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mplification Effect of Peak Ground Motion Acceleration in ClassⅡ and Ⅲ Sites over Shandong Province 被引量:1
1
作者 Diao Ting Chen Shijun Jiang Zaofeng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11年第4期498-506,共9页
In this paper, the amplification factor (ks ) of peek ground motion with different exceedance probability in class Ⅱ and Ⅲ sites over Shandong Province was estimated by analyzing the seismic response data of soil ... In this paper, the amplification factor (ks ) of peek ground motion with different exceedance probability in class Ⅱ and Ⅲ sites over Shandong Province was estimated by analyzing the seismic response data of soil layers collected from 358 boreholes of class Ⅱ sites and 140 boreholes of class Ⅲ site. From the results, one can conclude that: (1) The scatter plot of ks generally obeys a normal distribution ; (2) ks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trength of input ground motion, which is more apparent in Class Ⅲ site than in class lI site; (3) for class Ⅱ site, with the increase of depth of the bedrock interface where ground motion inputs, ks increases gradually until to a stable value when the depth reaches up to approximately 20 meters or larger. Yet, for class Ⅲ site, ks is insensitive to the depth; (4) the average of ks for class Ⅱ site is 1.47, slightly larger than that used in the Seismic Ground Motion Parameters Zonation Map of China ( GB 18306-2001 ). Also, ks in class Ⅱ and Ⅲ sites at different levels of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over Shandong Province is preliminarily discussed in the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ground motion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Site condition Exceedanceprobability amplification factor
下载PDF
Attenuation of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s from the great Wenchuan earthquake 被引量:14
2
作者 Wang Dong Xie Lili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09年第2期179-188,共10页
Over 800 accelerograms recorded by 272 ground-level stations during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rupture distance, local site conditions and azimuth on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s (PGAs... Over 800 accelerograms recorded by 272 ground-level stations during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rupture distance, local site conditions and azimuth on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s (PGAs). To achie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 motion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the EW, NS and UD components of PGAs are obtained.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EW and NS components, the fault-normal and fault-parallel components, and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components of PGAs are performed, and the regression formula of the vertical-to-horizontal ratio of PGAs is developed. The attenuation relationship of peak horizontal accelerations (PHAs) is compared with several contemporary attenuation relationships. In addition, an analysis of residuals is