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4,89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rrostatin-1抑制铁死亡缓解阿霉素诱导的足细胞损伤
1
作者 陈辛怡 周迪 +2 位作者 解勇圣 魏伟 唐丽琴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31-2036,共6页
目的探讨ferrostatin-1(Fer-1)在阿霉素(adriamycin,ADR)诱导的肾小球足细胞铁死亡的影响。方法体外ADR刺激足细胞,Western blot及RT-qPCR检测ADR组及Fer-1+ADR组足细胞的铁死亡信号通路及足细胞损伤相关蛋白的表达;CCK-8检测足细胞活性... 目的探讨ferrostatin-1(Fer-1)在阿霉素(adriamycin,ADR)诱导的肾小球足细胞铁死亡的影响。方法体外ADR刺激足细胞,Western blot及RT-qPCR检测ADR组及Fer-1+ADR组足细胞的铁死亡信号通路及足细胞损伤相关蛋白的表达;CCK-8检测足细胞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铁池(Fe^(2+))试剂盒检测相关铁死亡指标。体内构建ADR肾病小鼠模型,Western blot及RT-qPCR检测小鼠肾小球足细胞的铁死亡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4-HNE免疫组化评估肾脏铁死亡水平。结果ADR刺激下足细胞铁死亡相关标志物ACSL4蛋白表达量明显上调,GPX4和SLC7A1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与ADR组相比,Fer-1干预下可以部分恢复足细胞铁死亡基因的异常表达,同时改善足细胞损伤蛋白Desmin表达水平。MDA、GSH、Fe^(2+)检测结果显示Fer-1改善足细胞脂质过氧化水平。ADR模型组小鼠ACSL4蛋白表达量明显上调,GPX4和SLC7A1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铁死亡标志物4-HNE染色阳性增加。结论阿霉素诱导铁死亡加重足细胞损伤,抑制铁死亡可能是防治阿霉素肾脏病进展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阿霉素肾病 肾小球 足细胞损伤 脂质过氧化 ferrostatin-1
下载PDF
Ferrostatin-1通过抑制Ferroptosis保护谷氨酸诱导的HT-22细胞损伤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晨旭 宋蕊 李庆林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1126-1131,共6页
目的:观察谷氨酸诱导HT-22细胞发生Ferroptosis的现象,以及初步探讨Ferrostatin-1对谷氨酸损伤的HT-22细胞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谷氨酸损伤HT-22细胞研究模型,并采用MTT检测细胞存活率,同时观察3-Methyladenine、Z-VAD-FMK、Necrosta... 目的:观察谷氨酸诱导HT-22细胞发生Ferroptosis的现象,以及初步探讨Ferrostatin-1对谷氨酸损伤的HT-22细胞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谷氨酸损伤HT-22细胞研究模型,并采用MTT检测细胞存活率,同时观察3-Methyladenine、Z-VAD-FMK、Necrostatin-1、Ferrostatin-1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乳酸脱氢酶的漏出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含量变化;生化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变化。结果:5mmol/L谷氨酸作用HT-22细胞24 h后,能明显抑制细胞生长(P<0.01);增加细胞LDH的释放;ROS含量增加;SOD活性下降;GSH水平下降。Ferrostatin-1预处理后,谷氨酸诱导的HT-22细胞存活率显著增加(P<0.01),而3-Methyladenine、Z-VAD-FMK、Necrostatin-1不能显著阻止谷氨酸对HT-2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同时,Ferrostatin-1能够阻止谷氨酸引起的细胞内LDH释放,减少ROS生成;SOD活性增加;促进GSH水平增加。结论:谷氨酸损伤的HT-22细胞可以被Ferroptosis特异性抑制剂Ferrostatin-1阻断,不能被其他死亡抑制剂阻断,表明谷氨酸诱导的HT-22细胞发生了Ferroptosis。谷氨酸通过引起ROS升高,降低细胞内GSH水平、SOD活性诱导HT-22细胞发生Ferroptosis。Ferrostatin-1对谷氨酸损伤的HT-22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抗氧化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HT-22 Ferroptosis ferrostatin-1 神经保护
下载PDF
ferrostatin-1保护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 被引量:2
3
作者 蒋慰赢 秦明强 +3 位作者 张程 屈明超 徐德祥 王建青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84-1589,共6页
目的探究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fer-1)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过量所导致的小鼠急性肝损伤(ALI)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①生存实验:将4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APAP模型组、fer-1预处理组、fer-1后处理组、N-乙酰-L-半胱氨酸(... 目的探究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fer-1)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过量所导致的小鼠急性肝损伤(ALI)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①生存实验:将4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APAP模型组、fer-1预处理组、fer-1后处理组、N-乙酰-L-半胱氨酸(NAC)后处理组,处理后观察7 d,记录小鼠的死亡情况。②将48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0 h组、fer-1组、APAP模型组(1、4、24 h)、fer-1预处理组(1、4、24 h)。通过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的病理学变化;生化仪检测小鼠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以及肝匀浆中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的水平;RT-PCR检测铁死亡标志基因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4(ACSL4)和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酶2(ptgs2)以及铁代谢相关基因转铁蛋白受体1(TFR1)、铁调素调节蛋白(HJV)、转铁蛋白受体2(TFR2)和铁调节蛋白1(IRP1)的表达。结果fer-1前后处理与NAC后处理相比,能提高小鼠的生存率;相比于APAP模型组,fer-1预处理组的小鼠肝脏系数下降,肝功能指标ALT、AST得到改善,脂质过氧化指标MDA降低,铁死亡基因表达降低以及铁代谢紊乱得到改善。结论fer-1预处理可减轻APAP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其机制主要可能是通过抑制铁死亡并改善了小鼠肝脏铁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损伤 对乙酰氨基酚 ferrostatin-1 铁死亡 铁代谢
