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re-controlling Factors of the Beiya Gold–Polymetallic Ore Deposit, Northwestern Yunnan Province 被引量:9
1
作者 ZHOU Yunman ZHANG Changqing +4 位作者 HE Zhonghua LIU Huan ZHOU Guiwu SUN Jia LIU Bo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AS CSCD 2018年第5期1841-1861,共21页
Based on comprehensive petrological, geochron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studies,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Beiya gold-polymetallic skarn deposit and quartz syenite porphyries, and discussed the ... Based on comprehensive petrological, geochron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studies,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Beiya gold-polymetallic skarn deposit and quartz syenite porphyries, and discussed the source(s) and evolution of magma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syenite porphyries(i.e. the Wandongshan, the Dashadi, and the Hongnitang porphyries), which formed between the Eocene and the early Oligocene epochs, are the sources for the gold-polymetallic ores at the Beiya deposit. Carbonate rocks(T2 b) of the Triassic Beiya Formation in the ore district provide favorable host space for deposit formation. Fold and fault structures collectivel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ore formation. The contact zone between the porphyries and carbonates, the structurally fractured zone of carbonate and clastic rocks, and the zone with well-developed fractures are the ideal locations for ore bodies. Four types of mineralization have been recognized: 1) porphyry-style stockwork gold–iron(copper) ore, 2) skarn-style gold-iron(copper and lead) ore in the near contact zone, 3) strata-bound, lense-type lead–silver–gold ore in the outer contact zone, and 4) distal vein-type gold–lead–silver ore. Supergene processes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oxide ore, such as the weathered and accumulated gold–iron ore, the strata-bound fracture oxide ore, and the structure-controlled vein-type ore. Most of these ore deposits are distributed along the axis of the depressed basin, with the hypogene ore controlling the shap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xide ore. This study provides critical geology understanding for mineral prospecting scenari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phyry-skarn type quartz syenite porphyries ore-controlling factors Beiya goldpolymetallic deposit northwestern Yunnan province
