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像三维重建安全辅助单孔分体内镜治疗L_(5)/S_(1)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
1
作者 冯志萌 孙宁 +3 位作者 孙兆忠 李岳飞 刘昌震 李洒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76-1882,共7页
背景:单孔分体内镜作为一种新型的内镜技术,适用于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但目前国内外针对L_(5)/S_(1)这一发病率极低的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资料甚少,尚无详尽描述单孔分体内镜治疗L_(5)/S_(1)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 背景:单孔分体内镜作为一种新型的内镜技术,适用于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但目前国内外针对L_(5)/S_(1)这一发病率极低的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资料甚少,尚无详尽描述单孔分体内镜治疗L_(5)/S_(1)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解剖学资料。目的:通过影像三维重建确定骨性标志点,并以该标志点准确定位L_(5)出口神经根、L_(5)/S_(1)椎间隙及其他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辅助单孔分体内镜经后外侧入路实现对L_(5)出口神经根的减压,治疗L_(5)/S_(1)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29例L_(5)/S_(1)单侧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12例,女17例;年龄48-74岁。将患者的腰椎CT数据资料导入Mimics 21.0软件中重建腰椎三维模型。测量L_(5)/S_(1)相关参数:①在横突根部下缘与峡部外侧缘的交点(H)所在矢状面上测量:H分别至L_(5)出口神经根上缘、下缘的垂直距离(a1,a2);H分别至L_(5)下终板、S1上终板的垂直距离(b1,b2);H至L_(5)椎弓根下缘的垂直距离(c);②H至L_(5)椎弓根内侧壁所在矢状面的左右水平距离(d);③H至硬脊膜外侧缘所在矢状面的左右水平距离(e);④H至L_(5)下终板最外侧缘所在矢状面的左右水平距离(f);⑤在L_(5)下终板最外侧缘所在矢状面上测量:H所在横断面分别至L_(5)出口神经根上缘、下缘的垂直距离(g1,g2);H所在横断面分别至L_(5)下终板、S1上终板的垂直距离(h1,h2);⑥H至L_(5)出口神经根最后缘所在冠状面的前后水平距离(i);⑦骶骨翼后缘最高点至L_(5)下终板最后缘所在冠状面的前后水平距离(j)。结果与结论:①男女之间各相关测量参数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a1,a2,b1,b2,c,d,e,f,h1,h2,g1,g2,i,j患侧与健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观测发现,a1与c之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椎弓根下缘即为L_(5)出口神经根上缘,L_(5)出口神经根紧贴椎弓根下缘并经L_(5)椎体后方向前外侧走行,H均位于L_(5)出口神经根上方;④以H作为骨性标志点,无需向上探查,无需磨除峡部,只需向下、向外侧磨除部分骨质显露L_(5)出口神经根与椎间隙,向内侧有足够的安全距离避免损伤硬脊膜来完成侧隐窝、椎间孔区域的探查减压;⑤术者可在H、L_(5)下终板最外侧缘所在的矢状面及L_(5)横突与骶骨翼构成的“矩形区域”内进行操作,越靠近内下方区域(Kambin三角)越安全;⑥提示单孔分体内镜经后外侧入路治疗L_(5)/S_(1)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在镜下以H作为骨性标志点定位L_(5)出口神经根及椎间隙,能实现对L_(5)出口神经根的精准、安全、有效减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 单孔分体内镜 影像三维重建 骨性标志 数字化软件
下载PDF
三维重建指导单孔分体内镜治疗上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标志点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昌震 刘鑫 +3 位作者 李岳飞 王建业 冯志萌 孙兆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9-944,共6页
背景:单孔分体内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腰椎退行性变疾病,但国内外尚无该技术在治疗上腰椎椎间盘突出症中安全性分析的相关文献。目的:通过腰椎CT三维重建技术,观测上腰椎神经根、椎间隙、骨性标志点的毗邻关系,为单孔分体内镜临床手... 背景:单孔分体内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腰椎退行性变疾病,但国内外尚无该技术在治疗上腰椎椎间盘突出症中安全性分析的相关文献。目的:通过腰椎CT三维重建技术,观测上腰椎神经根、椎间隙、骨性标志点的毗邻关系,为单孔分体内镜临床手术提供依据。方法:26例上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腰椎CT扫描,导入Mimics 17.0软件,测量L_(1/2)-L_(3/4)节段相关影像学参数:(1)测量垂直距离:在冠状位,上关节突冠状位关节面内侧缘和上终板交点(N)至上关节突尖部(S)距离(a);在冠状位,N所在矢状位和下终板交点(M)至下关节突尖部(X)距离(b);(2)测量水平距离:N至N所在横断面和出口神经根下缘交点(N_(2))距离(c);N至N所在横断面和神经组织交点(N_(1))距离(d);N_(1)至N_(2)距离(e);M至M所在横断面和神经组织外侧缘交点(M_(1))距离(f);M至M所在横断面和出口神经根交点(M_(2))距离(g);M_(1)至M_(2)距离(h);M_(2)至N_(1)距离(i);上关节突矢状位关节面后缘(R)至M_(2)距离(j)。