下载PDF
Ferrostatin-1在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铁死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子瑜 林艳 +1 位作者 梁媛琦 郭太林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3年第9期679-684,共6页
目的探讨Ferrostatin-1(Fer-1)在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铁死亡中的作用。方法①24只DBA/2J小鼠被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Fer-1干预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模型组、DM+Fer-1干预组,每组6只。根据小鼠体质量,连续5天以40 m... 目的探讨Ferrostatin-1(Fer-1)在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铁死亡中的作用。方法①24只DBA/2J小鼠被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Fer-1干预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模型组、DM+Fer-1干预组,每组6只。根据小鼠体质量,连续5天以40 mg/kg新鲜制备的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DBA/2J小鼠以构建DM小鼠模型。Fer-1干预组及DM+Fer-1干预组在造模后每天予腹腔注射Fer-1(2.5μmol/kg),对照组及DM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连续12周。通过Western印迹法评估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和轻链亚基(solute carrier family 7 A11,SLC7A11)蛋白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肾脏组织内GPX4蛋白的表达定位情况。②用高糖(30 mmmol/L)刺激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uman proxim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HK-2),采用浓度200 nm的Fer-1干预细胞,Western印迹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铁死亡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M模型组小鼠肾脏组织的铁(Fe2+)、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上调,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降低(t=35.073、15.732、4.954;均P<0.001),铁死亡相关标志物GPX4和SLC7A11蛋白表达量上调(t=12.432、5.484;P=0.006、0.003)。与DM模型组相比,DM+Fer-1干预组小鼠肾脏组织的Fe^(2+)、MDA含量降低,GSH含量增加(t=14.503、4.675、7.124;均P<0.001),铁死亡相关标志物GPX4和SLC7A11的蛋白表达水平上调(t=4.573、27.942;P=0.039、P<0.001)。高糖可诱导体外培养的HK-2细胞铁死亡相关蛋白GPX4和SLC7A11表达减少(t=12.433、7.716;P=0.006、0.019),使用Fer-1可显著增加GPX4和SLC7A11的蛋白表达水平(t=5.136、5.043;P=0.036、0.037)。结论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铁死亡,抑制铁死亡可能是防治糖尿病肾脏病进展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糖尿病肾脏病 肾小管上皮细胞 ferrostatin-1
下载PDF
Ferrostatin-1抑制高糖诱导的小鼠BMSC铁死亡并防治糖尿病骨质疏松 被引量:2
5
作者 涂来勇 夏力 +4 位作者 田峰 胡铜 吴昊天 祖力卡尔·阿地力 赵疆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25-1430,共6页
目的探讨铁死亡抑制剂对糖尿病骨质疏松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体外研究采用Ferrostatin-1干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成骨分化,并检测成骨分化及铁死亡标志基因的表达;体内研究采用Ferrostatin-1干预糖尿病骨质疏松模型小鼠,并... 目的探讨铁死亡抑制剂对糖尿病骨质疏松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体外研究采用Ferrostatin-1干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成骨分化,并检测成骨分化及铁死亡标志基因的表达;体内研究采用Ferrostatin-1干预糖尿病骨质疏松模型小鼠,并检测小鼠空腹血糖、体重、松质骨相关参数。结果体外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环境下,BMSC的成骨分化能力被抑制,Ferrostatin-1(10μmol/L)能够挽救高糖抑制的成骨分化,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体内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Ferrostatin-1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模型小鼠的空腹血糖,并增加体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模型鼠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宽度、骨小梁数量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Ferrostatin-1治疗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宽度、骨小梁数量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errostatin-1抑制高糖高脂环境下的BMSC铁死亡,防治糖尿病性骨质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rrostatin-1 BMSC 铁死亡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
