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3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稞分蘖角度的QTL定位
1
作者 杨景发 余鑫莲 +4 位作者 姚有华 姚晓华 王蕾 吴昆仑 李新 《作物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0-272,共13页
分蘖角度是青稞株型的主要构成因素,在提高青稞产量与抗倒伏性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解析青稞分蘖角度的遗传机制,本研究以青稞品种‘达章紫’(株型松散)和‘昆仑10号’(株型紧凑)为亲本构建的RIL群体为材料,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 分蘖角度是青稞株型的主要构成因素,在提高青稞产量与抗倒伏性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解析青稞分蘖角度的遗传机制,本研究以青稞品种‘达章紫’(株型松散)和‘昆仑10号’(株型紧凑)为亲本构建的RIL群体为材料,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在多环境中进行青稞分蘖角度的QTL定位,并利用RIL群体衍生的剩余杂合系,对鉴定到的主效QTLqTA7H-1进行精细定位。在青稞7条染色体上共检测到9个控制分蘖角度的QTL,解释表型变异为6.41%~33.57%,其中,qTA3H-1和qTA7H-1为多环境共检测的主效QTL,平均加性效应分别为5.42°(增效)和-3.87°(减效);在减效QTL qTA7H-1初定位区间筛选到4个剩余杂合体,自交衍生F8:9近等基因系,在置信区间内加密设计14对分子标记对RHL群体极端单株进行检测,利用获得的5种交换类型单株,将qTA7H-1进一步界定在PC08(32,252,397)与PA10(41,790,765)约9.54Mb的物理区间内。本研究初步揭示调控青稞分蘖角度的遗传因子,为开展分蘖角度性状的遗传改良与分子设计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分蘖角度 qtl定位 主效位点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s) Affecting Yield and Fiber Properties in Chromosome 16 in Cotton Using Substitution Line 被引量:12
2
作者 任立华 郭旺珍 张天真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2年第7期815-820,共6页
Gossypium hirsutum L. and G. barbadense L. are the two cultivated tetraploid species of cotton. The first is characterized by a high yield and wide adaptation, and the second by its super fiber property. Substit... Gossypium hirsutum L. and G. barbadense L. are the two cultivated tetraploid species of cotton. The first is characterized by a high yield and wide adaptation, and the second by its super fiber property. Substitution line in which a pair of intact chromosomes of TM_1 ( G. hirsutum ) were replaced by a pair of homozygous chromosomes of 3_79 ( G. barbadense ) is an excellent material for genetic research and molecular tagging. In this study, substitution line 16 (Sub 16)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16th chromosome in G. barbadense in TM_1 background. The genetic analysis using the major gene plus polygene mixed inheritance model in F 2∶3 family revealed that there might exist 2 QTLs respectively for boll size, lint percentage, lint index, fiber length and the first fruit branch node, 1 QTL for fiber elongation and flowering date, and no QTL for seed index, fiber strength and Micronaire in chromosome 16. However, 9 QTLs (LOD (logarithm of odds)≥3.0) controlling 6 quantitative traits were significantly identified in linkage group of chromosome 16 constructed in (TM_1×3_79) F 2by interval mapping. Among them, 1 QTL for boll size, fiber length, flowering date and fiber elongation could explain 15.2%, 19.7%, 12.1%, and 11.7% phenotypic variance respectively, 2 QTLs for lint index could explain 11.6% and 41.9%, and 3 QTLs for lint percentage could explain 8.7%, 9.6% and 29.2% phenotypic variance respectively. One unlinked SSR marker was associated with one QTL respectively for boll size and flowering date and they could explain 1.60% and 4.63% phenotypic variance. The traits associated significantly with chromosome 16 from Sub 16 were boll weight, lint percentage, lint index, fiber length, fiber elongation and flowering d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lotetraploid cotton substitution line chromosome 16 inheritance molecular marker qtl mapping
