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Application of a Bacteria Inoculant and Wheat Bran on Fermentation Quality of Peanut Vine Ensiled Alone or with Corn Stover 被引量:21
1
作者 QIN Meng-zhen SHEN Yi-xi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3期556-560,共5页
To find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ensiling peanut vine (PV), ferm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nutritional values of PV silage and the mixture of PV with corn stover (CS) silage in a ratio of 1 : 1 fresh weight, pre... To find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ensiling peanut vine (PV), ferm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nutritional values of PV silage and the mixture of PV with corn stover (CS) silage in a ratio of 1 : 1 fresh weight, prepared by adding lactic acid bacteria (LAB), 10% wheat bran (WB) and LAB+WB at ensiling were evaluated in 2009 and 2010. The fermentation qualities of PV silage ensiled with the LAB and WB additives were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control (PV ensiled alone). However, the pH did not decline to the critical level of 4.2, and the nutritional values of the silage were not protected against losses in the LAB and WB addition silages. Ensiling PV in mixture with CS generated optimal moisture content and buffering capacity (BC) of ensiled materials. After adding the LAB and WB additives to mixture silage, especially adding LAB+WB, the fermentation qualities and nutritional values of the mixture silage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P〈0.05), and the Flieg's score reached to 99. The result suggested that it is a feasible method to ensile the mixed materials of PV with CS by adding LAB and high concentration of water soluble-carbohydrate materials for providing a good fermentation quality of PV sil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anut vine corn stover lactic bacteria acid wheat bran straw fermentation quality
下载PDF
混合比例、菌剂和压实密度对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
2
作者 张相伦 张正 +5 位作者 李俊玲 杨赵军 盛清凯 刘晓牧 赵国朵 赵红波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33-2647,共15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混合比例、菌剂和压实密度对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试验分为2部分,试验1研究混合比例和菌剂对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将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按5个混合比例(4∶0、... 本试验旨在研究混合比例、菌剂和压实密度对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试验分为2部分,试验1研究混合比例和菌剂对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将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按5个混合比例(4∶0、3∶1、2∶2、1∶3、0∶4)进行混合,每个比例下设4个组,分别为对照组(CON组,喷洒无菌生理盐水)、植物乳杆菌组(LP组,喷洒1×10^(6)CFU/g植物乳杆菌)、粪肠球菌组(EF组,喷洒1×10^(6)CFU/g粪肠球菌)、植物乳杆菌+粪肠球菌组(LP+EF组,喷洒5×10^(5)CFU/g植物乳杆菌+5×10^(5)CFU/g粪肠球菌),每组3个重复,厌氧发酵60 d。试验2研究压实密度和菌剂对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将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按3∶1比例混合后,按不同压实密度(300、450、600 kg/m^(3))进行发酵,每个压实密度下设4个组(同试验1),每组3个重复,厌氧发酵60 d。