下载PDF
Ferrostatin-1 protects HT-22 cells from oxidative toxicity 被引量:26
6
作者 Jun Chu Chen-Xu Liu +1 位作者 Rui Song Qing-Lin Li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3期528-536,共9页
Ferroptosis is a type of programmed cell death dependent on iron.It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forms of cell death such as apoptosis,classic necrosis and autophagy.Ferroptosis is involved in many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 Ferroptosis is a type of programmed cell death dependent on iron.It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forms of cell death such as apoptosis,classic necrosis and autophagy.Ferroptosis is involved in many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The role of ferroptosis in glutamate-induced neuronal toxicity is not fully understood.To test its toxicity,glutamate(1.25–20 mM)was applied to HT-22 cells for 12 to 48 hours.The optimal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occurred at 12 hours after incubation with 5 mM glutamate.Cells were cultured with 3–12μM ferrostatin-1,an inhibitor of ferroptosis,for 12 hours before exposure to glutamate.The cell viability was detected by 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assay.Autophagy was determined by monodansylcadaverine staining and apoptosis by caspase 3 activity.Damage to cell structures was observed under light an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he release of lactate dehydrogenase was detected by the commercial kit.Reactive oxygen species were measured by flow cytometry.Glutathione peroxidase activity,superoxide dismutase activity and malondialdehyde level were detected by the appropriate commercial kit.Prostaglandin peroxidase synthase 2 and glutathione peroxidase 4 gene expression was detected by 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Glutathione peroxidase 4 and nuclear factor erythroid-derived-like 2 protein expression was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 analysis.Results showed that ferrostatin-1 can significantly counter the effects of glutamate on HT-22 cells,improving the survival rate,reducing the release of lactate dehydrogenase and reducing the damage to mitochondrial ultrastructure.However,it did not affect the caspase-3 expression and monodansylcadaverine-positive staining in glutamate-injured HT-22 cells.Ferrostatin-1 reduced the levels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 malondialdehyde and enhanced superoxide dismutase activity.It decreased gene expression of prostaglandin peroxidase synthase 2 and increased gene expression of glutathione peroxidase 4 and protein expressions of glutathione peroxidase 4 and nuclear factor(erythroid-derived)-like 2 in glutamate-injured HT-22 cells.Treatment of cultured cells with the apoptosis inhibitor Z-Val-Ala-Asp(OMe)-fluoromethyl ketone(2–8μM),autophagy inhibitor 3-methyladenine(100–400μM)or necrosis inhibitor necrostatin-1(10–40μM)had no effect on glutamate induced cell damage.However,the iron chelator deferoxamine mesylate salt inhibited glutamate induced cell death.Thus,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ferroptosis is caused by glutamate-induced toxicity and that ferrostatin-1 protects HT-22 cells from glutamate-induced oxidative toxicity by inhibiting the oxidative str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rroptosis ferrostatin-1 GLUTAMATE glutathione PEROXIDASE 4 HT-22 cell OXIDATIVE TOXICITY PROSTAGLANDIN PEROXIDASE SYNTHASE 2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下载PDF