结果与结论:(1)随着节段的降低,a、b距离逐渐增大,j距离逐渐减小,L_(1/2)节段和L_(2/3)节段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随着节段降低,d距离先减小后增大,f距离逐渐减小,c、e、g、h、i距离逐渐增大,L_(2/3)节段和L_(3/4)节段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i距离为自然状态无牵拉神经根情况下的最短距离,M_(1)、M_(2)、N_(1)、N_(2)四点之间即为安全区面积,通过S、X分别向下、向上咬除骨质到上下终板,暴露椎间隙,向外开窗g距离到M_(2),可避免损伤出口神经根;(4)综上所述,上腰椎具有独特的解剖学特点,通过对神经根、硬脊膜、椎间隙进行相关测量,所得参数可为单孔分体内镜临床手术提供参考依据,使手术更加精准、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分体内镜 上腰椎 椎间盘突出症 三维重建 影像学解剖
下载PDF
3D-CT指导单孔分体脊柱内镜精准切除钩状突减压颈神经的安全性研究
3
作者 刘昌震 王红艳 +4 位作者 孙兆忠 孙宁 冯志萌 李洒 李岳飞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15-521,共7页
目的:观测钩状突尖端(uncinate process tip,UPT)、椎弓根峡部和颈神经之间的位置关系,为单孔分体脊柱内镜辅助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中钩状突精准切除实现颈神经彻底减压提供临床数据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21年1月滨州... 目的:观测钩状突尖端(uncinate process tip,UPT)、椎弓根峡部和颈神经之间的位置关系,为单孔分体脊柱内镜辅助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中钩状突精准切除实现颈神经彻底减压提供临床数据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21年1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的2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资料,并在Mimics21.0上观测C3~4至C7~T1相关参数:UPT分别至UPT所在矢状面的颈神经前缘前后距离(a)、UPT所在矢状面的颈神经下缘垂直距离(b)、颈神经起点上缘左右距离(c)、颈神经起点上缘垂直距离(d)、颈神经起点下缘垂直距离(e)、椎弓根峡部外侧缘前后距离(f)、椎弓根峡部外侧缘左右距离(g)、颈神经外展角(∠A)、前倾角(∠B)。结果:C_(3~4)至C_(7)~T_(1),同节段不同性别、不同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节段b、e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减压UPT所在矢状面的颈神经下缘即可实现颈神经起点下缘减压;随着C_(3~4)至C_(7)~T_(1)节段降低,a逐渐减小;b、d、e、g、∠A、∠B逐渐增加;c、f先增加后减小(P<0.05)。结论:以UPT作为重要骨性标志点,明确颈神经减压范围并精准切除钩状突。UPT向前(0.9±0.5)mm至(2.3±1.3)mm至椎弓根峡部外侧缘,向外磨透钩状突,可完成UPT至椎弓根区出口处颈神经腹侧减压;向上(5.5±2.1)mm至(8.0±3.0)mm、向内(1.1±0.5)mm至(1.9±0.9)mm分别磨除部分上位椎体和钩状突后外侧壁增生骨赘,可显露硬脊膜外侧缘和颈神经起点上缘,完成UPT至颈神经起点减压,为手术精准切除钩状突安全减压颈神经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CT 单孔分体脊柱内镜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 钩状突尖端
下载PDF
微创单孔分体内镜技术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术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疗效分析
4
作者 侯东坡 黄卫国 +3 位作者 王建光 曹帅 丁一 许俊川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7期587-593,共7页
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微创单孔分体内镜技术(one-hole split endoscope,OSE)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术(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fixation,PPSF)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multi-segments lumbar spinal stenosis,MLS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 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微创单孔分体内镜技术(one-hole split endoscope,OSE)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术(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fixation,PPSF)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multi-segments lumbar spinal stenosis,MLS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北京民航总医院收治的52例MLSS患者资料,伴有腰椎不稳行OSE减压融合联合PPSF术(OSE融合组),不伴有腰椎不稳行OSE单纯减压术(OSE减压组)。