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HNAC⁃FD的高速公路网应急疏导措施效用评估
1
作者 刘星良 谢厅 +2 位作者 刘唐志 尚婷 王建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22-229,共8页
为安全有效地疏散突发事件造成的高速公路网拥堵,评估不同应急疏导措施的效用,首先,分析突发事件下高速公路网拥堵传播消散规律,基于提出的高速公路节点容纳能力(HNAC),结合基本图(FD)模型,建立HNAC-FD消散计算模型;然后,根据疏散案例... 为安全有效地疏散突发事件造成的高速公路网拥堵,评估不同应急疏导措施的效用,首先,分析突发事件下高速公路网拥堵传播消散规律,基于提出的高速公路节点容纳能力(HNAC),结合基本图(FD)模型,建立HNAC-FD消散计算模型;然后,根据疏散案例交通流数据,使用Vissim软件搭建仿真模型,仿真分析不同疏导措施对疏散交通流速度的影响,并利用Logistic速密模型计算路网各个区段的交通流状态;最后,根据高速公路网突发事件案例,设计不同疏导措施方案,并通过HNAC-FD模型计算拥堵消散时间,从事件影响消散时间和拥堵队列车辆平均行程时间,评估不同疏导方案的效用。结果表明:疏导措施会延迟事件影响消散,但能提升疏散交通流的速度,减少拥堵队列的车辆平均行程时间,且组合方案的疏散效果与单一措施差别不显著;可逆车道具有最佳疏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节点容纳能力(HNAC) 基本图(fd)模型 高速公路网 应急疏导措施 效用评估 突发事件
下载PDF
基于MFD与距离的边界收费策略
2
作者 李茹雪 刘澜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9-145,共7页
为了缓解城市中心等重点区域的交通拥堵问题,在给定的边界区域条件下结合宏观基本图(MFD)的相关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在边界中行驶的距离进行收费的最优定价策略。该策略首先通过分段线性逼近方法定义了一种非负、非递减、非线性的... 为了缓解城市中心等重点区域的交通拥堵问题,在给定的边界区域条件下结合宏观基本图(MFD)的相关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在边界中行驶的距离进行收费的最优定价策略。该策略首先通过分段线性逼近方法定义了一种非负、非递减、非线性的距离收费函数,基于距离收费函数和MFD相关特性构建双层规划模型。上层模型考虑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益,以路网输出流量最大为目标,下层模型则假设用户的路径选择行为服从Wardrop第一定理,构建固定需求下的用户平衡模型。针对非线性距离函数引起的路径成本不可加性问题,采用网络变换法实现现实网络与虚拟网络的转换后,再结合路段的FW算法求解下层模型。最后在算例中对收费模型和算法的合理可行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实施基于距离的边界收费策略能使边界区域的输出流量维持在最佳水平附近,并得到使系统高效运行的最优收费函数,证明最优收费函数的非线性形式是符合现实且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输经济 距离收费策略 宏观基本图 双层规划模型 输出流量
下载PDF
基于MFD的区域双层边界协调控制研究
3
作者 刘娜 傅惠 《现代计算机(中旬刊)》 2017年第6期10-15,共6页
提出一种基于宏观基本图(MFD)的城市区域双层边界交通协调控制策略。上层以网络输出量最大和延误时间最小为目标,采用模型预测控制算法进行优化求解得到区域控制参数;下层分解实现区域边界控制参数,使各子区拥堵均衡化。用MATLAB进行数... 提出一种基于宏观基本图(MFD)的城市区域双层边界交通协调控制策略。上层以网络输出量最大和延误时间最小为目标,采用模型预测控制算法进行优化求解得到区域控制参数;下层分解实现区域边界控制参数,使各子区拥堵均衡化。用MATLAB进行数值仿真,对不同控制策略下的交通拥堵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经验证: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可有效地协调各子区流量,缓解交通拥堵,提高整个路网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基本图 边界控制 非均匀性 模型预测控制
下载PDF
Traffic Dynamics and Congested Phases Derived from an Extended Optimal-Velocity Model
4
作者 Makoto Watanabe 《Engineering(科研)》 2014年第8期462-471,共10页
Dynamics is studied for one-dimensional single-lane traffic flow by means of an extended optimal-velocity model with continuously varied bottleneck strength for nonlinear roads. Two phases exist in this model such as ... Dynamics is studied for one-dimensional single-lane traffic flow by means of an extended optimal-velocity model with continuously varied bottleneck strength for nonlinear roads. Two phases exist in this model such as free flow and wide moving jam states in the systems having relatively small values of the bottleneck strength parameter. In addition to the two phases, locally congested phaseappears as the strength becomes prominent. Jam formation occurs with the similar mechanism to the boomerang effect as well as the pinch one in it. Wide scattering of the flow-density relation in fundamental diagram is found in the congested ph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timal-Velocity model Phase Transition Synchronized Flow JAM Formation Mechanism fundamental diagram
