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向“网”发展:学者UP主的身份调适与集体形象
1
作者 孙天慈 《天府新论》 CSSCI 2024年第3期145-155,159,共12页
知识数字化传播使网络科普成为部分学者的选择,学者向“网”发展在获得影响力的同时,也引发了对学者身份边界的反思。本研究以B站学者UP主为研究对象,运用NVivo12对多轮访谈的资料进行三级编码,以身份建构的概念工具和理论框架,分析学... 知识数字化传播使网络科普成为部分学者的选择,学者向“网”发展在获得影响力的同时,也引发了对学者身份边界的反思。本研究以B站学者UP主为研究对象,运用NVivo12对多轮访谈的资料进行三级编码,以身份建构的概念工具和理论框架,分析学者向“网”发展的身份调适与集体形象。学者UP主具有复合身份,新的身份边界正在出现。从“纯粹学者”到“学者UP主”的身份调适呈现“回退”“求变”“调和”“融合”的个体差异,在不确定性背后隐含着集体形象的群体性建构。学者向“网”发展既形成了突破体制框架、适应数字传播的集体观念,又秉持珍视学术自由、遵守专业规则的价值规范。拥有复合身份的学者UP主策略性地处理学术文化与网络文化的区隔,向“网”发展而始终“感觉自己是学者”,亲近网络文化而又“反市场化”,保留着学术身份的底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者UP 身份调适 知识数字化传播 网络科普
下载PDF
考虑不同归属情形的UGC平台增值服务投资与运营策略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朱星圳 李莉 +2 位作者 何向 胡娇 张华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75-1083,共9页
针对考虑内容创作者不同归属情形下的用户生成内容平台,讨论该类平台的增值服务投资、广告投放水平和内容制作费定价策略。通过构建垄断和双寡头竞争模型,对比分析内容创作者在单归属和多归属时平台的运营策略。研究发现:(1)当平台的增... 针对考虑内容创作者不同归属情形下的用户生成内容平台,讨论该类平台的增值服务投资、广告投放水平和内容制作费定价策略。通过构建垄断和双寡头竞争模型,对比分析内容创作者在单归属和多归属时平台的运营策略。研究发现:(1)当平台的增值服务投资系数较大时,平台会提高增值服务投资水平;而平台的广告投放水平和内容制作费定价在垄断情形下会提高,在竞争情形下则降低。(2)当边际增值服务投资成本较大时,平台会降低增值服务投资水平;而在垄断情形下,平台还会降低广告投放水平和内容制作费定价。(3)在竞争情形且内容创作者多归属时,平台进行增值服务投资的门槛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户生成内容 双边市场 内容创作者 网络外部性
下载PDF
平台型媒体内容创作者劳动过程中的同意制造与日常反抗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德团 陈盈伊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23年第6期19-35,共17页
研究对22位平台型媒体内容创作者进行参与观察和质性访谈,以詹姆斯·斯科特的反抗理论体系重新阐释其劳动过程的同意制造机制与日常反抗路径。平台型媒体内容创作者通过合谋追求平台资本的“公开剧本”,遵从加速情感赋值的“赶工劳... 研究对22位平台型媒体内容创作者进行参与观察和质性访谈,以詹姆斯·斯科特的反抗理论体系重新阐释其劳动过程的同意制造机制与日常反抗路径。平台型媒体内容创作者通过合谋追求平台资本的“公开剧本”,遵从加速情感赋值的“赶工劳动”以及策略性默认“算法控制”的伪装正义,达成了劳动过程的“同意制造”,但这背后隐含其对收益追求和身心焦虑的反抗意蕴,具体体现为:“潜隐剧本”的伪装反抗,“自助游离”的行动反抗,“联合分享”的破界反抗三种日常反抗路径。重思斯科特的反抗理论可以发现内容创作者与底层弱者的日常反抗存有差异:内容创作者的生存伦理问题已从弱者反抗的普适性走向了灵活性;日常反抗从弱者的消极争斗转变为积极争斗;“剧本边界”破除需要从弱者的底层政治提升至平台的国家治理。内容创作者的“日常反抗”始终无法跳脱平台的“算法黑箱”和“围墙花园”,突显出国家治理互联网平台企业资本操纵行为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型媒体内容创作者 劳动过程 同意制造 日常反抗 国家治理
下载PDF
创作者中心、圈层化传播与内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以播客“日谈公园”为例
4
作者 王亚楠 张颖铧 杨珊 《文化产业研究》 2023年第1期213-226,共14页
后Web2.0时代,内容企业遵循流量驱动的商业模式陷入了“追逐流量型爆款产品-低质量内容生产-用户忠诚度低”的困局中,难以获取核心竞争力。本文以播客“日谈公园”2016-2022年商业模式渐进式创新的发展历程为例,应用扎根理论分析内容企... 后Web2.0时代,内容企业遵循流量驱动的商业模式陷入了“追逐流量型爆款产品-低质量内容生产-用户忠诚度低”的困局中,难以获取核心竞争力。本文以播客“日谈公园”2016-2022年商业模式渐进式创新的发展历程为例,应用扎根理论分析内容企业如何通过商业模式演进获取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发现,后Web2.0时代内容企业商业模式中的竞争隔离机制从流量驱动演化为意义认同驱动。内容企业以创作者为中心,深耕垂直领域的内容生产,通过圈层化传播的路径构建创作者与消费者的价值认同与情感共鸣,从而形成“圈层化内容生产-忠诚用户自传播-用户圈层规模扩大”的商业模式正向循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者经济 内容生产 圈层传播 商业模式创新
下载PDF
以书籍史研究中的传播视角探析中医古籍生产的创作者
5
作者 温佳雨 《中医药文化》 2023年第5期426-433,共8页
