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ltrasound Combined with CTA in Diagnosis of Painless Aortic Dissection Combined with Carotid Artery Active Thrombosis: A Case Report
1
作者 Jiao Li Hong Zhang 《Yangtze Medicine》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Background: Aortic dissection (AD) is a relatively rare but dreadful illness, often accompanied by severe, sharp (or tearing) back pain or anterior chest pain, as well as acute hemodynamic compromise. Painless dissect... Background: Aortic dissection (AD) is a relatively rare but dreadful illness, often accompanied by severe, sharp (or tearing) back pain or anterior chest pain, as well as acute hemodynamic compromise. Painless dissection has also been reported in rare cases and might be misdiagnosed due to its atypical symptoms leading to catastrophic outcomes. Case presentation: The patient wa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due to right limb weakness with speech inability for more than 10 hours. In the routine cardiac ultrasound examination, the avulsion intimal echo was found in the initial segment of the descending aorta. The rupture range was about 11 mm, and the lumen was separated into real and false lumen. Further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 examination confirmed the major arterial dissection (De Bakey Type I). Conclusion: We report a case of painless aortic dissection with active carotid artery thrombosis diagnosed by ultrasound and CTA, and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painless aortic dissection by reviewing relevant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inless Aortic Dissection ULTRASOUND cta carotid Artery Thrombosis
下载PDF
基于CTA数据后处理对颈内动脉狭窄处血流动力学特点的研究
2
作者 孙玉玺 程哲 +2 位作者 陈硕硕 巢青 束汉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5期547-551,共5页
目的 基于头颈部CTA影像数据建立计算流体力学(CF)仿真模型,研究颈内动脉狭窄处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21-05—2023-03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患者,运用脑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对颈动脉及颈内动脉进行3D模... 目的 基于头颈部CTA影像数据建立计算流体力学(CF)仿真模型,研究颈内动脉狭窄处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21-05—2023-03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患者,运用脑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对颈动脉及颈内动脉进行3D模型重建,并进行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测量及统计,测得颈内动脉狭窄处的壁面剪切应力(WSS)、时间平均壁面剪切应力(TAWSS)、震荡剪切指数(OSI)、相对滞留时间(RRT)并分析各项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及差异性。结果 颈内动脉狭窄区域的WSS、TAWSS、OSI、RRT分别为58.669 3(43.882 0,65.979 2)、18.695 8(14.973 8,25.534 6)、0.074 6(0.063 3,0.085 4)、0.092 3(0.082 2,0.109 6),正常侧WSS、TAWSS、OSI、RRT分别为15.215 3(9.039 7,25.117 2)、5.138 2(3.373 4,6.139 9)、0.122 7(0.099 7,0.151 2)、0.712 3(0.519 0,0.821 7)。颈内动脉狭窄处的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分别为1.925 9±0.125 5、4.374 1±0.277 9,正常侧的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分别为0.992 6±0.074 7、6.190 7±0.260 9。狭窄区域的WSS、TAWSS明显增大,OSI和RRT相对较小,血流速度明显增大,同时伴随较小的血流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内动脉狭窄处的血流动力学因素较正常侧发生明显变化,可通过CFD仿真模拟分析方法评估血流动力学因素变化程度,帮助分析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危险程度,辅助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狭窄 CT血管造影 头颈部 计算流体力学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A在颈动脉支架植入患者的术前应用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廖佳奇 许金仙 +2 位作者 黄锦庆 杨洁 袁炜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6期50-51,60,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在颈动脉支架植入患者的术前评估应用价值。