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oraging areas of Rousettus leschenaulti on the Hainan Island of China 被引量:3
1
作者 Zhanhui TANG Zhong CHEN +4 位作者 Jie MA Guangjian ZHU Xunfeng MA Lianxi SHENG Yuchun LI 《Current Zoolog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9-484,共6页
We investigated the foraging area of three individuals (1 female and 2 males) of Rousettus leschenaulti (Chiroptera,Pteropodidae) in suburban Haikou City, Hainan Province, South China from November 2005 to January 200... We investigated the foraging area of three individuals (1 female and 2 males) of Rousettus leschenaulti (Chiroptera,Pteropodidae) in suburban Haikou City, Hainan Province, South China from November 2005 to January 2006 using radio telemetry.These animals left the daytime roosting sites about 90 min after sunset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eparture time betweenthe male and female bats. The average active times were 391.8 min for males and 533.7 min for the female, respectively.By reconstructing 93 radio-telemetry recording positions, we found that the long axis of foraging area of the bats ranged from7.45 to 11.70 km. The foraging area of the female (3867 ha) wa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males (1138 ha), and there was overlapbetween the foraging areas of different individuals. These bats usually kept the same flight routes across a few successive daysfrom the daytime roosting site to the foraging areas. Our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female R. leschenaulti may explore a larger foragingarea than males. No obvious territorial behaviors were observed in our studied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usettus leschenaulti Foraging behavior RADIO-TRACKING Hainan Island
下载PDF
西双版纳地区犬蝠和棕果蝠食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唐占辉 盛连喜 +2 位作者 曹敏 梁冰 张树义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7-372,共6页
犬蝠和棕果蝠是西双版纳地区较为常见的两个果蝠物种,大多数时间内它们同域分布,共同利用当地许多野生果实.从2004年6月至12月,我们采用拾遗法、粪便分析法以及种子萌发鉴定法并结合雾网采样对西双版纳地区这两种果蝠的食性进行了初步研... 犬蝠和棕果蝠是西双版纳地区较为常见的两个果蝠物种,大多数时间内它们同域分布,共同利用当地许多野生果实.从2004年6月至12月,我们采用拾遗法、粪便分析法以及种子萌发鉴定法并结合雾网采样对西双版纳地区这两种果蝠的食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犬蝠利用11科18种植物的果实,2科2种植物的叶片;而棕果蝠利用9科12种植物的果实,1科1种植物的叶片.研究发现雨季(6~10月)两种果蝠食物类型在本地区重叠程度较高,它们共同利用的植物类型占记录植物类型总数的65%.在干旱季节(11~12月),棕果蝠避开与犬蝠在食物方面的竞争而去别的地方开拓食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蝠 棕果蝠 食性 西双版纳
下载PDF
