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gh strength bimetallic composite material fabricated by electroslag casting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ts composite interface 被引量:1
1
作者 Tian-shun Dong Jin-hai Liu +2 位作者 Qian Fang Guo-lu Li Jian-jun Zhang 《China Foundry》 SCIE 2016年第6期389-395,共7页
Bimetallic composite material of bainitic steel and PD3 steel was produced with electroslag casting process, and element distribution of its composite interface was investigated by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and energy d... Bimetallic composite material of bainitic steel and PD3 steel was produced with electroslag casting process, and element distribution of its composite interface was investigated by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and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EDS).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nsile strength(1,450 MPa), hardness(HRC 41-47) and impact toughness(94.7J·cm^(-2)) of bainitic steel were comparatively high, while its elongation was slightly low(4.0%). Tensile strength(1,100 MPa), hardness(>HRC 31) and elongation(7.72%) of the interface were also relatively high, but its impact toughness was low at 20.4 J·cm^(-2). Results of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of the element distribution in the interface region were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EDS. Therefore, electroslag casting is a practical process to produce bimetallic composite material of bainitic steel and PD3 steel,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also is a feasible method to study element distribution of their inte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slag casting bimetallic composite material bainitic steel INTERFACE
下载PDF
低合金钢/不锈钢双金属复合结构件界面行为研究进展
2
作者 朱广社 王博玉 +3 位作者 张德平 韦奉 黄晓辉 席敏敏 《焊管》 2024年第11期11-17,共7页
低合金钢/不锈钢双金属复合结构件兼具优异的耐蚀性能和较低的生产成本,被应用于含CO_(2)、H2S油田地面集输管道等领域,但由于低合金钢与不锈钢热物性能存在差异,在冶金结合过程中,双金属界面附近会存在较大的残余应力,在残余应力与腐... 低合金钢/不锈钢双金属复合结构件兼具优异的耐蚀性能和较低的生产成本,被应用于含CO_(2)、H2S油田地面集输管道等领域,但由于低合金钢与不锈钢热物性能存在差异,在冶金结合过程中,双金属界面附近会存在较大的残余应力,在残余应力与腐蚀介质的双重作用下,双金属复合结构件界面附近容易发生应力腐蚀开裂。简要介绍了低合金钢/不锈钢双金属复合结构件的制造技术,对双金属连接界面附近不锈钢侧合金元素的扩散、应力腐蚀开裂的研究现状和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分析了低合金钢/不锈钢双金属结构件过渡材料的选用原则,并提出了过渡材料或焊接材料的选用建议,为双金属复合结构件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复合结构 异种钢界面 元素扩散 应力腐蚀开裂 过渡材料
下载PDF
增材制造铜/钢双金属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栈琳 刘岩 +5 位作者 曹博强 刘发 闫庆森 刘军华 刘兆真 李博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7-129,共13页
铜/钢双金属材料具有力学强度高、物理化学性能优良等优势,在交通运输、电力能源和建筑工业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然而,传统熔铸工艺在制造铜/钢双金属材料时,容易在铜/钢界面处产生偏析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铜/钢双金属材料的发展。... 铜/钢双金属材料具有力学强度高、物理化学性能优良等优势,在交通运输、电力能源和建筑工业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然而,传统熔铸工艺在制造铜/钢双金属材料时,容易在铜/钢界面处产生偏析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铜/钢双金属材料的发展。