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1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艺术博物馆空间的阈限性与社交潜能
1
作者 周术 乔纳森·黑尔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4-93,共10页
在网络城市公共空间持续阈限和公共生活缺失的现实下,本文以阈限理论为框架,梳理了艺术博物馆从“时间阈限”到“空间阈限”的历史演化过程,及其分别在精神和身体层面的社交潜能。并以三个具有空间阈限性的当代艺术博物馆为例,分析了介... 在网络城市公共空间持续阈限和公共生活缺失的现实下,本文以阈限理论为框架,梳理了艺术博物馆从“时间阈限”到“空间阈限”的历史演化过程,及其分别在精神和身体层面的社交潜能。并以三个具有空间阈限性的当代艺术博物馆为例,分析了介于“结构/反结构”“公共/私密”之间的空间布局和形态特征,指出其设计核心是为了弱化物质空间的存在,从而释放新的社交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博物馆 空间 阈限性 社交潜能
下载PDF
文化空间理论视角下博物馆对城市旅游发展的影响研究:以北京为例
2
作者 宋瑞 王业娜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1-13,共13页
博物馆作为一种文化空间,在城市旅游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梳理现有文献可见,相关研究主要从博物馆与城市旅游资源、城市旅游空间、城市旅游公共服务等维度展开。本文基于文化空间理论,从聚集空间、符号空间、社会空间三个层面探讨博物... 博物馆作为一种文化空间,在城市旅游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梳理现有文献可见,相关研究主要从博物馆与城市旅游资源、城市旅游空间、城市旅游公共服务等维度展开。本文基于文化空间理论,从聚集空间、符号空间、社会空间三个层面探讨博物馆作为文化空间的内涵,并提出博物馆对城市旅游发展的三重影响。具体包括:赋能城市旅游资源、产品和产业的显性影响,优化城市旅游空间结构、改善城市人文环境的隐性影响,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塑造城市旅游形象的社会影响。在此基础上,以北京为例,验证了博物馆对城市旅游发展的影响及路径,并提出博物馆参观旅游体验化、博物馆资源文化资本化、博物馆空间场景化、博物馆布局科学化、博物馆公共服务共享化以及博物馆品牌标志化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空间 博物馆 城市旅游 旅游空间 文旅融合
下载PDF
文化传播视角下香港博物馆建筑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3
作者 关杰灵 王伯勋 孟悦 《华中建筑》 2024年第8期83-88,共6页
该文从文化传播的视角出发,以香港博物馆建筑空间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调研和专家评分法,从场地布局、整体造型和表皮细部这三个维度以及相应十五个要素,对香港博物馆建筑空间设计的文化表达性进行研究。通过分析研究,归纳香港博物馆各... 该文从文化传播的视角出发,以香港博物馆建筑空间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调研和专家评分法,从场地布局、整体造型和表皮细部这三个维度以及相应十五个要素,对香港博物馆建筑空间设计的文化表达性进行研究。通过分析研究,归纳香港博物馆各要素表达城市文化的特点,并综合提出了香港博物馆建筑空间优化设计策略,以提升其表达城市文化内涵的能力,并为其他城市博物馆等文化建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积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播 香港博物馆 建筑空间 设计策略 专家评分法
下载PDF
基于SD法的澳门博物馆空间文化感知评价研究
4
作者 关杰灵 谢凌峰 李新宇 《华中建筑》 2024年第7期33-38,共6页
博物馆作为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其最大的魅力在于传承文明和传播文化。研究选取澳门地区有代表性的博物馆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语义差分法和因子分析法,探究公众对澳门地区不同类型博物馆空间的客观感知和心理印象,并利用SPSS软... 博物馆作为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其最大的魅力在于传承文明和传播文化。研究选取澳门地区有代表性的博物馆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语义差分法和因子分析法,探究公众对澳门地区不同类型博物馆空间的客观感知和心理印象,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并建立博物馆空间文化感知的综合评价体系。针对分析结果,从交互式设计文化体验、功能性设计文化认同、城市空间形象和室内空间形式这四方面总结博物馆空间文化性的设计优化策略,为澳门博物馆的后续评价研究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门地区 博物馆空间 SD法 文化感知 评价研究