下载PDF
谷子籽粒类黄酮含量和粒色的QTL定位
3
作者 秦娜 叶珍言 +6 位作者 朱灿灿 付森杰 代书桃 宋迎辉 景雅 王春义 李君霞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19-1727,共9页
谷子(Setaria italica L.)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籽粒营养丰富,且富含多种类黄酮物质,对生长发育和品质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谷子籽粒类黄酮合成及粒色形成相关调控机制研究较少。分析谷子类黄酮含量及粒色性状相关的QTL,... 谷子(Setaria italica L.)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籽粒营养丰富,且富含多种类黄酮物质,对生长发育和品质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谷子籽粒类黄酮合成及粒色形成相关调控机制研究较少。分析谷子类黄酮含量及粒色性状相关的QTL,为类黄酮合成关键基因的精细定位、克隆及功能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也为揭示谷子类黄酮合成及代谢机制和培育富含类黄酮谷子品种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以红粒色高类黄酮品种金苗红酒谷和黄粒色低类黄酮品种豫谷28为亲本构建的包含150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试验材料,在谷子成熟期对籽粒粒色和类黄酮含量相关性状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CIM)对粒色和类黄酮含量进行QTL定位与分析,并对QTL置信区间内的候选基因进行预测。相关性分析表明,类黄酮含量与粒色呈显著正相关。共定位到4个与类黄酮含量相关和11个与粒色相关的QTL,分别位于1号、2号、5号、6号、7号、8号和9号染色体上,单个QTL的表型贡献率为2.01%~29.25%,6个为主效QTL,其中,qSC1-2和qFLA1-1、qSC7-1和qFLA7-1、qSC9-3和qFLA9-1为2个性状下共同定位到的QTL。通过基因预测与功能注释,筛选出QTL置信区间内5个与类黄酮物质合成及代谢相关的候选基因,表明类黄酮物质的合成、代谢及利用相关基因极有可能控制了这些基因的表达。15个QTL分别聚集于7条染色体上,基于基因功能注释,共筛选了5个与谷子类黄酮合成及代谢相关的候选基因,表明不同QTL位点参与到了共同遗传机制,并可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进行类黄酮合成及代谢等有利基因的聚合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类黄酮含量 粒色 qtl定位 候选基因
下载PDF
柞蚕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及体色性状QTL初步解析
4
作者 焦阳 姜晓旭 +4 位作者 赵贺 谌苗苗 徐亮 钟亮 李喜升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1-330,共10页
为构建柞蚕高密度遗传图谱并对体色性状进行QTL初步解析,采用Super-GBS技术对115个柞蚕样品(2个亲本、3个F_(1)代个体、110个BC_(1)M个体)开展测序及基因分型,并利用区间作图法对体色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及候选基因发掘。结果得到柞蚕... 为构建柞蚕高密度遗传图谱并对体色性状进行QTL初步解析,采用Super-GBS技术对115个柞蚕样品(2个亲本、3个F_(1)代个体、110个BC_(1)M个体)开展测序及基因分型,并利用区间作图法对体色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及候选基因发掘。结果得到柞蚕首张遗传图谱,全长4059.163 cM,平均遗传距离为1.17 cM,共有3466个标记分配到48个连锁群上;QTL定位分析共得到11个与体色性状相关的位点,分布在4个连锁群上,单个LOD范围1.92~16.86,其中在连锁群LG8与LG41上共获得9个QTL;在候选区间内进行基因挖掘,共得到11个候选基因。得到的候选基因为柞蚕体色性状调控机制研究提供了线索,助力柞蚕生物育种研究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遗传图谱 qtl定位 体色 候选基因
下载PDF
利用QTL-Seq结合分子标记定位粳稻垩白粒率控制位点qChalk8
5
作者 杜彦修 孙文玉 +4 位作者 袁泽科 张倩倩 李富豪 李俊周 孙红正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5-671,共7页
[目的]垩白是影响稻米外观品质的重要性状。本研究旨在利用QTL-Seq和分子标记作图定位粳稻垩白粒率调控相关的QTL。[方法]利用高垩白粒率粳稻材料拉木加和低垩白粒率粳稻品种水晶3号构建F_(2)分离群体,将两份独立的F_(2)群体分别种植于... [目的]垩白是影响稻米外观品质的重要性状。本研究旨在利用QTL-Seq和分子标记作图定位粳稻垩白粒率调控相关的QTL。[方法]利用高垩白粒率粳稻材料拉木加和低垩白粒率粳稻品种水晶3号构建F_(2)分离群体,将两份独立的F_(2)群体分别种植于河南原阳和海南三亚,两个群体单株垩白粒率考种后分别选取极端个体混池进行QTL-Seq分析,然后使用分子标记作图对稳定的QTL进行验证。[结果]两个F_(2)群体的QTL-Seq分析发现8号染色体存在一个较为稳定的QTL位点qChalk8。进一步通过分子标记作图将该QTL定位于17.6-18.5Mb,该QTL位点的LOD值为7.08,表型贡献率为15.9%。[结论]利用QTL-Seq和分子标记作图定位了粳稻垩白粒率相关QTL-qChalk8,为粳稻垩白调控基因进一步的精细定位和基因克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垩白 垩白粒率 qtl-Seq qtl定位