下载PDF
Bus frequency optimization in a large-scale multi-modal transportation system:integrating 3D-MFD and dynamic traffic assignment
5
作者 Kai Yuan Dandan Cui Jiancheng Long 《Digital Transportation and Safety》 2023年第4期241-252,共12页
A properly designed public transport system is expected to improve traffic efficiency.A high-frequency bus service would decrease the waiting time for passengers,bu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buses and cars might result... A properly designed public transport system is expected to improve traffic efficiency.A high-frequency bus service would decrease the waiting time for passengers,bu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buses and cars might result in more serious congestion.On the other hand,a low-frequency bus service would increase the waiting time for passengers and would not reduce the use of private cars.It is important to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high and low frequencies in order to minimize the total delays for all road users.It is critical to formulate the impacts of bus frequency on congestion dynamics and mode choices.However,as far as the authors know,most proposed bus frequency optimization formulations are based on static demand and the Bureau of Public Roads function,and do not properly consider the congestion dynamics and their impacts on mode choices.To fill this gap,this paper proposes a bi-level optimization model.A three-dimensional Macroscopic Fundamental Diagram based modeling approach is developed to capture the bi-modal congestion dynamics.A variational inequality model for the user equilibrium in mode choices is presented and solved using a double projection algorithm.A surrogate model-based algorithm is used to solve the bi-level programming probl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e-dimensional macroscopic fundamental diagram Dynamic traffic assignment Bi-level programming model Double projection algorithm Surrogate model-based algorithm
下载PDF
Fundamental diagrams for pedestrian flows in a channel via an extended social force model 被引量:2
6
作者 Yan-fang Wei Dong-kai Lan Li-yun Dong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18年第5期950-957,共8页
