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9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otal endovascular repair of an intraoperative stent-graft deployed in the false lumen of 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 A case report 被引量:3
1
作者 Xu-Ran Li Yuan-Hao Tong +3 位作者 Xiao-Qiang Li Chang-Jian Liu Chen Liu Zhao Liu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0年第5期954-962,共9页
BACKGROUND A 46-year-old male underwent ascending aortic replacement,total arch replacement,and descending aortic stent implantation for 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 in 2016.However,an intraoperative stent-graft ... BACKGROUND A 46-year-old male underwent ascending aortic replacement,total arch replacement,and descending aortic stent implantation for 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 in 2016.However,an intraoperative stent-graft was deployed in the false lumen inadvertently.This caused severe iatrogenic thoracic and abdominal aortic dissection,and the dissection involved many visceral arteries.CASE SUMMARY The patient had pain in the chest and back for 1 mo.A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 showed that the patient had secondary thoracic and abdominal aortic dissection.The ascending aortic replacement,total arch replacement,and descending aortic stent implantation for 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 were performed 2 years prior.An intraoperative stent-graft was deployed in the false lumen.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 was performed to address this intractable situation.An occluder was used to occlude the proximal end of the true lumen,and a covered stent was used to direct blood flow back to the true lumen.A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technique was used in this operation to guide prefenestration.The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 at the 1stmo after surgery showed that the thoracic and abdominal aortic dissection was repaired,with all visceral arteries remaining patent.The patient did not develop renal failure or neurological complications after surgery.CONCLUSION The total endovascular repair for false lumen stent-graft implantation was feasible and minimally invasive.Our procedures provided a new solution for stent-graft deployed in the false lumen,and other departments may be inspired by this case when they need to rescue a disastrous stent implan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pe A dissection False lumen stent graft implantation Endovascular repair 3D printing Thoracoabdominal aortic dissection Case report
下载PDF
Cartilage repair techniques of the talus: An update 被引量:12
2
作者 Mike H Baums Wolfgang Schultz +1 位作者 Tanja Kostuj Hans-Michael Klinger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4年第3期171-179,共9页
Symptomatic chondral or osteochondral defects of the talus reduc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many patients.Although their pathomechanism is well understood,it is well known that different aetiologic factors play a role in... Symptomatic chondral or osteochondral defects of the talus reduc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many patients.Although their pathomechanism is well understood,it is well known that different aetiologic factors play a role in their origin.Additionally,it is well recognised that the talar articular cartilage strongly differs from that in the knee.Despite this fact,many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talar cartilage defects are based on approaches that were developed for the knee.Conservative treatment seems to work best in paediatric and adolescent patients with osteochondritis dissecans.However,depending on the size of the lesions,surgical approaches are necessary to treat many of these defects.Bone