OSE融合组共30例,男10例,女20例;年龄51~82岁,平均(61.54±14.62)岁;OSE减压组共22例,男7例,女15例;年龄52~85岁,平均(62.37±15.23)岁;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手术并发症。记录手术前后腰背部和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影像学参数包括腰椎前凸角度(lumbar lordosis angle,LLA)和责任节段椎间隙高度(mean disc height,MDH)。结果患者均获随访,OSE融合组随访时间12~32个月,平均(18.36±9.45)个月;OSE减压组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7.94±10.23)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腰背部及下肢VAS评分和ODI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E融合组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的MDH和LLA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共3例,均为OSE融合组患者:2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神经损伤症状加重,考虑为术中牵扯神经根所致,术后给予小剂量激素、脱水及营养神经等治疗,并加强康复锻炼,症状逐渐缓解;1例患者发生术中硬膜撕裂,术中严密缝合撕裂口,术后头低脚高卧床,放置伤口引流管后好转。结论本研究的初步结果显示,OSE单纯减压术和OSE减压融合联合PPSF术,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OSE技术联合PPSF能够有效缓解MLSS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术中创伤小、出血较少、术野清晰、操作灵活、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需要严格把握适应证,根据MLSS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做到个体化精准微创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分体内镜技术 经皮椎弓根螺钉术 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不稳
下载PDF
柴油机分段喷射及涡流匹配燃烧和排放特性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向荣 高浩卜 +2 位作者 赵陆明 苏立旺 刘福水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共8页
为探究柴油机分段喷射及涡流改善燃油经济性的潜力和机理,在单缸机上进行了有、无进气涡流时不同分段喷射策略的试验,5%,预喷比例、10°,CA间隔工况的燃油消耗率比单次喷射降低6.1,g/(k W·h),NO_x排放增加200×10^(-6)(体... 为探究柴油机分段喷射及涡流改善燃油经济性的潜力和机理,在单缸机上进行了有、无进气涡流时不同分段喷射策略的试验,5%,预喷比例、10°,CA间隔工况的燃油消耗率比单次喷射降低6.1,g/(k W·h),NO_x排放增加200×10^(-6)(体积分数);有、无涡流对比试验中,在过量空气系数为1.6时,加入涡流比为1.0的涡流,燃油消耗率仍降低2.0,g/(k W·h),NO_x排放增加120×10^(-6).内窥镜试验利用KL因子表征碳烟浓度,上止点后16°,CA,单次喷射工况KL因子为1.22,分段喷射工况KL因子为0.75,有涡流分段喷射工况KL因子为0.21.仿真分析表明,小预喷、短间隔分段喷射和适当进气涡流的加入,均使得主喷油束可以利用预喷产生的热氛围且不被其束缚,从而改善燃油经济性,降低缸内碳烟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分段喷射 燃烧过程 进气涡流 内窥镜 仿真计算
下载PDF
三维CT评估单孔分体内镜治疗L4/5滑脱症椎间融合术的安全性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昌震 孙宁 +6 位作者 朱锴 刘鑫 窦永峰 王建业 毕经纬 朱腾月 孙兆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884-2891,共8页
背景:新型的单孔分体内镜技术已用于治疗腰椎滑脱症,但尚无该技术安全性、可行性、有效性的文献。目的:通过腰椎CT三维重建,观测骨性标志点与L_(4)、L_(5)神经及椎间隙位置关系,评估单孔分体内镜L_(4/5)滑脱症椎体间融合术的安全性。方... 背景:新型的单孔分体内镜技术已用于治疗腰椎滑脱症,但尚无该技术安全性、可行性、有效性的文献。目的:通过腰椎CT三维重建,观测骨性标志点与L_(4)、L_(5)神经及椎间隙位置关系,评估单孔分体内镜L_(4/5)滑脱症椎体间融合术的安全性。方法:26例Ⅰ度L_(4/5)滑脱症患者(滑脱组)和26例志愿者(正常组),均行腰椎CT扫描,导入Mimics 17.0软件,测量参数:①测量垂直距离。a,b:L_(5)上终板与L_(5)上关节突冠状位关节面内侧缘交点(N)分别至乳突后缘最高点(R)和L_(5)上关节突尖部(S);c:L_(4)下关节突尖部(X)至N所在矢状面与L_(4)下终板交点(M)。②测量水平距离。d:R至N所在横断面与L_(4)出口神经根下缘交点(N_(1));e:R至M所在横断面与L_(4)出口神经根下缘交点(M_(1));f:N至N所在横断面与神经组织外侧缘交点(N_(2));g:N_(1)至N_(2);h:M_(1)至M_(2);i:N_(2)至M_(1);j:M_(1)至L_(5)上关节突矢状位关节面后缘(R_(1))。③9例患者行单孔分体内镜椎体间植骨融合术,采用腰腿痛目测类比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36条目简明量表(Short-form 36,SF-36)评估疗效。结果与结论:①滑脱组b,c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显露L_(4/5)椎间盘只需去除等量的上、下关节突和/或椎板骨质。