试验1结果表明:1)随着花生秧比例的提高,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降低(P<0.05),粗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EF和LP+EF组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降低(P<0.05),EF组的氨态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2)混合比例对乳酸菌和霉菌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LP、EF和LP+EF组的乳酸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LP+EF组的霉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3)混合比例为2∶2组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混合比例为3∶1和2∶2组的赭曲霉毒素含量显著低于混合比例为4∶0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LP+EF组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显著降低(P<0.05)。4)混合比例为2∶2组的pH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混合比例为3∶1组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混合比例为2∶2组(P<0.05),混合比例为3∶1组的乙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混合比例为3∶1组的丁酸含量显著低于混合比例为4∶0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LP+EF组的pH显著降低(P<0.05),乳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EF组的乙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2结果表明:1)压实密度为600 kg/m^(3)组的有机物、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压实密度为300 kg/m^(3)组(P<0.05),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随着压实密度的增加,氨态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EF组的有机物含量显著升高(P<0.05),LP+EF组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2)压实密度对乳酸菌和霉菌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LP和LP+EF组的乳酸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LP、EF和LP+EF组的霉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3)压实密度为450和600 kg/m^(3)组的玉米赤霉烯酮和伏马毒素含量显著高于压实密度为300 kg/m^(3)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LP+EF组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显著降低(P<0.05)。4)压实密度对pH无显著影响(P>0.05)。压实密度为600 kg/m^(3)组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压实密度为300 kg/m^(3)组(P<0.05),压实密度为300 kg/m^(3)组的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综合各项指标,推荐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的适宜混合比例为3∶1,菌剂为植物乳杆菌和粪肠球菌联合添加,压实密度为450~600 k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花生秧 混合青贮 菌剂 压实密度
下载PDF
秸秆还田方式与播种深度对夏直播花生苗期植株生理特性的影响
3
作者 朱荣昱 赵蒙杰 +4 位作者 姚云凤 董元杰 胡国庆 李向东 刘兆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7-517,共11页
为探讨播种深度及不同小麦秸秆还田方式对花生苗期生理特性、光合性能以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设置小麦-花生周年定位试验,花生季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小麦秸秆还田方式,包括翻耕还田、旋耕还田、免耕覆盖;裂区为花生品种,试验选用大... 为探讨播种深度及不同小麦秸秆还田方式对花生苗期生理特性、光合性能以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设置小麦-花生周年定位试验,花生季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小麦秸秆还田方式,包括翻耕还田、旋耕还田、免耕覆盖;裂区为花生品种,试验选用大花生品种山花108与小花生品种山花106;裂裂区为播种深度,2021年设置3 cm、5cm、9 cm、15 cm,2022年设置3 cm、6 cm、9 cm。