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早期寺院配置的形态演变初探:塔·金堂·法堂·阁的建筑形制
被引量:
14
1
作者
王维仁
徐翥
《南方建筑》
2011年第4期38-49,共12页
在以塔/浮图为中心的佛教寺院原型传入中国之后,经过"舍宅为寺"的汉化发展过程,在南北朝的后期进入了形态发展的高峰。以永宁寺和日本法隆寺等几个寺庙作为这一时期形态配置的例证看来,由于对佛像崇拜的宗教需求,金堂的地位...
在以塔/浮图为中心的佛教寺院原型传入中国之后,经过"舍宅为寺"的汉化发展过程,在南北朝的后期进入了形态发展的高峰。以永宁寺和日本法隆寺等几个寺庙作为这一时期形态配置的例证看来,由于对佛像崇拜的宗教需求,金堂的地位日益重要,寺院开始将金堂与塔的位置,作或左右、或前后地并置。这种形态学上的多样发展一直延续到了唐代,在金堂的地位日渐巩固后,才确立了在中轴线上以山门、金堂和法堂为主体建筑的寺庙配置。从初唐开始,塔的重要性进一步降低,配置上开始将塔列入别院;同时,汉化的建筑元素如钟楼和楼阁也配合着中轴线的组成逐渐成为寺院配置的重要组成。这一系列佛寺配置的演变过程,也反映了这段时期各种佛教思想的产生与变迁以及寺院使用模式的本土化,从而导致的建筑形制的改变。本文试图从形态发展的角度,就中国及东亚的实例与文献记载,包括敦煌壁画、《洛阳伽蓝记》及《法苑珠林》等诸多文献中出现的佛寺描绘,以及近年来永宁寺,青龙寺等考古资料的发现,将文字记载、考古发掘与现存的实例进行图面的排比,作为寺院形态演化的推测。这个图面排比的研究,以时间为主轴探讨从东汉至南北朝一路到晚唐和五代,佛教寺院配置的可能形式发展轨迹;并就金堂、法堂、寺塔与大殿或楼阁等的形制关系,提出一些初步的观察和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浮图
金堂/佛殿
法堂
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语大词典》“阁”的释义及相关问题
2
作者
袁振超
王东明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48-52,共5页
《汉语大词典》对“阁”设立多个义项,其中“官署”义与其他意义不在同一个引申脉络之中。研究得出,“阁”作为“閤”的形近且音近字,代替了“闺閤”等词中的“閤”,从此,表示“中央官署名”的“閤”写成了“阁”字并固定下来。
关键词
阁
閤
讹写
《汉语大词典》
释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杜贵墀和他的词
被引量:
1
3
作者
黄剑
《云梦学刊》
2000年第5期64-66,共3页
清代是词的复兴时期,而以王夫之、王闿运为代表的湘籍词作家在清词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杜贵墀作为以王闿运为首的湖湘词派的重要成员,其词不仅在创作技巧上,而且在内容上都有其独到之处.
关键词
清代
杜贵墀
湖湘词派
词
<<桐花
阁
词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以馆本《十七帖》、翻刻《大观帖》看《淳化阁帖》浙图刻石的修缮现象
被引量:
2
4
作者
田振宇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3-107,共35页
杭州孤山浙江图书馆古籍部碑廊中藏有一套《淳化阁帖》残石,系两种存世宋拓本—故宫博物院藏懋勤殿本和上海博物馆藏潘祖纯本的原石。这一套帖石有一些区别于所有版本的独有特征,其刻于何时,在传世淳化阁帖版本系统中处于何种地位,目前...