conducted to identify the potential effects of rupture distance, azimuth and site conditions on the observed values of PHAs. The analysis focuses on medium-hard soil site conditions, as they provided most of the data used in this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nchuan earthquake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pga ATTENUATION rupture distance AZIMUTH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the cumulative absolute velocity and acceleration peak value based on Wenchuan earthquake data 被引量:1
3
作者 Xia Jiening Chen Zhigao +3 位作者 Huang Jun Yang Jiang Yang Jian Wu Peng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4年第3期46-54,共9页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presents the cumulative absolute velocity (CAV) parameters of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Additionally, the CAV calculated from recorded data for the earthquake is compared to the peak ground a...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presents the cumulative absolute velocity (CAV) parameters of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Additionally, the CAV calculated from recorded data for the earthquake is compared to the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A), based on a brief analysis of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ccordingly, the paper studi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AV and PGA, and 3 CAV/PGA ratio charts were obtained in three different sub-directions. Linear and polynomial fitting operations were then used to analyze the potential discipline and characteristics in these directions. Finally, in the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applicability of using the CAV parameter for earthquake observation systems, and the CAV parameter was paired with the currently used PGA to provide earthquake observers and emergency responders with a theoretical ba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nchuan earthquake Cumulative Absolute Vlocity(CAV)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pga comparative analysis FITTING
下载PDF
基于监测台网加速度信号分析的上海周边区域地震影响评价
4
作者 任晓崧 任广震 +1 位作者 王泽亚 宗刚 《结构工程师》 2024年第2期101-109,共9页
2021年11月至2023年8月期间,上海市周边区域共发生了5次有感地震,分别为江苏盐城市大丰区海域5.0级、江苏常州市天宁区4.2级、黄海海域4.8级、上海市青浦区3.1级和山东德州市平原县5.5级地震,同济大学监测台网的4个测站捕获了这5次地震... 2021年11月至2023年8月期间,上海市周边区域共发生了5次有感地震,分别为江苏盐城市大丰区海域5.0级、江苏常州市天宁区4.2级、黄海海域4.8级、上海市青浦区3.1级和山东德州市平原县5.5级地震,同济大学监测台网的4个测站捕获了这5次地震的场地和典型结构加速度信号,分析了各次地震作用下场地和典型结构的加速度信号的峰值及持时,探讨了各次地震信号的反应谱特征,对照设计反应谱曲线的第一特征段和第二特征段,对这5次周边区域地震对上海市的影响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周边区域 有感地震 场地加速度峰值 楼层加速度峰值 反应谱
下载PDF
顺倾及反倾层状碎裂结构斜坡地震反应的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
5
作者 王通 刘先峰 +4 位作者 袁胜洋 蒋关鲁 胡金山 邵珠杰 田士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9-501,共13页