下载PDF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geological ore-controlling factors and stereoscopic quantitative prediction of concealed ore bodies 被引量:5
2
作者 毛先成 邹艳红 +2 位作者 卢晓琴 吴湘滨 戴塔根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6期987-993,共7页
To address the issues for assessing and prospecting the replaceable resource of crisis mines, a geological ore-controlling field model and a mineralization distribution field model were proposed from the viewpoint of ... To address the issues for assessing and prospecting the replaceable resource of crisis mines, a geological ore-controlling field model and a mineralization distribution field model were proposed from the viewpoint of field analysis. By dint of solving the field models through transferring the continuous models into the discrete o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eological ore-controlling effect field and the mineralization distribution field was analyzed, and the quantitative and located parameters were extracted for describing the geological factors controlling mineralization enrichment. The method was applied to the 3-dimensional localization and quantitative prediction for concealed ore bodies in the depths and margins of the Daehang mine in Guangxi, China, and the 3-dimensional distribution models of mineralization indexes and ore-controlling factors such as magmatic rocks, strata, faults, lithology and folds were built. With the methods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the non-linear programming, the quantitative index set of the geological ore-controlling factors was obtained. In addition, the stereoscopic located and quantitative prediction models were set up by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ineralization indexes and the geological ore-controlling factors. So far, some concealed ore bodies with the resource volume of a medium-sized mineral deposit are found in the deep parts of the Dachang Mine by means of the deep prospecting drills following the prediction results, from which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edication models and results is pro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logical ore-controlling factor concealed ore body stereoscopic prediction
下载PDF
ORE-CONTROLLING FACTORS AND PROSPECTS OF GEODEPRESSION (DIWA) BASIN SANDSTONE TYPE COPPER DEPOSITS IN CHINA
