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HLA/HPA抗体特性分析及其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范成艳 温玉洁 +6 位作者 张丹 廉雪 刘娜 孙铁成 王东梅 贾延军 李冬妹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4年第3期353-358,共6页
目的 探讨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患者HLA/HPA抗体特异性分布特征及其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以86例免疫性PTR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性别、年龄、身高、体重、配血次数、疾病类型、输注前后血小板计数等临床资料,通过... 目的 探讨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患者HLA/HPA抗体特异性分布特征及其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以86例免疫性PTR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性别、年龄、身高、体重、配血次数、疾病类型、输注前后血小板计数等临床资料,通过微珠法进行HLA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并分析抗体特性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结果 86例PTR患者中,单独HLA抗体、单独HPA抗体、HLA+HPA抗体阳性的患者分别为72例(83.72%)、8例(9.30%)、6例(6.98%)。HLA抗体在各位点中检出频率最高的抗体对应等位基因分别为A*25:01、B*15:12、C*02:02(和C*17:01),检出率分别为81.48%、87.04%、48.15%;而对应抗原表位出现频率最高的前三位为163LG、97V、71ATD,检出率分别为87.04%、77.78%、74.07%。仅存在HLA抗体的患者,输注交叉配型相合血小板的24 h血小板计数纠正增加指数(CCI)及输注有效情况均明显优于随机血小板(P<0.01)。在血小板交叉配型阴性结果的患者中,HLA抗体强度与交叉配型相合血小板的24 h CCI值及输注有效情况呈负相关关系,强度越高,输注效果越差(P<0.01)。HLA抗体强度为中、低等水平的患者,输注交叉配型相合血小板的24 h CCI值及输注有效情况均优于输注随机血小板(P<0.05)。结论 本研究所得到的PTR患者HLA/HPA抗体特性及其对血小板输注效果影响的结果,可为血小板库建立时供者的选择提供指导,同时对临床PTR患者的治疗方式选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 hLA抗体 hPA抗体 抗体分布特征 24 h血小板计数纠正增加指数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小板无效输注的非免疫因素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尹列芬 赵兴强 +2 位作者 董伟群 杨玲 佟力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3-155,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小板无效输注(PTR)的相关非免疫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1名AL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184次的临床资料,据血小板纠正增加指数(CCI)分析PTR率及其非免疫相关因素。结果本组AL患者的PTR率为33.70%(62/81);按年...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小板无效输注(PTR)的相关非免疫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1名AL患者输注机采血小板184次的临床资料,据血小板纠正增加指数(CCI)分析PTR率及其非免疫相关因素。结果本组AL患者的PTR率为33.70%(62/81);按年龄分组,成年与儿童患者的PTR率分别为39.20%(49/125)与17.39%(4/23)(P<0.05);按ABO血型分组,A与O型血患者的PTR率分别为40.51%(32/79)与22.39%(15/67)(P<0.05);按有无脾大分组,脾肿大与无脾肿大患者的PTR率分别为43.75%(28/64)与28.33%(34/120)(P<0.05);按有无发热分组,发热与无发热患者的PTR率分别为41.77%(33/105)与27.62%(29/79)(P<0.05);按有无感染分组,感染与无感染患者的PTR率分别为43.75%(42/96)与22.73%(20/88)(P<0.05);按有无败血症分组,有败血症与无败血症患者的PTR率分别为60.00%(9/15)与40.74%(33/81)(P>0.05);按输注血小板前使用激素与否分组,使用与未用激素患者的PTR率分别为27.78%(30/108)与42.10%(32/76)(P<0.05)。按性别、是否妊娠、AL类型、药物影响(化疗药物、抗生素)分组比较,PTR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热、感染、脾脏肿大、年龄、ABO血型可能为导致AL患者PTR的相关非免疫因素。输注血小板前使用激素可能会减少AL患者PTR的发生。性别、妊娠、AL类型、某些药物(化疗药物、抗生素)与PTR可能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血小板无效输注 非免疫因素 血小板计数纠正增加指数 输血
下载PDF