②两组d,e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应根据病理变化数据规划手术。③两组f,g,i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退行性滑脱未改变行走与出口神经的位置关系,在两者恒定不变的横向工作区置入融合器是安全的。④9例腰椎滑脱症患者末次随访的目测类比评分、JOA、ODI及SF-36评分均较术前、术后6个月明显改善(P<0.05)。⑤安全开窗范围:S向下(11.78±2.34)mm至N、X向上达L_(4)下终板分别显露椎间盘上、下缘;向外开窗至M_(1)不会伤及L_(4)神经;向内减压谨防损伤N及其附近的L_(5)神经。了解新型的单孔分体内镜技术特点有助于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单孔分体内镜 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MIMICS 腰椎CT三维重建
下载PDF
单孔分体内镜治疗中重度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9
7
作者 张玉红 张民 +5 位作者 戴国华 田霖 芦怀旺 刘彬 胡鹏 孙兆忠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7-44,共8页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单孔分体内镜(one-hole split endoscope,OSE)技术和单侧双通道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技术治疗中重度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21年1月~2021年7月采用OSE技术和UBE技术治疗...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单孔分体内镜(one-hole split endoscope,OSE)技术和单侧双通道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技术治疗中重度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21年1月~2021年7月采用OSE技术和UBE技术治疗的159例中重度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UBE组80例,男32例,女48例,年龄59.63±7.97岁,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3.27±1.73kg/m^(2),L3/4节段10例,L4/5节段45例,L5/S1节段25例,单侧减压47例,双侧减压33例;OSE组79例,男37例,女42例,年龄56.70±11.75岁,BMI 23.64±1.76kg/m^(2),L3/4节段8例,L4/5节段50例,L5/S1节段21例,单侧减压48例,双侧减压31例.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前后腰椎动力位X线片的手术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及矢状位平移量(sagittal translation,ST)、手术节段三维CT轴位关节面长度及小关节内切角度、MRI T2加权像轴位手术节段椎管横截面积.术前、术后次日、3个月、1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估腰痛和腿痛程度,采用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功能改善情况,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cnab评估临床疗效.分析并比较两组手术前后临床评分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OSE组与UBE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UBE组相比,OSE组切口更小(2.12±0.22cm vs 2.70±0.4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次日、3个月、1年的腰痛及下肢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3个月、1年的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组内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手术节段ST、ROM比较及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小关节内切角度及关节突保留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手术节段椎管横截面积较术前明显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优良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UBE技术一样,应用OSE技术治疗中重度腰椎管狭窄症,减压充分,早期临床疗效确切,远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分体内镜 单侧双通道内镜 腰椎管狭窄症 减压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经单孔分体内镜下单侧减压与双侧减压治疗单侧症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玉红 冯波 +3 位作者 戴国华 苏炜良 胡鹏 耿晓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94-1002,共9页
