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on Soil Heavy Metal Pollution around Tailing Areas: A Case Study of Ag-Sb Deposit in Northeastern Guangdong
1
作者 Deliang LIU Kaifeng WANG +1 位作者 Qihe YANG Qin Zhu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5年第9期54-57,共4页
In October 2012,an evaluation using potential ecological hazard risk index was carried out on soil heavy metal pollution around AgSb deposit tailing areas in northeastern Guangdong. Results indicate that( i) soil heav... In October 2012,an evaluation using potential ecological hazard risk index was carried out on soil heavy metal pollution around AgSb deposit tailing areas in northeastern Guangdong. Results indicate that( i) soil heavy metal pollution is mainly Cd-Ni compound pollution,including Cd content 0. 31- 2. 66 mg / kg( average content is 1. 11 mg / kg),the situation of exceeding standard is serious( the rate of exceeding standard is 100%); the total potential ecological hazard risk index( RI) is between 50 and 300,and it is moderate pollution;( ii) in soil heavy metal content,only Ni and Cu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Since there is certain degree of Ni pollution in this deposit,the synergetic effect of Cu and Ni may deteriorate Ni pol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Sb DEPOSIT in northeastern guangdong HEAVY meta
下载PDF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Major and Trace Elements and Provenance of Surface Sediments on the Continental Shelf off Wester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Northeastern Hainan Island
2
作者 GE Qian XUE Z. George +3 位作者 YE Liming XU Dong YAO Zhigang CHU Fengyou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4期849-858,共10页
A coupled approach based on grain size and geochemical elements is used to trace the provenance of surface sediments and to confirm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grain size and elements on the continental shelf off wes... A coupled approach based on grain size and geochemical elements is used to trace the provenance of surface sediments and to confirm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grain size and elements on the continental shelf off wester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northeastern Hainan Island. The mean grain size ranges from 0.05 φ to 7.28 φ with a mean value of 5.60 φ. The average concentra- tions of major elements descend in the order of SiO2 > Al2O3 > CaO > Fe2O3 > K2O > MgO > Na2O > TiO2 > P2O5 > MnO, while those of trace elements exhibit a descending order of Sr > Rb > Zn > V > Cr > Pb > Ni > Cu > As > Cd. On the basis of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elements and results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study area is classified into three zones. Zone I locates on the continental shelf off wester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the sediments are mainly from Pearl River, Taiwan Residents rivers, and small rivers nearby. Zone II locates in the eastern exit of Qiongzhou Strait and the coastal area off Leizhou Peninsula, and the sediments are mainly from the ero- sion products