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7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p joint center localisation: A biomechanical application to hip arthroplasty population 被引量:3
1
作者 Vicky Bouffard Mickael Begon +4 位作者 Annick Champagne Payam Farhadnia Pascal-André Vendittoli Martin Lavigne Franois Prince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2年第8期131-136,共6页
AIM: To determine hip joint center(HJC) location on hip arthroplasty population comparing predictive and functional approaches with radiographic measurements.METHODS: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HJC and the mid-pelvis wa... AIM: To determine hip joint center(HJC) location on hip arthroplasty population comparing predictive and functional approaches with radiographic measurements.METHODS: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HJC and the mid-pelvis was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hree approaches. The localisation error between the predictive and functional approach was compared using the radiographic measurements as the reference. The operated leg was compared to the non-operated leg.RESULT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for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HJC and the mid-pelvis when comparing the predictive and functional method. The functional method leads to fewer errors.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was found for the localization error between the predictive and functional method. The functional method is twice more precise.CONCLUSION: Although being more individualized, the functional method improves HJC localization and should be used in three-dimensional gait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p ARTHROPLASTY hip joint CENTER localization Predictive APPROACH functional APPROACH RADIOGRAPHIC measurements
下载PDF
Disabling hip osteoarthritis: gender, body mass, health and functional status correlates
2
作者 Ray Marks 《Health》 2010年第7期696-704,共9页
Objective: To examine gender differences in self-reported pain and function before and after hip replacement surgery and the extent to which overweight, comorbidities and muscular status impact pain and function in ad... Objective: To examine gender differences in self-reported pain and function before and after hip replacement surgery and the extent to which overweight, comorbidities and muscular status impact pain and function in adults with disabling end-stage hip joint osteoarthritis. Setting: Orthopedic Hospital Setting on the East Coast of the United States. Study Design: Cross-sectional retrospective chart review. Methods: The desired demographic,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attributes of 1040 adults with end-stage hip osteoarthritis hospitalized for hip surgery were recorded and subjected to comparison and correlational analyses. These data included gender, self-reported weight, height, numbers and nature of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comorbidities, pain intensity, ambulatory capacity and discharge destination. Sub-group analyses of 808 candidates hospitalized for primary unilateral surgery were also conducted using SPSS 16.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p 【0.05) associations between gender, pain scores, comorbidity numbers and ambulatory capacity. Specifically, women who exhibited higher comorbid disease rates than men, exhibited higher pre-surgery pain levels and greater functional limitations in walking ability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than men with the same condition. In sub-group analyses of men and women with the same mean age, comorbid prevalence rates, and body mass indices, women were found to have significantly higher ideal weights on average than men, and those with higher ideal weights recovered more slowly after surgery (p 【0.05). Conclusion: The presentation of hip joint osteoarthritis is not uniform, and may be impacted differentially by gender. Women with high ideal body weights, may be specifically impacted. Whether genetic or other factors account for gender differences in pain and function among adults with disabling hip osteoarthritis observation needs to be exam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DY Mass COMORBIDITY function GENDER hip joint OSTEOARTHRITIS
下载PDF
保留假体清创联合更换组配式部件治疗全髋关节置换后急性假体周围感染
3
作者 潘希安 张远金 +4 位作者 张国富 李俊 刘炳霞 周定康 孙法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4499-4505,共7页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感染是影响假体使用寿命的常见原因,保留假体清创联合更换组配式组件成为治疗全髋关节置换后急性期假体周围感染的新方法。目的:观察采用保留假体清创联合更换组配式部件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急性期假体...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感染是影响假体使用寿命的常见原因,保留假体清创联合更换组配式组件成为治疗全髋关节置换后急性期假体周围感染的新方法。目的:观察采用保留假体清创联合更换组配式部件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急性期假体周围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2年2月在黄石市中心医院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的22例初次全髋置换后急性期假体周围感染患者,所有患者感染时间均为初次置换3周以内,术中取关节液及感染滑膜行细菌培养均证实为急性期感染,采用保留假体清创联合更换组配式组件治疗。术前、术后3,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以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评价感染情况,以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价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以疼痛目测类比评分了解患者疼痛缓解情况,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手术前后各指标改善情况。结果与结论:(1)非假体周围感染原因死亡1例后失访,予以排除,其余21例患者均获得临床随访,随访时间均在1年以上,平均随访时间为(19.52±3.88)个月,其中20例患者手术治疗成功,1例失败,感染控制率为95%;(2)患者术后3,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的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术前下降(P<0.05),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提高(P<0.05),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均较术前下降(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3)提示全髋关节置换后急性期假体周围感染患者选择保留假体清创联合更换组配式组件的治疗方法能有效控制髋关节感染,改善髋关节功能,缓解感染导致的髋部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保留假体清创 假体周围感染 组配式部件 髋关节功能评分
