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丘脑网状核内一氧化氮能神经元对大鼠睡眠-觉醒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春华 张瑾 +3 位作者 赵乐章 钟明奎 章功良 方继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05-608,共4页
目的研究丘脑网状核(RT)一氧化氮能神经元对大鼠睡眠-觉醒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脑立体定位、核团埋管及微量注射和多导睡眠描记技术(PSG)。结果RT双侧分别微量注射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2·0μg后引起睡眠增多;注射一氧... 目的研究丘脑网状核(RT)一氧化氮能神经元对大鼠睡眠-觉醒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脑立体定位、核团埋管及微量注射和多导睡眠描记技术(PSG)。结果RT双侧分别微量注射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2·0μg后引起睡眠增多;注射一氧化氮的前体左旋精氨酸0·5μg后对睡眠有改变,但无显著性意义,其促觉醒作用未能被左旋硝基精氨酸所阻断;注射一氧化氮的供体硝普钠0·2μg后可明显增加觉醒时间,缩短睡眠时间,并且可以阻断左旋硝基精氨酸的促睡眠作用。结论RT参与大鼠睡眠-觉醒周期的调节,RT中的一氧化氮能神经元可能有促觉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髓板内核/生理学 硝普钠/药理学 睡眠/药物作用 觉醒/药物作用 氮能神经元/生理学
下载PDF
外周炎症性疼痛刺激诱导丘脑中胶质细胞激活及细胞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2
2
作者 倪衡建 朱鸣镝 +1 位作者 郁晓燕 高永静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11-614,共4页
目的:研究完全弗氏佐剂(CFA)外周刺激后,大鼠丘脑中线核群和板内核群中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ba)以及细胞因子(IL-1β,TNF-α)的表达变化。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免疫印迹法,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目的:研究完全弗氏佐剂(CFA)外周刺激后,大鼠丘脑中线核群和板内核群中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ba)以及细胞因子(IL-1β,TNF-α)的表达变化。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免疫印迹法,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在炎症刺激后的4 h、3 d和14 d,丘脑中线核群和板内核群中小胶质细胞的标记物CD14、细胞因子IL-1β,TNF-α的mRNA和蛋白均有增加;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在炎症后的3 d和14 d,其mRNA和蛋白有显著增加。结论:外周炎症性刺激能够相继激活丘脑中线核群和板内核群的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并使炎症前细胞因子表达增多。提示该部位的胶质细胞可能通过细胞因子参与对炎症性疼痛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弗氏佐剂 胶质细胞 细胞因子 痛觉过敏 丘脑中线核群 丘脑板内核群
下载PDF
中央内侧丘脑核中NMDA受体参与丙泊酚致意识消失的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张益 罗竺欣 +2 位作者 王袁 段自坤 李佳 《天津医药》 CAS 2015年第7期739-741,共3页
