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1—2020年暖季河套灌区强对流天气主要流型及环境参量特征分析
1
作者 张玉荣 姚晓娟 +1 位作者 白舜耀 赵明明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年第2期76-82,共7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观测资料及ERA5再分析资料,对河套灌区1991—2020年542个冰雹个例和281个短时强降水个例主要流型及环境参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短时强降水天气主要有新疆低槽(涡)、东北冷涡、蒙古冷涡、西南气...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观测资料及ERA5再分析资料,对河套灌区1991—2020年542个冰雹个例和281个短时强降水个例主要流型及环境参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短时强降水天气主要有新疆低槽(涡)、东北冷涡、蒙古冷涡、西南气流4类影响系统,冰雹天气主要有蒙古冷涡、西北气流、东北冷涡、巴尔喀什湖冷涡4类影响系统;(2)河套灌区短时强降水和冰雹各关键参数预报阈值均有差异,最低阈值的建议值采用箱线图25%百分位值,其中△T_(850-500)分别为26和33℃,K指数均值分别为27和35℃,CAPE均值分别为515和405 J·kg^(-1),0~6 km垂直风切变均为7×10^(-3)s^(-1),0℃层高度均值分别为4656和4069 m,-20℃层高度均值分别为8070和7054 m;(3)冰雹需要更大的K指数、△T_(850-500)以及更强的低层暖空气,同时冰雹有更低的0℃层和-20℃层高度,较低的0℃层高度可以防止冰雹下落过程融化。此外,下垫面因子对不同强对流天气的影响程度也不同,海拔高度是影响河套灌区冰雹分布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 短时强降水 冰雹 物理量
下载PDF
云南一次强对流冰雹过程的环流及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被引量:99
2
作者 张腾飞 段旭 +1 位作者 鲁亚斌 海云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31-538,共8页
详细分析了云南2001年7月6日强对流冰雹天气过程的多普勒雷达加密观测回波资料和各种物理量场。结果表明,高层辐散流场和低层辐合流场的配置形成大气强烈不稳定,在有利的大尺度背景条件下产生的三个中-β系统直接导致此次滇中强对流冰... 详细分析了云南2001年7月6日强对流冰雹天气过程的多普勒雷达加密观测回波资料和各种物理量场。结果表明,高层辐散流场和低层辐合流场的配置形成大气强烈不稳定,在有利的大尺度背景条件下产生的三个中-β系统直接导致此次滇中强对流冰雹天气过程,在多普勒雷达回波上具有典型的右后侧V型槽口回波、弱回波区(WER)、弓形回波、阵风锋回波、钩状回波、回波墙穹隆(弱回波区)和悬挂回波等特征,并且强回波区与多普勒雷达速度场上的逆风区、大风区和风辐合区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冰雹天气 环流背景 多普勒雷达特征
下载PDF
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速度图上的雹云特征 被引量:57
3
作者 王令 郑国光 +3 位作者 康玉霞 房文 卞素芬 许焕斌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1-287,i0001,共8页
不同的强对流天气造成的灾害和社会影响差别很大。通过对北京地区2001年和2002年出现的32次降雹时伴随出现的天气现象分类和对雹云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速度场图像特征的分析统计,得出“大风区”、“中气旋”是经常出现降雹的多普勒径向... 不同的强对流天气造成的灾害和社会影响差别很大。通过对北京地区2001年和2002年出现的32次降雹时伴随出现的天气现象分类和对雹云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速度场图像特征的分析统计,得出“大风区”、“中气旋”是经常出现降雹的多普勒径向速度图像特征。“大风区”常伴随出现强风冰雹,而“中气旋”则常伴随出现暴雨冰雹,这对于判别冰雹云产生什么样的天气现象是有指示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云 多普勒天气雷达 径向速度特征 临近预报
下载PDF
陕西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中尺度及雷达观测分析 被引量:40
4
作者 潘留杰 张宏芳 +3 位作者 王楠 周毓荃 侯建忠 张健宏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78-289,共12页