Ferrostatin-1通过抑制铁死亡延缓D-gal诱导的心肌细胞衰老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熊喜成 王一平 +4 位作者 王刚 张甜 包雅丽 迪娜·艾尼瓦尔 孙湛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 探讨D-半乳糖(D-gal)诱导的心肌细胞衰老是否存在铁死亡及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Fer-1)能否延缓心肌细胞衰老。方法 通过不同水平(0、5、10、20、40、80、100 g/L)D-gal诱导H9C2心肌细胞损伤从而制备心脏衰老模型,采用MTT法... 目的 探讨D-半乳糖(D-gal)诱导的心肌细胞衰老是否存在铁死亡及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Fer-1)能否延缓心肌细胞衰老。方法 通过不同水平(0、5、10、20、40、80、100 g/L)D-gal诱导H9C2心肌细胞损伤从而制备心脏衰老模型,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确定后续实验采用的D-gal质量浓度。将细胞分为Control组、D-gal组和Fer-1组。MTT法检测细胞活力;DCFH-DA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微板法检测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检测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P53蛋白表达水平;微量法检测细胞内β-半乳糖苷酶(β-GAL)活性。结果 MTT法结果显示,细胞活力随D-gal质量浓度升高而降低(P<0.05),后续实验采用D-gal质量浓度为20 g/L。与D-gal组相比,Fer-1组细胞活力增加(P<0.05);与Control组相比,D-gal组中ROS、MDA含量、P53蛋白表达水平、β-GAL活性增强,GSH含量、SLC7A11、GPx4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D-gal组相比,Fer-1组中ROS、MDA含量、P53蛋白表达水平、β-GAL活性降低,GSH、SLC7A11、GPx4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 D-gal诱导的心肌细胞衰老过程中发生了铁死亡,Ferrostatin-1可抑制铁死亡,从而延缓心肌细胞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细胞 心脏 细胞衰老 半乳糖 铁死亡 D-GAL ferrostatin-1
下载PDF
lncRNA-BBOX1-2通过调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促进胃癌的发生和发展
8
作者 孙颖 顾玮 +1 位作者 王吉 郑雄 《安徽医药》 CAS 2025年第1期57-62,I0002,共7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BBOX1-2通过调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FGFR1)对胃癌的发生发展机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BBOX1-2通过调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FGFR1)对胃癌的发生发展机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接受胃癌根治术30例病人肿瘤组织及癌旁相应正常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定量PCT(real-time PCR,RT-PCR)检测lncRNA-BBOX1-2和FGFR1表达;si-linc-BBOX1-2转染SGC-7901细胞后,通过蛋白质印迹法/细胞存活率分析(MTT)、细胞迁移和侵袭(Transwell)实验、细胞划痕、平板克隆一系列生物学功能实验,检测肿瘤细胞生物学功能及FGFR1表达的变化。结果胃癌组织中的lncRNA-BBOX1-2(3.68±0.58比1.15±0.11)和FGFR1(4.26±0.71比1.19±0.18)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si-linc-BBOX1-2转染SGC-7901细胞后,FGFR1表达下调,细胞活力、迁移、侵袭和生存能力明显下降。结论LincRNA-BBOX1-2可通过调控FGFR1的表达介导胃癌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可能为胃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和潜在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长链非编码RNA BBOX1-2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 调控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1+X”网格化模式在审方药师药学服务胜任力培养中的应用和实践
9
作者 马旖旎 张哲弢 +3 位作者 邓晓媚 张理想 张瑾 史天陆 《安徽医药》 CAS 2025年第1期200-205,共6页
目的通过建立规范、系统、可行的培训方法和课程体系,探索以临床药师为核心的审方药师培养与实践新模式,为各级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药师培训考核机制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从专业、团队、工作三个层面构建“1+X”网格化处方审核药师培养模式,... 目的通过建立规范、系统、可行的培训方法和课程体系,探索以临床药师为核心的审方药师培养与实践新模式,为各级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药师培训考核机制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从专业、团队、工作三个层面构建“1+X”网格化处方审核药师培养模式,利用合理用药分析软件,分析评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2年1—10月“1+X”处方审核模式应用效果;并采用李克特量表,设定审方药师自我评价满意度水平,据此设计问卷调查表,进行审方药师培训前后药学服务胜任力的自我评定。结果经过“1+X”网格化模式培训后,审方药师已成功优化审方规则225条,药师每月审核处方比例从5.24%降至2.56%,药师每月干预处方比例从19.32%降至11.17%,医师修改处方数、药师干预有效的处方数、整体用药错误上报率等明显下降,审方工作效率提升;审方药师在个人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专业知识和技能、内驱力方面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P<0.05)。结论“1+X”工作模式应用效果显著、易推广,可提高药师核心胜任力,保障用药安全,契合当前政策和实际工作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任力 处方审核 药师培养 1+X”模式 临床药师
下载PDF
ANGPTL4 TSP-1及CyPA与脑卒中后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
10