海南岛棕果蝠的活动节律与食性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忠 蒙以航 +1 位作者 周锋 李玉春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2-119,共8页
2005年2-11月对海南岛北部棕果蝠的日活动节律进行了逐月观测,并以直接观察法、食物残渣拾遗法、粪便分析法和人工饲养法研究了棕果蝠的食物组成。棕果蝠的野外活动时间以及出巢时刻和回巢时刻具有季节性变化(ANOVA,P<0.001),野外活... 2005年2-11月对海南岛北部棕果蝠的日活动节律进行了逐月观测,并以直接观察法、食物残渣拾遗法、粪便分析法和人工饲养法研究了棕果蝠的食物组成。棕果蝠的野外活动时间以及出巢时刻和回巢时刻具有季节性变化(ANOVA,P<0.001),野外活动时间为春季(552.2±26.7min)明显较秋冬季节(634.7±16.7min)短(LSD,P<0.05)。偏相关分析表明,棕果蝠的出巢时刻主要受光照强度和气温的影响,与相对湿度无关。作者认为,棕果蝠夜间野外活动时间长短的季节变化是对野外食物可利用量和人工种植水果成熟季节变化的响应。本次研究确定棕果蝠采食14科21种植物种类,并发现棕果蝠取食苦楝(Melia azedarach)、榄仁树(Termi-nalia catappa)、红瓜(Coccinia grandis)、假烟叶(Solanum verbascifolium)、甘蔗与木棉树(Bombax ceiba)的花蜜等11种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果蝠 活动节律 食性 环境因子 海南岛
下载PDF
蝙蝠作为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宿主的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海林 张云智 +11 位作者 黄文丽 米竹青 龚鹤琴 杨卫红 施华芳 自登云 李兆祥 王静林 章域震 龚正达 袁庆虹 冯锡光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2年第5期58-61,共4页
于 1 98 6、1 988、1 990和 1 997年的 7-8月 ,在云南省共捕获 653只蝙蝠 ,其中棕果蝠( Rousettus leschenaulti) 593只 ,金管鼻蝠( Murina aurata) 60只 ,采集血清及剖取脑组织作病毒分离和抗体检查。用细胞法和乳鼠法分离到 6株病毒 ... 于 1 98 6、1 988、1 990和 1 997年的 7-8月 ,在云南省共捕获 653只蝙蝠 ,其中棕果蝠( Rousettus leschenaulti) 593只 ,金管鼻蝠( Murina aurata) 60只 ,采集血清及剖取脑组织作病毒分离和抗体检查。用细胞法和乳鼠法分离到 6株病毒 ,带毒率为 0 .96% ,其中从捕自景洪的棕果蝠脑组织中分离到 3株 ,从河口的棕果蝠血清中分离到 2株 ,从捕自耿马的金管鼻蝠脑组织中分离出 1株。棕果蝠和金管鼻蝠的带毒率分别为 0 .84%和 1 .67%。这 6株病毒能引起 C6/ 3 6和 BHK2 1细胞病变和导致乳小白鼠或 3~ 4周龄小白鼠发病和死亡 ,并具有典型的嗜神经病毒感染症状。经血凝抑制、补体结合、免疫荧光和中和试验鉴定 ,新分离的 6株病毒均为乙脑病毒 ( JE virus)。同期用血凝抑制试验对采获的 42 5份棕果蝠血清作乙脑病毒抗体检查 ,阳性 1 53份 ,阳性率为 3 6% ,具有较高的感染率。本次从棕果蝠和金管鼻蝠体内分离出乙脑病毒属具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蝙蝠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宿主
下载PDF
棕果蝠取食对两种榕树种子萌发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唐占辉 盛连喜 +2 位作者 马逊风 曹敏 张树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43-1349,共7页
在实验室利用聚果榕(Ficus racemosa)和对叶榕(Ficus hispida)成熟的果实饲喂笼养棕果蝠(Rousettus leschenaulti),比较了不同处理的3组种子的萌发行为:(1)棕果蝠粪便中的种子;(2)被吐出的果渣中的种子;(3)成熟果实中的种子(对照)。棕... 在实验室利用聚果榕(Ficus racemosa)和对叶榕(Ficus hispida)成熟的果实饲喂笼养棕果蝠(Rousettus leschenaulti),比较了不同处理的3组种子的萌发行为:(1)棕果蝠粪便中的种子;(2)被吐出的果渣中的种子;(3)成熟果实中的种子(对照)。棕果蝠取食行为显著影响了两种榕树种子的萌发过程,3种不同处理的种子萌发过程及最终萌发率(GP)之间都存在显著的差异。聚果榕种子经过棕果蝠消化道后GP显著降低,而对叶榕种子的GP显著提高。棕果蝠粪便中的聚果榕种子萌发开始(GS)和最短萌发时间(Tmin)均比对照种子延迟了2 d,但其粪便中的对叶榕种子GS比对照种子提前了1 d,Tmin提前了2 d;与之相似,前者种子萌发比果实中种子提前2 d达到萌发总量的50%(T50),但后者没有改变T50。不同种榕果果渣中的种子萌发行为也有重大差异:聚果榕果渣中种子的Tmin和T50均比对照种子延迟1 d,GS没发生改变;而对叶榕果渣中种子的Tmin比对照种子提前了3 d,GS提前1 d,T50没有改变。棕果蝠取食两种榕果后在飞行过程中排泄,进而有效的散布种子;而且通过消化明显改变了种子萌发行为,使种子萌发类型更为多样,增加了种子在不同时空条件下萌发的可能性。关键词:种子萌发;果蝠;棕果蝠;取食;聚果榕;对叶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萌发 果蝠 棕果蝠 取食 聚果榕 对叶榕 西双版纳
