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8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vironmental concentration of ammonia nitrogen induced marked changes in proteome of clam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in dose-and time-dependent manner
1
作者 Ming CONG Zhaoshun LI +2 位作者 Wenwen TIAN Yuanmei LI Jiasen LÜ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634-1650,共17页
Previous studies have revealed that ammonia nitrogen has several adverse effects on clam Ruditapes philippinarum.However,knowledge is lacking regarding the related proteins involved in the toxicological responses,whic... Previous studies have revealed that ammonia nitrogen has several adverse effects on clam Ruditapes philippinarum.However,knowledge is lacking regarding the related proteins involved in the toxicological responses,which is vital to elucidate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of ammonia nitrogen.In this study,clams R.philippinarum were exposed to ammonia nitrogen for 21 d at two environmentally relevant concentrations.The tandem mass tags approach(TMT)was applied to assay th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DEPs)in clam gill tissues on the 3 rd and 21 st day.Finally,a total of 7263 proteins were identified.Bioinformatics analyses revealed that clam protein profiles changed in dose-and time dependent manner after ammonia nitrogen exposure.We inferred that the clams may face heavy challenges after ammonia exposure,such as unbalanced gender ratio,lysosomal disease,energy lack,neurological disorders,altered glutamine metabolism,increased lipid synthesis,and impaired immunity.Variation profiles of enzyme activities of glutaminase and glutamine synthase provided direct evidence to verify the related inference from proteome data.Most of the inferred toxic effects merit further study.This study identified important proteins related to ammonia nitrogen toxicity in the clam and indicated the severe stress of marine ammonia pollution on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mollusc aqua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monia nitrogen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proteomic analysis TOXICITY
下载PDF
pH胁迫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耗氧率、排氨率、免疫和抗氧化酶活性以及组织形态的影响
2
作者 陈强 林毅 +4 位作者 黎中宝 黄张帆 孔鲁闽 周思顺 龙中英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24-1433,共10页
随着人类工业迅速发展,CO_(2)大量排放,引起了海洋的酸化效应,不仅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也严重危害了海洋生物的生态健康。以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为研究对象,研究pH变化对菲律宾蛤仔耗氧率、排氨率、鳃组织结构以及鳃和... 随着人类工业迅速发展,CO_(2)大量排放,引起了海洋的酸化效应,不仅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也严重危害了海洋生物的生态健康。以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为研究对象,研究pH变化对菲律宾蛤仔耗氧率、排氨率、鳃组织结构以及鳃和内脏团的免疫、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将菲律宾蛤仔置于酸化海水(pH 6.4、7.1和7.7)中,以自然海水(pH 8.1)为对照。