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引黄灌区连续减施化肥对春小麦产量稳定性的影响
1
作者 王月梅 田海梅 +5 位作者 王西娜 郝雯悦 吕喆铭 于金铭 谭军利 王朝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9-554,共16页
【目的】探索宁夏引黄灌区连续减施化肥对土壤氮、磷、钾养分供应及春小麦产量的影响,并分析影响产量稳定性的因素,为化肥合理减施、春小麦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宁春4号春小麦为供试作物,2019-2022年连续4年开展化肥减施田... 【目的】探索宁夏引黄灌区连续减施化肥对土壤氮、磷、钾养分供应及春小麦产量的影响,并分析影响产量稳定性的因素,为化肥合理减施、春小麦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宁春4号春小麦为供试作物,2019-2022年连续4年开展化肥减施田间定位试验,试验设置常规施肥(CF,N 270 kg·hm^(-2)、P_(2)O_(5)150 kg·hm^(-2)、K_(2)O 75 kg·hm^(-2))、减量施肥下限(RF1,N 180 kg·hm^(-2)、P_(2)O_(5)45 kg·hm^(-2)、K_(2)O 30 kg·hm^(-2),与传统施肥相比减N 33.3%、减P_(2)O_(5)70.0%、减K_(2)O 60.0%)、减量施肥上限(RF2,N 225 kg·hm^(-2)、P_(2)O_(5)75 kg·hm^(-2)、K_(2)O 45 kg·hm^(-2),与传统施肥相比减N 17.0%、减P_(2)O_(5)50.0%、减K_(2)O 40.0%)及不施肥(CK)处理,分析春小麦生育期间气候因素,播前土壤水分含量,播前和收获期土壤矿质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收获期春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及相互关系。【结果】2019-2022年播前土壤水分含量存在年际差异,其中2022年的较低,平均值仅为19.5%;除2020年受施肥处理显著影响外,其余年份各施肥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播前和收获期土壤矿质态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均以常规施肥(CF)处理较高,RF2处理次之,且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而RF1处理的趋于降低。2019年,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和产量均以CF处理最高,分别为23261.7和9449.0 kg·hm^(-2),较RF2处理增幅分别为2.8%-4.5%和3.2%-16.0%,而2020-2022年均以RF2处理较高,但与CF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且4年籽粒产量表现最稳定;从年际变化来看,所有施肥处理的公顷穗数、千粒重、产量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因此施肥量并不是造成产量年际差异的主要原因,而是与播前土壤水分、降水量、气温、湿度和风速有密切关系,其中2022年产量的降低主要与较低的播前土壤水分、灌浆期的干热风现象及氮肥基追比的改变有关。【结论】宁夏引黄灌区连续适量减施化肥(N225 kg·hm^(-2)、P_(2)O_(5)75 kg·hm^(-2)、K_(2)O 45 kg·hm^(-2),相对常规施肥减N 17.0%,减P_(2)O_(5)50.0%,减K_(2)O 40.0%)不会显著降低土壤氮、磷、钾的供应能力,且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春小麦公顷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促进地上部干物质量向籽粒的转移和积累,从而趋于提高春小麦的籽粒产量。但是,春小麦产量受降雨、风速、湿度等气候因素和土壤墒情、连作障碍、氮肥追施比等的影响而存在年际差异,其中,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是影响小麦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其对施肥效果的影响需做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连续减施化肥 土壤速效养分 干物质量 产量稳定性 宁夏引黄灌区
下载PDF
夏玉米光谱特征和产量对滴灌氮磷调控的响应
2
作者 赵双会 栗岩峰 王珍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7期19-28,共10页
【目的】研究滴灌条件下氮磷调控对夏玉米冠层光谱特征及产量的影响。【方法】2022—2023年连续开展田间试验,2022年试验设置3个氮肥水平(0、120、240kg/hm^(2))(以纯N计)和2个磷肥水平(0、100 kg/hm^(2))(以P2O5计),2023年施氮处理与2... 【目的】研究滴灌条件下氮磷调控对夏玉米冠层光谱特征及产量的影响。【方法】2022—2023年连续开展田间试验,2022年试验设置3个氮肥水平(0、120、240kg/hm^(2))(以纯N计)和2个磷肥水平(0、100 kg/hm^(2))(以P2O5计),2023年施氮处理与2022年一致,磷肥增加为3个水平(0、60、120 kg/hm^(2))。研究滴灌氮磷调控对夏玉米冠层光谱特征、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等指标影响。