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termination and evaluation on field control efficacy of Trichogramma dendrolimi against Ostrinia furnacalis 被引量:1
1
作者 ZHAO Xiu-Mei ZHANG Shu-Quan +5 位作者 LUO Bao-Jun QU Zhong-Cheng LI Min WANG Li-Da WU Lin-Lin LI Qing-Chao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6-441,共6页
The results of evaluation on field control efficacy of Trichogramma dendrolimi against Ostrinia furnacalis showed that the correction rates of Ostrinia furnacalis egg mass parasitism were 71.75% and 73.57%,the average... The results of evaluation on field control efficacy of Trichogramma dendrolimi against Ostrinia furnacalis showed that the correction rates of Ostrinia furnacalis egg mass parasitism were 71.75% and 73.57%,the average control effect were 65.85% and 70.24%,the restoration yield loss rates were 6.78% and 7.97%,input-output ratio at 1:27.8 and 1:33.5 in Longjiang county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in 2009 and 2010,respectively.The technology is a integration of advanced,practical,environmental safety,effective biocontrol measures,embodies the "public plant protection,green plant protection" fully,has significant economic,social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chogramma dendrolimi Biological control Ostrinia furnacalis Field control efficacy
下载PDF
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几个种群间繁殖性状的杂交效果分析
2
作者 赵书红 陈德全 +1 位作者 高文仲 杨静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438-443,共6页
应用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松毛虫赤眼蜂几个种群间繁殖性状的杂交效果进行了研究。通过杂种优势率的统计检验及亲本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的分析,得出10个杂交组合中的最优组合为JNYT11×LT,JNYT11×XT。
关键词 松毛虫赤眼蜂 杂交 配合力
下载PDF
不同蜂卵比条件下松毛虫赤眼蜂对梨小食心虫卵的寄生效果
3
作者 马爱红 李敏 +4 位作者 冉红凡 康振宇 李建成 杨小凡 宋凯 《河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59-63,共5页
为了明确不同蜂卵比条件下松毛虫赤眼蜂对梨小食心虫卵的寄生效果,采用室内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蜂卵比(1∶5、1∶10、1∶15、1∶20、1∶30)条件下松毛虫赤眼蜂对梨小食心虫卵的寄生率、寻找效应,以及松毛虫赤眼蜂后代羽化率的影响。结... 为了明确不同蜂卵比条件下松毛虫赤眼蜂对梨小食心虫卵的寄生效果,采用室内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蜂卵比(1∶5、1∶10、1∶15、1∶20、1∶30)条件下松毛虫赤眼蜂对梨小食心虫卵的寄生率、寻找效应,以及松毛虫赤眼蜂后代羽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单蜂供卵比例的增加,松毛虫赤眼蜂对梨小食心虫卵的寄生率逐渐降低、寻找效应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其中,蜂卵比为1∶5时寄生率最高,蜂卵比为1∶20时寻找效应最大,且与其他处理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松毛虫赤眼蜂后代羽化率逐渐增加,其中蜂卵比为1∶(5~15)时羽化率差异不显著。对不同蜂卵比处理下的寄生率、寻找效应和羽化率进行综合,认为蜂卵比为1∶(10~15)时,松毛虫赤眼蜂对梨小食心虫卵的寻找和寄生效果较好。研究结果为松毛虫赤眼蜂的田间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赤眼蜂 梨小食心虫 寄生 寻找效应 羽化率