结果表明:耗氧率和排氨率随着pH的升高或降低而降低,在pH=8时达到最大值;6.4酸化组蛤仔鳃组织结构损伤严重,鳃丝间距扩大,纤毛黏合;鳃组织碱性磷酸酶(AKP)第42天所有酸化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酸化组溶菌酶(LZM)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7.7酸化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酸化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内脏团7.1和7.7酸化组LZM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酸化组T-AOC和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7.1和7.7酸化组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酸化致使菲律宾蛤仔耗氧率和排氨率降低,减缓其生理活动,降低鳃组织的免疫和抗氧化酶活性,打破蛤仔原有的代谢水平,会增加蛤仔患病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 耗氧率 排氨率 免疫 抗氧化
下载PDF
三种有机紫外吸收剂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鳃组织抗氧化能力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3
作者 张韦炜 董飞龙 +2 位作者 荆晨 刘尚书 胡丰晓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93-1703,共11页
二苯甲酮-3(BP-3)、4-甲基苄亚基樟脑(4-MBC)和4-甲氧基肉桂酸-2-乙基己酯(EHMC)是三种常用的有机紫外吸收剂,在水环境中被频繁检出,对水生生态系统安全构成潜在威胁。为探究三种有机紫外吸收剂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 二苯甲酮-3(BP-3)、4-甲基苄亚基樟脑(4-MBC)和4-甲氧基肉桂酸-2-乙基己酯(EHMC)是三种常用的有机紫外吸收剂,在水环境中被频繁检出,对水生生态系统安全构成潜在威胁。为探究三种有机紫外吸收剂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鳃组织抗氧化响应和相关细胞凋亡基因的影响,将蛤仔分别暴露于环境相关浓度的三种紫外吸收剂溶液中,检测鳃组织抗氧化酶活性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转录水平,并通过第二代整合生物标志物响应法(IBRv2)对三种紫外吸收剂的生物毒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三种紫外吸收剂短期暴露会诱导抗氧化响应提高抗氧化能力,而长期高浓度暴露会导致抗氧化能力的降低。BP-3、4-MBC和EHMC可能通过启动线粒体途径和fas介导的死亡受体途径诱导菲律宾蛤仔鳃组织产生细胞凋亡。通过IBRv2分析发现,在环境常见浓度1μg/L的暴露水平下,短期(1 d,7 d)暴露时,BP-3对菲律宾蛤仔鳃组织表现出的综合毒性效应最强,而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28 d),三种紫外吸收剂表现出的综合毒性效应相近。研究结果为水环境中有机紫外吸收剂的生态风险评估提供了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紫外吸收剂 菲律宾蛤仔 氧化胁迫 细胞凋亡 整合生物标志物响应法
下载PDF
Analysis on Genetic Diversity of Mitochondria from Venerupis philippinarum in the Coasts of Yantai and Weihai
4
作者 毕晓欣 黄玲 +2 位作者 靖美东 韩立亚 郝月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2年第1期32-35,共4页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understand genetic diversity and genetic differ- entiation situation of wild V. philippinarum population in the coast of China. [Methed] Based on PCR technology, CO I gene fragments of the m...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understand genetic diversity and genetic differ- entiation situation of wild V. philippinarum population in the coast of China. [Methed] Based on PCR technology, CO I gene fragments of the mitochondria were amplified from two populations of Yantai and Weihai for sequence analysis. [Result] Fifty sam- ples all obtained CO I gene fragment sequence of 684 bp. A total of 42 haplotypes were defined, and 62 variation loci were detected. The haplotypes diversity of two populations was both high, while the nucleotide diversity was low. The phylogenetic tree of haplotypes established by maximum likelihood (ML) method showed that the samples of two geographic populations presented diffused distribution and had no obvious population differentiation. [Conclusion]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gene ex- change of marine animal is easy, and the separation among different seas is wea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 philippinarum CO I gene Genetic diversity VGenetic differentiation