下载PDF
数字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中国科学技术馆为例
5
作者 孙光 李宇莎 《工业设计》 2024年第4期113-116,共4页
传统的博物馆展示空间通常是在博物馆内向人们展示历史的发展和城市的文化。然而,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展示空间与数字媒体技术相结合,并逐渐开始融入建筑空间设计中。运用数字媒体光影技术,不但可以体现出各个展区... 传统的博物馆展示空间通常是在博物馆内向人们展示历史的发展和城市的文化。然而,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展示空间与数字媒体技术相结合,并逐渐开始融入建筑空间设计中。运用数字媒体光影技术,不但可以体现出各个展区独特的文化属性,还可以塑造博物馆的整体空间感。文章分析了数字媒体技术在中国科学技术馆设计中的应用思路,探求充分发挥数字媒体技术的表现效果与体验性的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手法。以期为今后的博物馆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并补充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展示空间设计 数字媒体技术 现代科学
下载PDF
文学叙事视角下遗址博物馆的叙事性建构
6
作者 郭卫宏 丘子宁 白文琦 《当代建筑》 2024年第6期125-128,共4页
当代遗址博物馆设计的困境,在于以功能为主导的建筑设计难以弥补观众在参观时的时空落差感,参观者难以与遗址、文物展品产生共鸣。文学叙事逻辑与遗址博物馆建构存在文学性、结构性及时空维度等多方面的契合点,为叙事学与遗址博物馆设... 当代遗址博物馆设计的困境,在于以功能为主导的建筑设计难以弥补观众在参观时的时空落差感,参观者难以与遗址、文物展品产生共鸣。文学叙事逻辑与遗址博物馆建构存在文学性、结构性及时空维度等多方面的契合点,为叙事学与遗址博物馆设计的结合提供了基础和可能。本文从建筑叙事学入手,运用叙事思维赋予遗址博物馆历史、文化内涵,从而增强其空间的可读性,为遗址博物馆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博物馆 文学叙事 建筑叙事学 叙事空间
下载PDF
四川大学博物馆结构设计重难点分析研究
7
作者 张蜀泸 姚丽 +1 位作者 张志军 朱思其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0-106,共7页
四川大学博物馆采用钢框架结构体系,并设置屈曲约束支撑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介绍了四川大学博物馆的结构设计参数及抗震性能目标。针对结构设计中的重难点,开展了屈曲约束支撑的工作机理分析、框架柱计算长度与穿层柱分析、东侧大悬挑... 四川大学博物馆采用钢框架结构体系,并设置屈曲约束支撑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介绍了四川大学博物馆的结构设计参数及抗震性能目标。针对结构设计中的重难点,开展了屈曲约束支撑的工作机理分析、框架柱计算长度与穿层柱分析、东侧大悬挑空间的相关分析。利用反应谱分析及时程分析探究了屈曲约束支撑工作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屈曲约束支撑能够有效改善钢结构产生塑性铰的状况,起到保护主体钢框架的作用。针对东侧大悬挑空间的功能要求,设计采用了屋顶桁架结合钢拉杆吊挂东侧大楼梯的结构形式,通过结构防连续倒塌分析、楼板应力分析、楼盖舒适度分析、关键节点有限元分析等确保该部位结构设计安全合理。对整体结构受力机理和薄弱部位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重点部位的设计原则和加强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大学博物馆 钢框架结构 屈曲约束支撑 性能化设计 空间悬挑 关键节点
下载PDF
解构主义设计手法在博物馆空间中的应用分析
8
作者 胡云霜 迟家琦 《设计》 2024年第9期147-149,共3页
以博物馆设计为大致方向,归纳其与解构主义创作手法的交融设计。通过分析解构主义来源、发展现状、风格特点、创作手法以及在空间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博物馆空间设计的目的及设计原则。在文章的最后提出解构主义在博物馆空间的空间重构... 以博物馆设计为大致方向,归纳其与解构主义创作手法的交融设计。通过分析解构主义来源、发展现状、风格特点、创作手法以及在空间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博物馆空间设计的目的及设计原则。在文章的最后提出解构主义在博物馆空间的空间重构、界面连续型设计、色彩光影3个方面进行具体解构手法的阐述,最后总结解构主义设计手法与传统室内设计的区别。为完善解构主义手法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了更广泛的创作思路,并为博物馆的空间设计创新带来了更多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构主义 博物馆空间 空间布局 照明设计 界面连续性设计
