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measured with 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被引量:10
1
作者 Yasmin Ezzatvar MikelIzquierdo +3 位作者 Julio Núñez Joaquín Calatayud Robinson Ramírez-Vélez Antonio García-Hermoso 《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 SCIE 2021年第6期609-619,F0003,共12页
Background 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CRF)is inversely associated with mortality in apparently healthy subjects and in some clinical populations,but evidence for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RF and all-cause and/or cardiov... Background 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CRF)is inversely associated with mortality in apparently healthy subjects and in some clinical populations,but evidence for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RF and all-cause and/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established CVD is lacking.This study aimed to quantify this association.Methods We searched for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that measured CRF with 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 in patients with CVD and that examined all-cause and CVD mortality with at least 6 months of follow-up.Pooled hazard ratios(HRs)were calculated using random-effect inverse-variance analyses.Results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21 studies and included 159,352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CVD(38.1%female).Pooled HRs for all-cause and CVD mortality comparing the highest vs.lowest category of CRF were 0.42(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0.28–0.61)and 0.27(95%CI:0.16–0.48),respectively.Pooled HRs per 1 metabolic equivalent(1-MET)increment were significant for all-cause mortality(HR=0.81;95%CI:0.74–0.88)but not for CVD mortality(HR=0.75;95%CI:0.48–1.18).Coronary artery disease patients with high CRF had a lower risk of all-cause mortality(HR=0.32;95%CI:0.26–0.41)than did their unfit counterparts.Each 1-MET increase was associated with lower all-cause mortality risk among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patients(HR=0.83;95%CI:0.76–0.91)but not lower among those with heart failure(HR=0.69;95%CI:0.36–1.32).Conclusion A better CRF was associated with lower risk of all-cause mortality and CVD.This study supports the use of CRF as a powerful predictor of mortality in this pop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diopulmonary fitness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Exercise capacity Heart failure SURVIVAL
下载PDF
我国城乡高中一、二年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状况的调查研究
2
作者 景涛 戴永梅 +8 位作者 罗健英 曹彦俊 罗维 彭驰 季烨林凡 张翠军 黄玉 郑清 沈鹤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243-2252,共10页
背景目前有关高中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的研究以各省、市内局部地区较为多见,多中心大样本量的全域研究甚少。各类学校在普遍开展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时,势必延长了高中生本已较长的静坐时间。这种趋势是否对高中生的体质健康产生一定的... 背景目前有关高中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的研究以各省、市内局部地区较为多见,多中心大样本量的全域研究甚少。各类学校在普遍开展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时,势必延长了高中生本已较长的静坐时间。这种趋势是否对高中生的体质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亟待开展全域范围的调查研究。目的调查并分析我国七大地区城乡高中一、二年级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探索出高中一、二年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均衡提升的赋能路径。