方法分析49例颈动脉支架植入患者治疗前的CDUS、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资料,以DSA检查为标准,评价CDUS和CTA两种检...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在颈动脉支架植入患者的术前评估应用价值。方法分析49例颈动脉支架植入患者治疗前的CDUS、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资料,以DSA检查为标准,评价CDUS和CTA两种检查方法对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诊断的一致性,并评价两种检查方法对不同性质颈动脉斑块诊断的一致性。结果三种检查结果显示49例患者98支血管均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狭窄,在中度及重度颈动脉狭窄病例,CDUS和CTA检查与DSA检查一致性较强;但是在轻度颈动脉狭窄病例,CDUS与DSA检出结果一致性不强(Κ=0.621),而CTA与DSA检出结果一致性较强;在颈动脉闭塞病例,CTA与DSA检出结果一致性较低(Κ=0.393),而CDUS与DSA检出结果一致性较强。对不同性质斑块,CDUS与CTA的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强。结论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影像学检查中,CDUS与CTA检查在颈动脉狭窄程度和斑块性质上各具优势,两者结合可提高诊断的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cta 颈动脉支架植入 术前应用
下载PDF
口咽部颈内动脉异位的CTA表现及临床意义
4
作者 韩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31-534,共4页
目的总结口咽部颈内动脉异位的CTA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2021年1月至2021年10月行头颈部CTA检查的363例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对颈内动脉口咽部走形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口咽部颈内动脉异位发生率为4.96%(18例),其中右侧异位3.03%(11例)... 目的总结口咽部颈内动脉异位的CTA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2021年1月至2021年10月行头颈部CTA检查的363例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对颈内动脉口咽部走形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口咽部颈内动脉异位发生率为4.96%(18例),其中右侧异位3.03%(11例),左侧1.10%(4例),双侧0.83%(3例);变异颈内动脉距离咽壁(3.16±1.47)mm;患者多无明显局部症状,个别有咽部异物感、睡眠打鼾或吞咽梗阻感甚至发生进食短暂晕厥。结论CTA可以清晰准确地显示口咽部颈内动脉异位,提高其检出率,为临床诊治提供影像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异位 口咽 cta
下载PDF
256层iCT用不同触发方式对低对比剂头颈血管CTA联合扫描成像图像质量的评价
5
作者 赵德春 余可斌 《河北医学》 CAS 2023年第12期2068-2072,共5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测试(Test-Bolus)法和团注追踪(Bolus-Tracking)法两种不同触发方式对低对比剂头颈CTA血管联合扫描成像图像质量的评价。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在本科室完成的100例头颈CTA血管成像图像为样本分别为:采... 目的:观察小剂量测试(Test-Bolus)法和团注追踪(Bolus-Tracking)法两种不同触发方式对低对比剂头颈CTA血管联合扫描成像图像质量的评价。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在本科室完成的100例头颈CTA血管成像图像为样本分别为:采用A组Test-Bolus法50例;采用B组Bolus-Tracking法50例,回顾性分析两种不同触发扫描方式对图像质量影响。结果:A组采用Test-Bolus法获得的图像,颈总动脉平均CT值为(338.06±73.54)HU,大脑中动脉平均CT值为(323.72±73.13)HU,成像质量上高于B组,静脉干扰较少;B组采用Bolus-Tracking法获得的图像,颈总动脉平均CT值为(276.82±66.72)HU,大脑中动脉平均CT值为(270.32±65.39)HU,静脉稍多但不影响诊断,成像质量稍差。通过对A、B两组颈总动脉与大脑中动脉CT值客观评价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优良率主观评价,A组:优秀率为70%(35/50)、优良率为90%(45/50);B组:优秀率为40(20/50)、优良率86%(43/50),A组图像质量优于B组,A组图像优秀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图像优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成像质量都能满足诊断要求,但采用Test-Bolus法扫描能提高图像质量,静脉干扰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对比剂 cta 头颈动脉成像 触发扫描阈值 触发方式
下载PDF
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在颈动脉斑块性质诊断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6
作者 康佳 沙晓溪 +1 位作者 康彧 何兰芳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10期9-12,共4页