作者 高灵利 方建 +2 位作者 李晓晖 李延红 耿智凡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亲环素A(CyPA与脑卒中后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01—2022-12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癫痫病例进行观察,按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亲环素A(CyPA与脑卒中后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01—2022-12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癫痫病例进行观察,按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划分认知障碍标准将患者分为认知障碍组(50例)和认知正常组(5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组患者的血清ANGPTL4、TSP-1、CyPA水平,MMSE量表测评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与认知正常组比较,认知障碍组患者MMSE评分降低,ANGPTL4、TSP-1、CyPA水平升高(P<0.05);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比较,中度认知障碍患者血清ANGPTL4、TSP-1、CyPA水平升高(P<0.05);与中度认知障碍患者比较,重度认知障碍患者血清ANGPTL4、TSP-1、CyPA水平升高(P<0.05)。在脑卒中后癫痫患者中,血清ANGPTL4、TSP-1、Cy PA与MMSE评分各维度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脑卒中后癫痫会降低MMSE评分,提高患者血清ANGPTL4、TSP-1、CyPA水平。ANGPTL4、TSP-1、CyPA水平越高,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癫痫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 凝血酶敏感蛋白-1 亲环素A 认知功能
下载PDF
骨形成肽1和聚多巴胺复合涂层修饰提高聚醚醚酮表面活性
11
作者 秦敬杰 郭子歌 +3 位作者 李睿 马士卿 卢瑞杰 李梦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3318-3325,共8页
背景:聚醚醚酮具有与人体皮质骨相近的弹性模量及良好的射线透射性、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等优点,有望应用于口腔种植领域,然而其具有生物惰性,难以与周围组织形成骨结合,因此如何提高聚醚醚酮的表面活性是目前的主要问题。目的:分析... 背景:聚醚醚酮具有与人体皮质骨相近的弹性模量及良好的射线透射性、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等优点,有望应用于口腔种植领域,然而其具有生物惰性,难以与周围组织形成骨结合,因此如何提高聚醚醚酮的表面活性是目前的主要问题。目的:分析聚醚醚酮表面骨形成肽1和聚多巴胺复合涂层的促成骨和成血管作用。方法:将聚醚醚酮片浸泡于多巴胺溶液中24 h,制备聚醚醚酮-聚多巴胺材料;将聚醚醚酮-聚多巴胺材料浸泡于骨形成肽1溶液中24 h,制备聚醚醚酮-聚多巴胺-骨形成肽1材料,表征材料的微观形貌、亲水性与元素组成。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接种于聚醚醚酮、聚醚醚酮-聚多巴胺、聚醚醚酮-聚多巴胺-骨形成肽1材料表面,通过活死细胞染色和细胞骨架染色评估细胞活性与黏附状态,茜素红和骨钙素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成骨分化能力。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别接种于3组材料表面,通过活死细胞染色和细胞骨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荧光染色评估细胞活性及成血管水平。结果与结论:①扫描电镜下可见聚醚醚酮材料表面光滑,聚醚醚酮-聚多巴胺材料表面出现凹凸不平的沉积物,聚醚醚酮-聚多巴胺-骨形成肽1材料表面有小颗粒突起;接触角测试结果显示,聚醚醚酮-聚多巴胺-骨形成肽1材料的亲水性优于其他两种材料;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结果显示,骨形成肽1成功修饰于聚醚醚酮材料表面;②活死细胞染色和细胞骨架染色显示,相较于其他两种材料,聚醚醚酮-聚多巴胺-骨形成肽1材料可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活性与黏附;茜素红和骨钙素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相较于其他两种材料,聚醚醚酮-聚多巴胺-骨形成肽1材料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③活死细胞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相较于其他两种材料,聚醚醚酮-聚多巴胺-骨形成肽1材料可提高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活性与黏附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④结果表明,骨形成肽1和聚多巴胺复合涂层可提高聚醚醚酮表面的促成骨和成血管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醚酮 表面改性 聚多巴胺 涂层 骨形成肽1 成骨分化 成血管
下载PDF
蠲痹汤含药血清调控线粒体自噬抑制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关节软骨细胞损伤
12
作者 郑永智 陈飞飞 +2 位作者 康乾 晋春阳 王若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882-2891,共10页
背景:软骨细胞线粒体自噬的缺陷会引起细胞凋亡和基质消失等软骨细胞退行性病变的变化。目的:探讨蠲痹汤含药血清对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炎症反应和凋亡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给予生理盐水、... 背景:软骨细胞线粒体自噬的缺陷会引起细胞凋亡和基质消失等软骨细胞退行性病变的变化。目的:探讨蠲痹汤含药血清对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炎症反应和凋亡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给予生理盐水、蠲痹汤低、中、高剂量(1.24,2.48,4.96 g/kg)、塞来昔布(阳性药物),连续灌胃2周后获得含药血清。①分离软骨细胞,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β组、蠲痹汤低、中、高剂量含药血清组及阳性药物血清组。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免疫荧光双染检测线粒体自噬水平、免疫荧光检测磷酸化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TEN诱导激酶1/Parkin通路相关蛋白和裂解的半胱氨酸蛋白酶蛋白3表达、ELISA检测炎症因子水平;②分别采用PTEN诱导激酶1 siRNA和Compound C进行干预,探究AMPK/PTEN诱导激酶1/Parkin通路在蠲痹汤含药血清调控线粒体自噬中的作用。