下载PDF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金属硫蛋白基因克隆及Cd^(2+)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林晓玲 王清 +5 位作者 袁泽轶 于倩 吴惠丰 丛明 李斐 赵建民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06-1012,共7页
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是一类富含半胱氨酸的小分子蛋白质,参与机体重金属解毒和金属元素代谢等生理过程。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金属硫蛋白(RpMT)的全长cDNA序列。RpMT的cDNA全长... 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是一类富含半胱氨酸的小分子蛋白质,参与机体重金属解毒和金属元素代谢等生理过程。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金属硫蛋白(RpMT)的全长cDNA序列。RpMT的cDNA全长为570bp,编码75个氨基酸,包含15个MT所特有的Cys-Xn-Cys结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两种壳色菲律宾蛤仔(白蛤和斑马蛤)RpMT基因在Cd2+暴露后的表达变化。结果发现:Cd2+急性和亚慢性暴露均可导致两种壳色蛤仔消化腺和鳃组织RpMT基因表达量的显著上调;暴露后两种壳色蛤仔鳃组织RpMT基因表达量的增加幅度均高于消化腺组织,且以白蛤鳃组织基因表达水平的上调幅度较高。上述结果表明,RpMT可能在菲律宾蛤仔抵御Cd2+胁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 金属硫蛋白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壳色
下载PDF
荧蒽、菲、芘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29
6
作者 王淑红 王新红 +2 位作者 陈荣 郑微云 洪华生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04-508,共5页
以菲律宾蛤仔为研究对象,在实验生态条件下采用不同浓度的三-四环多环芳烃(荧蒽、菲和芘)的混合物进行染毒实验,研究菲律宾蛤仔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污染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此三种混合污染物对... 以菲律宾蛤仔为研究对象,在实验生态条件下采用不同浓度的三-四环多环芳烃(荧蒽、菲和芘)的混合物进行染毒实验,研究菲律宾蛤仔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污染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此三种混合污染物对SOD活性的影响为一动态过程,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诱导反应和抑制反应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蒽 菲律宾蛤仔 超氧化物歧化酶 污染物
下载PDF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大连群体家系建立及生长比较 被引量:19
7
作者 霍忠明 闫喜武 +2 位作者 张跃环 杨凤 张国范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4-340,共7页
于2008年6月,以大连野生型蛤仔为材料,采用巢式设计即1个雄性亲本与3个雌性亲本交配的方式建立了菲律宾蛤仔15个半同胞家系(A,B,…,O)和45个全同胞家系(A1,A2,A3,…,O1,O2,O3)。对各家系的壳长、壳宽、壳高、鲜重等各项指标进行了方差... 于2008年6月,以大连野生型蛤仔为材料,采用巢式设计即1个雄性亲本与3个雌性亲本交配的方式建立了菲律宾蛤仔15个半同胞家系(A,B,…,O)和45个全同胞家系(A1,A2,A3,…,O1,O2,O3)。对各家系的壳长、壳宽、壳高、鲜重等各项指标进行了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3、4、5月龄,菲律宾蛤仔45个全同胞家系的表型性状具有显著差异,且各月龄的差异趋势基本一致。5月龄时,从其生长性状上看,家系F2、G2、G3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壳长分别提高28.43%、24.72%、30.53%,壳宽分别提高21.14%、22.3%、25.58%,壳高分别提高30.88%、26.96%、25.25%,鲜重分别提高50.00%、68.42%、44.12%。从其存活上看,家系E3的四个表型性状在全同胞家系中最小,但存活数量最多为2269粒,表现出很强的抗逆性;具有生长优势的家系F2存活个数最少仅为43粒,抗逆性相对最差。从其产量上看,家系N3、I1、E3、C1、N1、G2产量较高,分别比平均产量提高了77.8%、75.61%、75%、69.45%、53.96%、50.19%。综合以上各项指标家系G2、G3、N3、E3、I1、C1、N1可作为优良的家系育种材料,在下一步育种工作中可以利用家系选择及家系杂交的方法对7个家系进行遗传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野生群体 家系 生长
下载PDF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蛋白聚糖的分离提取及其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莉 刘万顺 +2 位作者 韩宝芹 刘文 刘冰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2-68,共7页