下载PDF
大豆株型与产量相关性状QTL定位及候选基因预测
6
作者 滕卫丽 高鹏 +7 位作者 刘晨煦 赵慧艳 岳阳 史飞飞 林峰 赵雪 韩英鹏 李文滨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为探究与大豆株型和产量相关QTL位点及候选基因,对以东农42(♀)和东农50(♂)为亲本,与168个家系构建的F_(2:12)、F_(2:13)重组自交系(Recombination inbred lines,RILs)群体的株高、分枝数、四粒荚数、百粒重性状测定表型数据,运用IBM S... 为探究与大豆株型和产量相关QTL位点及候选基因,对以东农42(♀)和东农50(♂)为亲本,与168个家系构建的F_(2:12)、F_(2:13)重组自交系(Recombination inbred lines,RILs)群体的株高、分枝数、四粒荚数、百粒重性状测定表型数据,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R语言进行统计和相关性分析,并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Inclusive 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ICIM)进行加性效应及上位效应分析,共计定位到43个QTL位点,贡献率超过10%的主效位点为14个,包括株高3个、分枝数8个、四粒荚数1个和百粒重2个;其中11个位点与前人已报道位点重合,分别位于4、6、8、16和19号染色体上;qBN-6-2(13.21%)、qBN-6-5(19.96%)和qBN-6-6(13.69%)为3个环境重复定位到的位点,qHSW-19-1与多个已报道位点均有重合。通过上位性分析,获得株高、分枝数、四粒荚数和百粒重位点分别为3、6、6和62对。根据所定位到的物理区间和定量预测,筛选到Glyma.04G238800、Glyma.03G181600、Glyma.08G271900、Glyma.18G278800和Glyma.19G187000等5个与株高、分枝数、四粒荚数和百粒重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为分子辅助育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株高 分枝数 四粒荚数 百粒重 qtl
下载PDF
玉米南方锈病主效抗病QTL的鉴定和效应分析
7
作者 李志敏 李政 +1 位作者 丁俊强 田志强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9-116,共8页
以玉米南方锈病感病自交系Lx9801为母本、抗病自交系TY4为父本构建了含有165个家系的BC_(1)F_(4)群体,利用23K SNP芯片对亲本和BC_(1)F_(4)群体进行基因型分型,共筛选出4654个亲本间具有多态性的SNP标记,构建高密度的遗传连锁图谱,结合... 以玉米南方锈病感病自交系Lx9801为母本、抗病自交系TY4为父本构建了含有165个家系的BC_(1)F_(4)群体,利用23K SNP芯片对亲本和BC_(1)F_(4)群体进行基因型分型,共筛选出4654个亲本间具有多态性的SNP标记,构建高密度的遗传连锁图谱,结合群体在3个环境下的抗性鉴定结果,共检测到6个QTL,可以解释3.93%~17.87%的表型变异。其中位于第6染色体上的qSCR6.01在3个环境中都检测到,可以解释最大17.87%的表型变异,是一个稳定的QTL。利用TY4与Lx9801组配的包含366个家系的BC1F5群体,对qSCR6.01进行精细定位,结合抗病区域内的标记开发和关键重组单株的抗性鉴定,将抗性位点定位在M2与M3标记之间,区间大小为4.09 Mb,此抗病位点暂被命名为Rpp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南方锈病 抗病qtl 精细定位
下载PDF
栽培花生籽仁面积和周长性状的QTL定位分析
8
作者 钟文 胡晓辉 +5 位作者 杨国群 王素雯 苗华荣 张胜忠 陈静 王菲菲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籽仁面积和周长是影响花生籽仁大小和外观的重要性状。本研究以‘鲁花11号’ב06B16’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群体为试验材料,对花生籽仁面积和籽仁周长在4个环境进行性状考察及QTL定位分析。基于表型数... 籽仁面积和周长是影响花生籽仁大小和外观的重要性状。本研究以‘鲁花11号’ב06B16’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群体为试验材料,对花生籽仁面积和籽仁周长在4个环境进行性状考察及QTL定位分析。基于表型数据和高密度遗传图谱信息,在A04和B06染色体上定位到15个与籽仁面积和籽仁周长性状相关的QTL,其中8个与籽仁面积相关,7个与籽仁周长相关。控制籽仁面积和周长的主效位点qSAB06.1d和qSPB06a在多个不同环境均能检测到,表型贡献率为9.52%~33.78%,其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鲁花11号,共定位在B06染色体138.53~140.76 Mb区域内。对主效位点qSAB06.1d/qSPB06a进行功能注释,鉴定到3个编码转运蛋白、1个编码ABA受体PYL和1个编码钙调磷酸酶的基因,它们可能是调控花生籽仁面积和周长的候选基因。本研究将为花生产量和外观性状的精细定位和遗传改良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籽仁面积 籽仁周长 qtl定位
下载PDF
基于WGS构建葡萄高密度遗传图谱及抗炭疽病QTL定位
9
作者 潘凤英 曲俊杰 +4 位作者 黄羽 韦荣福 郭泽西 尹玲 孙大运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7,共8页