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9年1—3月在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七大地区(华东、华南、华北、华中、西北、西南、东北)高中学校按照市区县与乡镇村进行分层抽样,然后随机整群分别选取市区县高中学校和乡镇村高中学校各1所,共62所学校42523名在读的高一、高二年级学生进行调研,同时收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数据(BMI反映身体发育水平,肺活量反映身体功能,坐位体前屈反映躯体柔韧度,引体向上、50 m跑、立定跳远反映上下肢爆发力量水平,1 min仰卧起坐反映躯体核心力量水平,800 m跑、1000 m跑反映心肺耐力水平),并运用非参数检验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42523名高中生的中位年龄为16.0(16.0,17.0)岁;男生20074名(47.2%)、女生22449名(52.8%),市县区21725名(51.1%)、镇乡村20798名(48.9%)。七大地区高中生性别、城乡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大地区高中男生各项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前三的地区如下:身高(华北>东北>华中)、体质量(东北>华北>华中)、BMI(华中>东北>华北)、肺活量(东北>华中>华南)、50 m跑(华南>华中>华东)、立定跳远(华南>华北>西北)、坐位体前屈(华南>西南>华中)、引体向上(华南>西南>西北)、1000 m跑(华南>华中>西南)。市县区高中男生的肺活量成绩高于镇乡村,50 m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1000 m跑成绩低于镇乡村(P<0.001)。七大地区高中女生各项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前三的地区如下:身高(华北>东北>西北)、体质量(东北>华北>西北)、BMI(东北>华北>西北)、肺活量(东北>华南>华中)、50 m跑(华南>华中>华东)、立定跳远(华南>华北>华中)、坐位体前屈(东北>华中>华南)、1 min仰卧起坐(华北>华中>华东=西南)、800 m跑(东北>华中>华南)。市县区高中女生的身高、体质量、BMI成绩高于镇乡村,肺活量、50 m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1 min仰卧起坐、800 m跑成绩低于镇乡村(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生引体向上成绩与BMI、1000 m跑成绩呈负相关,与50 m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成绩呈正相关(P<0.05),坐位体前屈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1000 m跑次之;1000 m跑成绩与BMI、肺活量、引体向上成绩呈负相关,与50 m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成绩呈正相关(P<0.05),引体向上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坐位体前屈次之。女生1 min仰卧起坐成绩与BMI、肺活量、立定跳远、800 m跑成绩呈正相关,与50 m跑、坐位体前屈成绩呈负相关(P<0.05),BMI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坐位体前屈次之;800 m跑成绩与BMI、50 m跑、坐位体前屈成绩呈负相关,与立定跳远、1 min仰卧起坐成绩呈正相关(P<0.05),坐位体前屈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BMI次之。结论我国市县区高中一、二年级男生的身体发育水平与镇乡村相当,但市县区高中一、二年级女生的身体发育水平高于镇乡村女生。市县区高中一、二年级学生的上下肢爆发力量、躯体核心力量、心肺耐力水平均显著低于镇乡村。除身体发育水平以外,华南地区的高中一、二年级男生的体质健康各项测试成绩水平的优势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生 体质健康测试 城乡 心肺耐力 爆发力 核心力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体成分与心肺适能的相关性
3
作者 李阳 马珺 +5 位作者 都屹泓 许莉 陈菡芬 邱训涵 姜萌 卜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78,共7页
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体成分与心肺适能(cardiopulmonary fitness,CRF)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以及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 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体成分与心肺适能(cardiopulmonary fitness,CRF)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以及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在同一日接受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CPET)测定CRF,以及生物电阻抗分析(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BIA)测定身体成分。结果·共纳入冠心病患者191例、健康体检者188例。2组基线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冠心病患者CRF指标均显著降低(均P<0.05);在体成分指标中,冠心病组躯干肌肉质量(trunk muscle mass,TMM)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躯干脂肪质量(trunk fat mass,TFM)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冠心病组TMM(R=0.538)、下肢肌肉质量(lower limbs muscle mass,LMM)(R=0.754)、下肢脂肪质量(lower limbs fat mass,LFM)(R=0.593)与每千克体质量峰值摄氧量(VO_(2peak)/kg)呈正相关(均P<0.01),TFM(R=−0.563)与VO_(2peak)/kg呈负相关(P<0.01)。其余体成分指标与VO_(2peak)/kg之间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依据VO_(2peak)/kg将冠心病患者分为低CRF组、中CRF组和高CRF组,结果发现3组患者LMM、TMM、LFM、TFM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年龄、性别、TMM、TFM、LMM、LFM均是冠心病患者VO_(2peak)/kg的相关因素。冠心病患者的VO_(2peak)/kg随着TMM、LMM、LFM的升高而升高,随着年龄和TFM的升高而下降,女性相比于男性患者VO_(2peak)/kg更低。结论·冠心病患者的CRF显著低于健康人群,TFM更高,TMM更低;在冠心病患者中,CRF与TFM呈负相关,与TMM、LMM以及LFM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肺适能 体成分
