数,观察解剖结构变化,探究干旱胁迫和复水对掌叶木幼苗叶片解... 为给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和掌叶木(Handeliodendron bodinieri)的人工繁育提供科学依据,以1年生掌叶木幼苗为试材,通过自然干旱试验,测定干旱胁迫和复水条件下叶片的水分参数,观察解剖结构变化,探究干旱胁迫和复水对掌叶木幼苗叶片解剖结构和水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第0~15天,含水量、相对含水量和水分饱和亏缺均变化较小;干旱胁迫第18天,含水量和相对含水量均降低,水分饱和亏缺增加。干旱胁迫第12天,自由水含量最高,束缚水含量最低;干旱胁迫第18天,束缚水含量最高,自由水含量最低。干旱胁迫第0~18天,上表皮和海绵组织厚度均呈下降趋势,栅海比和组织结构紧密度均呈上升趋势;气孔宽度和气孔面积均呈下降趋势,气孔长度变化不显著,气孔密度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复水后,含水量、自由水和束缚水含量均快速恢复,气孔宽度、气孔长度、气孔密度和气孔面积均增加,组织结构紧密度降低,组织结构疏松度增加,说明幼苗具有较强的耐旱能力和复水后恢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复水 叶片结构 水分含量 掌叶木幼苗
下载PDF
柠檬醛猴樟组培苗幼态茎段扦插研究
11
作者 顾祎昕 丁颖 +2 位作者 魏希 李凤 肖祖飞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46-51,共6页
以柠檬醛猴樟组培苗枝条为材料,研究其茎段、IBA、扦插基质和扦插时间对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醛猴樟组培苗幼态茎段的生根率达89.58%,其生根率、根数和根长均显著高于扦插苗茎段;IBA能够显著促进柠檬醛猴樟组培苗幼态茎段的生根,... 以柠檬醛猴樟组培苗枝条为材料,研究其茎段、IBA、扦插基质和扦插时间对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醛猴樟组培苗幼态茎段的生根率达89.58%,其生根率、根数和根长均显著高于扦插苗茎段;IBA能够显著促进柠檬醛猴樟组培苗幼态茎段的生根,组培苗幼态茎段生根最适IBA浓度为3000 mg/L,生根率达94.79%;清水处理组培苗幼态茎段的生根率为67.71%,高于扦插苗茎段的生根率(54.17%),这是由于柠檬醛猴樟组培苗被诱导恢复了生根能力;蛭石和松树皮混合基质对柠檬醛猴樟组培苗幼态茎段的生根有显著影响,蛭石和松树皮按2∶1或1∶1配比混合茎段的生根率较高,分别为94.79%和91.67%;扦插时间对柠檬醛猴樟组培苗幼态茎段的生根也有显著影响,5月底和7月底扦插,茎段的生根率达到85%以上,9月底扦插茎段的生根率稍低,为72.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醛猴樟 组培苗 幼态茎段 茎段扦插 生根率
下载PDF
掌叶木V-ATP酶C亚基基因克隆及表达模式分析
12
作者 徐健 李雪萍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6-71,共6页
从珍稀濒危植物掌叶木中克隆了一个V-ATP酶C亚基(HbVATP_C)基因,对其生物信息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利用荧光定量技术检测了该基因在不同组织和干旱及盐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该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1128bp,编码375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 从珍稀濒危植物掌叶木中克隆了一个V-ATP酶C亚基(HbVATP_C)基因,对其生物信息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利用荧光定量技术检测了该基因在不同组织和干旱及盐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该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1128bp,编码375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是42.57 kD,等电点为5.44,为亲水性蛋白。HbVATP_C具有典型的V-ATP_C结构域,与其他植物同源性较高。HbVATP_C在掌叶木根、茎和叶等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在幼叶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部位。干旱胁迫下,该基因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盐胁迫下变化不明显,说明该基因能响应干旱胁迫。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掌叶木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叶木 V-ATP酶C亚基 基因克隆 表达模式
下载PDF
东紫苏精油对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成脂分化的影响及机制
13
作者 张梦媛 徐芳 +3 位作者 柏桦 邹伟 刘晓颖 王琦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9期67-74,共8页
为探讨东紫苏精油对小鼠胚胎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成脂分化的作用及降脂机制,利用噻唑蓝[the 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检测细胞成活率,以界定浓度的适宜范围;用油红O染色法对东紫苏精油... 