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6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归黄方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精室湿热瘀滞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高庆和 刘胜京 +2 位作者 赵明 赵子维 郭博达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8期738-743,共6页
目的:观察归黄方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精室湿热瘀滞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纳入Ⅲ型前列腺炎精室湿热瘀滞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归黄方)60例,对照组(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60例。连续服药6周,随访4周。观察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 目的:观察归黄方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精室湿热瘀滞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纳入Ⅲ型前列腺炎精室湿热瘀滞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归黄方)60例,对照组(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60例。连续服药6周,随访4周。观察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症状积分指数(NIH-CPSI)、中医症状评分、前列腺按摩液常规,以及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结果:两组治疗后均可显著降低NIH-CPSI总评分、疼痛评分、排尿评分、生活质量影响评分、中医症状评分、WBC数量(P<0.05),增加卵磷脂小体数量(P<0.05)。试验组在治疗6周结束后,NIH-CPSI评分由(28.34±9.23)分降低为(6.78±3.53)分;对照组在治疗结束后,NIH-CPSI评分由(27.81±8.28)分降低为(14.48±4.27)分。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除治疗第2周时排尿评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以外(P>0.05),第4、6、10周时试验组在降低NIH-CPSI总评分、疼痛评分、排尿评分、生活质量影响评分及中医症状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在减少WBC数目、增加卵磷脂小体数量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安全性检查两组治疗后均未见明显异常,治疗过程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归黄方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精室湿热瘀滞证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前列腺炎 归黄方 临床试验 精室湿热瘀滞
下载PDF
除湿化瘀汤内服外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湿热瘀滞型临床研究
2
作者 杨兴智 李洁 +4 位作者 刘煜 甘道举 熊伟 彭艳 蒋远斌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10期1913-1916,共4页
目的:观察除湿化瘀汤内服外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湿热瘀滞型的疗效。方法:108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单纯中药组及成药对照组各36例,联合治疗组用除湿化瘀汤熏蒸加内服,单纯中药组用除湿化瘀汤内服,成药对照组给予前列舒通胶囊。结果:总... 目的:观察除湿化瘀汤内服外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湿热瘀滞型的疗效。方法:108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单纯中药组及成药对照组各36例,联合治疗组用除湿化瘀汤熏蒸加内服,单纯中药组用除湿化瘀汤内服,成药对照组给予前列舒通胶囊。结果:总有效率联合治疗组91.67%(33/36),单纯中药组69.44%(25/36),成药对照组72.22%(26/36),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降低(P<0.05),联合治疗组评分更低(P<0.05),单纯中药组治疗后与成药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最大尿流率与平均尿流率均提升,联合治疗组较单纯中药组及成药对照组升幅更大(P<0.05)。结论:中药内服联合熏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湿热瘀滞型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前列腺炎 湿热瘀滞证 除湿化瘀汤
下载PDF
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姗 张娥 +1 位作者 张枫 范家英 《河南中医》 2024年第7期1099-1104,共6页
目的:分析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感染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为中医药调理体质防治宫颈HR-HPV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及... 目的:分析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感染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为中医药调理体质防治宫颈HR-HPV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及体检中心的420例宫颈HR-HPV感染者作为观察组,选择420例同时段宫颈HR-HPV检测阴性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观察组不同年龄段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观察组不同HR-HPV基因型别中医体质类型。结果:观察组中医体质分布依次为:痰湿质(30.50%)>湿热质(19.00%)>平和质(15.50%)>阳虚质(14.80%)>气虚质(10.00%)>阴虚质(5.90%)>瘀血质(2.70%)>气郁质(1.70%);对照组中医体质分布依次为:平和质(73.30%)>湿热质(8.40%)>阴虚质(5.70%)>痰湿质(4.50%)>气虚质(4.30%)>阳虚质/瘀血质(1.80%)>气郁质(0.20%)。