下载PDF
组合运动干预对肥胖女青少年身体成分、心血管风险因素及心肺适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凯 徐百超 +1 位作者 王朝昕 苏健蛟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09-1117,共9页
背景目前,全球范围内肥胖儿童青少年数量急剧增加,其中,5~19岁人群肥胖患病率约增加了8倍,2~4岁儿童肥胖患病率约增加了1倍。运动干预对于改善肥胖和增强心肺适能具有重要影响。但缺乏组合运动干预对14~16岁肥胖女青少年影响的研究。目... 背景目前,全球范围内肥胖儿童青少年数量急剧增加,其中,5~19岁人群肥胖患病率约增加了8倍,2~4岁儿童肥胖患病率约增加了1倍。运动干预对于改善肥胖和增强心肺适能具有重要影响。但缺乏组合运动干预对14~16岁肥胖女青少年影响的研究。目的探讨12周组合运动干预对肥胖女青少年身体成分、心血管风险因素及心肺适能的影响。方法于2022年5—7月在山东曲阜市选取14~16岁肥胖女青少年48名作为研究对象,将48名研究对象进行编号,然后利用随机数字分为试验组(24名)和对照组(24名)。试验组根据纳排标准最后纳入20名女生,整个干预过程持续12周,包括跳绳运动干预和跆拳道运动干预;而对照组在整个12周中不进行任何运动干预和其他饮食或者药物干预。分别在12周运动干预前和运动干预后检测受试者身高、体质量、体脂率、腰围、BMI、血压、空腹血糖(FPG)、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最大摄氧量(VO_(2max))等,并比较两组及干预前后各指标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肥胖女青少年体脂率、腰围与VO_(2max)的相关性。结果干预前,两组女生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脂率、腰围、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FPG、胰岛素、HOMAIR、最大完成次数(Laps)、最大跑速(MAS)、VO_(2max)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运动干预后,试验组女生体脂率、腰围、SBP、DBP、FPG、胰岛素、HOMA-IR均低于对照组,而Laps、MAS、VO_(2max)高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比较,12周运动干预后试验组女生体脂率、腰围、SBP、DBP、FPG、胰岛素、HOMA-IR均降低,而Laps、MAS、VO_(2max)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肥胖女青少年体脂率、腰围与VO_(2max)呈负相关(r=-0.55,P<0.001;r=-0.41,P<0.001)。结论12周组合运动干预能够改善肥胖女青少年身体成分和心血管风险因素,同时也能够通过增加VO_(2max)来增强心肺适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组合运动 女青少年 身体成分 心血管风险因素 心肺适能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心肺耐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孟晴 翟宏伟 +4 位作者 刘娜 高民 李瑾 毕迎立 陈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10-1315,共6页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心肺耐量,分析心肺耐量的影响因素。方法: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对接受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估的169例T2DM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峰值摄氧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ak VO_(2)%),分为心肺耐量...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心肺耐量,分析心肺耐量的影响因素。方法: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对接受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估的169例T2DM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峰值摄氧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ak VO_(2)%),分为心肺耐量正常组及心肺耐量减低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间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心肺耐量减低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病例169例,其中心肺耐量正常组48例,减低组121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体育锻炼习惯是T2DM心肺运动耐量的影响因素(OR=1.278、5.159、3.876、2.911、2.586、0.086,P<0.05)。结论:T2DM患者普遍存在心肺耐量减低;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是心肺耐量减低的独立危险因素,规律体育锻炼是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心肺运动试验 心肺耐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吸气肌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吸气肌功能及心肺适能的影响
6
作者 胡树罡 朱二秋 +2 位作者 龚雪 笪儒娴 马婷婷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99-706,共8页