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比较,白细胞介素1β组软骨细胞存活率、Ⅱ型胶原蛋白表达、磷酸化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PTEN诱导激酶1、Parkin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蛋白水平以及线粒体自噬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裂解的半胱氨酸蛋白酶蛋白3蛋白水平、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白细胞介素1β组比较,蠲痹汤各剂量含药血清组和阳性药物血清组上述各项指标呈现相反的变化(P<0.05);②PTEN诱导激酶1 siRNA可显著抑制蠲痹汤含药血清对白细胞介素1β处理软骨细胞线粒体自噬的影响,降低蠲痹汤含药血清对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软骨细胞炎症与凋亡的保护作用;Compound C逆转了蠲痹汤含药血清对白细胞介素1β处理软骨细胞中PTEN诱导激酶1/Parkin信号通路的影响。结论:蠲痹汤含药血清通过影响线粒体自噬水平来抑制软骨细胞炎症和凋亡,从而减轻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软骨细胞退化,其机制可能与调控AMPK/PTEN诱导激酶1/Parkin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蠲痹汤 软骨细胞 线粒体自噬 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 AMPK PTEN诱导激酶1/Parkin
下载PDF
组蛋白脱乙酰酶1基因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焦亡并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及炎性反应
13
作者 张国安 石践 +1 位作者 宋宝国 黄晓燕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5期5351-5361,共11页
背景:细胞焦亡作为炎症细胞死亡的一种独特形式,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不稳定性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探究重组B细胞淋巴瘤2相关蛋白A1(B-cell lymphoma 2-related protein A1,BCL2A1)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①使用200μg/mL... 背景:细胞焦亡作为炎症细胞死亡的一种独特形式,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不稳定性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探究重组B细胞淋巴瘤2相关蛋白A1(B-cell lymphoma 2-related protein A1,BCL2A1)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①使用200μg/m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24 h以诱导内皮损伤。随后,分别使用50 nmol/L BCL2A1干扰质粒(sh-BCL2A1)和1.5μg/mL组蛋白脱乙酰酶1基因(histone deacetylase 1 gene,HDAC1)过表达载体(pcDNA-HDAC1)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或同时转染pcDNA-HDAC1和BCL2A1过表达载体(pcDNA-BCL2A1)。转染后培养48 h检测BCL2A1和HDAC1的表达水平、细胞活力、细胞焦亡水平以及BCL2A1乙酰化水平。②通过高脂喂养APOE-/-小鼠构建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进行体内验证。将500μL BCL2A1和HDAC1慢病毒过表达载体分别或同时尾静脉注射到小鼠体内,检测BCL2A1和HDAC1的表达水平以及小鼠动脉组织损伤情况。结果与结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BCL2A1上调,干扰BCL2A1可改善细胞活力并抑制细胞焦亡和炎症反应。此外,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HDAC1下调,通过促进BCL2A1去乙酰化提高了细胞活力及抑制了细胞焦亡和炎症反应。体内实验表明,BCL2A1在高脂喂养的小鼠动脉组织中高表达,而HDAC1低表达。此外,HDAC1通过促进BCL2A1去乙酰化减轻了高脂喂养诱导的ApoE-/-小鼠动脉组织病变。结果表明,HDAC1可能通过BCL2A1去乙酰化来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焦亡进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和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BCL2A1 HDAC1 乙酰化 细胞焦亡
下载PDF
三阴性乳腺癌中KIAA1522表达和作用研究
14
作者 王磊 张洁 +1 位作者 刘春玲 李玉凤 《安徽医药》 CAS 2025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分析三阴乳腺癌(TNBC)中KIAA1522激活对Wnt信号通路及促进肿瘤细胞转移的机制影响。方法该研究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进行,收集唐山市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三阴乳腺癌36例,TNBC癌组织依据有淋巴结转移(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未转移... 目的分析三阴乳腺癌(TNBC)中KIAA1522激活对Wnt信号通路及促进肿瘤细胞转移的机制影响。方法该研究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进行,收集唐山市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三阴乳腺癌36例,TNBC癌组织依据有淋巴结转移(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未转移组)分为两组,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RT-qPCR)法分别检测各组KIAA1522、含IQ模序的GTP酶活化蛋白1(IQGAP1)、β连环素(β-catenin)的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水平,免疫共沉淀法检测KIAA1522、IQGAP1分别与β-catenin的相互作用情况。结果转移组中KIAA1522、IQGAP1、β-catenin蛋白相对表达量(0.37±0.05、0.28±0.02、1.50±0.08)均高于未转移组(0.27±0.05、0.25±0.05、1.05±0.02)(P<0.05)。转移组中KIAA1522、IQGAP-1 mRNA相对表达量(0.95±0.03、1.08±0.10)高于未转移组(0.73±0.05、0.99±0.12)(P<0.05),两者呈正相关关系(r=0.55,P<0.05),β-catenin mRNA在二组中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共沉淀显示在TNBC癌组织中KIAA1522蛋白与β-catenin蛋白无相互作用,而IQGAP1蛋白与β-catenin蛋白相互共沉淀。结论KIAA1522激活Wnt信号通路,促进TNBC肿瘤细胞的转移,机制可能与上调IQGAP1 mRNA,过表达的IQGAP1促进β-catenin蛋白累积并结合成蛋白复合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KIAA1522 WNT信号通路 含IQ摸序的GTP酶活化蛋白1 Β连环素 免疫共沉淀