西南艰险山区分布着大量的不同倾向的层状碎裂结构斜坡,地震作用下极易发生崩塌、滑坡等灾害,对在建的川藏铁路造成严重威胁。通过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了强震条件下顺倾、反倾层状碎裂结构斜坡的动力响应、失稳破坏模式以及能量传... 西南艰险山区分布着大量的不同倾向的层状碎裂结构斜坡,地震作用下极易发生崩塌、滑坡等灾害,对在建的川藏铁路造成严重威胁。通过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了强震条件下顺倾、反倾层状碎裂结构斜坡的动力响应、失稳破坏模式以及能量传递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反倾斜坡的抗震性能显著优于顺倾斜坡;顺倾斜坡的破坏模式主要为拉裂-剪切-隆起-滑移型破坏,反倾斜坡的破坏模式主要为拉伸-弯曲-倾倒-崩塌型破坏;反倾斜坡的自振频率高于顺倾斜坡,顺倾斜坡的自振频率随震级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而反倾斜坡的自振频率在地震波幅值为0.4g~0.7g时出现反复震荡现象;顺倾斜坡存在明显的高程放大效应和趋表效应,反倾斜坡存在高程放大效应,其内部的加速度响应大于坡表。边际谱识别显示:顺倾斜坡的边际谱幅值(peak of marginal spectrum amplitude,简称PMSA)突变在坡腰上部最显著,说明该位置附近地震波的能量损失最大,反映出顺倾斜坡在坡腰上部附近形成了滑动破坏面;反倾斜坡的PMSA在坡肩处降低得最为显著,反映出坡肩部位损伤最为严重,易发生局部崩塌破坏。分析结果与试验现象能够较好地吻合,进一步揭示了不同结构类型层状碎裂结构斜坡在强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与失稳破坏模式,为川藏铁路的安全建设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倾斜坡 反倾斜坡 振动台试验 地震加速度峰值(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简称pga)放大系数 破坏模式 损伤识别
下载PDF
震源机制类型对近场峰值加速度(PGA)分布的影响——以唐山和汶川震区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孙丽娜 王晓山 +3 位作者 杨家亮 张素欣 刁桂苓 冯向东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9-167,共9页
利用首都圈强震台网比较密集的数字地震记录,研究2003年4月发生在唐山震区的2次4级地震。利用布设在四川、甘肃、陕西的强震台网和临时强震台网的资料,研究2008年7月和8月发生在四川汶川的2次6级地震。得到正断层和走向滑动断层、逆冲... 利用首都圈强震台网比较密集的数字地震记录,研究2003年4月发生在唐山震区的2次4级地震。利用布设在四川、甘肃、陕西的强震台网和临时强震台网的资料,研究2008年7月和8月发生在四川汶川的2次6级地震。得到正断层和走向滑动断层、逆冲断层和走向滑动断层的地震近场PGA分布的差异。结果表明,这种差异是显著的。不仅大震的PGA近场分布复杂,中小地震也是如此。经频谱分析发现,这种影响出现差异的地震波频率较低,城市化的建筑向高层大型发展,其自振周期相应较长。近直立走向滑动地震的PGA高值区沿断层对称分布,而正断层和逆断层则集中在断层上盘,这对于破坏性地震应急救援中力量、物资的投入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 唐山震区 汶川震区 峰值加速度(pga) 近场 低频地震波 应急救援
下载PDF
基于Matlab的地震动参数综合确定
7
作者 邵磊 胡刚 《地震科学进展》 2024年第8期515-522,共8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Matlab编写的用于确定场地地震动参数的程序,从输入、处理和输出3大框架模块,结合笔者理解与经验对设计地震参数的确定过程进行较为详细分析。程序使用1个Excel文件整体控制输入参数,综合考虑了峰值加速度、场地类别... 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Matlab编写的用于确定场地地震动参数的程序,从输入、处理和输出3大框架模块,结合笔者理解与经验对设计地震参数的确定过程进行较为详细分析。程序使用1个Excel文件整体控制输入参数,综合考虑了峰值加速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区划图调整系数等因素,简化繁杂的反应谱数据处理过程,使用了不同规范推荐的规准谱,实现了钻孔反应谱的自动标定、自动保存图件并导出地震动参数表格;程序可对不同设计基准期、不同超越概率水准的多个钻孔、多条土层反应谱数据一次性综合分析,在处理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等多场点工程项目时十分高效。文中对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的实例进行了应用分析,程序既可以处理基岩反应谱,也可以对钻孔反应谱进行整体分析或单独分析,得到较为合理的场地地震动参数,有助于场地地震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值加速度 反应谱 规准谱 特征周期 地震影响系数
下载PDF
地下结构对地表加速度峰值影响分析
8
作者 徐琨鹏 程新俊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0-94,共5页
地下结构对地震动传播路径有较大的改变,集中表现为改变地表的地震动特性,导致建立在地表的邻近建筑产生复杂的地震响应。通过建立包含矩形地下结构的土-结构模型和自由场模型,结合所定义的地表水平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分析了地下结构... 地下结构对地震动传播路径有较大的改变,集中表现为改变地表的地震动特性,导致建立在地表的邻近建筑产生复杂的地震响应。通过建立包含矩形地下结构的土-结构模型和自由场模型,结合所定义的地表水平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分析了地下结构埋深、地下结构弹性模量、地震动频率等因素对地表水平方向加速度幅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表距离地下结构侧边0.5~1.5倍结构宽度位置会出现一个明显的放大系数峰值点;增加地下结构埋深有利于减小地下结构对地表加速度的影响;地表水平加速度放大系数随着结构弹性模量的增大而增大;低频地震动对地表加速度改变较小,而高频地震动对地表加速度的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 地表加速度峰值 土-结构相互作用 放大系数
下载PDF
谱强度SI和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参数在高铁列车地震预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崔恩文 郭恩栋 李娆饶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0-95,共6页