下载PDF
松毛虫凸腿小蜂对林间不同寄主的选择性与适合度
4
作者 郑泠芝 唐缙涵 +3 位作者 陈祯鸿 卓强祯 翁怀锋 梁光红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7-515,共9页
松毛虫凸腿小蜂Kriechbaumerella dendrolimi是我国南方针叶林重大食叶害虫柳杉毛虫Dendrolimus houi的蛹期优势天敌。通过调查该蜂的自然寄主种类,明确其对不同寄主的选择性与适合度,为其在野外转主寄生情况和潜在的控害能力提供理论... 松毛虫凸腿小蜂Kriechbaumerella dendrolimi是我国南方针叶林重大食叶害虫柳杉毛虫Dendrolimus houi的蛹期优势天敌。通过调查该蜂的自然寄主种类,明确其对不同寄主的选择性与适合度,为其在野外转主寄生情况和潜在的控害能力提供理论依据。为此,在柳杉毛虫为害的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林分内展开调查,采集并鉴定大型鳞翅目昆虫,记录松毛虫凸腿小蜂对不同种类蛹的寄生特性及其寄生不同蛹后的子代情况。结果表明,在受害林分中,共获得10种大型鳞翅目昆虫,具有不同的蛹期;松毛虫凸腿小蜂对不同种类的蛹存在选择性差异,优先选择柳杉毛虫蛹(占93.33%),且耗时最短(163.98s)。在寄生阶段,该蜂能准确定位、识别柳杉毛虫蛹等寄主,也能快速分辨非寄主如银杏大蚕蛾Saturnia japonica。从寄生结果来看,该蜂能在柳杉毛虫、乌桕大蚕蛾Attacusatlas、思茅松毛虫D.kikuchii、明目大蚕蛾Antheraea frithi、樗蚕Samia cynthia、樟蚕Saturnia pyretorum和马尾松毛虫D.punctatus这7种蛹内成功繁育子代,但其子代之间的生物学特性存在显著差异。除柞蚕Antheraeapernyi蛹外,柳杉毛虫蛹繁育的子代数量最多且雌蜂体型最大,马尾松毛虫蛹繁育的子代最少且雌蜂最小。研究表明,受害林分中存在着丰富的大型鳞翅目昆虫种类,理论上可供松毛虫凸腿小蜂完成其年生活史,有望实现林间持续防控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凸腿小蜂 寄生特性 寄主选择性 寄主适合度
下载PDF
3种杀螨剂对松毛虫赤眼蜂和七星瓢虫的毒性风险评估
5
作者 熊浩 李凯龙 +4 位作者 杜桂萍 罗杰 罗香文 宋增收 陈武瑛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67-71,共5页
为明确30%乙螨唑悬浮剂、23%阿维菌素·乙螨唑悬浮剂和15%乙螨唑·唑螨酯悬浮剂等3种杀螨剂对松毛虫赤眼蜂和七星瓢虫的急性毒性效应和初级风险,采用试管药膜法分别测定了3种杀螨剂对松毛虫赤眼蜂和七星瓢虫的急性毒性,并预测... 为明确30%乙螨唑悬浮剂、23%阿维菌素·乙螨唑悬浮剂和15%乙螨唑·唑螨酯悬浮剂等3种杀螨剂对松毛虫赤眼蜂和七星瓢虫的急性毒性效应和初级风险,采用试管药膜法分别测定了3种杀螨剂对松毛虫赤眼蜂和七星瓢虫的急性毒性,并预测杀螨剂在农田内外的暴露量,表征毒性风险。结果表明:3种杀螨剂对松毛虫赤眼蜂急性接触毒性LR50为0.255~63.400 g a.i./hm^(2);对七星瓢虫的急性接触毒性LR_(50-48 h)和LR_(50-16 d)分别为9.30~21.70 g a.i./hm^(2)和3.72~8.36 g a.i./hm^(2)。30%乙螨唑悬浮剂和15%乙螨唑·唑螨酯悬浮剂在农田内外对松毛虫寄生蜂的危害商值HQ均小于5,风险可接受;23%阿维菌素·乙螨唑悬浮剂在农田内外对松毛虫寄生蜂的危害商值HQ均大于5,风险不可接受;30%乙螨唑悬浮剂和23%阿维菌素·乙螨唑悬浮剂对七星瓢虫的农田内危害商值HQ均大于5,风险不可接受;15%乙螨唑·唑螨酯悬浮剂对七星瓢虫的农田内危害商值HQ均小于5,风险可接受;3种杀螨剂对七星瓢虫的农田外危害商值HQ均小于5,风险可接受。综之,2种复配杀螨剂相比单剂的毒性增大,30%乙螨唑悬浮剂和23%阿维菌素·乙螨唑悬浮剂对非靶标节肢动物的风险均不可接受,农药施用时需采用一些风险降低措施来减轻对松毛虫赤眼蜂和七星瓢虫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螨剂 松毛虫赤眼蜂 七星瓢虫 毒性 风险评估
下载PDF
The potential of trehalose to replace insect hemolymph in artificial media for Trichogramma dendrolimi (Hymenoptera: Trichogrammatidae) 被引量:2
6