目的:探讨应用单孔分体内镜(one-hole split endoscope,OSE)技术行单侧减压或双侧减压治疗中老年单侧症状中重度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患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21年1月~2021年12月应用OSE技术... 目的:探讨应用单孔分体内镜(one-hole split endoscope,OSE)技术行单侧减压或双侧减压治疗中老年单侧症状中重度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患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21年1月~2021年12月应用OSE技术行单侧减压与双侧减压治疗的中重度腰椎管狭窄症的中老年患者,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共12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单、双侧减压组(A、B组)分别为60例。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腰椎动力X线片的手术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及矢状位平移量(sagittal translation,ST)、入路侧关节面保留率及手术节段椎管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 of the canal,CAC)。术前及术后7d、3个月、18个月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估腰痛和腿痛程度,采用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功能改善情况,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cnab评估临床疗效,分析并比较两组手术前后临床疗效评估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与B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术中出血量均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的腰痛及腿痛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组内术后各指标随时间推移改善显著,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3个月、18个月B组腰痛及腿痛VAS评分和ODI均较A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手术节段ST、RO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关节面保留率B组较A组更高(P<0.05)。手术节段CAC术前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B组较A组更大(P<0.05),CAC改善率B组较A组更高(P<0.05);两组术后CAC较术前均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个月的优良率A组为86.7%,B组为91.7%,两组间优良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1例术后出现健侧下肢麻木不适症状,B组发生1例轻度硬脊膜撕裂。结论:OSE技术行单侧减压和双侧减压治疗中老年单侧症状的中重度中央管及双侧侧隐窝狭窄LSS安全有效,早期临床疗效确切,其中双侧减压较单侧减压更充分,临床疗效更优,但远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分体内镜 腰椎管狭窄症 单侧减压 双侧减压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单孔分体内镜治疗非相邻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
9
作者 于先凯 赵子豪 +2 位作者 赵加庆 李岳飞 耿晓鹏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15期2196-2199,共4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导致腰腿痛常见原因之一,其治疗以功能锻炼等保守治疗为主,经保守治疗无效后,需进一步手术干预[1]。依据腰椎间盘突出程度及影像特点,可分为膨出型、突出型、脱出型、游离型,其中脱出型和...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导致腰腿痛常见原因之一,其治疗以功能锻炼等保守治疗为主,经保守治疗无效后,需进一步手术干预[1]。依据腰椎间盘突出程度及影像特点,可分为膨出型、突出型、脱出型、游离型,其中脱出型和游离型需手术治疗[2]。经皮脊柱内镜与单侧双通道内镜是治疗LDH常用的微创方式,且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非相邻双节段 单孔分体内镜 脊柱内镜
下载PDF
单孔分体内镜钩状突切除术椎动脉的安全性分析
10
作者 刘昌震 王红艳 +3 位作者 张东进 孙宁 冯志萌 孙兆忠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267-270,共4页
目的通过三维重建技术观测骨骺环后缘、钩状突、椎弓根峡部和椎动脉的毗邻关系,测量分析单孔分体内镜在钩状突切除过程中动脉的安全距离。方法1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行头颈联合CT血管造影,重建三维模型,分别测量C_(3/4)~C_(6/7)骨骺环... 目的通过三维重建技术观测骨骺环后缘、钩状突、椎弓根峡部和椎动脉的毗邻关系,测量分析单孔分体内镜在钩状突切除过程中动脉的安全距离。方法1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行头颈联合CT血管造影,重建三维模型,分别测量C_(3/4)~C_(6/7)骨骺环后缘最低点(L)分别至椎动脉后壁的前后距离(a)和椎动脉内侧壁的左右距离(b),椎弓根峡部外侧缘分别至椎动脉后壁的前后距离(c)和椎动脉内侧壁的左右距离(d),L所在横断面上椎动脉后壁所在冠状面和钩状突外侧壁的交点(P)至椎动脉内侧壁的左右距离(e)、L至椎弓根峡部外侧缘的前后距离(f)。结果C_(3/4)~C_(6/7),L、P和椎弓根峡部外侧缘分别至椎动脉的距离,随着节段降低,a、b、c、d、e均逐渐增加,P<0.05。L至椎弓根峡部外侧缘的距离,随着节段降低,f先增加后减小,P<0.05。L向前减压(1.23±0.75)mm~(4.06±1.07)mm至椎间孔区出口处(椎弓根峡部)完成颈神经减压,继续向前(2.74±0.60)mm~(5.34±1.19)mm至椎动脉后壁,P向外(0.99±0.42)mm~(1.29±0.41)mm至椎动脉内侧壁。椎动脉位于椎弓根峡部外侧缘附近,向前至椎动脉后壁,向外或向内至椎动脉内侧壁。减压至椎间孔区出口处要谨防损伤椎动脉。结论钩状突切除术以L作为标志点,术前精准定位椎动脉,为术中椎动脉的安全提供了临床参考,使手术更加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分体内镜 神经根型颈椎病 钩状突 椎动脉