【结果】①施氮和施磷处理夏玉米光谱反射率明显增加,与不施氮不施磷处理相比,施氮后光谱反射率增加9.61%~18.60%,施磷后光谱反射率增加了3.06%~7.06%;②夏玉米地上部干物质量和产量均随施氮量和施磷量增加而增加,氮磷配施显著提高了夏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和籽粒产量,与仅施氮处理产量相比,氮磷配施处理较不施氮不施磷处理的增产幅度提高了8.82%~24.27%;与仅施磷产量处理相比,氮磷配施处理较不施氮不施磷处理的增产幅度提高15.75%~65.79%,氮磷交互作用对地上部干物质量和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0.01);③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的地上部干物质量与任意2波段差值植被指数(DVI)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最大值达到0.93。【结论】拔节期最佳植被指数的估测参数可选DVI(810,680),抽穗期可选MCARI1,灌浆期可选DVI(761,383);N2P1(N:240kg/hm^(2)、P2O5:100kg/hm^(2))处理可作为该地区夏玉米优化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氮磷调控 夏玉米 冠层光谱反射率 地上部干物质量 产量
下载PDF
缓释氮肥施用量对玉米抽雄—吐丝期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
作者 孟天天 刘亚楠 +5 位作者 张向前 路战远 陈立宇 李金龙 王伟妮 郝永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6-135,共10页
为明晰缓释氮肥不同施用量下玉米光合日变化特征及生长发育规律,利用光响应曲线拟合,以期为农牧交错区春玉米丰产栽培和氮肥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广德5号为研究对象,在2018年长期定位试验基础上,于2019,2020年分别测定分析了玉米抽... 为明晰缓释氮肥不同施用量下玉米光合日变化特征及生长发育规律,利用光响应曲线拟合,以期为农牧交错区春玉米丰产栽培和氮肥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广德5号为研究对象,在2018年长期定位试验基础上,于2019,2020年分别测定分析了玉米抽雄—吐丝期穗位叶在N 0(N0,CK),120(N8),180(N12),240(N16),300(N20),360(N24)kg/hm^(2)6个氮肥梯度下的SPAD值、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日变化、光响应曲线及干物质积累规律。2 a结果表明,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玉米穗位叶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日变化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以N16处理最高,且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最低。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光响应曲线拟合分析得出,N16处理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最高,2019,2020年N16处理分别比N0、N8、N12、N20、N24处理提高37.48%,29.51%,31.85%,18.17%,37.32%和80.04%,59.73%,50.30%,6.42%,62.51%。全株干物质及穗部干物质积累与最大净光合速率、SPAD值呈极显著正相关。综合分析得出,内蒙古西部地区最适宜的氮肥施用量为24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光合日变化 氮肥梯度 光响应曲线 抽雄—吐丝期 干物质量
下载PDF
脱叶催熟剂喷施时间对不同部位棉铃发育和纤维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朱继杰 赵红霞 +3 位作者 王士杰 贾晓昀 李妙 王国印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7-127,共11页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喷施脱叶催熟剂对棉花不同部位棉铃的干物质质量、产量性状以及纤维品质等的影响,明确河北省喷施棉花脱叶催熟剂的最佳时期。【方法】以机采棉品种冀丰1458为供试材料,分别于2020年和2021年的9月下旬到10月上旬,设...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喷施脱叶催熟剂对棉花不同部位棉铃的干物质质量、产量性状以及纤维品质等的影响,明确河北省喷施棉花脱叶催熟剂的最佳时期。【方法】以机采棉品种冀丰1458为供试材料,分别于2020年和2021年的9月下旬到10月上旬,设置4个时间喷施50%(质量分数)噻苯·乙烯利悬浮剂,以9月20日喷施等量清水作为对照,分析棉花的脱叶率和吐絮率、不同部位棉铃的干物质质量、铃重、籽指与衣分、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和纤维品质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各处理喷施脱叶催熟剂当天的吐絮率为40%~65%,处理后20 d的吐絮率和脱叶率均大于90%。与对照相比,9月20日处理的上部棉铃的铃重、籽指、衣分、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均显著降低;9月20日或9月25日左右喷施,上部、中部棉铃的干物质质量和单株棉铃总干物质质量均显著降低;9月20日至10月5日左右喷施脱叶催熟剂导致上部棉铃籽指显著降低,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显著提高,其中9月30日左右处理的籽棉和皮棉产量最高,并且其纤维品质综合表现也较好。【结论】初步认为,河北省植棉区露地直播棉田脱叶催熟剂的最佳喷施时间为9月30日、吐絮率为56%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叶催熟剂 棉铃 棉铃部位 产量 纤维品质 干物质质量
