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ison of clinical outcomes an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between two open heart surgeries:minimally invasive right subaxillary vertical thoracomy and traditional median sternotomy 被引量:10
1
作者 Chuan-Xian Hu Juan Tan +2 位作者 Sheng Chen Hui Ding Zhi-Wei Xu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14年第8期625-629,共5页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minimally invasive right subaxillary vertical thoracotomy and traditional median stemotomy through right atrium in treatment of common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 Methods:...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minimally invasive right subaxillary vertical thoracotomy and traditional median stemotomy through right atrium in treatment of common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59 cases of common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 treated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right axillary vertical thoracotomy from May, 2011 to February, 2013 and 77 cases of same diseases with traditional median stemotomy in the past three year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including atrial septal defect, 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and partial endocardial cushion defect.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from the two groups, including the time for operation and cardiopulmonary bypass, amount of blood transfusion, postoperative drainage, ventilation time, hospital stay, and prognosis. Results: No severe complications happened in both groups, like deaths or secondary surgery caused by bleeding.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in CPB time and postoperative ventilator time between groups (P>0.05), while for all of the operative time, the length of incision, postoperative drainage and hospital stay, minimally invasive right axillary vertical thoracotomy was superior to median stemotomy,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In six month followup after operation, no complications of residual deformity and pericardial effusion were found in both groups by doing echocardiography, but mild pectus carinatum was found in 8 patients in the traditional median sternotomy group (traditional group), whereas patients in another group were well recovered. Conclusions: Minimally invasive right subaxillary vertical thoracotomy for common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 is as safe as traditional median stemotomy, without the increasing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dditionally,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median stemotomy, minimally - invasive right subaxillary vertical thoracotomy is better in the aspects of hidden incision, appearance, an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 right subaxillary vertical thoracotomy Traditional median stemotomy Cardiopulmonary bypass
下载PDF
微创心脏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附46例报告) 被引量:22
2
作者 杨秀滨 王东进 +3 位作者 吴清玉 花中东 钱向阳 杨研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5期284-285,共2页
目的 报告经右侧腋下小切口 ,在心脏不停跳下修补房间隔缺损的手术方法及结果。 方法  1997年 1月至2 0 0 0年 3月 ,为 46例房间隔缺损经右侧腋下小切口 ,在心脏不停跳下完成了缺损修补术 ,其中 1例功能性单心房 ,2例部分型肺静脉 (... 目的 报告经右侧腋下小切口 ,在心脏不停跳下修补房间隔缺损的手术方法及结果。 方法  1997年 1月至2 0 0 0年 3月 ,为 46例房间隔缺损经右侧腋下小切口 ,在心脏不停跳下完成了缺损修补术 ,其中 1例功能性单心房 ,2例部分型肺静脉 (右侧 )畸形引流 ,3例中度肺动脉高压。 结果 平均切口长度 (7 2± 1 1)cm。平均体外循环时间 (30 3± 7 8)分钟。术后所有患者无房水平分流及手术相关并发症 ,37例随访 3月~ 2 4(1 3± 0 6 )年。所有患者心功能良好 ,无并发症。 结论 右侧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是一种安全、可靠、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外科 心脏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房间隔缺损 手术方法 体外循环
下载PDF
右腋下直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的解剖学基础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庆国 潘俊 +4 位作者 王强 武忠 周庆 崔辉敏 王东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右腋下直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方法 2002年1月始至2010年12月我们使用右腋下直小切口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切口上端起自腋中线第2肋间,下端至腋前线第5肋间,切口呈一直线,观测术中显露主动脉、肺动脉... 目的探讨右腋下直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方法 2002年1月始至2010年12月我们使用右腋下直小切口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切口上端起自腋中线第2肋间,下端至腋前线第5肋间,切口呈一直线,观测术中显露主动脉、肺动脉、右心及左心范围及效果。结果全部1837例患者中,死亡4例(0.22%),二次开胸止血17例(0.93%),切口愈合不良13例(0.7%)。右腋下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相比平均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右腋下直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显露能达到手术要求,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具有安全性及极好的美容效果。尤其适合于婴幼儿以及年轻女性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腋下直小切口 心内直视手术 解剖