探讨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在颈动脉斑块性质诊断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85例颈动脉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检查以及颈动脉CT... 探讨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在颈动脉斑块性质诊断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85例颈动脉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检查以及颈动脉CTA检查,以CT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明确颈动脉狭窄程度、声像图特征以及斑块性质情况。结果显示,不同狭窄程度患者NW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斑块性质NWI以及GS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斑块厚度、斑块体积、最大面积狭窄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发现,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在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以及斑块性质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对相关指标进行量化分析,该检查方案无创、方便、快捷,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分析技术 颈动脉cta 颈动脉斑块性质 颈动脉狭窄程度
下载PDF
CTA诊断颈动脉狭窄疾病可靠性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刘军 王海亮 +2 位作者 刘丽丹 刘占川 杜志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7-348,I0001,共3页
目的研究CT血管造影(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相比在诊断颈动脉狭窄疾病方面的可靠性。方法分别对颈动脉狭窄动物模型和临床患者行CTA和DSA血管造影检查,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当颈动脉狭窄率在95%以下时CTA与DSA所测量的结果具... 目的研究CT血管造影(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相比在诊断颈动脉狭窄疾病方面的可靠性。方法分别对颈动脉狭窄动物模型和临床患者行CTA和DSA血管造影检查,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当颈动脉狭窄率在95%以下时CTA与DSA所测量的结果具有一致性,当狭窄率超过95%以上时CTA会夸大狭窄程度。结论(1)CTA具有微创,安全,费用低,准确等优点。(2)CTA具有高敏感度可用于颈动脉狭窄疾病的术前诊断、术后效果评价和随访以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a DSA 颈动脉狭窄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及CTA诊断颈动脉体瘤的价值 被引量:14
8
作者 曹代荣 游瑞雄 +2 位作者 李银官 王弘岩 陈济铭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5期337-340,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CTA诊断颈动脉体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颈动脉体瘤多层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和CTA及3例DSA的影像资料。结果:7例共9个肿块(双侧2例),平扫肿块密度与肌肉相类似,增强扫描所有肿块均显著增...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CTA诊断颈动脉体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颈动脉体瘤多层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和CTA及3例DSA的影像资料。结果:7例共9个肿块(双侧2例),平扫肿块密度与肌肉相类似,增强扫描所有肿块均显著增强,薄层横断面图像能清晰显示被推移或包绕的颈内外动脉以及增宽的颈内、外动脉间距。8个肿块外周可见多发扩张的滋养动脉影。颈部CTA清晰显示7例9个肿块与颈总、颈内及颈外动脉的关系,其中7个肿块侧的颈动脉分叉呈杯口状扩大。3例CTA结果与DSA检查完全一致。结论:多层螺旋CT结合CTA可以替代DSA作为确诊颈动脉体瘤的最佳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体瘤 多层螺旋CT cta DSA
下载PDF
颈动脉CTA和超声在动脉斑块和狭窄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影像学特点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韩建 陈春美 +1 位作者 徐钐 王小龙 《河北医学》 CAS 2020年第7期1084-1087,共4页
目的:探究颈动脉CTA和超声在动脉斑块和狭窄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我院就诊的颈动脉斑块和狭窄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颈动脉超声及CTA检查,分别比较两种方法判断斑块性质和狭窄情况的准确度,并... 目的:探究颈动脉CTA和超声在动脉斑块和狭窄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我院就诊的颈动脉斑块和狭窄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颈动脉超声及CTA检查,分别比较两种方法判断斑块性质和狭窄情况的准确度,并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80例患者共160条颈动脉,两种方法斑块诊断阳性率均为68.75%,一致性为100%,两种方法对于软斑块及混合斑块性质分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钙化斑块判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超声及CTA对于易损斑块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50.00%、36.3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对于颈动脉狭窄程度分类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彩超及CTA在颈动脉斑块的性质及狭窄程度方面互有优势,合理应用两种检测方法可以提高诊断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cta 颈动脉超声 动脉斑块 动脉狭窄