下载PDF
授粉期高温胁迫下雄穗大小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穆心愿 吕姗姗 +7 位作者 卢良涛 刘天学 李树岩 薛昌颖 王宏伟 赵霞 夏来坤 唐保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2880-2894,共15页
【目的】高温是制约夏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气象因子之一,通过设置授粉期高温胁迫和雄穗变小处理,探明高温胁迫下雄穗大小对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为玉米抗逆栽培及耐高温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2个玉米品种浚单20(XD20)和农华101(NH101)... 【目的】高温是制约夏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气象因子之一,通过设置授粉期高温胁迫和雄穗变小处理,探明高温胁迫下雄穗大小对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为玉米抗逆栽培及耐高温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2个玉米品种浚单20(XD20)和农华101(NH101)为试材,于2020—2021年玉米抽雄至散粉结束的10 d内采用人工模拟增温试验,同时,设置抽雄期雄穗变小处理(剪除60%雄穗分枝数),探究授粉期高温胁迫下雄穗大小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2年结果表明,授粉期高温胁迫对玉米雄穗长度、分枝数、小穗数和雌雄开花动态影响较小,但导致玉米干物质积累能力及向穗部分配比例下降,影响雌穗生长发育,造成穗轴长度和穗轴粗显著降低,穗粒数显著减少,花后物质积累量及向籽粒分配比例下降,进而产量显著降低。高温胁迫后,NH101穗长的下降幅度小于XD20,但行粒数、穗粒数及花后物质积累向籽粒分配比例的下降幅度高于XD20,导致NH101产量降幅超过XD20,XD20和NH101产量降幅分别为12.32%和25.00%,可见XD20比NH101更耐高温。雄穗变小处理使XD20和NH101的雄穗分枝数和小穗数分别显著降低58.57%、42.91%和57.30%、41.34%,但对雌雄开花动态无显著影响。2个温度条件下,雄穗变小处理均能促进雌穗生长,增加穗粒数,促进花后物质向籽粒积累,进而提高产量,其中,高温条件下的XD20增产幅度最大。在常温条件下,与正常雄穗处理相比,雄穗变小处理下,XD20和NH101的产量分别平均增加2.76%和4.37%,而在高温条件下,分别增加12.47%和5.75%。【结论】授粉期高温胁迫对雄穗生长发育影响较小,但导致雌穗生长发育受到不可逆损伤,穗粒数减少,制约了花后光合同化物向籽粒分配,产量显著下降。高温条件下,适当减少雄穗分枝数可促进雌穗生长发育,增加穗粒数,促进花后物质向籽粒积累,提高产量,且大雄穗型品种浚单20增产幅度高于小雄穗型品种农华1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授粉期高温 雄穗大小 干物质积累 籽粒产量
下载PDF
水肥一体化下不同滴灌带配置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王睿 李鹏 王文娥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27-333,共7页
针对水肥一体化下不同滴灌带配置方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合实际探究了当铺设50 m长滴灌带、设置6种不同首部压力时,毛管首、中、尾部的土壤含水率、干物质质量积累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带类型差异使得土壤的平均含水率在... 针对水肥一体化下不同滴灌带配置方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合实际探究了当铺设50 m长滴灌带、设置6种不同首部压力时,毛管首、中、尾部的土壤含水率、干物质质量积累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带类型差异使得土壤的平均含水率在生育期内变化规律有所差异,滴头采用内镶贴片式(N0. 30)时土壤含水率变化规律呈较明显的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且随着滴头流量的增大,在全生育期土壤含水率变化越平缓;滴头采用侧翼迷宫式(L0. 15)时土壤含水率变化趋势平缓,且随着滴头流量的增大,在全生育期土壤含水率变化越显著。L0. 15下全生育期土壤含水率均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可以为作物提供充足水分;流入滴灌带的肥液流速越低、长度越长,附着在管壁的肥料质量越多,尾部作物的肥料利用率越低,致使养分吸收少,作物产量降低。对不同处理下毛管的首、中、尾部产量均匀性进行分析表明,随着滴灌带长度的增加,N0. 30的作物产量均匀性逐渐降低,L0. 15的作物产量均匀性逐渐上升,故不同滴头流量对沿滴灌带长度方向的产量均匀性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产量 土壤含水率 干物质质量 滴灌带
下载PDF
无核白葡萄叶面积及一年生枝条干物质质量简易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白云岗 董新光 +2 位作者 张江辉 蔡军社 丁平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744-1748,共5页