目的:观察吸气肌训练(inspiratory muscle training,IMT)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吸气肌功能及心肺适能的影响。方法:从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南京市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患者中纳入5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IMT组和对照... 目的:观察吸气肌训练(inspiratory muscle training,IMT)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吸气肌功能及心肺适能的影响。方法:从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南京市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患者中纳入5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IMT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两组患者均予12周健康指导和常规脑卒中后康复治疗(含:物理治疗及有氧训练),IMT组在此基础上予以IMT。分别于12周干预前后,采用Powerbreathe K5呼吸训练测试系统获取两组患者最大口腔吸气压(maximal inspiratory pressure,MIP)和吸气肌肌力指数;通过6分钟步行试验(6-minute walk test,6MWT)获得步行距离(6-minute walk distance,6MWD)和干预前后6MWD差值(6MWDd-value),并在6MWT期间使用Cosmed K4b2无线遥测气体分析仪动态采集患者呼吸气体参数,获得峰值摄氧量(VO_(2peak))和峰值通气量(VE_(peak)),观察比较上述指标的变化,评估和对比患者吸气肌功能和心肺适能的变化,并评估6MWD分别与VO_(2peak)和VE_(peak)的相关性。结果:12周干预后,两组患者MIP和吸气肌肌力指数、6MWD、VO_(2peak)、VE_(peak)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IMT组MIP、吸气肌肌力指数、6MWDd、VO_(2peak)、VE_(peak)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6MWD两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6MWD与VO_(2peak)(r=0.298,P<0.05)和VE_(peak)(r=0.813,P<0.01)呈显著正相关;6MWDd-value与6MWD、VO_(2peak)和VE_(peak)相关均不显著(P>0.05);6MWD和IMT可正向预测VO_(2peak)(6MWD:B=0.023,P<0.01;IMT:B=0.341,P<0.01)和VE_(peak)(6MWD:B=0.503,P<0.01;IMT:B=7.486,P<0.01)。结论:(1)IMT可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吸气肌功能和心肺适能,建议可与常规康复治疗联合应用;(2)6分钟步行试验可能适用于间接评估脑卒中患者摄氧量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心肺适能 吸气肌 6分钟步行试验
下载PDF
大学生24 h活动行为和心肺适能关系的成分数据分析
7
作者 刘佳佳 周傥 +1 位作者 李易燕 全明辉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8-206,共9页
目的:运用成分数据分析探究大学生24 h活动行为与心肺适能(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CRF)的关系,以及各活动行为间等时替代后CRF的预测变化。方法:数据来源于“上海体育大学校友健康队列研究”。共纳入1039名大学生[男生517人,女生522... 目的:运用成分数据分析探究大学生24 h活动行为与心肺适能(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CRF)的关系,以及各活动行为间等时替代后CRF的预测变化。方法:数据来源于“上海体育大学校友健康队列研究”。共纳入1039名大学生[男生517人,女生522人,平均年龄(21.46±0.9)岁]作为研究对象。使用ActiGraph GT3X+三轴加速度计测量久坐行为(sedentary behavior,SB)、轻体力活动(light physical activity,LPA)和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oderate-to-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MVPA)及自主报告的方式采集睡眠数据。通过功率自行车进行有氧代谢测试以评估CRF,利用双能X射线吸收仪评估受试者的身体成分。采用成分数据分析探究24 h活动行为与CRF的关系,并以成分等时替代模型探究各项活动行为时间相互替代后,CRF的预测变化情况。结果:1)调整混杂因素后,结果表明24 h活动行为与CRF有显著关联。相对其他活动行为,MVPA和CRF成正相关,SB与CRF成负相关,未发现睡眠和LPA与CRF的关联。2)亚组分析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发现,高体脂率组和非体育生组与上述结果一致;低体脂率组和体育生组未发现各分量与CRF相关。3)在等时替代结果中,MVPA等时替代其他活动行为,CRF增加的幅度要远小于其他活动行为等时替代MVPA时CRF下降时的幅度。结论:MVPA和SB行为是影响大学生CRF的主要因素,相对于简单地控制SB行为,更应鼓励将更多SB行为转成MVPA行为,尤其是高体脂率的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 h活动行为 体力活动 久坐行为 睡眠 心肺适能 成分数据分析
下载PDF
NT-proBNP与急进高原人群心肺适能的相关性分析
8
作者 李平平 叶筱葳 +11 位作者 杨杰 秦浙学 卞士柱 张继航 高旭滨 孙梦佳 刘振 吕海霖 贾倩羽 杨媛淇 杨冰洁 黄岚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98-1003,共6页