of Qiongzhou Strait and Hainan Island. Zone III locates off the eastern Hainan Island and the continental shelf deeper than 50 m isobaths, and the sediments are mainly from Hainan Island and coral reef. The influence from open water should also be consider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grain size is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 for major and trace element contents and that anthropo- genic impact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se el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in size GEOCHEMICAL elements WESTERN guangdong Province northeastern HAINAN Island controlling factor
下载PDF
粤北黄沙桥铀矿床花岗岩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特征及岩石地球化学和地质意义
3
作者 周堂波 李俊 +4 位作者 江卫兵 钟福军 李海东 郭新文 许幼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81-1997,共17页
黄沙桥铀矿床位于诸广山岩体南部,处于城口矿集区西侧。本文针对黄沙桥铀矿床赋矿花岗岩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及地球化学组成测定,结果显示:中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和中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年龄分别为152.8±1.1... 黄沙桥铀矿床位于诸广山岩体南部,处于城口矿集区西侧。本文针对黄沙桥铀矿床赋矿花岗岩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及地球化学组成测定,结果显示:中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和中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年龄分别为152.8±1.1 Ma和154.0±1.4 Ma。元素分析结果表明:两类黑云母花岗岩均具富硅、富碱、高K_(2)O/Na_(2)O值和低CaO/Na_(2)O值等特征,二者皆具有较一致的稀土、微量分配曲线特征;均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以及高场强元素Th、U、Hf,明显亏损Ba、Nb、Ti等元素;两者均具明显轻重稀土分馏特征,稀土配分曲线呈“右倾型”以及明显的Eu负异常;两类黑云母花岗岩均具有较低εHf(t)值(-15.24~-8.96和-13.60~-9.65),二者古元古代的模式年龄为2171~1778 Ma和2063~1821 Ma。两类黑云母花岗岩均属于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主要由富黏土的泥质沉积岩部分熔融而来。二者均为燕山期岩浆活动的产物,是在太平洋板块俯冲导致的伸展构造背景下,由古元古代为主的地壳源区低程度部分熔融的方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沙桥铀矿床 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地球化学 粤北
下载PDF
粤东北基底变质岩的组成和形成时代 被引量:44
4
作者 于津海 王丽娟 +4 位作者 周新民 蒋少涌 王汝成 徐夕生 邱检生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8-48,共11页
基底变质岩的成分和形成时代对揭示地壳演化至关重要.利用锆石U-Pb-Hf研究和全岩成分分析,发现粤东北及邻区的许多基底变质岩是晚新元古代形成的沉积岩,它们具有高的SiO2、Rb、Zr、Y和过渡金属元素含量以及相对低的 Al2O3、CaO、Na2O... 基底变质岩的成分和形成时代对揭示地壳演化至关重要.利用锆石U-Pb-Hf研究和全岩成分分析,发现粤东北及邻区的许多基底变质岩是晚新元古代形成的沉积岩,它们具有高的SiO2、Rb、Zr、Y和过渡金属元素含量以及相对低的 Al2O3、CaO、Na2O、Sr、Nb含量.它们沉积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盆地的形成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时的张性背景相关.粤东北龙川地区新元古代沉积岩主要由新太古代和中元古代碎屑物质组成,并含少量中太古代和新元古代物质,明显不同于闽西南和粤北地区新元占代沉积岩.粤东北这些变质岩没有受到加里东运动的强烈影响,而是在印支期发生变质-重熔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Hf研究 基底变质岩 新元古代沉积盆地构造 粤东北
下载PDF
粤东北银锑矿尾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被引量:7
5
作者 刘德良 王开峰 +1 位作者 杨期和 朱芹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5-70,共6页
对粤东北银锑矿尾矿区周边土壤的理化性质、重金属含量及其与理化性质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应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对其危害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矿区土壤呈酸性,pH3.40-6.94,土壤相对较贫瘠;土壤重金属污染以Cd污染为主,Cd含... 对粤东北银锑矿尾矿区周边土壤的理化性质、重金属含量及其与理化性质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应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对其危害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矿区土壤呈酸性,pH3.40-6.94,土壤相对较贫瘠;土壤重金属污染以Cd污染为主,Cd含量为0.31-2.66mg·kg^-1(平均含量为1.11mg·kg^-1),严重超标;从总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看,各样点均界于50≤RI〈300之间,属中污染;土壤理化性质及其与土壤重金属污染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距离与pH呈显著正相关,pH与交换性酸、与Cd分别呈显著、极显著的负相关;Cu与Ni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东北银锑矿 重金属 土壤污染 评价 相关性
