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鄱阳湖泥鳅黑斑形成观察及mitfa表达分析
1
作者 李志雄 盛军庆 +4 位作者 盛斌 王馨晨 赵亚飞 丁佳丽 易小兵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7-128,共12页
本研究观察了孵化后1~60日龄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中色素细胞的形成、分布和主要类型。孵化后3 h,在泥鳅卵黄囊内首次观察到幼体型黑色素细胞;从仔鱼期到21日龄,泥鳅体表可见幼体型黑色素细胞;从22日龄的幼鱼到成鱼阶段,泥... 本研究观察了孵化后1~60日龄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中色素细胞的形成、分布和主要类型。孵化后3 h,在泥鳅卵黄囊内首次观察到幼体型黑色素细胞;从仔鱼期到21日龄,泥鳅体表可见幼体型黑色素细胞;从22日龄的幼鱼到成鱼阶段,泥鳅体表可见成体型黑色素细胞。虹彩细胞首先在1日龄泥鳅仔鱼的眼睛中出现,直到12日龄才在体表被观察到。7日龄稚鱼体表出现黄色素细胞。在孵化后2~21d内,泥鳅的黑色素细胞为幼体型黑色素细胞,其形状由星状变化成雪花状,进一步变化成黑点状。从22 d开始,3种花斑类型的泥鳅体表形成不同形态的成体型黑色素细胞。在大花斑泥鳅体表,菊花状黑色素细胞有规律地聚集成大花斑;在小花斑泥鳅体表,圆形和树枝状黑色素细胞聚集形成小花斑;在无花斑泥鳅体表,树突状黑色素细胞分布均匀。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对泥鳅色素沉着相关基因mitfa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a基因(micropht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a,mitfa)编码的MITFa蛋白含408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45.68kDa,预测等电点为7.16,包含MITF_TFEB_C_3_N、bHLH-Zip和DUF3371结构域。与各种鱼类的mitf基因序列相比,mitfa保守性较好,序列相似度较高(58.8%~83.2%)。qRT-PCR结果显示,mitfa mRNA在胚胎发育的受精卵阶段达到峰值,背部皮肤的表达水平高于腹部皮肤。本研究初步探究了鄱阳湖泥鳅色素和体表花斑的形成及mitfa基因的表达,为进一步了解泥鳅体色形成的遗传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泥鳅 色素形成 mitfa 基因表达分析
下载PDF
Intercross population study reveals that co-mutation of mitfa genes in two subgenomes induces red skin color in common carp(Cyprinus carpio wuyuanensis) 被引量:1
2
作者 Bi-Jun Li Lin Chen +10 位作者 Meng-Zhen Yan Xiao-Qing Zou Yu-Lin Bai Ya-Guo Xue Zhou Jiang Bao-Hua Chen Cheng-Yu Li Qian He Jian-Xin Feng Tao Zhou Peng Xu 《Zoologica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2期276-286,共11页
Common carp are among the oldest domesticated fish in the world.As such,there are many food and ornamental carp strains with abundant phenotypic variations due to natural and artificial selection.Hebao red carp(HB,Cyp... Common carp are among the oldest domesticated fish in the world.As such,there are many food and ornamental carp strains with abundant phenotypic variations due to natural and artificial selection.Hebao red carp(HB,Cyprinus carpio wuyuanensis),an indigenous strain in China,is renowned for its unique body morphology and reddish skin.To reveal the genetic basis underlying the distinct skin color of HB,we constructed an improved highfidelity(HiFi) HB genome with good contiguity,completeness,and correctness.Genome structure comparison was conducted between HB and a representative wild strain,Yellow River carp(YR,C.carpio haematopterus),to identify structural variants and genes under positive selection.Signatures of artificial selection during domestication