葡萄炭疽病是一种危害葡萄成熟果实的真菌病害,严重影响葡萄的产量和品质。美洲种葡萄具有适应南方湿热气候且高抗炭疽病的特点,因此构建美洲葡萄高密度分子遗传图谱,定位其抗炭疽病QTL,利用其中的抗病基因指导葡萄抗病育种具有重要意... 葡萄炭疽病是一种危害葡萄成熟果实的真菌病害,严重影响葡萄的产量和品质。美洲种葡萄具有适应南方湿热气候且高抗炭疽病的特点,因此构建美洲葡萄高密度分子遗传图谱,定位其抗炭疽病QTL,利用其中的抗病基因指导葡萄抗病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美洲葡萄‘C30-5-1’165株自交后代为作图群体,基于全基因组测序(WGS)开发SNP标记,构建遗传图谱,并对葡萄抗炭疽病QTL进行分析。构建的葡萄分子遗传图谱总遗传距离为3138.74 cM,相邻标记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98 cM,分布均匀。根据群体炭疽病抗性表型数据,在11号连锁群上检测到1个炭疽病抗性相关QTL,命名为Cgr2,可解释表型变异5.0%,是一个微效QTL。与葡萄参考基因组比对分析发现,该QTL区域包含2个候选抗性基因,分别编码UDP糖基转移酶和类黄酮3’-单加氧酶,它们可能对葡萄炭疽病抗性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遗传图谱 抗炭疽病 qtl定位
下载PDF
基于水稻大粒染色体片段代换系Z29的鉴定及QTL定位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金艳 张朔语 +10 位作者 宗涵颖 陈文博 韦秘 吴如会 母建妍 张记超 凌英华 张长伟 何光华 赵芳明 张婷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3,共11页
千粒质量作为水稻产量的三要素之一,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其中千粒质量主要受水稻粒型的影响,因此挖掘新的粒型基因在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选育到1个以日本晴为受体亲本、自育优良籼稻恢复系R225为供体亲本的水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 千粒质量作为水稻产量的三要素之一,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其中千粒质量主要受水稻粒型的影响,因此挖掘新的粒型基因在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选育到1个以日本晴为受体亲本、自育优良籼稻恢复系R225为供体亲本的水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L)Z29. Z29含有来自R225的10个代换片段,平均代换长度2.90 Mb. Z29粒长和粒宽均极显著增加,表现为大粒表型,且其籽粒变大是由颖壳细胞数量极显著增多、增大引起.利用日本晴与Z29杂交构建的次级F2群体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8个粒型相关QTL.进一步利用MAS法在F3群体中选育出14个次级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包括4个单片段代换系、 5个双片段代换系、 2个三片段代换系和3个四片段代换系.结果可为目的粒型相关QTL克隆和分子机制解析奠定基础,为分子设计育种提供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染色体片段代换系 粒型 qtl定位 产量
下载PDF
基于高世代姊妹系发掘玉米穗长性状QTL及候选基因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瑞东 李艺萌 +6 位作者 黄然 刘颖 周筱航 丁明阳 刘新航 吕香玲 李凤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0-278,共9页
玉米穗长通过影响穗粒数,进而影响产量,是育种改良的重要目标性状之一。发掘与穗长性状相关QTL和基因对穗长性状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一对穗长具有显著差异的高世代姊妹系为亲本,构建F2群体并自交得到F2:3,利用Maize6H-60K... 玉米穗长通过影响穗粒数,进而影响产量,是育种改良的重要目标性状之一。发掘与穗长性状相关QTL和基因对穗长性状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一对穗长具有显著差异的高世代姊妹系为亲本,构建F2群体并自交得到F2:3,利用Maize6H-60K基因芯片分别对亲本及F2群体进行基因型分析,并通过ICIM、GCIM和dQTGseq 3种方法对F2和F2:3群体的穗长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3种方法共定位到7个与穗长相关QTL位点和43个QTNs,解释了2.04%~10.24%的表型变异。交叉分析不同方法得出的定位结果,在6号染色体上发现一个调控穗长的稳定QTL qEL6.01。根据定位区间内基因注释的结果,并结合参考基因的表达谱数据,共筛选出5个在雌穗中表达的候选基因:Zm00001d035514、Zm00001d035526、Zm00001d035537、Zm00001d035553和Zm00001d035535。本研究结果为玉米穗长基因的克隆及育种改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穗长性状 qtl 基因芯片 候选基因
下载PDF
济麦44/济麦229重组自交系群体籽粒蛋白质含量QTL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单宝雪 刘秀坤 +9 位作者 肖延军 展晓孟 黄金鑫 刘百川 张玉梅 李豪圣 刘建军 高欣 曹新有 赵振东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与面团流变学特性及加工特性的关系密不可分。本研究在2020—2021年济南试验基地(E1)及2021—2022年济南试验基地(E2)和济阳试验基地(E3)三个环境下,以“济麦44×济麦229”构建的包含285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F... 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与面团流变学特性及加工特性的关系密不可分。