采用凝胶过滤层析、SDS-PAGE电泳、Bradford法和苯酚-硫酸法等生物化学方法对菲律宾蛤仔中的蛋白聚糖(PG1和PG2)进行分离纯化,研究其理化性质。采用MTT方法研究蛋白聚糖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和人正常肝细胞HL-7702生长的影响。通过小... 采用凝胶过滤层析、SDS-PAGE电泳、Bradford法和苯酚-硫酸法等生物化学方法对菲律宾蛤仔中的蛋白聚糖(PG1和PG2)进行分离纯化,研究其理化性质。采用MTT方法研究蛋白聚糖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和人正常肝细胞HL-7702生长的影响。通过小鼠体内实验研究蛋白聚糖的抗肿瘤活性和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G1分子量大约为20kDa,多糖含量为70.09%,蛋白质含量为15.4%。PG2的多糖含量为82.53%,蛋白质含量为7.26%。PG1在200μg/ml浓度时对SMMC-7721的生长抑制率为73.30%,随浓度的升高,抑制率并未发生明显改变。PG2对SMMC-7721的生长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在500μg/ml的浓度下,其抑制效果与PG1的抑制效果相当。在同样浓度下,PG1对人正常肝细胞的生长和功能没有明显影响。PG1呈剂量-效应关系明显增加荷瘤小鼠脾指数,促进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且没有降低体重及其他毒副作用。PG1对小鼠S180肉瘤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和提高小鼠细胞免疫水平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聚糖 菲律宾蛤仔 SMMC-7721 HL-7702 S180
下载PDF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海洋橙品系两个世代的杂交与近交效应 被引量:11
9
作者 闫喜武 张跃环 +4 位作者 孙焕强 霍忠明 李少文 杨凤 张国范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09-316,共8页
于2009年8月以菲律宾蛤仔海洋橙品系的全同胞子一代和子二代上选10%的个体作为亲本,通过建立近交组合(F22、F33)、杂交组合(F23、F32)和设置对照组(C22、C33),研究了两个近交世代的杂交效应及近交效应,以提高菲律宾蛤仔海洋橙品系的表... 于2009年8月以菲律宾蛤仔海洋橙品系的全同胞子一代和子二代上选10%的个体作为亲本,通过建立近交组合(F22、F33)、杂交组合(F23、F32)和设置对照组(C22、C33),研究了两个近交世代的杂交效应及近交效应,以提高菲律宾蛤仔海洋橙品系的表型性状。结果表明,杂交使幼虫和稚贝的生长性状得到了部分改良,但存活性状尚未得到提高。幼虫和稚贝表现出微弱的生长优势,正反交组单亲生长优势表现出正负不对称性。杂交效应主要受到母本效应的影响,母本效应贯穿于幼虫期及稚贝期。近交使世代F33的生长性状得到了改良,且两个世代的存活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型性状的近交效应在幼虫期主要受到交配方式的影响,而在稚贝期主要受到世代效应的影响。通过上选,杂交与近交的有机结合,有效改良了海洋橙品系的表型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海洋橙品系 世代 杂种优势 近交衰退
下载PDF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养殖水体中石油烃安全限量的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姜朝军 乔庆林 +2 位作者 周培根 蔡友琼 徐捷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19,共6页
石油烃污染是影响双壳贝类食用安全的重要因素.文中以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为研究对象,采用半静态动力学富集实验探讨了双壳贝类对养殖水体中石油烃的富集规律.结果表明,经过4 d,石油烃在贝体和水环境之间达到稳态平衡... 石油烃污染是影响双壳贝类食用安全的重要因素.文中以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为研究对象,采用半静态动力学富集实验探讨了双壳贝类对养殖水体中石油烃的富集规律.结果表明,经过4 d,石油烃在贝体和水环境之间达到稳态平衡;生物富集系数(BCF)为545;石油烃浓度为0.068 mg/L的水体组,富集平衡后贝体内的石油烃含量高于菲律宾蛤仔的石油烃异味阈值(25~30 mg/kgg),其它水体组则相反.参考USEPA、GB18421-2001等关于双壳贝类中石油烃安全限量的规定,经讨论贝体内石油多环芳烃的毒力代谢机理后,判定菲律宾蛤仔养殖水体中石油烃的安全限量定为0.05 mg/L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石油烃 养殖水体 安全限量
下载PDF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低温保活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殷邦忠 滕瑜 +1 位作者 王家林 江尧森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1996年第1期88-94,共7页
本文在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生物学研究基础上,对菲律宾蛤仔在 27. 0~-1. 7℃范围内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存活率,失重率及保活过程中的化学变化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确定了菲律宾蛤... 本文在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生物学研究基础上,对菲律宾蛤仔在 27. 0~-1. 7℃范围内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存活率,失重率及保活过程中的化学变化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确定了菲律宾蛤仔的保活工艺和方法。结果表明,(1)菲律宾蛤仔的最肥季节为每年的 3~ 7月,出肉率(干物计)最高可达 10%;(2)最低保活温度为-1.7℃;(3)-1.0~-1.7℃可保活13天,存活率91%;(4)-1.0~1.7℃保活,保活时间最长,失重率也低,主要化学成分无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低温 保活方法 存活率