下载PDF
超声骨刀辅助下单孔分体内镜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11
作者 谭芳 张燕 +6 位作者 张锋 胡鹏 王明飞 韩帅 宋鑫 于涛 王健 《中华全科医学》 2024年第11期1868-1871,共4页
目的探讨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CLDH)采用超声骨刀辅助单孔分体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OSED)治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2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25例CLDH患者资料,患者均应用超声骨刀... 目的探讨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CLDH)采用超声骨刀辅助单孔分体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OSED)治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2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25例CLDH患者资料,患者均应用超声骨刀辅助完成OSED。观察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次数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等情况。比较患者术前、术后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椎间盘CT横截面的钙化突出物面积;在末次随访时使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25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未发生严重血管神经损伤的并发症。切口长度为(2.01±0.26)cm,手术用时为(87.40±12.84)min,手术出血量为(52.40±28.33)mL,术中透视次数为(2.88±1.01)次,术后下床时间为(22.56±7.80)h。患者术后各时间段腰痛、腿痛VAS评分及ODI指数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椎间盘CT横截面钙化物面积明显减小(P<0.001)。患者手术优良率达到92.0%(23/25)。结论应用超声骨刀辅助OSED治疗CLDH的疗效满意,具有创伤小、钙化突出物切除充分、并发症少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分体内镜 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超声骨刀 椎间盘切除术
原文传递
L_(4/5)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内镜治疗的影像测量
12
作者 冯志萌 杜衍志 +3 位作者 孙兆忠 孙宁 于洪建 任佳彬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987-1993,共7页
[目的]在三维模型确定与镜下观测一致的骨性标志点,测量辅助单孔分体内镜准确定位并安全减压L_(4)出口神经根的参数。[方法]构建34例L_(4/5)单侧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CT三维模型,以横突根部下缘与峡部外侧缘的交点(intersection... [目的]在三维模型确定与镜下观测一致的骨性标志点,测量辅助单孔分体内镜准确定位并安全减压L_(4)出口神经根的参数。[方法]构建34例L_(4/5)单侧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CT三维模型,以横突根部下缘与峡部外侧缘的交点(intersection of the lower margin of the transverse process root with the lateral margin of the isthmus,ITPI)为骨性标志点,分别在ITPI所在的矢状面测量相关指标,并进行男女间、健侧与患侧的比较。[结果]L_(4)出口神经根下缘投影于L_(4/5)椎间隙之上,健侧占比(4/34,11.8%)小于患侧占比(18/34,52.9%),投影于L_(4/5)椎间隙之内,健侧占比(30/34,88.2%)大于患侧占比(12/34,35.3%)。分别测量ITPI至L_(4)出口神经根上缘的垂直距离、L_(4)出口神经根下缘的垂直距离、L_(4)出口神经根后缘的前后水平距离、L_(4)下终板的垂直距离、L_(5)上终板的垂直距离、L_(4)椎弓根下缘的垂直距离;ITPI分别至L_(4)下终板最外侧缘的左右水平距离以及其所在矢状面上L_(4)出口神经根上缘的垂直距离、L_(4)出口神经根下缘的垂直距离、L_(4)下终板的垂直距离、L_(5)上终板的垂直距离;ITPI分别至L_(4)椎弓根内侧壁的左右水平距离、硬脊膜外侧缘的左右水平距离,以上指标男女间、健患侧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测量指标与年龄、BMI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以L_(4)横突根部下缘与峡部外侧缘交点作为骨性标志点,无需向上探查,只需向外、向下磨除部分骨质即可显露并安全减压L_(4)出口神经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 出口神经根 单孔分体内镜 三维模型