血小板交叉配型技术在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吴红 唐绮 +2 位作者 李国良 吴欣欣 刘强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959-961,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交叉配型技术在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配合性输注的血小板交叉配型采用固相凝集法。比较24例患者随机输注及配合性输注后的输注效果(有效输注率及24hCCI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例患者的配合性输注... 目的探讨血小板交叉配型技术在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配合性输注的血小板交叉配型采用固相凝集法。比较24例患者随机输注及配合性输注后的输注效果(有效输注率及24hCCI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例患者的配合性输注后其有效输注率为91.67%,其24hCCI平均值为4764.08±429.91;而12例随机输注组的有效输注率及24hCCI平均值分别为8.33%和1335.08±1084.82。两个组别间的有效输注率及24hCCI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免疫因素所致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可以预防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并提高其输注效果,从而提升血小板输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交叉配型 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纠正计数指数 应用价值
下载PDF
血小板交叉配型和基因分型在血小板输注无效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许金华 李剑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51-654,共4页
目的评估血小板交叉配型和血小板抗原基因分型2种方法应用于血小板输注无效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血小板交叉配型和血小板抗原基因分型技术,以输注24 h后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PR)、血小板纠正计数指数(CCI)为指标,对比评估43名免疫性血... 目的评估血小板交叉配型和血小板抗原基因分型2种方法应用于血小板输注无效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血小板交叉配型和血小板抗原基因分型技术,以输注24 h后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PR)、血小板纠正计数指数(CCI)为指标,对比评估43名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配型前后血小板的输注效果。结果 43例血小板输注无效中,7例血小板抗原基因配型相合输注中,输注有效率100%,24 h PPR(34.24±6.59)%,24 h CCI为9.10±2.11;25例血小板交叉配型相合输注中,输注有效率92%(23/25),24 h PPR(32.43±7.50)%,24h CCI 9.18±2.82;11例随机血小板输注中,输注有效率27.3%(3/11),24 h PPR(16.45±9.37)%,24 h CCI 3.45±1.72。结论排除非免疫性因素及部分免疫因素,血小板抗原基因分型是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的首选措施,血小板交叉配合次之,二者均可明显提高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提升血小板输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交叉配型 血小板基因分型 血小板恢复百分率 血小板纠正计数指数
下载PDF
血小板输注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伍曼仪 杨慧敏 +3 位作者 廖国仪 余灵 朱秀顺 许敏华 《中国小儿血液》 CAS 2000年第1期5-7,共3页
探讨血小板输注的适应症及效果,对35例次(26例病人)因不同病因致血小板减少而作血小板输注的患儿进行临床研究。测定输注前及输注后24小时血小板计数。计算输后血小板增值、回升率及纠正计数指数(CCI)。比较输注前后出血症状,评价疗效... 探讨血小板输注的适应症及效果,对35例次(26例病人)因不同病因致血小板减少而作血小板输注的患儿进行临床研究。测定输注前及输注后24小时血小板计数。计算输后血小板增值、回升率及纠正计数指数(CCI)。比较输注前后出血症状,评价疗效。结果表明,输注后出血症状改善者24/28例次(85.7%)。输后24小时血小板增值为(28.94±10.97)×109/L(X±S);回升率为57.98±18.51%,达到正常预期值(60%)者16例次(45.7%);CCI为(7.00±2.15)×109/L,>7.5×109/L者18例次(51.4%)。因此,血小板输注可预防和治疗血小板减少所致的出血。评价其效果除了观察血小板增值、回升率及CCI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 回升率 纠正计数指数
下载PDF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研究与防治 被引量:2
6
作者 薄艳 《医学综述》 2009年第3期420-423,共4页