为了降低没有破坏性的高频小震对高铁地震报警的干扰,引入谱强度SI参数作为报警参数,分析其在高铁地震报警中的适用性。研究发现低频振动对SI的影响比高频振动大,对于高铁线路附近的高频小震,SI参数能有效的排除,但对于破坏性不大的远... 为了降低没有破坏性的高频小震对高铁地震报警的干扰,引入谱强度SI参数作为报警参数,分析其在高铁地震报警中的适用性。研究发现低频振动对SI的影响比高频振动大,对于高铁线路附近的高频小震,SI参数能有效的排除,但对于破坏性不大的远震大震可能会引发报警,从而产生误报现象,影响高铁列车运行效率。为了降低SI在破坏性小的远震大震中的误报率,本文引入PGA与SI作为报警参数。最后给出了不同时速下基于PGA与SI联合报警的阈值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强度SI 峰值加速度pga 报警参数 联合报警
下载PDF
Vertical-to-horizontal response spectral ratio for offshore ground motions:Analysis and simplified design equation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陈宝魁 王东升 +2 位作者 李宏男 孙治国 李超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期203-216,共14页
In order to study the differences in vertical component between onshore and offshore motions,the vertical-to-horizontal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ratio(V/H PGA ratio) and vertical-to-horizontal response spectral ratio(... In order to study the differences in vertical component between onshore and offshore motions,the vertical-to-horizontal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ratio(V/H PGA ratio) and vertical-to-horizontal response spectral ratio(V/H)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ground motion recordings from the K-NET network and the seafloor earthquake measuring system(SEM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vertical component of offshore motions is lower than that of onshore motions.The V/H PGA ratio of acceleration time histories at offshore stations is about 50%of the ratio at onshore stations.The V/H for offshore ground motions is lower than that for onshore motions,especially for periods less than 0.8 s.Furthermore,based on the results in statistical analysis for offshore recordings in the K-NET,the simplified V/H design equations for offshore motions in minor and moderate earthquakes are proposed for seismic analysis of offshore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ffshore ground motion vertical component simplified design equation vertical-to-horizontal response spectral ratio (V/H) vertical-to-horizontal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ratio (V/H pga ratio) K-NET network seafloor earthquake measuring system (SEMS)
下载PDF
合肥城区基于抗倒塌的地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研究
11
作者 解惠婷 曹均锋 +1 位作者 冯伟栋 彭刘亚 《华南地震》 2023年第4期26-33,共8页
根据合肥城区地貌及第四系分布特征,选取了36个典型钻孔,运用一维等效线性方法,对三种不同超越概率条件下地震动参数进行计算,并对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以及罕遇地震动与基本地震动放大倍数的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覆盖层厚度、地貌特... 根据合肥城区地貌及第四系分布特征,选取了36个典型钻孔,运用一维等效线性方法,对三种不同超越概率条件下地震动参数进行计算,并对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以及罕遇地震动与基本地震动放大倍数的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覆盖层厚度、地貌特征、土层结构对地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及其放大系数的影响显著,且存在一定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城区 抗倒塌 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 地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下载PDF
基于K-NET强震台网的海底地震动特征初探
12
作者 钟紫蓝 郭佳希 +2 位作者 张卜 倪博 赵鑫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14,共8页