利用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方法,结合雷达资料分析了2010年9月1日发生在陕西中部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结果表明:(1)在弱天气尺度系统影响下,天气尺度分析不足以判断强天气发生的潜势条件;(2)探空资料的中尺度及其综合图分析能够清楚地反映... 利用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方法,结合雷达资料分析了2010年9月1日发生在陕西中部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结果表明:(1)在弱天气尺度系统影响下,天气尺度分析不足以判断强天气发生的潜势条件;(2)探空资料的中尺度及其综合图分析能够清楚地反映冷暖平流、干线、湿舌、显著流线及切变线的位置,是强对流天气分析的有效手段;(3)08:00地面温度、露点温度能较好地指示关中以北黄土高原上强对流发生的潜势条件,通过14:00地面资料加密分析,能清楚地看出地面冷锋的位置及冷暖、干湿空气的交汇区域,有利于确定强对流发生区域。(4)新生对流云主要位于地面干线附近,下垫面对对流云初生也有较大的影响。尽管陕西西南部有较多的新生对流云,但云顶延展高度较低,产生闪电、雷暴和冰雹等天气的几率较小。(5)对流云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强天气指示回波对预警有重要的作用,此次冰雹天气发展过程中形成明显的"V"形缺口、回波穹窿及上冲云顶,中层与下层强回波中心的水平位移超过1km,45dBz强回波延伸高度超过7km,这些指标对强对流天气预警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 冰雹 中尺度综合图 雷达探测
下载PDF
北京地区雹暴气流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51
5
作者 葛润生 姜海燕 彭红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7,共7页
应用单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天气实况和卫星云图对1995年6月22日出现在北京地区的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从单多普勒雷达资料反演出的水平流场和垂直气流结构可以看出这次过程沿着辐合带发生,垂直剖面上的气流有良好的组... 应用单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天气实况和卫星云图对1995年6月22日出现在北京地区的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从单多普勒雷达资料反演出的水平流场和垂直气流结构可以看出这次过程沿着辐合带发生,垂直剖面上的气流有良好的组织,表现出强烈的旋转和上升.这种气流结构不同于传统的超级单体雹暴中的气流模式,有其局地地形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雹暴 气流结构 多普勒天气雷达 冰雹过程分析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一次冰雹强对流天气过程的诊断及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欣 王咏青 +1 位作者 胡志群 周玉淑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11-625,共15页
利用青藏高原第三次科学实验的C波段双偏振雷达(C-POL)的观测资料、ERA-Interim 0.125°(纬度)×0.125°(经度)气象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探空资料,对2014年7月30日午后发生在西藏那曲地区的冰雹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天气诊... 利用青藏高原第三次科学实验的C波段双偏振雷达(C-POL)的观测资料、ERA-Interim 0.125°(纬度)×0.125°(经度)气象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探空资料,对2014年7月30日午后发生在西藏那曲地区的冰雹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天气诊断及雷达回波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冰雹强对流过程发生在有切变线伴随的高原低涡东移过程中,低涡尾部前倾的切变线为这次冰雹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水汽条件。2)强对流天气的水汽输送主要来自从孟加拉湾、印度及尼泊尔翻越喜马拉雅山脉的水汽,强对流发生前水汽输送显著增加,低层水汽集中在400 hPa以下,有明显的辐合及垂直输送。3)那曲400 hPa以下为假相当位温随高度递减区,也是水平辐合及垂直上升运动的重合区,有明显的对流不稳定能量集聚及动力抬升条件。4)雷达回波图上可看到,此次强对流天气主要由局地新生的多个中γ尺度孤立对流单体造成,其移动路径与切变线前西南气流一致。大部分单体水平尺度不大,生命史短,但仍有部分单体强度大,生命史较长。局地气流辐合扰动会导致新的单体产生,单体的发生、发展及维持离不开低层气流辐合提供的动力条件。5)在距离高度显示图上表现出了弱单体雹云特征,雹云云顶伸展至16 km,高于夏季平原地区普遍对流云高度,但未突破对流层顶,0℃层远低于平原地区,为深厚强对流降水;强降水中心位于云团下部,即有降雹也有降水,降雹以霰粒为主;垂直方向存在强烈的入流和上升气流,悬挂回波出现在入流上升气流之上,中层辐合区的气流下沉区对应降雹区;中层辐合区与上层的高空辐散区配合导致对流风暴的垂直增长和强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冰雹强对流天气 对流单体 雷达回波特征