与传统工艺相比,增材制造技术不仅能实现复杂加工零件的快速制造,而且在成形过程中较短的保温时间能缓和或消除异种金属材料界面产生的冶金缺陷,进而增强铜/钢双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由于双金属材料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有关增材制造铜/钢双金属材料的综述性文章较少,故综述了近年来激光、电子束及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制造铜/钢双金属材料的研究发展现状,分析了各技术的优缺点,并从制备方法、工艺参数及界面合金元素等角度,分析了影响材料界面组织性能变化的关键因素。发现在增材制造铜/钢双金属材料方面,目前激光增材制造技术主要应用于精度要求较高的小尺寸零部件,电子束增材制造技术适用于某些具有特殊性能的合金,如钛合金,而电弧增材制造技术适用于精度要求较低的大型复杂零部件。在铜/钢双金属材料增材制造过程中,界面处易形成显微组织分布不均匀、界面晶粒尺寸差异较大等现象,导致界面处产生应力集中,从而造成材料断裂失效。为解决上述难题,学者们已深入研究第二相形成机理,并采用优化界面处Cu-Fe比例和控制脆相金属间化合物等方式提高铜/钢双金属材料的性能。最后,对目前增材制造铜/钢双金属材料的研究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未来在冶金学和热力学方向上对铜/钢双金属材料仍需进行系统性理论研究,对双金属材料而言需要建立相关模拟数据库,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精细化指导建议。新型增材制造技术或复合增材制造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都将成为未来增材制造铜/钢双金属材料研究的重点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钢双金属材料 激光增材制造技术 电子束增材制造技术 电弧增材制造技术 界面缺陷
下载PDF
铜铝双金属材料对硝基苯废水的还原降解研究
4
作者 任鹏 刘旭 +5 位作者 来文艳 葛保鑫 徐畅 来文娟 张大磊 齐元峰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7-192,共6页
以废旧铝箔为原料,采用化学镀铜的方式制备了铜铝双金属材料(Cu@Al^(0))并应用于硝基苯废水的还原降解。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制备的材料进行表征,系统考察了镀铜率、初始pH、Cu@Al^(0)投加量、硝基苯初始... 以废旧铝箔为原料,采用化学镀铜的方式制备了铜铝双金属材料(Cu@Al^(0))并应用于硝基苯废水的还原降解。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对制备的材料进行表征,系统考察了镀铜率、初始pH、Cu@Al^(0)投加量、硝基苯初始浓度对硝基苯降解效果的影响,最后借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气相色谱(GC)进一步揭示了Cu@Al^(0)对硝基苯的还原降解机理。结果表明,金属铜可成功负载在铝箔表面,当铜负载率为3.43%,初始pH=3,Cu@Al^(0)投加量为0.50 g,硝基苯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反应时间为20 min时硝基苯的降解率可达88.4%,且Cu@Al^(0)具有良好的循环利用性能。Cu@Al^(0)对硝基苯的降解是从亚硝基苯到羟基苯胺再到苯胺的逐步还原过程,初始pH过高会影响中间产物亚硝苯进一步还原成最终产物苯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铝双金属材料 硝基苯废水 还原机理
下载PD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steel–copper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 with ultrahigh bonding strength 被引量:8
5
作者 Chaolin Tan Youxiang Chew +4 位作者 Guijun Bi Di Wang Wenyou Ma Yongqiang Yang Kesong Zhou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3期217-222,共6页
Additive manufacturing enables processing of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s(FGMs)with flexible spatial design and high bonding strength.A steel-copper FGM with high interfacial strength was developed using laser powde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enables processing of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s(FGMs)with flexible spatial design and high bonding strength.A steel-copper FGM with high interfacial strength was developed using laser powder bed fusion(LPBF).The effect of laser process parameters on interfacial defects was evaluated by X-ray tomography,which indicates a low porosity level of 0.042%therein.Gradient/fine dendritic grains in the interface are incited by high cooling rates,which facilitates interface strengthening.Multiple mechanical tests evaluate the bonding reliability of interface;and the fatigue tests further substantiate the ultrahigh bonding strength in FGMs,which is superior to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methods.Mechanisms of the high interfacial bond strength were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r powder bed fusion steelcopper multi-materials FATIGUE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s Bonding strength