下载PDF
粤东北仁差盆地火山岩基本特征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延勇 卢映新 +3 位作者 梁业武 彭卓伦 黄秋荣 马浩明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9-164,共6页
粤东北差干地区火山岩受NNE向断裂控制,分布在仁差盆地内,其火山地貌主要表现为厚层的酸性火山碎屑岩和熔岩的堆积.火山岩从基性到酸性均有分布,以酸性为主.与福建、浙江同类型火山岩相比,集块岩、绿色火山碎屑岩、熔结凝灰岩、... 粤东北差干地区火山岩受NNE向断裂控制,分布在仁差盆地内,其火山地貌主要表现为厚层的酸性火山碎屑岩和熔岩的堆积.火山岩从基性到酸性均有分布,以酸性为主.与福建、浙江同类型火山岩相比,集块岩、绿色火山碎屑岩、熔结凝灰岩、熔结晶屑凝灰岩等均是富硅、钾(w(SiO2)74.98%~78.25%、w(K2O)4.35%~7.25%),贫铝、铁、钙、钠(w(Al2O3)10.32%~12.21%、w(∑FeO)1.07%~1.86%、w(CaO)0.30%~0.62%、w(Na2O)1.36%~2.07%).该火山盆地形成于晚侏罗世大陆边缘活动带,岩浆来源于陆壳重熔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火山盆地 陆壳重熔 粤东北
下载PDF
粤西及琼东北海区悬浮体浓度及海水浊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亮 许冬 李团结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0-86,共7页
通过对粤西及海南岛东北部海区现场调查,取得了大量悬浮体浓度及海水浊度数据,分析后发现调查海区悬浮体浓度值普遍较低,绝大部分海域为清洁海域。对悬浮体浓度及海水浊度平面图及断面图分析后发现,春夏季粤西悬浮物主要来源于珠江口及... 通过对粤西及海南岛东北部海区现场调查,取得了大量悬浮体浓度及海水浊度数据,分析后发现调查海区悬浮体浓度值普遍较低,绝大部分海域为清洁海域。对悬浮体浓度及海水浊度平面图及断面图分析后发现,春夏季粤西悬浮物主要来源于珠江口及琼州海峡,且两处悬浮物在电白外海存在明显的分界,琼东北海域悬浮物主要来自于海南岛及外海。近岸及底层悬浮体浓度及海水浊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浊度能够很好地反映悬砂含量,但是不能反映生物活动及分布状况,如琼东上升流区的生物活动较剧烈,虽然其悬浮物浓度值偏高,但其浊度值并没有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度 浊度 悬浮体 粤西 琼东北
下载PDF
粤东北山区的野生蔬菜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许良政 廖富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690-2694,共5页
调查结果表明,粤东北山区梅州市野生蔬菜72科152属200种,其中鲜花类野生蔬菜19科22种,果实(种子)类野生蔬菜19科35种,草本茎叶类野生蔬菜41科132种,木本茎叶类野生蔬菜15科28种,竹笋类野生蔬菜5种,根(茎)类野生蔬菜26科47种。同时,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粤东北山区梅州市野生蔬菜72科152属200种,其中鲜花类野生蔬菜19科22种,果实(种子)类野生蔬菜19科35种,草本茎叶类野生蔬菜41科132种,木本茎叶类野生蔬菜15科28种,竹笋类野生蔬菜5种,根(茎)类野生蔬菜26科47种。同时,分析了梅州市野生蔬菜植物的资源特点、利用现状和开发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蔬菜 植物资源 开发利用 粤东北 梅州市
下载PDF
粤西-琼东北近海沉积物的运移和沉积 被引量:10
9
作者 许冬 初凤友 +2 位作者 李家彪 杨海丽 陈亮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05-917,共13页
为了深入认识珠江现代入海物质在粤西陆架随海流迁移扩散的路径和沉积中心,利用GaoCollins方法分析了粤西-琼东北近海1 515个站位的粒径趋势,并用210 Pb法测定了8支柱样的现代沉积速率。结果表明,在粤西沿岸流和南海暖流这两个相向海流... 为了深入认识珠江现代入海物质在粤西陆架随海流迁移扩散的路径和沉积中心,利用GaoCollins方法分析了粤西-琼东北近海1 515个站位的粒径趋势,并用210 Pb法测定了8支柱样的现代沉积速率。结果表明,在粤西沿岸流和南海暖流这两个相向海流的共同作用下,珠江口外珠江来源的泥质沉积物的主体被限制在-50m等深线以浅的内陆架。现代珠江入海物质能维持粤西陆架泥质沉积区0.1cm/a左右的现代沉积速率。在川山群岛至海陵岛一带和琼州海峡东侧泥质区,分别受岛屿阻挡和逆时针中尺度涡旋的影响,形成了现代沉积中心。在沉积物不同粒级的来源和搬运方式存在差异的地方,粒径趋势分析结果可能主要反映的是粗颗粒沉积物的运移趋势,而非细颗粒沉积物的运移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 源汇过程 现代沉积速率 粒径趋势 近海沉积物
下载PDF
粤东北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模式探讨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期和 刘德良 +2 位作者 李姣清 涂常青 刘惠娜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2年第1期10-14,共5页