作者 Xin Lu Shi-Chou Han +2 位作者 Li-Ying Li Simon Grenier Patrick De Clercq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5期629-636,共8页
Insect additives have been shown to improve the value of artificial media for Trichogramma species, but at the same time maintain dependence on parallel cultures of host insects. In the present study, Trichogramma den... Insect additives have been shown to improve the value of artificial media for Trichogramma species, but at the same time maintain dependence on parallel cultures of host insects. In the present study, 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 was reared in vitro from egg to adult on artificial media with different contents of pupal hemolymph of Chinese oak silkmoth Antheraea pernyi (Guérin-Méneville) and with supplements of distilled water, or of trehalose dissolved in water or in Grace's insect medium. The results indicated insect hemolymph was the key component of artificial medium. Developmental parameters, including rates of parasitism, pupation, adult emergence and normal adults, and numbers of produced adults, were increased on media supplemented with trehalose even when the proportion of pupal hemolymph was reduced. Two artificial media, the first containing 30% hemolymph and 10% trehalose in water with 98.9% parasitism rate, 77.7.0% pupation rate, 77.2% emergence rate, 80.0% normal adult rate and 333 produced adults, and the second containing 25% hemolymph and 15% trehalose in Grace's insect medium with 97.8% parasitism rate, 91.0% pupation rate, 85.2% emergence rate, 76.1% normal adult rate and 757 produced adults, were believed to hold potential to mass produce T. dendrolimi. The use of trehalose to partially replace pupal hemolymph in artificial medium of this and other Trichogramma species may contribute to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heir production cost and may as such help to evade problems related to short supplies of lepidopteran eggs, which currently constitute the main factitious host for the mass rearing of the parasitoi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ificial medium in vitro rearing TREHALOSE Trichogramma dendrolimi
原文传递
糖源对松毛虫赤眼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7
作者 张晨 曹文润 王宇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39-43,共5页