【目的】葡萄叶面积及地上一年生枝条干物质质量是研究葡萄生长发育状况的重要指标,但在测定中工作量大而且精度难以保证,研究旨在取得一种简便、快速、正确估算的简易测定方法。【方法】利用数理统计与数字成像技术,对葡萄叶片与枝条... 【目的】葡萄叶面积及地上一年生枝条干物质质量是研究葡萄生长发育状况的重要指标,但在测定中工作量大而且精度难以保证,研究旨在取得一种简便、快速、正确估算的简易测定方法。【方法】利用数理统计与数字成像技术,对葡萄叶片与枝条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估算的数学方程。【结果】无核白葡萄叶面积与叶长、叶宽、长宽乘积都存在高度的正相关;一年生枝条干物质质量与枝条长度、叶片数及枝条叶面积也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结论】考虑野外生产实际中测量操作的便利性,在科研及生产实践中建议采用叶面积与叶脉长的乘幂方程。同时可利用叶面积的累积量代替葡萄树一年生地上枝条干物质量,可大大简化研究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核白葡萄 叶面积 干物质质量 测定方法
下载PDF
不同林龄杉木叶经济性状的变异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李瑾 王光军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35,共6页
以不同林龄杉木叶干重比、比叶面积、比叶重3个叶经济性状指标为研究对象,利用ANOVA分析方法、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杉木不同发育阶段的性状间的差异以及性状间相关关系,以探究植物叶片的干重投资-回报规律.结果表明:(... 以不同林龄杉木叶干重比、比叶面积、比叶重3个叶经济性状指标为研究对象,利用ANOVA分析方法、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杉木不同发育阶段的性状间的差异以及性状间相关关系,以探究植物叶片的干重投资-回报规律.结果表明:(1)5与20年生杉木为投资回报急进型,10与15年生为投资回报稳健型;(2)叶片的叶片干重部署和投资预期回报比代谢活力变异性高,中幼龄杉木叶片干重部署和投资预期回报变异性比近熟、成熟林更高;(3)叶片干重部署与代谢活力呈负相关,叶片代谢活力与预期回报呈正相关;5年生杉木叶片代谢活力与干重部署、代谢活力与投资预期回报联系更紧密;(4)叶片代谢活力对预期回报的影响程度为5年生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林龄 比叶面积 比叶重 叶干重比
下载PDF
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红豆草气候生产力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邓振镛 余优森 +2 位作者 仇化民 林日暖 刘养信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04-110,共7页
本文对红豆草的干物重、青干比、生长率、叶面积系数、净同化率和光能利用率等生物量特征值作了分析研究,从其内在的变化规律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气象条件对其影响的结果中,得出盛花期为刈草最佳阶段,并提出了提高刈草量的关键措... 本文对红豆草的干物重、青干比、生长率、叶面积系数、净同化率和光能利用率等生物量特征值作了分析研究,从其内在的变化规律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气象条件对其影响的结果中,得出盛花期为刈草最佳阶段,并提出了提高刈草量的关键措施。这对指导生产,提高产量和质量将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草 气候生产力
下载PDF
不同海拔车桑子叶片功能性状的比较 被引量:10
10
作者 徐倩 杨济达 +1 位作者 张志明 苏文华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期65-69,78,共6页
植物叶片的性状是植物功能性状的重要组成部分,叶片的功能性状能够反映植物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机制。车桑子是植被恢复工程中常见植物,本文以元谋两个海拔不同地区(海拔2 000m和海拔1 100m)的车桑子叶片为实验材料,测定其电解质渗透率、... 植物叶片的性状是植物功能性状的重要组成部分,叶片的功能性状能够反映植物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机制。车桑子是植被恢复工程中常见植物,本文以元谋两个海拔不同地区(海拔2 000m和海拔1 100m)的车桑子叶片为实验材料,测定其电解质渗透率、比叶重、叶干物质含量、叶厚度、含水率,比较分析以上各功能性状在不同海拔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海拔2 000m和海拔1 100m处车桑子叶片的电解质渗透率(PEL)分别为39.96%和32.67%,叶干物质含量(LDMC)分别为597.41kg/m^3和463.39kg/m^3,比叶重(LMA)分别为118.74g/m^2和105.35g/m^2,叶片厚度(LT)分别为0.20mm和0.23mm,叶片含水率(LWC)分别为52.64%和56.55%。随海拔的升高,车桑子叶片PEL有增加的趋势,LWC有减小的趋势,海拔2 000m处的车桑子叶片LAM、LDMC比海拔1 100m车桑子叶片高,LT比海拔1 100m车桑子叶片低。海拔1 100m处的车桑子叶片抗旱性和抗寒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桑子 电解质渗透率 比叶重 叶干物质含量 叶厚度 含水率
下载PDF