书籍史研究中的传播视角包括生产、流通和传播效果三个角度。中医古籍作为书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虽也涉及目录学、版本学等外延角度,但更多着眼于文本内容层面。以中医古籍生产环节中的创作者为切入点,根据创作任务的不同将其分为... 书籍史研究中的传播视角包括生产、流通和传播效果三个角度。中医古籍作为书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虽也涉及目录学、版本学等外延角度,但更多着眼于文本内容层面。以中医古籍生产环节中的创作者为切入点,根据创作任务的不同将其分为内容创作者和实物创作者。内容创作者包括以君主和王室贵族为代表的统治阶级创作者,其创作成果多为整理性质的本草著作或方书,也有体现“士”“工”阶级结合的综合体,其创作内容广泛,涵盖了医学的理论研究及临床治疗。实物创作者包括非印刷类和印刷类,非印刷类的实物创作多为作者本人及工匠,印刷类的实物创作除刻工之外,还应包括组织刻印出版的主持者或出资者。从创作者的人群角度对中医古籍生产环节进行探析,是对医籍研究的拓展尝试,可对后续的流通、传播效果的研究及从其他角度进行的相关论述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古籍 书籍史 传播 内容创作者 实物创作者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Vlog的创作和发展探析
6
作者 刘子涵 齐峥峥 刘海涛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52-58,共7页
新媒体时代Vlog作为短视频的基本形态之一逐渐发展起来,并形成了独特的“Vlog文化”。Vlog作为视频领域的新样态,对于国内短视频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运用社会学家戈夫曼的戏剧理论对Vlog创作者进行了自我形象建构分析,指出拍... 新媒体时代Vlog作为短视频的基本形态之一逐渐发展起来,并形成了独特的“Vlog文化”。Vlog作为视频领域的新样态,对于国内短视频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运用社会学家戈夫曼的戏剧理论对Vlog创作者进行了自我形象建构分析,指出拍摄Vlog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创作者的自我认知需求、自我价值实现、自我表达和社会交往的愿望以及渴望获得关注的心理需要。从镜头、转场、景别、剪辑、叙事视角等5个方面分析了Vlog独有的视听语言。针对Vlog创作同质化、收入模式单一等问题,提出深度挖掘内容、加强平台建设、提升自身媒介素养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log 创作者特质 内容建构 视听语言
下载PDF
隐蔽的“深后台”:开放式新闻生产中的传受关系——以《中国青年》对卓伟的报道为个案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斌 李岸东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4-161,共18页
本文结合戈夫曼及梅洛维茨的"前后台"场景理论,以《中国青年》杂志对卓伟的报道及相关微博评论为例,运用框架分析和内容分析的方法,从新闻报道的内容、新闻报道的发布两方面梳理了互联网环境下传播场景嬗变所重构的传受关系... 本文结合戈夫曼及梅洛维茨的"前后台"场景理论,以《中国青年》杂志对卓伟的报道及相关微博评论为例,运用框架分析和内容分析的方法,从新闻报道的内容、新闻报道的发布两方面梳理了互联网环境下传播场景嬗变所重构的传受关系的新特征。论文提出,在开放式新闻生产条件下,媒体的"后台"在一定程度开放以后仍然存在"深后台",这是传播者维系新闻职业权威的"场景"(situation),也可能进一步强化受众的被动性。对"深后台"的识别和探讨有利于更理智地认识新闻业生产变革的全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后台 开放式 新闻生产 传受关系
原文传递
“算法的社会性知识”——短视频内容创作者的算法解释与知识的集体建构 被引量:18
8
作者 赖楚谣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9-131,共23页
算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文化逻辑,但由于算法技术的结构性隐匿,关于算法的知识被框定为系统的纯粹技术性专业知识,忽视了对算法的社会性解释。在与用户对算法的感知研究和知识社会学的学术对话中,本研究概念化了“算法的社会性知识... 算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文化逻辑,但由于算法技术的结构性隐匿,关于算法的知识被框定为系统的纯粹技术性专业知识,忽视了对算法的社会性解释。在与用户对算法的感知研究和知识社会学的学术对话中,本研究概念化了“算法的社会性知识”,用以指涉与技术性算法知识相对的、在算法结构化的社交媒体中由用户集体建构的与算法有关的本土化问题解释。通过对短视频内容创作者进行的数码和实地民族志,本研究揭示了算法知识片段从算法-用户互动的具体日常情境中涌现的过程及其类型。这些局部的知识片段通过“私密验证”的方式进行关系性的拼贴,在松散的民间算法知识社群中被集体建构为“算法的社会性知识”。“算法的社会性知识”作为社会性的,而非认知性的实践知识,指导人们协商与算法的关系以导向应对算法的行动策略,并因此被纳入到算法的递归反馈回路之中,随不稳定的算法生态而快速变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知识 知识建构 知识社群 日常情境 短视频内容创作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