原文传递
接地工程用铜覆钢在浙江典型土壤中的耐腐蚀性能研究
6
作者 柳森 胡家元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09-112,共4页
由于铜覆钢接地材料的腐蚀相关研究较少,导致未达标的铜层厚度严重降低降低铜覆钢使用寿命。针对连铸铜覆钢材料的腐蚀性能及铜层选型设计问题,对铜覆钢接地材料在浙江典型土壤的腐蚀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和铜层厚度的选型设计。研究结果... 由于铜覆钢接地材料的腐蚀相关研究较少,导致未达标的铜层厚度严重降低降低铜覆钢使用寿命。针对连铸铜覆钢材料的腐蚀性能及铜层选型设计问题,对铜覆钢接地材料在浙江典型土壤的腐蚀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和铜层厚度的选型设计。研究结果表明,依据铜覆钢电化学腐蚀试验结果,为满足铜覆钢40年使用后仍确保电气热稳定,在浙江强腐蚀性土壤条件下,其铜层厚度宜≥0.80 mm;在中腐蚀性土壤条件下,其铜层厚度宜≥0.50 mm;在弱腐蚀性土壤条件下,其铜层厚度宜≥0.40 mm。浙江土壤多为酸性,酸性离子易破坏铜层钝化层,因此在设计铜层厚度时,应适当加大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工程 接地材料 铜覆钢 耐腐蚀性能
下载PDF
TC4钛合金/304不锈钢异种材料扩散焊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彦峰 白佳铭 +2 位作者 张美丽 李春 王献辉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6-90,共5页
在真空条件下制备TC4钛合金/304不锈钢双金属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显微硬度计对结合区的显微组织和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当温度为1 025℃、保温60 min时,扩散连接得到的TC4/304双金属复合材料过渡层... 在真空条件下制备TC4钛合金/304不锈钢双金属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显微硬度计对结合区的显微组织和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当温度为1 025℃、保温60 min时,扩散连接得到的TC4/304双金属复合材料过渡层界面清晰、焊接缺陷较少,结合区的硬度曲线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峰值硬度为613.5HV;当扩散温度高于975℃时,TC4/304界面处形成A、B、C新相层,A层为混合铁基固溶体,B层主要为Fe_2Ti、FeTi和TiCr_2多元复杂脆性金属间化合物,C层靠近TC4侧为β-Ti基的单相固溶体组织;并且过渡层的厚度随连接温度的升高而递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 304不锈钢 双金属复合材料 真空扩散焊接
下载PDF
45钢/T2铜复合界面特征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侯林涛 陈文革 +2 位作者 刘盈斌 罗启文 王碧轩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0-25,共6页
采用高温真空熔铸法制备45钢/T2铜复合材料,通过拉伸/剪切试验、扫描电镜观察及能谱分析、硬度测定仪等设备分析钢铜复合界面的结合强度、显微结构及显微硬度、过渡区的成分变化等。结果表明:在(1150±50)℃、4.0×10-2Pa真空... 采用高温真空熔铸法制备45钢/T2铜复合材料,通过拉伸/剪切试验、扫描电镜观察及能谱分析、硬度测定仪等设备分析钢铜复合界面的结合强度、显微结构及显微硬度、过渡区的成分变化等。结果表明:在(1150±50)℃、4.0×10-2Pa真空条件下熔铸制备的钢铜复合材料,界面结合紧密、呈锯齿状、无冶金缺陷,Cu、Fe金属原子发生互扩散现象,形成一个宽度约60μm的过渡区,其显微硬度介于T2铜和45钢之间,组织是Fe-Cu的固溶体,复合材料的抗拉/剪强度分别是278 MPa、217 MPa,断裂发生在铜端。断裂机制是铜的微孔聚合性断裂。而且随着熔铸温度的升高,复合界面结合更紧密、锯齿状突起更明显、元素扩散更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5钢 T2铜 复合材料 真空熔铸 界面分析
下载PDF
铜基合金模具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梁金生 梁广川 高兴华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9期12-13,共2页
介绍了一种可成功地用于不锈钢器皿和08F低碳钢制品拉伸成形的新型铜基合金模具材料。试验结果证实,该材料能彻底克服产品表面极易产生的划痕、划伤等表面缺陷。
关键词 铜基合金 模具材料 显微组织
下载PDF
铜/钢双金属复合制备工艺技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越 张太正 +1 位作者 孙爱新 朱丽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0-14,21,共6页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生产铜/钢双金属复合材料的主要制备工艺以及它们的原理和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铜/钢复合界面的冶金结合行为和铜/钢双金属复合材料制备的研究动态,并对铜/钢复合材料在各方面的应用做了简单介绍,最后对各制备工艺的...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生产铜/钢双金属复合材料的主要制备工艺以及它们的原理和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铜/钢复合界面的冶金结合行为和铜/钢双金属复合材料制备的研究动态,并对铜/钢复合材料在各方面的应用做了简单介绍,最后对各制备工艺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钢双金属 复合材料 制备工艺