结果表明,在相同秸秆还田方式下,两品种均表现为适当浅播(即播深3 cm、6 cm)显著提高了植株根系活力,在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两品种根系活力均呈现翻耕>旋耕>免耕的趋势,说明翻耕还田更利于花生苗期根系发育;在翻耕还田与旋耕还田方式下,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都随播种深度呈随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两品种均在适当浅播条件下叶绿素含量、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较高;翻耕还田和旋耕还田相比免耕还田提高了叶片净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不同还田方式下,两品种主茎高、主茎长均表现为翻耕>旋耕>免耕的趋势,在翻耕与旋耕条件下,两品种均在适当浅播条件下壮苗指数最高,在秸秆翻耕还田条件下配合适宜播深有利于形成壮苗。因此,秸秆翻耕还田处理有利于提高花生根系活力、光合性能以及壮苗指数,在此条件下大粒型花生与小粒型花生的适宜播深分别为5~6 cm与3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秸秆还田 播种深度 生理特性
下载PDF
秸秆还田方式与播种深度对夏直播花生土壤物理性状与出苗特性的影响
4
作者 朱荣昱 赵蒙杰 +3 位作者 姚云凤 李艳红 李向东 刘兆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06-2121,共16页
为探讨播种深度及不同小麦秸秆还田方式下对土壤物理性状、花生下胚轴生长动态以及出苗率的影响,通过设置小麦-花生周年定位试验,花生季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小麦秸秆还田方式,包括翻耕还田(P)、旋耕还田(R)、免耕覆盖(N);裂区为花... 为探讨播种深度及不同小麦秸秆还田方式下对土壤物理性状、花生下胚轴生长动态以及出苗率的影响,通过设置小麦-花生周年定位试验,花生季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小麦秸秆还田方式,包括翻耕还田(P)、旋耕还田(R)、免耕覆盖(N);裂区为花生品种,试验选用大粒花生品种山花108(B)与小粒花生品种山花106(S);裂裂区为播种深度,2021年设置3 cm(3)、5 cm(5)、9 cm(9)、15 cm(15),2022年设置3 cm(3)、6 cm(6)、9 cm(9)。结果表明,翻耕还田和旋耕还田提高了土壤温度,但降低了土壤含水量;免耕覆盖处理显著增加了6 cm以下土层的土壤紧实度;相同秸秆还田方式下,两品种均表现为适当浅播(播深3 cm和6 cm)显著提高了出苗率,深播(播深>9 cm)处理增加了下胚轴伸长速率,提高了子叶脂肪酶活性,降低了子叶干重、子叶中蔗糖与可溶性糖的含量,与PB3相比,PB6和PB9子叶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分别下降19.72%和39.43%和14.15%和40.23%;与PS3相比,PS6、PS9子叶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分别下降10.08%、24.84%和20.04%、37.08%,说明深播增加了出苗过程中子叶养分消耗;相同播种深度下,翻耕还田和旋耕还田的籽粒产量显著高于免耕覆盖;增加播种深度,各秸秆还田方式下单位面积株数以及单株结果数均显著降低,与PB6相比,PB3和PB9处理荚果产量分别降低7.47%和14.94%;与PS3相比,PS6和PS9处理荚果产量分别降低11.66%和24.03%。因此,秸秆翻耕还田处理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缩短花生出苗时间,提高出苗率以及花生荚果产量,在此条件下大粒型花生与小粒型花生的适宜播深分别为5~6 cm与3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秸秆还田 播种深度 出苗特性
下载PDF
张杂谷秸秆替代花生秧对育肥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肉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5
作者 王浩程 刘宏凯 +4 位作者 李金发 王佳宁 王少华 岳春旺 孙茂红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22,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比例张杂谷秸秆替代花生秧对育肥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肉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3月龄左右、体重(32.73±2.46)kg、健康的“杜×湖”杂交F1代育肥公羊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比例张杂谷秸秆替代花生秧对育肥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肉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3月龄左右、体重(32.73±2.46)kg、健康的“杜×湖”杂交F1代育肥公羊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对照组只添加花生秧;试验Ⅰ组为50%张杂谷秸秆替代花生秧;试验Ⅱ组为80%张杂谷秸秆替代花生秧。预试期10 d,正式试验期7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Ⅰ组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肉色L*值显著升高(P<0.05),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试验Ⅱ组的pH45 min值显著升高(P<0.05),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试验Ⅱ组肉色L*值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总蛋白(TP)、谷丙转氨酶(ALT)及胆固醇(CHOL)水平显著升高(P<0.05);试验Ⅱ组TP含量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张杂谷秸秆替代花生秧对育肥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肉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产生一定影响,其中50%的张杂谷秸秆替代花生秧增重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杂谷秸秆 花生秧 育肥羊 生长性能 养分表观消化率 肉品质 血清生化指标