目的探讨中央内侧丘脑核(CMT)中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在全身麻醉意识消失中的作用。方法 60只大鼠微注射模型随机均分为4组:NMDA10 mmol/L组、NMDA20 mmol/L组、NMDA40 mmol/L组及对照组(C组),丙泊酚麻醉后分别于前3组CMT内微... 目的探讨中央内侧丘脑核(CMT)中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在全身麻醉意识消失中的作用。方法 60只大鼠微注射模型随机均分为4组:NMDA10 mmol/L组、NMDA20 mmol/L组、NMDA40 mmol/L组及对照组(C组),丙泊酚麻醉后分别于前3组CMT内微量泵注10、20和40 mmol/L的NMDA以及等体积生理盐水(C组)。观察微注射后自主体动反应的发生率以及翻正反射恢复时间,并通过组织学对微注射位点进行定位。结果当注射位点在CMT中时,与C组相比,各浓度NMDA组大鼠麻醉后翻正反射恢复时间均明显缩短;其中NMDA20mmol/L与40 mmol/L组恢复时间短于NMDA10 mmol/L组,且NMDA20 mmol/L与40 mmol/L组大鼠麻醉中自主体动的发生率显著高于C组(均P<0.05)。当注射部位在CMT外时,各浓度NMDA组翻正反射恢复时间均明显长于注射部位在CMT内者(P<0.05),而各组间比较自主体动发生率与翻正反射恢复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MT中的NMDA受体参与了丙泊酚所导致的全身麻醉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药 全身 丘脑中央核 受体 N-甲基-D-天冬氨酸 二异丙酚 中央内侧丘脑 NMDA受体 意识消失 脑区微注射
下载PDF
慢性炎症性疼痛小鼠丘脑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表达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胡燕 董玉林 +1 位作者 张志军 高永静 《交通医学》 2012年第3期205-208,共4页
目的:观察完全弗氏佐剂诱导小鼠慢性炎症性疼痛模型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mRNA在丘脑中线核群和板内核群中的表达变化以及细胞定位情况。方法:(1)足底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诱导小鼠产生慢性炎症性疼痛,用行为学方法检测小鼠的机... 目的:观察完全弗氏佐剂诱导小鼠慢性炎症性疼痛模型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mRNA在丘脑中线核群和板内核群中的表达变化以及细胞定位情况。方法:(1)足底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诱导小鼠产生慢性炎症性疼痛,用行为学方法检测小鼠的机械性刺激缩爪阈值和热刺激缩爪潜伏期的变化;(2)用Real-time PCR法检测丘脑中线核群和板内核群中MCP-1 mRNA的表达变化;(3)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来定位表达MCP-1的细胞类型。结果:(1)完全弗氏佐剂注射1 h后引起小鼠同侧后爪机械性缩爪阈值和热缩爪潜伏期显著降低(P<0.001),并维持7d以上;(2)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完全弗氏佐剂注射后1 d,丘脑中线核群和板内核群中MCP-1 mRNA表达量达高峰(P<0.05),然后逐渐降低至基础水平;(3)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显示,MCP-1荧光染色主要与神经元核标记物(Ne-uN)共标,而不与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共标。结论:足底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能诱导小鼠产生痛觉过敏,丘脑中线核群和板内核群中MCP-1 mRNA表达增加,且MCP-1表达于神经元,提示MCP-1可能在炎症早期参与炎症性疼痛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痛觉过敏 触诱发痛 炎症性疼痛 完全弗氏佐剂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丘脑中线核群 丘脑板内核群 小鼠
下载PDF
小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向臂旁核及丘脑中线/板内核群的分支投射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佳妮 孙毅 +2 位作者 贺成博 董玉琳 李云庆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观察脊髓背角P物质受体(substance P receptor,SPR)阳性神经元向臂旁核及中线/板内核群的分支投射并为其参与痒觉信息传递提供证据。方法:利用小动物脑立体定位仪向10只8周龄C57BL/6小鼠的臂旁核及丘脑中线/板内核群内分别注射四... 目的:观察脊髓背角P物质受体(substance P receptor,SPR)阳性神经元向臂旁核及中线/板内核群的分支投射并为其参与痒觉信息传递提供证据。方法:利用小动物脑立体定位仪向10只8周龄C57BL/6小鼠的臂旁核及丘脑中线/板内核群内分别注射四甲基罗达明(tetramethylrhodamine-dextran,TMR)及荧光金(fluoro-gold,FG),观察小鼠脊髓背角的TMR/FG双标神经元。结合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双标神经元表达SPR和在急性痒模型下表达Fos的情况。结果:脊髓背角I层、脊髓外侧核(lateral spinal nucleus,LSN)及脊髓背角IV~V层均可观察到TMR/FG双标神经元,且部分双标神经元分别表达SPR及Fos蛋白。结论:脊髓背角存在同时向臂旁核及丘脑中线/板内核群发出分支投射的神经元,部分双标神经元表达SPR并参与痒觉信息的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旁核 中线/板内核群 脊髓背角 分支投射 P物质受体