下载PDF
基于KANO-AHP的科技博物馆空间设计研究
9
作者 易欣玥 江波 刘郅政 《设计》 2024年第4期56-60,共5页
为科学提升受众对于科技博物馆空间设计满意程度,进一步合理针对受众需求属性进行精确获取以及划分排序。本研究面向受众需求构建出一种融合KANO模型与层次分析法(AHP)的科技博物馆空间设计模型。首先,应用KANO模型将挖掘到的受众需求... 为科学提升受众对于科技博物馆空间设计满意程度,进一步合理针对受众需求属性进行精确获取以及划分排序。本研究面向受众需求构建出一种融合KANO模型与层次分析法(AHP)的科技博物馆空间设计模型。首先,应用KANO模型将挖掘到的受众需求划为不同属性类别。其次,引入AHP法与KANO属性结合构建出受众需求层次分析模型,并计算出各层次科技博物馆空间设计中受众需求权重。本文将KANO模型及AHP法结合运用于科技博物馆空间设计研究中,可有效划分受众需求类型与科学获取需求指标重要度,并提升设计方案可行性,可为同类空间设计提供参考意义及研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NO模型 层次分析法 受众需求 科技博物馆 环境空间设计
下载PDF
数字人文视域下博物馆交互设计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陆琳 仲崇儇 张元 《设计》 2024年第4期68-71,共4页
分析数字技术融入博物馆设计中交互设计的意义,探索设计路径与策略。以数字人文视角来分析博物馆交互设计,提供研究方法,通过构建数据信息库、优化展品交互设计和建立线上虚拟博物馆3个途径来推进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提升博物馆数字化... 分析数字技术融入博物馆设计中交互设计的意义,探索设计路径与策略。以数字人文视角来分析博物馆交互设计,提供研究方法,通过构建数据信息库、优化展品交互设计和建立线上虚拟博物馆3个途径来推进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提升博物馆数字化水平。该方法能够丰富博物馆职能,更加适应当下数字社会,并满足人民各种环境下的文化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博物馆 数字技术 展示空间 交互设计
下载PDF
考古遗址博物馆空间结构的感知影响探析
11
作者 陈梓欣 曾克明 朱迪 《山西建筑》 2024年第15期6-10,共5页
以空间句法为方法论对考古遗址博物馆的遗址空间进行可达性与可见性的空间感知探索,以彼得·卒姆托的柯伦巴艺术博物馆、拉斐尔·莫内欧的梅里达国立古罗马艺术博物馆、莫伯治的南越王墓博物院等三座遗址博物馆为主要研究对象,... 以空间句法为方法论对考古遗址博物馆的遗址空间进行可达性与可见性的空间感知探索,以彼得·卒姆托的柯伦巴艺术博物馆、拉斐尔·莫内欧的梅里达国立古罗马艺术博物馆、莫伯治的南越王墓博物院等三座遗址博物馆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其遗址空间的结构对空间感知的影响。结合建筑师对遗址空间的更新理念与空间句法分析成果,证明遗址空间的可达性与可见性对博物馆建筑具有一定连接意义,验证遗址空间对考古遗址博物馆的吸引程度与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遗址博物馆 遗址空间 可见性 可达性 空间感知
下载PDF
寻常巷陌,凝聚时空——人本视域中的上海方志馆概念设计回顾
12
作者 沈浩然 李宁 王健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8期8-9,共2页
在时代的发展进程中,传统方志馆设计理念已经渐渐被代替,人本理念的应用成为当代方志馆设计的必然要求。平衡建筑理论强调知行合一,以人为本,并总结出特定为人、环境融合、获得感动等设计原则。文章通过对过往方案的回顾,总结人本视角... 在时代的发展进程中,传统方志馆设计理念已经渐渐被代替,人本理念的应用成为当代方志馆设计的必然要求。平衡建筑理论强调知行合一,以人为本,并总结出特定为人、环境融合、获得感动等设计原则。文章通过对过往方案的回顾,总结人本视角下城市公共场馆设计的诸多问题,以进一步理解平衡建筑理论和人本设计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建筑 人本 方志馆设计 空间场所
下载PDF
基于交互叙事的数字化博物馆空间设计研究
13
作者 叶运浩 邱春婷 《工业设计》 2024年第6期129-133,共5页
文章从“交互叙事”的研究视角出发,以数字化空间中的叙事原则与叙事结构为此次研究的理论基础,提出适用于数字化博物馆的交互叙事设计方案并进行实践与创新。同时,将展品置于以人为中心的空间尺度进行叙事内容构思,总结得出交互叙事理... 文章从“交互叙事”的研究视角出发,以数字化空间中的叙事原则与叙事结构为此次研究的理论基础,提出适用于数字化博物馆的交互叙事设计方案并进行实践与创新。同时,将展品置于以人为中心的空间尺度进行叙事内容构思,总结得出交互叙事理念下的数字化叙事内容框架与实现路径。此外,通过在数字化博物馆叙事空间中融入地域文化的历史情感来突破时间、空间、物理规则等客观条件束缚,使数字化博物馆讲好中国故事,以期为数字化博物馆的交互叙事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以及为数字化博物馆的传播和教育功能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叙事 数字化 博物馆空间设计 人文主义
