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3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eatment-induced neuroendocrine prostate cancer and de novo neuroendocrine prostate cancer:Identification,prognosis and survival,genetic and epigenetic factors
1
作者 Mohamed Wishahi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4年第13期2143-2146,共4页
Neuroendocrine prostate cancer(NEPC)shows an aggressive behavior compared to prostate cancer(PCa),also known as prostate adenocarcinoma.Scanty foci in PCa can harbor genetic alternation that can arise in a heterogenei... Neuroendocrine prostate cancer(NEPC)shows an aggressive behavior compared to prostate cancer(PCa),also known as prostate adenocarcinoma.Scanty foci in PCa can harbor genetic alternation that can arise in a heterogeneity of prostate cancer.NEPC may arise de novo or develop following 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ADT).NEPC that arise following ADT has the nomenclature“treatmentemerging/induced NEPC(t-NEPC)”.t-NEPC would be anticipated in castration 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and metastatic PCa.t-NEPC is characterized by low or absent androgen receptor(AR)expression,independence of AR signaling,and gain of neuroendocrine phenotype.t-NEPC is an aggressive metastatic tumor,develops from PCa in response to drug induced ADT,and shows very short response to conventional therapy.t-NEPC occurs in 10%-17%of patients with CRPC.De novo NEPC is rare and is accounting for less than 2%of all PCa.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trans-differentiation from CRPC to t-NEPC are not fully elucidated.Sphingosine kinase 1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NEPC development.Although neuroendocrine markers:Synaptophysin,chromogranin A,and insulinoma associated protein 1(INSM1)are expressed in t-NEPC,they are non-specific for diagnosis,prognosis,and follow-up of therapy.t-NEPC shows enriched genomic alteration in tumor protein P53(TP53)and retinoblastoma 1(RB1).There are evidences suggest that t-NEPC might develop through epigenetic evolution.There are genomic,epigenetic,and transcriptional alterations that are reported to be involved in development of t-NEPC.Knock-outs of TP53 and RB1 were found to contribute in development of t-NEPC.PCa is resistant to immunotherapy,and at present there are running trials to approach immunotherapy for PCa,CRPC,and t-NEP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state cancer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Treatment induced neuroendocrine prostate cancer 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 Genetic and epigenetic factors Castration 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De novo neuroendocrine prostate cancer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Leptosphaeria biglobosa-induced and chemically induced systemic resistance to L.maculans in Brassica napus 被引量:4
2
作者 LIU ShengYi LIU RenHu +4 位作者 Akinwunmi O. LATUNDE-DADA Hans J. COOLS Simon J. FOSTER HUANG YongJu Bruce D. L. FITT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7年第8期1053-1062,共10页