为更好地开展松毛虫赤眼蜂生物防治工作,设置喂食1次20%蜂蜜水、持续喂食20%蜂蜜水、喂食1次20%蔗糖水、持续喂食20%蔗糖水4个糖源供给方式和1个持续喂食清水对照,研究糖源对松毛虫赤眼蜂寿命、寄生能力和飞行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喂食... 为更好地开展松毛虫赤眼蜂生物防治工作,设置喂食1次20%蜂蜜水、持续喂食20%蜂蜜水、喂食1次20%蔗糖水、持续喂食20%蔗糖水4个糖源供给方式和1个持续喂食清水对照,研究糖源对松毛虫赤眼蜂寿命、寄生能力和飞行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喂食20%蜂蜜水或20%蔗糖水,会显著提升松毛虫赤眼蜂的寿命、寄生能力和飞行能力,且持续喂食糖源要优于喂食1次糖源。通过喂食糖源,松毛虫赤眼蜂寿命会提升2.2~22.0 d,寄生卵粒数增加5.9~9.9粒,在持续喂食20%蜂蜜水时寿命和寄生能力最佳,分别为23.0 d和81.1粒;通过喂食20%蜂蜜水或20%蔗糖水,松毛虫赤眼蜂种群中无飞行能力比例会下降6.0%~7.3%,飞行能力2级比例会提升10.9%~12.4%。因此,糖源供给有利于进一步开发松毛虫赤眼蜂生防潜能,提升其对玉米螟等虫害的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赤眼蜂 糖源 寿命 寄生能力 飞行能力
下载PDF
放蜂方式对松毛虫赤眼蜂田间防效的影响
8
作者 张晨 马巾超 +2 位作者 刘旭东 齐振阳 王宇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27-33,共7页
为提高赤眼蜂田间防治效果,降低释放成本,通过测定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在两种放蜂方式[蛹后期释放、混合生育期释放(即预蛹期、蛹中期和蛹后期)],6个时间段(释放后1~6 d),5个距离点(0,5,10,15,20和25 m)下的实际防效... 为提高赤眼蜂田间防治效果,降低释放成本,通过测定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在两种放蜂方式[蛹后期释放、混合生育期释放(即预蛹期、蛹中期和蛹后期)],6个时间段(释放后1~6 d),5个距离点(0,5,10,15,20和25 m)下的实际防效,明确放蜂方式对松毛虫赤眼蜂田间寄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释放松毛虫赤眼蜂(Td)蛹后期时,Td仅可在放蜂后3 d内对田间不同距离的玉米螟卵块进行寄生,各距离点寄生率均随放蜂时间增加而降低。在相同放蜂时间,随着距离的增加,寄生率均呈下降趋势。而混合释放预蛹期、蛹中期和蛹后期释放Td,可以在6 d内对田间玉米螟卵块进行寄生。比较两种放蜂方式发现,在释放Td 3 d后,混合释放的Td表现出更好的扩散能力。由此得出,松毛虫赤眼蜂适合采用混合释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蜂方式 松毛虫赤眼蜂 玉米螟 田间防效
下载PDF
松毛虫赤眼蜂田间放蜂方法对亚洲玉米螟防治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杜文梅 庞佳瑶 +2 位作者 王琳 张俊杰 阮长春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75-1281,共7页
根据目前吉林省亚洲玉米螟新的发生为害情况,为提高防治效果,于2018—2020年在吉林省进行了松毛虫赤眼蜂防治亚洲玉米螟田间放蜂方法优化试验。田间试验结果显示,不同的放蜂处理间防治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增加放蜂次数和放蜂量均能提高... 根据目前吉林省亚洲玉米螟新的发生为害情况,为提高防治效果,于2018—2020年在吉林省进行了松毛虫赤眼蜂防治亚洲玉米螟田间放蜂方法优化试验。田间试验结果显示,不同的放蜂处理间防治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增加放蜂次数和放蜂量均能提高防治效果,且利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连续防治一代和二代亚洲玉米螟防治效果最佳,防治效果可达到79.32%。建议防治一代亚洲玉米螟时,每667m^(2)释放15000头蜂,分3次释放,第1次3000头,第2次7000头,第3次5000头,每次放蜂每667m^(2)设2个放蜂点;防治二代亚洲玉米螟时,每667m^(2)释放10000头蜂,放1次,分2个点放蜂;同时,利用植保无人机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防治亚洲玉米螟1334 hm2,防治效果达到76.36%~81.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赤眼蜂 亚洲玉米螟 放蜂方法 防治效果
下载PDF
