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2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rrounding rock control of gob-side entry driving with narrow coal pillar and roadway side sealing technology in Yangliu Coal Mine 被引量:7
1
作者 Zha Wenhua Shi Hao +1 位作者 Liu San Kang Changha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7年第5期819-823,共5页
Gob-side entry driving can increase coal recovery ratio, and it is implied in many coal mines. Based on geological condition of 10416 working face tailentry in Yangliu Coal Mine, the surrounding rock deformation chara... Gob-side entry driving can increase coal recovery ratio, and it is implied in many coal mines. Based on geological condition of 10416 working face tailentry in Yangliu Coal Mine, the surrounding rock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ob-side entry driving with narrow coal pillar is analysed, reasonable size of coal pillar and reasonable roadway excavation time after mining are achieved. Surrounding rock control technology and effective roadway side sealing technology are proposed and are taken into field practi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safer and more efficient mining of working face can be achieved. In addition, results of this paper also have importan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valuable reference for surrounding rock control technology of gob-side entry driving with narrow coal pillar under special geological cond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rrow coal pillar Gob-side ENTRY driving SURROUNDING rock control ROADWAY SIDE sealing technology
下载PDF
Failure laws of narrow pillar and asymmetric control technique of gob-side entry driving in island coal face 被引量:16
2
作者 Yang Jiping Cao Shenggen Li Xuehu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13年第2期271-276,共6页
In allusion to the problems of complex stress distribution in the surrounding rock and deformation failure laws, as well as the difficulty in roadway supporting of the gob-side entry driving in the island coal face, 2... In allusion to the problems of complex stress distribution in the surrounding rock and deformation failure laws, as well as the difficulty in roadway supporting of the gob-side entry driving in the island coal face, 2107 face in Chengjiao Colliery is researched as an engineering case. Through physical mechanical test of rock, theoretical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analyses of rock, the analysis model of the roadway overlying strata structure was established, and its parameters quantified. To reveal the deformation law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the stability of the overlying strata structure was studied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roadway driving. According to the field conditions,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in coal pillar was quantified, and the surrounding rock deformation feature studied with different widths of the pillars in gob-side entry driving. Finally, the pillar width of 4 m was considered as the most reasonable.