Brassica napus(cv.Madrigal)seedlings pre-treated with ascospores of Leptosphaeria biglobosa or foliar sprays of either acibenzolar-S-methyl(ASM)or menadione sodium bisulphite(MSB)were chal- lenge inoculated with L.mac... Brassica napus(cv.Madrigal)seedlings pre-treated with ascospores of Leptosphaeria biglobosa or foliar sprays of either acibenzolar-S-methyl(ASM)or menadione sodium bisulphite(MSB)were chal- lenge inoculated with L.maculans ascospores and assessed for phoma leaf spot development and tissue morphology and gene expression responses to infection.Rates of increase in phoma leaf spot area 8―21 d after challenge inocul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on water pre-treated plants than on plants pre-treated with L.biglobosa,ASM or MSB on both pre-treated leaves(local effect)and younger leaves without pre-treatment(systemic effect).Ninety-six h after challenge inoculation,the invasive hyphae of L.maculans were encircled by rings of necrotic mesophyll cells on leaves pre-treated with L. biglobosa,ASM or MSB but not those pre-treated with water.Quantification of transcript levels of genes commonly used as markers of the major defence signalling pathways(PDF1.2,PR-1,NPR1,APX, CHB4)0–96 h after L.maculans challenge inoculation showed expression patterns indicating prefer- ential activation of the jasmonate/ethylene pathway and involved induction of NPR1 locally and sys- temically in leaves of plants pre-treated with L.biglobosa ascospo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黑胫病抗性 黑胫病弱毒种 诱导途径 比较 化学诱导
原文传递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and COVID-19:Us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the updated Roussel Uclaf Causality Assessment Method in clinical practice
3
作者 Gabriela Xavier Ortiz Ana Helena Dias Pereira dos Santos Ulbrich +4 位作者 Gabriele Lenhart Henrique Dias Pereirados Santos Karin Hepp Schwambach Matheus William Becker Carine Raquel Blat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Gastroenterology》 2023年第2期36-47,共12页
BACKGROUND Liver injury is a relevant condition in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inpatients.Pathophysiology varies from direct infection by virus,systemic inflammation or drug-induced adverse reaction(DILI).DILI d... BACKGROUND Liver injury is a relevant condition in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inpatients.Pathophysiology varies from direct infection by virus,systemic inflammation or drug-induced adverse reaction(DILI).DILI detection and monitoring is clinically relevant,as it may contribute to poor prognosis,prolonged hospitalization and increase indirect healthcare costs.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applied in data mining of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 combining abnormal liver tests,keyword searching tools,and risk factors analysis is a relevant opportunity for early DILI detection by automated algorithms.AIM To describe DILI cases in COVID-19 inpatients detected from data mining in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EMR)using AI and the updated Roussel Uclaf Causality Assessment