下载PDF
基于CTA及超声探讨颅内段颈内动脉狭窄与眼部动脉血流关系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瑞 赵鹏飞 +9 位作者 张晓洁 吕晗 张伶 韩晓伊 王潇 钱林学 冯彦红 王艳玲 王惠 王振常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13期1267-1271,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颅内段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与眼部动脉血流状态的相互关系,探讨二者互为预警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在2015年11月至2016年5月期间对100例临床怀疑脑缺血并行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的患者一周内行眼部超声检查。adw4.4工作站图像后... 目的通过分析颅内段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与眼部动脉血流状态的相互关系,探讨二者互为预警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在2015年11月至2016年5月期间对100例临床怀疑脑缺血并行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的患者一周内行眼部超声检查。adw4.4工作站图像后处理显示颅内段颈内动脉全程,测量最大狭窄程度,采用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NASCET)方法将患者分成正常、轻、中、重四组;眼部超声分别测量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睫状后动脉(PCA)的收缩峰流速(PSV)、舒张峰流速(ED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对狭窄程度严重侧的颈内动脉及同侧眼部血流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颈内动脉无狭窄24例;轻度狭窄26例;中度狭窄30例;重度狭窄20例。OA PSV、EDV,CRA PSV、EDV及PCA PSV、EDV在颈内动脉正常、轻、中度狭窄组间血流改变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狭窄组中三根动脉PSV、EDV值较正常、轻度、中度明显下降(P<0.05)。OA PSV在正常、轻度、中度、重度狭窄组中血流参数分别为:30.71±2.02 cm/s、30.53±5.59 cm/s、29.82±5.24 cm/s、26.06±6.63 cm/s。OA EDV在正常、轻度、中度、重度狭窄组中血流参数分别为:7.44±1.29 cm/s、7.38±2.35 cm/s、7.37±3.09 cm/s、5.79±2.47 cm/s。CRA PSV在正常、轻度、中度、重度狭窄组中血流参数分别为:9.71±2.46 cm/s、9.67±1.58 cm/s、9.08±1.81 cm/s、8.00±1.51 cm/s。CRA EDV在正常、轻度、中度、重度狭窄组中血流参数分别为:2.89±0.80 cm/s、2.81±0.90 cm/s、2.66±0.89 cm/s、2.23±0.71 cm/s。PCA PSV在正常、轻度、中度、重度狭窄组中血流参数分别为:11.57±1.42 cm/s、11.49±2.08 cm/s、11.33±2.70 cm/s、9.45±1.88 cm/s。PCA EDV在正常、轻度、中度、重度狭窄组中血流参数分别为:3.87±1.33 cm/s、3.79±1.39 cm/s、3.58±1.20 cm/s、2.73±0.65 cm/s。三根动脉血流参数在正常、轻、中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狭窄组中三根动脉PSV、EDV值较正常、轻度、中度明显下降(P<0.05)。眼部动脉血流参数中,ROC曲线下面积值最大者PCA PSV为0.749,阈值11.85 cm/s。结论眼部超声只对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有预警价值。重度狭窄影响最明显的是PCA PSV,可作为预警重度狭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狭窄 眼部动脉 cta 超声 血流参数
下载PDF
超声造影与CTA评估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9
11
作者 韩燕妮 钟洁愉 +3 位作者 董理聪 孙德胜 易黎 周雯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2期31-33,共3页
目的使用超声造影及CTA评估阿托伐他汀对于颈动脉软斑块新生血管的治疗效果。方法所有患者规律服用2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利用血脂检查、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CTA进行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评估。结果共入选34例患者,治疗后斑块积分、增强... 目的使用超声造影及CTA评估阿托伐他汀对于颈动脉软斑块新生血管的治疗效果。方法所有患者规律服用2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利用血脂检查、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CTA进行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评估。结果共入选34例患者,治疗后斑块积分、增强强度(EI)、曲线下面积(AUC)及增强后斑块的CT值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后6个月的斑块积分、增强强度(EI)、曲线下面积(AUC)及增强后斑块的CT值与治疗后3个月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均未出现终点事件及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超声造影及CTA可以用于评价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风险及他汀类药物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斑块 超声造影 cta 阿托伐他汀