marrow stimulation techniques may achieve good results in small lesions.Large lesions may be treated by open procedures such as osteochondral autograft transfer or allograft transplantation.Autologous chondrocyte transplantation,as a restorative procedure,is well investigated in the knee and has been applied in the talus with increasing popularity and promising results but the evidence to date is poor.The goals of the current article are to summarise the different options for treating chondral and osteochondral defects of the talus and review the available lit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tilage defect TALUS repair TECHNIQUES ARTHROSCOPY MARROW stimulation MOSAICPLASTY Autologous CHONDROCYTE implantation
下载PDF
Endotension Distribution in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Analysis of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Following Endovascular Repair
3
作者 Zeinab Hooshyar Hadi Fakhrabadi +1 位作者 Somayeh Hooshyar Alireza Mehdizadeh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4年第10期848-855,共8页
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 is a new and minimally invasive repair for patients with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AA). However, endotension is one of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ances of 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 in ... 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 is a new and minimally invasive repair for patients with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AA). However, endotension is one of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ances of 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 in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Typically, endotension is mainly a result of pressure transmitted to the aneurysm sac through endovascular implanted graft (EVG) by intermediary of the stagnant blood filled aneurysm cavity. Focusing on a representative AAA with an EVG, a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FSI) solver has been employed to provide physical insight for evaluating the blood flow dynamics, maximum AAA-stresses and deformations. Although implanting an EVG can reduce the sac pressure, mechanical stress and wall deformation in AAAs significantly, they remain non-zero. These magnitudes depend on multi-factors including blood flow conditions such as velocity and pressure, as well as EVG and aneurysm geometries. In this study, it was found that blood flow velocity deceleration occurs on the graft due to the curvature of its neck, so greater curvature of the graft neck can contribute to vortex formation in this area and exert load on the graft wall. In the iliac bifurcation region, divaricating of the flow leads to a large net flow momentum change. It results in additional stress on the implant graft and may lead to graft migration. One of the peak wall stress points is in the neck region where the stent-graft is in contact with the aneurysm wall. This necessitates considering adequate graft fixation to withstand the stresses of blood flow through the implanted graft. Also, maximum deformation of sac wall occurs in around the large diameter of the sac, and deformation during the systole phase is higher than that during the diastole ph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otension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ENDOVASCULAR repair ENDOVASCULAR implantED GRAFT
下载PDF
局部带蒂黏膜附着龈重建术和游离龈移植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疗效
4
作者 郭风英 孔瑞英 +2 位作者 郭海粟 王玉杰 杜倩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581-584,共4页