下载PDF
NF1基因突变致儿童头颈部丛状神经纤维瘤及尼罗替尼治疗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沈晨凌 陈佳瑞 +3 位作者 王颖 叶斌 向明亮 李晓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99-103,共5页
神经纤维瘤病(NF)是一类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主要分为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2型神经纤维瘤病(NF2)和施万细胞瘤病3种类型,其中NF1是由位于17号染色体上的NF1基因突变所致,占所有神经纤维瘤病的96%,发病率为1/3000~1/2600,多... 神经纤维瘤病(NF)是一类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主要分为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2型神经纤维瘤病(NF2)和施万细胞瘤病3种类型,其中NF1是由位于17号染色体上的NF1基因突变所致,占所有神经纤维瘤病的96%,发病率为1/3000~1/2600,多在儿童期发病,出现逐渐加重的疼痛、畸形,甚至毁容和运动障碍,可能造成终身认知障碍、学习障碍和社交功能受损,有些瘤灶还可出现恶变,有并发其他多种肿瘤的风险。尼罗替尼作为一种二代靶向药,也被称为第二代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靶向药物是目前新兴的抗肿瘤治疗手段,作用原理主要是针对肿瘤细胞上的特异性靶点,杀死肿瘤细胞,对正常细胞影响较小。由于儿童丛状神经纤维瘤患者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所以其诊断、治疗、随访较成人更为复杂,因此,研究者通过以上治疗经验及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回顾有助于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进一步认识。同时,对NF1基因突变致儿童头颈部丛状神经纤维瘤患者的治疗和管理需要团队的努力,包括医学专家和患儿,鉴于这种疾病的复杂性,开发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样需要跨学科的团队合作。在过去的数十年里,虽然在研究NF1方面取得进展,但这种疾病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是临床一大挑战。本研究在了解NF1的诊断、治疗及随访等基础上,针对NF1基因突变致儿童头颈部丛状神经纤维瘤及尼罗替尼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神经纤维瘤病 NF1基因 基因突变 儿童 头颈部 丛状神经纤维瘤 尼罗替尼
下载PDF
基于FPGA的MobileNetV1目标检测加速器设计
16
作者 严飞 郑绪文 +2 位作者 孟川 李楚 刘银萍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1-156,共6页
卷积神经网络是目标检测中的常用算法,但由于卷积神经网络参数量和计算量巨大导致检测速度慢、功耗高,且难以部署到硬件平台,故文中提出一种采用CPU与FPGA融合结构实现MobileNetV1目标检测加速的应用方法。首先,通过设置宽度超参数和分... 卷积神经网络是目标检测中的常用算法,但由于卷积神经网络参数量和计算量巨大导致检测速度慢、功耗高,且难以部署到硬件平台,故文中提出一种采用CPU与FPGA融合结构实现MobileNetV1目标检测加速的应用方法。首先,通过设置宽度超参数和分辨率超参数以及网络参数定点化来减少网络模型的参数量和计算量;其次,对卷积层和批量归一化层进行融合,减少网络复杂性,提升网络计算速度;然后,设计一种八通道核间并行卷积计算引擎,每个通道利用行缓存乘法和加法树结构实现卷积运算;最后,利用FPGA并行计算和流水线结构,通过对此八通道卷积计算引擎合理的复用完成三种不同类型的卷积计算,减少硬件资源使用量、降低功耗。实验结果表明,该设计可以对MobileNetV1目标检测进行硬件加速,帧率可达56.7 f/s,功耗仅为0.603 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目标检测 FPGA MobileNetV1 并行计算 硬件加速
下载PDF
创伤性脊髓损伤急性期前列腺素E1对血管相关因子的调节和微循环功能的保护
17
作者 王荣荣 黄玉珊 +1 位作者 李湘淼 白金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8-967,共10页
背景:前列腺素E1被证明在血管扩张、炎症、白细胞迁移和黏附中发挥调节作用,但其对创伤性脊髓损伤后脊髓微循环的作用尚缺乏深入的研究。目的:探讨在大鼠创伤性脊髓损伤急性期给予前列腺素E1对血管相关因子的调节和微循环功能的保护作... 背景:前列腺素E1被证明在血管扩张、炎症、白细胞迁移和黏附中发挥调节作用,但其对创伤性脊髓损伤后脊髓微循环的作用尚缺乏深入的研究。目的:探讨在大鼠创伤性脊髓损伤急性期给予前列腺素E1对血管相关因子的调节和微循环功能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24),即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前列腺素E1组。后两组用Allen’s打击法建立脊髓损伤的体内模型,前列腺素E1组大鼠在脊髓损伤后15 min内立即尾静脉注射脂质前列腺素E110μg/kg。分别在损伤后2,24 h测定脊髓微循环血流量和血氧饱和度、脊髓微血管直径和面积、脊髓含水量、血管功能调节因子(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栓素A2、前列环素、内皮素1)和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脊髓损伤后2 h,前列腺素E1组大鼠的脊髓微血管直径及面积、脊髓微循环血流量和血氧饱和度均高于脊髓损伤组(P<0.05),脊髓含水量低于脊髓损伤组(P<0.05),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脊髓组织血栓素A2/前列环素及内皮素1质量浓度均低于脊髓损伤组(P<0.05);②脊髓损伤后24 h,前列腺素E1组大鼠的脊髓微血管面积、血流量和血氧饱和度均高于脊髓损伤组(P<0.05),脊髓含水量低于脊髓损伤组(P<0.05),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脊髓组织血栓素A2/前列环素及内皮素1、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的质量浓度均低于脊髓损伤组(P<0.05);③脊髓损伤组大鼠损伤后24 h的脊髓微血管直径及面积、脊髓微循环血流量和血氧饱和度均高于损伤后2 h(P<0.05),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脊髓组织血栓素A2/前列环素、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的质量浓度均高于损伤后2 h(P<0.05),但是脊髓组织内皮素1质量浓度低于损伤后2 h(P<0.05);④前列腺素E1组大鼠损伤后24 h的脊髓微循环血流量和血氧饱和度低于损伤后2 h(P<0.05),脊髓微血管直径及面积、脊髓含水量高于损伤后2 h(P<0.05);⑤以上结果表明,脊髓损伤大鼠伤后即刻静脉给予前列腺素E1,可调节血管功能调节因子、炎症因子并改善脊髓损伤后脊髓微循环,这为寻找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药物提供了潜在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前列腺素E1 脊髓微循环 微循环障碍 炎症因子 血管功能调节因子
下载PDF