为了研究海底地震动的特性,本文基于日本K-NET台网,选取124次地震事件中,5个海底台站和6个陆地台站所记录的981条地震动记录。经过数据筛选与处理,对典型地震动参数、动力放大系数谱和竖向与水平谱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水的存在会... 为了研究海底地震动的特性,本文基于日本K-NET台网,选取124次地震事件中,5个海底台站和6个陆地台站所记录的981条地震动记录。经过数据筛选与处理,对典型地震动参数、动力放大系数谱和竖向与水平谱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水的存在会削弱竖向地震动的高频成分,导致竖向峰值加速度和强震持时要显著小于水平向;海底场地条件对海底地震动有放大作用,则选用陆地地震动进行海洋工程抗震设计会低估地震荷载带来的影响;当周期0.1 s<T<0.8 s时海底地震动的动力放大系数谱大于陆地地震动,最大值要大于抗震规范设计值,沿用现有的陆地抗震设计规范展开海底工程建造存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震动 地震动参数 放大系数谱 峰值加速度比
下载PDF
汶川地震诱发滑坡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对应关系研究 被引量:64
13
作者 王秀英 聂高众 王登伟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2-89,共8页
利用汶川地震获得的地震动记录及峰值加速度数据和收集整理的近3000个崩滑点数据,对汶川地震诱发滑坡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研究,得到如下认识:(1)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与地震诱发崩滑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正相关性,随峰值加... 利用汶川地震获得的地震动记录及峰值加速度数据和收集整理的近3000个崩滑点数据,对汶川地震诱发滑坡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研究,得到如下认识:(1)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与地震诱发崩滑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正相关性,随峰值加速度增加,地震滑坡灾害也逐渐严重。(2)在龙门山震区存在0.2g的峰值加速度分界线,大于此值时,地震滑坡灾害比较严重。(3)整个区域峰值加速度的下限为0.05~0.07g,小于此值时,诱发滑坡的可能性很小。(4)不同地质区域对应斜坡临界加速度有所不同,一般在0.05~0.15g之间变化,平均为0.1g,说明震区斜坡承受地震的水平较差;峰值加速度超过局部场地斜坡临界加速度后,诱发滑坡的可能性增加。得到的峰值加速度研究结果与其他研究结果较为一致,表明利用地震动参数研究地震滑坡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依据峰值加速度与地震滑坡的对应关系,可以对震后滑坡灾害作快速评估,也可以将其应用到地震滑坡灾害预测/区划工作中,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形成很好的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汶川地震 地震滑坡 峰值加速度 触发下限 临界加速度
下载PDF
地震烈度和地震动参数相关性研究进展及讨论 被引量:12
14
作者 丁宝荣 孙景江 +2 位作者 李小东 刘仲伟 杜晶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20,共14页
地震烈度直观反映震害轻重程度,而根据地震动记录推测烈度可大大加速烈度评定进程。另外我国目前抗震设计还处于烈度和地震动参数并用时期,需要两者关系,因此研究烈度与地震动参数(峰值加速度/PGA,峰值速度/PGV)的关系十分必要。本文介... 地震烈度直观反映震害轻重程度,而根据地震动记录推测烈度可大大加速烈度评定进程。另外我国目前抗震设计还处于烈度和地震动参数并用时期,需要两者关系,因此研究烈度与地震动参数(峰值加速度/PGA,峰值速度/PGV)的关系十分必要。本文介绍了中外各国两者相关性研究的历史沿革以及研究成果,并进一步对所有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及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烈度 峰值加速度pga 峰值速度PGV 烈度表
下载PDF
地震动强度对斜坡加速度动力响应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31
15
作者 刘汉香 许强 +1 位作者 范宣梅 徐鸿彪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57-1365,共9页
依托大型振动台试验成果,采用加速度响应峰值PGA及其放大系数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系统地探讨了上硬、下软和上软、下硬两种岩性组合结构斜坡模型,分别在正弦波和天然地震波作用下坡面各高程点的水平向和竖直向加速度响应随震动强度增大的... 依托大型振动台试验成果,采用加速度响应峰值PGA及其放大系数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系统地探讨了上硬、下软和上软、下硬两种岩性组合结构斜坡模型,分别在正弦波和天然地震波作用下坡面各高程点的水平向和竖直向加速度响应随震动强度增大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分析表明:①在天然波作用下两斜坡模型的水平向和竖直向PGA均随震动强度增大而增大,而放大系数则随震动强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②在正弦波作用下两斜坡模型的水平向和竖直向PGA亦随震动强度增大而增大,然而竖直向PGA放大系数随震动强度增大亦有所增大,说明竖直向加速度响应表现出了相对于水平向响应较弱的非线性特征;③在水平向和竖直向地震力作用下加速度响应沿高程表现出的放大效应分别体现在斜坡模型的上段和下段。此外,斜坡模型的加速度响应沿坡面在坡脚、坡中和坡肩等特殊部位出现了多个极值区;④在水平向地震力作用下低频的地震波作用要强于高频地震波,且加速度在上硬、下软岩性组合结构斜坡模型中的响应要强于上软、下硬岩性组合斜坡模型;在竖直向地震力作用下则呈现相反结果。其研究结果对高地震风险山区的防震减灾及灾后重建都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 地震动强度 正弦波 天然地震波 加速度响应峰值 放大系数
下载PDF
软土对基岩峰值加速度的放大作用 被引量:18
16