本研究在2020—2021年济南试验基地(E1)及2021—2022年济南试验基地(E2)和济阳试验基地(E3)三个环境下,以“济麦44×济麦229”构建的包含285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F2∶6RILs)为材料,利用小麦55K SNP芯片构建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对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QTL分析。结果共筛选到2344个SNP标记用于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图谱总长度3349.95 cM,平均标记密度为1.43 cM/标记。通过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QTL分析,共检测到18个籽粒蛋白质含量相关QTL,分布在1A、1B、2B、3D、4B、4D、5A、5B、5D、7A、7B共11条染色体上。Qpc.saas.4B-1在E1、E2和E3三个环境和BLUE(最佳线性无偏估计)值中均被稳定检测到,可以解释3.26%~23.79%的表型变异。Qpc.saas.4D和Qpc.saas.5A在两个环境和BLUE值中被检测到,分别解释2.42%~11.18%和2.48%~5.47%的表型变异,且Qpc.saas.4D与小麦矮秆基因Rht-D1b物理位置重合。本研究中检测到的QTL新位点Qpc.saas.4B-1、Qpc.saas.4D和Qpc.saas.5A是控制籽粒蛋白质含量的主效基因,具有高表型变异解释率。本研究结果可为小麦品质育种提供分子标记及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蛋白质含量 qtl分析 重组自交系 55K SNP芯片
下载PDF
基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水稻穗长QTL定位及其候选基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祝小雅 闫蕴韬 +3 位作者 桂金鑫 石居斌 张海清 贺记外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共9页
分别于2021年和2022年在湖南长沙种植254份水稻3K种质资源,在成熟期测定各种质的穗长。结合种质基因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检测到3个穗长QTL,分布于水稻第1、5、6号染色体,分别命名为qPL-1、qPL-5和qPL-6,相对贡献率为9.06%~28.27%... 分别于2021年和2022年在湖南长沙种植254份水稻3K种质资源,在成熟期测定各种质的穗长。结合种质基因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检测到3个穗长QTL,分布于水稻第1、5、6号染色体,分别命名为qPL-1、qPL-5和qPL-6,相对贡献率为9.06%~28.27%;结合QTL区间内基因功能注释和基因不同单倍型的穗长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最终获得qPL-1、qPL-5和qPL-6的候选基因,其中qPL-6与sped1-D共定位,Os01g0715600、Os05g0132700为调控穗长的新候选基因;对Os01g0715600、Os05g0132700和Os06g0597500的单倍型进行聚合分析,发现这3个基因存在累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长 数量性状位点 候选基因 单倍型 基因聚合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 Underlying Protein, Oil, and Five Major Fatty Acids’ Contents in Soybean 被引量:11
14
作者 Masum Akond Shiming Liu +5 位作者 Melanie Boney Stella K. Kantartzi Khalid Meksem Nacer Bellaloui David A. Lightfoot My Abdelmajid Kassem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4年第1期158-167,共10页
Improved seed composition in soybean [Glycine max (L.) Merr.] for protein and oil quality is one of the major goals of soybean breeders. A group of genes that act as quantitative traits with their effects can alter pr... Improved seed composition in soybean [Glycine max (L.) Merr.] for protein and oil quality is one of the major goals of soybean breeders. A group of genes that act as quantitative traits with their effects can alter protein, oil, palmitic, stearic, oleic, linoleic, and linolenic acids percentage in soybean seed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 controlling protein, oil, and fatty acids content in a set of F5:8 RILs derived from a cross between lines, ‘MD 96-5722’ and ‘Spencer’ using 5376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 markers from the Illumina Infinium SoySNP6K BeadChip array. QTL analysis used WinQTL Cart 2.5 software for 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 (CIM). Identified, were;one protein content