两组中医体质类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痰湿质、湿热质、阳虚质、气虚质,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体质类型居前三位的是痰湿质、湿热质、阳虚质,占全部体质类型的64.30%。对照组平和质324例,占比73.50%,观察组平和质81例,占比15.50%,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中,痰湿质、阳虚质、阴虚质主要见于46~55岁,湿热质、气虚质、气郁质主要见于36~45岁,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宫颈HR-HPV16、18型和非16、18型中医体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湿质、湿热质、阳虚质为宫颈HR-HPV感染人群的易感体质;痰湿质、湿热质、阳虚质与年龄具有相关性,痰湿质多见于36~45岁,湿热质、阳虚质多见于46~55岁,HR-HPV基因型别与中医体质类型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中医体质 痰湿质 湿热质 阳虚质 阴虚质 平和质 气虚质 瘀血质 气郁质
下载PDF
柏薏灌肠液联合丹白颗粒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董杨 李燕 +1 位作者 张伟 刘秀荣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5期549-552,共4页
目的:探讨柏薏灌肠液联合丹白颗粒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灌肠组、中药颗粒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 目的:探讨柏薏灌肠液联合丹白颗粒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灌肠组、中药颗粒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中药灌肠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柏薏灌肠液,中药颗粒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丹白颗粒,联合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柏薏灌肠液+丹白颗粒。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评估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流动力学、炎症因子和治疗安全性。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中药灌肠组、中药颗粒组的70.00%(21/30)、66.67%(20/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包括腰骶胀痛、经行不畅、带下增多和舌红苔黄积分)低于中药灌肠组、中药颗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子宫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舒张末期最大流速和搏动指数高于中药灌肠组、中药颗粒组,阻力指数低于中药灌肠组、中药颗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8、前列腺素E2和β淀粉样前体蛋白]水平低于中药灌肠组、中药颗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中药灌肠组和中药颗粒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33%(4/30)、10.00%(3/30)和6.67%(2/3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柏薏灌肠液联合丹白颗粒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的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中医证候,提高盆腔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抑制炎症因子水平,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柏薏灌肠液 丹白颗粒 湿热瘀结证 血流动力学 炎症因子
下载PDF
蒲丹消痤面膜对湿热瘀结型痤疮的影响
5
作者 李晓霞 赵文杰 +3 位作者 陈华 赵晖 吴育婷 陈慧玲 《光明中医》 2024年第9期1789-1792,共4页
目的观察蒲丹消痤面膜治疗湿热瘀结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湿热瘀结型痤疮患者均分为3组。基础组予茵陈蒿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味方口服,观察组予蒲丹消痤面膜外敷联合内服茵陈蒿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味方,对照组予阿达... 目的观察蒲丹消痤面膜治疗湿热瘀结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湿热瘀结型痤疮患者均分为3组。基础组予茵陈蒿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味方口服,观察组予蒲丹消痤面膜外敷联合内服茵陈蒿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味方,对照组予阿达帕林凝胶外涂联合内服茵陈蒿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味方。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皮损变化,计算GAGS评分改善情况;比较治疗后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随访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GAGS评分和疗效均优于基础组(P<0.05);且观察组与基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口服茵陈蒿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味方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蒲丹消痤面膜能提高湿热瘀结型痤疮患者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刺 痤疮 湿热瘀结证 蒲丹消痤面膜 中医外治法
下载PDF
从“湿热、血瘀、脾虚”辨治糖尿病合并肛瘘
6
作者 陈松姬 林晨涵 陈祖清 《糖尿病新世界》 2024年第17期193-198,共6页