目的探讨局部带蒂黏膜附着龈重建术和游离龈移植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92例口腔种植修复患者的病案资料,根据手术治疗方式选择情况的不同,分为重建组(n=46,采取局部带蒂黏膜附着龈... 目的探讨局部带蒂黏膜附着龈重建术和游离龈移植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92例口腔种植修复患者的病案资料,根据手术治疗方式选择情况的不同,分为重建组(n=46,采取局部带蒂黏膜附着龈重建术)和游离组(n=46,采取游离龈移植术)。评价2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比较2组手术前后的菌斑指数、视觉模拟评分(VAS)、出血指数、角化龈宽度。结果2组口腔种植修复患者的种植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组术后3、6个月菌斑指数,术后1周VAS评分,术后3个月出血指数与游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菌斑指数、VAS评分、出血指数较术前均显著下降(P<0.05)。重建组术后3、6个月的角化龈宽度低于游离组(P<0.05)。结论局部带蒂黏膜附着龈重建术和游离龈移植术在口腔移植修复中均能达到显著效果,利于种植牙移植固定,且术后菌斑指数、VAS评分、出血指数均显著下降,但后者角化龈宽度移植效果更显著,两种术式各有优劣势,应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合理选择适宜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带蒂黏膜附着龈重建术 游离龈移植术 口腔种植修复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两种方案设计下支架材料对无牙上颌种植固定修复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圆圆 王为 +2 位作者 赵璐 安尼卡尔·安尼瓦尔 尼加提·吐尔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1-418,共8页
背景:在上颌无牙颌种植体支持式固定修复治疗中,上部支架结构材料的选择及不同远端种植体植入方式的设计密切影响着全口种植修复体的长期稳定性。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综合研究3种材料的上部支架及2种固定种植设计方案对上颌种植固... 背景:在上颌无牙颌种植体支持式固定修复治疗中,上部支架结构材料的选择及不同远端种植体植入方式的设计密切影响着全口种植修复体的长期稳定性。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综合研究3种材料的上部支架及2种固定种植设计方案对上颌种植固定修复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根据1名健康成人正常颌的锥形束CT资料,采用Mimics软件分离上颌骨及上颌牙列三维实体模型,利用Geomagic Studio软件结合具体的模型参数构建无牙上颌全牙弓种植固定义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依据上颌后牙区远中种植体植入方式设计的不同,建立两种方案模型:方案1,按照临床常规应用的“All-on-4”设计,即2个种植体垂直植入上颌骨的双侧侧切牙区,另2个种植体则倾斜30°植入到双侧第二前磨牙区;方案2,即2个种植体垂直植入上颌骨的侧切牙区,后牙区采用2个短植体垂直植入双侧第二前磨牙区;在两种方案设计中使用3种材料(钛、氧化锆及聚醚醚酮)分别对上部支架结构进行赋值,得到6个模型,随后对比分析在斜向加载力方向下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及上部支架结构的生物力学效果。结果与结论:①无论采用何种材料的上部支架,在两种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方案设计下,每个模型的最大应力峰值均分布于后侧种植体周围的颈部区域和皮质骨处;②与方案2中采用短种植体垂直植入的替代设计相比,方案1在上颌骨上显示出更为理想的应力分布;③由聚醚醚酮材料构建的支架模型,向上颌骨接近载荷区的种植体和周围骨组织传递了更高的应力,其次是钛、氧化锆;对于支架本身,聚醚醚酮上部支架内部应力峰值均明显小于氧化锆和钛支架;在3种上部支架材料中,选用氧化锆支架更有利于分散种植体及骨组织的应力分布;④结果提示,两种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设计方案都可以应用于临床实践,但从生物力学角度上考虑,方案1设计中的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及上部支架的应力分散较为理性,更有利于无牙颌患者固定种植修复的远期预后;上部支架材料对种植体-骨界面的应力分布有着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无牙颌 无牙颌固定种植修复 All-on-4 倾斜种植 短植体 支架材料 静态载荷 三维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3D打印种植导板对牙缺失患者种植修复精确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钱涛 王方辉 +2 位作者 李金诺 王文丽 李友瑞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6期10-13,共4页
目的:研讨3D打印种植导板对牙缺失种植修复术患者的应用效果及修复精确度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5月在聊城市第五人民医院行种植修复术处理的牙缺失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设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种植... 目的:研讨3D打印种植导板对牙缺失种植修复术患者的应用效果及修复精确度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5月在聊城市第五人民医院行种植修复术处理的牙缺失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设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种植导板辅助下修复,试验组采用3D打印种植导板下修复。比较两组修复成功率、2D及3D平面种植体偏离值及术后不同时间段的植体稳定系数(implant stability quotient,ISQ)。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修复成功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2D平面及3D平面种植体偏离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3、6个月的ISQ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种植导板辅助牙缺失种植修复的效果显著,在保障种植体的成功率和稳定性的同时,能够明显提高修复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缺失 3D打印种植导板 种植体偏离值 种植体稳定性 修复精确度
下载PDF
血清CX3CL1、LTB4水平与牙列缺失患者口腔种植修复预后的关系
7
