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不同rag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在青春期牙龈炎中的分布状况。方法:分别选取青春期牙龈炎(GI≥1,PD≥3 mm)64例及牙周健康者(GI=0,PD<3 mm)5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16S r 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受试者龈沟液标本中牙龈卟...目的:分析不同rag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在青春期牙龈炎中的分布状况。方法:分别选取青春期牙龈炎(GI≥1,PD≥3 mm)64例及牙周健康者(GI=0,PD<3 mm)5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16S r 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受试者龈沟液标本中牙龈卟啉单胞菌及致病岛rag基因,分析其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病例组病变位点和对照组牙龈卟啉单胞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5.63%(42/64)、33.93%(19/56)(P<0.05)。牙龈卟啉单胞菌阳性患者(n=37)的rag基因型检出率依次为rag-3(16/37)、rag-1(9/37))、rag-4(7/37)和rag-2(5/37)。结论:青春期牙龈炎患者龈沟液中牙龈卟啉单胞菌存在rag基因多态性,其中rag-1和rag-3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与青春期牙龈炎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牙龈卟啉单胞菌致病岛rag基因在青少年正畸早期的的变化,探讨其与牙龈炎性反应的关系。方法随机收集前来正畸的牙龈正常患者45例,分别取矫治器戴入前,矫治器戴入后1、2、3、6、12个月龈沟液标本,应用16S r DNA PCR技术及多重PC...目的分析牙龈卟啉单胞菌致病岛rag基因在青少年正畸早期的的变化,探讨其与牙龈炎性反应的关系。方法随机收集前来正畸的牙龈正常患者45例,分别取矫治器戴入前,矫治器戴入后1、2、3、6、12个月龈沟液标本,应用16S r DNA PCR技术及多重PCR技术检测各样本中的牙龈卟啉单胞菌及其致病岛rag基因。结果矫治器戴入后1个月,牙龈卟啉单胞菌检出率较戴入前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到2个月时最高(P<0.01);2个月后开始下降,戴入后6个月与12个月趋于稳定。致病岛rag基因在戴入矫治器后1个月明显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到2个月和3个月时最高(P<0.01);3个月后开始下降,戴入后6个月与12个月趋于稳定,但仍高于矫治前。结论牙龈卟啉单胞菌及致病岛rag基因与正畸牙龈炎性反应关系密切。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不同rag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在青春期牙龈炎中的分布状况。方法:分别选取青春期牙龈炎(GI≥1,PD≥3 mm)64例及牙周健康者(GI=0,PD<3 mm)5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16S r 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受试者龈沟液标本中牙龈卟啉单胞菌及致病岛rag基因,分析其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病例组病变位点和对照组牙龈卟啉单胞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5.63%(42/64)、33.93%(19/56)(P<0.05)。牙龈卟啉单胞菌阳性患者(n=37)的rag基因型检出率依次为rag-3(16/37)、rag-1(9/37))、rag-4(7/37)和rag-2(5/37)。结论:青春期牙龈炎患者龈沟液中牙龈卟啉单胞菌存在rag基因多态性,其中rag-1和rag-3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与青春期牙龈炎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文摘目的分析牙龈卟啉单胞菌致病岛rag基因在青少年正畸早期的的变化,探讨其与牙龈炎性反应的关系。方法随机收集前来正畸的牙龈正常患者45例,分别取矫治器戴入前,矫治器戴入后1、2、3、6、12个月龈沟液标本,应用16S r DNA PCR技术及多重PCR技术检测各样本中的牙龈卟啉单胞菌及其致病岛rag基因。结果矫治器戴入后1个月,牙龈卟啉单胞菌检出率较戴入前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到2个月时最高(P<0.01);2个月后开始下降,戴入后6个月与12个月趋于稳定。致病岛rag基因在戴入矫治器后1个月明显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到2个月和3个月时最高(P<0.01);3个月后开始下降,戴入后6个月与12个月趋于稳定,但仍高于矫治前。结论牙龈卟啉单胞菌及致病岛rag基因与正畸牙龈炎性反应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