3
《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 1994年第Z2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ore-controlling factors AND PROSPECTS OF GEODEPRESSION BASIN SANDSTONE TYPE COPPER DEPOSITS IN CHINA DIWA
下载PDF
滇中富碱斑岩风化成土过程中元素地球化学行为及其主控因素
4
作者 徐磊 赵萌生 +10 位作者 程琰勋 潘江涛 管继云 张亚 徐杰 陈伟志 王浩宇 黄加忠 杨明龙 巴永 王守营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2-528,共17页
富碱斑岩带分布较广,目前对其风化过程中的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研究较少。笔者等以滇中姚安富碱斑岩为例,通过对其化学风化过程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富碱斑岩成土过程中元素富集贫化控制因素,丰富碱性岩浆岩风化成土理论。笔者等分析了富碱斑... 富碱斑岩带分布较广,目前对其风化过程中的元素地球化学行为研究较少。笔者等以滇中姚安富碱斑岩为例,通过对其化学风化过程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富碱斑岩成土过程中元素富集贫化控制因素,丰富碱性岩浆岩风化成土理论。笔者等分析了富碱斑岩风化过程中的矿物风化特征、元素含量分布特征、化学风化趋势、元素迁移富集特征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富碱斑岩各风化层元素含量与基岩具有继承性,体现了原位风化的特征,符合北亚热带季风气候下云南境内上扬子地块岩石的风化特征;与大陆上地壳组成(UCC)相比,风化成土过程中Ca、Na、K等阳离子强烈淋失亏损,Fe、Al富集;化学风化过程主要发生脱Ca、Na、K、Mg、Si与富Al、Fe作用,风化早期主要为去Ca、去Na过程,风化中、晚期为去K、去Mg、富Al、富Fe过程,并伴随着强烈的脱硅作用;结合迁移系数,常量元素活动性强弱顺序为:Ca>Na>K>Mg>Si>Al>Fe;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行为一方面主要受地球化学性质相似的常量元素行为控制,另一方面受Al、Fe氧化物/氢氧化物和黏土矿物吸附作用的影响,Sm、Nb、Sc、Th、Ti、U、Y、Cu、Cr、Ni随风化原地残余富集,Ba、Rb、Sr与K、Na、Ca、Mg等常量元素行为一致,随风化而淋失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碱斑岩 化学风化 常量元素 成土过程 地球化学行为 主控因素 姚安
下载PDF
斑岩铜-钼-金矿床:构造环境、成矿作用与控制因素 被引量:4
5
作者 杨航 秦克章 +2 位作者 吴鹏 王峰 陈福川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8-156,共29页
斑岩型矿床作为全球Cu、Mo、Au、Re等战略性矿产的主要来源,是国际矿床学界和矿业界长期关注的热点。最新研究表明,斑岩矿床既可以产于俯冲带岩浆弧环境,也可以产于与俯冲无关的非弧环境(主要包括碰撞造山环境、陆内造山环境以及活化克... 斑岩型矿床作为全球Cu、Mo、Au、Re等战略性矿产的主要来源,是国际矿床学界和矿业界长期关注的热点。最新研究表明,斑岩矿床既可以产于俯冲带岩浆弧环境,也可以产于与俯冲无关的非弧环境(主要包括碰撞造山环境、陆内造山环境以及活化克拉通边缘及内部),后者发育于中国大陆。文章在总结全球斑岩矿床时空分布规律的基础上,重点从成矿斑岩成因与成矿动力学机制、成矿金属来源、蚀变-矿化分带等方面,综述了2类斑岩矿床的研究进展,阐释并总结了控制斑岩成矿的主要因素与机制,以及相关研究方法。研究表明,全球斑岩矿床集中产于3大成矿域,形成时代以中、新生代为主。其中,环太平洋成矿域斑岩矿床时空分布不均,集中发育于美洲西海岸,主要形成于白垩纪以来较年轻的几个短暂时期;古亚洲洋成矿域斑岩矿床形成时间跨度于奥陶纪—早白垩世,具有“西Cu-Au东Cu-Mo、早Cu-Au晚Cu-Mo”的成矿特征;特提斯成矿域主要发育三叠纪以来的斑岩矿床,主体沿造山带分布,时间分布不均,同一构造带内发育不同时期的斑岩成矿作用;中国斑岩矿床与3大成矿域既显示出对应性,也有独特性和复杂性。弧环境成矿岩浆、金属Cu(Au)主要来源于交代地幔楔,大洋岩石圈板块俯冲是其根本性动力学机制;而非弧环境成矿岩浆、金属Cu(Au)主要来自镁铁质新生/拆沉下地壳或富集地幔,大陆碰撞和陆内俯冲是其主要诱发机制。碰撞造山环境斑岩矿床矿化主要发生在叠加于钾硅酸盐化之上的绢英岩化阶段有别于弧斑岩矿床。两类斑岩均具有高氧逸度、富水和挥发分等特征,岩浆源区、岩浆性质、岩浆混合作用等可能是大型斑岩矿床的控制因素。岩浆岩Hf-Nd同位素、锆石和磷灰石等岩浆副矿物、镁铁质包体等,为约束斑岩成矿岩浆条件及其演变过程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斑岩矿床 时空分布 构造环境 成矿作用 控制因素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侵入岩发育特征及储层主控因素——以滴西185井区下石炭统松喀尔苏组为例