作者 辜义陆 缪克红 +1 位作者 杨凤 杨正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6期2396-2399,2405,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趋化因子C-X3-C基元配体1(CX3CL1)、白三烯B4(LTB4)水平与牙列缺失患者口腔种植修复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在该院接受口腔种植修复的牙列缺失患者233例作为观察组,根据术后6个月种植体预后情况,将观... 目的 探讨血清趋化因子C-X3-C基元配体1(CX3CL1)、白三烯B4(LTB4)水平与牙列缺失患者口腔种植修复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在该院接受口腔种植修复的牙列缺失患者233例作为观察组,根据术后6个月种植体预后情况,将观察组分为预后优良组与预后不佳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无牙列缺失、缺损的健康受试者233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CX3CL1、LTB4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牙列缺失患者血清CX3CL1水平与LTB4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口腔种植修复预后不佳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X3CL1、LTB4水平对口腔种植修复后预后不佳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CX3CL1、LTB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牙列缺失患者血清CX3CL1水平与LTB4水平呈正相关(r=0.518,P<0.05)。本研究中,预后效果良好192例(预后优良组),其余41例作为预后不佳组;预后不佳组患者血清CX3CL1、LTB4水平显著高于预后优良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及CX3CL1、LTB4水平升高是牙列缺失患者口腔种植修复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X3CL1、LTB4单独及二者联合预测口腔种植修复后预后不佳的AUC分别为0.778、0.773、0.945。结论 牙列缺失患者血清CX3CL1、LTB4水平升高与口腔种植修复预后不佳密切相关,临床上可用于口腔种植修复后的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列缺失 口腔种植修复术 趋化因子C-X3-C基元配体1 白三烯B4 预后
下载PDF
个案追踪管理模式配合回馈教育对外伤性牙缺失患者即刻种植修复效果的影响
8
作者 潘思 陈寞 姜彤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69-172,共4页
目的:观察个案追踪管理模式配合回馈教育对外伤性牙缺失患者即刻种植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62例外伤性牙缺失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即刻种植修复治疗,依照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1... 目的:观察个案追踪管理模式配合回馈教育对外伤性牙缺失患者即刻种植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62例外伤性牙缺失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即刻种植修复治疗,依照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和追踪组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追踪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个案追踪管理模式配合回馈教育。比较修复1年后两组种植体修复效果及满意度(前牙隐形义齿修复满意度),对比随访1、3、6年后两组种植体留存率及牙美观程度(牙美观指数)。结果:修复1年后,追踪组种植体修复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追踪组前牙隐形义齿修复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3年后,两组种植体留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年后,追踪组种植体留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3、6年后,追踪组牙美观指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案追踪管理模式配合回馈教育能提高外伤性牙缺失患者即刻种植修复后种植体修复效果,提升修复满意度,同时还有利于种植体留存,保持牙美观,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案追踪管理模式 回馈教育 外伤性牙缺失 即刻种植 修复效果 满意度
下载PDF
硬脑膜修复生物膜的大鼠原位脑植入局部神经毒性评价方法
9
作者 邵安良 王小蕾 +2 位作者 张勇杰 陈亮 李静莉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4年第5期458-463,共6页
目的采用大鼠原位脑植入模型评价硬脑膜修复生物膜的局部神经毒性,旨在建立脑部原位植入局部神经毒性评价方法。方法选择硬脑膜修复生物膜为研究对象,以上市同类产品为对照品,经大鼠原位脑植入,获取包含颅骨、硬脑膜、植入材料及其周围... 目的采用大鼠原位脑植入模型评价硬脑膜修复生物膜的局部神经毒性,旨在建立脑部原位植入局部神经毒性评价方法。方法选择硬脑膜修复生物膜为研究对象,以上市同类产品为对照品,经大鼠原位脑植入,获取包含颅骨、硬脑膜、植入材料及其周围大脑组织的标本。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Fluoro-Jade C(FJC)特殊染色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免疫荧光考察植入物周围脑组织的局部组织学反应、神经元降解退行性变与星形胶质细胞增生来综合评价植入物的潜在神经毒性风险。结果植入4周、13周、26周后,与对照品相比,供试品的局部组织学反应均为无刺激反应;FJC染色单位面积阳性细胞数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供试品的神经元降解程度与对照组相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GFAP染色单位面积阳性细胞数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供试品的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程度与对照组相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可以采用HE染色、FJC特殊染色与GFAP免疫荧光染色联合评价硬脑膜修复生物膜经大鼠原位脑植入后的局部神经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脑膜修复生物膜 大鼠原位脑植入 局部神经毒性 苏木精-伊红染色 Fluoro-Jade C特殊染色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荧光染色
下载PDF
数字化技术配合模型制作种植导板在老年牙列缺损患者口腔种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兆高 俞明 +2 位作者 陈劼 张书宇 周罡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65-69,74,共6页