与普通肛瘘相比,糖尿病合并肛瘘在临床中更需要特别关注。本文基于中医典籍,结合现代研究及临床经验,从“湿热、血瘀、脾虚”角度探析糖尿病合并肛瘘的辨治,认为“湿热、血瘀、脾虚”为糖尿病合并肛瘘的核心病机,脾虚为本,湿热为标,随... 与普通肛瘘相比,糖尿病合并肛瘘在临床中更需要特别关注。本文基于中医典籍,结合现代研究及临床经验,从“湿热、血瘀、脾虚”角度探析糖尿病合并肛瘘的辨治,认为“湿热、血瘀、脾虚”为糖尿病合并肛瘘的核心病机,脾虚为本,湿热为标,随着病程进展各有侧重。起病初期,以湿热为主,病程中后期,多以脾虚为主,血瘀贯穿全程。治疗应辨清虚实,随证遣方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 血瘀 脾虚 肛瘘 糖尿病
下载PDF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n Treating Ulcerative Colitis by the Integration Method of Heat-Clearing, Damp-Excreting, Spleen-Strengthening, and Stasis-Remov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ith Western Medicine 被引量:1
7
作者 Zi-Jun Jia Zhen-Huan Yang +6 位作者 Cai-Xia Jia Kun-Min Xiao Yi-Qun Niu Jie Chen Shao-Jie Duan Shu-Kun Yao Yan Li 《World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0年第1期74-82,共9页
Objective: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systematically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integration method of heat-clearing, dampness-excreting,spleen-strengthening, and stasis-removing from traditional Chin... Objective: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systematically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integration method of heat-clearing, dampness-excreting,spleen-strengthening, and stasis-removing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UC).Materials and Methods:The databases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hina Biology Medicinedisc(CBMdisc),WANFANG, VIP, and PubMed were searched fo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investigating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CM methods of clearing heat,draining dampness, invigorating the spleen, and removing stasis,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to treat UC from January 2009 to March 2019. Two reviewers independently conducted literature searches, screenings, data extractions, and literature bias evaluations. A meta-analysis was conducted using RevMan 5.3 and Stata 13.0 software. Results:In total, 15 studies involving 1289 patients were included. The results of the meta-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s (relative risk [RR]=1.27, 95%confidence interval [CI]:1.21, 1.35, Z=8.74, P <0.00001). In the subgroup analysi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ral TCM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s (RR=1.24, 95%CI:1.15, 1.33, Z=5.88, P <0.00001).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ral TCM with enemas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RR=1.30, 95%CI:1.12, 1.50, Z=3.52, P=0.0004).The comparison between Western medicine alone and oral TCM combined with enteroscopy and Western medicine showed that the effective rate of enteroscopy (RR=1.18, 95%CI:1.05, 1.33, Z=2.86, P=0.004) and the symptom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ll improved more in the combined treatment groups than in those of the Western medicine group alone,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RR=-4.23, 95%CI:-4.93,-3.53, Z=11.84, P <0.00001). Conclusion:The integration of the TCM methods of heat clearing, dampness excreting, spleen strengthening, and stasis removing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ure rate of UC, and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treat U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earing heat draining dampness invigorating spleen META-ANALYSIS removing stasis ulcerative colitis
原文传递
五味消毒饮加减对子宫内膜炎急性期炎症因子及miR-140-5p、TLR4表达的影响