三种本土赤眼蜂对番茄潜叶蛾卵的寄生能力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代晓彦 王瑞娟 +7 位作者 刘艳 陈浩 苏龙 张峰 李红梅 赵金凤 郑礼 翟一凡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0-34,共5页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是一种世界性检疫害虫,由于其对化学农药已产生抗药性,需要采取生物防治方法进行可持续防控。本研究旨在明确三种本地赤眼蜂(螟黄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对番茄潜叶蛾卵的寄生潜能,为选育优良赤眼...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是一种世界性检疫害虫,由于其对化学农药已产生抗药性,需要采取生物防治方法进行可持续防控。本研究旨在明确三种本地赤眼蜂(螟黄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对番茄潜叶蛾卵的寄生潜能,为选育优良赤眼蜂种,挖掘对番茄潜叶蛾的控害潜能提供科学依据。室内测定三种赤眼蜂单头雌蜂24 h内对番茄潜叶蛾卵的寄生卵粒数、羽化率及雌性比的结果表明,螟黄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对番茄潜叶蛾卵均有一定的寄生能力,松毛虫赤眼蜂基本不寄生;螟黄赤眼蜂的寄生卵粒数为16.93粒,玉米螟赤眼蜂为10.80粒;寄生后代羽化率表现为螟黄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二者后代羽化率达70%以上,雌性比在65%以上。综上,螟黄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均可寄生番茄潜叶蛾卵,且前者更适合用于番茄潜叶蛾的生物防控,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螟黄赤眼蜂 玉米螟赤眼蜂 松毛虫赤眼蜂 寄生能力
下载PDF
孤雌产雌松毛虫赤眼蜂种群间生殖表型的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吕琳 李媛媛 +5 位作者 霍梁霄 梁洪宇 张欢欢 周金成 张礼生 董辉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5-253,共9页
为明确温度、遗传背景和雌蜂日龄对孤雌产雌松毛虫赤眼蜂生殖表型和Wolbachia滴度的影响,在22℃和29℃下处理两种遗传背景(彰武、西丰)的孤雌生殖松毛虫赤眼蜂,逐日统计子代蜂生殖表型指标(雄性比,间体率)、适合度指标(日产卵量,羽化率)... 为明确温度、遗传背景和雌蜂日龄对孤雌产雌松毛虫赤眼蜂生殖表型和Wolbachia滴度的影响,在22℃和29℃下处理两种遗传背景(彰武、西丰)的孤雌生殖松毛虫赤眼蜂,逐日统计子代蜂生殖表型指标(雄性比,间体率)、适合度指标(日产卵量,羽化率)和Wolbachia滴度。结果发现,29℃下子代蜂雄性比和间体率显著高于22℃处理的子代蜂,但29℃下雌蜂体内Wolbachia滴度和日产卵量均显著低于22℃处理的雌蜂。彰武种群雄性比显著高于西丰种群,但其日产卵量显著低于西丰种群。随母代蜂日龄增加,子代蜂雄性比和间体率均上升,但日产卵量和羽化率均下降。结果表明温度、遗传背景和日龄均影响孤雌产雌松毛虫赤眼蜂生殖表型。研究结果将为改善孤雌产雌赤眼蜂规模化繁育和田间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尔巴克氏体 松毛虫赤眼蜂 孤雌产雌生殖 遗传背景
下载PDF
耐低湿松毛虫赤眼蜂对苹果蠹蛾卵的寄生能力及适应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美娇 周昭旭 《寒旱农业科学》 2023年第10期947-951,共5页
松毛虫赤眼蜂是一种很好的生防因子,在防治苹果蠹蛾时具有很高的适用性。为提高耐低湿松毛虫赤眼蜂对苹果蠹蛾的控制效果,以苹果蠹蛾卵为寄主卵,通过赤眼蜂的寄生试验研究了寄主卵日龄和密度对耐低湿松毛虫赤眼蜂寄生效果的影响,完善甘... 松毛虫赤眼蜂是一种很好的生防因子,在防治苹果蠹蛾时具有很高的适用性。为提高耐低湿松毛虫赤眼蜂对苹果蠹蛾的控制效果,以苹果蠹蛾卵为寄主卵,通过赤眼蜂的寄生试验研究了寄主卵日龄和密度对耐低湿松毛虫赤眼蜂寄生效果的影响,完善甘肃地区田间赤眼蜂释放技术以减少生产成本。结果表明,松毛虫赤眼蜂对2日龄苹果蠹蛾卵有更好的寄生选择,当蜂卵比为1∶30时,寄生率最大,达82.22%。通过赤眼蜂和苹果蠹蛾卵的寄生选择关系,确定了最佳蜂卵比为1∶30,此比值下,雌蜂的单蜂寄生效能约为26.50粒/蜂,苹果蠹蛾卵的被寄生率约为70%,达到较好的寄生效果。经实验室长期耐低湿处理的松毛虫赤眼蜂能更好地适应不利的环境因子,其在西北干旱地区有更高的适用性。建议在田间使用时,可通过虫情监测判断苹果蠹蛾产卵时间和数量,然后可确定在苹果蠹蛾高峰产卵期48 h后释放赤眼蜂,且释放的蜂量应保持蜂卵比值约为1∶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苹果蠹蛾 松毛虫赤眼蜂 控制效能 低湿
下载PDF
松毛虫赤眼蜂脂肪酸合酶基因的克隆、表达谱及其在滞育中的功能分析
13