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great difference in support conditions among roadway roof, entity coal side and narrow pillar side. Besides, the asymmetric control technique for support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was proposed. The asymmetric control technique was proved to be reasonable by field monitoring, support by bolt-net, steel ladder and steel wire truss used in narrow pillar s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land coal face Gob-side entry driving narrow pillar Asymmetric control
下载PDF
Top-coal deformation control of gob-side entry with narrow pillars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fully mechanized mining face 被引量:3
3
作者 Qi Fangkun Zhou Yuejin +3 位作者 Li Jiawei Wang Erqian Cao Zhengzheng Li N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6年第3期417-422,共6页
A mechanical model to control the top-coal deformation is establish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s of the gob-side entry surrounding rock for the fully-mechanic top-coal caving;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A mechanical model to control the top-coal deformation is establish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s of the gob-side entry surrounding rock for the fully-mechanic top-coal caving;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of top coal roof-sag curve is deduced with Winkler elastic foundation beam model. By means of a calculating and analytic program, the top coal roof-sag values are calculated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supporting intensities, widths of narrow pillars and stiffness of top coal; meanwhi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oof-sag values and supporting intensity, width of narrow pillars and stiffness of top coal is analyzed as well.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gob-side entry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he parameters of top-coal control are determined and a supporting plan is proposed for the top-coal control,which is proved to be reliable and effective by on-site verification. Some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advice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top-coal deformation control in gob-side entry for fully mechanized top-coal caving 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lly mechanized top-coal caving narrow pillar Gob-side entry Top coal Deformation control
下载PDF
胀锁型锚索双向加固窄煤柱试验研究与工程应用
4
作者 王军 吕顺章 +3 位作者 杨光 王波 谷长宛 王港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8-269,共12页