咸水灌溉对基质栽培甜脆豌豆生长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冯棣 朱玉宁 +2 位作者 周婷 张敬敏 王志和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在水资源紧缺地区开展无土栽培咸水灌溉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基质盆栽试验,以甜脆豌豆为试验对象,设置0.6(淡水)、1.6、2.6、3.6、4.6 g/L共5个矿化度(深层地下淡水掺兑NaCl而成)灌水处理,研究了甜脆豌豆植株地上部和根... 【目的】探讨在水资源紧缺地区开展无土栽培咸水灌溉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基质盆栽试验,以甜脆豌豆为试验对象,设置0.6(淡水)、1.6、2.6、3.6、4.6 g/L共5个矿化度(深层地下淡水掺兑NaCl而成)灌水处理,研究了甜脆豌豆植株地上部和根系生长状况以及豌豆营养品质对咸水灌溉的响应。【结果】与淡水灌溉相比,灌溉水矿化度为3.6 g/L和4.6 g/L时出苗率显著(P<0.05)降低,降幅分别为12.5%和31.2%;甜脆豌豆的株高、地上部鲜/干物质量均随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而显著(P<0.05)降低;在播后16 d时1.6 g/L和2.6 g/L处理的甜脆豌豆根系干物质积累未明显降低,但是在播后32d时咸水灌溉处理的根系干物质较淡水灌溉处理分别降低28.9%、40.5%、52.2%和53.1%;随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甜脆豌豆的根冠比呈增加趋势,豌豆淀粉量呈降低趋势,但2.6 g/L与0.6g/L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豌豆可溶性蛋白量和可溶性糖量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最大值均出现在2.6 g/L处理。【结论】开展基质栽培咸水灌溉甜脆豌豆是可行的,但灌溉水矿化度应≤2.6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脆豌豆 干物质量 根冠比 可溶性糖 可溶性蛋白
下载PDF
化肥减量配施生物肥对花生衰老特性、干物质积累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峰 张甜 +6 位作者 王铭伦 司彤 王月福 张晓军 于晓娜 赵红军 邹晓霞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6,共8页
不合理施肥已成为限制花生产量提高和品质改善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制定花生减肥增效施肥方案,本研究采用黑曲霉菌生物肥替代部分化肥,设6个施肥处理,系统研究了化肥减量并配施菌肥对花生衰老特性、干物质积累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不合理施肥已成为限制花生产量提高和品质改善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制定花生减肥增效施肥方案,本研究采用黑曲霉菌生物肥替代部分化肥,设6个施肥处理,系统研究了化肥减量并配施菌肥对花生衰老特性、干物质积累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化肥减量10%配施黑曲霉菌生物肥可显著提高花生功能叶片抗衰老相关酶(SOD、POD、CAT)的活性、明显减低MDA含量、延缓叶片衰老,增加中后期干物质积累、保障荚果产量,可提高植株养分回收利用效率、显著提升肥料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花生衰老特性指标与各部位干物质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与植株养分积累及肥料利用效率间也呈现一定的相关性。综上,化肥减量配施黑曲霉菌生物肥可作为实现花生绿色、高质、高效生产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减量 生物菌肥 花生 衰老特性 干物质量 肥料利用率
下载PDF
不同镇压强度对燕麦生长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卢琦 王璐 +3 位作者 刘芸 李丽红 刘立晶 郑德聪 《农业工程》 2022年第7期88-94,共7页
为探究不同镇压强度对燕麦生长特性的影响,设计了一种镇压强度可调的镇压试验装置,分析了镇压轮与土壤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通过受力分析和公式推导得出镇压强度与配重的关系,通过田间标定试验求解不同镇压强度下试验配重。通过田间试验... 为探究不同镇压强度对燕麦生长特性的影响,设计了一种镇压强度可调的镇压试验装置,分析了镇压轮与土壤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通过受力分析和公式推导得出镇压强度与配重的关系,通过田间标定试验求解不同镇压强度下试验配重。通过田间试验对燕麦的出苗率、苗期根茎叶干物质积累量、产量等农艺学特性进行了追踪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镇压强度影响燕麦的出苗、苗期生长发育及产量,适宜的镇压强度有助于燕麦生长。当镇压强度为45 kPa时,燕麦生长发育情况表现最佳,燕麦出苗率、苗期根干物质积累量、茎叶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分别为78.33%、0.088 g/株、0.546 g/株、2501.25 kg/hm^(2),相比不镇压时,分别增加了30.09%、33.33%、32.52%、16.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镇压强度 生长特性 干物质量 产量
下载PDF
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双季杂交稻干物质生产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石爱龙 祝海竣 +2 位作者 文璨 文天 王学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3期14-24,共11页