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是基于土壤环境改良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植物景观的营造手段,结合生态学要求构建近自然群落。通过对广东省梅州市不同类型的矿山废弃地植被自然恢复的现场调查研究,结合国内外矿山废弃地的研究成果,指出粤东北地区矿山... 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是基于土壤环境改良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植物景观的营造手段,结合生态学要求构建近自然群落。通过对广东省梅州市不同类型的矿山废弃地植被自然恢复的现场调查研究,结合国内外矿山废弃地的研究成果,指出粤东北地区矿山废弃地植物的修复原则,并提出植被恢复的具体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废弃地 植被恢复 粤东北
下载PDF
粤、赣两地采茶戏唱腔音乐研究——以粤东北和赣南为例 被引量:14
11
作者 董晓梅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5-7,共3页
粤、赣两地采茶戏是我国采茶戏音乐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我国戏曲剧种中一朵亮丽的奇葩,它凝聚了两地人民长期在劳动生活中艺术创造的智慧结晶。本文从粤、赣两地采茶戏的唱腔音乐入手,对两地采茶戏在演唱的形式、风格、唱腔特点进行了较... 粤、赣两地采茶戏是我国采茶戏音乐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我国戏曲剧种中一朵亮丽的奇葩,它凝聚了两地人民长期在劳动生活中艺术创造的智慧结晶。本文从粤、赣两地采茶戏的唱腔音乐入手,对两地采茶戏在演唱的形式、风格、唱腔特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比较。在大力弘扬民族文化的今天,这种深入的研究是必要的,而且对采茶戏的传承和发展必定产生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茶戏 唱腔 风格 粤东北 赣南
下载PDF
粤东北银锑矿区周边土壤Cd污染及沙田柚、香蕉的富集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德良 朱芹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75-79,共5页
以粤东北银锑矿区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矿区土壤理化性质、Cd含量及其与土壤理化性状相关性的基础上,探讨了沙田柚、香蕉对Cd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1)矿区土壤呈酸性(pH4.24~6.56),土壤相对较贫瘠;(2)土壤Cd污染十分严重,土样Cd... 以粤东北银锑矿区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矿区土壤理化性质、Cd含量及其与土壤理化性状相关性的基础上,探讨了沙田柚、香蕉对Cd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1)矿区土壤呈酸性(pH4.24~6.56),土壤相对较贫瘠;(2)土壤Cd污染十分严重,土样Cd含量平均值为10.20 mg/kg,且Cd含量与土壤pH呈极显著负相关;(3)沙田柚体内Cd含量为1.56-4.28 mg/kg、香蕉体内Cd含量为1.71-5.46 mg/kg,植物不同各部位Cd含量的差异表现为:根>茎叶>果,但沙田柚、香蕉果实中Cd含量仅在4号土壤中低于国家二级标准,从食用安全性考虑,建议沙田柚、香蕉栽种时应选择在距离尾矿区500 m以外的地区为好;两种果木的富集系数范畴为0.31~0.45、转运系数范围为0.57~0.75,均较低,表明沙田柚、香蕉均不是Cd的超富集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东北银锑矿 CD污染 沙田柚和香蕉 富集特征
下载PDF
粤东北银锑矿尾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对绿豆种子萌发的生态毒性
13
作者 刘德良 王开峰 杨期和 《嘉应学院学报》 2015年第8期52-55,共4页
研究粤东北银锑矿尾矿区周边土壤的理化性质、6种重金属元素(Pb、Zn、Cu、Cd、Ni、Cr)的含量以及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p H界于4.24~6.56之间,土壤较贫瘠;(2)土壤重金属污染属Cd-Ni-Zn复合型污,其中,C... 研究粤东北银锑矿尾矿区周边土壤的理化性质、6种重金属元素(Pb、Zn、Cu、Cd、Ni、Cr)的含量以及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p H界于4.24~6.56之间,土壤较贫瘠;(2)土壤重金属污染属Cd-Ni-Zn复合型污,其中,Cd含量为0.72~1.93mg/kg(平均含量为1.22 mg/kg),超标严重;(3)发芽指数为5.4~7.0,各样点间虽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而活力指数(30.1~44.0)、苗长度(4.3~7.1cm)均达到了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东北银锑矿尾矿 重金属 绿豆 生态毒性
下载PDF
粤东北雷暴时空的变化特征及环流背景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段海花 侯学源 甘海 《广东气象》 2012年第6期4-8,共5页
统计分析1965~2008年粤东北12个站点的雷暴气候资料。结果表明:粤东北雷暴日总体呈明显减少的趋势,年代差异较大,并在1986年发生了减少性突变;在空间分布上有自北向南逐渐增加的特征;从气候趋势系数的空间分布来看,全区皆呈一致的减少... 统计分析1965~2008年粤东北12个站点的雷暴气候资料。结果表明:粤东北雷暴日总体呈明显减少的趋势,年代差异较大,并在1986年发生了减少性突变;在空间分布上有自北向南逐渐增加的特征;从气候趋势系数的空间分布来看,全区皆呈一致的减少趋势;一致性和西北-东南反位相异常变化特征是粤东北雷暴日的两个主要空间模态。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夏季雷暴日异常年500 hPa高度场和850 hPa风场特征发现,在正(异)常年500 hPa位势高度偏低,副热带高压偏弱、位置偏东,南支槽显著加深,中高纬阻塞高压偏强;850 hPa西太平洋和南海的2支气流使粤东北处于水汽辐合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雷暴 气候特征 环流背景 粤东北
下载PDF
基于SPI指数的粤东北地区旱涝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思萍 李晓惠 +1 位作者 曾思亮 廖勇培 《广东气象》 2021年第3期1-5,共5页