针对沿空掘巷窄煤柱非对称变形问题,提出了对穿锚索双向加固窄煤柱技术,设计了伸长型和胀锁型两种对穿锚索结构及工艺,开展了对穿锚索拉拔试验,试验表明两种锚索结构均满足抗拉要求,从锚索破坏形态、施工便捷性和材料经济性等方面对比分... 针对沿空掘巷窄煤柱非对称变形问题,提出了对穿锚索双向加固窄煤柱技术,设计了伸长型和胀锁型两种对穿锚索结构及工艺,开展了对穿锚索拉拔试验,试验表明两种锚索结构均满足抗拉要求,从锚索破坏形态、施工便捷性和材料经济性等方面对比分析,确定胀锁型对穿锚索为窄煤柱双向加固的首选。进一步通过相似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加固方式下煤柱承载变形规律和对穿锚索受力特征。结果表明:双排紧密型对穿锚索加固试件较未加固试件峰值荷载提高了96.04%,且随着锚索排数及数量的增加,窄煤柱双向加固稳定性越来越高,胀锁型对穿锚索提高了煤柱破坏前的能量储存量和临界破坏点。最后,在济宁三号煤矿123_(下)04工作面运输巷开展胀锁式对穿锚索加固窄煤柱工程试验,监测显示对穿锚索锚固力超过220 kN,锚索加固区煤柱帮鼓量降低70%,窄煤柱整体稳定性好,窄煤柱双向加固技术可行,为沿空掘巷工程提供了新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掘巷 双向加固 窄煤柱 胀锁型对穿锚索 拉拔试验 承压性能
下载PDF
中深部孤岛工作面窄煤柱沿空掘巷支护技术研究
5
作者 贺富领 杨亚威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5期72-75,79,共5页
孤岛工作面沿空掘巷存在围岩变形严重、控制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以某矿5103回风顺槽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种设计方法,综合确定护巷煤柱最佳宽度为6 m;提出顶板围岩浅部基础层、中部承载层和深部强化层多圈层高效支护技术,以长锚杆+柔性... 孤岛工作面沿空掘巷存在围岩变形严重、控制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以某矿5103回风顺槽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种设计方法,综合确定护巷煤柱最佳宽度为6 m;提出顶板围岩浅部基础层、中部承载层和深部强化层多圈层高效支护技术,以长锚杆+柔性锚杆+长锚索为主形成多圈层承载结构。通过在5103回风顺槽进行工业试验表明,巷道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取得良好的安全、经济效益,可为相似条件下孤岛工作面的开采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厚煤层 孤岛工作面 窄煤柱
下载PDF
窄煤柱沿空掘巷非对称支护力学特征与支护参数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段计伟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7-153,160,共8页
为了研究窄煤柱沿空掘巷非对称支护下围岩变形与应力分布特征,采用理论分析方法,研究窄煤柱沿空巷道对称支护与非对称支护力学机理;基于马道头煤矿现场工程实践,采用数值模拟与工程效验方法,研究非对称支护下巷道围岩力学特征与稳定性... 为了研究窄煤柱沿空掘巷非对称支护下围岩变形与应力分布特征,采用理论分析方法,研究窄煤柱沿空巷道对称支护与非对称支护力学机理;基于马道头煤矿现场工程实践,采用数值模拟与工程效验方法,研究非对称支护下巷道围岩力学特征与稳定性。理论分析结果表明,非对称支护可有效降低巷道顶板弯矩,减小巷道顶底板与两帮变形量。模拟结果表明,煤柱内部压应力增高区与弹性核区保障了煤柱承载性能。现场实测结果表明,采用“锚索+槽型钢”非对称支护,巷道顶板、窄煤柱侧巷帮与实体煤侧巷帮最大变形量分别为100、79、62 mm,巷道松动圈与裂隙发育处于中等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煤柱 沿空掘巷 非对称支护 围岩稳定 力学特征
下载PDF
围岩加强支护留窄煤柱护巷的可行性研究
7
作者 王浩 庞杰文 杨少强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81-85,共5页
为了减少煤矿井下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研究了留设不同宽度保护煤柱时,围岩塑性区及垂直应力在施工“支护-卸压-砌墙”协同控制技术前后的数值模拟对比分析。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未采取围岩加强支护措施时,随着停采线与回风大巷之间距离的... 为了减少煤矿井下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研究了留设不同宽度保护煤柱时,围岩塑性区及垂直应力在施工“支护-卸压-砌墙”协同控制技术前后的数值模拟对比分析。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未采取围岩加强支护措施时,随着停采线与回风大巷之间距离的减小,煤柱垂直应力峰值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回风大巷围岩破坏变形严重;施工“支护-卸压-砌墙”协同控制技术后,随着保护煤柱的回采,煤柱与回风大巷围岩的塑性形变区域面积占比都显著减小,且回风大巷的垂直应力峰值平均减小了25.32%,应力集中系数平均减小了27.03%;在保证煤柱及大巷围岩稳定的前提下,可适当的缩减保护煤柱的宽度,以减少煤炭资源的浪费,并可为煤矿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煤柱 塑性区 垂直应力 加强支护
下载PDF
多关键层窄煤柱冲击地压发生机理与三级协同防治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翁明月 苏士杰 +3 位作者 孙如达 谢非 丁国利 夏永学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5-56,共12页