下载PDF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软体部位含氮物的组成及其分布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龙 刘俊荣 +3 位作者 田元勇 刘金洋 吴忠 王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95-100,共6页
从食品原料学角度出发,为系统阐述菲律宾蛤仔的工艺学特性,以含氮物质为出发点,蛋白质为重点,对其各个软体解剖部位的质量组成、一般化学组成、含氮物分布及蛋白质组分等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可食部分占原料20%左右,各... 从食品原料学角度出发,为系统阐述菲律宾蛤仔的工艺学特性,以含氮物质为出发点,蛋白质为重点,对其各个软体解剖部位的质量组成、一般化学组成、含氮物分布及蛋白质组分等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可食部分占原料20%左右,各个软体组织(足、闭壳肌、外套膜、水管、鳃、内脏团)含有水分74.01%~80.07%,其他化学组成为干基,粗蛋白29.19%~43.46%、总糖12.46%~30.75%、粗脂肪1.61%~6.84%和灰分6.69%~11.10%;各组织部位的含氮组分分布比例依次为:非蛋白氮14.7%~26.42%、水溶性蛋白12.55%~19.17%、盐溶性蛋白34.83%~50.4%、碱溶性蛋白17.49%~25.06%及基质蛋白2.19%~10.23%;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显示:菲律宾蛤仔软体部位不同组织、不同组分的蛋白图谱有所差异.水溶性蛋白分子质量较小,在100kD以下;盐溶性蛋白种类丰富,在200、100、45、35、20 kD附近有明显条带;碱溶性蛋白仅在200、100、45 kD附近有4条明显条带;基质蛋白分子质量分布范围较宽,主要集中在200kD以上和45 kD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软体部位 非蛋白氮 蛋白质 分布特性
下载PDF
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养成期壳长遗传力与育种值估计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冬春 闫喜武 +3 位作者 霍忠明 姚托 孙欣 张国范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50-1556,共7页
采用巢式设计构建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家系,通过REML法估计了4种模型下蛤仔养成期90、300和330日龄壳长的遗传力,对不同模型进行比较并选出最优模型。通过最优模型估计育种值,并对表型值选择法和育种值选择法进行了比较。结... 采用巢式设计构建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家系,通过REML法估计了4种模型下蛤仔养成期90、300和330日龄壳长的遗传力,对不同模型进行比较并选出最优模型。通过最优模型估计育种值,并对表型值选择法和育种值选择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移入土池时各家系平均壳长协变量是重要影响因子,共同环境效应影响较小,综合分析得出模型ABC为最优模型,其在90、300和330日龄的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0.264、0.020和0.363,共同环境系数分别为0.116、0.376和0.098。对表型值选择法和育种值选择法比较的结果表明,表型值选择法均优于育种值选择法。对家系选择时,在90、300和330日龄,家系相同率分别为66.67%、75%和66.67%,表型值选择的家系平均壳长比育种值选择高7.30%、2.28%和5.81%。按10%的留种率对个体选择时,在90、300和330日龄,个体相同率分别为54.17%、59.72%和52.78%,表型值选择的个体平均壳长比育种值选择分别高27.08%、29.19%和16.27%;按1%的留种率,相同率则分别为12.50%、37.50%和37.50%,表型值选择比育种值选择的平均壳长高39.86%、39.81%和23.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蛤仔 动物模型 遗传力 育种值
下载PDF
胶州湾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呼吸排泄作用的现场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晓宇 周毅 杨红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22-727,共6页
于2006年2月、5月、8月和11月四个季度月采用呼吸瓶法现场研究了胶州湾菲律宾蛤仔的呼吸排泄作用。结果表明,胶州湾菲律宾蛤仔呼吸排泄速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春、夏季高于秋、冬季。不同生物学规格的蛤仔呼吸排泄速率具有明显的差... 于2006年2月、5月、8月和11月四个季度月采用呼吸瓶法现场研究了胶州湾菲律宾蛤仔的呼吸排泄作用。结果表明,胶州湾菲律宾蛤仔呼吸排泄速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春、夏季高于秋、冬季。不同生物学规格的蛤仔呼吸排泄速率具有明显的差异,单位个体耗氧率、排氨率和排磷率均随着个体大小的增加而增加,而单位体重的耗氧率、排氨率和排磷率则随着个体大小的增加而降低;且耗氧率、排氨率和排磷率与软体干重(DW,g/ind)呈异速方程关系,方程式为:Rx=a×DWb。本实验中,耗氧率、排氨率和排磷率的a值变化范围分别为0.20—0.93、0.29—2.46和0.27—0.59;耗氧率、排氨率和排磷率的b值变化范围分别为0.52—0.83、0.35—0.62和0.28—0.88。据估算,胶州湾滩涂养殖的菲律宾蛤仔通过呼吸排泄作用在夏季将向水体中释放8.28t/d氨氮和0.86t/d无机磷,以满足浮游植物生长的需要,在胶州湾生态系统营养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胶州湾 耗氧率 排氨率 排磷率