QTL on linkage group (LG-) B2 or chromosome (Chr_) 14;11 QTL associated with oil content on six linkage groups LG-N (Chr_3), LG-A1 (Chr_5), LG-K (Chr_9), LG-F (Chr_13), LG-B2 (Chr_14), and LG-J (Chr_16);and sixteen QTL for five major fatty acids (palmitic, stearic, oleic, linoleic, and linolenic acids) on LG-N (Chr_3), LG-F (Chr_13), LG-B2 (Chr_14), LG-E (Chr_15), LG-J (Chr_16), and LG-G (Chr_18). The SNP markers closely linked to the QTL reported here will be useful for development of cultivars with altered oil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s in soybean breeding progra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YBEAN SNP Linkage Map qtl RIL OIL MAJOR Fatty Acids MD96-5722 SPENCER
下载PDF
基于InDel标记的谷子株高QTL定位 被引量:2
15
作者 杜晓芬 钱枰励 +5 位作者 唐楚楚 杜德杰 韩康妮 李禹欣 王智兰 王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7-225,共9页
插入/缺失(InDel)标记在植物基因组中广泛分布,然而谷子中InDel标记的数量十分有限。为挖掘InDel位点和开发分子标记,本研究基于衡谷12号和长农35号的深度重测序结果,分析其单核苷酸多态性(SNP)、InDel和结构变异(SV)。利用JoinMap 4软... 插入/缺失(InDel)标记在植物基因组中广泛分布,然而谷子中InDel标记的数量十分有限。为挖掘InDel位点和开发分子标记,本研究基于衡谷12号和长农35号的深度重测序结果,分析其单核苷酸多态性(SNP)、InDel和结构变异(SV)。利用JoinMap 4软件构建连锁遗传图谱,利用WinQTLCart 2.5软件定位株高数量性状位点(QTL),利用生物信息学、测序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进行候选基因分析。研究表明,3种变异类型数量由多到少排序为SNP>InDel>SV;获得1392个在衡谷12号和长农35号中具有多态性的InDel标记,多态性率为35.14%,这些标记在谷子9条染色体上分布不均;获得一张包含467个InDel标记的谷子遗传连锁图谱,该图谱总图距448.45 cM,平均图距0.96 cM;利用F2群体定位了4个株高QTL(qPH5-1、qPH5-2、qPH9-1和qPH9-2),进一步利用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对其中2个效应值较大的QTL(qPH5-1和qPH9-2)进行验证,结果重新检测到qPH9-2,似然比的自然对数(LOD)值为93.6,加性效应为-46.15,解释表型贡献率(PVE)达91.06%;Seita.9G080400在编码区存在2处非同义突变,且在茎中表达水平呈极显著差异,推测Seita.9G080400可能是控制株高的关键候选基因。本研究开发的InDel标记能够良好地应用于株高QTL定位,同时可为谷子种质资源鉴定、亲缘关系分析等研究提供一套好用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重测序 标记开发 连锁遗传图谱 株高 qtl
下载PDF
小麦胚芽鞘长度QTL定位和GWAS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郝倩琳 杨廷志 +6 位作者 吕新茹 秦慧敏 王亚林 贾晨飞 夏先春 马武军 徐登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0-602,共13页
在干旱条件下,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适当深播可提高出苗率,胚芽鞘长度决定了小麦播种的最大深度,因此培育长胚芽鞘小麦品种至关重要。为了挖掘控制小麦胚芽鞘长度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本研究以275份... 在干旱条件下,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适当深播可提高出苗率,胚芽鞘长度决定了小麦播种的最大深度,因此培育长胚芽鞘小麦品种至关重要。为了挖掘控制小麦胚芽鞘长度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本研究以275份豆麦/石4185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群体和186份自然群体为材料,根据90K SNP芯片的分型结果,利用3个环境下小麦胚芽鞘长度表型数据进行QTL鉴定。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法(inclusive 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ICIM)在RIL群体中鉴定到2个稳定的QTL位点,分别位于4BS(30.17~40.59 Mb)和6BL(700.08~703.53 Mb)染色体上,解释表型变异率(PVE)分别为26.29%~28.46%和4.16%~4.36%;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采用混合线性模型(Mixed linear model,MLM)方法,共鉴定到36个稳定的QTL位点,分别位于1A(3)、1B(3)、1D(2)、2A(1)、3A(2)、3B(2)、4B(11)、5A(1)、5B(3)、6B(4)、7A(2)、7B(2)染色体上,在3个环境中重复检测到的显著关联位点有7个,其中3个位点与已报道的位点重叠或邻近,其他4个位点推测为新位点,分别位于1A(499.03 Mb)、3A(73.06 Mb)、4B(648.74~648.87 Mb)、7A(36.31 Mb)染色体上,预测了5个候选基因(TraesCS1A03G0748300、Rht1、TraesCS4B03G0110000、TraesCS4B03G0112200和TraesCS7A03G0146600)。在两个群体中均鉴定到位于4BS(30.17~40.59 Mb)染色体上的主效QTL位点,该位点的候选基因Rht1已被证实能降低小麦胚芽鞘长度。该研究结果为挖掘控制小麦胚芽鞘长度的基因以及胚芽鞘长度相关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胚芽鞘长度 qtl定位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下载PDF