下载PDF
冰雹过程中闪电演变和雷达回波特征的综合分析 被引量:28
7
作者 李国昌 李照荣 李宝梓 《干旱气象》 2005年第3期26-33,共8页
应用闪电定位网的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西北地区的降雹过程,详细讨论了2004年5月15日发生在兰州皋兰的一次降雹雷雨云的闪电演变、雷达回波特征和云特定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此雷雨云的闪电机制和电结构进行了分析推断。在皋兰产... 应用闪电定位网的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西北地区的降雹过程,详细讨论了2004年5月15日发生在兰州皋兰的一次降雹雷雨云的闪电演变、雷达回波特征和云特定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此雷雨云的闪电机制和电结构进行了分析推断。在皋兰产生降雹的个例分析表明,云中液态水含量是否出现高值区,是识别降雹开始的重要因子。在雷雨云移动路径上,总闪和云闪为线状分布,地闪集中分布在降雹区,云闪最多,地闪中绝大多数为负闪。综合计算降雹时段云参数分析表明,云中降水率和含水量对产生闪电相对敏感,推断这次雷雨云的电结构可能属于上正下负的偶极子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 闪电演变 强对流天气 雷达回波 液态含水量
下载PDF
“030722”宁南山区雹暴天气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纪晓玲 刘庆军 +2 位作者 周虎 胡文东 马筛艳 《宁夏工程技术》 CAS 2005年第3期225-229,共5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2003年7月22日发生在宁南山区的雹暴天气进行了天气学成因分析,并对成雹的物理机制、大气层结稳定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通过对T213数值预报产品应用分析发现:该产品趋势预报与宁夏降水有较好的对...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2003年7月22日发生在宁南山区的雹暴天气进行了天气学成因分析,并对成雹的物理机制、大气层结稳定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通过对T213数值预报产品应用分析发现:该产品趋势预报与宁夏降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其物理量场对宁夏南部山区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雹暴天气 成因分析 T213数值预报产品 预报着眼点
下载PDF
新疆库尔勒—尉犁地区一次冰雹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巴哈尔古丽 李海燕 热依汗古丽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年第6期47-50,共4页
利用常规气象探测资料和卫星雷达产品,结合库尔勒及其临近区域高密度自动气象站网资料,对2006年5月3日发生在库尔勒—尉犁地区的冰雹天气过程环流背景和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初步的分析,为冰雹天气的短时预报、雷达监测和防雹减灾提供了一... 利用常规气象探测资料和卫星雷达产品,结合库尔勒及其临近区域高密度自动气象站网资料,对2006年5月3日发生在库尔勒—尉犁地区的冰雹天气过程环流背景和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初步的分析,为冰雹天气的短时预报、雷达监测和防雹减灾提供了一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天气 回波特征 分析
下载PDF
三体散射长钉(TBSS)在C波段雷达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晓君 夏文梅 +1 位作者 段鹤 王秀英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80-1388,共9页