Method(RUCAM).METHODS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in March 2021 in a hospital in southern Brazil.The NoHarm©system uses AI to support decision making in clinical pharmacy.Hospital admissions were 100523 during this period,of which 478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From these,290 inpatients were excluded due to alternative causes of liver injury and/or due to not having COVID-19.We manually reviewed the EMR of 188 patients for DILI investigation.Absence of clinical information excluded most eligible patients.The DILI assessment causality was possible via the updated RUCAM in 17 patients.RESULTS Mean patient age was 53 years(SD±18.37;range 22-83),most were male(70%),and admitted to the non-intensive care unit sector(65%).Liver injury pattern was mainly mixed,mean time to normalization of liver markers was 10 d,and mean length of hospitalization was 20.5 d(SD±16;range 7-70).Almost all patients recovered from DILI and one patient died of multiple organ failure.There were 31 suspected drugs with the following RUCAM score:Possible(n=24),probable(n=5),and unlikely(n=2).DILI agents in our study were ivermectin,bicalutamide,linezolid,azithromycin,ceftriaxone,amoxicillin-clavulanate,tocilizumab,piperacillin-tazobactam,and albendazole.Lack of essential clinical information excluded most patients.Although rare,DILI is a relevant clinical condition in COVID-19 patients and may contribute to poor prognostics.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DILI in COVID-19 inpatients is rare and the absence of relevant clinical information on EMR may underestimate DILI rates.Prospects involve cre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lerts for risk factors in all DILI patients based on RUCAM assessment causality,alterations of liver biomarkers and AI and machine lear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mical and 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 RUCAM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VID-19 Liver injury
下载PDF
离子漏斗聚焦光致化学电离质谱法在线同时测定7种大气羰基化合物
4
作者 崔华鹏 任美慧 +7 位作者 刘志景 秦亚琼 刘瑞红 刘雨 陈满堂 蒋吉春 谢复炜 刘绍锋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24年第8期18-23,共6页
建立离子漏斗聚焦光致化学电离质谱在线同时测定7种大气羰基化合物的方法。基于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发展了离子漏斗聚焦光致化学电离源,通过光电子产生的H3O+试剂离子对羰基化合物分子进行化学电离,获得羰基化合物[M+H]+或[M-H2O+H]+的... 建立离子漏斗聚焦光致化学电离质谱在线同时测定7种大气羰基化合物的方法。基于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发展了离子漏斗聚焦光致化学电离源,通过光电子产生的H3O+试剂离子对羰基化合物分子进行化学电离,获得羰基化合物[M+H]+或[M-H2O+H]+的特征离子峰,利用特征峰面积外标法定量。甲醛、乙醛、丙酮、正丁醛、正戊醛、正己醛和苯甲醛7种羰基化合物在气体体积分数为5×10^(-9)~250×10^(-9)范围内与各目标物的质谱特征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检出限为0.010×10^(-9)~0.087×10^(-9)。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3.5%~107.7%,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2%~5.4%(n=5)。该方法适用于环境研究领域中大气羰基化合物的在线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化学电离 离子漏斗 质谱 羰基化合物
下载PDF
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在儿童早期药物性肝损害监测中的应用
5