下载PDF
油菜秸秆水浸液对花生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6
作者 金迪 郭怀刚 +4 位作者 艾堂顺 雷然 孙千涛 朱家成 吴亚滨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61-69,共9页
为探究油菜秸秆对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油菜新品系PW-1B的示范推广及油菜与花生的轮作倒茬提供参考,以5个花生品种豫花22、豫花37、豫花65、远杂9102、濮科花9号为受体材料,研究不同质量浓度(0、0.03、0.06、0.10 g/mL)油菜秸秆水浸液... 为探究油菜秸秆对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油菜新品系PW-1B的示范推广及油菜与花生的轮作倒茬提供参考,以5个花生品种豫花22、豫花37、豫花65、远杂9102、濮科花9号为受体材料,研究不同质量浓度(0、0.03、0.06、0.10 g/mL)油菜秸秆水浸液对花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秸秆水浸液对种子发芽率影响较小,但会抑制花生种子发芽势;低质量浓度的油菜秸秆水浸液处理增加了豫花22幼苗和濮科花9号幼苗的侧枝长、豫花65和濮科花9号幼苗的主茎高,随着质量浓度增加促进效应不显著,0.10 g/mL的水浸液显著抑制了豫花37幼苗的根长、豫花65幼苗的单株鲜质量;3种质量浓度水浸液处理均显著增加了远杂9102幼苗的根长。水浸液处理对远杂9102全部表现出化感促进效应,而对其他4个花生品种的化感作用则表现为低促高抑。豫花22、豫花65、远杂9102幼苗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不同质量浓度处理下均显著高于对照;豫花37、濮科花9号幼苗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水浸液质量浓度为0.03 g/mL时显著高于对照。水浸液处理后豫花22、豫花65幼苗的3种抗氧化酶的活性均降低,豫花37的POD活性降低。综上,油菜秸秆水浸液对花生品种的化感效应因受试品种不同存在差异,且水浸液处理对远杂9102全部表现出促进效应,表明远杂9102更适合与油菜新品系PW-1B轮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秸秆水浸液 花生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化感作用
下载PDF
发酵稻草与花生秸秆组合对湖羊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
7
作者 吴婷 俞乾挺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3-17,共5页
试验旨在通过体外产气法评价发酵稻草与花生秸秆不同比例混合对湖羊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试验将发酵稻草与花生秸秆分别以100∶0(T0组)、80∶20(T20组)、60∶40(T40组)、40∶60(T60组)、20∶80(T80组)、0∶100(T100组)组合进行发酵试验... 试验旨在通过体外产气法评价发酵稻草与花生秸秆不同比例混合对湖羊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试验将发酵稻草与花生秸秆分别以100∶0(T0组)、80∶20(T20组)、60∶40(T40组)、40∶60(T60组)、20∶80(T80组)、0∶100(T100组)组合进行发酵试验。选取5只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湖羊为瘤胃液供体,测定混合后常规营养物质、体外产气参数、体外发酵参数、72 h常规营养物质降解率、单项组合效应和多项组合效应。结果表明:T80组72 h产气量最高,显著高于除T100组的其余各组(P<0.05)。随着花生秸秆比例的增加,各组培养液氨态氮(NH_(3)-N)、总挥发性脂肪酸、丙酸、戊酸和异戊酸、异丁酸浓度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T80组的多项组合效应(MFAEI)优于其他组合。研究表明,不同比例发酵稻草和花生秸秆组合均可产生正向组合效应,其中发酵稻草∶花生秸秆比例为20∶80时组合效应较好,可以提高湖羊对粗饲料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羊 组合效应 发酵稻草 花生秸秆 体外发酵
下载PDF
人工鱼礁材料添加物碳封存能力及其对褶牡蛎(Ostrea plicatula)固碳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李娇 公丕海 +1 位作者 关长涛 刘毅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0-104,共5页