下载PDF
钢铜双金属铸造界面结合参数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明杰 张国伟 +1 位作者 张佳琪 徐宏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61-963,共3页
实验采用高性能铅锡青铜合金ZCu Pb20Sn5研究了浇注温度和钢基体预热温度对钢铜双金属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铅锡青铜熔炼温度为1 200℃,钢基体预热温度为1 200℃时,钢铜双金属界面剪切强度达到142 MPa。
关键词 铅锡青铜 浇注温度 钢基体 结合强度 钢铜双金属
下载PDF
层片式复合材料摩擦性能与表面形态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高飞 杨亭亭 +1 位作者 符蓉 韩晓明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1-328,共8页
粉末冶金材料摩擦面上多组分的混合以及第三体的存在,不利于澄清材料中不同组分对摩擦性能的贡献程度.本文采用机械组合方法制备了铜-钢-铝层片式摩擦材料,通过定速摩擦试验机,在干、湿两种条件下,观察了3种组分的摩擦表面微结构随摩擦... 粉末冶金材料摩擦面上多组分的混合以及第三体的存在,不利于澄清材料中不同组分对摩擦性能的贡献程度.本文采用机械组合方法制备了铜-钢-铝层片式摩擦材料,通过定速摩擦试验机,在干、湿两种条件下,观察了3种组分的摩擦表面微结构随摩擦速度的变化过程,测试了不同条件下的摩擦性能.结果表明:铜良好的塑性和焊合性,易形成与基体黏附性良好的第三体,使表面的粗糙程度增加;钢较高的强度及其氧化物的脆性,形成的第三体流动性好且与基体的结合强度有限,容易发生开裂和脱落;铝形成的富氧化铝的第三体,其颗粒间较差的黏合程度易在表面弥散分布,使表面平整度好.在摩擦速度低于900 r/min条件下,水分的润滑作用使湿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系数低于干摩擦;摩擦速度高于900 r/min时,水分的冷却和清理微细第三体颗粒的作用,降低了材料的软化程度和第三体的流动性,使湿摩擦系数大于干摩擦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钢-铝复合材料 第三体 摩擦磨损 摩擦材料
下载PDF
不锈钢器皿拉深模具材料研究的最新发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梁金生 梁广川 高兴华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5-47,26,共4页
报导了在新型铜基合金模具材料、陶瓷模具材料、玛浪模具材料等不锈钢器皿拉深专用模具材料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今后模具材料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不锈钢 器皿 拉深模 模具 材料 冲压
下载PDF
含铜高纯净钢固溶态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海燕 卢弘 +2 位作者 刘宗昌 任慧平 王玉峰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6-68,共3页
为了深入研究含铜钢的时效析出强化规律,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Fe-1.15%Cu高纯净钢固溶态的微观组织形貌,探讨了含铜钢固溶态基体特性对时效析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含铜高纯净钢固溶处理后,铜溶质原子并非均匀分布于铁素体基体,而是以... 为了深入研究含铜钢的时效析出强化规律,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Fe-1.15%Cu高纯净钢固溶态的微观组织形貌,探讨了含铜钢固溶态基体特性对时效析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含铜高纯净钢固溶处理后,铜溶质原子并非均匀分布于铁素体基体,而是以一种不均匀的短程有序形式存在。有序畴的存在可为随后的时效析出创造有利条件,从而对含铜钢的时效强化行为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纯净钢 固溶
下载PDF
磨粒轮廓分形维数与磨损状态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传辉 朱华 葛世荣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6-339,共4页
在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上用45#钢-铜摩擦副进行摩擦磨损试验,将试验过程中生成的磨粒经稀释和超声波分散后制成谱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自行研制的由光学显微镜、摄像头及计算机构成的磨粒分形维数测量系统分析谱片特征.结果表明... 在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上用45#钢-铜摩擦副进行摩擦磨损试验,将试验过程中生成的磨粒经稀释和超声波分散后制成谱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自行研制的由光学显微镜、摄像头及计算机构成的磨粒分形维数测量系统分析谱片特征.结果表明:磨粒的外形轮廓存在分形特征;磨粒群体平均分形维数随磨损过程的进行而变化,这种变化同铜合金试销的磨损率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磨粒轮廓分形特征及磨损状态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粒 分形维数 磨损率 相关性
下载PDF
我国发电厂凝汽器管材的生产、应用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汪德良 曹顺安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7-30,共4页
对我国发电厂常用凝汽器管材(铜合金管、钛管、不锈钢管)的研究发展历史及应用现状进行回顾性综述,并对各种凝汽器管材的应用市场前景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 汽轮机 凝汽器管材 发电厂 市场前景分析
下载PDF