6
作者 丁艳雪 石新朴 +3 位作者 贺陆军 侯玉峰 刘泽民 王冶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35,I0002,I0003,共21页
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具有较好的油气显示和油气勘探潜力。以滴西185井区下石炭统松喀尔苏组侵入岩为研究对象,采用岩心观察、镜下鉴定和常规物性分析,结合钻、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侵入岩岩性、分布特征及储层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 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具有较好的油气显示和油气勘探潜力。以滴西185井区下石炭统松喀尔苏组侵入岩为研究对象,采用岩心观察、镜下鉴定和常规物性分析,结合钻、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侵入岩岩性、分布特征及储层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下石炭统松喀尔苏组侵入岩主要为花岗斑岩与闪长玢岩,闪长玢岩分布于滴西181井南断裂上盘,厚度随侵入距离的增大而减小,花岗斑岩分布不受滴西181井南断裂控制;花岗斑岩储集空间以次生溶蚀孔和微裂缝为主,闪长玢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溶蚀微孔。闪长玢岩和花岗斑岩侵入体有利储层的发育受侵入相、矿物组分、溶蚀作用、侵入时间和岩浆性质等因素控制,油气往往趋向在侵入体上部边缘亚相带或与围岩接触带相带附近富集成藏。花岗斑岩暗色矿物质量分数明显较闪长玢岩的少,造缝能力强,长石斑晶和基质质量分数明显较闪长玢岩的高,次生溶蚀孔隙面孔率占比大,各类次生孔隙组合与构造微裂缝沟通并成为有利储层。后期岩浆侵入使气水溶液和热液等流体沿早期原生孔隙和次生孔缝渗透,发生溶蚀和热液充填等作用,溶蚀作用可提高侵入岩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改善早期侵入岩储层的品质;热液充填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原生孔隙度,降低早期侵入岩储层的品质。岩浆性质直接影响岩浆沿断裂和次级断裂系统侵入围岩的距离,制约储层发育规模。该结果为类似侵入岩区油气储层成因研究及勘探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南凸起 滴西185井区 石炭统 松喀尔苏组 侵入岩 花岗斑岩 闪长玢岩 发育特征 储层主控因素
下载PDF
广东省大宝山铜多金属矿边深部控矿因素及找矿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肖飞云 《现代矿业》 CAS 2023年第5期29-32,51,共5页
大宝山矿床是南岭成矿带南侧最重要的铜多金属矿床,近年来,有多个勘查单位及科研单位对大宝山边深部展开了勘查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成果。通过总结大宝山边深部勘查成果,详细地对矿区的构造特征、岩浆岩的侵入期次、控矿条件进行了... 大宝山矿床是南岭成矿带南侧最重要的铜多金属矿床,近年来,有多个勘查单位及科研单位对大宝山边深部展开了勘查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成果。通过总结大宝山边深部勘查成果,详细地对矿区的构造特征、岩浆岩的侵入期次、控矿条件进行了分析,并进行找矿探讨。认为大宝山边深部主要控矿因素有构造控矿、层间过渡带控矿、岩浆热液控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矿因素 找矿探讨 铜多金属矿 次英安斑岩
下载PDF
河北平泉市柴家沟钼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标志及成因探讨
8
作者 薛燕萍 袁小平 +3 位作者 梁景利 杨瑞 周红芳 景志华 《矿产与地质》 2023年第1期39-48,共10页
冀北燕辽多金属成矿带是中国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带内铜钼矿床多与燕山期中酸性侵入体关系密切,柴家沟钼矿是近年该带上新探获的一座大型斑岩型矿床。文章描述了矿床地质特征,对构造、岩浆岩、矿体特征、矿石质量进行了较细致分析,并探... 冀北燕辽多金属成矿带是中国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带内铜钼矿床多与燕山期中酸性侵入体关系密切,柴家沟钼矿是近年该带上新探获的一座大型斑岩型矿床。文章描述了矿床地质特征,对构造、岩浆岩、矿体特征、矿石质量进行了较细致分析,并探讨了矿床成因,指出了找矿标志。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是构造-岩浆-成矿作用共同作用产物,矿体主要赋存于燕山期花岗斑岩及周围花岗岩中;围岩蚀变作用强烈,以钾硅酸盐化、黄铁绢英岩化、高岭土化为主;辉钼矿硫同位素测定显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源岩浆,成矿流体包裹体盐度w(NaCleq)介于1.7%~18.9%之间,均一温度介于140℃~398℃之间,显示出中等盐度、中温热液特点;成矿压力介于9.83~49.01 MPa之间,成矿深度介于0.33~1.63 km之间;围绕花岗斑岩和F2断层、穹窿构造是直接找矿方向,同时典型矿化蚀变组合、区域多金属地球化学异常和低阻高极化的地球物理异常区域是有利的找矿靶区,柴家沟钼矿床具有超大型钼矿床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型钼矿 柴家沟钼矿 矿床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成矿物质来源 控矿因素 找矿标志