两个RIL群体中小麦籽粒品质相关性状QTL定位及KASP标记开发 被引量:1
17
作者 毕俊鸽 曾占奎 +4 位作者 李琼 洪壮壮 颜群翔 赵越 王春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69-1683,共15页
本研究利用小麦55K SNP(55K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芯片和DArT(diversity array technology)标记对Avocet/Chilero和Avocet/Huites构建的两个F6重组自交系群体(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进行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grain p... 本研究利用小麦55K SNP(55K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芯片和DArT(diversity array technology)标记对Avocet/Chilero和Avocet/Huites构建的两个F6重组自交系群体(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进行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grain protein content,GPC)、湿面筋含量(wet gluten content,WGC)和沉降值(sedimentation value,SV)的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i)定位。共鉴定到68个与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相关的QTL,表型贡献率为3.60%~22.53%,其中,位于3A(2)、4D、5D(2)、6A(8)和7B染色体上的14个QTL可在多环境下被重复检测到。此外,在3A、3D、4B、5D、6A(2)和7B染色体上检测到7个QTL簇,位于3AS染色体9.32~60.01 Mb和6AS染色体38.47~82.95 Mb的稳定QTL簇C3A和C6A.2,同时与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显著相关,分别解释了6.55%~14.21%和3.83%~22.53%的表型变异。同时,在2个QTL簇中筛选到16个可能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相关的候选基因,并根据候选基因开发了可供育种利用的KASP标记CGPC-6A-KASP-1和CGPC-6A-KASP-2。本研究为小麦籽粒品质相关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了新的QTL位点和KASP标记,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依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蛋白质含量 qtl定位 KASP标记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种子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的QTL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卫国 塔娜 王灏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61-1272,共12页
【目的】解析甘蓝型油菜种子硫代葡萄糖苷性状的重要遗传位点及候选基因,为甘蓝型油菜硫苷基因克隆和品种品质改良奠定基础。【方法】以甘蓝型油菜KN DH群体种子为材料,对在4个种植环境的种子硫苷含量进行QTL定位和候选基因分析。【结果... 【目的】解析甘蓝型油菜种子硫代葡萄糖苷性状的重要遗传位点及候选基因,为甘蓝型油菜硫苷基因克隆和品种品质改良奠定基础。【方法】以甘蓝型油菜KN DH群体种子为材料,对在4个种植环境的种子硫苷含量进行QTL定位和候选基因分析。【结果】(1)甘蓝型油菜种子硫苷含量变异系数较高且较为稳定,服从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2)7个一致性QTL(cqGC.A9-5、cqGC.A9-7、cqGC.A9-9、cqGC.C2-9、cqGC.C2-10、cqGC.C9-5和cqGC.C9-6)为环境稳定表达QTL,包括3个主效QTL(cqGC.A9-5、cqGC.C2-10和cqGC.C9-5)。(3)在主效QTL cqGC.A9-5和cqGC.C9-5鉴定到3个候选基因(BnaA09g05480D、BnaC09g05620D和BnaC09g05810D),主要涉及硫苷生物合成途径中吲哚-3-乙醛肟、3-烷基-苹果酸的合成及硫苷的转运与分配。【结论】甘蓝型油菜种子硫苷含量为数量性状。3个甘蓝型油菜硫苷含量主效QTL被鉴定到,其置信区间候选基因的拟南芥同源基因参与硫苷合成途径中间产物合成及促进硫苷的转运与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种子硫苷含量 qtl定位 候选基因
下载PDF
大豆遗传图谱构建及粗脂肪含量QTL定位
19