本研究将农渔废弃物(花生秸秆和海湾扇贝壳)作为鱼礁材料添加物,利用礁体自身碳封存增加人工鱼礁碳汇潜能的可行性,并通过研究礁体附着生物的变化特征,探讨礁体材料添加物对人工鱼礁生态系统生物固碳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海区礁体附着... 本研究将农渔废弃物(花生秸秆和海湾扇贝壳)作为鱼礁材料添加物,利用礁体自身碳封存增加人工鱼礁碳汇潜能的可行性,并通过研究礁体附着生物的变化特征,探讨礁体材料添加物对人工鱼礁生态系统生物固碳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海区礁体附着生物的优势种为褶牡蛎(Ostrea plicatula Gmelin),添加了花生秸秆和海湾扇贝壳的人工鱼礁并未显著增加褶牡蛎的附着量(P>0.05)。通过对添加物礁体自身碳封存量的计算,海湾扇贝壳添加物单位实验礁的最小碳封存量为104.13 kg,最大碳封存量为260.32 kg;花生秸秆添加物单位实验礁的最小碳封存量为296.28 kg,最大碳封存量为740.70 kg;实验礁体添加物的总碳封存量达2802.87 kg。以此估算,如将实验所在的66.67 hm2礁区已投放的圆管型混凝土礁材料加入添加物,以海湾扇贝壳替代率为10%计算,至少可完成52040.00 kg碳的封存,以花生秸秆替代率为25%计算,礁体自身的碳封存量可达370350.00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礁 碳封存 花生秸秆 海湾扇贝壳 附着生物
下载PDF
4种花生秸秆在奶牛瘤胃中的降解特性 被引量:7
9
作者 郑向丽 王俊宏 +3 位作者 徐国忠 翁伯琦 黄秀声 严厚汉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9-155,共7页
为研究不同花生秸秆在奶牛瘤胃中的降解特性,采用尼龙袋法评定了4种花生秸秆(TI、TJ、汕G和泉花7号)的干物质(DM)、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瘤胃动态降解率和有效降解率。结果表明,4种花生秸秆DM的72h降解率... 为研究不同花生秸秆在奶牛瘤胃中的降解特性,采用尼龙袋法评定了4种花生秸秆(TI、TJ、汕G和泉花7号)的干物质(DM)、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瘤胃动态降解率和有效降解率。结果表明,4种花生秸秆DM的72h降解率和有效降解率为汕G最高,达66.07%和49.37%,并依次降低的为TJ、泉花7号与TI。4种花生秸秆CP的72h降解率和有效降解率与DM有相同的趋势,CP的72h降解率和有效降解率也以汕G最高,达73.16%和59.20%,其中CP的72h降解率依次降低的为泉花7号、TJ与TI;有效降解率依次降低的为TJ、TI与泉花7号。4种花生秸秆NDF和ADF的72h降解率趋势一致为泉花7号最高,并依次降低的为汕G、TJ和TI;4种花生秸秆NDF有效降解率最高的为汕G,其次为TI、泉花7号与TJ;ADF有效降解率最高的为泉花7号,其次为汕G、TI与TJ。因此,从奶牛对4种花生秸秆的降解效果看,汕G的营养价值最高,TI的营养价值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秸秆 瘤胃 降解 有效降解率
下载PDF
花生秸秆在福清山羊中的瘤胃降解特性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鑫珠 林雅婷 +6 位作者 黄秀声 刘景 庄益芬 翁伯琦 黄勤楼 唐兆秀 陈炳钿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70-1275,共6页
【目的】探究花生秸秆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在福清山羊瘤胃内消化降解规律。【方法】本试验选用3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福清山羊为试验动物,采用尼龙袋法,对4份不同地区不同季节采集的花生秸秆(花生秸秆... 【目的】探究花生秸秆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在福清山羊瘤胃内消化降解规律。【方法】本试验选用3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福清山羊为试验动物,采用尼龙袋法,对4份不同地区不同季节采集的花生秸秆(花生秸秆1为2016年10月28日收获于清流、花生秸秆2为2017年6月19日收获于清流、花生秸秆3为2017年6月3日收获于福清、花生秸秆4为2017年11月10日收获于清流)样本的干物质(DM)、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在各个时间点(4、8、16、24、36、48、72 h)的瘤胃降解率和降解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花生秸秆2和花生秸秆4的粗蛋白质含量较高,中性洗涤纤维较低。在福清山羊瘤胃内,4种花生秸秆样本的DM、NDF和ADF在瘤胃内降解趋势类似,均随着降解时间延长呈现上升的趋势,48–72 h花生秸秆DM的降解率达到50%–57%。【结论】综合评价,在清流10月底和11月初收获的两份花生秸秆的降解率较高,说明福清山羊对秋收花生秸秆消化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秸秆 瘤胃 降解率 尼龙袋法
下载PDF
秸秆还田对烤烟根系活力和碳氮代谢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11
作者 熊瑶 陈建军 +4 位作者 王维 邓世媛 彭琛 林锐锋 王晓剑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30期65-70,共6页
为解决长期连作及施用化肥带来的植烟土壤环境恶化问题,在粤北烟区开展了秸秆还田对烤烟根系活力和碳氮代谢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水稻、花生秸秆还田处理的烤烟根系活力均显著提高,且成熟期根系衰老速度延缓,施用2500kg/hm2花... 为解决长期连作及施用化肥带来的植烟土壤环境恶化问题,在粤北烟区开展了秸秆还田对烤烟根系活力和碳氮代谢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水稻、花生秸秆还田处理的烤烟根系活力均显著提高,且成熟期根系衰老速度延缓,施用2500kg/hm2花生秸秆的烤烟根系活力最强。打顶前(移栽后55天)秸秆还田处理叶片中淀粉酶、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且淀粉酶活性高峰提早10天;成熟期淀粉酶、硝酸还原酶、酸性蔗糖转化酶活性则显著降低,Inv/NR比值升高。水稻秸秆还田处理的硝酸还原酶活性高于花生秸秆还田处理,且打顶前秸秆还田量高的处理高于秸秆还田量低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花生及水稻秸秆还田 碳氮代谢 生理特性