作者 郭磊 张帅 《实用医技杂志》 2024年第7期505-507,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早期药物性肝损害监测中血清总胆汁酸(TBA)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本院儿童早期药物性肝损害患儿50例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人员50名作为健康组。统计分析2组各检测指标值、阳性情况,并统计分... 目的探讨儿童早期药物性肝损害监测中血清总胆汁酸(TBA)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本院儿童早期药物性肝损害患儿50例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人员50名作为健康组。统计分析2组各检测指标值、阳性情况,并统计分析病例组不同损害程度患儿的各检测指标值、阳性情况。结果病例组患儿血清TBA、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氨酶(GGT)、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0.05)。病例组患儿血清TBA阳性率24.0%(12/50)高于健康组2.0%(1/50)(χ2=10.699,P=0.001),但2组儿童的血清AST、ALT、GGT、TBIL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轻度、中度、重度损害患儿的血清TBA、AST、ALT、GGT、TBIL水平均逐渐升高(P<0.05)。病例组轻度、中度、重度损害患儿血清TBA阳性率逐渐升高(P<0.05),但AST、ALT、GGT、TBIL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早期药物性肝损害监测中血清TBA检测的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化学性与药物性肝损伤 胆汁酸类
下载PDF
药物性肝损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列线图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诗美 靳帅 +5 位作者 李俊儒 王娜 陈岩 崔莹 马明明 胡晓丽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2-567,共6页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工业大学附属黑龙江省医院2017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88例DILI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数据,根据患者临床转归分为结局良好组(...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工业大学附属黑龙江省医院2017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88例DILI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数据,根据患者临床转归分为结局良好组(n=146)和不良结局组(n=42)。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DILI患者临床转归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R Studio 4.1.2软件构建列线图模型,通过校准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活检诊断DILI、PLT、ChE、Alb、PTA、IgM和IgG与DILI患者不良结局相关(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活检诊断DILI(OR=0.072,95%CI:0.022~0.213,P<0.001)、临床分型(OR=0.463,95%CI:0.213~0.926,P=0.039)、ALT(OR=0.999,95%CI:0.998~1.000,P=0.025)、PTA(OR=0.973,95%CI:0.952~0.993,P=0.011)和Ig M(OR=1.456,95%CI:1.082~2.021,P=0.015)是DILI患者临床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经验证校准曲线接近参考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829,决策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净收益。结论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评估DILI患者的临床转归具有较好的临床校准度、鉴别能力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性与药物性肝损伤 预后 列线图
下载PDF
不同评估量表在药物性肝损伤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马嘉蹊 姚甜甜 +7 位作者 程浩 刘丹 张宇涵 杜思源 董琳菲 胡林慧 王艳 王贵强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03-1208,共6页
目的采用RUCAM评估量表、Maria&Victorino评估量表、RECAM评估量表3种因果关系评估量表分别对药物性肝损伤(DILI)确诊病例进行评分,比较3种量表之间的诊断准确性差异,探讨其对于DILI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1年1月—2022年12月... 目的采用RUCAM评估量表、Maria&Victorino评估量表、RECAM评估量表3种因果关系评估量表分别对药物性肝损伤(DILI)确诊病例进行评分,比较3种量表之间的诊断准确性差异,探讨其对于DILI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1年1月—2022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住院、肝组织学活检病理结果支持DILI及有明确用药史的98例DILI确诊患者。采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并用上述因果关系评估量表评分,应用χ^(2)检验分析因果关系评估量表的诊断准确性,应用加权kappa系数(κw系数)分析因果关系评估量表的一致性。结果在纳入的所有DILI患者中,RECAM评估量表的准确性最高,与RUCAM评估量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67,P=0.017)。