基于近55年粤东北12个国家气象站逐月降水量资料,通过计算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并利用小波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探讨了粤东北旱涝的时间变化、周期变化和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粤东北旱涝事件出现频率高,不同时间尺度旱涝事件出现... 基于近55年粤东北12个国家气象站逐月降水量资料,通过计算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并利用小波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探讨了粤东北旱涝的时间变化、周期变化和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粤东北旱涝事件出现频率高,不同时间尺度旱涝事件出现的平均频率为58.92%。季节尺度上,夏秋季出现洪涝事件频率较春冬季高,春冬季出现干旱事件频率较夏秋季高。年代际尺度上,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10年代洪涝事件出现频率最高,21世纪初干旱事件出现频率最高。粤东北旱涝周期变化存在3、5、9、20和38年5个时间尺度。粤东北各区域间有较强相关性,尤以南区、北区的相关性最显著,其旱涝空间变化有较强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旱涝 标准化降水指数 粤东北
下载PDF
明清时期流民与粤东北山区开发
16
作者 周伟华 黄志繁 《嘉应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21-29,共9页
流民进入粤东北山区具有地区性的差异。粤北地区开发较早,土著势力强大;粤东山区开发较晚,流民势力远远超过土著,因此流民往往能以家族力量为基础,在一些山区形成稳定的定居点。大量流民进入粤东北山区,虽然造成了当地秩序的一度失衡,... 流民进入粤东北山区具有地区性的差异。粤北地区开发较早,土著势力强大;粤东山区开发较晚,流民势力远远超过土著,因此流民往往能以家族力量为基础,在一些山区形成稳定的定居点。大量流民进入粤东北山区,虽然造成了当地秩序的一度失衡,但也促进了粤东北山区的开发。同时,由于流民对于山区的过度开发,导致了粤东北山区生态的恶化和资源的紧缺,从而引发了清中期粤东北大量人口,向赣南、粤中等地区迁移。因此可以认为,明清时期粤东北的流民活动,对粤东北山区社会风貌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粤东北 流民 山区开发 生态
下载PDF
Paleoclimate change recorded in the red earth and brown-yellow sediment of Late Quaternary for northeastern part of Guangdong Province,south to the Nanling Mountains,China 被引量:4
17
作者 LI BaoSheng WEN XiaoHaoi +8 位作者 DAVID DianZhang QIU ShiFan DONG YOXiang LI ZhiWen DU ShuHuan OU XianJiao LI HouXin NIU DongFeng YANG Y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8年第24期3866-3875,共10页
The paleoenvironment indicated by the geochronology,major oxides——SiO2,Al2O3 and TOFE(Fe2O3 + FeO),and CIA(Chemical Index of Alteration) value of the red earth and brown-yellow silt primarily characterized by the Li... The paleoenvironment indicated by the geochronology,major oxides——SiO2,Al2O3 and TOFE(Fe2O3 + FeO),and CIA(Chemical Index of Alteration) value of the red earth and brown-yellow silt primarily characterized by the Linjiang stratigraphic section,based on the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Late Quaternary along the river banks of northeastern part of China's Guangdong Province,south to the Nanling Mountains,allow us to hypothesize that the red earth on the first terrace in northeastern part of Guangdong belongs to reticulated red clay developed in a hot-wet environment of the last interglacial period(132―73 ka BP),similar to the monsoon environment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modern tropical zone,while the overlying brown-yellow silt layer mainly accumulated in a monsoon environment of warm temperate zone in the last glacial period(73―11 ka BP),with the aeolian sand LJ3 representing an extreme period of worsening climate.Such a hypothesis corresponds well with predecessors' research on the paleoenvironment indicated by abundant fossils in both south and east to the Nanling Mountains.Hence,it follows that the bioclimatic zone did experience a large and rapid vicissitude in northeastern part of China's Guangdong Province,and