8
作者 蔡广彦 苗佳 +1 位作者 赵秀君 李想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11期1958-1961,共4页
目的评价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子宫内膜炎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和miR-140-5p、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口服盐酸多西环素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五味消毒饮加减内服... 目的评价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子宫内膜炎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和miR-140-5p、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口服盐酸多西环素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五味消毒饮加减内服治疗。记录腹痛消失时间、白带恢复正常时间;进行治疗前后热毒瘀结证评分;检测治疗前后相关炎症介质水平;检测治疗前后miR-140-5p、Toll样受体4(TLR4)水平;进行治疗前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记录血流指数(FI)、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主要症状病程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主要症状评分和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炎症介质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LR4水平低于对照组,miR-140-5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RI、PI低于对照组,FI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子宫内膜炎急性发作期患者,可调节miR-140-5p和TLR4表达,抑制促炎因子释放,减轻炎性损伤,改善子宫内膜血液循环,缩短病程,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炎 急性期 热毒瘀结证 五味消毒饮 miR-140-5p TLR4 炎症因子
下载PDF
江泳教授病证结合分人分型分期辨治带状疱疹
9
作者 蒋萃 田茸 +3 位作者 袁世清 彭杨芷 叶莹 江泳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67-70,共4页
带状疱疹以剧烈疼痛为其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西医治疗虽起效较快但使疼痛降低至初始程度一半时较易产生不良反应,且在预防及控制其并发症方面效果不佳。江泳教授以病为纲,认为带状疱疹以肝络血虚,热毒湿浊瘀滞肝络为其共性核心病机... 带状疱疹以剧烈疼痛为其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西医治疗虽起效较快但使疼痛降低至初始程度一半时较易产生不良反应,且在预防及控制其并发症方面效果不佳。江泳教授以病为纲,认为带状疱疹以肝络血虚,热毒湿浊瘀滞肝络为其共性核心病机,结合患者不同证型的个性病机进行分型论治。江教授以“柔肝泻火,解毒除湿,通络止痛”为基本治则,创制“泻毒通络”方为基础验方,分人分型分期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她认为病证结合辨治带状疱疹,可以最大化地优化临床疗效,更能发挥中医特色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病证结合 共性核心病机 热毒湿浊瘀滞肝络 “泻毒通络”方
下载PDF
孙林梅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经验
10
作者 杨婷 孙林梅 +1 位作者 高南南 程晓芸 《四川中医》 2024年第4期20-23,共4页
孙林梅教授主要从事肛肠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与经验总结,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形成了独特的临床经验。她认为溃疡性结肠炎多由湿、热、瘀致病,其治法当为清热化湿,理气活血,涩肠固脱,治疗过程中应遵循疾病变化过程灵... 孙林梅教授主要从事肛肠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与经验总结,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形成了独特的临床经验。她认为溃疡性结肠炎多由湿、热、瘀致病,其治法当为清热化湿,理气活血,涩肠固脱,治疗过程中应遵循疾病变化过程灵活辨证并自拟经验方,临证取效颇佳。本文将其相关经验进行梳理总结,以供学者学习借鉴,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从湿热瘀论治 辨证论治 临床经验 医案
下载PDF
自拟清化止痛汤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急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11
作者 董其虎 郁春姣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4年第11期49-51,共3页
目的分析湿热瘀结型急性盆腔炎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使用自拟清化止痛汤联合中药灌肠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急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 目的分析湿热瘀结型急性盆腔炎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使用自拟清化止痛汤联合中药灌肠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急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自拟清化止痛汤联合中药灌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相比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缩短(P<0.05),且主症评分和次症评分明显降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清化止痛汤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急性盆腔炎具有较好的效果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拟清化止痛汤 中药灌肠 湿热瘀结型 急性盆腔炎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单味中药有效成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唐舒高 王佳佳 +2 位作者 田紫若 巴寅颖 迟莉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1期234-238,共5页