作者 贺冰心 张雪 +2 位作者 张俊杰 郑美鑫 李蕙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9-468,共10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克隆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脂肪酸合酶(fattty acid synthase,Fas)基因(TdFas),并分析其在滞育中的调控功能,为松毛虫赤眼蜂滞育研究提供新依据。【方法】基于松毛虫赤眼蜂转录组数据,克隆TdFas的cDNA... 【目的】本研究旨在克隆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脂肪酸合酶(fattty acid synthase,Fas)基因(TdFas),并分析其在滞育中的调控功能,为松毛虫赤眼蜂滞育研究提供新依据。【方法】基于松毛虫赤眼蜂转录组数据,克隆TdFas的cDNA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RT-qPCR检测TdFas在松毛虫赤眼蜂滞育与非滞育预蛹、蛹和成虫及滞育诱导维持期预蛹和滞育解除期预蛹中的表达量。通过以1000,2000和3000 ng/μL ds TdFas溶液浸泡松毛虫赤眼蜂幼虫的RNAi方式干扰TdFas的表达,探究其对松毛虫赤眼蜂滞育率及甘油三酯相对含量的影响。【结果】克隆得到松毛虫赤眼蜂TdFas的cDNA序列全长为8601 bp(GenBank登录号:OP146440),其开放阅读框长7278 bp,推测编码一个2426个氨基酸的蛋白,含有一个典型的脂肪酸合酶的β-酮酰还原酶结构域。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TdFas与膜翅目其他昆虫的FASs亲缘关系较近,其中与短管赤眼蜂Trichogramma pretiosum FAS亲缘关系最近。RT-qPCR结果表明,松毛虫赤眼蜂滞育预蛹和滞育成虫中TdFas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非滞育个体中的,滞育蛹中则TdFas的表达量显著低于非滞育个体中的;滞育预蛹中TdFas的表达量在滞育诱导维持期和滞育解除期均随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分别在滞育诱导维持第40天和滞育解除第40天时表达量最高。RNAi结果显示,3000 ng/μL ds TdFas沉默TdFas效果最好,在此浓度ds TdFas处理下,松毛虫赤眼蜂滞育率(66.04%)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96.67%)和ds Gfp阴性对照组(93.88%),预蛹中甘油三酯相对含量也较这2个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本研究首次鉴定了松毛虫赤眼蜂TdFas,且TdFas可能在松毛虫赤眼蜂滞育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松毛虫赤眼蜂滞育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赤眼蜂 脂肪酸合酶 滞育 甘油三酯 RNA干扰
下载PDF
松毛虫赤眼蜂控制落叶松毛虫防治效果林间试验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军生 田立荣 +4 位作者 史静 李雅琴 韩秀玲 戴亚环 秦惠刚 《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45-49,共5页
为优化森林生态环境,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加快推进生物防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应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落叶松毛虫是生物防治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的重要手段。内蒙古大兴安岭绰尔森工公司开展了人工释放赤眼蜂卡防治落叶松毛虫试验,并对... 为优化森林生态环境,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加快推进生物防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应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落叶松毛虫是生物防治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的重要手段。内蒙古大兴安岭绰尔森工公司开展了人工释放赤眼蜂卡防治落叶松毛虫试验,并对防治效果进行了调查。人工释放松毛虫赤眼蜂对落叶松毛虫种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重度发生区、中度发生区和轻度发生区松毛虫赤眼蜂放蜂密度对于落叶松毛虫虫口减退率呈现出0.01水平显著性(F=6.171,p=0.001),同样地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效果也呈现出0.01水平显著性(F=6.169,p=0.001)。林间释放松毛虫赤眼蜂放蜂量以重度180张蜂卡/hm2、中度75张蜂卡/hm2和轻度90张蜂卡/hm2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应在生产中加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赤眼蜂 落叶松毛虫 生物防治 虫口减退率 防治效果