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是临床治疗出血性疾病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因其在临床输血实践中的负面作用,而备受关注。引起PTR的病因复杂,主要有免疫因素和非免疫因素。临床采用输注去自细胞血小板、血小板交叉配型相合的血小板、... 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是临床治疗出血性疾病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因其在临床输血实践中的负面作用,而备受关注。引起PTR的病因复杂,主要有免疫因素和非免疫因素。临床采用输注去自细胞血小板、血小板交叉配型相合的血小板、辐照血小板等方法,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本文就血小板输注的适应证以及PTR的判断标准、引发原因和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无效 纠正增加指数 防治措施
下载PDF
血小板参数与输注疗效及预后判断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周煜宗 张琦 +2 位作者 齐祺 朱鑫方 夏荣 《中国输血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19-721,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参数与单采血小板输注疗效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提供指导意义。方法通过回顾性的分析本院2014-2016年输注单采血小板的患者50例,根据首次输注1个治疗量血小板后d 5复查血常规结果,血小板计数升至正常范围为增长组... 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参数与单采血小板输注疗效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提供指导意义。方法通过回顾性的分析本院2014-2016年输注单采血小板的患者50例,根据首次输注1个治疗量血小板后d 5复查血常规结果,血小板计数升至正常范围为增长组(27人),血小板计数未达正常范围为降低组(23人)。分别比较分析2组输注前和输注后24 h内血小板相关系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血小板比率(P-LCR)的改变,同时计算24 h血小板纠正计数指数(CCI)。结果 24 h CCI>4.5增长组有21例占77.78%,降低组有11例占47.83%;输注前血小板相关参数两组间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输注后,增长组Plt,PDW,MPV和P-LCR明显高于降低组(P<0.01);其中输血前后数据相比较增长组MPV,P-LCR全部增高,降低组MPV,P-LCR则全部降低。结论血小板参数检测特别是MPV和P-LCR的改变趋势对于血小板输注的疗效观察与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 输注疗效 血小板相关参数 血小板纠正计数指数
下载PDF
9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血小板输注阈值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付晓艳 邱立娟 +1 位作者 张帅行 马曙轩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分析9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儿血小板输注阈值及输注疗效,探讨输注次数对血小板输注无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本院初次确诊的需要输注血小板的ALL患儿99例,根据患... 目的分析9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儿血小板输注阈值及输注疗效,探讨输注次数对血小板输注无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本院初次确诊的需要输注血小板的ALL患儿99例,根据患儿输注血小板次数分为首次组、2次组、3次组和4次组,通过回顾性分析ALL患儿首次及多次输注血小板前后血小板计数值,用输注前血小板计数值作为患儿输注阈值,结合输注后血小板计数值计算患儿血小板计数纠正增加指数(CCI值),并判断输注疗效(1 h CCI<7.5×10~9/L或24h CCI<7.5×10~9/L为输注无效),比较4组患儿输注无效率差异。结果 4组患儿输注阈值分布在≤10×10~9/L的百分比分别为37.4%(37/99)、27.3%(15/55)、31.3%(15/48)和20.0%(8/40);4组患儿输注阈值分布在(11—20)×10~9/L的百分比分别为33.3%(33/99)、43.6%(24/55)、35.4%(17/48)和57.5%(23/40);4组患儿输注阈值分布在>20×10~9/L的百分比分别为29.3%(29/99)、29.1%(16/55)、33.3%(16/48)和22.5%(9/40)。4组患儿输注无效率的百分比分别为:7.07%(7/99)、16.4%(9/55)、18.8%(9/48)和27.5%(1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阈值较高时进行血小板输注的患儿仍占多数,患儿首次输注血小板疗效较好,但是随着输注次数增加,血小板输注无效率逐渐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输注阈值 血小板计数纠正增加指数 血小板输注无效
下载PDF
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ABO血型不合的血小板效果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高磊 兰炯采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6年第2期106-107,共2页