下载PDF
机器人导航辅助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
4
作者 陈希聪 蔡剑 +2 位作者 曾会粮 陈国材 周观明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9期768-772,共5页
目的 探讨机器人导航辅助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C型臂X射线机透视下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IFOF)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单侧IFOF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机器人辅助组(50例),对照组在C型臂X射... 目的 探讨机器人导航辅助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C型臂X射线机透视下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IFOF)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单侧IFOF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机器人辅助组(50例),对照组在C型臂X射线机透视下行PFNA内固定治疗,机器人辅助组在机器人导航辅助下行PFNA内固定治疗。比较2患者组手术指标、骨折复位及骨折愈合情况、应激反应指标、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机器人辅助组患者手术时间、总透视时间、置钉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导针调整次数、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机器人辅助组患者骨折复位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2 d,2组患者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机器人辅助组术后2 d血清NE、Ang Ⅱ、SO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7 d、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及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高于术前(P<0.05),且术后3个月上述评分高于术后7 d(P<0.05);术后7 d、术后3个月,机器人辅助组患者Harris评分、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机器人辅助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C型臂X射线机透视相比,机器人导航辅助下PFNA治疗IFOF能进一步缩短手术时间、减小手术创伤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复位、愈合效果更佳,机体应激更小,更能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机器人导航辅助 应激反应 髋关节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基于Ahmadi模式的延续护理干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自护能力及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5
作者 王阳 张卫红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0期1909-1913,共5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基于Ahmadi模式的延续护理干预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9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Ahmadi组(48例)、常规组(48例),常规组接受常规... 目的 回顾性分析基于Ahmadi模式的延续护理干预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9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Ahmadi组(48例)、常规组(48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Ahmadi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基于Ahmadi模式的延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自护能力[自我护理能力测定表(ESCA)]、功能锻炼依从性、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结果 干预后,Ahmadi组Harris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Ahmadi组ESCA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Ahmadi组功能锻炼依从率(100.00%)高于常规组(87.50%)(P<0.05);干预后,Ahmadi组GQOL-74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接受基于Ahmadi模式的延续护理干预,能提高功能锻炼依从性、自护能力,改善髋关节功能,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功能锻炼 依从性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基于微信的共管照护模式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6
作者 王景英 李俊敏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4期487-488,共2页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的共管照护模式应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外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微信的共管照护模式,比较两组的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的共管照护模式应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外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微信的共管照护模式,比较两组的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和并发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Harris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EQ-5D各维度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微信的共管照护模式可改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升其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 共管照护模式 股骨转子间骨折 髋关节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横向松质骨拉力螺钉在中青年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7
作者 温莹莹 张富运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4年第5期382-385,395,共5页
目的分析横向松质骨拉力螺钉在中青年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2年2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中青年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为拉力螺钉组(35例)... 目的分析横向松质骨拉力螺钉在中青年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2年2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中青年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为拉力螺钉组(35例)和空心螺钉组(37例),拉力螺钉组患者行闭合复位横向松质骨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空心螺钉组患者行闭合复位普通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骨折愈合时间、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拉力螺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与空心螺钉组无明显差异(t=0.954、0.471、0.836,P=0.343、0.639、0.406),而术后开始负重时间明显长于空心螺钉组(t=3.568,P<0.001)、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空心螺钉组(t=4.804,P<0.001)。术后3、6个月,拉力螺钉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明显低于空心螺钉组(t=3.052、5.832,P=0.003、P<0.001)、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空心螺钉组(t=5.280、5.185,P均<0.001)。拉力螺钉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86%,与空心螺钉组患者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10.81%无明显差异(χ^(2)=1.761,P=0.185)。结论与普通空心螺钉内固定相比,横向松质骨拉力螺钉内固定更能明显缩短中青年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松质骨拉力螺钉 空心螺钉 中青年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PFNA-Ⅱ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对患者髋关节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8