RUCAM评估量表和RECAM评估量表的诊断一致性中等(κw=0.469),而RECAM评估量表和Maria&Victorino评估量表的诊断一致性较差(κw=0.156)。在急性DILI患者中,RECAM量表、RUCAM量表、Maria&Victorino量表的不符合诊断率分别为3.7%、11.1%、42.6%;在肝细胞型DILI患者中,RECAM量表、RUCAM量表、Maria&Victorino量表的不符合诊断率分别为8.9%、21.4%、62.5%;在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DILI患者中,RECAM量表、RUCAM量表、Maria&Victorino量表的不符合诊断率分别为10.0%、22.5%、47.5%。结论在急性DILI中使用RECAM评估量表和RUCAM评估量表能提高诊断率;在肝细胞型DILI和临床表现包含胆汁淤积的DILI(胆汁淤积型DILI和混合型DILI)中使用RECAM评估量表和RUCAM评估量表能提高诊断率;根据不同的病程及临床分型选择诊断准确性较高的因果关系评估量表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性与药物性肝损伤 诊断 评估量表
下载PDF
废钢检验的现状分析与展望
8
作者 马飞跃 《河北冶金》 2024年第3期1-5,39,共6页
在双碳背景下,废钢的综合利用尤为重要。而废钢质量的好坏和成本高低则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故国家标准《GB/T 39733-2020再生钢铁原料》对废钢的质量检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放射性污染物、爆炸性物品、危险废物... 在双碳背景下,废钢的综合利用尤为重要。而废钢质量的好坏和成本高低则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故国家标准《GB/T 39733-2020再生钢铁原料》对废钢的质量检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放射性污染物、爆炸性物品、危险废物、夹杂物、化学成分、锈蚀和镀层方面分析了废钢检验的现状,并对废钢检验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指出,利用通道式放射性检测装置对进厂废钢进行初检非常有必要;危险废物鉴别标准与技术规范有待完善,鉴别程序可操作性不强;利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法可对废钢成分进行快速测量,相关决定系数和均方根误差较满意;基于颜色特征和纹理特征的废钢锈层识别算法,可准确识别训练集和预测集的废钢锈层。加强废钢检验标准体系建设、加大按化学成分对废钢进行精细分类的研发力度,尤其是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对废钢成分进行在线、快速、准确、定量分析是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钢 检验 化学成分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镀层
下载PDF
外施多效唑诱导水稻对稻飞虱的抗性 被引量:1
9
作者 孙凯迪 蒯鹏 +1 位作者 吕静 娄永根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9-558,共10页
【目的】利用化学激发子提高植物抗虫性从而抑制害虫,是目前正在开发的一种新型的害虫绿色防治技术。本研究旨在解析一种化学激发子——多效唑(paclobutrazol,PBZ)提高水稻Oryza savita对稻飞虱抗性的机理,以期为其在害虫防控中的应用... 【目的】利用化学激发子提高植物抗虫性从而抑制害虫,是目前正在开发的一种新型的害虫绿色防治技术。本研究旨在解析一种化学激发子——多效唑(paclobutrazol,PBZ)提高水稻Oryza savita对稻飞虱抗性的机理,以期为其在害虫防控中的应用打下基础。【方法】用不同浓度PBZ以根吸的方法处理秀水110品种水稻24 h后接入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初孵若虫,测定接虫后不同时间若虫存活率;用含有5和10 mg/L PBZ或者防御化合物[咖啡酰腐胺、刺苞菊苷和樱桃苷(1和10 mg/L)及芥子酰胍丁胺(0.1和1 mg/L)]的稻飞虱人工饲料饲喂以及用5和20 mg/L PBZ溶液喷施褐飞虱若虫后,测定褐飞虱若虫存活率;5 mg/L PBZ根吸处理水稻、褐飞虱若虫为害和5 mg/L PBZ根吸处理水稻再接褐飞虱若虫后,测定水稻体内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_(2)O_(2))和乙烯(ethylene,ET)以及防御化合物芥子酰胍丁胺、咖啡酰腐胺、刺苞菊苷和樱桃苷的含量。【结果】与对照(根吸不含PBZ的营养液的水稻)相比,5 mg/L PBZ根吸处理水稻,接虫后3 d时褐飞虱若虫存活率降低33.3%;当PBZ浓度达到20 mg/L时,接虫后4 d时褐飞虱若虫全部死亡,但PBZ本身对褐飞虱若虫没有直接的毒杀作用。与对照组相比,5 mg/L PBZ根吸处理24 h后不接褐飞虱为害放置24 h时水稻植株体内SA含量显著上升,5 mg/L PBZ根吸处理水稻24 h再接褐飞虱若虫为害72 h时H_(2)O_(2)含量显著上升,5 mg/L PBZ根吸处理24 h后不接褐飞虱为害放置48-96 h、褐飞虱为害24-72 h及5 mg/L PBZ根吸处理水稻24 h再接褐飞虱若虫为害48-96 h ET释放量均显著下降,5 mg/L PBZ根吸处理诱导了水稻植株中咖啡酰腐胺和芥子酰胍丁胺2种酚胺类化合物以及刺苞菊苷和樱桃苷2种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显著上升。在褐飞虱人工饲料中添加1或10 mg/L的咖啡酰腐胺、芥子酰胍丁胺、刺苞菊苷或樱桃苷,可有效降低褐飞虱若虫存活率。【结论】PBZ是一种有效的化学激发子,可以通过激活水稻的SA和H_(2)O_(2)通路、抑制ET通路,诱导水稻相关防御化合物的合成,提高水稻对褐飞虱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褐飞虱 多效唑 化学激发子 诱导抗性
下载PDF
聚集诱导发光纳米探针在前列腺癌光热诊疗中的应用
10
作者 桂斌 姜楠 +7 位作者 黄鑫 钟方璐 王治文 刘乾辉 郭宇昕 陈粤瑛 蒲欢 邓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3400-3409,共10页