下载PDF
因子分析在成矿多样性定量化研究中的应用——以滇西北富碱斑岩矿产类型成矿多样性分析为例 被引量:18
9
作者 孙华山 赵鹏大 +1 位作者 张寿庭 夏庆霖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2-86,共5页
成矿多样性是复杂成矿系统中矿化地质体外在表现的基本特征,当前成矿多样性研究的难点是成矿特征的定量化问题。因子分析是多元统计中常用方法之一,以往地质研究中常用其解决复杂的地质成因及矿化叠加问题。作者运用因子分析对滇西北富... 成矿多样性是复杂成矿系统中矿化地质体外在表现的基本特征,当前成矿多样性研究的难点是成矿特征的定量化问题。因子分析是多元统计中常用方法之一,以往地质研究中常用其解决复杂的地质成因及矿化叠加问题。作者运用因子分析对滇西北富碱斑岩相关矿产类型成矿多样性定量化问题进行了尝试性探讨。根据主要控矿岩体岩石化学成分及岩石学指标,通过R型因子分析,得到了5个具有重要地质成因意义的主因子,并进一步计算了5个主因子的因子得分。结果显示,不同矿产类型其R型主因子的因子得分存在明显差异,而这种差异可以作为矿产类型成矿多样性的定量化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分析 成矿多样性 定量化 富碱斑岩 滇西北
下载PDF
甘肃文县阳山金矿田地质特征及控矿地质因素分析 被引量:40
10
作者 郭俊华 毛世东 +4 位作者 陈衍景 秦艳 杨福立 李建忠 南争路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3-252,共10页
甘肃文县阳山金矿田是中国最大的金矿床,最近发现于西秦岭的勉略缝合带附近,它是由赋存于泥盆系三河口群地层中的受文县弧形构造带控制的类卡林型金矿系统。对阳山矿田安坝矿段钻探和坑探工程资料的统计表明,所有金矿体均受安昌河-观音... 甘肃文县阳山金矿田是中国最大的金矿床,最近发现于西秦岭的勉略缝合带附近,它是由赋存于泥盆系三河口群地层中的受文县弧形构造带控制的类卡林型金矿系统。对阳山矿田安坝矿段钻探和坑探工程资料的统计表明,所有金矿体均受安昌河-观音坝断裂系统(含主干断裂和次级断裂)控制,多数金矿体定位于断裂构造与泥质、粉砂质千枚岩的复合部位,少数定位于花岗斑岩脉及其接触带,说明印支期花岗岩浆活动并不是前人认为的主导金矿化的地质条件。结合区域地质分析,本文认为三河口群及其下伏碧口群等地层在早侏罗世造山事件为阳山金成矿系统提供了成矿流体和物质,三河口群泥质、粉砂质千枚岩是成矿流体聚集和成矿金属卸载的有利空间。沿安昌河-观音坝断裂系统侵位的矿前花岗斑岩脉,尽管数量较少,但也是成矿流体聚集、圈蔽和成矿的有利场所。更为重要的是,花岗斑岩脉与地层之间的能干性具有显著差异,使接触带在后期碰撞造山过程中演化为韧-脆性变形带,进而成为十分理想的成矿流体循环、聚集和金矿化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山金矿田 秦岭造山带 花岗斑岩脉 构造 控矿地质因素
下载PDF
西藏甲玛斑岩成矿系统中厚大矽卡岩矿体控矿因素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冷秋锋 唐菊兴 +4 位作者 郑文宝 林彬 王艺云 唐攀 林鑫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3-288,共16页
西藏甲玛斑岩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上具有重大经济意义和科学研究意义的超大型矿床,近年来,取得了重大的找矿突破,现已累计查明和控制铜金属资源储量超过700万吨,共伴生钼、铅+锌、金、银资源储量均达到大型以上规模。笔者在充分收集、整... 西藏甲玛斑岩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上具有重大经济意义和科学研究意义的超大型矿床,近年来,取得了重大的找矿突破,现已累计查明和控制铜金属资源储量超过700万吨,共伴生钼、铅+锌、金、银资源储量均达到大型以上规模。笔者在充分收集、整理甲玛矿床最新勘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矿区386个钻孔样品化学分析数据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按一般工业指标边界品位圈定矽卡岩型铜钼矿体、矽卡岩型铅锌矿体,对厚大矽卡岩型矿体在平面上、剖面上的分布及产出特征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发现,甲玛矿区厚大矽卡岩矿体主要分布于3个区域:1矿区中部斑岩接触带;2矿区南部铜山滑覆体内;3矿区北西部牛马塘一带。对于不同部位的厚大矿体,其控矿因素各不相同,按主要制约因素,可以概括为:岩体接触带控矿、滑覆体构造控矿和背斜核部构造控矿。文章通过对矿区厚大矽卡岩矿体控矿因素的探讨,建立了相应的岩浆-构造控矿模式,对于完善甲玛斑岩成矿系统模型及矿山开采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斑岩成矿系统 厚大矽卡岩矿体 控矿因素 甲玛 西藏