下载PDF
颈动脉斑块形态与脑梗塞关系的第二代双源CT双能量CTA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周文珍 顾建平 +3 位作者 殷信道 王丽萍 刘圣华 赵晓静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年第7期4-7,共4页
目的采用双能量CT血管成像(dual energy CTA,DECTA)研究颈动脉斑块形态特征,并探讨除狭窄度之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的风险因子。方法对412例有脑缺血性症状的患者,使用双能量CTA进行扫描,运用CT重建技术进行重建,评估颈动脉斑块的形... 目的采用双能量CT血管成像(dual energy CTA,DECTA)研究颈动脉斑块形态特征,并探讨除狭窄度之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的风险因子。方法对412例有脑缺血性症状的患者,使用双能量CTA进行扫描,运用CT重建技术进行重建,评估颈动脉斑块的形态特征和颈动脉狭窄度,其中包括斑块密度,表面形态,钙化程度,并记录有无管腔内栓子形成。斑块表面形态分为平滑,不规则和溃疡三类。结果 412个患者217个有右侧半球症状,195有左侧半球症状。颈动脉梗阻(P=0.01,OR=6.72),重度狭窄(70%-99%)(P=0.05,OR=2.10),和溃疡斑块形成(P=0.04,OR=0.97)高度预示同侧脑缺血症状。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溃疡斑块(P=0.05,OR=0.92)与同侧脑缺血症状相关,平滑斑块(P=0.05,OR=0.65)及重度钙化斑块(P=0.04,OR=0.67)与同侧无症状具有相关性。结论DECTA成像可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面形态进行分类,斑块表面溃疡与脑缺血病变具有相关性,平滑斑块及重度钙化斑块也具有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双能量cta 风险因子 缺血性脑梗塞
下载PDF
64层双源CT目测手动触发扫描在颈部动脉CTA成像技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吕秀玲 李炯 +1 位作者 康少锋 朱力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44-145,96,共2页
目的探讨64层双源CT智能跟踪目测手动触发扫描在颈部动脉CTA成像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西门子SOMATOMDefinition双源CT对40例临床怀疑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患者,采用智能跟踪目测手动触发扫描进行颈部动脉CTA三维重建数据采集成像,... 目的探讨64层双源CT智能跟踪目测手动触发扫描在颈部动脉CTA成像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西门子SOMATOMDefinition双源CT对40例临床怀疑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患者,采用智能跟踪目测手动触发扫描进行颈部动脉CTA三维重建数据采集成像,随后通过工作站对扫描采集数据进行后处理重建。结果依据图像质量评定标准,图像质量为优、良、差的,分别为35例、4例、1例。结论采用智能跟踪目测手动触发扫描进行颈部动脉CTA三维重建数据采集所获取图像,有助于放射影像医师更有效、准确地对患者颈部动脉血管疾病做出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颈部动脉cta血管成像 成像技术
下载PDF
碘流率和造影剂用量在肥胖患者颈动脉CTA中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美然 彭朋 蒋涛 《中国医疗设备》 2018年第11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碘流率(Iodine Delivery Rate,IDR)及造影用量对肥胖患者颈动脉CTA成像的图像质量影响,以指导造影剂的优化使用。方法将80例临床怀疑颈动脉狭窄或颈动脉斑块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行颈动脉CTA检查,每组20例。A组对比剂(... 目的探讨碘流率(Iodine Delivery Rate,IDR)及造影用量对肥胖患者颈动脉CTA成像的图像质量影响,以指导造影剂的优化使用。方法将80例临床怀疑颈动脉狭窄或颈动脉斑块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行颈动脉CTA检查,每组20例。A组对比剂(碘比乐300 mgI/mL)用量为50 mL,流速5 mL/s,IDR为1.5 gI/s;B组对比剂(碘比乐300 mgI/mL)用量为50 mL,流速4.5 mL/s,IDR为1.35 gI/s;C组对比剂(碘比乐370 mgI/mL)用量为40 mL,流速4.5 mL/s,IDR为1.67 gI/s;D组对比剂(碘比乐370 mgI/mL)用量为30 mL,流速4.5 mL/s,IDR为1.67 gI/s。分析并比较四组各段颈动脉相同层面CT值,对比噪声比(CNR)、噪声比(SNR),并对各组容积(VR)、曲面重建(CPR)的图像质量进行评分。结果 A、B、C三组间各颈动脉相同层面测量点的CT值没有统计学差异,前三组与第四组颈动脉测量点CT值有统计学差异。四组的CNR、SNR分别为19.25±6.37、23.10±7.15;21.19±5.90、25.38±6.40;21.61±7.60、25.87±7.50;13.39±3.50、17.78±3.96,前三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与第四组存在统计学意义。四组图像重建质量主观评分前三组没有统计学差异,与第四组存在统计学差异,但第四组图像质量仍可满足诊断需要。结论对于肥胖被试,提高注射速度提高IDR可保证图像质量,但也会增加注射风险。本研究采用高浓度造影剂,可以在碘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提高IDR,不影响图像质量的情况下降低注射速度,降低造影剂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流率 颈动脉造影 颈动脉 对比剂优化
下载PDF