利用普洱CIND3830-CC天气雷达资料、地面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2004-2013年普洱C波段天气雷达中27次三体散射长钉(TBSS)的统计特征、地面降雹与TBSS的对应关系,并对TBSS在冰雹预警方面的应用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C波段雷达中,... 利用普洱CIND3830-CC天气雷达资料、地面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2004-2013年普洱C波段天气雷达中27次三体散射长钉(TBSS)的统计特征、地面降雹与TBSS的对应关系,并对TBSS在冰雹预警方面的应用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C波段雷达中,产生TBSS的回波的反射率因子范围为55.0<sup>6</sup>8.4 dBz,70%的TBSS出现在反射率因子≥60 dBz时。(2)TBSS的维持时间为10<sup>7</sup>9 min,63%的TBSS维持时间超过20 min。(3)TBSS一般出现在4.0<sup>9</sup>.5 km,最低出现在2.6 km,最高出现在11.4 km。(4)TBSS长5.6<sup>2</sup>2.4 km,宽1.5<sup>1</sup>4.6 km,TBSS宽度与强回波区径向外侧的60 dBz以上回波的面积成正比,但TBSS的长度与反射率因子核心的强度和宽度无明显对应关系。(5)出现TBSS时,59%的回波出现了降雹,11%的回波出现了强冰雹。(6)出现TBSS且出现降雹的过程中,TBSS预报冰雹的时间提前量为5<sup>1</sup>00 min,平均为34.5 min。(7)在出现TBSS且出现降雹的过程中,TBSS的宽度与冰雹的大小或降雹密度成正比。此外,分析了出现TBSS但未降雹的原因,找出了TBSS配合垂直液态水含量密度(D<sub>VIL</sub>)和45 dBz伸展高度、TBSS配合回波宽度和45 dBz伸展高度的预报冰雹的方法,在出现TBSS特征的回波中,上述方法的预报准确率分别达89%和94%(临界成功指数为0.89和0.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波段天气雷达 冰雹 TBSS特征 统计分析 预警
下载PDF
贵州冬季一次罕见风雹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曾妮 方鹏 +3 位作者 吴哲红 李启芬 邓安 王兴菊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3年第3期15-21,共7页
该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FNL再分析资料,对2022年1月4日贵州出现的一次风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风雹天气由高空槽、低涡切变线、低空急流、地面热低压和地面辐合线共同作用产生;降雹前有能量锋的建立,... 该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FNL再分析资料,对2022年1月4日贵州出现的一次风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风雹天气由高空槽、低涡切变线、低空急流、地面热低压和地面辐合线共同作用产生;降雹前有能量锋的建立,降雹期间锋区呈增强趋势;湿层配置表现为500 hPa的空气偏湿,不是明显的上干下湿层结,0℃层高度和-20℃层高度比春季降雹时的高度偏低70~100 hPa;与贵州春、夏季的雷暴大风对流参数比较,此次过程的CAPE和PWAT小于春、夏季的阈值,而DCAPE、T 75和T d85明显高于春、夏季阈值;对流风暴的影响过程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的回波带强度更强,组织性更好,形成了弓形回波复合体(BEC),并伴有后侧入流缺口(RIN),是雷暴大风出现的主要原因,持续出现的三体散射长钉(TBSS)、高悬的强回波以及宽阔的弱回波区(WER),使得第1阶段的降雹密度较大,且局地产生大冰雹;第2阶段的回波强度较弱,且组织性较差,因此只产生小冰雹,降雹密度也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回波复合体 三体散射长钉 冬季 风雹天气 贵州
下载PDF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相控阵雷达强对流天气监测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曦 黄兴友 +4 位作者 刘新安 陆建兵 耿利宁 黄浩 甄广炬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2-204,共13页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相控阵雷达性能先进,可实现对灾害性飞行天气的高效监测。对比该雷达和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在2020年6月18日和25日两次强对流过程探测能力表明:2020年6月18日相控阵雷达探测到雷暴清晰的外流边界等弱回波,直到弱回波触...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相控阵雷达性能先进,可实现对灾害性飞行天气的高效监测。对比该雷达和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在2020年6月18日和25日两次强对流过程探测能力表明:2020年6月18日相控阵雷达探测到雷暴清晰的外流边界等弱回波,直到弱回波触发新对流单体并加强后,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才探测到该弱回波,时间上比相控阵雷达晚24 min;2020年6月25日的强对流雹暴过程,相控阵雷达探测的径向速度涡旋结构比S波段雷达清晰,垂直气流悬垂回波及雷暴形态与强雷暴的理论模型更吻合,S波段雷达垂直结构不典型;相控阵雷达的回波强度空间变化层次丰富,S波段雷达空间分布显得粗糙;相控阵雷达探测的冰雹三体散射回波及旁瓣回波比S波段雷达显著。因此相控阵雷达具有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空间覆盖率、弱回波探测能力等方面的优势,更适合监测冰雹、外流边界等中小尺度灾害性飞行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控阵雷达 强对流天气 监测能力 冰雹 外流边界