目的 探究数字化技术配合模型制作种植导板种植修复术对老年牙列缺损患者口腔种植后局部炎症、氧化应激反应及疼痛介质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5月该院收治的老年牙列缺损患者101例为研究对象,剔除中途失访患者8例,最终... 目的 探究数字化技术配合模型制作种植导板种植修复术对老年牙列缺损患者口腔种植后局部炎症、氧化应激反应及疼痛介质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5月该院收治的老年牙列缺损患者101例为研究对象,剔除中途失访患者8例,最终纳入93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48例)及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翻瓣种植术治疗,研究组则采取数字化技术配合模型制作种植导板种植修复术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3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龈沟液中疼痛介质[组织胺(HIS)、前列腺素E_(2)(PEG_(2))、P物质(SP)、缓激肽(BK)]水平,计算氧化应激分子[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NOX)2、NOX4、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及炎症信号分子[NOD样受体蛋白3(NLRP3)、核转录因子-κB(NF-κB)、Toll样受体4(TLR4)、凋亡相关点状样蛋白(ASC)、胱冬肽酶-1(Caspase-1)]表达水平。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对比所有受试者手术及术后恢复的情况。结果 术后3 d,两组HIS、PEG2、SP、BK水平均显著升高,但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1);术后3 d,两组NF-κB、TLR4、NLRP3、ASC、Caspase-1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但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1);术后3 d,两组NOX2、NOX4、NRF2、ARE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但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1)。经1年随访,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数字化技术配合模型制作种植导板种植修复术能够显著减轻老年牙列缺损患者口腔种植所致的局部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且疼痛较轻,术后种植体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技术 模型制作种植导板种植修复术 牙列缺损 口腔种植 炎症应激反应 疼痛介质 老年
下载PDF
正畸联合骨水平种植体修复在牙列缺损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宫汝娟 何磊 《上海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评价正畸联合骨水平种植体修复在牙列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因牙列缺损就诊的88例下颌后牙区单牙种植患者的资料,其中,骨水平种植体修复44例(对照组),正畸联合骨水平种植体修复44例(试验组)。比较... 目的:评价正畸联合骨水平种植体修复在牙列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因牙列缺损就诊的88例下颌后牙区单牙种植患者的资料,其中,骨水平种植体修复44例(对照组),正畸联合骨水平种植体修复44例(试验组)。比较2组种植体植入成功率、种植体牙周健康情况、咀嚼功能、种植体稳定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植入3个月、6个月的成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植入12个月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植入12个月的龈沟出血指数(gingival sulci bleeding index,SB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植入12个月的骨吸收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最大力咬合时咬肌、颞肌肌电活动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治疗后最大力咬合时咬肌、颞肌肌电活动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6个月、12个月时的种植体稳定系数显著高于3个月(P<0.05),2组12个月时的种植体稳定系数显著高于6个月(P<0.05),试验组6个月、12个月时的种植体稳定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总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畸联合骨水平种植体修复牙列缺损可提高种植成功率及咀嚼效能,改善种植体牙周健康情况,提升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列缺损 正畸治疗 骨水平种植体 修复效果
下载PDF
数字化导板引导的口腔种植修复术在牙列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献丽 王雅楠 +2 位作者 孟中伟 马林虎 姚黎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327-330,共4页
目的分析数字化导板引导的口腔种植修复术在牙列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南阳市口腔医院收治的96例牙列缺损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口腔种植修复术治疗,试验组接受数字化导板引... 目的分析数字化导板引导的口腔种植修复术在牙列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南阳市口腔医院收治的96例牙列缺损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口腔种植修复术治疗,试验组接受数字化导板引导的口腔种植修复术。比较两组种植精准度、术后恢复情况、牙周健康指数[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术后修复美学效果[红色美学评分(PES)、白色美学评分(WES)]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颈部距离偏差、根尖部距离偏差、深度偏差、角度偏差小(P<0.05),术后疼痛持续时间、肿胀持续时间、饮食恢复正常时间短(P<0.05)。术后7 d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GI、PLI指数低(P<0.05);术后7 d、术后6个月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PES评分、WES评分高(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数字化导板引导的口腔种植修复术应用于牙列缺损治疗中,可提升种植精准度和修复美学效果,缩短术后疼痛及肿胀持续时间,改善患者牙周健康,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列缺损 口腔种植修复术 数字化导板 种植精准度
下载PDF
即刻修复与延期修复前牙缺损的美学和牙周健康指标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黎黎 张志刚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436-439,共4页