下载PDF
棕果蝠微卫星位点的筛选及其对近缘种的通用性 被引量:4
6
作者 邵伟伟 华攀玉 +1 位作者 周善义 陈金平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85-388,共4页
棕果蝠在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分布广、种群数量大,对龙眼、荔枝等水果种植业造成巨大危害。近年来,棕果蝠在国内被大范围捕杀,造成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为了获得用于研究棕果蝠的种群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的分子标记,我们利用探针富集法构... 棕果蝠在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分布广、种群数量大,对龙眼、荔枝等水果种植业造成巨大危害。近年来,棕果蝠在国内被大范围捕杀,造成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为了获得用于研究棕果蝠的种群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的分子标记,我们利用探针富集法构建了棕果蝠部分微卫星基因组文库,筛选出棕果蝠的4个高度多态性位点;并结合前期本研究组已经发表的棕果蝠微卫星位点,共检测了10个棕果蝠特异的微卫星标记在其它4种果蝠(短耳犬蝠、犬蝠、大长舌果蝠、小长舌果蝠)内的通用性,为不同果蝠种群遗传学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微卫星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果蝠 微卫星 近缘种 通用性
下载PDF
食物大小对棕果蝠和犬蝠取食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邵永刚 刘志霄 +2 位作者 刘奇 陈毅 张礼标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2-237,共6页
按照最优化觅食理论,动物在取食时需在能量获取与捕食风险之间权衡。本文通过室内行为实验,研究两种旧大陆果蝠棕果蝠和犬蝠对食物大小的选择规律与取食策略。按体积由小到大将苹果分为Ⅰ型、Ⅱ型、Ⅲ型、Ⅳ型4种类型的食物块,通过红外... 按照最优化觅食理论,动物在取食时需在能量获取与捕食风险之间权衡。本文通过室内行为实验,研究两种旧大陆果蝠棕果蝠和犬蝠对食物大小的选择规律与取食策略。按体积由小到大将苹果分为Ⅰ型、Ⅱ型、Ⅲ型、Ⅳ型4种类型的食物块,通过红外相机观察果蝠对不同大小食块的取食情况,并就其对各类型食块的取食率、取食次数和停留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果蝠对Ⅱ型和Ⅲ型食块的取食率显著高于Ⅰ型和Ⅳ型;对Ⅰ型食块的取食次数显著高于Ⅱ型和Ⅳ型;对Ⅳ型食块的停留时间显著高于Ⅰ型和Ⅱ型。它们在摄取体积较小的食块时,以取走后进食为主要取食方式,但摄取大体积食块时则主要在原地进食。取食过程中,果蝠优先选择大小适于搬运的食块,是捕食风险与能量收益权衡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果蝠 犬蝠 取食行为 食物大小 食物选择 取食策略
下载PDF
海南岛棕果蝠不同季节血象的观察
8
作者 尹锋 胡茂颖 +3 位作者 林新 张述才 李玉春 陈忠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315-318,共4页
为了测定海南岛棕果蝠(Rousettus leschenaulti)不同季节血液生理指标的参考值,对不同季节的棕果蝠进行脚趾静脉采血,做血液涂片观察血细胞形态,并使用MiVNT图象分析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同时做血常规分析,对血细胞数量、形态以及血红蛋白... 为了测定海南岛棕果蝠(Rousettus leschenaulti)不同季节血液生理指标的参考值,对不同季节的棕果蝠进行脚趾静脉采血,做血液涂片观察血细胞形态,并使用MiVNT图象分析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同时做血常规分析,对血细胞数量、形态以及血红蛋白含量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其红细胞形态与其他哺乳动物相似,呈双凹圆盘形,无细胞核;六种白细胞均能清晰的观察到;血细胞的各种生理指标具有季节性变化(ANOVA,P<0.05),在冬季红细胞数量(12.8±0.74)×1012/L、白细胞数量(11.7±6.82)×109/L,血红蛋白含量(182.0±15.47)g/L均较其他季节高;随着气温的下降,红细胞平均体积(44.73±1.52)fL、红细胞压积(0.58±0.05)L/L、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0.21±0.01都变大.结论:棕果蝠的血液生理指标受多种因素影响,但是这种变化与其活动节律、繁殖行为等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果蝠 血象 海南岛