原文传递
改良俯卧分腿位双镜联合处理复杂性肾结石合并同侧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0
13
作者 王大明 于德新 +4 位作者 谢栋栋 丁德茂 陈磊 张志强 刘志奇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85-689,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俯卧分腿位双镜联合处理复杂性肾结石合并同侧输尿管结石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56例复杂性肾结石合并同侧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改良俯卧分腿位双镜联合处理复杂性肾结石合并同侧输尿管结石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56例复杂性肾结石合并同侧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改良俯卧分腿位组(观察组)28例和传统先截石位后俯卧位组(对照组)28例.观察组男11例、女17例,平均年龄(54.1±10.2)岁,体质指数(23.8±2.9) kg/m^2,结石位于左侧、右侧各14例,肾结石累及肾盏数量(2.4±0.7)个,肾结石最大横截面积(870.9±157.7) mm^2,肾结石Guy's分级Ⅰ级3例、Ⅱ级11例、Ⅲ级14例,肾结石S.T.O.N.E评分(8.7±1.3)分,输尿管结石S.T.O.N.E评分(13.1±1.6)分.对照组男15例、女13例,平均年龄(57.0±8.3)岁,体质指数(24.4±2.9) kg/m^2,结石位于左侧17例、右侧11例,肾结石累及肾盏数量(2.1±0.7)个,肾结石最大横截面积(808.8±189.6)mm^2,肾结石Guy's分级Ⅰ级5例、Ⅱ级15例、Ⅲ级7例、Ⅳ级1例,肾结石S.T.O.N.E评分(8.5±0.6)分,输尿管结石S.T.O.N.E评分(12.4±1.7)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采用改良俯卧分腿位.全麻后将患者安置成俯卧位,双腿分别置于左右腿板,健侧腿板展开90°,健侧髋关节屈曲90°外展,膝关节屈曲90°置于腿板上,患侧下肢伸直稍外展,患者体位形如汉字“片”.经尿道置入输尿管镜时将手术床调至头低臀高位与水平线呈30°角,待输尿管镜进入输尿管后调至水平位.术者1于患侧腋后线11肋间或12肋下行超声定位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肾穿刺扩张为F22/24标准通道,置入肾镜,应用EMS超声或气压弹道清石.术者2用输尿管镜对输尿管下段结石行气压弹道碎石,将输尿管上段结石推至肾盂内,由术者1碎石后经皮肾通道取出.对于穿刺通道平行盏结石或肾镜无法寻及结石,术者2置入软镜鞘,用输尿管软镜逆行进入肾盂,协助肾镜寻找结石,必要时监控附加通道的建立.完全清石后,术者1经肾镜顺行置入输尿管支架管,术者2将输尿管镜退至膀胱,并观察支架管头端进入膀胱,置造瘘管及导尿管后手术结束.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先取截石位,输尿管镜经尿道逆行进入输尿管内,行气压弹道碎石,部分结石可推至肾盂内,然后置入输尿管导管和导尿管,改俯卧位行标准通道PCNL.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术后住院天数、再手术率、并发症Clavien-Dindo严重程度分级.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77.8±27.3)min和(94.4±22.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3例肾及输尿管结石完全清除,3例再次手术;对照组16例结石完全清除,10例再次手术,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5例发生并发症,分别为轻度出血2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1例、肺部感染1例、心力衰竭1例,Clavien-Dindo分级Ⅰ级4例、Ⅱ级1例;对照组8例发生并发症,分别为轻度出血3例、严重出血1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3例、肾周积液伴感染1例,Clavien-Dindo分级Ⅰ级4例、Ⅱ级2例、Ⅲ级2例,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例Ⅲ级并发症中,1例术后严重出血行介入栓塞治疗,1例肾周积液伴感染行穿刺引流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6.5±1.2)d和(7.0±2.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俯卧分腿位双镜联合处理复杂性肾结石合并同侧输尿管结石安全、可行,可减少手术时间、提高结石清除率,减少再次手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结石 俯卧分腿位 双镜联合 复杂性
原文传递
双侧同时内镜手术治疗双侧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大明 丁德茂 +4 位作者 谢栋栋 于德新 刘志奇 王登殿 李恩来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俯卧分腿位下双侧同时内镜手术治疗双侧上尿路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5月—2021年3月在俯卧分腿位下双侧同时内镜手术治疗的20例双侧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一... 目的:探讨俯卧分腿位下双侧同时内镜手术治疗双侧上尿路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5月—2021年3月在俯卧分腿位下双侧同时内镜手术治疗的20例双侧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一侧行经皮肾镜取石术,另一侧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手术由两组医生同时完成,记录患者血红蛋白、肾功能的变化,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83.8±21.4)min,术后平均住院天数(6.8±1.8)d,术后一期结石清除率为85%(17/20)。