以门克庆煤矿11-3106工作面为背景,建立了11-3106工作面上覆厚硬覆岩结构破断模型,研究了深部厚硬顶板高强度开采条件下多关键层窄煤柱临空巷道冲击地压发生机理,提出了“钻-爆-压”三级协同卸压防治技术并现场应用,采用震波CT技术、微... 以门克庆煤矿11-3106工作面为背景,建立了11-3106工作面上覆厚硬覆岩结构破断模型,研究了深部厚硬顶板高强度开采条件下多关键层窄煤柱临空巷道冲击地压发生机理,提出了“钻-爆-压”三级协同卸压防治技术并现场应用,采用震波CT技术、微震监测、支架压力监测和地表沉降观测等多种手段进行了卸压效果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1-3106工作面上覆存在高、低位关键层,当两关键层破断时,均可能造成覆岩大范围运动,临空巷道围岩受动载扰动影响大;窄煤柱承载能力低,使得覆岩载荷向巷道实体煤侧传递,实体煤侧应力增高,是冲击启动的主要区域;在侧向固定支承压力和本工作面移动支承压力叠加作用下,实体煤侧应力集中程度不断升高,受坚硬顶板周期性破断影响,“动静”加载容易诱发临空巷道冲击显现;坚硬顶板既是11-3106工作面系统内高静载力源,又是系统外强动载荷来源。对于11-3106工作面的冲击地压防治,应同时从3个方面入手:(1)弱化煤体,形成冲击发生的缓冲隔离带;(2)预裂低位顶板,减弱煤岩体致密程度,破坏系统内外的蓄能条件;(3)预裂高位顶板,人为诱发中高位关键层破断。开发了“钻-爆-压”三级协同卸压防治技术,现场实施后,降低了高、低位厚硬顶板破断带来的冲击动载,减弱了煤体内高应力区的应力集中程度,高能量微震事件大幅减少,降低了工作面回采期间的围岩活动性,工作面顶板来压强度降低,地面沉降值增加200%,表明“钻-爆-压”三级协同卸压具有良好的“释能减冲”效果,可为类似厚硬顶板条件下窄煤柱工作面的冲击地压防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窄煤柱 应力演化 致灾机理 三级协同卸压
下载PDF
窄煤柱复合采空区压注CO_(2)惰化参数优化研究
9
作者 司俊鸿 王攀昊 +1 位作者 梁红立 程根银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2,共8页
针对窄煤柱复合采空区内气体流动规律复杂、注惰气技术灌注参数选择难度较大、惰气易涌入工作空间等问题,以姚桥煤矿7271工作面采空区及相邻7269采空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窄煤柱复合采空区气体输运数... 针对窄煤柱复合采空区内气体流动规律复杂、注惰气技术灌注参数选择难度较大、惰气易涌入工作空间等问题,以姚桥煤矿7271工作面采空区及相邻7269采空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窄煤柱复合采空区气体输运数学模型,研究了压注CO_(2)前后复合采空区的气体流动特征,确定了复合采空区最优惰化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注CO_(2)后,氧化带总体向7271工作面移动,CO_(2)向采空区深部及回风巷方向移动;随着注气量增大,煤柱内部氧化带最大宽度由3.77 m减小至1.76 m,煤柱隔绝O_(2)的效果增强;相邻的7269采空区CO_(2)呈走向范围大、倾向范围小的扩散态势,随着注气量的增大,CO_(2)抑制O_(2)扩散的效果更加明显;建立数学模型评判,确定CO_(2)最佳注入量为750 m^(3)/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煤柱 复合采空区 CO_(2)防灭火 数值模拟 自燃“三带” 惰化参数
下载PDF
采煤工作面沿空掘巷区段煤柱宽度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国召 王飞飞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114-116,共3页
针对采煤工作面沿空掘巷区段煤柱合理宽度留设问题,以5319采煤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建立了煤柱宽度的计算模型,同时通过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及与现场应用互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探讨了区段煤柱留设的宽度大小,结果表明:当煤柱留设宽度低于8 m时... 针对采煤工作面沿空掘巷区段煤柱合理宽度留设问题,以5319采煤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建立了煤柱宽度的计算模型,同时通过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及与现场应用互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探讨了区段煤柱留设的宽度大小,结果表明:当煤柱留设宽度低于8 m时,顶板与采空区贯通,煤柱承载能力弱,破坏严重,当煤柱宽度大于8 m时,煤柱塑性区未与采空区完全贯通。通过现场钻孔窥视,留设煤柱14 m时煤柱内部仍存在未破坏区域,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煤柱 应力集中 沿空掘巷
下载PDF
特厚煤层垂直分层区段窄煤柱围岩稳定性及控制技术
11
作者 武超 王志强 +6 位作者 刘耀儒 李敬凯 耿新胜 林陆 李廷照 石磊 王鹏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28-3744,共17页
针对特厚煤层垂直分层区段窄煤柱大变形失稳控制难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内蒙古老公营子煤矿特厚煤层窄煤柱围岩稳定性及控制技术展开研究。笔者在对窄煤柱内三向应力计算的基础上,基于摩尔−库伦破坏强度... 针对特厚煤层垂直分层区段窄煤柱大变形失稳控制难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内蒙古老公营子煤矿特厚煤层窄煤柱围岩稳定性及控制技术展开研究。笔者在对窄煤柱内三向应力计算的基础上,基于摩尔−库伦破坏强度得到窄煤柱平面应变的屈服准则,定性分析了窄煤柱破坏特征及损伤程度演化规律,进一步分析了区段窄煤柱失稳机理及其尺寸效应影响规律,最后给出区段窄煤柱围岩控制关键技术,并通过数值模拟及现场试验进行验证。研究成果表明:①窄煤柱中部破坏程度大于两帮,中部自顶端向下煤体破坏程度由严重向轻微发展。随着宽高比增大窄煤柱内破坏程度及严重破坏区域占比逐渐减小,当宽高比大于1∶1,窄煤柱中下部开始出现大范围的轻微破坏区,当宽高比大于5∶3,轻微破坏区占比超过50%。当黏聚力C≥3 MPa,或内摩擦角φ≥20°时,窄煤柱两帮破坏程度转变为轻微。②工作面回采巷道一侧为窄煤柱低强度承载区,在上部高应力作用下,大范围的低应力承载区煤体向巷道位移,造成两帮持续性大变形,进而影响顶板的稳定性。煤柱高度是中、底分层区段窄煤柱稳定的主控因素,窄煤柱宽高比增大,对高强度承载区承载强度影响程度较小,而低强度承载区承载强度增加较明显,合理的窄煤柱宽高比可平衡煤柱内高、低强度承载区比例,并提高承载强度。③分层窄煤柱留设需考虑工作面两侧采空时围岩稳定性,保证煤柱内部高强度承载区范围大于煤柱宽度及高度的一半,并通过联合加强支护措施使煤柱内形成由浅入深的多重联合控制区,共同维护煤柱的自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垂直分层 窄煤柱 稳定性 围岩控制