下载PDF
滇西北北衙金矿床万硐山—笔架山矿段构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明志 韩润生 +3 位作者 王雷 刘飞 郭钰心玥 谭威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38-248,共11页
滇西北北衙金矿床是与富碱斑岩有关的矽卡岩-斑岩型金多金属矿床,矿床的分布与接触带构造及斑岩体产出的断裂构造息息相关,这为构造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应用奠定了基础。笔者通过R型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得到2个元素组合:Au-Ag-Fe-Cu-Sb-Hg-S... 滇西北北衙金矿床是与富碱斑岩有关的矽卡岩-斑岩型金多金属矿床,矿床的分布与接触带构造及斑岩体产出的断裂构造息息相关,这为构造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应用奠定了基础。笔者通过R型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得到2个元素组合:Au-Ag-Fe-Cu-Sb-Hg-Sn-Pb-Co-Mo;Zn-Pb,绘制元素组合构造地球化学异常图。据图可以推测成矿流体的运移方向、矿体产状,同时认为笔架山矿段成矿规模虽较万硐山矿段小,但是具有较大勘查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田(床)构造地球化学 斑岩型金多金属矿床 R型因子分析 万硐山矿段 云南北衙
下载PDF
某斑岩型铜矿中Sc的赋存状态及对选矿工艺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惠博 陈晓青 +1 位作者 赵开乐 刘飞燕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3-428,共6页
利用矿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探针和化学分析等手段对某斑岩型铜矿的工艺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Sc的赋存状态,讨论了影响Cu、Fe和Sc回收的矿物学因素。结果表明铜品位0.35%,Sc为28.2 g/t,达到了综合评价的品位... 利用矿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探针和化学分析等手段对某斑岩型铜矿的工艺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Sc的赋存状态,讨论了影响Cu、Fe和Sc回收的矿物学因素。结果表明铜品位0.35%,Sc为28.2 g/t,达到了综合评价的品位,Sc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分散分布于矿石中,辉石是Sc的主要载体矿物(相对配分率66.67%),应该作为选矿富集Sc的对象。矿物鉴定结果表明铜矿物总量为0.52%,钛磁铁矿8.23%,辉石44.17%,斜长石42.62%,矿石中未发现Sc的独立矿物。粒度统计结果显示,矿石具有典型的辉绿结构,嵌布紧密,粒度微细,难以解离。建议利用铜硫化物的可浮性,通过浮选作业回收Cu,再利用磁铁矿、辉石以及斜长石之间的磁性差异来使三者进行分离。辉石的分离回收过程就是Sc的一个物理富集过程。综合考虑,提出"浮选选铜-弱磁选铁-强磁选钪"的原则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型铜矿 SC 赋存状态 选矿影响因素
下载PDF
巴基斯坦萨因达克斑岩型Cu-Au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被引量:2
14
作者 吕鹏瑞 姚文光 +2 位作者 张海迪 田浩浩 杨博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6-214,共9页
萨因达克斑岩型Cu-Au矿床位于巴基斯坦贾盖铜矿带西部,是巴基斯坦境内重要的世界级斑岩型铜矿床之一。为了更好地了解巴基斯坦斑岩铜矿地质特征及其控矿因素,服务中资企业"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在前人研究... 萨因达克斑岩型Cu-Au矿床位于巴基斯坦贾盖铜矿带西部,是巴基斯坦境内重要的世界级斑岩型铜矿床之一。为了更好地了解巴基斯坦斑岩铜矿地质特征及其控矿因素,服务中资企业"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对萨因达克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从而探讨了其主要控矿因素。研究表明,NW向区域性断层(托兹吉科断层)和大型向斜构造,以及一系列的次级断层是该矿床的导矿通道和容矿场所,控制着矿体的分布和就位;早中新世岩浆活动产生了与之密切相关的石英闪长斑岩岩株,为该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围岩蚀变从岩体到围岩依次为钾化、绢云母化和青磐岩化,导致萨因达克斑岩成矿模式(中心为管状、透镜状矿体,边缘为脉状矿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因达克 斑岩型 地质特征 控矿因素 巴基斯坦