【目的】研究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双季杂交稻干物质生产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以株两优819为早稻材料、泰优398为晚稻材料,设置3种施氮量水平(早稻分别为0、120、150 kg/hm^(2),晚稻分别为0、150、225 kg/hm^(2))、3个移栽密度(... 【目的】研究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双季杂交稻干物质生产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以株两优819为早稻材料、泰优398为晚稻材料,设置3种施氮量水平(早稻分别为0、120、150 kg/hm^(2),晚稻分别为0、150、225 kg/hm^(2))、3个移栽密度(早稻分别为13.3 cm×16.7 cm、13.3 cm×20.0 cm、16.7 cm×20.0 cm,晚稻分别为16.7 cm×20 cm、16.7 cm×23.3 cm、16.7 cm×26.7 cm)。【结果】增施氮肥能显著提高水稻干物质量的积累,移栽密度对干物质量影响较小,早晚稻干物质量在成熟期均以N3M1处理最高,其中早稻干物质量比其他处理增加8.81%~110.24%,晚稻较其他处理增加9.12%~117.12%。早稻N2M2处理氮肥吸收利用率最高达60.73%,晚稻N2M3处理氮肥吸收利用率最高达63.20%。增施氮肥不能显著提高对产量的贡献率,对晚稻收获指数影响也较小;早晚稻增施氮肥能显著提高水稻总氮累积量,早稻增幅为67.50%~77.03%,晚稻增幅为73.18%~115.12%;早稻各施肥处理对氮肥农学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的影响较小,晚稻减氮处理的农学利用率增幅达52.66%、生理利用率增幅达59.00%;早晚稻减氮均能提高水稻偏肥生产力,早晚稻增幅分别为15.54%、48.58%。移栽密度对早晚稻产量贡献率表现为M3处理分别比M1、M2处理高18.52%~47.22%、23.42%~35.42%;对总氮累积量、收获指数、农学利用率和偏肥生产力的影响均较小;低栽培密度可提高早稻生理利用率,增幅可达52.19%~144.14%,但对晚稻的生理利用率影响较小。【结论】N2M2、N3M3处理能使双季杂交稻保持较高的氮肥利用率和干物质积累量,且N2M2处理既能节肥也能维持较高的氮肥利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施氮量 移栽密度 干物质量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综合农艺管理对夏玉米叶片生长发育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于宁宁 张吉旺 +2 位作者 任佰朝 赵斌 刘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60-967,共8页
叶片可直接反映玉米植株的营养状况,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与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密切相关。本研究以郑单958(ZD958)为试验材料,以T1代表农民习惯处理;T2代表在T1的基础上,增加种植密度,推迟收获,降低施肥量,并优化施肥时期;T3代表在T... 叶片可直接反映玉米植株的营养状况,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与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密切相关。本研究以郑单958(ZD958)为试验材料,以T1代表农民习惯处理;T2代表在T1的基础上,增加种植密度,推迟收获,降低施肥量,并优化施肥时期;T3代表在T2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种植密度和施肥量;T4代表在T3的基础上,降低种植密度和施肥量;N代表施氮量处理,设N0、N1、N2和N3分别为0、129.0、184.5和300.0kgNhm–2,研究综合农艺管理对夏玉米叶片生长及内源激素的调控作用。综合农艺管理措施包括优化耕作方式、种植密度、施肥量、施肥时期和收获时间等。结果表明,施氮量不足导致IAA、ZR和GA3含量降低,ABA含量升高,叶片SPAD值、叶面积指数(LAI)及比叶重均显著降低;随施氮量的增加,叶片IAA、ZR和GA3含量增加,ABA含量降低,LAI、SPAD和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增加。综合农艺管理处理可调节叶片内源激素含量,其中T4处理IAA、ZR和GA3含量较T1处理分别高23.1%、9.8%和14.7%;ABA含量降低12.4%;叶片LAI适宜,SPAD值增加4.2%,最终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增加12.6%。综合农艺管理在降低施氮量,配合最佳的农艺管理方式下,可调节内源激素含量,增加叶片SPAD和比叶重,有利于单株干物质积累,这可能是促进夏玉米产量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农艺管理 叶片内源激素 比叶重 叶面积指数 SPAD 干物质积累
下载PDF
两种氮肥浓度条件下小桐子生长和水力结构对氯盐胁迫的响应
16
作者 李婕 史正涛 +2 位作者 齐昌民 杨启良 臧振楠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20年第4期131-137,144,共8页