下载PDF
登茂通煤业3107孤岛工作面回采巷道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12
作者 武艳飞 《煤矿现代化》 2024年第6期155-158,共4页
针对登茂通煤业3107孤岛工作面回采巷道围岩控制较为困难等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井下试验等手段。揭示了小煤柱双巷及沿空留巷的围岩应力分布特征,巷道帮部应力呈现非对称形态,偏应力高值区集中于巷道帮部,因此重点在于帮部支... 针对登茂通煤业3107孤岛工作面回采巷道围岩控制较为困难等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井下试验等手段。揭示了小煤柱双巷及沿空留巷的围岩应力分布特征,巷道帮部应力呈现非对称形态,偏应力高值区集中于巷道帮部,因此重点在于帮部支护及支护体稳定性;确定了巷道的各项支护参数,采用锚网索锚杆联合支护,并采用单体柱进行超前支护;通过井下3107工作面试验,得到进风巷变形量稳定在378~569 mm,辅助进风巷和回风巷变形量稳定在152~298 mm,变形量满足安全生产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采巷道 孤岛工作面 窄煤柱
下载PDF
顺序开采工作面小煤柱巷道布置方法研究
13
作者 毕慧杰 莫云龙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5-153,共9页
为减小顺序开采条件下小煤柱巷道布置面临的相邻工作面回采扰动及采空区覆岩运动影响,以巴彦高勒煤矿为例,提出1种“窄煤柱反掘+宽煤柱正掘”的小煤柱巷道布置方式,并分3个阶段分析了巷道布置的过程及相关影响因素;通过地表岩移观测分析... 为减小顺序开采条件下小煤柱巷道布置面临的相邻工作面回采扰动及采空区覆岩运动影响,以巴彦高勒煤矿为例,提出1种“窄煤柱反掘+宽煤柱正掘”的小煤柱巷道布置方式,并分3个阶段分析了巷道布置的过程及相关影响因素;通过地表岩移观测分析,得出了采空区覆岩运动特征及稳沉距离。结果表明:盘区内工作面开采顺序的不同导致采空区覆岩运动特征存在差异性;采空区稳沉距离约为900~1000 m;23104工作面回风巷布置过程中严格遵循反掘巷道滞后采空区的稳沉距离和正掘巷道长度的设置要求,完成了巷道的合理布置,保证了工作面平稳接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序开采 小煤柱巷道布置 窄煤柱反掘 宽煤柱正掘 覆岩运动 稳沉距离
下载PDF
倾斜厚煤层综放工作面沿空掘巷窄煤柱宽度研究
14
作者 马建文 吕存书 廖永红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17-322,共6页
针对沙吉海煤矿14E02倾斜厚煤层综放面沿空掘巷窄煤柱留设尺寸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矿压实测的方法,确定了窄煤柱合理宽度,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内外应力场理论计算得出沿空掘巷窄煤柱宽度不宜大于6.42 m(上限),基于弹塑性极限平... 针对沙吉海煤矿14E02倾斜厚煤层综放面沿空掘巷窄煤柱留设尺寸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矿压实测的方法,确定了窄煤柱合理宽度,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内外应力场理论计算得出沿空掘巷窄煤柱宽度不宜大于6.42 m(上限),基于弹塑性极限平衡理论计算出窄煤柱宽度不宜小于3.96 m(下限);沿空掘巷数值模拟结果表明:4~5 m煤柱在掘进期间能够稳定,但在回采期丧失承载能力且极易引发巷道与煤柱联动性破坏,巷道维护极其困难;当煤柱宽度≥6 m时,窄煤柱在掘巷及回采期间均能形成稳定的弹性核,更利于巷道维护,窄煤柱合理宽度取6 m为宜,这与内外应力场理论计算得出的窄煤柱宽度上限值(6.42 m)基本一致,采用内外应力场理论确定沙吉海煤矿此类倾斜厚煤层综放面窄煤柱宽度较为合理;针对倾斜厚煤层综放面窄煤柱沿空掘巷破坏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围岩控制对策及支护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厚煤层 内外应力场理论 沿空掘巷 窄煤柱宽度 围岩控制
下载PDF
某孤岛工作面掘进技术研究
15
作者 计平 白永忠 +1 位作者 王海龙 席文强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14期82-85,共4页
某工作面为孤岛煤柱回收工作面,南北两翼为采空区,因此在掘进过程中严格执行作业规程要求,比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和煤矿重大隐患判定标准要求,解决掘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掘进工作安全顺利地开展。指出了煤柱回收工作面在掘进过程中可... 某工作面为孤岛煤柱回收工作面,南北两翼为采空区,因此在掘进过程中严格执行作业规程要求,比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和煤矿重大隐患判定标准要求,解决掘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掘进工作安全顺利地开展。指出了煤柱回收工作面在掘进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困难,讨论分析确定了安全技术的管控措施,以确保顺利开展顺槽掘进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煤柱 掘进 支护