were identified in HB and YR populations,while phenotype mapping was performed in a segregating population generated by HB×YR crosses.Body color in HB was associated with regions with fixed mutations.The simultaneous mutation and superposition of a pair of homologous genes(mitfa) in chromosomes A06 and B06 conferred the reddish color in domesticated HB.Transcriptome analysis of common carp with different alleles of the mitfa mutation confirmed that gene duplication can buffer the deleterious effects of mutation in allotetraploids.This study provides new insights into genotype-phenotype associations in allotetraploid species and lays a foundation for future breeding of common car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rinus carpio Artificial selection COLORATION mitfa Structural variant
下载PDF
MITFa及TYR基因在红色锦鲤体色发生不同阶段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田雪 庞小磊 +3 位作者 王良炎 顾靓 郭生强 李学军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7-201,共5页
本研究描述了红色锦鲤从出膜到体色形成的过程,总结和归纳不同发育阶段体色变化异同点,筛选出6个体色变化较显著时期,分别为1、2、3、4、12、48日龄。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MITFa及TYR基因在红色锦鲤6个体色变化时期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 本研究描述了红色锦鲤从出膜到体色形成的过程,总结和归纳不同发育阶段体色变化异同点,筛选出6个体色变化较显著时期,分别为1、2、3、4、12、48日龄。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MITFa及TYR基因在红色锦鲤6个体色变化时期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MITFa基因在1日龄时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48日龄时(P<0.05),极显著高于其他4个时期(P<0.01)。48日龄时表达量次之,亦极显著高于2、3、4、12日龄4个时期(P<0.01)。2、3、4、12日龄4个时期MITFa基因表达量较低且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TYR基因在1日龄时表达量最高(P<0.01),4日龄时表达量显著高于12、48日龄(P<0.05),与2、3日龄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TYR基因表达量在2、3、12、48日龄4个时期差异不显著(P>0.05)。MITFa和TYR基因在红色锦鲤体色形成过程中,表达水平整体呈现降低的趋势,其中MITFa基因表达量表现为先降后升,TYR基因则先降后升再降。以上结果显示MITFa、TYR基因与锦鲤体色形成具有一定相关性,但MITFa和TYR基因在体色发生中的相互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锦鲤 mitfa TYR 表达分析 体色发生
下载PDF
红斑马鱼体色观察及敲除mitfa基因对其体色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梅 张永勤 +4 位作者 黄靖 彭亮跃 刘文彬 肖亚梅 刘锦辉 《激光生物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19-26,共8页
斑马鱼(Danio rerio)是一种常见的模式生物,红斑马鱼为小型观赏性鱼类之一。鱼类体色主要是由皮肤或鳞片上的色素细胞的种类和分布决定的。黑色素细胞诱导转录因子(MITF)主要调控动物黑色素细胞发育和分化。本文观察了红斑马鱼成鱼的背... 斑马鱼(Danio rerio)是一种常见的模式生物,红斑马鱼为小型观赏性鱼类之一。鱼类体色主要是由皮肤或鳞片上的色素细胞的种类和分布决定的。黑色素细胞诱导转录因子(MITF)主要调控动物黑色素细胞发育和分化。本文观察了红斑马鱼成鱼的背鳍、臀鳍、腹鳍、胸鳍色素细胞的组成和分布,跟踪观察了红斑马鱼早期体色发育过程。通过CRISPR/Cas9基因敲除技术构建了mitfa基因敲除体系,研究了mitfa基因在红斑马鱼早期体色发育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红斑马鱼鳍上分布有红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和少量的虹彩细胞,但背鳍有大量的黑色素细胞;2)在红斑马鱼早期体色发育过程中,首先出现黑色素细胞,接着出现黄色素细胞,一个月后,红斑马鱼的黑色素细胞消退,鱼体表变浅红,变色中体表颜色逐渐加深,最后呈红色、银白色条纹相间分布的成鱼体色;3)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mitfa基因,结果发现,mitfa的缺失导致早期红斑马鱼黑色素细胞显著减少。上述研究结果将为观赏鱼的选育以及建立人工改良鱼类体色有效途径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马鱼 鱼鳍 mitfa CRISPR/Cas9 色素细胞