为了探究两种氮肥条件下小桐子生长和水力结构对氯盐胁迫的响应,设置3种盐胁迫水平(土壤含盐量为S1:2 g/kg,S2:4 g/kg,S3:6 g/kg),2种氮肥水平(N1:260 kg/hm2,N2:520 kg/hm2)和对照组CK(无盐无氮)开展温室大棚试验。结果表明:小桐子对... 为了探究两种氮肥条件下小桐子生长和水力结构对氯盐胁迫的响应,设置3种盐胁迫水平(土壤含盐量为S1:2 g/kg,S2:4 g/kg,S3:6 g/kg),2种氮肥水平(N1:260 kg/hm2,N2:520 kg/hm2)和对照组CK(无盐无氮)开展温室大棚试验。结果表明:小桐子对土壤盐胁迫有一定的耐受力,但其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盐胁迫影响,表现为基茎截面面积、总叶面积、干物质质量、导水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小于CK处理,各处理下的总干物质质量较CK处理减少9.99%~72.85%;高氮肥施用量可显著缓解土壤低盐胁迫对植物的伤害,与N1相比,N2水平下小桐子的基茎截面面积、总叶面积、总干物质质量分别增加了20.91%、24.56%和24.35%(P <0.05)。胡伯尔值和根冠比随着土壤盐胁迫程度增加而增大,盐胁迫对冠层的生长抑制大于根系的生长抑制;比导率随着土壤盐胁迫程度增加而显著降低,植物输水难度增加,生长受阻。可见,当土壤盐胁迫程度为中低水平时(2~4 g/kg),提高土壤氮肥浓度可显著提高种植小桐子的导水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值,进而促进小桐子生物量积累,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氮肥浓度 导水率 比导率 叶比导率 干物质质量 小桐子
下载PDF
渭北旱塬毛叶苕子不同翻压量下养分变化特征
17
作者 马欣 段志龙 +3 位作者 王晨光 李静 朱琳 杨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6期112-114,134,共4页
采用尼龙网袋法研究了低(30000 kg/hm^(2))、中(45000 kg/hm^(2))、高(52500 kg/hm^(2))3个翻压量下毛叶苕子的干物质养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时间推移不同翻压量毛叶苕子的干物质质量减少量与含水量变化趋势类似,均呈逐渐降低趋势... 采用尼龙网袋法研究了低(30000 kg/hm^(2))、中(45000 kg/hm^(2))、高(52500 kg/hm^(2))3个翻压量下毛叶苕子的干物质养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时间推移不同翻压量毛叶苕子的干物质质量减少量与含水量变化趋势类似,均呈逐渐降低趋势;氮、磷、钾养分累积释放量则相反,均呈逐渐增加趋势。至试验结束时各处理干物质的最终含水量依次为55.13%、56.68%和52.74%,氮养分累积释放量依次为2.83、4.36、5.23 g,磷养分累积释放量依次为0.37、0.52和0.64 g,钾养分累积释放量依次为3.96、5.38和6.66 g。毛叶苕子营养元素释放量表现为钾>磷>氮,增加翻压量会改变毛叶苕子整体的养分释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叶苕子 养分变化特征 干物质质量减少量
下载PDF
新疆准噶尔荒漠植物叶片功能性状的进化和环境驱动机制初探 被引量:53
18
作者 尧婷婷 孟婷婷 +3 位作者 倪健 阎顺 冯晓华 王国宏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8-197,共10页
植物功能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条件共同决定的。剖析各因素对植物性状变异的相对影响,对揭示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规律至关重要。作者以干旱区植物为研究对象,定量化分析了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变异及其与环境梯度的关系。研究区域... 植物功能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条件共同决定的。剖析各因素对植物性状变异的相对影响,对揭示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规律至关重要。作者以干旱区植物为研究对象,定量化分析了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变异及其与环境梯度的关系。研究区域位于中国新疆准噶尔盆地及其周边区域。在30个样地中,观测了110种植物的叶比重、叶片单位质量氮含量和单位面积氮含量以及叶片干物质含量,通过插值法获得每个样地的生物气候数据。结果表明:物种水平上叶片性状(性状值为每个物种的实际观测值)的变异在很大程度上由植物进化背景所决定,气候因子和功能群的作用次之;在群落尺度上(性状值为每个样地的权重和),叶比重与气候干旱程度呈正相关,单位质量氮含量在水热组合最优的区域出现最大值,而叶片干物质含量和单位面积氮含量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较小。叶比重是群落尺度上探讨叶片功能性状与环境梯度关系的一个合适的指标。此外,在研究植物性状-环境关系过程中,尽可能观测多个植物功能性状是必要的。但是,只有排除植物系统背景的影响,关于植物性状-环境关系的研究结论才可能接近真实情况。将来应该加强同一种内不同种群间的叶片性状的采样和分析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氮含量 叶片干物质含量 叶比重 植物水分可利用性 最热月均温 干旱气候
原文传递
滇石栎沿纬度梯度叶片功能性状的种内变化 被引量:24
19
作者 苏文华 施展 +3 位作者 杨波 杨建军 赵冠华 周睿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9-317,共9页