超声造影和3D-CTA诊断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贲志飞 陈国平 +3 位作者 陈韵雯 俞虎 姜雅芬 陈赛君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6年第7期491-493,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造影和3D-CTA在诊断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程度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6例有完整超声造影、3D-CTA及DSA检查资料的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以DSA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造影和3D-CTA诊断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程度的准确性。结果...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造影和3D-CTA在诊断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程度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6例有完整超声造影、3D-CTA及DSA检查资料的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以DSA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造影和3D-CTA诊断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程度的准确性。结果以颈动脉是否存在重度狭窄或闭塞为判断点,超声造影和3D-CTA评价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程度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6.7%、81.8%、84.6%和93.3%、90.9%、92.3%。结论超声造影和3D-CTA在诊断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方面均有较高的准确性,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cta 三维 颈动脉狭窄
下载PDF
MDCTA与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壁厚度的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洪玮 赵刚 +2 位作者 王弘 邱晓明 王珍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5期754-756,760,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检测颈总动脉壁厚度(CAWT)与高频超声检测颈总动脉内-中膜层厚度(IMT)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应用MDCTA和高频超声对64例患者颈总动脉CAWT和IMT分别进行扫描,分为无斑块组和有斑块组,统计学比较CAWT与...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检测颈总动脉壁厚度(CAWT)与高频超声检测颈总动脉内-中膜层厚度(IMT)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应用MDCTA和高频超声对64例患者颈总动脉CAWT和IMT分别进行扫描,分为无斑块组和有斑块组,统计学比较CAWT与IMT的差异性和相关性,用Bland-Altman分析比较两者的一致性。结果两组患者颈总动脉CAWT与IM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12(P<0.01),Bland-Altman分析存在较好一致性,偏倚为0.029mm,一致性界限为0.187~0.244mm。结论 MDCTA测量颈总动脉CAWT与高频超声测量颈总动脉IMT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和较好一致性,MDCTA检测的颈总动脉CAWT可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超声检查 颈动脉 内-中膜厚度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患者颈部CTA不同斑块成分厚度和性质及其与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杨小龙 于茜 《中国医学装备》 2017年第10期51-54,共4页
目的:探究颈动脉狭窄患者颈部CT血管成像(CTA)显示的不同斑块成分的厚度和性质,并分析其与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6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将发生过脑血管事件的患者纳入观察组(103例),未发生过脑血... 目的:探究颈动脉狭窄患者颈部CT血管成像(CTA)显示的不同斑块成分的厚度和性质,并分析其与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6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将发生过脑血管事件的患者纳入观察组(103例),未发生过脑血管事件的患者纳入对照组(57例)。对所有患者进行颈部CTA扫描后测量其图像上不同斑块成分的厚度和软斑内的CT值,并分析这些斑块的特征与发生脑梗死或TIA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其患者的软斑厚度明显较大,硬斑厚度明显较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04,t=8.139;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狭窄患者颈部CTA表现中软斑的厚度与患者脑梗死或TIA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0.926,P<0.05)。结论:颈动脉狭窄患者脑梗死或TIA事件的发生与颈部CTA表现中软斑的厚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临床上可以通过测量颈动脉软斑的厚度预估脑梗死或TIA事件的发生,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CT血管成像 斑块厚度 脑血管事件
下载PDF