作者 孔丹辉 陈金亮 +2 位作者 夏炎 成欣 郑鸿鸣 《生命科学仪器》 2024年第1期141-143,共3页
目的探讨PFNA-Ⅱ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对患者髋关节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丹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8例,以随机双盲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观... 目的探讨PFNA-Ⅱ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对患者髋关节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丹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8例,以随机双盲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观察组采用PFNA-Ⅱ髓内钉治疗。对比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髋关节功能、血清炎症因子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血清TNF-α、IL-6及IL-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FNA-Ⅱ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可减轻其手术创伤,缩短其术后恢复时间,改善其髋关节功能,减轻其机体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PFNA-Ⅱ髓内钉 髋关节功能 血清炎症相关因子 并发症
下载PDF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髋部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9
作者 臧随政 雷联新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1期141-144,共4页
目的:比较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髋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髋部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 目的:比较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髋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髋部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水平,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Harris髋关节功能量表(HHS)]评分、日常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创伤应激指标[肾上腺素(E)、β-内啡肽(β-EP)、皮质醇(Cor)]水平、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首次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HHS、BI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E、β-EP、Cor水平均高于术前,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IL-1β、CRP、TNF-α水平均高于术前,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4/40),低于对照组的27.50%(1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骨折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髋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改善围术期指标水平,降低创伤应激指标水平、炎性因子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优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 髋部骨折 关节功能 创伤应激 炎性因子 并发症
下载PDF
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压豆在股骨头坏死患者中的应用
10
作者 张小莉 杜晨 《光明中医》 2024年第3期550-553,共4页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压豆在股骨头坏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中医骨伤病医院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髋关节功能、疼痛评分、...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压豆在股骨头坏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中医骨伤病医院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髋关节功能、疼痛评分、心理情绪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髋关节功能、心理情绪评分、生活质量和心理情绪评分比对照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压豆干预股骨头坏死患者,能更好地缓解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和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可以运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穴位按摩疗法 耳穴压豆疗法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老年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精准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何莹莹 陈进芬 +4 位作者 张小丽 景作磊 李桂焕 蔡琼珠 张斌 《现代医院》 2024年第2期325-328,共4页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过程中采取精准护理方案的效果及应用意义。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3年5月因老年股骨颈骨折入院治疗的颈中型骨折、头下型骨折、基底型骨折患者共70例为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过程中采取精准护理方案的效果及应用意义。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3年5月因老年股骨颈骨折入院治疗的颈中型骨折、头下型骨折、基底型骨折患者共70例为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均行手术方案,围手术期,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精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发症情况、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预后。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心理状况评分均较干预前低(P<0.05),且观察组心理状态评估得分较对照组低,心理状态更好(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并发症例数明显较对照组例数少(P<0.0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评分较对照组评分高(P<0.05);两组出院3个月时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出院时,股骨头坏死评分低于出院时,且观察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较对照组评分高,股骨头坏死评分低于对照组,即观察组预后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实施精准护理干预对改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预后、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功能 预后效果 股骨颈骨折 手术 精准护理干预
下载PDF
高龄髋部骨折患者的专科护士主导的康复护理效果及对疼痛的影响
12
作者 李雪轶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7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析专科护士主导的康复护理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480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A组和B组。A组(n=240)采用常规护理,B组(n=2... 目的探析专科护士主导的康复护理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480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A组和B组。A组(n=240)采用常规护理,B组(n=240)采用专科护士主导的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 d、7 d、2周,B组的VAS评分均低于A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HS)、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B组的HHS评分、ADL评分分别为(65.74±4.12)分、(66.29±4.11)分,均高于A组的(56.85±4.69)分、(57.68±4.03)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92%,低于A组的7.50%,护理满意度为96.67%,高于A组的91.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专科护士主导的康复护理应用于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中,可减轻其疼痛,显著提升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髋部骨折 专科护士主导 疼痛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标准化康复路径结合快速康复理念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13