对滇石栎分布区的南部边缘到北部边缘的8个种群进行取样,分析叶片的比叶重、叶密度、低温敏感度和Fv/Fm4个功能性状的变异及其相关性,主要探讨叶片功能性状的种内变化程度,种群、个体和叶片间的差异对功能性状变异的相对贡献,以及种群... 对滇石栎分布区的南部边缘到北部边缘的8个种群进行取样,分析叶片的比叶重、叶密度、低温敏感度和Fv/Fm4个功能性状的变异及其相关性,主要探讨叶片功能性状的种内变化程度,种群、个体和叶片间的差异对功能性状变异的相对贡献,以及种群叶片功能性状变化与生境纬度和气温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4个功能性状的种内变异系数分别为16.0%、17.7%、21.1%和4.01%。种内的变异源来自种群、个体和叶片间的差异,其中种群间和叶片间的差异贡献最大。生境气温与比叶重和Fv/Fm分别有显著的负相关和正相关关系,与叶密度和低温敏感度分别呈开口向下和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变化。在4个性状的主成份分析显示,没有一个种群更靠近第1和第2主成份的原点,分布区边缘种群位于第一轴的两侧。研究结果表明,物种在分布区内为适应环境变化叶片功能性状产生变化,没有一个种群可代表物种水平上的叶片功能性状数量特征。在研究植物种功能性状的平均值或进行功能性状的种间比较时,种内变异不能被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叶重 干物质含量 耐霜力 FV/FM 分布区
原文传递
Growth and nitrogen status of cotton(Gossypium hirsutum L.)under salt stress revealed using^(15)N-labeled fertilizer
20
作者 Tong Heng Xin-Lin He +5 位作者 Guang Yang Li-Jun Tian Fa-Dong Li Li-Li Yang Li Zhao Yue Fengand Xuan Xu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CSCD 2022年第6期1213-1226,共14页
Salt stress is a vital factor limiting nitrogen uptake and cotton growth in arid regions.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salt stress tolerance in cotton plants under high soil salinity have not been fully elucidated.Therefo... Salt stress is a vital factor limiting nitrogen uptake and cotton growth in arid regions.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salt stress tolerance in cotton plants under high soil salinity have not been fully elucidated.Therefore,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proportion and mechanism of cotton nitrogen uptake under salt stress using the^(15)N isotope labeling technique.Cotton plants were grown in four undisturbed saline soils(1,3,6 and 9 dS m^(-1)),and the experiment was designed using the ENVIRO-GRO(E-G)model.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ry matter of roots,stems and leaves of the cotton parts in slightly saline soil(C2,3 dS m^(-1))was not significant compared with the non-saline soil(C1,1 dS m^(-1)).The cotton fruit grown in low-salinity soil(C2,3 dS m^(-1))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dry matter than that grown in the other treatments,implying that cotton plants grown in 3 dS m^(-1)soil have the best nitrogen uptake and salt tolerance.Cotton plants grown in weakly(C3,6 dS m^(-1))and moderately(C4,9 dS m^(-1))saline soils exhibited premature senescence.The distribution of total nitrogen and nitrate content in cotton was the best explanatory variable of total^(15)N recovery,of which cotton^(15)N recovery was between 26.1%and 47.2%,and soil^(15)N recovery was between 7.7%and 14.9%.Our findings provide guidance for further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saline soil resourc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agricultural soil ecosystem in arid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t stress cotton growth nitrogen uptake ^(15)N recovery dry matter mas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