下载PDF
casper斑马鱼体色观察及过表达mitfa对其体色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广婧 王梅 +5 位作者 刘利生 张永勤 彭亮跃 刘文彬 肖亚梅 刘锦辉 《激光生物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429-434,共6页
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与黑色素细胞的形成关系密切。casper突变体斑马鱼是一种nacre与roy orbison杂交选育得到的双基因突变斑马鱼品系(mitfaw2/w2;roya9/a9)。通过对casper斑马鱼的鱼鳍和鳞片以及早期体色发育过程的观察,证实了c... 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与黑色素细胞的形成关系密切。casper突变体斑马鱼是一种nacre与roy orbison杂交选育得到的双基因突变斑马鱼品系(mitfaw2/w2;roya9/a9)。通过对casper斑马鱼的鱼鳍和鳞片以及早期体色发育过程的观察,证实了casper斑马鱼的臀鳍、背鳍与背部鳞片均无黑色素细胞,并且在早期体色发育的过程中,也未有黑色素细胞生成。构建mitfa过表达重组质粒,并将其显微注射至casper斑马鱼受精卵中,在其发育过程中观察到黑色素细胞的产生。结果进一步证实mitfa在鱼类体色形成尤其是在黑色素细胞发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mitfa过表达casper斑马鱼的制备,也为深入开展鱼类体色分子调控机制研究提供了材料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mitfa 黑色素 casper突变体 基因过表达
下载PDF
血鹦鹉鱼Mitfa基因表达qPCR分析的引物设计与评估
6
作者 尚东维 李景龙 +4 位作者 石洪玥 孙学亮 方珍珍 季延滨 陈成勋 《河北渔业》 2018年第10期1-5,43,共6页
MITF,即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其在黑色素细胞的发育和分化中具有核心的调控作用。为了解色素相关基因和体色之间的关系,应用分析血鹦鹉的表达谱,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技术,... MITF,即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其在黑色素细胞的发育和分化中具有核心的调控作用。为了解色素相关基因和体色之间的关系,应用分析血鹦鹉的表达谱,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技术,从血鹦鹉(Amphilophus)鱼鳍与鱼皮中提取RNA,通过Primer 5软件设计扩增血鹦鹉Mitfa基因片段的引物并进行qPCR评估,为血鹦鹉Mitfa基因表达的qPCR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鹦鹉鱼 mitfa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两种体色瓯江彩鲤黑色素形成比较 被引量:5
7
作者 余陆伟 曹思雨 +1 位作者 王军 王成辉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81-488,共8页
为了解瓯江彩鲤黑色图案的形成过程和黑色素合成重要基因mitfa(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a)在该过程中的作用,进而探究瓯江彩鲤黑色图案形成的分子机制,观察了"大花"和"全红"两种体色瓯江... 为了解瓯江彩鲤黑色图案的形成过程和黑色素合成重要基因mitfa(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a)在该过程中的作用,进而探究瓯江彩鲤黑色图案形成的分子机制,观察了"大花"和"全红"两种体色瓯江彩鲤受精后24、36、48 h和出膜后1、2、3、5、10和15 d共9个时期黑色素细胞发育特征和黑色素形成过程,利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mitfa基因的表达模式。发现在水温21~25℃条件下,"大花"中黑色素最早在受精后36 h出现于眼睛。孵化后3 d,黑色素开始在胚体上出现;孵化后5~15 d,黑色素细胞逐渐在头部、腹部、尾部集中出现和增加;而"全红"除眼睛外其他部位均未观察到黑色素。原位杂交结果表明,mitfa基因在"大花"中有黑色素分布位置出现明显杂交信号,孵化后5~10 d黑色素明显增加,mitfa基因杂交信号也增加;同时,mitfa基因"全红"体色的胚体无黑色素分布位置也能观察到明显的杂交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瓯江彩鲤 色素 mitfa 整胚原位杂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