作者 崔营营 马倩倩 孙晓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3期65-67,71,共4页
目的探究标准化康复路径结合快速康复理念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目的探究标准化康复路径结合快速康复理念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标准化康复路径结合快速康复理念的护理,两组均于3个月后评估效果.比较两组的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前,两组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表中各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康复路径结合快速康复理念能够有效改善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股骨颈骨折 标准化康复路径 快速康复理念 髋关节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生活质量 并发症
下载PDF
早期抗阻训练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4
作者 张燕 王佳 胡文环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0期120-123,共4页
目的 探讨早期抗阻训练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天津康复疗养中心的8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的40例患者进行常规训练,观察组的40例患... 目的 探讨早期抗阻训练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天津康复疗养中心的8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的40例患者进行常规训练,观察组的40例患者进行早期抗阻训练。比较2组的关节功能总优良率,术前、术后的Charnley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假体周围骨密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6、12个月关节功能总优良率分别为95.00%、100%,高于对照组的77.50%、87.50%(P<0.05);术前,2组Charnley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假体周围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12个月后Charnley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假体周围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抗阻训练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更为有效地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及假体周围骨密度,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抗阻训练 髋关节置换术 优良率 关节功能 假体周围骨密度
下载PDF
个性化坐卧式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皇甫家铭 黄玉杰 +1 位作者 柳雨 田科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319-323,共5页
目的探究个性化坐卧式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后训练依从性、髋关节功能及肌力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96例老年TH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常规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于常规... 目的探究个性化坐卧式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后训练依从性、髋关节功能及肌力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96例老年TH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常规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于常规组基础上接受个性化坐卧式下肢康复训练。比较两组训练依从率,干预前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SS)、膝关节屈伸肌群峰力矩及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分),观察两组康复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依从率高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干预4周后HSS各维度评分及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干预4周后伸膝肌群、屈膝肌群峰力矩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个性化坐卧式下肢康复训练机器可有效提高老年THA后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增强膝关节屈伸肌群肌力,改善髋关节功能,并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机器人 坐卧式康复训练 训练依从性 髋关节功能 肌力 并发症
下载PDF
早期持续被动运动结合预警分级管理模式对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亚娣 辛敏 杨志奎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的 研究早期持续被动运动结合预警分级管理模式对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84例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 目的 研究早期持续被动运动结合预警分级管理模式对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84例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早期持续被动运动结合预警分级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双腿周径小于对照组,下肢动脉血流速度大于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持续被动运动结合预警分级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改善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的双下肢相关指标,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还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持续被动运动 预警分级管理模式 髋部骨折 髋关节功能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新伤续断汤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后愈合的影响
17
作者 张北 沈锦涛 +3 位作者 苏心哲 马金昕 王上增 程韶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11期1490-1494,共5页
目的:探讨新伤续断汤对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术后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PFNA术后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2例。术后常规治疗为对照组,术后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新伤续断汤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新伤续断汤对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术后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PFNA术后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2例。术后常规治疗为对照组,术后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新伤续断汤为观察组。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6周及术后3个月时髋关节Harris评分、影像学变化。记录两组患者首次下床锻炼时间,及术前、术后第1天、治疗2周、治疗6周血红蛋白(Hb)值。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的骨代谢标志物。结果:收集64例患者因术后并发症等原因脱落5例,对照组29例、观察组30例,完成率92%。治疗6周及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Harri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首次下床锻炼时间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6周时H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代谢方面,在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人N中段骨钙素、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25-羟基维生素D水平较对照组升高,而β-胶原特殊序列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影像学方面,治疗6周、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骨痂生长情况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骨折愈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新伤续断汤能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减少卧床时间,改善贫血症状,调节骨代谢,促进成骨细胞,抑制破骨细胞,刺激骨痂生长,促进骨折愈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愈合 新伤续断汤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髋关节功能 骨代谢