下载PDF
数字媒体背景下的博物馆展示设计研究——以奈曼旗王府博物馆为例
14
作者 吕丹娜 张宏薇 《工业设计》 2024年第11期87-90,共4页
随着数字媒体时代阶段性变革的来临,数字媒体技术给博物馆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同时也影响了博物馆空间的展示设计形式。文章以奈曼旗王府博物馆为例,将数字媒体技术作为切入点,对博物馆的展示空间、展示陈列、展示形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总... 随着数字媒体时代阶段性变革的来临,数字媒体技术给博物馆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同时也影响了博物馆空间的展示设计形式。文章以奈曼旗王府博物馆为例,将数字媒体技术作为切入点,对博物馆的展示空间、展示陈列、展示形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奈曼旗王府博物馆展示设计的思路,并对其进行展示设计,使观者在参观过程中加深对历史文化、文物价值的了解与认知,提升参观者的互动体验感及满意度。以期为博物馆展示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为博物馆展示空间带来全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媒体技术 博物馆空间 展示设计
下载PDF
数字人文视域下江苏中医药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和路径研究——以中医药博物馆为例
15
作者 张馨雨 张宗明 +1 位作者 刘振 张策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5-90,共6页
数字人文将人文学科要素数据化,构建知识模型、探寻语义关联、创造数字叙事空间,其与中医药文化资源开发具有内生性契合关系。以江苏省的中医药博物馆为例,可分解出博物馆、数字人文研究团队和社会公众要素。以资源、展陈、思想划分层... 数字人文将人文学科要素数据化,构建知识模型、探寻语义关联、创造数字叙事空间,其与中医药文化资源开发具有内生性契合关系。以江苏省的中医药博物馆为例,可分解出博物馆、数字人文研究团队和社会公众要素。以资源、展陈、思想划分层级目标,博物馆在中医药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应致力于清晰明确物质藏品信息、多维度呈现展陈内容,以中医药思想影响社会公众。有鉴于此,博物馆方应先组建联盟、统一规范、摸清家底,以整合现有藏品资源;而数字人文研究团队应服务好馆方与公众,协同作业,搭建数字平台。最终在展陈中实现虚实结合,多位一体地建构中医药的数字叙事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中医药文化资源 中医药博物馆 数字平台 数字叙事空间 文化传播
下载PDF
心流体验视角下的博物馆叙事空间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逯鹤 《工业设计》 2024年第1期72-75,共4页
文章基于心流理论,研究了博物馆叙事空间的设计策略,深入分析了国内外优秀的博物馆叙事案例,结合心流理论针对文化叙事、观众、展示物、空间四种构成要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明确了心流体验视角下博物馆叙事性要素之间的关联,并提出了优... 文章基于心流理论,研究了博物馆叙事空间的设计策略,深入分析了国内外优秀的博物馆叙事案例,结合心流理论针对文化叙事、观众、展示物、空间四种构成要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明确了心流体验视角下博物馆叙事性要素之间的关联,并提出了优化心流前因要素、构建起承转合的叙事时空结构、关注观众参观的流畅度与完整度的设计策略,旨在优化博物馆的叙事能力、提高观众参观博物馆的沉浸感与接收信息的全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流体验 博物馆设计 叙事空间
下载PDF
苏州博物馆西馆展示空间中江南特色氛围的营建策略
17
作者 刘子艺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08-115,共8页
受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与地区文化多样性等因素影响,各地博物馆在加速发展的同时,也会出现地域特征不够鲜明、设计风格趋于同质化等问题。从苏州博物馆西馆的设计可以看出,地方博物馆展示空间应秉持形式、内容、表现手法三者相结合的... 受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与地区文化多样性等因素影响,各地博物馆在加速发展的同时,也会出现地域特征不够鲜明、设计风格趋于同质化等问题。从苏州博物馆西馆的设计可以看出,地方博物馆展示空间应秉持形式、内容、表现手法三者相结合的设计理念进行设计与实施。苏州博物馆西馆展示空间的设计理念保留了其本馆即苏州博物馆的美学精神,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设计上的延伸与创新。新时代下,兼具现代化气质和江南特色的博物馆展示空间氛围是由专业、系统的展示设计策略体系所营建的,具体由空间设计一体化、信息传达层级化、形式要素园林化三个方面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特色氛围 展示空间 苏州博物馆西馆 空间设计