研究表明,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不良反应少且复发率低,临床常用益气健脾、清热祛湿、活血化瘀、补血养阴类中药组方治疗,其主要药物的有效成分具有减轻炎症反应、修复黏膜损伤、调节肠道微生态、调节免疫反应等作用。本文对常用单味中... 研究表明,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不良反应少且复发率低,临床常用益气健脾、清热祛湿、活血化瘀、补血养阴类中药组方治疗,其主要药物的有效成分具有减轻炎症反应、修复黏膜损伤、调节肠道微生态、调节免疫反应等作用。本文对常用单味中药有效成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其临床治疗与中药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单味中药 益气健脾 清热祛湿 活血化瘀 补血养阴 综述
下载PDF
妇炎清颗粒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怡 张家玮 +5 位作者 黄缨 彭宣文 陈宜斌 贺漪 黄晓艳 胡文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120,共5页
目的评价妇炎清颗粒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临床研究设计方法,5个试验中心300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50例)与对照组(150例)。试验组予妇炎清颗粒及... 目的评价妇炎清颗粒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临床研究设计方法,5个试验中心300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50例)与对照组(150例)。试验组予妇炎清颗粒及金刚藤胶囊模拟剂口服,对照组予金刚藤胶囊及妇炎清颗粒模拟剂口服,疗程4周。将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结束后12周两组的临床总疗效、中医症状积分、盆腔疼痛评分疗效、盆腔积液及包块的恢复、宫颈分泌物恢复、复发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300例患者中,符合方案有效病例282例,试验组145例,对照组137例。疗程结束后,试验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03%(132/145)、67.88%(93/137),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减少程度对比对照组更佳(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盆腔疼痛疗效有效率分别为93.10%(135/145)和75.91%(104/137),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盆腔内积液、包块恢复情况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χ^(2)=15.633,P<0.05);宫颈分泌物恢复情况试验组优于对照组(χ^(2)=8.560,P<0.05);治疗结束后12周进行对比,试验组治疗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复发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治疗过程中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均有较高安全性。结论妇炎清颗粒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临床疗效确切,在临床综合总疗效、中医症状总积分和单个症状积分的疗效等方面均优于金刚藤胶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炎清颗粒 湿热瘀结证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下载PDF
穴位埋线联合八宝丹胶囊治疗ⅢA型慢性前列腺炎(湿热瘀阻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宫再兴 冯驰 +3 位作者 胡著云 郑琪 夏曙霞 徐庆刚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67-70,74,共5页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联合八宝丹胶囊治疗ⅢA型慢性前列腺炎(湿热瘀阻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20例ⅢA型慢性前列腺炎(湿热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穴位埋线+口服八...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联合八宝丹胶囊治疗ⅢA型慢性前列腺炎(湿热瘀阻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20例ⅢA型慢性前列腺炎(湿热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穴位埋线+口服八宝丹胶囊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八宝丹胶囊治疗。记录并比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CPSI评分(疼痛或不适、尿路症状、生活质量)、前列腺液常规白细胞(WBC)计数、卵磷脂小体(SPL)计数、最大尿流率(Qmax)和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的NIH-CPSI计数评分、前列腺液常规WBC计数、SPL计数、Qmax、中医证候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优(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显著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八宝丹胶囊治疗ⅢA型慢性前列腺炎(湿热瘀阻证)疗效确切,可以作为治疗此病的一种创新中医药协同治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埋线 八宝丹胶囊 慢性前列腺炎 湿热瘀阻
下载PDF
基于“伏邪理论”探讨中医药抗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的诊疗策略 被引量:2
15