背景:基于“分子内运动受限”这一机制构筑的新型聚集诱导发光荧光探针可用于疾病标志物的检测、肿瘤诊断、细菌成像识别等多个方面。目的:构建基于聚集诱导发光的近红外二区纳米探针FA-DSPE-PEG-AIE@NPs,探讨其用于前列腺癌靶向近红外... 背景:基于“分子内运动受限”这一机制构筑的新型聚集诱导发光荧光探针可用于疾病标志物的检测、肿瘤诊断、细菌成像识别等多个方面。目的:构建基于聚集诱导发光的近红外二区纳米探针FA-DSPE-PEG-AIE@NPs,探讨其用于前列腺癌靶向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及光热治疗的潜能。方法:以卵磷脂、聚乙二醇磷脂、叶酸-聚乙二醇磷脂、聚集诱导发光分子2TT-oC26B为原料,采用纳米沉淀法合成叶酸靶向纳米探针FA-DSPE-PEG-AIE@NPs,对其进行基本表征。选取PC3人前列腺癌细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实验对象,检测纳米探针FA-DSPE-PEG-AIE@NPs的细胞毒性与光照毒性;选取PC3人前列腺癌细胞为实验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和钙黄绿素/碘化丙啶染色法检测该纳米探针的光热治疗效果。选取BALB/C裸鼠腹部皮下注射PC3人前列腺癌细胞建立肿瘤模型,尾静脉注射纳米探针FA-DSPE-PEG-AIE@NPs后立即对小鼠进行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12 h后激光照射肿瘤5 min,14 d内观察光热治疗效果。结果与结论:①纳米探针FA-DSPE-PEG-AIE@NPs呈球形,平均粒径(171.0±0.3)nm,具有广谱光吸收能力和延伸至近红外二区的尾部发射,在激光辐照下可发出明亮的近红外二区荧光信号;②纳米探针FA-DSPE-PEG-AIE@NPs的细胞毒性低、光毒性高;流式细胞术及钙黄绿素/碘化丙啶染色法显示,纳米探针FA-DSPE-PEG-AIE@NPs对PC3人前列腺癌细胞具有明显的光热杀伤效果;③纳米探针FA-DSPE-PEG-AIE@NPs成功实现了对活体小鼠血管的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并确认了在肿瘤部位的最大富集时间为12 h,估算后肢腿部及腹部单根血管的血管宽度分别为0.63 mm和0.42 mm,治疗后14 d小鼠肿瘤体积明显减小;④结果表明,纳米探针FA-DSPE-PEG-AIE@NPs能有效实现前列腺癌的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及光热治疗,有望为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及联合治疗提供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聚集诱导发光 纳米探针 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 光热治疗 诊疗一体化
下载PDF
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样肝炎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李勤荣 尧颖 徐智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55-1258,共4页
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样肝炎(DI-ALH)是药物性肝损伤的一种特殊临床表型,与自身免疫性肝炎有相似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多数时候通过肝组织活检也无法直接区分,因此正确鉴别DI-ALH与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临床实践中的重难点。本文总结了DI-... 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样肝炎(DI-ALH)是药物性肝损伤的一种特殊临床表型,与自身免疫性肝炎有相似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多数时候通过肝组织活检也无法直接区分,因此正确鉴别DI-ALH与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临床实践中的重难点。本文总结了DI-ALH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治、预后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医生提供此类疾病的诊治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性与药物性肝损伤 肝炎 自身免疫性 诊断 治疗学
下载PDF
中草药相关肝损伤的管理与治疗
12
作者 孙鑫 罗琼 +1 位作者 杨涛 刘成海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38-1542,共5页
由于我国中草药产品应用形式多样,使用人群广泛,用药情况复杂,近年来中草药相关肝损伤等不良反应事件频发,为进一步科学认识中草药相关肝损伤,规范其风险管理与防治措施,本文结合近年的临床研究进展与相关经验,对中草药相关肝损伤的风... 由于我国中草药产品应用形式多样,使用人群广泛,用药情况复杂,近年来中草药相关肝损伤等不良反应事件频发,为进一步科学认识中草药相关肝损伤,规范其风险管理与防治措施,本文结合近年的临床研究进展与相关经验,对中草药相关肝损伤的风险管理、临床评价、预防及治疗展开论述。在中药研发生产、上市后的临床应用等多环节,建立涉及中药产品质量控制、患者安全教育、临床医师合理用药、定期监测、分级分型治疗等全方位的中草药相关肝损伤的管控体系,对于预防和处理肝损伤等不良反应事件非常重要,为中草药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化学性与药物性肝损伤 治疗学
下载PDF
聚集诱导发光荧光分析法在多领域中的应用
13
作者 曹宇奇 宗军 +5 位作者 李璐 张发荣 刘炳光 王晓轲 刘国良 卢俊锋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63-1075,共13页