In this paper, an extended social force model was applied to investigate fundamental diagrams of pedestrian flows. In the presented model, both the static floor field and the view field were taken into account. Then e... In this paper, an extended social force model was applied to investigate fundamental diagrams of pedestrian flows. In the presented model, both the static floor field and the view field were taken into account. Then each pedestrian can determine his/her desired walking directions according to both global and local information. The fundamental diagrams were obtained numerically under periodic boundary condition. It was found that the fundamental diagrams show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measured data in the case of unidirectional flow, especially in the medium density range. However, the fundamental diagram for the case of bidirectional flow gave larger values than the measured data. Furthermore, the bidirectional flux is larger than the tmidirectional flux in a certain density range.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bidirectional flow may be more efficient than the unidirectional flow in some cases. The process of lane formation is quite quick in the model. Typical flow patterns in three scenarios were given to show some realistic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destrian flow social force model view field floor field fundamental diagram
原文传递
网联进口道考虑信号影响混合基本图研究
7
作者 张宇 饶畅 肖七瑞 《电子设计工程》 2024年第6期27-31,共5页
为研究含网联自动驾驶、自动驾驶和人工驾驶车辆的混合交通流在交叉口进口道受信号影响的混合基本图变化情况,构筑信号影响下的混合交通流跟驰模型,并进行混合基本图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同质交通流下CAV和AV能增加进口道最大通行能力,为... 为研究含网联自动驾驶、自动驾驶和人工驾驶车辆的混合交通流在交叉口进口道受信号影响的混合基本图变化情况,构筑信号影响下的混合交通流跟驰模型,并进行混合基本图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同质交通流下CAV和AV能增加进口道最大通行能力,为12.47%和4.99%;信号信息能一定程度影响交叉口进口道通行能力;增加渗透率P能够提高混合交通流于交叉口进口道通行能力,当混合交通流为最佳密度时,渗透率为0.9、0.5,相较于0.1,进口道通行能力分别提高10.71%和6.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基本图模型 信号影响 网联环境 混合交通流
下载PDF
基于三维宏观基本图的城市机非混行交通研究
8
作者 江航 杨光 +1 位作者 邱皓 顾文钊 《交通科学与工程》 2024年第1期116-126,共11页
为解决城市交通中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造成的交通拥堵,提出一种三维宏观基本图的理论分析方法,探究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交通流的微观运行特征和宏观演化规律,揭示在非机动车干扰下交通拥堵的形成、传播和消散机理。先分别建立描... 为解决城市交通中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造成的交通拥堵,提出一种三维宏观基本图的理论分析方法,探究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交通流的微观运行特征和宏观演化规律,揭示在非机动车干扰下交通拥堵的形成、传播和消散机理。先分别建立描述非机动车流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和机动车流的元胞传输模型,并借助非机动车越线次数函数将两个模型耦合;然后,在Simulink仿真平台上,运行该耦合模型以求得路网的三维宏观基本图,并以此分析非机动车驶入流量与路网平均流量、冲突次数三者间的相互关系;最后,提出提高路网硬隔离占比和加大非机动车道宽度的两种方法,借助三维宏观基本图来验证其缓解交通拥堵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三维宏观基本图的分析方法可量化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冲突的影响,指导混行交通拥堵的治理,该结论为改善中国城市交通出行秩序和出行环境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交通流 元胞自动机模型 元胞传输模型 三维宏观基本图
下载PDF
元胞自动机双车道人车混合交通流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郑容森 谭惠丽 +1 位作者 孔令江 刘慕仁 《系统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3-279,共7页
以元胞自动机184号规则为基础,建立了双向两车道含行人,自行车和汽车的“人车”混合交通流模型.考虑了两车道间的超车影响.通过计算机数值模拟,得到不同的混合比例下的混合交通流基本图及不同的自行车和行人密度下汽车的交通流基本图.... 以元胞自动机184号规则为基础,建立了双向两车道含行人,自行车和汽车的“人车”混合交通流模型.考虑了两车道间的超车影响.通过计算机数值模拟,得到不同的混合比例下的混合交通流基本图及不同的自行车和行人密度下汽车的交通流基本图.通过分析,得出了混合交通流的几个重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胞自动机 混合交通流模型 交通流基本图