目的 探讨低海拔基线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急进高原后心肺适能的相关性。方法2022年6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招募受试者46人,其中男19人,女27人。所有受试者在低海拔地区(海拔300 m)完成心肺运动功能试验(CPET... 目的 探讨低海拔基线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急进高原后心肺适能的相关性。方法2022年6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招募受试者46人,其中男19人,女27人。所有受试者在低海拔地区(海拔300 m)完成心肺运动功能试验(CPET)、血清学心肌细胞相关标志物和多种代谢物检测后,乘坐飞机到达高原(海拔3900 m)。在进驻高原后的第2、3天,分别再次完成生物标志物检测和CPET。比较受试者急进高原前后血清生物标志物和CPET关键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血清中多种心肌细胞相关标志物和代谢物水平与高原心肺适能的相关性。结果 与低海拔地区相比,急进高原后最大摄氧量下降[(25.41±6.20) ml/(kg.min) vs.(30.17±5.01) ml/(kg.min),P<0.001],血清NTproBNP、肾上腺素(E)、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和瘦素(LE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和去甲肾上腺素(N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低海拔NT-proBNP(r=-0.768,P<0.001)和高原NT-proBNP(r=-0.791,P<0.001)分别与高原的最大摄氧量呈明显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低海拔最大摄氧量(t=2.069,P=0.045)、低海拔NTproBNP(t=-2.436,P=0.020)和高原NT-proBNP(t=-3.578,P=0.001)是高原心肺适能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急进高原后心肺适能明显降低,低海拔基线NT-proBNP水平与急进高原后心肺适能密切相关,是高原心肺适能的潜在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适能 高原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心肺运动试验
下载PDF
普拉提对女大学生心肺适能、身体成分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钟海东 黄奕 +1 位作者 陈俊艺 罗宏基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第10期6-9,共4页
近年来,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在校女大学生日常生活和饮食也因此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熬夜晚睡、久卧久坐、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性成为常态化。教育部公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抽样复查数据以及第八次全国体质与健... 近年来,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在校女大学生日常生活和饮食也因此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熬夜晚睡、久卧久坐、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性成为常态化。教育部公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抽样复查数据以及第八次全国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身体素质下滑问题严峻,肥胖、耐力不足等问题突出,肺活量测试总体水平偏低,这些现象很大程度表明当代大学生心肺耐力水平较低。因此,该文主要通过探究8周普拉提系统训练对女大学生心肺适能以及体成分的改善,为女大学生提高心肺适能水平以及体质测试成绩提供可参考的运动处方。研究表明,8周的普拉提运动对女大学生的心肺适能有较大提升效果。女大学生腰臀比、体脂率也得到了显著改善,对于体重、肌肉量也有一定的影响。说明普拉提运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心肺能力,也可以帮助女大学生进行身体塑形,缓解身材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适能 普拉提运动 体成分 体质
下载PDF
公式计算的心肺适能(CRF)和6分钟步行距离(6MWD)预测上腹部大手术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效能比较 被引量:9
10
作者 殷欣 许智博 +3 位作者 钱福勇 张细学 刘松彬 顾卫东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0-326,共7页
目的比较6分钟步行距离(6 minute walking distance,6MWD)和公式计算的心肺适能(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CRF)对上腹部大手术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s)的预测效能。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8月至2019年... 目的比较6分钟步行距离(6 minute walking distance,6MWD)和公式计算的心肺适能(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CRF)对上腹部大手术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s)的预测效能。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择期行上腹部大手术的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6MWD,记录相关临床资料。根据6MWD、年龄、性别、体重和静息心率计算CRF。根据是否发生有临床意义的PPCs,将患者分为PPCs组和非PPCs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PCs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6MWD和CRF预测PPCs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最佳临界值,采用Z检验比较6MWD和CRF预测PPC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共纳入161例患者,其中35例患者发生有临床意义的PPCs,发生率为21.7%。PPCs组的6MWD为(346.7±109.0)m,显著小于非PPCs组的(439.9±68.3)m(P<0.001)。PPCs组的CRF为(8.0±1.3)MET,显著低于非PPCs组的(10.1±1.2)MET(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6MWD、年龄、静息心率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PPCs的独立危险因素。6MWD预测PPCs的最佳临界值为389 m,敏感度为68.6%,特异度为81.0%。公式计算的CRF预测PPCs的最佳临界值为9.27 MET,敏感度为91.4%,特异度为76.2%。公式计算的CRF预测PPCs的AUC显著大于6MWD的AUC(Z=2.624,P=0.009)。结论公式计算的CRF预测上腹部大手术患者PPCs的效能显著优于单纯6MWD,公式计算的CRF可作为筛查上腹部大手术PPCs高危患者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分钟步行距离(6MWD) 心肺适能(crf) 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 预测