下载PDF
福建省花生秸秆存量、品质与固碳评价 被引量:7
12
作者 唐兆秀 董晓宁 +5 位作者 施恭月 蓝新隆 徐日荣 高承芳 刘远 张晓佩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11期278-283,共6页
为缓解福建省发展畜牧业过程中豆科饲草短缺现状,了解福建省花生秸秆资源情况,为花生秸秆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采用随机区组小区试验和品质分析等方法,结合统计年鉴数据,对12个福建省适栽的花生品种秸秆产量、主要品质与固碳量进行... 为缓解福建省发展畜牧业过程中豆科饲草短缺现状,了解福建省花生秸秆资源情况,为花生秸秆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采用随机区组小区试验和品质分析等方法,结合统计年鉴数据,对12个福建省适栽的花生品种秸秆产量、主要品质与固碳量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荚果产量为4012.5~5557.5kg/hm2,平均为5119.5kg/hm2;籽仁产量2742~3843kg/hm2,平均为2881.5kg/hm2;花生秸秆鲜草产量为20425.5~28488kg/hm2,平均为24475.5kg/hm2;花生秸秆含水率为69.95%~73.98%,平均为72.41%;估算出2008—2010年福建省花生秸秆鲜草存量约235.087万~242.45303万t,年平均为239.199万t;干草量约64.86万~66.89万t,年平均为65.995万t。秸秆蛋白质含量8.38%~10.7%,平均为9.57%;粗脂肪含量1.2%~2.5%,平均为1.7%;总糖含量0.82%~6.26%,平均为4.72%;蔗糖含量0.4%~3.0%,平均为2.2%;还原糖含量0.4%~3.2%,平均为2.4%;中性洗涤纤维含量43.03%~52.4%,平均为46.48%;酸性洗涤纤维含量33.49%~42.23%,平均为36.67%;酸洗木质素含量7.19%~9.66%,平均为8.15%。综合品质分析,‘福花4号’、‘皖花4号’等品种的秸秆品质较优。福建省花生所固定的CO2约133.455924万~143.007561万t,年平均为136.0317315万t。花生秸秆是优质的牧草资源,可相当于65万t饲料粮食,花生生产对CO2固定的贡献巨大,可减轻CO2排放对大气温室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秸秆 品质 碳固定 评价
下载PDF
生物炭对水中五氯酚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49
13
作者 郎印海 刘伟 王慧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017-2023,共7页
利用小麦秸秆和花生壳在300,400,600℃条件下制备生物炭,运用元素分析仪、扫描电镜和比表面积仪对生物炭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同时探讨其对水中五氯酚(PCP)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随炭化温度升高,生物炭芳香性增加,极性降低.花生壳生物炭... 利用小麦秸秆和花生壳在300,400,600℃条件下制备生物炭,运用元素分析仪、扫描电镜和比表面积仪对生物炭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同时探讨其对水中五氯酚(PCP)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随炭化温度升高,生物炭芳香性增加,极性降低.花生壳生物炭对水中PCP的吸附效果优于小麦秸秆生物炭,3种温度制备的生物炭对PCP吸附量表现为400℃>600℃>300℃.随着生物炭添加量增大,水中PCP去除能力由81.79%提高至89.02%,生物炭的吸附量由30.32减小至5.54mg/g.生物炭对PCP的吸附动力学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吸附过程主要受快速反应控制,降低反应温度有利于生物炭对水中PCP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花生壳 小麦秸秆 五氯酚 吸附
下载PDF
钢渣与生物质炭配合施用对红壤酸度的改良效果 被引量:14
14
作者 卢再亮 李九玉 徐仁扣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22-726,共5页
采用厌氧热解方法制备污泥生物质炭和花生秸秆炭,研究了钢渣和生物质炭单独施用及配合施用对红壤酸度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钢渣、花生秸秆炭和污泥生物质炭均含有一定量的碱性物质,向红壤中添加钢渣和生物质炭可以中和土壤酸度,提高土壤... 采用厌氧热解方法制备污泥生物质炭和花生秸秆炭,研究了钢渣和生物质炭单独施用及配合施用对红壤酸度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钢渣、花生秸秆炭和污泥生物质炭均含有一定量的碱性物质,向红壤中添加钢渣和生物质炭可以中和土壤酸度,提高土壤pH,增加土壤交换性盐基阳离子含量,降低土壤交换性铝含量。90天培养实验结束时,这3种改良剂分别使土壤pH相对对照提高1.10、0.72和0.48。钢渣与花生秸秆炭配合施用对土壤酸度的改良效果最好,使土壤pH相对对照提高2.14,单施污泥生物质炭的改良效果最小。钢渣和生物质炭含一定量的养分元素,添加钢渣和生物质炭可以同时改善土壤肥力。钢渣含丰富的钙,添加钢渣使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增幅最大,相对对照增加4.5倍;添加花生秸秆炭使土壤交换钾增加最显著,相对对照约增加7倍;污泥生物质炭含丰富的磷,添加污泥生物质炭使土壤有效磷增加最显著,相对对照增加5.4倍。添加钢渣和2种生物质炭均显著提高了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将钢渣与生物质炭配合施用,土壤交换性镁含量的增幅更大。由于钢渣和2种生物质炭的碱含量和养分含量各有特点,因此可以根据土壤酸度状况和养分含量选择将钢渣与不同生物质炭配合施用,以达到既能最大限度中和土壤酸度又能补充土壤所必需养分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 污泥生物质炭 花生秸秆炭 红壤 酸度改良