下载PDF
结合改进跟驰模型的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 被引量:4
10
作者 叶丽萍 翁小雄 刘芹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5-120,128,共7页
为更好地分析交通流运行规律,实现有效的交通控制和优化,提出结合改进跟驰模型的交通流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CA)仿真模型。首先在分析正比于速度的间距倒数模型和Bierley模型特点的基础上,改进得到更符合实际的跟驰模型,进而... 为更好地分析交通流运行规律,实现有效的交通控制和优化,提出结合改进跟驰模型的交通流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CA)仿真模型。首先在分析正比于速度的间距倒数模型和Bierley模型特点的基础上,改进得到更符合实际的跟驰模型,进而创建的CA模型结合改进跟驰模型计算并离散化得到的加速度,进行车辆及整条车道的状态更新。通过模型仿真,得到速度差灵敏度系数λ、车辆间距灵敏度系数k和安全距离参数α不同取值时的交通流基本图和X-t时空状态图。通过仿真发现,λ,k的取值很大程度影响图形形状,而α的影响较小,同时模型仿真再现了交通流状态的动态衍化过程。通过试验验证,该模型仿真得到的Q-ρ关系曲线和实际交通流一致,且可模拟再现实际交通流的失稳、阻塞演化、走走停停等非线性交通流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CA模型 改进跟驰模型 城市交通流 基本图
下载PDF
基于燃油消耗与交通效率的区域交通控制模型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卫华 陈森 丁恒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4-80,共7页
为了降低交通运输系统能源消耗,同时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需综合考虑机动车燃油消耗和道路通行效率.针对此问题,引入交通网络车均燃油消耗和宏观基本图(Macroscopic Fundamental Diagram,MFD),建立了车辆完成率高、车均燃油消耗低的双目... 为了降低交通运输系统能源消耗,同时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需综合考虑机动车燃油消耗和道路通行效率.针对此问题,引入交通网络车均燃油消耗和宏观基本图(Macroscopic Fundamental Diagram,MFD),建立了车辆完成率高、车均燃油消耗低的双目标规划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求解.依据反馈原理和车流平衡方程提出了燃油消耗比例积分控制(Fuel Consumption-Proportional Integral,FC-PI)控制方法,并通过FC-PI控制方法降低区域内车均燃油消耗,提高路网车辆完成率.最后通过实际城市路网验证所提出的燃油消耗控制模型,并且与Bang-Bang控制方法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显示,网络内车均燃油消耗显著降低,同时网络内车辆完成率得到提高,且FC-PI控制方法的控制效果要优于Bang-Bang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车辆完成率 双目标规划模型 燃油消耗 宏观基本图
下载PDF
交通流中的自组织临界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汪秉宏 毛丹 +1 位作者 王雷 许伯铭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45-51,共7页
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呈现出显著的车流自组织临界性及从自由运动相到堵塞相的相变行为 .由于交通流模型中车辆之间的复杂耦合相互作用所引起的高阶时空关联 ,采用传统的考察局域格点车辆占据状态的动力学演化方法 ,尚未有任何国内外学... 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呈现出显著的车流自组织临界性及从自由运动相到堵塞相的相变行为 .由于交通流模型中车辆之间的复杂耦合相互作用所引起的高阶时空关联 ,采用传统的考察局域格点车辆占据状态的动力学演化方法 ,尚未有任何国内外学者得到过高速车辆的一维和二维交通流模型的相变基本图的精确解析描述 .作者摒弃传统思路 ,采用以相邻车辆距离为变量的全局动力学演化考察方法 ,通过完全严格的逻辑推理及统计力学细致平衡条件的运用 ,首次给出了允许高速车随机减速的一维交通流 Fukui-Ishibashi元胞自动机模型相变基本图曲线的解析平均场方程 ,所得结果与模型的直接数值模拟可以精确地吻合 .基于交通流中实际车辆的加速及延迟行为 ,进一步提出两种新的一维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限制加速模型和追尾车随机减速模型 .应用考察车距动力学演化的方法 ,仍然能够得到两个新模型相变基本图的精确解析平均场方程 .这些精确解析结果的获得既对于交通流复杂系统的自组织临界性和相变行为提供了基本的物理理解 ,又对于高速公路实际交通运输的信息管理和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 元胞自动机模型 自组织临界性 阻塞相变 基本图 平均场论 交通信息管理系统
下载PDF
随机延迟高速车交通流模型的精确平均场论 被引量:3
13
作者 汪秉宏 王雷 许伯铭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4期1-7,共7页
对于含高速运动车的福井石桥一维交通流决定论性模型和随机延迟模型 ,采用考察相邻车辆间距随时间演化的分析方法 ,导出了两种模型的基本图曲线的解析平均场方程 ,与数值模拟结果完全吻合 .