下载PDF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血淋巴中抑菌活性物质的活性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5
作者 魏玉西 郭道森 +1 位作者 李丽 陈皓文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71-272,共2页
为了建立蛤仔血淋巴中抑菌活性物质的快速高效分离、纯化方法 ,利用正交设计法对影响菲律宾蛤仔血淋巴中抑菌物质抑菌活性的 3个因素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在本实验条件下 ,pH对抑菌活性影响最大 ,温度次之 ,处理时间的影响最小 ;而以... 为了建立蛤仔血淋巴中抑菌活性物质的快速高效分离、纯化方法 ,利用正交设计法对影响菲律宾蛤仔血淋巴中抑菌物质抑菌活性的 3个因素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在本实验条件下 ,pH对抑菌活性影响最大 ,温度次之 ,处理时间的影响最小 ;而以在pH值为 4 ,温度小于 6 5℃的介质中活性物质能保持较高抑菌活性 .提示菲律宾蛤仔血淋巴中抑菌活性物质对热有一定的耐受性 ,且适于偏酸性的环境 .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血淋巴 抑菌物质 分离 纯化
下载PDF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唇瓣的表面结构 被引量:4
16
作者 范瑞青 姜明 +1 位作者 高澜 汝少国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71-674,共4页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菲律宾蛤仔唇瓣的表面结构。结果表明 :菲律宾蛤仔唇瓣分为光滑面和褶皱面。光滑面细胞排列紧密 ,细胞表面有大量的微绒毛 ,纤毛较少 ,呈簇状分布 ;褶皱面具沟和嵴 ,嵴上被覆浓密的纤毛。光滑面和褶皱面的纤...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菲律宾蛤仔唇瓣的表面结构。结果表明 :菲律宾蛤仔唇瓣分为光滑面和褶皱面。光滑面细胞排列紧密 ,细胞表面有大量的微绒毛 ,纤毛较少 ,呈簇状分布 ;褶皱面具沟和嵴 ,嵴上被覆浓密的纤毛。光滑面和褶皱面的纤毛在末端膨大呈勺状 ,两面都有大量黏液细胞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唇瓣 结构 纤毛 微绒毛 扫描电子显微镜 水产养殖
下载PDF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漆酶型酚氧化酶的纯化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蒋经伟 邢婧 战文斌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4-298,共5页
采用非变性电泳结合特异性底物发色方法从菲律宾蛤仔血细胞中分离出一种酚氧化酶,研究了该酶的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金属离子、抑制剂对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酚氧化酶分子量约为563kDa;对底物邻苯二酚、左旋多巴(L-DOPA)、多... 采用非变性电泳结合特异性底物发色方法从菲律宾蛤仔血细胞中分离出一种酚氧化酶,研究了该酶的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金属离子、抑制剂对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酚氧化酶分子量约为563kDa;对底物邻苯二酚、左旋多巴(L-DOPA)、多巴胺、对苯二酚的米氏常数Km分别为0.42、1.60、1.79和1.76mmol/L;酶的活性在Mg2+、Zn2+、Mn2+、Fe2+、Cu2+和Ca2+浓度为5、10、20、30mmol/L时受到抑制;酶的活性可被抑制剂抗坏血酸、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ETC)、半胱氨酸、亚硫酸钠、柠檬酸、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叠氮钠和硫代尿素等抑制。根据底物特异性、抑制剂等结果,所分离获得的酚氧化酶属于漆酶型的含铜酚氧化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血细胞 漆酶型酚氧化酶 金属酶
下载PDF
AFLP analysis revealed differences in genetic diversity of four natural populations of Manila clam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in China 被引量:18
18
作者 LIU Xiangquan BAO Zhenmin +5 位作者 HU Jingjie WANG Shi ZHAN Aibin LIU Hui FANG Jianguang WANG Rucai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50-158,共9页
