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西方主流伦理理论的前提错误——兼论道德无力症与冷漠症对医疗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蔡昱 《医学与哲学》 2020年第5期25-30,共6页
从“畏死的恐惧”出发重塑扎根生命的道德基础,即道德行为和“生-生”式的道德关系是人的本真需要,道德权威性的根据是人类生命共同体这一“内在永恒大我”和人的本真存在方式的需要。这拯救了道德相对主义,也使个体作为潜在的人类生命... 从“畏死的恐惧”出发重塑扎根生命的道德基础,即道德行为和“生-生”式的道德关系是人的本真需要,道德权威性的根据是人类生命共同体这一“内在永恒大我”和人的本真存在方式的需要。这拯救了道德相对主义,也使个体作为潜在的人类生命共同体而能以“与永恒相关的生命意义”推开恐惧。进而,道德行为是出于内在自由而达于实在的自由的。道德主体应具备的道德实践能力包括独立能力、通达能力和勇气。生存性境况中的原子式个体不具备道德实践能力,生命境况中的“超个体的个体”才有此能力。由此,人类道德无力症和道德冷漠症的根源是西方主流伦理理论的前提错误,即以原子式个体充任道德主体。它是医疗纠纷和暴力频发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个体的个体 人类生命共同体 道德无力症 道德冷漠症 畏死的恐惧 “生-生”式的道德关系 道德实践能力
下载PDF
代际关系变迁视野下道德濡化模式的当代转变
2
作者 郑航 陈艳霞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9-14,共6页
道德濡化具有代际制约性。在传统的和谐—控制型代际关系下,道德濡化模式为"前喻型",它使道德濡化得以较好实现。当代社会变迁中,代际关系趋于复杂,代际隔阂产生,前喻型道德濡化模式不再适应新的代际关系,道德濡化遭遇时代困... 道德濡化具有代际制约性。在传统的和谐—控制型代际关系下,道德濡化模式为"前喻型",它使道德濡化得以较好实现。当代社会变迁中,代际关系趋于复杂,代际隔阂产生,前喻型道德濡化模式不再适应新的代际关系,道德濡化遭遇时代困境。当代道德濡化要想走出困境,需要建立和谐—平等型代际关系,建构互喻型道德濡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关系 道德濡化 道德濡化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