作者 袁亚利 李军祥 +6 位作者 谢春娥 邢韵淇 张文基 王木源 卢心毓 李一桐 毛堂友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70-74,共5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未阐明的好发于直肠和结肠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具有周期性、反复发作等发病特点,此与中医学“伏邪理论”认识趋同。该文试从中医“伏邪理论”入手,回顾相...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未阐明的好发于直肠和结肠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具有周期性、反复发作等发病特点,此与中医学“伏邪理论”认识趋同。该文试从中医“伏邪理论”入手,回顾相关典籍,结合本团队的临床经验,对UC的中医发病机制进行重新探讨。认为湿热、瘀血是伏邪的重要组成部分,脾虚是伏邪产生的基础,而伏邪所致的肠络受损是UC发生的病理基础,因此临证遣方用药时谨遵扶正祛邪、透邪外出的治疗总纲,提出清热利湿是祛除伏邪的首要治则,健脾温中为重要保障,理气活血是主要方式,而顾护胃气则需贯穿治疗始终,由此创立的清肠温中方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并能有效防治UC的复发。该文分别从“伏邪理论”源流、伏邪在UC发病中的特点及在诊疗中的应用等探讨了中医药抗UC复发的诊疗策略,并附本团队防治UC复发的经验,以期对该病的临床治疗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伏邪理论 临证经验 湿热瘀血 脾虚 肠络受损
下载PDF
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中医证候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嫱 郭洁 +1 位作者 宋殿荣 鲁娣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669-1675,共7页
【目的】探究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者中医证候特征,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9月至2022年10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就诊行HPV检测确诊为宫颈HR-HPV感染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总结其病位、病... 【目的】探究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者中医证候特征,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9月至2022年10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就诊行HPV检测确诊为宫颈HR-HPV感染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总结其病位、病性特点及证型分布。【结果】宫颈HR-HPV感染者的临床特征主要以阴道分泌物异常为主,占63.40%。病位证素为胞宫、脾、肝、肾、经络、胃、心神、心,其中以胞宫、脾、肝最多见,分别占67.00%、58.80%和55.80%。病性证素为湿、热、气滞、血瘀、气虚、阳虚、阴虚、痰、寒,其中以湿、热、气滞、血瘀最多见,分别占66.40%、56.60%、36.00%和31.80%。各年龄段病位证素均以胞宫为主,病性证素均以湿、热为主。双病位证素以胞宫-脾最常见,三病位证素以胞宫-脾-肝最常见。双病性证素以湿-热最常见,三病性证素以湿-热-血瘀最常见。根据聚类分析结果,结合临床实际,发现宫颈HR-HPV感染者的主要证型分布为湿热瘀阻、肝郁气滞、心肾不交、脾胃阳虚。【结论】宫颈HR-HPV感染者的中医病位证素主要在胞宫,兼脾、肝、肾多脏腑合病;病性证素以湿、热为主,呈现虚实错杂的特点;中医证型主要是湿热瘀阻、肝郁气滞、心肾不交、脾胃阳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 中医证候特征 证素 胞宫 湿热瘀阻 肝郁气滞 心肾不交 脾胃阳虚
下载PDF
从虚、热、湿、瘀、郁论治溃疡性结肠炎
17
作者 王怡菲 王志颖 +3 位作者 陈航 杨洋 杨恒 张书信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9期1577-1581,共5页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较为复杂,常虚实夹杂、寒热错杂、多因素相互作用。本病病机关键在于虚、热、湿、瘀、郁,其中正虚为发病之本,其病理演变为气郁、热结、湿阻、血瘀,活动期主要病机为肠道湿热或肝脾不和,缓解期主要病机为脾虚湿蕴、脾...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较为复杂,常虚实夹杂、寒热错杂、多因素相互作用。本病病机关键在于虚、热、湿、瘀、郁,其中正虚为发病之本,其病理演变为气郁、热结、湿阻、血瘀,活动期主要病机为肠道湿热或肝脾不和,缓解期主要病机为脾虚湿蕴、脾肾阳虚或寒热错杂。临证遣方用药时首先辨析病情急缓及分期,再根据病情特点辨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以补益脾肾、平调寒热、清热化湿、活血化瘀、疏肝开郁。临床中应紧抓虚、热、湿、瘀、郁病机,辨证施治,灵活用药,方可收获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用药特色 湿
下载PDF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湿热瘀滞型勃起功能障碍患者103例临床观察
18
作者 姚均超 琚保军 +3 位作者 李霄 李鲁豫 马苗苗 张永涛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33-240,共8页
目的:评价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湿热瘀滞型勃起功能障碍(E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同期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湿热瘀滞型ED患者108例。对照组采用他达拉非治疗,治疗组加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疗程为8... 目的:评价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湿热瘀滞型勃起功能障碍(E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同期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湿热瘀滞型ED患者108例。对照组采用他达拉非治疗,治疗组加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疗程为8周,治疗8周后根据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勃起质量(EQS)评分、9条目病人健康问卷(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7(GAD-7)观察指标评价疗效,记录安全性指标和不良反应。