The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FLP) technology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genetic diversities in four natural populations of Manila clam (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distributed in four sea areas of Chin... The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FLP) technology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genetic diversities in four natural populations of Manila clam (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distributed in four sea areas of China, i.e. , the Bohai Sea, the Huanghai Sea, the East China Sea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Two hundred and sixty-four AFLP loci were analysed in 195 individuals and revealed high levels of genetic diversity. The percentage of polymorphic loci ranged from 92.13% to 96.06% and the Shannon' s information index was from 0.256 8 to 0. 275 6. By analyzing molecular variance ( AMOVA),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ere high levels of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populations of Qingdao and the other three sea areas. Cluster analysis by Nei' s pairwise distances grouped specimens by geographical origin, except the population of Qingdao. A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that there are high genetic diversities in the four natural populations of Manila clam in China and some distinct differences existed among and between the four populations.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d that human cultivation activities will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genetic structure of the population of Qingda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genetic diversity geographical population AFLP
下载PDF
近交对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橙色家系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梁健 闫喜武 +3 位作者 霍忠明 赵力强 吴云霞 杨凤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17-721,共5页
以蛤仔橙色全同胞家系为材料,采用建立近交组和设置对照组的方法,进行了近交对橙色家系的生长和存活性状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实验期间,橙色家系壳长生长都慢于对照组,除60日龄外,其它各日龄二者壳长差异显著(P<0.05);橙色家... 以蛤仔橙色全同胞家系为材料,采用建立近交组和设置对照组的方法,进行了近交对橙色家系的生长和存活性状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实验期间,橙色家系壳长生长都慢于对照组,除60日龄外,其它各日龄二者壳长差异显著(P<0.05);橙色家系存活率高于对照组,除360日龄外,其它各日龄二者存活率均差异显著(P<0.05)。橙色家系生长的近交衰退率范围为5.38%—26.57%,平均值为15.48%±6.44%,但存活性状在各日龄没有出现近交衰退。在330日龄时,对橙色家系的形态学性状进行正态分布检验,结果表明:近交使橙色家系内出现小型化个体。本研究为通过建立家系选育蛤仔橙色新品系的育种方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蛤仔 橙色家系 近交衰退 形态学
下载PDF
两种三元杂交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壳色品系间的聚合杂交 被引量:2
20
作者 苏家齐 闫喜武 +4 位作者 张跃环 杨鹏 张辉 杨凤 张国范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13-518,共6页
采用完全双列杂交配组方法,以三元杂交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壳色品系两道红白斑马(TrWz)和红白斑马(OWz)为材料,进行了2种壳色蛤仔品系间的聚合杂交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期间杂交组幼虫表现出微弱的的生长优势及一定程度... 采用完全双列杂交配组方法,以三元杂交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壳色品系两道红白斑马(TrWz)和红白斑马(OWz)为材料,进行了2种壳色蛤仔品系间的聚合杂交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期间杂交组幼虫表现出微弱的的生长优势及一定程度的存活劣势;中间育成期间稚贝表现出微弱的生长劣势及明显的存活优势。三元杂交自交组两道红白斑马子代均出现了壳色分离现象,而红白斑马子代均为白斑马,且壳面花纹颜色为红色;正反交组子代均表现为两道红白斑马,其壳色表达具有显著的母本效应;但其壳色表现呈现出非伴性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壳色品系 聚合杂交 杂种优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