基于BNi76CrP粉末钎料的1Cr18Ni9Ti与T2异种材料真空钎焊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薛敬凯 王飞 +4 位作者 罗绪珍 李潮伟 田文 杨军 刘晓荣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10-213,共4页
采用BNi76CrP粉末钎料开展了1Cr18Ni9Ti与T2异种材料的真空钎焊工艺试验,研究了不同钎焊温度下BNi76CrP粉末钎料对1Cr18Ni9Ti不锈钢和T2紫铜的润湿性能和钎焊性能。结果表明:在960~980℃范围内BNi76CrP粉末钎料对1Cr18Ni9Ti不锈钢与T2... 采用BNi76CrP粉末钎料开展了1Cr18Ni9Ti与T2异种材料的真空钎焊工艺试验,研究了不同钎焊温度下BNi76CrP粉末钎料对1Cr18Ni9Ti不锈钢和T2紫铜的润湿性能和钎焊性能。结果表明:在960~980℃范围内BNi76CrP粉末钎料对1Cr18Ni9Ti不锈钢与T2紫铜具有良好的润湿性能,且随钎焊温度的升高润湿性呈逐渐增强趋势。在钎焊温度960~980℃下保温5 min时,得到良好的1Cr18Ni9Ti不锈钢与T2紫铜钎焊接头组织,接头具有良好的耐压性能和气密性能,未见裂纹、气孔等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 紫铜 异种材料 真空钎焊 BNi76CrP粉末钎料
下载PDF
铜中氧对铜/钢扩散复合界面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璞 刘世程 +3 位作者 刘德义 陈汝淑 滕颖丽 戴雅康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1-74,80,共5页
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电子探针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含氧量的铜/钢双金属棒扩散复合界面氧化物的形成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铜中氧含量较少时,扩散复合中基本不形成氧化物。当铜中含氧量较高时,界面附近铜中形成弥散分布的氧化物颗粒;... 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电子探针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含氧量的铜/钢双金属棒扩散复合界面氧化物的形成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铜中氧含量较少时,扩散复合中基本不形成氧化物。当铜中含氧量较高时,界面附近铜中形成弥散分布的氧化物颗粒;随扩散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氧化物颗粒尺寸变大,分布区域变宽;界面剪切断裂时裂纹在氧化物处形成、扩展。从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结果中可以确定在铜/钢界面附近的氧化物为Fe2O3并从热力学角度分析了氧化物的形成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钢界面 铜中氧含量 氧化物 扩散
下载PDF
钢包铜复合线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银娥 马光 +2 位作者 刘啸锋 柏文超 姜婷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2期514-516,共3页
介绍了3种钢包铜复合导电柱的复合坯制备方法,探索了3种复合坯的制备工艺(1)液固相复合法;(2)直接装配法:(3)特殊装配法,对制备出的钢包铜复合导电柱复合界面组织致密性、界面结合状态及密封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前两种工... 介绍了3种钢包铜复合导电柱的复合坯制备方法,探索了3种复合坯的制备工艺(1)液固相复合法;(2)直接装配法:(3)特殊装配法,对制备出的钢包铜复合导电柱复合界面组织致密性、界面结合状态及密封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前两种工艺制备的复合线材其结合面有局部结合不紧密,在界面未形成冶金结合状态,致使复合界面经氦检漏有漏气现象;第三种工艺制备的钢包铜复合线经气密性等综合性能试验,达到了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铜复合 导电材料 加工工艺
下载PDF
高温后不锈钢-碳钢复合钢筋低周疲劳性能 被引量:4
20
作者 华建民 王斐 +3 位作者 薛暄译 黄乐鹏 陈增顺 王能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0-160,共11页
为评估火灾后不锈钢-碳钢复合钢筋的低周疲劳性能,对8个温度梯度的不锈钢-碳钢复合钢筋试件进行了低周疲劳试验,获得了火灾后不锈钢-碳钢复合钢筋的滞回曲线和疲劳寿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温度对低周疲劳荷载下不锈钢-碳钢复合钢筋... 为评估火灾后不锈钢-碳钢复合钢筋的低周疲劳性能,对8个温度梯度的不锈钢-碳钢复合钢筋试件进行了低周疲劳试验,获得了火灾后不锈钢-碳钢复合钢筋的滞回曲线和疲劳寿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温度对低周疲劳荷载下不锈钢-碳钢复合钢筋的最大拉压应力、塑性应变幅值以及能量密度的影响,并从微观角度观察了不锈钢-碳钢复合钢筋高温后的金相组织变化,讨论了其疲劳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当受火温度高于500℃时,不锈钢-碳钢复合钢筋的低周疲劳性能随温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疲劳寿命和能量密度在700℃时到达最低点;高温导致不锈钢-碳钢复合钢筋疲劳强度降低,塑性应变增加;金相组织变化是高温后不锈钢-碳钢复合钢筋低周疲劳性能改变的原因,受火温度高于700℃时碳钢芯筋的金相组织发生改变,冷却后有粒状珠光体生成。结果明确了不锈钢-碳钢复合钢筋的低周疲劳破坏机理,揭示了经历不同高温的不锈钢-碳钢复合钢筋低周疲劳性能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不锈钢-碳钢复合钢筋 低周疲劳 金相组织 断口形貌 火灾后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