高糖环境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抑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18
作者 韩念荣 黄异飞 +2 位作者 艾克热木·吾斯曼 刘岩路 胡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3961-3967,共7页
背景: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PD-1)在高糖环境下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讨高糖环境中PD-1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 背景: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PD-1)在高糖环境下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讨高糖环境中PD-1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糖组(5.6 mmol/L)、高糖组(30 mmol/L)、PD-1过表达组、PD-1过表达空载组、PD-1敲低组、PD-1敲低空载组、PI3K/AKT通路抑制剂组(PD-1敲低+5μmol/L LY294002)。通过在高糖培养基中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模拟体外糖尿病环境,采用qRT-PCR检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PD-1及其配体PD-L1和成骨标志物Runx2、OSX的mRNA表达,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茜素红S染色观察成骨分化能力,采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D-1、PD-L1、p-PI3K、p-AKT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高糖组PD-1及PD-L1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糖组,高糖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较正常糖组显著下降;②敲低PD-1表达可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增加细胞增殖活性,同时激活PI3K/AKT通路;③加入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显著下降。结果表明:PD-1依赖于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高糖环境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高糖 成骨分化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PI3K AKT
下载PDF
磷酸蛋白酶1基因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19
作者 李会 于鹏杰 +1 位作者 杨捷 骆玉霜 《安徽医药》 CAS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磷酸蛋白酶1(SPP1)是糖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广泛表达于肺腺癌、胃癌、食管鳞状细胞癌等肿瘤组织,在多种肿瘤中具有生物标志物的特性。SPP1通过与配体相互作用,影响下游信号通路,使肿瘤免疫微环境处于抑制状态,从而介导多种恶性肿瘤生长、... 磷酸蛋白酶1(SPP1)是糖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广泛表达于肺腺癌、胃癌、食管鳞状细胞癌等肿瘤组织,在多种肿瘤中具有生物标志物的特性。SPP1通过与配体相互作用,影响下游信号通路,使肿瘤免疫微环境处于抑制状态,从而介导多种恶性肿瘤生长、浸润和转移;SPP1亦可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介导卵巢癌、肝细胞癌出现耐药,而研究表明SPP1抑制剂可以逆转肿瘤耐药,减慢肿瘤发展过程。SPP1有希望成为恶性肿瘤潜在的诊断治疗靶点之一,该研究就SPP1基因在恶性肿瘤研究中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桥蛋白质 磷酸蛋白酶1 肿瘤 免疫抑制 肿瘤标志物 耐药
下载PDF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清miR-218-5p、LASP1水平及其应用价值
20
作者 亓超 李慧 +1 位作者 吴永亚 李晨曦 《安徽医药》 CAS 2025年第1期156-159,共4页
目的探究青年缺血性脑卒中(IS)病人血清微RNA-218-5p(miR-218-5p)、LIM和SH3蛋白1(LASP1)水平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青年IS病人96例为IS组,对所有IS病人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按照改良... 目的探究青年缺血性脑卒中(IS)病人血清微RNA-218-5p(miR-218-5p)、LIM和SH3蛋白1(LASP1)水平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青年IS病人96例为IS组,对所有IS病人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按照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进行分组,预后良好组68例(mRS评分≤2分)和预后不良组28例(mRS评分>2分)。选择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96例为对照组。血清miR-218-5p、LASP1 mRNA水平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miR-218-5p与LASP1 mRNA表达水平的关系。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中miR-218-5p、LASP1 mRNA表达水平对IS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S组白细胞计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1.03±0.11、1.01±0.11)相比,IS组血清中miR-218-5p水平0.88±0.09显著降低,LASP1 mRNA(1.12±0.12)水平显著升高(P<0.05)。IS病人血清miR-218-5p与LASP1 mRNA呈负相关(r=−0.73,P<0.001)。与预后良好组(0.94±0.10、1.05±0.11)相比,预后不良组血清中miR-218-5p(0.74±0.08)水平显著降低,LASP1 mRNA(1.28±0.13)水平显著升高(P<0.05)。ROC曲线显示,二者联合评估IS预后不良的AUC高于miR-218-5p、LASP1 mRNA单独预测的AUC值(Z=12.35,P<0.001;Z=6.60,P=0.010)。结论青年IS病人血清miR-218-5p较低,LASP1 mRNA较高,可用于评估青年IS病人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梗死 青年 微核糖核酸-218-5p LIM和SH3蛋白1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