杭州孤山浙江图书馆古籍部碑廊中藏有一套《淳化阁帖》残石,系两种存世宋拓本—故宫博物院藏懋勤殿本和上海博物馆藏潘祖纯本的原石。这一套帖石有一些区别于所有版本的独有特征,其刻于何时,在传世淳化阁帖版本系统中处于何种地位,目前尚存在争议。通过与多种传世《淳化阁帖》版本、宋拓《大观帖》,尤其是馆本《十七帖》进行比较,发现凡《淳化阁帖》与《十七帖》重合的内容,孤山刻石存在参照馆本《十七帖》,对原有阁帖底本加以修缮的情况;当二者文本和面目存在明显分歧时,孤山刻石采取了一帖二刻即同时保留两种版本的方法。此外,在传世一种《大观帖》翻刻本中,发现有与孤山刻石类似的修缮手段。这些现象显示,孤山刻石可能是一种较晚出现的《淳化阁帖》修缮本,对判断其版本时间及地位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淳化
阁
帖
十七帖
大观帖
版本
帖学
原文传递
北宋官法帖的刊刻与流布研究
被引量:
1
5
作者
杨军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4-94,共11页
北宋时期,随着科技和文化的发展,开始有了大规模的刻帖出现。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深远的北宋官方刻帖一是《淳化阁帖》,一是《大观帖》。北宋雕刻、造纸、制墨技术的巨大进步,为刻帖的兴盛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淳化阁帖》、《大观帖》...
北宋时期,随着科技和文化的发展,开始有了大规模的刻帖出现。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深远的北宋官方刻帖一是《淳化阁帖》,一是《大观帖》。北宋雕刻、造纸、制墨技术的巨大进步,为刻帖的兴盛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淳化阁帖》、《大观帖》的刊刻,正是得益于这一时期科技的巨大发展。《淳化阁帖》是历史上第一部大型官修刻帖,亦称《阁帖》、《淳化帖》。宋大观三年(1109年),宋徽宗赵佶命蔡京主其事,更定编次《阁帖》而重刻于太清楼下,史称《大观帖》。《大观帖》在《阁帖》每卷内容基本不变的基础上,调整了编次,纠正了一些错误,在雕刻工艺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提高。到了南宋,官私刻帖规模越来越大,遍布全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北宋官方刻帖成为历史上保留魏晋六朝以及唐宋书迹最重要的资料宝库,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淳化
阁
帖
大观帖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早期寺院配置的形态演变初探:塔·金堂·法堂·阁的建筑形制
被引量:
14
1
作者
王维仁
徐翥
机构
香港大学建筑系
出处
《南方建筑》
2011年第4期38-49,共12页
文摘
在以塔/浮图为中心的佛教寺院原型传入中国之后,经过"舍宅为寺"的汉化发展过程,在南北朝的后期进入了形态发展的高峰。以永宁寺和日本法隆寺等几个寺庙作为这一时期形态配置的例证看来,由于对佛像崇拜的宗教需求,金堂的地位日益重要,寺院开始将金堂与塔的位置,作或左右、或前后地并置。这种形态学上的多样发展一直延续到了唐代,在金堂的地位日渐巩固后,才确立了在中轴线上以山门、金堂和法堂为主体建筑的寺庙配置。从初唐开始,塔的重要性进一步降低,配置上开始将塔列入别院;同时,汉化的建筑元素如钟楼和楼阁也配合着中轴线的组成逐渐成为寺院配置的重要组成。这一系列佛寺配置的演变过程,也反映了这段时期各种佛教思想的产生与变迁以及寺院使用模式的本土化,从而导致的建筑形制的改变。本文试图从形态发展的角度,就中国及东亚的实例与文献记载,包括敦煌壁画、《洛阳伽蓝记》及《法苑珠林》等诸多文献中出现的佛寺描绘,以及近年来永宁寺,青龙寺等考古资料的发现,将文字记载、考古发掘与现存的实例进行图面的排比,作为寺院形态演化的推测。这个图面排比的研究,以时间为主轴探讨从东汉至南北朝一路到晚唐和五代,佛教寺院配置的可能形式发展轨迹;并就金堂、法堂、寺塔与大殿或楼阁等的形制关系,提出一些初步的观察和问题。
关键词
塔/浮图
金堂/佛殿
法堂
阁
Keywords
Pagoda
Main Hall/Buddha Hall
Lecture Hall
Pavilion(
ge
阁
)
分类号
TU-86 [艺术—艺术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语大词典》“阁”的释义及相关问题
2
作者
袁振超
王东明
机构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
出处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48-52,共5页
基金
2019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吕叔湘《笔记文选读》选文注解与相关训诂的比较与研究”(HB19YY008)。
文摘
《汉语大词典》对“阁”设立多个义项,其中“官署”义与其他意义不在同一个引申脉络之中。研究得出,“阁”作为“閤”的形近且音近字,代替了“闺閤”等词中的“閤”,从此,表示“中央官署名”的“閤”写成了“阁”字并固定下来。
关键词
阁
閤
讹写
《汉语大词典》
释义
Keywords
ge
(
阁
)”
“he(閤)”
false writing
HanYu DaCiDian(《汉语大词典》)
definition
分类号
H164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杜贵墀和他的词
被引量:
1
3
作者
黄剑
机构
岳阳师范学院党委
出处
《云梦学刊》
2000年第5期64-66,共3页
文摘
清代是词的复兴时期,而以王夫之、王闿运为代表的湘籍词作家在清词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杜贵墀作为以王闿运为首的湖湘词派的重要成员,其词不仅在创作技巧上,而且在内容上都有其独到之处.