下载PDF
大鼠杏仁核点燃癫模型丘脑中线核群中c-fos蛋白的表达
6
作者 史焕昌 吴若秋 +4 位作者 刘健 孙业忠 刘窗溪 杨华 韩国强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3年第3期254-257,共4页
目的 :探讨丘脑中线核群与颞叶癫的病理生理联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在杏仁核点燃的大鼠癫模型上 ,观察丘脑有关核群c fos蛋白表达细胞分布情况 ,用c fos阳性细胞密度作定量研究指标。结果 :在杏仁核点燃的大鼠 ,癫发作达... 目的 :探讨丘脑中线核群与颞叶癫的病理生理联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在杏仁核点燃的大鼠癫模型上 ,观察丘脑有关核群c fos蛋白表达细胞分布情况 ,用c fos阳性细胞密度作定量研究指标。结果 :在杏仁核点燃的大鼠 ,癫发作达到 4~ 5级时 ,丘脑中线核群的室旁核、菱形核、连结核以及丘脑背内侧核均有显著的c fos蛋白表达。结论 :丘脑中线核群参与颞叶癫的传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杏仁核 点燃 癫痫 丘脑中线核群 C-FOS蛋白 免疫组化 病理生理
原文传递
丘脑室旁核介导小鼠orexin能神经元的全麻促觉醒效应:采用光遗传学方法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郭永馨 王丹 +5 位作者 赵世毅 张欣欣 尹路 郭娟 李慧明 董海龙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3-346,共4页
目的采用光遗传学方法评价丘脑室旁核(PVT)介导小鼠促食欲素(orexin)能神经元的全麻促觉醒效应.方法健康雄性Hcrt-cre转基因小鼠20只,8~10周龄,体重20~25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5):逆行病毒光敏感通道组(R组)、顺行病毒光敏感通道... 目的采用光遗传学方法评价丘脑室旁核(PVT)介导小鼠促食欲素(orexin)能神经元的全麻促觉醒效应.方法健康雄性Hcrt-cre转基因小鼠20只,8~10周龄,体重20~25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5):逆行病毒光敏感通道组(R组)、顺行病毒光敏感通道组(A组)、逆行病毒对照组(RC组)和顺行病毒对照组(AC组).利用光遗传学技术进行处理.采用1.0%异氟醚与纯氧1.0L∕min诱导并维持麻醉,采用PowerLab脑电监测系统进行全程脑电监测,记录光刺激前1min和光刺激期间的爆发性抑制率(BSR).结果与RC组或光刺激前1min比较,R组光刺激期间BSR降低(P<0.05).与AC组或光刺激前1min比较,A组光刺激期间BSR降低(P<0.05).结论采用光遗传学技术再次证实了orexin能神经元可通过PVT发挥全麻促觉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欲素 麻醉 全身 觉醒 丘脑中央核
原文传递
丘脑板内核的主要神经通路及功能研究进展
8
作者 陈诗渝 张宇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49-752,共4页
丘脑板内核(ILN)是丘脑内的非特异性核团,其内神经元投射到大脑皮质广泛区域以及基底神经节、纹状体和杏仁核的亚区等其他重要脑区,并同时接受来自脑干和脊髓的上行传入信息的调节。ILN与这些脑区的神经通路连接,使其在意识觉醒、认知... 丘脑板内核(ILN)是丘脑内的非特异性核团,其内神经元投射到大脑皮质广泛区域以及基底神经节、纹状体和杏仁核的亚区等其他重要脑区,并同时接受来自脑干和脊髓的上行传入信息的调节。ILN与这些脑区的神经通路连接,使其在意识觉醒、认知过程、感觉运动及疼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源自ILN的主要神经通路及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板内核 意识 觉醒 认知 感觉运动 疼痛 神经通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