CTA诊断颈动脉狭窄疾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刘军 王海亮 +2 位作者 王世杰 刘丽丹 刘占川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34-936,共3页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术(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相比在诊断颈动脉狭窄疾病方面的可靠性。方法选健康成年犬解剖显露颈动脉后用缝合线部分缩窄颈动脉建立颈动脉狭窄动物模型,行CTA和DSA检查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当颈动脉狭窄率<...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术(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相比在诊断颈动脉狭窄疾病方面的可靠性。方法选健康成年犬解剖显露颈动脉后用缝合线部分缩窄颈动脉建立颈动脉狭窄动物模型,行CTA和DSA检查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当颈动脉狭窄率<95%时CTA与DSA所测量的结果具有一致性,当狭窄率超过≥95%时CTA会夸大狭窄程度。结论CTA具有微创、安全、费用低、准确、高敏感度等优点,可用于颈动脉狭窄疾病的术前诊断、术后效果评价和随访以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a DSA 颈动脉狭窄
下载PDF
常规CTA联合减影CTA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白少君 李利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5年第3期415-420,共6页
目的:探讨常规CT血管造影(CTA)联合减影CTA(SCTA)对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分辨及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颈动脉狭窄疑似患者分别进行常规CTA、减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采用诊断实验评价方法比较两种CTA法与DSA法检查颈动脉狭窄程度的... 目的:探讨常规CT血管造影(CTA)联合减影CTA(SCTA)对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分辨及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颈动脉狭窄疑似患者分别进行常规CTA、减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采用诊断实验评价方法比较两种CTA法与DSA法检查颈动脉狭窄程度的一致率及其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常规CTA显示共62条颈动脉狭窄,SCTA显示共80条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狭窄,DSA显示共76条颈动脉狭窄,常规CTA与DSA检出颈动脉狭窄有差异,SCTA与DSA检出颈动脉狭窄无显著差异(P<0.05)。常规CT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灵敏度为78.9%(60/76),特异度为85.7%(12/14),阳性预测值为96.8%(60/62),阴性预测值为42.9%(6/14);SCT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98.7%(75/76),特异度为64.3%(9/14),阳性预测值为93.7%(75/80),阴性预测值为90.0%(9/10),与CTA比,SCTA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较高(P<0.05)。结论:在颈动脉狭窄诊断和分级方面,SCTA较常规CTA更能准确反映颈动脉狭窄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减影CT血管造影 颈动脉狭窄
下载PDF
自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在颈动脉CTA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夏伟委 薛蕴菁 +2 位作者 刘元芬 江少凡 段青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9期151-154,共4页
目的探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颈动脉CTA的可行性,比较权重50%ASIR重建算法相对于常规滤波反投影重建算法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64例受检者在能谱CT上行颈动脉CTA检查。采用管电压120k Vp,管电流480m A,320mg I/m L碘佛醇5... 目的探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颈动脉CTA的可行性,比较权重50%ASIR重建算法相对于常规滤波反投影重建算法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64例受检者在能谱CT上行颈动脉CTA检查。采用管电压120k Vp,管电流480m A,320mg I/m L碘佛醇5m L/s团注。将所得原始数据传输至GE AW4.5工作站,行影像重建分析。每组原始数据运用两类重建方法重建,分别获得对应两组数据,A组采用常规FBP重建算法对原始数据重建分析;B组运用权重50%ASIR重建算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影像重建分析。分别记录两组影像颈部血管各分支CT值,噪声值及背景CT值,计算和比较图像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组血管噪声值(11.5±2.38)低于A组(16.70±2.98)(P<0.01);B组CNR(61.14±22.38)高于A组(38.19±11.57)(P<0.01);B组SNR(48.16±18.26)也高于A组(30.03±9.49)(P<0.01)。两组血管CT值和背景CT值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CTA结合权重50%ASIR重建算法不仅可以很好保证影像质量,还能有效降低影像噪声,提高影像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颈动脉cta 自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 信噪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