下载PDF
切顶条件下窄煤柱护巷围岩稳定性研究
16
作者 陈宪伟 石媛 吕振 《煤炭与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18-21,共4页
针对上区段采空区边缘进行切顶卸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对比不同切顶高度下煤柱及巷道围岩卸压规律,分析巷道围岩与上区段采空区切断联系后覆岩中应力转移规律。结果表明:切顶卸压可实现巷道围岩应力的主动调控,切顶条件下与未切顶条... 针对上区段采空区边缘进行切顶卸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对比不同切顶高度下煤柱及巷道围岩卸压规律,分析巷道围岩与上区段采空区切断联系后覆岩中应力转移规律。结果表明:切顶卸压可实现巷道围岩应力的主动调控,切顶条件下与未切顶条件下,其应力分布及位移表现出完全相反的变化趋势,切顶不仅降低了巷道围岩的应力峰值,同时降低了其整体位移量。增大切顶高度后,应力峰值降低程度并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顶卸压 沿空掘巷 窄煤柱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窄煤柱工作面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控制技术及应用
17
作者 任高飞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1期124-127,共4页
主要研究了窄煤柱工作面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控制技术及应用。为了探讨煤柱的合理宽度,提出了最小煤柱宽度和最大煤柱宽度的计算方法,分析了充填沿空留巷支护方案的设计,以及如何应对窄煤柱工作面的安全问题。对于窄煤柱工作面,煤柱宽度不... 主要研究了窄煤柱工作面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控制技术及应用。为了探讨煤柱的合理宽度,提出了最小煤柱宽度和最大煤柱宽度的计算方法,分析了充填沿空留巷支护方案的设计,以及如何应对窄煤柱工作面的安全问题。对于窄煤柱工作面,煤柱宽度不宜过大或过小,需要在安全和经济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范围,有效避免因煤柱宽度不合理而导致的安全事故,从而为窄煤柱工作面的安全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煤柱工作面 巷旁充填 沿空留巷 控制技术
下载PDF
基于PFC^(3D)进行窄煤柱产生漏风通道规律的研究
18
作者 张乐强 黎梁 《煤炭科技》 2024年第5期77-81,共5页
采煤工作面回采期间,窄煤柱作为实体煤会产生弹塑性区间其内部会发生裂隙发育,当裂隙发育到一定程度时,会影响到窄煤柱的稳定性,且煤柱表面经过长期的塑性破坏,严重情况下,窄煤柱则发生压酥变形甚至造成垮落等现象。针对高家堡煤矿204... 采煤工作面回采期间,窄煤柱作为实体煤会产生弹塑性区间其内部会发生裂隙发育,当裂隙发育到一定程度时,会影响到窄煤柱的稳定性,且煤柱表面经过长期的塑性破坏,严重情况下,窄煤柱则发生压酥变形甚至造成垮落等现象。针对高家堡煤矿204工作面的窄煤柱,采用PFC^(3D)软件模拟204工作面回采过程,研究窄煤柱在工作面回采之后裂隙发育以及孔隙率变化的情况,确定了窄煤柱产生漏风通道的规律,为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防治窄煤柱漏风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C^(3D)模拟 窄煤柱 裂隙发育 孔隙率 漏风通道
下载PDF
盛平煤矿动压节理化窄煤柱锚注支护技术实践
19
作者 杨帅楠 翟小军 赵鹏 《山东煤炭科技》 2024年第5期20-24,30,共6页
针对盛平煤矿一段孤岛工作面巷道断面严重收缩变形的问题,分析沿空掘巷上覆岩体破断结构特征,揭示锚杆支护悬吊理论、组合梁理论等对试验沿空掘巷围岩的控制机理,得出沿空掘巷锚杆支护的技术参数,确定孤岛工作面窄煤柱沿空掘巷围岩稳定... 针对盛平煤矿一段孤岛工作面巷道断面严重收缩变形的问题,分析沿空掘巷上覆岩体破断结构特征,揭示锚杆支护悬吊理论、组合梁理论等对试验沿空掘巷围岩的控制机理,得出沿空掘巷锚杆支护的技术参数,确定孤岛工作面窄煤柱沿空掘巷围岩稳定控制的薄弱区域,并对其薄弱区域提出注浆加固方案。通过采用理论分析、力学分析、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的方法,对其设计方案进行试验效果分析验证。现场实测表明:两帮及顶板位移从12 mm、20 mm,分别增长到127 mm、158 mm,并且逐渐趋于稳定,顶部锚杆测力计最大数值为28.4 MPa,帮部锚杆测力计最大值为13.5 MPa,锚注支护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控制盛平煤矿孤岛工作面窄煤柱沿空掘巷围岩的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煤柱 裂隙扩展 锚杆支护 注浆加固
下载PDF
付家焉煤业孤岛工作面区段窄煤柱合理宽度研究
20
作者 郭卫淮 《煤矿现代化》 2024年第4期101-104,109,共5页
为了提高工作面煤炭资源回收率,保证孤岛工作面安全开采,本文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的方法,通过理论计算及数值模拟研究不同煤柱宽度下,巷道应力分布、屈服破坏等特征,最终确定了8 m的窄煤柱尺寸。现场实测结果表明,10105孤... 为了提高工作面煤炭资源回收率,保证孤岛工作面安全开采,本文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的方法,通过理论计算及数值模拟研究不同煤柱宽度下,巷道应力分布、屈服破坏等特征,最终确定了8 m的窄煤柱尺寸。现场实测结果表明,10105孤岛工作面运输巷道两帮移近量最终稳定在320 mm,顶底板移近量稳定在270 mm左右,能够保证工作面安全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岛工作面 窄煤柱 围岩变形 支护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