荧光分析法是基于对待测物的荧光测量建立起来的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以及响应迅速等优点。作为荧光材料的一种,环境刺激响应型荧光材料因在化学传感、生物成像、压力传感、信息存储、光电器件以及药物传递等领域的广阔应用而展... 荧光分析法是基于对待测物的荧光测量建立起来的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以及响应迅速等优点。作为荧光材料的一种,环境刺激响应型荧光材料因在化学传感、生物成像、压力传感、信息存储、光电器件以及药物传递等领域的广阔应用而展现出良好的前景。但是,大多数传统的荧光剂易受到聚集诱导猝灭效应(ACQ)的影响,严重限制了其实际应用。聚集诱导发光材料(AIE)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新型荧光材料,该材料在分散状态下具有较弱的荧光发射,而在聚集状态下发射出强烈荧光。AIE材料的出现有效克服了传统荧光剂聚集诱导猝灭的难题,其独特的光稳定性、高荧光量子产率以及可调控性也为荧光分析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案。该文综述了聚集诱导发光荧光分析法在生物医药、化学检测、公共安全以及食品与农业等多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集诱导发光 生物医药 化学分析 公共安全 食品
下载PDF
肝再生在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肝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14
作者 莫胤康 范子豪 任锋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02-1907,共6页
肝再生在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的肝损伤后恢复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APAP过量服用后,通常是肝损伤程度越大,再生的程度就越大,从而导致肝损伤的消退和大多数情况下的自发恢复。然而,严重APAP过量会导致肝再生受损和无法控制的肝损伤... 肝再生在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的肝损伤后恢复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APAP过量服用后,通常是肝损伤程度越大,再生的程度就越大,从而导致肝损伤的消退和大多数情况下的自发恢复。然而,严重APAP过量会导致肝再生受损和无法控制的肝损伤,导致无法恢复,甚至死亡。在APAP肝损伤后,肝脏中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再生反应非常重要。肝再生由多种增殖信号通路共同调控,这些通路涉及激酶、核受体、转录因子、转录共激活因子。严重的APAP过量后会抑制增殖信号通路的激活,导致细胞周期停滞和肝再生受损。虽然肝再生在APAP肝损伤后的修复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但目前其发挥作用的潜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就已有的相关研究对肝再生在APAP诱导的肝损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的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性与药物性肝损伤 对乙酰氨基酚 信号传导 修复
下载PDF
小窝蛋白1在肝脏疾病中的调控作用
15
作者 朱骏毅 李瑞蕊 +1 位作者 舒仪雪 孙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69-1274,共6页
小窝蛋白(CAV)1是质膜上小窝的结构蛋白,是肝脏功能的重要调节因子。CAV1可通过多种分子通路调节肝脏脂质沉积、脂质和葡萄糖代谢、线粒体功能和肝细胞增殖等。因此,CAV1在肝脂肪变性和肝细胞增殖等代谢调节过程中维持肝脏生理方面起着... 小窝蛋白(CAV)1是质膜上小窝的结构蛋白,是肝脏功能的重要调节因子。CAV1可通过多种分子通路调节肝脏脂质沉积、脂质和葡萄糖代谢、线粒体功能和肝细胞增殖等。因此,CAV1在肝脂肪变性和肝细胞增殖等代谢调节过程中维持肝脏生理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CAV1还参与调节不同类型肝损伤、肝炎、肝硬化等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本文就CAV1在肝脏及相关疾病中的作用及调控肝巨噬细胞的机制进行综述,为靶向CAV1治疗肝脏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窝蛋白1 化学性与药物性肝损伤 肝纤维化 巨噬细胞
下载PDF
中草药相关肝损伤的物质基础及其毒性机制
16
作者 刘雪莹 师荟荟 +1 位作者 王浩文 杨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12-1518,共7页
中草药相关肝损伤的毒性物质基础及其毒性机制复杂,影响中药的安全应用。本文对中草药引起肝损伤的主要毒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归纳分析,中草药肝损伤毒性成分可以分为药源性与非药源性两大类,药源性毒性成分主要有生物碱类、萜类... 中草药相关肝损伤的毒性物质基础及其毒性机制复杂,影响中药的安全应用。本文对中草药引起肝损伤的主要毒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归纳分析,中草药肝损伤毒性成分可以分为药源性与非药源性两大类,药源性毒性成分主要有生物碱类、萜类、蒽醌类以及苯丙素类化合物,作用机制涉及氧化应激、细胞凋亡与坏死、CYP450酶、基因毒性等。非药源性物质主要有农药残留、二氧化硫残留、重金属、真菌、植物生长调节剂,机制涉及氧化应激、凋亡、代谢紊乱、CYP450酶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目前待解决的问题与研究难点,以期促进中草药肝毒性的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化学性与药物性肝损伤 物质基础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抗病毒药物引起肝损伤的发生机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曾雪 李福青 +1 位作者 李清清 王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2-407,共6页