作者 刘峥 沈建文 +1 位作者 石树中 余湛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7-611,共5页
以美国西部地震观测数据资料为基础,分别建立了基岩和深冲积层场地的峰值加速度衰减规律,探讨了深冲积层对基岩峰值加速度的放大作用.结果表明,美国2003版NEHRP规范对D类和E类场地的放大作用可能明显高估.
关键词 地震动 深冲积层 衰减规律 峰值加速度 放大作用
下载PDF
最大峰值加速度与有效峰值加速度的大小比例关系及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12
17
作者 钟菊芳 胡晓 +1 位作者 易立新 吴胜兴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4-38,共5页
分别以最大峰值加速度(以下简称PGA)和有效峰值加速度(以下简称EPA)为参数,对金沙江流域上12个工程场点进行了地震危险性分析,得到了各个场点在不同的年超越概率下的基岩PGA和EPA值。通过对PGA、EPA值比较分析认为:PGA与EPA值的大小比... 分别以最大峰值加速度(以下简称PGA)和有效峰值加速度(以下简称EPA)为参数,对金沙江流域上12个工程场点进行了地震危险性分析,得到了各个场点在不同的年超越概率下的基岩PGA和EPA值。通过对PGA、EPA值比较分析认为:PGA与EPA值的大小比例关系主要受年超越概率大小的影响,当年超越概率较大时,表现为PGA>EPA;当年超越概率较小时,PGA与EPA的比例关系还与场点周围的潜源分布形式及潜源的震级上限的大小有关,不同的年超越概率、不同的潜源分布形式和震级上限,可使PGA>EPA,也可使PGA<E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峰值加速度(EPA) 最大峰值加速度(pga) 年超越概率 潜在震源
下载PDF
软弱土层对场地地震动峰值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曹均锋 童远林 +4 位作者 李光 冯伟栋 孟凡月 赵朋 董双林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2-197,共6页
以江淮地区某软土场地为原型,构造多种场地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模型,选择Taft(1952N21E)、Kobe(1995EW)和E1-Centro(1940NS)3条强震记录作为地震动输入,采用一维频域等效线性化波动方法重点分析了软弱层的埋深、厚度对软土场地地表加速度... 以江淮地区某软土场地为原型,构造多种场地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模型,选择Taft(1952N21E)、Kobe(1995EW)和E1-Centro(1940NS)3条强震记录作为地震动输入,采用一维频域等效线性化波动方法重点分析了软弱层的埋深、厚度对软土场地地表加速度峰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给定的输入地震动,地表加速度峰值及土层放大系数随着软弱层埋深、厚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当软弱层的埋深、厚度超过一定值时,软土场地开始出现减震效应,软弱层的埋深越深、厚度越大、输入地震动强度越高,减震的效果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土层 埋深 地震动 放大系数 加速度峰值
下载PDF
易液化深厚覆盖层地震动放大效应台阵观测与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周燕国 谭晓明 +2 位作者 陈捷 裴向军 陈云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82-1291,共10页
基于美国加州Caltrans/CDMG的两个井下台阵加速度记录,从时域和频域分析了百米级易液化深厚覆盖层在不同地震下的地震动放大效应,揭示了地震动从基岩向覆盖层传播的4个重要特征:(1)加速度放大效应受土层深度影响,近地表20~30 m以内放大... 基于美国加州Caltrans/CDMG的两个井下台阵加速度记录,从时域和频域分析了百米级易液化深厚覆盖层在不同地震下的地震动放大效应,揭示了地震动从基岩向覆盖层传播的4个重要特征:(1)加速度放大效应受土层深度影响,近地表20~30 m以内放大效应突出;(2)地震动三分量的放大效应具有方向性,水平向与竖向地震动放大效应差异显著;(3)基岩加速度呈现"小震放大、大震衰减"的规律;(4)加速度放大规律与频率相关,深厚覆盖层放大频带较宽。初步分析了造成上述放大效应的可能原因。在此基础上,基于平面波动假设提出了考虑层间波阻抗比放大和传播路径衰减的深厚覆盖层加速度放大效应简化函数,改进了1/4波长法的参数取值,并结合自由表面效应,对前述台阵记录的放大效应进行了估算,发现无论时域还是频域,预测结果与实际观测都较接近。本文研究成果可为深厚覆盖层液化判别和抗震设计的加速度选取提供理论依据和简化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厚覆盖层 地震动 放大效应 井下台阵 峰值加速度 反应谱 平面波
下载PDF
根据构造环境应力场预测峰值水平加速度 被引量:12
20
作者 陈培善 李保昆 白彤霞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02-517,共16页
在分析了对峰值加速度 PGA 的影响因素之后,我们发现构造环境剪应力场参数τ_0对 PGA起了重要的作用,将τ_0引入 PGA 的预测公式中,同时考虑了 PGA 对频率的依赖性。大地震的PGA 的优越频率 f_a 较低,小地震的 f_a 较高.因此,小地震的... 在分析了对峰值加速度 PGA 的影响因素之后,我们发现构造环境剪应力场参数τ_0对 PGA起了重要的作用,将τ_0引入 PGA 的预测公式中,同时考虑了 PGA 对频率的依赖性。大地震的PGA 的优越频率 f_a 较低,小地震的 f_a 较高.因此,小地震的衰减系数较大,PGA 衰减较快。基于上述两点改进,提出了新的 PGA 预测公式。在该公式中,构造环境应力场、震级、距离和场地条件是预测将来强地面运动的重要变量。此公式有很大的适用范围,可以用于大地震(矩震级 M_w=6—7.8),也可以用于较小地震(M_w=3—6)的 PGA 预测;在考虑了世界各个地区不同的构造环境应力值水平以后,新预测公式可以应用于世界不同地区(例如美国加州和中国华北、西南等)。用实际观测资料检验结果表明,预测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值 加速度预测 构造环境应力 衰减系数 地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