关键词 交通流 元胞自动机模型 随机延迟模型 平均场论
下载PDF
交通流速度-密度模型特性分析 被引量:21
14
作者 徐程 陈晓明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4-120,共7页
描述交通流流量、速度和密度关系的基本图是交通流理论与交通工程领域的基础模型之一。本文通过对10种典型的速度-密度模型的总结分析,采用北京快速路实测数据时上述模型进行参数标定与误差分析。结果表明,速度-密度模型的拟合误差在不... 描述交通流流量、速度和密度关系的基本图是交通流理论与交通工程领域的基础模型之一。本文通过对10种典型的速度-密度模型的总结分析,采用北京快速路实测数据时上述模型进行参数标定与误差分析。结果表明,速度-密度模型的拟合误差在不同的数据集下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如自由流速度、阻塞密度等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参数会随着不同数据集合发生较大的变化;Newell模型和Logisitic模型在不同的数据集下都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上述研究将为速度-密度模型结构优化、模型参数标定提供实践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速度-密度模型 基本图 采样间隔
下载PDF
城市快速路交通流速度-密度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曹亚康 刘立英 王卫卫 《物流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6-169,共4页
通过对北京市三环路的实测交通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分相位的城市道路交通流流量、速度和密度相关关系模型。首先根据不同密度下速度分布的标准差和速度跃迁点来确定不同交通流相位的临界密度,然后应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各个交通流相... 通过对北京市三环路的实测交通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分相位的城市道路交通流流量、速度和密度相关关系模型。首先根据不同密度下速度分布的标准差和速度跃迁点来确定不同交通流相位的临界密度,然后应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各个交通流相位的数据散点分布。研究发现不同车流密度下车辆速度分布标准差明显变化之处为自由流与谐动流的分界点,以及谐动流与同步流的分界点,后者与速度跃迁点一致。根据拟合精度分别给出了各交通流相位的速度-密度关系的最佳拟合曲线,还利用流量、速度和密度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流量-密度的关系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交通相位 基本图 数据拟合 交通流 速度-密度模型
下载PDF
基于改进后冲击波剖面模型的宏观基本图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福建 孙凌涛 钱伟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7-133,共7页
冲击波剖面模型是动态追踪交叉口排队和队列消散过程的一种模型,对其建模过程进行了改进,使其更符合实际交通流的运行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含有5个信号交叉口的干线进行了数值仿真,在不断改变其交通需求的情况下,得到了干线输出流量和干... 冲击波剖面模型是动态追踪交叉口排队和队列消散过程的一种模型,对其建模过程进行了改进,使其更符合实际交通流的运行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含有5个信号交叉口的干线进行了数值仿真,在不断改变其交通需求的情况下,得到了干线输出流量和干线内累积车辆数的值。研究发现:干线输出流量和干线内累积车辆数存在一定的固定关系,从而验证了宏观基本图的存在性,为后续宏观基本图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和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宏观基本图 数值仿真 SPM 干线
下载PDF
车速离散对稠密交通流稳态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昊 王炜 陈峻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09-114,共6页