作者 李熙 易靖 +8 位作者 熊郭烯 马蓉寒 高伟然 孙浩 刘佳琦 姜澳华 方小梅 易泽林 张建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21,共10页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油作物,提高其粗脂肪含量是我国大豆育种的重要目标.以长江春2号与渝蜀鲜2号杂交的F 2代186株单株为定位群体,在实验室前期构建的遗传图谱基础上进行标记加密,利用Joinmap 4.0软件进行遗传连锁分析,构建了包含480个...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油作物,提高其粗脂肪含量是我国大豆育种的重要目标.以长江春2号与渝蜀鲜2号杂交的F 2代186株单株为定位群体,在实验室前期构建的遗传图谱基础上进行标记加密,利用Joinmap 4.0软件进行遗传连锁分析,构建了包含480个标记的大豆遗传图谱,总长度为2469.3 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5.14 cM.结合大豆在2021年重庆、2022年重庆、2022年云南和2023年重庆4个环境下的粗脂肪含量表型数据,通过区间作图(Interval Mapping,IM)检测相应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在4个环境中共检测到21个与粗脂肪含量相关的QTLs,分布在16个连锁群上,其中,有3个QTLs(qOIL01.1,qOIL04.1和qOIL14.2)在两个环境中均能检测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粗脂肪含量 遗传图谱 数量性状位点
下载PDF
High density genetic map and 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s)associated with petal number and flower diameter identified in tetraploid rose 被引量:4
20
作者 YU Chao WAN Hui-hua +4 位作者 Peter M.BOURKE CHENG Bi-xuan LUO Le PAN Hui-tang ZHANG Qi-xia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5期1287-1301,共15页
Ros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ornamental and economic plants in the world.Modern rose cultivars are primarily tetraploid,and during meiosis,they may exhibit double reduction or preferential chromosome pairing.Ther... Ros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ornamental and economic plants in the world.Modern rose cultivars are primarily tetraploid,and during meiosis,they may exhibit double reduction or preferential chromosome pairing.Therefore,the construction of a high density genetic map of tetraploid rose is both challenging and instructive.In this study,a tetraploid rose population was used to conduct a genetic analysis using genome sequencing.A total of 17382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markers were selected from 2308042 detected SNPs.Combined with 440 previously developed 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and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markers,a marker dosage of 6885 high quality markers was successfully assigned by GATK software in the tetraploid model.These markers were us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high density genetic map,containing the expected seven linkage groups with 6842 markers,a total map length of 1158.9 c M,and an average inter-marker distance of 0.18 c M.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analysis was subsequently performed to characterize the genetic architecture of petal number and flower diameter.One major QTL(qpnum-3-1)was detected for petal number in three consecutive years,which explained 20.18–22.11%of the variation in petal number.Four QTLs were detected for flower diameter;the main locus,qfdia-2-2,was identified in two consecutive years.Our results will benefit the molecular marker-assisted breeding of modern rose cultivars.In addition,this study provides a guide for the genetic and QTL analysis of autotetraploid plants using sequencing-based genotyping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E TETRAPLOID genetic linkage map qtl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