下载PDF
不同真菌发酵对花生秸秆营养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纪成 刘佳 +4 位作者 张敏 刘锦妮 赵云焕 吴海港 姬万民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73-77,共5页
为提高花生秸秆的利用率,筛选出花生秸秆发酵适宜菌种,本试验利用绿色木霉、黑曲霉、黄孢原毛平革菌、米曲霉、产朊假丝酵母、里氏木霉6种真菌发酵花生秸秆,以不加真菌的花生秸秆为对照组,进行15 d固态发酵。测定营养含量、纤维素酶及... 为提高花生秸秆的利用率,筛选出花生秸秆发酵适宜菌种,本试验利用绿色木霉、黑曲霉、黄孢原毛平革菌、米曲霉、产朊假丝酵母、里氏木霉6种真菌发酵花生秸秆,以不加真菌的花生秸秆为对照组,进行15 d固态发酵。测定营养含量、纤维素酶及淀粉酶活性、还原糖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真菌发酵花生秸秆,显著改变了常规养分含量。和对照组相比,在发酵10 d后的各营养成分变化最为明显,试验组花生秸秆的粗蛋白质(CP)含量分别提高了4.34%、37.68%、22.73%、3.70%、51.60%和28.61%,粗纤维(CF)含量分别降低28.42%、18.19%、31.13%、5.35%、19.45%和24.05%。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呈下降趋势,差异显著(P<0.05),纤维素酶、淀粉酶的活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发酵5 d后,绿色木霉、里氏木霉组纤维素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发酵10 d后,各组淀粉酶活性最高,其中产朊假丝酵母组淀粉酶活性最强,同时发酵10 d还原糖的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利用真菌发酵花生秸秆能够改善花生秸秆营养含量,降解纤维物质,改善花生秸秆的利用率,且发酵10 d效果比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花生秸秆 营养含量 酶活性 降解
下载PDF
多菌种混合固态发酵花生秸秆生产蛋白质饲料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纪成 李黄琨 +3 位作者 李秀 张敏 赵云焕 姬万民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47,共6页
为开发利用花生秸秆,探讨多菌种混合发酵花生秸秆产生蛋白饲料的可行性,确定复合菌剂发酵花生秸秆生产蛋白饲料工艺参数。试验采用多菌种混合发酵的方法,以粗蛋白含量和纤维素酶活性为考察指标,以花生秸秆为发酵对象,研究含水量、接种... 为开发利用花生秸秆,探讨多菌种混合发酵花生秸秆产生蛋白饲料的可行性,确定复合菌剂发酵花生秸秆生产蛋白饲料工艺参数。试验采用多菌种混合发酵的方法,以粗蛋白含量和纤维素酶活性为考察指标,以花生秸秆为发酵对象,研究含水量、接种量、发酵时间、花生秸秆与麸皮比例和氮源比例对发酵后花生秸秆中粗蛋白和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后发酵花生秸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花生秸秆初始水分含量为70%,花生秸秆与麸皮比例为4∶1,接种量为5%,发酵时间为10 d,氮源比例为1%。花生秸秆经混合发酵后粗蛋白含量提高了53.39%(P<0.05),粗灰分、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与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降低了20.10%、57.97%、14.66%和21.53%(P<0.05),花生秸秆的营养价值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秸秆 混菌发酵 粗蛋白 纤维素酶 蛋白饲料
下载PDF
纤维杆菌x3-14降解花生秸秆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叶川 黄欠如 +3 位作者 钟义军 武琳 成艳红 李昆太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9-11,共3页
对纤维杆菌x3-14固态降解花生秸秆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以花生秸秆粉为底物,利用摇瓶液体发酵的方式考察易利用的碳源(蔗糖)和氮源(尿素与硫酸铵)对纤维杆菌x3-14产纤维素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蔗糖和硫酸铵能显著地促进各纤维... 对纤维杆菌x3-14固态降解花生秸秆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以花生秸秆粉为底物,利用摇瓶液体发酵的方式考察易利用的碳源(蔗糖)和氮源(尿素与硫酸铵)对纤维杆菌x3-14产纤维素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蔗糖和硫酸铵能显著地促进各纤维素酶系(葡萄糖内切酶、葡聚糖外切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生成。为提高纤维杆菌x3-14固态降解花生秸秆的效果,选取蔗糖添加量、硫酸铵添加量以及含水量和接种量4个影响因子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干重为10 g的花生秸秆中添加2 g的蔗糖和0.5 g的硫酸铵、接入1 mL的菌悬液、物料的含水量控制在60%时,花生秸秆降解率可达41.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杆菌x3—14 花生秸秆 纤维素酶 降解
下载PDF