目的观察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ABO血型不合的血小板效果,分析供受者ABO血型不合时血小板输注的可行性。方法 ABO血型不合血小板输注156例,计算输注后24 h的血小板计数增加指数(CCI),并与同期ABO相合的血小板输注235例的结果比较,统计分析... 目的观察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ABO血型不合的血小板效果,分析供受者ABO血型不合时血小板输注的可行性。方法 ABO血型不合血小板输注156例,计算输注后24 h的血小板计数增加指数(CCI),并与同期ABO相合的血小板输注235例的结果比较,统计分析CCI与ABO配型的关系。结果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ABO血型不合的血小板未见临床不良反应,但疗效低于ABO同型输注。结论一般输血小板要求ABO同型,但特殊情况为了抢救患者生命,可以输注ABO异型血小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计数矫正增加指数 ABO配型
下载PDF
55~60周岁献血者捐献单采血小板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探讨 被引量:20
10
作者 宋娜丽 阮潜瑛 +6 位作者 刘奇 李晨晨 陈寒梅 陈敏 刁荣华 王珊 王世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8-281,287,共5页
目的探讨55~60周岁献血者捐献单采血小板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血站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期间的固定单采血小板献血者45名,将其分为3组,A组为18~30周岁的献血者,B组为31~54周岁的献血者,C组为55~60周岁... 目的探讨55~60周岁献血者捐献单采血小板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血站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期间的固定单采血小板献血者45名,将其分为3组,A组为18~30周岁的献血者,B组为31~54周岁的献血者,C组为55~60周岁的献血者,每组各15名。对比分析3组献血者的捐献前血常规、献血中献血反应观察、单采血小板产品质量、输注患者体内血小板计数增加指数(corrected count increment,CCI)及止血效果观察。结果 3组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无献血不良反应,3组献血者血常规比较,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随年龄组增大而增大,且A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77±0.61 fl vs 8.71±1.21 fl,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单采血小板产品质量均符合国家现行《全血与成分血质量要求》,且组间无统计学差异。3组单采血小板制剂输注患者体内后疗效比较,每组输注后血小板计数增加值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C组与A组的血小板增加值和CCI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5~60周岁的献血者定期献血是安全的,其血液质量符合我国现行《全血与成分血质量要求》,输注患者体内可有效改善患者止凝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5~60周岁献血者 单采血小板 血小板计数增加指数 献血反应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血小板无效输注相关因素及防治
11
作者 赵兴强 杨玲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S2期293-296,共4页
输注血小板对于伴有血小板减少的急性白血病患者极为重要,临床上常有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发生,其原因复杂,包括非免疫相关因素免疫相关因素两个方面,治疗上以防治为主.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血小板无效输注 血小板恢复百分率 血小板计数纠正增加指数
下载PDF
手工浓缩与单采血小板在急诊患者中输注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12
作者 邓小旭 朱杏梅 丁磊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18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比较血液病急诊患者输注浓缩血小板和单采血小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苏州市解放军100医院血液科急诊患者,将输入单采血小板(10 U)患者20例作为A组、只输注手工浓缩(2 U)血小板患者20例作为B组、两种血小... 目的探讨比较血液病急诊患者输注浓缩血小板和单采血小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苏州市解放军100医院血液科急诊患者,将输入单采血小板(10 U)患者20例作为A组、只输注手工浓缩(2 U)血小板患者20例作为B组、两种血小板间歇输注的患者20例作为C组。测量输注前以及输注后外周血小板并计算血小板计数增加指数(CCI)。根据血小板计数(BPC)、CCI以及临床表现来比较三组的输注效果。结果 A组血小板输注后24 h CCI高于B组和C组,C组血小板输注后24 h CCI高于B组;A组与B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C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采血小板(10 U)的输注疗效高于手工浓缩(2 U)血小板。急诊治疗时,绿色通道优先选取单采血小板(10 U),但血小板紧缺情况下,可以使用手工浓缩(2 U)血小板或者和单采血小板交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效果 手工浓缩(2 U)血小板 单采血小板(10 U) 血小板计数增加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