下载PDF
东天山帕尔塔格西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4
15
作者 冯京 李建军 +5 位作者 徐仕琪 赵恒乐 王哲 胡可美 连政 马海军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21年第4期515-523,共9页
东天山帕尔塔格西铜矿是近年新疆地矿局继土屋铜矿之后在该矿带深化找矿认识中实现的又一重大突破。其处于东天山古生代造山带小热泉子石炭纪岛弧带,产于晚石炭世花岗闪长岩和闪长玢岩中,呈细脉浸染状矿化,与土屋铜矿特征类似,属斑岩型... 东天山帕尔塔格西铜矿是近年新疆地矿局继土屋铜矿之后在该矿带深化找矿认识中实现的又一重大突破。其处于东天山古生代造山带小热泉子石炭纪岛弧带,产于晚石炭世花岗闪长岩和闪长玢岩中,呈细脉浸染状矿化,与土屋铜矿特征类似,属斑岩型铜矿。通过初步勘查及资料分析研究,总结了矿床产出的地质环境、控矿要素、矿体特征、找矿标志,探讨了矿床成因,指出今后进一步扩大矿床规模及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矿 岛弧 控矿要素 找矿模型 找矿方向
下载PDF
斑岩型铜矿床中铂族元素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敏芳 邓晓东 +1 位作者 李占轲 毕诗健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0-108,共9页
铂族元素的研究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重要的进展。铂族元素可以赋存于不同的岩石类型中,形成于不同的时代。由于铂族元素具有特殊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且难熔于普通的酸、碱等,故铂族元素成矿具有特殊性。作为一种非常规铂族元素矿化类型,... 铂族元素的研究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重要的进展。铂族元素可以赋存于不同的岩石类型中,形成于不同的时代。由于铂族元素具有特殊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且难熔于普通的酸、碱等,故铂族元素成矿具有特殊性。作为一种非常规铂族元素矿化类型,富铂族元素的斑岩型铜矿床的研究对研究铂族元素从地幔岩石圈转移进入花岗质岩石及随后从熔体进入流体并在硫化物中富集的机理,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从斑岩型铜矿床中铂族元素的分布特征、矿化特征、铂族矿物特征、流体包裹体特征和富集成矿机理方面论述了斑岩型铜矿床中铂族元素的研究现状,并指出目前斑岩型铜矿床中铂族元素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影响斑岩型铜矿中铂族元素含量高低的影响因素不明确,富PGE斑岩型铜矿中流体包裹体研究不够系统,PGE的富集机理研究还欠深入,并指出今后我国斑岩型铜矿中PGE研究的重点,指出长江中下游地区一系列斑岩型铜矿床是我国斑岩铜矿中铂族元素研究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族元素 斑岩型铜矿床 铂族矿物 影响因素 流体包裹体 富集机理
下载PDF
安徽东源钨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被引量:15
17
作者 傅建真 徐生发 +1 位作者 汪明辉 胡德锋 《矿产勘查》 2011年第5期501-511,共11页
东源钨钼矿床是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32地质队在东源地区找到的大型钨钼矿床,也是安徽省目前探明的规模最大的斑岩型钨矿床。其矿床类型为斑岩型白钨矿,矿体主要产于东源岩体顶部或浅部的强蚀变带中;在东源岩体的接触带及东源岩体深部... 东源钨钼矿床是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32地质队在东源地区找到的大型钨钼矿床,也是安徽省目前探明的规模最大的斑岩型钨矿床。其矿床类型为斑岩型白钨矿,矿体主要产于东源岩体顶部或浅部的强蚀变带中;在东源岩体的接触带及东源岩体深部还发现有热液充填型辉钼矿体;在东源岩体北东部的蚀变辉绿岩中则发现有热液改造型白钨矿。文章着重从成矿地质条件、矿体特征和主要控矿因素等方面阐述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钼矿床 斑岩型 控矿因素 东源 安徽省
下载PDF
西藏岗讲铜钼矿区岩浆侵入期次与找矿潜力 被引量:3