even in the full extent of the region south to the Nanling Mountains from the last interglacial period to the last glacial period,with the red earth being replaced by the brown-yellow silty sediment,and even maybe with the Ailuropoda-Stegodon Fauna being replaced by the Penghu Fauna.This study may provide an important geological demonstration for the environmental response to global change in China's low latitudes on a 10 ka sca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广东东北部 第四纪新生代 网状红色 粘土 褐黄色沉积物
原文传递
近54年粤东北气候干湿状况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段海花 贺发胜 +1 位作者 杨家军 郝建平 《广东气象》 2022年第2期28-33,共6页
选取1966-2019年粤东北12个国家气象观测站资料来计算湿润指数,并利用统计方法分析近54年来粤东北湿润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空间分布上,河源自北向南、梅州自西北向东南呈“相对湿润-相对干燥-相对湿润”的分布特征,湿润指数... 选取1966-2019年粤东北12个国家气象观测站资料来计算湿润指数,并利用统计方法分析近54年来粤东北湿润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空间分布上,河源自北向南、梅州自西北向东南呈“相对湿润-相对干燥-相对湿润”的分布特征,湿润指数较高的区域主要位于地形起伏较大和大型水库、水网密集的地区。时间分布上,年湿润指数的线性变化趋势呈不显著的下降趋势;湿润指数的季节变化和地区差异明显,春季的湿润指数最高,夏季次之,秋季最低;冬春季湿润指数的大值区多位于河源市北部,低值区均位于梅州市南部;夏秋季湿润指数的大值区均位于河源市南部和梅州市东南部,低值区多位于梅州市中、北部。粤东北月湿润指数分布不均,与降水的逐月变化特征基本相一致。此外,相对湿度的显著减少和平均气温的显著升高是粤东北湿润指数减小的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湿润指数 干湿 时空变化 粤东北
下载PDF
粤东北仁差盆地南部某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余端珍 《世界有色金属》 2018年第1期226-228,共3页
本文在系统详细的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以仁差盆地南部某矿床为研究重点,系统收集该区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对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进行研究分析。认为该矿床为次火山岩型铀矿床,含矿岩性主要为次流纹斑岩,矿体呈脉状、透镜状... 本文在系统详细的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以仁差盆地南部某矿床为研究重点,系统收集该区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对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进行研究分析。认为该矿床为次火山岩型铀矿床,含矿岩性主要为次流纹斑岩,矿体呈脉状、透镜状,矿床达中型规模。矿石物质成分较简单,主要金属矿物有沥青铀矿、铀石、铀钍石。该区铀源、热源、水源丰富,成矿物质和水体来源具有明显的双重性,其矿床成因应属于与火山作用有关的,有火山热液、火山热水和地下水联合作用叠加再造富集而成的复成因(构造+岩性+热液蚀变)矿床,它具有内生与外生的双重性,经历了内生——外生——表生作用的复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特征 地球化学 矿床成因 粤东北
下载PDF
粤东北和平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主要成果与进展
20
作者 邵小阳 邓飞 +3 位作者 黄继春 江云川 梁豪 张忠进 《华南地质》 CAS 2024年第4期681-692,共12页
在粤东北地区完成的“广东和平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以国际年代地层表(2021)为指南,重新厘定了研究区的地层序列,建立了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系统。将贝岭镇一带的混合岩解体为变质地层和变形变质花岗岩。根据岩性特征、野外接... 在粤东北地区完成的“广东和平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以国际年代地层表(2021)为指南,重新厘定了研究区的地层序列,建立了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系统。将贝岭镇一带的混合岩解体为变质地层和变形变质花岗岩。根据岩性特征、野外接触关系及同位素年龄将区内侵入岩划分为59个侵入体,15个填图单位,获得了一批高精度锆石U-Pb测年数据,确定了侵入岩成岩时代及活动期次,并结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岩石成因及大地构造背景。采用三重填图法,查明了火山岩岩性、岩相、火山机构分布特征,划分了火山活动旋回,系统总结了各喷发期火山岩的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并初步探讨了火山岩的成因。在枫树坝一带新发现一套早志留世火山岩,并获得440.5±6.0 Ma的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将这套火山岩置于茶园山组。建立了区域构造格架,阐明了构造形成演化历史,划分了构造变形阶段,查明了河源断裂带在区内的表现特征。新发现矿(化)点多处,特别是在区内晚白垩世沉积盆地中首次发现火山黏土型锂矿,为后续矿产勘查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划分对比 茶园山组 河源断裂带 火山黏土型锂矿 区域地质调查 粤东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