为探讨东紫苏精油对小鼠胚胎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成脂分化的作用及降脂机制,利用噻唑蓝[the 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检测细胞成活率,以界定浓度的适宜范围;用油红O染色法对东紫苏精油作用后的细胞成脂分化作用进行分析;甘油磷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glycerol phosphate oxidase-p-aminophenazone,GPO-PAP)法、胆固醇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4-氨基安替比林苯酚(cholesterol oxidase,peroxidase and 4-aminoantipyrine phenol,COD-PAP)酶法检测东紫苏精油处理后细胞内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的变化;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d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CAAT/enhancer-binding proteinsα,C/EBPα)、脂肪酸结合蛋白4(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4,FABP4)mRNA和相关蛋白在成脂分化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脂模型组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ide,TG)含量显著增加(P<0.05),小鼠胚胎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中PPARγ、C/EBPα、FABP4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与高脂模型组相比,中剂量(50μg/mL)和高剂量(100μg/mL)精油组TC和TG含量明显下降,小鼠胚胎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中PPARγ、C/EBPα、FABP4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试验结果表明,东紫苏精油可能通过调控PPARγ/C/EBPα/FABP4信号通路发挥对C3H10T1/2细胞成脂分化的抑制作用,达到减脂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紫苏精油 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 成脂分化 降脂机制 信号通路
下载PDF
东紫苏总黄酮提取、纯化及活性初探
14
作者 张梦媛 王润圆 +6 位作者 刘晓颖 段雨 杨光伟 李缘 陈应娇 邹伟 王琦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年第1期24-29,共6页
目的:对东紫苏总黄酮提取、纯化最佳工艺及其活性进行探究。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得到东紫苏总黄酮纯化工艺,利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观察衰老细胞阳性率,SOD活性实验和ABTS实验检测东紫苏总黄酮抗氧化活性,MTT法检测其对HCT116、A549两种... 目的:对东紫苏总黄酮提取、纯化最佳工艺及其活性进行探究。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得到东紫苏总黄酮纯化工艺,利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观察衰老细胞阳性率,SOD活性实验和ABTS实验检测东紫苏总黄酮抗氧化活性,MTT法检测其对HCT116、A549两种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东紫苏初提物总黄酮含量为19.375 mg/g,AB-8最适合用于东紫苏总黄酮的分离纯化,其静态吸附-解析最优条件为上样质量浓度1.5 mg/mL、pH 5、吸附6 h,解析采用70%酸化乙醇(pH 5),时间2 h,纯度由46.67%提高至81.62%;动态吸附-解析最适工艺条件为上样液流速2 mL/min、洗脱液流速1 mL/min,80 mL即可洗脱,纯度提高至80.33%。抗氧化活性:0.25 mg/mL总黄酮溶液处理组较对照组β-半乳糖苷酶染色观察衰老细胞阳性率降低(P<0.01),东紫苏总黄酮对ABTS自由基清除IC50为0.4844 mg/mL,维生素C对ABTS自由基清除率IC50为0.1545 mg/mL。0.5 mg/mL、1 mg/mL处理组SOD活性较损伤组高(P<0.001)。抗肿瘤活性:东紫苏总黄酮对HCT116和A549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是0.8486 mg/mL和0.7708 mg/mL,表明东紫苏总黄酮是一种潜在的天然抗氧化剂并有一定的肿瘤抑制作用。结论:利用最佳提取、纯化得到的东紫苏总黄酮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紫苏 总黄酮 纯化 抗氧化 抗肿瘤
下载PDF
两种滇产香薷属彝药材的生药学比较研究
15
作者 林春燕 付兴情 +2 位作者 任洁 董媛 张雯洁 《中国药品标准》 CAS 2024年第1期10-17,共8页
目的:通过对2种滇产香薷属彝族习用药材野拔子和小山茶的生药学研究,掌握其外观性状与显微特征及其差异,为鉴别与质量标准提升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体式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等仪器设备及数码成像技术手段,从整体、不同部位的性状与细节特... 目的:通过对2种滇产香薷属彝族习用药材野拔子和小山茶的生药学研究,掌握其外观性状与显微特征及其差异,为鉴别与质量标准提升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体式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等仪器设备及数码成像技术手段,从整体、不同部位的性状与细节特征,以及横切面和粉末的显微特征,对野拔子和小山茶进行比较鉴别和数字化表征。结果:2种彝药性状和显微特征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归纳了野拔子和小山茶的生药学鉴定特征,为监督检验、临床使用提供鉴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拔子 小山茶 生药学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下载PDF
凤尾茶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赵东保 杨玉霞 +3 位作者 张卫 刘绣华 翟翠萍 汪汉卿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4-96,共3页