下载PDF
不同股骨近端重建顺序对老年重度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行股骨头置换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18
作者 吴林峰 陈展宇 +4 位作者 陈冬梅 马涛 何承炊 李旭 谢胜荣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21期3086-3090,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股骨近端重建顺序对老年重度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行股骨头置换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68例重度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 目的探讨不同股骨近端重建顺序对老年重度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行股骨头置换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68例重度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照组先重建股骨近端骨折再植入股骨假体,观察组先植入股骨假体再重建股骨近端骨折,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后6个月假体相关指标(假体松动率、假体下沉距离)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坠积性肺炎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7.25±7.13)min、(120.76±27.65)mL、(4.03±0.67)d、(14.83±2.45)d,明显短(少)于对照组的(78.82±8.47)min、(142.98±33.59)mL、(5.59±0.72)d、(18.06±3.1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Harris评分分别为(64.57±8.24)分、(72.68±7.65)分、(87.95±7.1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36±8.49)分、(62.41±8.03)分、(78.57±7.6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假体松动率、假体下沉距离和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2.94%、(1.67±0.24)mm、5.88%,明显低(短)于对照组的23.53%、(1.93±0.37)mm、23.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股骨近端重建按照先行假体植入再重建股骨近端骨折的顺序治疗老年重度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更好,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假体松动率及假体下沉距离,提高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转子间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股骨近端重建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股骨颈固定系统固定与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观察
19
作者 吴聪 刘伦 贾全忠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8期838-841,共4页
目的 观察股骨颈固定系统(FNS)固定与空心螺钉(CCS)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3年1月四川绵阳四0四医院骨伤外科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FNS组(n=40)和CCS组(n=40)。... 目的 观察股骨颈固定系统(FNS)固定与空心螺钉(CCS)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3年1月四川绵阳四0四医院骨伤外科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FNS组(n=40)和CCS组(n=40)。两组术前常规治疗及术后处理相同,FNS组实施FNS内固定治疗,CCS组实施CCS内固定治疗。两组均随访至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完全负重时间及住院时间)、骨折复位质量(Garden对线指数)、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Harris量表),并记录治疗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FNS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术后完全负重时间分别为(47.52±9.43) min、(4.33±0.41) cm、(11.13±1.88)周,均短于CCS组[(67.45±12.84) min、(3.42±0.38) cm、(14.67±1.74)周],术中出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分别为(26.47±7.56) mL、(12.72±1.83)次,均少于CCS组[(43.58±10.62) mL、(17.41±2.64)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FNS组Garden对线指数分型优于C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FNS组股骨颈缩短程度优于C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FNS组Harris评分为(83.67±11.52)分,高于CCS组[(77.47±10.3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及随访期间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NS与CCS均对股骨颈骨折有较好的疗效,但与CCS相比,FNS可进一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使患者尽快完全负重,并能明显改善骨折复位质量及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术 股骨颈内固定系统 空心螺钉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不同手术治疗髋部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髋关节功能、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20
作者 杜尧 徐杨俊 +1 位作者 李悦 范步新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79-82,共4页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治疗髋部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髋关节功能、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8例髋部骨折患者分为内固定组和置换组,各54例。内固定组以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内固定治疗,置换组予以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2...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治疗髋部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髋关节功能、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8例髋部骨折患者分为内固定组和置换组,各54例。内固定组以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内固定治疗,置换组予以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2组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本体感觉平衡功能相关指标、骨代谢指标、髋关节功能、并发症。结果 术后6个月,置换组优良率高于内固定组(P <0.05);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2组血清骨钙素(BGP)、甲状旁腺激素(PTH)、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Harris髋部评分、髋部功能恢复量表(FRS)评分升高,置换组高于内固定组(P <0.05);2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升高,但置换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低于内固定组(P <0.05);置换组骨密度升高,且高于内固定组(P <0.05);随访期间,置换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内固定组(P <0.05)。结论 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内固定可改善髋部骨折患者平衡能力,但人工关节置换术可有效改善患者骨代谢指标,促进其髋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疗效相对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股骨近端髓内钉 螺旋刀片 内固定 人工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功能 骨代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