药物性肝损伤是药物使用过程中因药物本身和/或其代谢产物,或由于特殊体质对药物的超敏感性或耐受性降低所导致。在近三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诊治过程中,抗病毒药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国内外关于抗COVID-19药物引起... 药物性肝损伤是药物使用过程中因药物本身和/或其代谢产物,或由于特殊体质对药物的超敏感性或耐受性降低所导致。在近三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诊治过程中,抗病毒药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国内外关于抗COVID-19药物引起肝损伤的报道较多,且其导致肝损伤的发生机制尚未明确。本文对COVID-19抗病毒药物的种类及其引起肝损伤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促进抗病毒药物的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性与药物性肝损伤 新型冠状病毒 病理过程
下载PDF
中成药致药物性肝损伤159例回顾性分析
18
作者 朱晓静 周梁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689-1693,共5页
目的探讨中成药致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发生原因、发生特征,以期规范中成药的使用,减少中成药相关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成药致DILI病人159例,记录病人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原发疾... 目的探讨中成药致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发生原因、发生特征,以期规范中成药的使用,减少中成药相关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成药致DILI病人159例,记录病人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原发疾病、用药史、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结果中成药致DILI的发生与病人年龄分布和有无基础疾病有关,而与性别无关;涉及的中成药总共有16种,主要用于治疗妇科及乳腺疾病、皮肤病、骨科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肾脏疾病。使用骨康胶囊引发的药物性肝损病人有31例,占比19.50%;其次是仙灵骨葆胶囊,占比11.95%;占比排名第三的是接骨七厘片/丸(18例,11.32%);骨科疾病的病人服用相关中成药的时间较长。159例确诊病人涵盖了药物性肝损伤的三种分型,包括肝细胞损伤型(76例,47.80%)、混合型(51例,32.08%)、胆汁淤积型(32例,20.13%),肝细胞损伤型病人占比最高。其中,半数以上为轻度肝损伤(81例,50.94%)。结论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严格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的治疗原则,科学、规范应用中药,是提高用药安全性、减少中成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性与药物性肝损伤 中成药 药物性肝损伤 用药安全
下载PDF
中草药相关肝损伤的诊断:实践中的挑战
19
作者 董一诺 支阳 +1 位作者 唐洁婷 茅益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33-1537,共5页
随着草药和膳食补充剂(HDS)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日益广泛,中草药相关肝损伤(HILI)已成为药物性肝损伤的重要病因。由于HILI表现多样、病史采集困难、缺乏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等原因,如何及时发现疑似患者并建立正确诊断成为实践过程中的主... 随着草药和膳食补充剂(HDS)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日益广泛,中草药相关肝损伤(HILI)已成为药物性肝损伤的重要病因。由于HILI表现多样、病史采集困难、缺乏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等原因,如何及时发现疑似患者并建立正确诊断成为实践过程中的主要难题。目前诊断HILI的过程中多用到因果关系评估,但缺乏大样本前瞻性队列验证。此外,对于HILI诊断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仍有待进一步研究。HILI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是极具挑战性的问题,目前尚无公认的统一、标准的方法适用于全因HILI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化学性与药物性肝损伤 诊断 因果关系评估 生物标志
下载PDF
药物联合应用对中草药相关肝损伤的影响
20
作者 郑晖 孙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19-1524,共6页
随着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使用和临床中药物联用情况的增多,中草药相关肝损伤(HILI)和药物安全性事件频发,这给中药新药研发和中医产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挑战。目前,在系统归纳总结药物联用对HILI的影响,梳理其临床特征、发生过程和互... 随着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使用和临床中药物联用情况的增多,中草药相关肝损伤(HILI)和药物安全性事件频发,这给中药新药研发和中医产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挑战。目前,在系统归纳总结药物联用对HILI的影响,梳理其临床特征、发生过程和互作机制,尤其是研究中西药联用后的药效动力学和药代毒理学过程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不足。亟需进一步构建系统整合的研究体系,特别是在靶标分子、细胞间交流、组织间串扰和体内毒性评价等方面,开展更加精准、特异和早期的研究。通过临床与基础并行的病证基础研究,提出符合中医药理论和应用规律的HILI防控策略,将为提升病证场景下的中西药物联用水平提供基础支撑和可信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化学性与药物性肝损伤 药物疗法 联合 药物相互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