关键词
清代
杜贵墀
湖湘词派
词
<<桐花
阁
词钞>>
Keywords
Du Guichi, TONGHUA
ge
CICAO (《桐花
阁
词钞》)
achievement of art
history role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馆本《十七帖》、翻刻《大观帖》看《淳化阁帖》浙图刻石的修缮现象
被引量:
2
4
作者
田振宇
机构
中国美术学院
出处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3-107,共35页
文摘
杭州孤山浙江图书馆古籍部碑廊中藏有一套《淳化阁帖》残石,系两种存世宋拓本—故宫博物院藏懋勤殿本和上海博物馆藏潘祖纯本的原石。这一套帖石有一些区别于所有版本的独有特征,其刻于何时,在传世淳化阁帖版本系统中处于何种地位,目前尚存在争议。通过与多种传世《淳化阁帖》版本、宋拓《大观帖》,尤其是馆本《十七帖》进行比较,发现凡《淳化阁帖》与《十七帖》重合的内容,孤山刻石存在参照馆本《十七帖》,对原有阁帖底本加以修缮的情况;当二者文本和面目存在明显分歧时,孤山刻石采取了一帖二刻即同时保留两种版本的方法。此外,在传世一种《大观帖》翻刻本中,发现有与孤山刻石类似的修缮手段。这些现象显示,孤山刻石可能是一种较晚出现的《淳化阁帖》修缮本,对判断其版本时间及地位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关键词
淳化
阁
帖
十七帖
大观帖
版本
帖学
Keywords
Chun Hua
ge
Tie[淳化
阁
帖]
Shi Qi Tie[十七帖]
Da Guan Tie[大观帖]
edition
study on stele and rubbing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K877.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北宋官法帖的刊刻与流布研究
被引量:
1
5
作者
杨军
机构
中国国家博物馆
出处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4-94,共11页
文摘
北宋时期,随着科技和文化的发展,开始有了大规模的刻帖出现。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深远的北宋官方刻帖一是《淳化阁帖》,一是《大观帖》。北宋雕刻、造纸、制墨技术的巨大进步,为刻帖的兴盛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淳化阁帖》、《大观帖》的刊刻,正是得益于这一时期科技的巨大发展。《淳化阁帖》是历史上第一部大型官修刻帖,亦称《阁帖》、《淳化帖》。宋大观三年(1109年),宋徽宗赵佶命蔡京主其事,更定编次《阁帖》而重刻于太清楼下,史称《大观帖》。《大观帖》在《阁帖》每卷内容基本不变的基础上,调整了编次,纠正了一些错误,在雕刻工艺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提高。到了南宋,官私刻帖规模越来越大,遍布全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北宋官方刻帖成为历史上保留魏晋六朝以及唐宋书迹最重要的资料宝库,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北宋
淳化
阁
帖
大观帖
Keywords
Northern Song dynasty
Chun Hua
ge
Tie [淳华
阁
贴]
Da Guan Tie [大观贴]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早期寺院配置的形态演变初探:塔·金堂·法堂·阁的建筑形制
王维仁
徐翥
《南方建筑》
2011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汉语大词典》“阁”的释义及相关问题
袁振超
王东明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试论杜贵墀和他的词
黄剑
《云梦学刊》
200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以馆本《十七帖》、翻刻《大观帖》看《淳化阁帖》浙图刻石的修缮现象
田振宇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2
原文传递
5
北宋官法帖的刊刻与流布研究
杨军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