研究的第16周对两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并记录疗效指标、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最终纳入103例,治疗组52例,对照组51例。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8周后IIEF-5评分、EQS评分均有升高(P<0.05),与对照组[(15.88±3.86)分,56.0(49,64)分]相比,治疗组IIEF-5评分、EQS评分[(18.36±2.82)分,67.5(54.5,76.75)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8周后中医证候积分、PHQ-9评分、GAD-7评分均有下降(P<0.05),与对照组[5.0(3,6)分,4.0(2,5)分]相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GAD-7评分[4.0(2.25,5)分,2.5(1,4.76)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PHQ-9评分[3.0(2,5)分]与对照组[3.0(2,5)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时,两组IIEF-5评分较治疗前均有升高(P<0.05),治疗组IIEF-5评分[(17.04±2.60)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14.16±3.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安全性指标异常和不良反应,本研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湿热瘀滞型ED与他达拉非相比,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且具有更好的远期疗效和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勃起功能障碍 湿热瘀滞 中医综合疗法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基于“湿瘀伏热”理论探讨痛风合剂治疗痛风湿热瘀阻证
19
作者 戴梦婷 王婧 +3 位作者 马可迅 杨亚旭 褚配鑫 张芳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32期137-141,共5页
痛风是一种由于单钠尿酸盐沉积关节周围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属于中医学中“历节、痹证”范畴。中医认为痛风的主要病理因素为痰湿、血瘀,且其发病符合“伏毒”的特点。本课题组在反复临床实... 痛风是一种由于单钠尿酸盐沉积关节周围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属于中医学中“历节、痹证”范畴。中医认为痛风的主要病理因素为痰湿、血瘀,且其发病符合“伏毒”的特点。本课题组在反复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在“湿瘀”理论及“伏毒”理论的基础上,针对痛风提出“湿瘀伏热”理论,认为其为缓解期核心病机,“湿热瘀阻”为发作期核心病机,临证多以清热利湿、活血止痛为主要治法,并在四妙丸的基础上化裁痛风合剂,在痛风性关节炎湿热瘀阻证的治疗中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瘀伏热 痛风合剂 痛风 湿热瘀阻证
下载PDF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评价消癥饮联合精前康抑菌凝胶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
20
作者 马鹏 张琦 +1 位作者 常贵峰 王祖龙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6期540-546,共7页
目的:通过红外热成像技术评价消癥饮联合精前康抑菌凝胶对湿热瘀阻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男科门诊就诊的120例湿热瘀阻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给予消癥... 目的:通过红外热成像技术评价消癥饮联合精前康抑菌凝胶对湿热瘀阻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男科门诊就诊的120例湿热瘀阻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给予消癥饮颗粒口服联合精前康抑菌凝胶纳肛;对照组予消癥饮颗粒口服,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NIH-CPS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以及带脉区、下焦区、腹股沟区域红外热成像温度数据进行测定,并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IH-CPSI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试验组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 h后,试验组下焦[(33.60±0.40)℃]及腹股沟[(33.78±0.30)℃]区域温度较治疗前[下焦:(34.09±0.34)℃,腹股沟:(34.49±0.28)℃]均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下焦:(34.02±0.29)℃,腹股沟:(34.54±0.25)℃,治疗1 h后:下焦:(34.05±0.26)℃,腹股沟:(34.51±0.22)℃]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下焦区[试验组:(33.13±0.41)℃,对照组:(33.42±0.25)℃]及腹股沟[试验组:(33.21±0.29)℃,对照组:(33.86±0.29)℃]区域温度较治疗前[试验组:下焦:(34.09±0.34)℃,腹股沟:(34.49±0.28)℃,对照组:下焦:(34.02±0.29)℃,腹股沟:(34.54±0.25)℃]及治疗1 h后均降低(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88.14%)优于对照组(77.19%)(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消癥饮联合精前康抑菌凝胶能够明显降低湿热瘀阻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NIH-CPS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和下焦区及腹股沟区域红外热成像热值,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 消癥饮 精前康 慢性前列腺炎 湿热瘀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