基于速度标准差提出了绝对车速离散度和相对车速离散度的定义。应用实测稠密交通流数据分析了车速离散度在交通流基本图拥挤区域的分布特征,发现相同平均速度下,车速离散度与交通流量负相关。基于Newell低阶跟驰模型,讨论了相同平均速... 基于速度标准差提出了绝对车速离散度和相对车速离散度的定义。应用实测稠密交通流数据分析了车速离散度在交通流基本图拥挤区域的分布特征,发现相同平均速度下,车速离散度与交通流量负相关。基于Newell低阶跟驰模型,讨论了相同平均速度的稳态交通流量和非稳态交通流流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稳态交通流量大于非稳态交通流量,且非稳态流量值随车速离散度的增大而单调减小,从理论上证明了车速离散对稠密交通流稳态流量的影响,为交通流基本图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 车速离散度 交通流基本图 Newell低阶跟驰模型
下载PDF
NS模型的随机特性及其在LWR模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邹杰 刘国林 +1 位作者 朱凤春 柳林 《微计算机信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01S期92-93,共2页
本文改进了微观一维随机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NS模型)的控制规则,将NS模型中的随机特性作为一个随机参量运用到宏观一阶连续交通流模型(LWR模型)中,重新构建了LWR模型的交通流基本图。在实测交通流数据基础上,应用NS模型和引入随机参量... 本文改进了微观一维随机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NS模型)的控制规则,将NS模型中的随机特性作为一个随机参量运用到宏观一阶连续交通流模型(LWR模型)中,重新构建了LWR模型的交通流基本图。在实测交通流数据基础上,应用NS模型和引入随机参量的LWR模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模型 LWR模型 随机特性 交通流基本图 仿真
下载PDF
智能网联环境下异质交通流基本图和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马庆禄 傅宝宇 曾皓威 《交通信息与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6-84,共9页
为研究人工驾驶车辆和智能网联车辆(CAVs)的混合运行对交通流产生的影响,以其基本图和稳定性为突破口研究提高异质交通流运行效率的关键技术与方法。选择全速度差模型(FVDM)作为人工驾驶车辆跟驰模型,将加州伯克利分校实车数据标定的协... 为研究人工驾驶车辆和智能网联车辆(CAVs)的混合运行对交通流产生的影响,以其基本图和稳定性为突破口研究提高异质交通流运行效率的关键技术与方法。选择全速度差模型(FVDM)作为人工驾驶车辆跟驰模型,将加州伯克利分校实车数据标定的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CACC)模型作为CAVs跟驰模型。建立了异质交通流基本图模型,研究了CACC车辆的混入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对比了不同人工驾驶模型对异质流通行能力产生的差异性。从大车-小车组成的传统异质交通流研究方法入手,利用跟驰模型建立人工-网联异质流的稳定性解析方法,并运用Matlab验证了不同CACC比例下的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与人工驾驶交通流相比,CACC同质交通流的道路通行能力大约提升了95%;实验中选用不同人工驾驶模型对通行能力实验结果造成的差异不大。平衡态速度为15 m/s时,低比例CAVs(如低于20%)并不能改善交通流;当CAVs比例达到20%及以上时,异质流稳定性随着CAVs的比例增加逐渐呈现出稳定趋势;当CAVs比例达到70%以上时,异质流基本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联车辆 异质交通流 基本图模型 稳定性解析
下载PDF
智能网联汽车混合交通流稳定性与路段基本图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蒋阳升 郝慧君 姚志洪 《工业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2-100,共9页
为研究智能网联汽车与人工驾驶汽车混合交通流特性,构建智能网联汽车与人工驾驶汽车混合交通流稳定性与基本图模型。首先,分析由智能网联汽车与人工驾驶汽车组成混合交通流中存在的4种跟驰模式;在采用不同参数的智能驾驶员模型的基础上... 为研究智能网联汽车与人工驾驶汽车混合交通流特性,构建智能网联汽车与人工驾驶汽车混合交通流稳定性与基本图模型。首先,分析由智能网联汽车与人工驾驶汽车组成混合交通流中存在的4种跟驰模式;在采用不同参数的智能驾驶员模型的基础上,推导混合交通流稳定性判别式和基本图模型;最后,基于SUMO仿真软件构建微观仿真环境。结果表明,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渗透率增加,混合交通流稳定的临界速度值区间逐渐减小。在相同的稳定车速下,智能网联汽车比例的提高有利于交通流密度和流量的提升。这些均证明智能网联汽车不仅有利于混合交通流的稳定,还能够进一步提升交通系统的通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联汽车 混合交通流 跟驰模型 稳定性 交通流基本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