目的探讨前牙缺损采用即刻种植后即刻修复与延期修复的临床应用效果差异。方法选取采用即刻种植治疗的前牙缺损患者120例(120颗牙)进行临床随机试验,其中60例患者种植术后采用即刻修复(即刻组),另外60例患者种植术后采用延期修复(延期... 目的探讨前牙缺损采用即刻种植后即刻修复与延期修复的临床应用效果差异。方法选取采用即刻种植治疗的前牙缺损患者120例(120颗牙)进行临床随机试验,其中60例患者种植术后采用即刻修复(即刻组),另外60例患者种植术后采用延期修复(延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美学效果(修复体边缘匹配、完整性、牙龈健康状况、颜色一致性和牙齿敏感性)、牙周健康指标(牙周探诊断深度、龈沟出血指数、龈沟液量、菌斑指数)、种植体边缘骨吸收情况、种植修复成功率。结果在修复治疗12个月后,即刻组的牙龈健康程度、牙敏感状况优于延期组(P<0.05);修复12个月后,即刻组的龈沟出血指数、龈沟液量、菌斑指数均低于延期组(P<0.05);即刻组在修复12个月后的近中、远中骨吸收量低于延期组(P<0.05)。两组种植修复成功率均较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前牙缺损采用即刻种植后即刻修复与延期修复成功率均较高,但是前者有利于牙周健康维持,减少骨吸收量,美学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缺损 即刻种植 即刻修复 延期修复 美学 牙周健康指标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种植牙技术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14
作者 刘丹丹 张少溥 +2 位作者 李清正 张欧阳 张浩然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6期2043-2048,共6页
目的:为了解国内种植牙技术研究现状与热点,进一步探究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前沿和趋势。方法:基于CiteSpace软件对1992—2022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收录的1472篇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分析。采用年度发文量统计、作者共现、机构共现等方法探... 目的:为了解国内种植牙技术研究现状与热点,进一步探究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前沿和趋势。方法:基于CiteSpace软件对1992—2022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收录的1472篇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分析。采用年度发文量统计、作者共现、机构共现等方法探析我国目前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并运用关键词共现、聚类、突现等方法分析该领域目前研究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结果:(1)种植牙技术研究领域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近十年在该领域发文量保持高位平稳增长态势;(2)作者合作呈现机构内聚性,各团队之间合作不足,且各研究结构呈现大分散、小集中、总体合作较少的特点;(3)研究热点经历了从种植体和种植义齿的实际应用研究、到牙种植的伴生问题解决、最后到先进科学技术的结合使用三个阶段。结论:种植牙技术领域研究发展前景良好,但机构、作者之间的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新兴科学技术的运用还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牙 种植修复 知识图谱 CITESPACE
下载PDF
上颌窦内提升术最佳二期修复时间的有限元分析
15
作者 徐大鹏 景捷 +1 位作者 马璐 曲爱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47-1652,共6页
背景:牙缺失区由于缺乏功能性加载产生的力学刺激,导致牙槽骨萎缩、骨质丢失,致使牙种植体不能有效埋入。因此种植修复时就需要植入骨粉,弥补牙槽骨高度不足对种植体稳定度的影响。目的:借助有限元分析法从生物力学角度得出种植体二期... 背景:牙缺失区由于缺乏功能性加载产生的力学刺激,导致牙槽骨萎缩、骨质丢失,致使牙种植体不能有效埋入。因此种植修复时就需要植入骨粉,弥补牙槽骨高度不足对种植体稳定度的影响。目的:借助有限元分析法从生物力学角度得出种植体二期修复的最佳时间点,为临床缩短种植疗程选择正确二期修复时间点提供了生物力学基础。方法:采集1名女性健康志愿者颅面骨拍摄的锥形束CT,建立正常上颌骨模型、16缺失采用常规种植术(模型B)和16缺失采用上颌窦内提升术(模型A)后的上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A在黏膜与上颌窦底之间以羟基磷灰石骨粉填充,模型B和正常上颌骨模型无需植骨。设置植骨愈合时间为术后的3-9个月,于术后3-5个月施加200 N的力在邻牙上,6-9个月直接施加在种植体上,模拟二期修复对种植体施加载荷。借助种植体及周围的软硬组织对3种模型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与结论:①种植体直接加载时,模型A上的应力在103 MPa左右、模型B上的应力在95 MPa左右。植骨后会增加种植体的应力值,而不做植骨则能降低种植体和整个系统的应力。随着骨粉强度的增加,牙槽骨上的应力值随之降低。②当愈合时间到术后6-9个月,在种植体或相应的第1磨牙牙位加载时,正常模型中的应力值最小,模型B次之,模型A最大;植入种植体后的上颌骨的应力大于正常上颌骨。③模型整体松质骨应力水平,在6-9个月模型A的松质骨应力略呈下降趋势,模型B应力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下颌骨模型。④结论:利用原有的牙槽骨进行修复能提高种植体存活率;植骨后在获得足够的牙槽骨高度的情况下,可在6个月后考虑二期修复。临床应用时可根据患者的骨质、生活习惯、年龄等因素综合判定后,在此基础上适当调整二期修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二期修复 内提升术 生物力学 种植体 牙槽骨
下载PDF
改良粘接固位与传统粘接固位应用于口腔种植修复患者中的效果对比
16
作者 许慧英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3期14-17,共4页
目的:对比改良粘接固位与传统粘接固位应用于口腔种植修复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菏泽市中医医院口腔科2020年10月—2022年10月纳入的90例口腔种植修复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粘接固位治疗,研究组... 目的:对比改良粘接固位与传统粘接固位应用于口腔种植修复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菏泽市中医医院口腔科2020年10月—2022年10月纳入的90例口腔种植修复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粘接固位治疗,研究组采用改良粘接固位治疗。评估两组修复效果、生活质量、种植牙功能、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修复总有效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14(OHIP-14)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语言功能、美观功能、固位功能、咀嚼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粘接固位在口腔种植修复患者中的修复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种植牙功能及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粘接固位 口腔种植修复 修复效果 种植牙功能 生活质量 满意度
下载PDF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用于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种植修复的效果探究
17