下载PDF
2017年7月14日鄂东局地风雹过程成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童红梅 赵熙 +1 位作者 卫文芳 刘怡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7期133-137,共5页
从天气系统、物理量场、回波特征等方面对2017年7月14日鄂东发生的一次局地强对流风雹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此次风雹天气是在副高外围高温高湿的不稳定环境下,低层水汽辐合、干层侵入和地面辐合共同触发生成多单体对流风暴,对流风暴... 从天气系统、物理量场、回波特征等方面对2017年7月14日鄂东发生的一次局地强对流风雹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此次风雹天气是在副高外围高温高湿的不稳定环境下,低层水汽辐合、干层侵入和地面辐合共同触发生成多单体对流风暴,对流风暴的雷达回波表现出明显的后向传播特征。从预报角度来看,根据EC等数值预报产品分析14日风场日白天潜势条件较好,尤其在17:00,预报场在鄂东地区报出一个明显的水汽辐合区,具备了触发强对流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雹 天气形势 物理量场 回波特征
下载PDF
贵州威宁一次雹暴过程的雷达观测与数值模拟研究
14
作者 周昱 尹志聪 周筠珺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2年第2期177-185,共9页
为系统了解中国西南复杂地形区域雹暴的动力及微物理特征,聚焦贵州威宁,主要利用多普勒双偏振雷达对该地区发生的典型雹暴进行观测,并通过三维对流云模式对雹暴进行数值模拟。观测中,在对雷达观测资料进行质量控制的基础上,通过模糊逻... 为系统了解中国西南复杂地形区域雹暴的动力及微物理特征,聚焦贵州威宁,主要利用多普勒双偏振雷达对该地区发生的典型雹暴进行观测,并通过三维对流云模式对雹暴进行数值模拟。观测中,在对雷达观测资料进行质量控制的基础上,通过模糊逻辑的算法识别雹暴系统中的水成物粒子;数值模拟中,利用模式对雹暴的动力与微物理过程进行模拟,并对雹暴的人工消雹潜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高原小槽东移及高低空急流的配合导致研究区域内产生雹暴;(2)雹暴的发展期及成熟期是冰雹形成的关键时段,雹暴系统中冰雹主要是低密度霰粒子及高密度霰粒子在过冷的环境下,与过冷水及其他水成物粒子相互作用后形成的;(3)利用三维对流云模式可以较好地再现雹暴的发展过程,模拟与观测结果基本一致,模拟也证实霰粒子与过冷液滴相互作用对于冰雹的形成至关重要;研究对于中国西南复杂地形区域雹暴预警预报及人工消雹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强对流天气过程 观测与数值模拟 雹暴
下载PDF
“2013.03.19”冰雹飑线天气过程分析
15
作者 张晶晶 《江西科学》 2016年第4期451-456,共6页
利用常规气象探测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对2013年3月19日在江西发生的一次强冰雹天气过程从天气形势、雷达回波演变特征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本次飑线天气过程是在江西省典型天气形势背景下发生的,深厚的高空低槽、... 利用常规气象探测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对2013年3月19日在江西发生的一次强冰雹天气过程从天气形势、雷达回波演变特征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本次飑线天气过程是在江西省典型天气形势背景下发生的,深厚的高空低槽、低层切变、地面处江南倒槽中。本次天气过程前,水汽条件充足,储备了大量的不稳定能量;这次冰雹天气出现在对流不稳定层结条件下,0℃层和-20℃层的高度适宜。多普勒雷达能很好地监测冰雹天气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大于60 d BZ强回波区和悬垂结构及逆风区的出现,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VIL)增加等都对冰雹天气的出现具有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飑线 冰雹 风切变 多普勒天气雷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