下载PDF
基于生态博物馆理念的文化旅游村落优化策略研究——以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桃棵子村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璇 李明 晋日丰 《住宅产业》 2024年第6期36-39,共4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乡村旅游作为文旅产业中的一种新兴模式得到大力发展。但是随着旅游资源的不断挖掘,地域文化符号因为游客的介入往往被过渡使用,使村落传统文化的原真性受到损害。本文对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桃棵子村旅游空...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乡村旅游作为文旅产业中的一种新兴模式得到大力发展。但是随着旅游资源的不断挖掘,地域文化符号因为游客的介入往往被过渡使用,使村落传统文化的原真性受到损害。本文对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桃棵子村旅游空间现状进行分析与梳理,引入生态博物馆理念并提出优化更新策略,为文化旅游村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旅游空间的更新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博物馆 文化旅游村落 旅游空间 策略研究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阐释及其展示体系——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认知与实践
19
作者 郭艺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8,135,共12页
伴随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社会各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认知、发展与建设十分关注。与实物、特定场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特性相比,“非物质性”是其核心特征和鲜明特色。同时,作为公共文化场馆,履行保护传承非物质... 伴随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社会各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认知、发展与建设十分关注。与实物、特定场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特性相比,“非物质性”是其核心特征和鲜明特色。同时,作为公共文化场馆,履行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使命,发挥展示、收藏、教育、研究等功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发展正在不断地拓展和助力我国博物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由于集中存放于建筑物理空间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性”的展示充满特殊性与挑战性,导致其展示内容和方式必须跳出博物馆原有展示展览的窠臼。建设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实践就是不断突破认知的过程,从空间建构到观众与场馆关系等均构成了场馆特质,并形成了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鲜明特性的展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公共文化空间 文化传承 非遗展示
下载PDF
创意与审美:荆楚博物馆群文创发展现状与路径
20
作者 何璇 李佳怡 张一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24年第5期60-70,共11页
博物馆文创是将馆藏资源与社会公众有机连接的纽带。通过对以南京博物院为代表的13所国家级博物馆和以湖北省博物馆为代表的荆楚博物馆群的实证研究,摸清消费者的审美思维和购买偏好,梳理供给侧研发与运营现状,进而发现荆楚博物馆群在... 博物馆文创是将馆藏资源与社会公众有机连接的纽带。通过对以南京博物院为代表的13所国家级博物馆和以湖北省博物馆为代表的荆楚博物馆群的实证研究,摸清消费者的审美思维和购买偏好,梳理供给侧研发与运营现状,进而发现荆楚博物馆群在文创发展中存在体制机制障碍、聚集效应较低、运营模式单一等问题。未来,荆楚博物馆群需从顶层设计上加强政策引导、财务激励、人才培养,构建多元的营销体系,拓宽文创跨界平台,形成区域发展合力,打响荆楚文创的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文创 荆楚博物馆群 叙事空间 消费者偏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