作者 江燕军 沙焱 慕童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用于上颌窦内提升术(Osteotome sinus floor elevation,OSFE)同期种植修复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0例行上颌窦内提升术并同期种植修复的患者,随机分为...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用于上颌窦内提升术(Osteotome sinus floor elevation,OSFE)同期种植修复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0例行上颌窦内提升术并同期种植修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植入人工骨粉,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植入PRF。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分、肿胀程度、骨密度、稳定系数(Implant stability quotient,ISQ)。结果:两组术后1、2、3 d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2、3 d肿胀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3个月的骨密度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6、12个月ISQ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RF用于OSFE同期种植修复,可以降低肿胀程度,促进新骨形成,提高种植体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人工骨粉 上颌窦内提升术 同期种植 修复效果
下载PDF
不同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的引导骨再生效果分析
18
作者 孙晓嘉 马宁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5期51-54,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的引导骨再生效果。方法50例牙种植患者,以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钛膜修复,观察组患者予以海奥口腔修复膜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种植成功率、口腔功能指标评分、术... 目的分析不同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的引导骨再生效果。方法50例牙种植患者,以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钛膜修复,观察组患者予以海奥口腔修复膜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种植成功率、口腔功能指标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植骨高度和成骨厚度。结果观察组种植成功率96.00%与对照组的72.00%相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美观程度评分(48.11±0.32)分、固化程度评分(47.96±2.15)分、语言功能评分(48.82±1.12)分、咀嚼功能评分(48.75±1.06)分与对照组的(42.66±0.42)、(42.85±2.49)、(44.90±1.12)、(44.64±1.31)分相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0%与对照组的28.00%相比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植骨高度(2.51±0.35)mm、成骨厚度(2.66±0.53)mm与对照组的(2.04±0.23)、(2.20±0.32)mm相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奥口腔修复膜在牙种植中的引导骨再生效果较好,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修复膜材料 牙种植 骨再生 并发症
下载PDF
局部矫正在长期牙列缺损种植修复前的应用
19
作者 曹剑 李伟 +1 位作者 阿迪拉·帕热哈提 张新华 《新疆医学》 2024年第7期801-804,共4页
目的探究分析局部矫正在长期牙列缺损种植修复前的应用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自2020年12月—2022年12月两年间于口腔科接受治疗的50例长期牙列缺损患者为观察对象,依据患者选择矫治方式的意愿分为两组,选择传统托槽矫正治疗的与... 目的探究分析局部矫正在长期牙列缺损种植修复前的应用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自2020年12月—2022年12月两年间于口腔科接受治疗的50例长期牙列缺损患者为观察对象,依据患者选择矫治方式的意愿分为两组,选择传统托槽矫正治疗的与隐形矫正治疗的各有25例患者。传统组实施传统托槽局部矫正,隐形组实施无托槽隐形矫正。结果(1)隐形矫正组的咀嚼功能、美观程度、舒适度、疼痛度以及固定功能等方面的评分高于传统托槽矫正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2)隐形矫正组患者的并发症率低于传统托槽矫正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3)隐形矫正组修复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传统托槽矫正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矫正方式都可用于长期牙列缺损种植修复中,但相较于传统托槽局部矫正,无托槽隐形矫正的应用效果更好,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列缺损 局部矫正 种植修复 应用价值
下载PDF
种植正畸联合修复牙列缺损临床效果研究
20
作者 徐建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0期80-82,共3页
目的分析牙列缺损治疗中选择种植正畸联合修复的价值。方法在我院病历系统中,以2016年4月至2024年2月为筛选时段,以牙列缺损伴修复间隙减小为筛选条件,选择50例患者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开展种植正畸... 目的分析牙列缺损治疗中选择种植正畸联合修复的价值。方法在我院病历系统中,以2016年4月至2024年2月为筛选时段,以牙列缺损伴修复间隙减小为筛选条件,选择50例患者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开展种植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对照组展开种植修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牙齿咬[牙合]功能、口腔卫生状态、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牙齿排列、咬[牙合]关系、牙周情况、颞下颌关节、咀嚼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牙菌斑附着指数、软垢指数、牙周袋深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列缺损治疗中选择种植正畸联合修复方案可改善咀嚼功能与咬[牙合]功能,提升牙齿美观度及口腔卫生状态,改善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正畸 修复 牙列缺损 口腔卫生状态 牙齿美观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