下载PDF
五种生物农药对松毛虫赤眼蜂的毒性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5
15
作者 潘悦 常寿荣 +3 位作者 毛春堂 严君 钱正强 张晓龙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5476-5478,共3页
测定5种生物农药对预蛹期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和成蜂的毒力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预蛹期赤眼蜂对这些生物农药的敏感性较成蜂低,其中苏云金芽孢杆菌对预蛹期赤眼蜂的毒力最小,安全系数最高。其他试... 测定5种生物农药对预蛹期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和成蜂的毒力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预蛹期赤眼蜂对这些生物农药的敏感性较成蜂低,其中苏云金芽孢杆菌对预蛹期赤眼蜂的毒力最小,安全系数最高。其他试剂毒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苦参碱、百部·川楝·苦参碱、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棉核·苏云菌。建议在使用赤眼蜂寄生卵卡时,在出蜂前喷施苏云金芽孢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农药 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 毒力测定 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松毛虫赤眼蜂对被害与未被害马尾松的趋性选择 被引量:18
16
作者 黄丽莉 刘兴平 +3 位作者 韩瑞东 王国红 孙江华 戈峰 《昆虫知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5-219,共5页
分别利用培养皿和“Y”形嗅觉仪的测定方法,研究了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Matsumura对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Walker危害的马尾松针(Pinus massoniana)与未被害马尾松针的趋性选择反应。发现未被害松针和被害松... 分别利用培养皿和“Y”形嗅觉仪的测定方法,研究了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Matsumura对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Walker危害的马尾松针(Pinus massoniana)与未被害马尾松针的趋性选择反应。发现未被害松针和被害松针对松毛虫赤眼蜂均具显著的引诱作用,但是在被害与未被害松针两者之间,松毛虫赤眼蜂明显选择被害松针;对于不同被害程度而言,松毛虫赤眼蜂倾向于选择被害程度严重的松针,而与松针是否被马尾松毛虫连续危害的关系不明显。即松毛虫赤眼蜂可以通过马尾松毛虫被害后的寄主植物(马尾松)所散发的气味以对寄主栖息地定向,跟踪、寻找马尾松毛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赤眼蜂 马尾松 挥发性物质 趋性选择
下载PDF
释放赤眼蜂防治苹果蠹蛾、梨小食心虫效果研究 被引量:29
17
作者 许建军 冯宏祖 +5 位作者 李翠梅 吐尔逊 王兰 李志刚 何江 郭文超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90-695,共6页
采用室内胁迫寄生和田间自然寄生相结合的办法,以筛选新疆南部荒漠绿洲生态区果园环境条件下对苹果蠹蛾有效的赤眼蜂蜂种,明确赤眼蜂对苹果蠹蛾的防控效果。结果显示经过高温驯化的耐旱松毛虫赤眼蜂对苹果蠹蛾有较好的寄生效果,室内外... 采用室内胁迫寄生和田间自然寄生相结合的办法,以筛选新疆南部荒漠绿洲生态区果园环境条件下对苹果蠹蛾有效的赤眼蜂蜂种,明确赤眼蜂对苹果蠹蛾的防控效果。结果显示经过高温驯化的耐旱松毛虫赤眼蜂对苹果蠹蛾有较好的寄生效果,室内外试验对苹果蠹蛾卵寄生率最高分别达到79.92%和30.16%,田间罩笼试验释放赤眼蜂最高防效可达83.48%。田间多点示范表明,采用释放赤眼蜂结合喷施生物源农药等为重点的果树主要害虫生物防治配套技术对果园苹果蠹蛾、梨小食心虫防治效果较好,蛀果减退率最高达74.34%,平均为56.58%,释放赤眼蜂配合双向迷向丝蛀果减退率达85.93%,化学防治为89.06%,连续释放赤眼蜂持续防治效果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荒漠绿洲生态区 螟黄赤眼蜂 松毛虫赤眼蜂 苹果蠹蛾 梨小食心虫 防效