下载PDF
最大摄氧量与男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脏脂肪含量相关
11
作者 刘晓慧 勾钰淞 +4 位作者 梁珊 任弘 李强 段威 张晶 《肝脏》 2023年第3期355-359,共5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心肺适能水平与肝脏脂肪含量、炎症和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入组62例NAFLD患者。采用最大摄氧量(maximal oxygen uptake,VO 2 max)来反映心肺适能,以受控衰减参数(controlled attenuated parameter...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心肺适能水平与肝脏脂肪含量、炎症和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入组62例NAFLD患者。采用最大摄氧量(maximal oxygen uptake,VO 2 max)来反映心肺适能,以受控衰减参数(controlled attenuated parameter,CAP)反映肝脏脂肪含量,同时检测生化学与人体成分等指标。按照年龄性别判断心肺适能等级,并分析VO 2 max与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中男性占40例(64.5%),VO 2 max、体质量、CAP、ALT、尿酸、体脂率等均显著高于女性(P均<0.05)。VO 2 max分级为优秀/良好、一般/差和极差的人数,在男性NAFLD组分别为3例、14例和23例,女性分别为10例、11例和1例,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在男性患者中,轻中度和重度脂肪肝患者分别为10例和30例,重度脂肪肝患者BMI[(30.0±3.5)比(25.6±3.0)kg/m 2]、肝脏CAP值[(357.2±24.1)比(282.3±15.6)dB/m]、腰臀比[(0.98±0.03)比(0.93±0.03)]、体脂率[(29.7±4.3)比(23.9±4.2)%]等更高,而VO 2 max[(30.1±3.2)比(32.8±3.0)mL/(kg·min)]显著低于轻、中度肝脏脂肪变患者(P均<0.05)。相关性分析表明,男性NAFLD患者VO 2 max与肝脏CAP值、体脂率、内脏脂肪含量、内脏脂肪面积及BMI呈负相关,与四肢骨骼肌指数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VO 2 max与肝脏脂肪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重度脂肪肝患者心肺功能和有氧运动能力低下,尤其男性脂肪肝患者更差。提示男性NAFLD患者运动干预应答不佳,临床治疗时需要根据耐受性制定个体化运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最大摄氧量 心肺适能 肝脏脂肪变
下载PDF
不同运动方式对超重男性青年心肺适能和身体成分的影响
12
作者 刘静 刘亚华 +1 位作者 陈迪 万琼 《武警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930-934,共5页
目的比较高强度间歇运动(HIIT)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ICT)对超重成年人心肺适能和身体成分的影响。方法通过电话、现场招募等方式选取2022年5-8月北京市某社区64名无规律运动习惯的超重男性青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HIIT组、MICT组... 目的比较高强度间歇运动(HIIT)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ICT)对超重成年人心肺适能和身体成分的影响。方法通过电话、现场招募等方式选取2022年5-8月北京市某社区64名无规律运动习惯的超重男性青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HIIT组、MICT组和对照组(C组),12周干预前后分别利用递增负荷试验测定最大摄氧量(VO2_(max)),双能X线吸收仪测量身体成分。结果试验后,HIIT组和MICT组VO2_(max)均升高(P<0.05),MICT组全身脂肪含量、体脂百分比、android区域脂肪含量与百分比下降(P<0.05),去脂体重增加(P<0.05),而HIIT组身体成分的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所有参数的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超重男性青年采用不同运动方式进行体力活动时,HIIT在提升心肺适能方面具有时效性,MICT则是改善身体成分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间歇运动 中等强度持续运动 超重 心肺适能 身体成分
下载PDF
藏汉族体育专业大学生心肺功能比较研究
13
作者 陈婷 梁蒙 +2 位作者 王叶秋 申艳 赵昕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23年第2期51-59,共9页
目的:比较藏汉族体育专业大学生心肺功能情况。方法:选取在西藏民族大学(咸阳)就读三年的524名藏族体育专业学生进行身体机能测试,以汉族为对照,测试内容包括心肺功能、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指标。测试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 目的:比较藏汉族体育专业大学生心肺功能情况。方法:选取在西藏民族大学(咸阳)就读三年的524名藏族体育专业学生进行身体机能测试,以汉族为对照,测试内容包括心肺功能、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指标。测试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处理。结果:与汉族相比,体育专业藏族体脂肪率(P<0.01)、腰臀比(P<0.01)、腹外围(P<0.01)、臀围(P<0.05)均明显增大,呼气峰流速(P<0.01)、最大通气量(P<0.05)、最大摄氧量(P<0.05)、1000 m成绩明显较好(P<0.05)。在相关性分析中,体育专业藏族用力肺活量(r=-0.593)、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r=-0.508)与体脂率呈负相关(P<0.05);呼气峰流速与体重(r=0.739)、肌肉量(r=0.745)、颈围(r=0.663)、胸外围(r=0.637)呈正相关(P<0.05);最大摄氧量(r=0.715)与身体素质综合得分呈正相关(P<0.05)。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藏族身体素质综合得分(β=0.442,P<0.01)是影响藏族最大摄氧量的因素;体育专业(β=250.045,P<0.05)、身体素质综合得分(β=39.243,P<0.01)是影响肺活量增强的因素。结论:藏族体育专业大学生肺功能与肌肉量、胸/颈围度呈正相关,与体脂率呈负相关;身体素质综合得分是影响藏族肺功能及VO_(2max)的因素之一;与汉族相比,藏族体育专业学生在心肺耐力水平上具备优势,主要体现在身体素质综合得分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 体育专业 心肺功能 身体形态 身体素质