花生秸秆与青贮玉米搭配对湖羊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华金玲 郭亮 +1 位作者 付佳伟 郁冯艳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9-35,共7页
采用ANKOM RFS体外模拟瘤胃发酵体系,按花生秸秆与青贮玉米添加比例(以干物质为基础)分组:试验Ⅰ组(100.0)、试验Ⅱ组(75.25)、试验Ⅲ组(50.50)、试验Ⅳ组(25.75)、试验Ⅴ组(0.100);以标准羊草(试验Ⅵ组)作为对照,每个时间点每组设5个... 采用ANKOM RFS体外模拟瘤胃发酵体系,按花生秸秆与青贮玉米添加比例(以干物质为基础)分组:试验Ⅰ组(100.0)、试验Ⅱ组(75.25)、试验Ⅲ组(50.50)、试验Ⅳ组(25.75)、试验Ⅴ组(0.100);以标准羊草(试验Ⅵ组)作为对照,每个时间点每组设5个重复。分别于3、6、9、12、24、36和48 h测定各试验组瘤胃产气量和甲烷气体产气量;测定各试验组24、48 h瘤胃pH、氨态氮(NH_3-N)和微生物菌体蛋白(MCP)产量。结果表明,随着花生秸秆添加比例变化(0~100%),瘤胃产气量和甲烷气体浓度、VFA以及NH_3-N浓度、MCP产量均呈下降趋势;各处理组瘤胃发酵指标,体外培养48 h较24 h均显著增加。花生秸秆添加比例为25%~50%,与青贮玉米搭配可促进瘤胃微生物活性,利于湖羊生产性能发挥。研究系统评价花生秸秆和青贮玉米搭配对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旨在为花生秸秆在肉羊生产中科学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秸秆 青贮玉米 瘤胃 湖羊 发酵特性
下载PDF
耕作方式与秸秆覆盖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司贤宗 张翔 +3 位作者 毛家伟 李亮 李国平 余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0-354,共5页
采用大田裂区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研究免耕不覆盖小麦秸秆(T1)、起垄覆盖小麦秸秆(T2)和免耕覆盖小麦秸秆(T3)3种方式对两个花生品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起垄覆盖小麦秸秆(T2)的花生产量最高,比免耕不覆盖小麦秸秆(T1)的和免耕覆... 采用大田裂区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研究免耕不覆盖小麦秸秆(T1)、起垄覆盖小麦秸秆(T2)和免耕覆盖小麦秸秆(T3)3种方式对两个花生品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起垄覆盖小麦秸秆(T2)的花生产量最高,比免耕不覆盖小麦秸秆(T1)的和免耕覆盖小麦秸秆(T3)分别增产664.7和818.1kg/hm^2,增产率分别为19.4%和25.0%。在3种方式下,远杂9307分别比远杂6产量增加13.8%、9.9%和15.8%。起垄覆盖小麦秸秆的耕作方式下,花生饱果数、百果重、出仁率等经济性状和株高、侧枝长、分枝数、结果枝等农艺性状最好,且远杂9307的农艺性状优于远杂6。耕作方式与秸秆覆盖对花生籽粒中氮磷钾含量影响显著。起垄覆盖小麦秸秆的花生蛋白质、粗脂肪产量最高,且远杂9307的高于远杂6的。花生起垄种植,小麦秸秆覆盖量为4 500kg/hm^2,远杂9307的花生产量、蛋白质产量和粗脂肪产量均最高,分别为4 290.0kg/hm^2、1 294.3kg/hm^2、1 881.9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秸秆覆盖 花生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控释肥对稻草覆盖红壤花生产量及土壤有效氮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20
20
作者 成艳红 武琳 +4 位作者 钟义军 黄欠如 章新亮 孙永明 叶川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06-313,共8页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稻草覆盖等量施肥条件下,配施控释肥(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CRF)20%(MF20)、40%(MF40)、60%(MF60)、传统一次施肥(MF0)、不施肥(CK1)以及无覆盖分次施肥(CK2)对花生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及土壤有效氮平衡的影...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稻草覆盖等量施肥条件下,配施控释肥(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CRF)20%(MF20)、40%(MF40)、60%(MF60)、传统一次施肥(MF0)、不施肥(CK1)以及无覆盖分次施肥(CK2)对花生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及土壤有效氮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次性施肥条件下,配施20%控释肥(MF20)处理,花生产量最佳,达到分次施肥产量水平,过多配施控释肥将影响产量;氮素表观利用率随控释肥配施比例的增大先增加后降低,MF20处理氮肥表观利用率最高(57.39%),分别较MF0和CK2处理增加20.94%和3.84%。MF20处理氮肥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氮素吸收效率以及花生吸氮量均最高,但随着控释肥配施比例的增加均呈降低趋势,而氮素表观损失率的变化趋势相反。土壤氮盈余则随着控释肥比例增大而明显增加。综合有效氮平衡,本试验的土壤条件下,减氮施肥技术对挖掘花生自身固氮潜力、提高肥料利用率、保证红壤区花生高产稳产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控释肥 稻草覆盖 有效氮平衡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