从云南产凤尾茶ElsholitziabodinieriVaniot 全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利用硅胶薄层层析及柱层析法分离纯化,波谱法进行化学成分结构鉴定,分离并鉴定了 7个化合物,分别为: 5, 7 -二羟基黄酮; 5, 7 二羟基 4′- 甲氧基黄酮; 5, 7, 3′, 4′- ... 从云南产凤尾茶ElsholitziabodinieriVaniot 全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利用硅胶薄层层析及柱层析法分离纯化,波谱法进行化学成分结构鉴定,分离并鉴定了 7个化合物,分别为: 5, 7 -二羟基黄酮; 5, 7 二羟基 4′- 甲氧基黄酮; 5, 7, 3′, 4′- 四羟基黄酮; 5, 3′, 4′- 三羟基黄酮- 7 -O -β- D- 葡萄糖苷;齐墩果酸;β- 谷甾醇;胡萝卜甙。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 化学成分 胡萝卜甙 全草 首次 齐墩果酸 波谱法 二羟基 D-葡萄糖 化合物
下载PDF
濒危植物掌叶木种子生态特征 被引量:39
17
作者 熊志斌 冉景丞 +3 位作者 谭成江 玉屏 覃怀株 韦加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20-825,共6页
重点研究了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森林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掌叶木 ( H andeliodendron bo-dinieri)母树的种子生态特征。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在同株母树的不同果序球果量和不同母树的球果出种量均未显示明显差异 ,而不同母树果序... 重点研究了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森林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掌叶木 ( H andeliodendron bo-dinieri)母树的种子生态特征。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在同株母树的不同果序球果量和不同母树的球果出种量均未显示明显差异 ,而不同母树果序出球果量、种子重量分异具有极显著差异 ,这反应了掌叶木母树的有性生殖基本同步 ,球果的发育程度比较接近。掌叶木种子千粒重为 2 0 1 .66g,种子的平均重量为 0 .2 0 g,占乔木树种平均重量的 61 % ;种子含空粒比例高达 8.1 % ;饱满的种子中具有生活力者占 78% ,反映出掌叶木种子有较高的败育率 ;种子的平均含水量为 1 3.5 6% ,自然散播的种子萌发率仅为 1 % ,种子在自然环境下受松鼠、鼠和金龟子类等动物的破坏率高达 98.2 5 %。在同样贮藏条件下 ,播种环境对种子的发芽率影响显著 ,质地疏松、透气性好或火烧地有利于掌叶木种子的萌发 ,其种子萌发率可达 84.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叶木 种子生态特征 濒危植物 喀斯特森林 无患子科
下载PDF
云南凤尾茶精油成分分析 被引量:20
18
作者 程伟贤 古昆 +2 位作者 李聪 郭亚力 李云川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86-87,共2页
 采用水蒸汽蒸馏方法从云南建水县野生凤尾茶全草中得到精油,用GC-MS手段进行分析,鉴定了22个化合物,并采用线性归一化方法测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
关键词 凤尾茶 精油 成分分析 水蒸汽蒸馏方法 GC-MS 唇形科 中药
下载PDF
东紫苏根中抑菌活性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胡浩斌 王鑫 +2 位作者 刘建新 曹宏 简毓峰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13-917,共5页
采用生物活性跟踪法从东紫苏根中分离出3个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物质,通过波谱分析并与文献值比较,分别鉴定为卢氏冬凌草素5(Ⅰ)、槲皮素(Ⅱ)和木犀草素(Ⅲ),其中化合物Ⅰ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抑菌试验表明:3个化合物对枯草芽孢杆... 采用生物活性跟踪法从东紫苏根中分离出3个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物质,通过波谱分析并与文献值比较,分别鉴定为卢氏冬凌草素5(Ⅰ)、槲皮素(Ⅱ)和木犀草素(Ⅲ),其中化合物Ⅰ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抑菌试验表明:3个化合物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菌和杀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紫苏 抑菌活性 槲皮素 木犀草素 卢氏冬凌草素5
下载PDF
四川麦冬自然居群间RAPD分析 被引量:24
20
作者 徐柯 郑鸣 +2 位作者 曹毅 蒋彦 乔代蓉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48-652,共5页
目的 研究百合科植物麦冬 Ophiopogon japonicus及其同属植物沿阶草 O.bodinieri四川所产 10个居群间的遗传多样性。方法 以 4 0个 10碱基随机引物进行 RAPD分析。结果  11个有效引物扩增获得 5 15条 DNA带 ,通过聚类分析 ,构建 DNA... 目的 研究百合科植物麦冬 Ophiopogon japonicus及其同属植物沿阶草 O.bodinieri四川所产 10个居群间的遗传多样性。方法 以 4 0个 10碱基随机引物进行 RAPD分析。结果  11个有效引物扩增获得 5 15条 DNA带 ,通过聚类分析 ,构建 DNA分子系统树图 ,确定了麦冬及沿阶草的居群及种间亲缘关系。结论  (1)供试样品间遗传差异明显。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但是其遗传差异与地理分布联系并不紧密 ,而与形态差异联系较紧 ;(2 )麦冬与沿阶草之间存在着较大的遗传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标记技术 遗传多样性 四川麦冬 自然居群 RAPD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