下载PDF
运动处方式教学对医学新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14
作者 陈丽妹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3年第10期39-40,63,共3页
目的:观察运动处方式教学对医学院校新生身体素质的影响。方法:抽取我校2020级自愿参加的60名新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试验组进行每周4次、每次80分钟、连续16周的运动处方式教学干预。对照组进行日常运动。实验前后选... 目的:观察运动处方式教学对医学院校新生身体素质的影响。方法:抽取我校2020级自愿参加的60名新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试验组进行每周4次、每次80分钟、连续16周的运动处方式教学干预。对照组进行日常运动。实验前后选取《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的项目评估学生身体素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的各项身体素质指标均显著提高。结论:16周的运动处方式教学干预能提高医学院校新生的身体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新生 有氧运动 身体素质 心肺功能
下载PDF
有氧运动干预对肥胖人群心肺适能及代谢综合征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高飞 王琳琳 +1 位作者 向云平 王二霞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2-156,共5页
根据代谢健康状况分析了12周有氧运动干预对82名中年肥胖女性肥胖、心肺适能和代谢综合征指标的影响.12周有氧运动干预后,肥胖指标、心肺适能水平随时间出现显著性差异;组间的血压变化出现显著性差异;甘油三酯和血糖随时间出现显著性差... 根据代谢健康状况分析了12周有氧运动干预对82名中年肥胖女性肥胖、心肺适能和代谢综合征指标的影响.12周有氧运动干预后,肥胖指标、心肺适能水平随时间出现显著性差异;组间的血压变化出现显著性差异;甘油三酯和血糖随时间出现显著性差异,甘油三酯和血糖在时间和组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口服糖耐量试验的变化在时间、组间均存在交互作用,血糖水平实现了有效降低.研究结果表明,12周有氧运动干预对肥胖中年妇女有积极的健康影响,尤其是对代谢不健康的肥胖人群在甘油三酯、血糖和糖耐量方面具有相对较大的运动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健康状况 有氧运动 肥胖 心肺适能 代谢综合征
下载PDF
心肺适能运动处方运动强度确定方法研究述评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若江 张翔 连庆元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3年第2期248-252,共5页
目的:探讨心肺适能运动强度确定方法,深入认识不同运动强度确定方法适用范围、可操作性和可靠性。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研究结果:①基于最大生理值、代谢当量(MET)、生理代谢相关阈值、主观感... 目的:探讨心肺适能运动强度确定方法,深入认识不同运动强度确定方法适用范围、可操作性和可靠性。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研究结果:①基于最大生理值、代谢当量(MET)、生理代谢相关阈值、主观感觉量表、谈话测试法确定运动强度的方法,应用范围各有不同,其中基于最大生理值确定运动强度的方法应用范围广泛。②最大生理值、代谢当量(MET)、生理代谢相关阈值确定运动强度的客观方法测量数据的可靠性较高,但不易操作。③主观感觉量表、谈话测试法确定运动强度的主观方法,实施便捷,易操作,但测试的数据可靠性偏低。建议:①心肺适能运动处方运动强度的确定方法应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式,建议心肺适能运动依最大生理值的百分比确定运动强度的方法制定运动处方时,健康锻炼人群在实际应用时应选择主观用力量表进行辅助监测。②基于生理代谢相关阈值确定运动强度的方法由于在实际操作中的局限性相比其他方法较大,建议运用谈话测试估算通气阈值,使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相同的干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适能 运动强度 运动处方
下载PDF
慢性颈痛患者健康体适能的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梦瑜 宋雅 徐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56-760,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颈痛患者健康体适能的表现,以及疼痛程度与健康体适能之间的联系。方法2020年3月至6月,于大连理工大学招募健康人30例(对照组)和慢性颈痛患者30例(患者组)。采用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评定。采... 目的探讨慢性颈痛患者健康体适能的表现,以及疼痛程度与健康体适能之间的联系。方法2020年3月至6月,于大连理工大学招募健康人30例(对照组)和慢性颈痛患者30例(患者组)。采用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评定。采集两组身体成分、握力(利侧)、肩关节柔韧性、心肺耐力和颈部肌肉耐力。结果患者组标准化皮下脂肪含量高于对照组,躯干肌肉量低于对照组;标准化握力、颈屈肌和伸肌耐力、右肩柔韧性和最大摄氧量绝对值均低于健康组(|t|>2.088,P<0.05)。患者组VAS评分与NDI评分(r=0.407)、握力(r=-0.406)、颈伸肌耐力(r=-0.384)、右肩关节柔韧性(r=-0.551)、最大摄氧量绝对值(r=-0.510)相关(P<0.05)。结论慢性颈痛患者健康体适能下降,并与颈痛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颈痛 健康体适能 肌力 心肺耐力 柔韧性
下载PDF