术后第1天平均血红蛋白为(112.4±22.9)g/L,低于术前平均血红蛋白[(123.8±22.7)g/L](P<0.05);术后第1天平均血肌酐为(126.1±49.3)μmol/L,高于术前平均血肌酐[(102.9±45.9)μmol/L](P<0.05);术后第1天平均胱抑素C为(1.1±0.6)mg/L,低于术前平均胱抑素C[(1.3±0.7)mg/L](P<0.05)。所有患者术后3~5 d肌酐基本降至正常或术前水平。术后4例发生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Ⅰ级3例,Ⅱ级1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俯卧分腿位下双侧内镜同时治疗双侧上尿路结石安全、可行,在有效的手术时间内提高双侧结石清除率,减少麻醉暴露时间和手术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尿路结石 俯卧分腿位 双侧同时内镜手术 内镜联合肾内手术 经皮肾镜取石术
原文传递
单孔分体内镜辅助后外侧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L_(4、5)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昌震 黄卫国 +6 位作者 李骥征 耿晓鹏 窦永峰 曹帅 侯东坡 朱腾月 孙兆忠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89-995,共7页
目的对比单孔分体内镜(one-hole split endoscope,OSE)辅助后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和传统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L_(4、5)退变性腰椎滑脱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的... 目的对比单孔分体内镜(one-hole split endoscope,OSE)辅助后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和传统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L_(4、5)退变性腰椎滑脱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2月—2022年3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58例DLS患者,其中26例采用OSE辅助后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OSE组),32例采用PLIF治疗(PLIF组)。两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Meyerding分度、下肢症状侧别、减压侧别、狭窄类型及术前腰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腿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间隙前缘和后缘高度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通过术前,术后1、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腿痛VAS评分、ODI,术前及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椎间隙前缘和后缘高度,以及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末次随访时采用Bridwell法评估椎间融合情况。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与PLIF组相比,OSE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减少,但手术时间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SE组术中均未发生神经根损伤、硬膜囊撕裂等并发症;PLIF组发生硬膜囊撕裂、硬膜外血肿各1例,经保守治疗后治愈。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20个月,平均15.5个月;均无融合器松动、下沉和移位等并发症发生。两组术后各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ODI及椎间隙前、后缘高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除术后1个月OSE组腰痛VAS评分优于PLIF组(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两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均获骨性融合,两组椎间融合情况及改良MacNab疗效评价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SE辅助后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L_(4、5) DLS,虽然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但术后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手术安全有效,早期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分体内镜 后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腰椎滑脱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