18
作者 姜华 张庆松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4-98,共5页
通过对西藏岗讲铜钼矿区复式岩体特征、矿化特征、成矿期次和后期脉岩与矿化之间的关系等的研究,初步划分了6次岩浆侵入期次和3次成矿期,分析了控矿因素,认为受近南北向和北东向断裂控制的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脉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 通过对西藏岗讲铜钼矿区复式岩体特征、矿化特征、成矿期次和后期脉岩与矿化之间的关系等的研究,初步划分了6次岩浆侵入期次和3次成矿期,分析了控矿因素,认为受近南北向和北东向断裂控制的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脉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其形成时期是矿区主成矿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岗讲铜钼矿 斑岩 成矿期次 控矿因素
下载PDF
与火山岩—斑岩有关的金银矿控矿因素 被引量:3
19
作者 冯建忠 王京彬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133-145,共13页
与火山岩—斑岩有关的金银矿矿集区和大型矿床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特别是火山盆地类型及结构、大地构造背景、基底断裂、火山岩岩相和岩类、基底矿源层、火山机构内部构造、流体系统等对于矿床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上... 与火山岩—斑岩有关的金银矿矿集区和大型矿床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特别是火山盆地类型及结构、大地构造背景、基底断裂、火山岩岩相和岩类、基底矿源层、火山机构内部构造、流体系统等对于矿床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上叠式火山盆地能否成矿,关键是基底是否具备初始矿源层,岩浆是否起源于上地幔并同熔了老基底中的矿源层。继承性火山盆地能否形成金银矿,关键在于上下两套建造中火山岩的发育程度和火山—沉积建造的连续性,一般底部构造层中发育玄武岩、科马提岩、枕状熔岩等中基性、碱性火山岩,顶部构造层以中—酸性火山岩为主时,对成矿有利。大地构造位置上为两个构造单元的接合部位,与金银矿成矿有关的火山盆地或其基底都经历过裂陷拉张环境,不管是盖层还是基底,必有其一为裂谷或岛弧环境岩石建造。许多中大型矿床和矿集区都分布在多次开合的裂谷环境中。斑岩体岩石类型、成分、形态、产状控制矿体的定位和展布,潜火山岩、斑岩体与金银矿存在空间上的不可分割性、时间上的同一性和成因上的内在联系。单一的火山熔岩很少形成矿床,形成金银矿床的火山岩常为凝灰岩、凝灰质集块岩、凝灰质火山熔岩,岩相上常为从火山岩向沉积岩过渡的地方,岩石组合为火山碎屑岩+凝灰岩+杂砂岩、粉砂岩+熔岩+泥质岩+碳酸岩。"三重结构"构造控矿,即深层次基底断裂,中深部位的盖层断裂,超浅、近地表—地表构造。以火山机构为中心从下向上形成多位容矿裂隙:侵入体(斑岩)顶部裂隙系统,隐爆角砾岩筒裂隙系统,破火山口裂隙系统。潜火山岩发生多期隐爆形成具一定延深的角砾岩筒,往往存在多个热流体系统,补给系统和排放系统完全时对成矿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斑岩 金银矿床 控矿因素 火山盆地 基底 流体
下载PDF
天山东段巴里坤小加山钼钨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因素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亚南 付恒一 +3 位作者 李大卓 张蓓 丁冰 白洪阳 《中国钼业》 2016年第3期19-27,共9页
天山山脉东段新疆哈密巴里坤县小加山钼钨矿床成因类型为斑岩型矿床;赋矿地层岩石为泥盆系中统大南湖组凝灰质粉砂岩,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及玄武岩、安山岩;在1∶20万水系沉积物高温元素组合异常范围内,1∶2.5万岩屑高温元素异常获得了... 天山山脉东段新疆哈密巴里坤县小加山钼钨矿床成因类型为斑岩型矿床;赋矿地层岩石为泥盆系中统大南湖组凝灰质粉砂岩,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及玄武岩、安山岩;在1∶20万水系沉积物高温元素组合异常范围内,1∶2.5万岩屑高温元素异常获得了较好重现;重现区地表大量产出的石英脉带就是钼钨主要工业矿体的分布范围。梳理矿床的找矿元素:a.)板块边缘和深大断裂边部;b.)华力西期花岗岩基与泥盆系的外接触带;c.)出露的石英脉密集带;d.各类比例尺的地球化学异常覆盖区;e.)热液蚀变带的影响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钨矿床 斑岩型 水系沉积物 岩屑 高温元素 组合异常 找矿因素 新疆巴里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