基于体成分和体适能指标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模型构建和验证
18
作者 陈梦雪 李选 +4 位作者 陈曜 齐晓娅 胡玉坤 王凌云 梅英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48-1254,共7页
目的:基于体成分和体适能指标,研究体检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发生风险呈中高危的状况,研发ASCVD发生风险的评估工具,为ASCVD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合理的建议。方法:抽取2020年7月至2... 目的:基于体成分和体适能指标,研究体检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发生风险呈中高危的状况,研发ASCVD发生风险的评估工具,为ASCVD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合理的建议。方法:抽取2020年7月至2022年1月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1620名年龄为35~59岁体检人群的体检资料,其中建模集1200例,验证集420例。根据ASCVD 10年发病危险评估流程彩图计算调查对象的ASCVD发生风险,基于体成分和体适能指标构建ASCVD风险评估模型,继而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并对模型进行区分度、一致性以及临床实用性进行评价。结果:本研究所建立ASCVD发生风险评估模型为Logit(P)=-0.298+2.151×性别+0.046×肝脏脂肪均值-0.016×骨密度均值+0.005×腹部肌肉面积+0.330×腹部脂肪比-0.027×握力体质指数-0.025×平衡力。模型特异度74.9%,灵敏度为81.2%,曲线下面积为0.845(95%CI=0.820~0.865)。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ASCVD发生风险评估模型虽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临床实用性,但在不同的数据集中校准度并不是很好,后续有必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对模型进行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适能 定量CT 体成分 心肺耐力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替格瑞洛维持服用对PCI术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肺适能、QT离散度及sLRP-1、RANTES水平的影响
19
作者 田会君 陶豫东 赵大磊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3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维持服用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肺适能、QT离散度(QTd)及可溶性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sLRP-1)、趋化因子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维持服用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肺适能、QT离散度(QTd)及可溶性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sLRP-1)、趋化因子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8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PCI术后持续服用1年氯吡格雷,观察组PCI术后持续服用1年替格瑞洛。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1年,观察组的无氧阈耗氧量(VO_(2))、每分钟通气量/二氧化碳排出量(VE/VCO_(2))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年,观察组的QTd、校正QT离散度(QTcd)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年,观察组的sLRP-1、RANTES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格瑞洛维持服用能改善PCI术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心肺适能与QTd、QTcd,也能调节sLRP-1、RANTES表达,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肺适能
下载PDF
基于CPET的T2DM伴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心肺适能评估
20
作者 孟晴 翟宏伟 +6 位作者 刘娜 高民 李瑾 毕迎立 闫艳 王明宇 冉新 《现代科学仪器》 2023年第2期58-61,共4页
目的:利用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估2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DCAN)心肺适能。方法:筛选我院行CPET检查的DCAN 82例为观察组,同期行CPET检查的健康者7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心肺适能核心指标。结果:观察组VO_(2)peak、AT、METpeak、... 目的:利用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估2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患者(DCAN)心肺适能。方法:筛选我院行CPET检查的DCAN 82例为观察组,同期行CPET检查的健康者7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心肺适能核心指标。结果:观察组VO_(2)peak、AT、METpeak、VO_(2)/HRpeak、WRpeak、运动峰值心率、恢复心率、峰值收缩压、恢复期3min收缩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VCO_(2)、恢复期3min舒张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AN存在心肺适能下降,CPET可精准评估该类患者心肺适能,为下一步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心脏自主神经 心肺运动试验 心肺适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