下载PDF
外界生态因子对感染Wolbachia的松毛虫赤眼蜂生殖稳定性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海燕 张莹 +3 位作者 丛斌 钱海涛 董辉 付海滨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366-2372,共7页
【目的】明确水平人工转染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获得营产雌孤雌生殖松毛虫赤眼蜂生殖方式在环境条件改变时的遗传稳定性,探索Wolbachia与其宿主间的相互适应性。【方法】采用喂食抗生素、持续高温处理、与雄蜂交配等方法,观察产雌孤... 【目的】明确水平人工转染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获得营产雌孤雌生殖松毛虫赤眼蜂生殖方式在环境条件改变时的遗传稳定性,探索Wolbachia与其宿主间的相互适应性。【方法】采用喂食抗生素、持续高温处理、与雄蜂交配等方法,观察产雌孤雌松毛虫赤眼蜂寄生和羽化等情况。【结果】抗生素诱导下,从F2代开始出现雄蜂,经诱导获得的雄性与正常雌性、诱导获得雌性交配可以产生后代,且20个后代群体都有雄性个体出现;25℃恒温下,与雄性交配的产雌孤雌松毛虫赤眼蜂寄生数和未交配的相比显著降低,到F7代恢复正常,只有交配的F2、F4后代出现个别雄蜂,其它世代和未交配所有世代均未出现雄蜂。而32℃高温下,交配与未交配至F5代所有羽化个体全为雄蜂。【结论】不同温度下与雄蜂交配不会改变Wolbachia感染引起的松毛虫赤眼蜂产雌孤雌生殖方式,抗生素处理和持续至少20d的32℃高温是改变感染Wolbachia的松毛虫赤眼蜂生殖方式的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LBACHIA 松毛虫赤眼蜂 孤雌生殖 稳定性
下载PDF
吉林省玉米螟生物防治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7
19
作者 陈立玲 张庆贺 +4 位作者 薛争 白洪玉 张振铎 吕跃星 鲁新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61-567,共7页
玉米螟是吉林省玉米生产中的最重要虫害,常年玉米为害损失率达10%以上。自20世纪80年代初吉林省就积极探索玉米螟的生物防治技术,积累了一定的生物防螟经验。本文就吉林省玉米螟研究中的几个主要热点问题:玉米螟的发生及危害现状、生物... 玉米螟是吉林省玉米生产中的最重要虫害,常年玉米为害损失率达10%以上。自20世纪80年代初吉林省就积极探索玉米螟的生物防治技术,积累了一定的生物防螟经验。本文就吉林省玉米螟研究中的几个主要热点问题:玉米螟的发生及危害现状、生物防治的主要技术、取得的经验和效益等进行综述,同时对今后开展玉米螟生物防控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植保工作中病虫害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螟 生物防治 赤眼蜂 白僵菌
下载PDF
四种杀菌剂对两种赤眼蜂的毒性分析及敏感性比较 被引量:15
20
作者 金啸 尹晓辉 +1 位作者 朱国念 徐志宏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49-652,共4页
采用药膜法分别测定了95%三唑酮、99.5%肟菌酯、96.2%咪鲜胺和95%申嗪霉素4种杀菌剂对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和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4种供试杀菌剂对玉米螟赤眼蜂的直接接... 采用药膜法分别测定了95%三唑酮、99.5%肟菌酯、96.2%咪鲜胺和95%申嗪霉素4种杀菌剂对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和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4种供试杀菌剂对玉米螟赤眼蜂的直接接触毒性LC50值分别为0.822 0、48.70、12.94和24.25 mg/L,对松毛虫赤眼蜂的LC50值分别为10.55、180.3、218.1和240.3 mg/L。即4种杀菌剂对两种赤眼蜂的风险性存在差异,供试药剂对松毛虫赤眼蜂相对较为安全。由于玉米螟赤眼蜂比松毛虫赤眼蜂对供试杀菌剂更为敏感,因此以玉米螟赤眼蜂作为评价农药对赤眼蜂风险的供试生物更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赤眼蜂 玉米螟赤眼蜂 杀菌剂 毒性 敏感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