下载PDF
黑背燕尾繁殖行为观察初报
9
作者 陈文凯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40-542,F0002,共4页
2011年4~8月和2012年4~8月,在贵州省贵定县境内采用定点观察法对黑背燕尾的繁殖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背燕尾活动于河谷、山涧溪流、水库及池塘等处。繁殖期4~6月,巢的结构为2层,营巢期6~9d,窝卵数3~4枚,孵化期17~19d,雏鸟... 2011年4~8月和2012年4~8月,在贵州省贵定县境内采用定点观察法对黑背燕尾的繁殖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背燕尾活动于河谷、山涧溪流、水库及池塘等处。繁殖期4~6月,巢的结构为2层,营巢期6~9d,窝卵数3~4枚,孵化期17~19d,雏鸟留巢15~17d。并测量了雏鸟的嘴蜂、跗跖、第3飞羽、尾长等生长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背燕尾 繁殖行为 贵定
下载PDF
人工饲养条件下棕果蝠的摄食行为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娜 张洪海 +5 位作者 张恩权 梁冰 付艳华 刘丙万 马建章 唐占辉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21,共7页
2005年8~11月,对北京动物园饲养的棕果蝠(Rousettus leschenaulti)摄食行为进行了研究。每天上午和下午按时喂食,棕果蝠的摄食行为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放置好水果约4min后,1~3只棕果蝠先在食物周围盘旋,然后返回栖息位置;再经约2min... 2005年8~11月,对北京动物园饲养的棕果蝠(Rousettus leschenaulti)摄食行为进行了研究。每天上午和下午按时喂食,棕果蝠的摄食行为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放置好水果约4min后,1~3只棕果蝠先在食物周围盘旋,然后返回栖息位置;再经约2min开始进食。当果篮中剩余少量水果时,部分棕果蝠到地面取食。上午喂食后,在地面取食的棕果蝠数目出现1个高峰;下午喂食后,地面取食出现4个高峰。下午取食时间显著长于上午(P<0·05)。棕果蝠进食完一块水果后,并不立即再次取食,而是存在一段时间间隔,期间雌雄棕果蝠的行为包括静止、理毛、张望、飞行、抢食、争斗、爬行、排泄、舔生殖区、舔顶棚等。雌雄的行为出现频次存在差异,其中雄性与哺乳期雌性的静止、理毛、飞行、抢食、争斗、舔生殖区行为差异显著(P<0·05);雄性与非哺乳期雌性的静止、理毛、张望、飞行、舔生殖区行为差异显著(P<0·05);哺乳期与非哺乳期雌性的静止、理毛、飞行、抢食行为差异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蝙蝠 棕果蝠 摄食行为 摄食规律
下载PDF
棕果蝠对龙眼的取食行为及进食量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亚明 唐占辉 +1 位作者 曹敏 马逊风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7-53,共7页
棕果蝠(Rousettus leschenaulti)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是比较常见的果蝠。本文研究了棕果蝠对当地经济作物龙眼(Dimocarpus longan)的取食模式和取食时间规律,并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其对龙眼的整夜进食量。野外观察发现:棕果蝠叼取龙眼... 棕果蝠(Rousettus leschenaulti)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是比较常见的果蝠。本文研究了棕果蝠对当地经济作物龙眼(Dimocarpus longan)的取食模式和取食时间规律,并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其对龙眼的整夜进食量。野外观察发现:棕果蝠叼取龙眼后不在母树上停留,而是携带龙眼到其他进食地点进食。棕果蝠在19:30~5:30时有3个取食高峰期,分别是在20:30~21:00时、22:00~22:30时和1:00~1:30时之间。此外,室内笼养实验结果表明,棕果蝠对龙眼的取食个数因体重不同而有差异,个数在6~20之间,实际进食量相当于其体重的1.0~1.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果蝠 龙眼 取食行为 进食量 西双版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