下载PDF
右腋下小切口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修补术——6例报告 被引量:9
4
作者 杨秀滨 王东进 吴清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342-343,共2页
目的 报道经右侧腋下小切口 ,修补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的手术方法及结果。 方法 1997年 11月至 2 0 0 0年 1月 ,6例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患者经右侧腋下小切口 ,完成了二尖瓣成形 (心脏跳动下观察二尖瓣返流情况及成形效果 )加Ⅰ孔房缺... 目的 报道经右侧腋下小切口 ,修补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的手术方法及结果。 方法 1997年 11月至 2 0 0 0年 1月 ,6例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患者经右侧腋下小切口 ,完成了二尖瓣成形 (心脏跳动下观察二尖瓣返流情况及成形效果 )加Ⅰ孔房缺修补术。其中 1例解剖性单心房 ,1例过渡型心内膜垫缺损。 6例均有二尖瓣前叶裂 ,其中 3例合并二尖瓣中度关闭不全 ,1例重度关闭不全 ,1例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 结果 切开长度 (8 3± 1 3)cm ,循环阻断时间 (32 8± 8 3)分钟 ,体外循环时间 (6 6 0± 9 0 )分钟。 1例术后二尖瓣仍有少 -中量返流 ,其余患者二尖瓣关闭良好 ,无房水平残余分流。 6例均顺利康复出院。术后随访 (1 1± 0 7)年 ,患者心功能良好 ,无死亡及并发症。 结论 经右侧腋下小切口行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修补术 ,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手术方法。其中心脏跳动下观察二尖瓣返流情况 ,可为瓣膜成形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腋下 小切口 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 修补术
下载PDF
负压辅助静脉引流技术在腋下小切口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小兵 谢业伟 张儒舫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9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总结在右侧腋下小切口心脏手术中应用负压辅助静脉引流(vacuum-assist venousdrainage,VAVD)技术的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6月总计60例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VAVD技术,对照组不采用。记录... 目的总结在右侧腋下小切口心脏手术中应用负压辅助静脉引流(vacuum-assist venousdrainage,VAVD)技术的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6月总计60例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VAVD技术,对照组不采用。记录两组患儿年龄、体重、性别、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统计CPB执行过程中T1~T5不同时间段的中心静脉压、红细胞压积、乳酸值、平均动脉压、CPB流量、静脉混合血氧饱和度,以及术后CPB超滤量、24 h胸引量、呼吸机使用时间、监护室时间、住院时间及围手术期用血率相关数据资料。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主动脉阻断时间及CPB时间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在T2、T3各时间段,观察组与对照组中心静脉压分别为[(4.40±4.79)mmHg比(8.60±3.83)mmHg,P=0.000;(1.93±4.35)mmHg比(9.33±4.79)mmHg,P=0.000];在T2、T3、T4各时间段,观察组与对照组CPB流量分别为[(103.55±5.98)ml/kg比(87.83±7.58)ml/kg,P=0.000;(100.50±7.71)ml/kg比(89.37±4.54)ml/kg,P=0.000;(99.10±5.40)ml/kg比(87.67±4.41)ml/kg,P=0.000];观察组超滤量明显高于对照组[(268.33±57.78)ml比(236.66±45.73)ml,P=0.016]。两组患儿术中红细胞压积、乳酸值、静脉混合血氧饱和度在各时间段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儿24 h胸引量、监护室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围手术期用血率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腋下小切口心脏手术中使用VAVD技术是一项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可以获得充分的静脉引流,降低患儿术中静脉压,增加术中CPB流量,同时不增加患儿围手术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辅助静脉引流 体外循环 右侧腋下小切口心脏手术
下载PDF
经右腋下小切口和胸骨正中切口二尖瓣成形术的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成 周庆 +2 位作者 李庆国 张杰 王东进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比较经右腋下小切口和胸骨正中切口行二尖瓣成形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11月两种切口行二尖瓣成形术的93例病例资料,右腋下小切口组36例,胸骨正中切口组57例。两组病例皆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二尖瓣修复。结... 目的:比较经右腋下小切口和胸骨正中切口行二尖瓣成形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11月两种切口行二尖瓣成形术的93例病例资料,右腋下小切口组36例,胸骨正中切口组57例。两组病例皆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二尖瓣修复。结果:术后右腋下小切口组死亡1例(2.8%),胸骨正中切口组无死亡病例,两组远期均无死亡病例。右腋下小切口体外循环建立时间明显比胸骨正中切口组长(P<0.05);右腋下小切口组术后24 h引流量、输血量均比胸骨正中切口组少(P均<0.05);机械通气时间右腋下小切口组也比胸骨正中切口组短(P<0.05)。两组主动脉阻断时间、转流时间、总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腋下小切口行二尖瓣成形术具有良好的美观和临床效果,其微创和美观的优势给二尖瓣成形术提供了另一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腋下小切口开胸术 标准胸骨正中切开术 二尖瓣成形术
下载PDF
局部脑氧饱和度监测在右侧腋下小切口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小兵 谢业伟 张儒舫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9年第3期145-148,共4页
目的观察局部脑氧饱和度(rSO2)在右侧腋下小切口心脏手术中的变化。方法2018年1~5月,选择行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患儿各40例。VSD修补手术患儿采用左侧90度卧位,ASD修补手术患儿采用左侧90度卧位及头低位45度。记录... 目的观察局部脑氧饱和度(rSO2)在右侧腋下小切口心脏手术中的变化。方法2018年1~5月,选择行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患儿各40例。VSD修补手术患儿采用左侧90度卧位,ASD修补手术患儿采用左侧90度卧位及头低位45度。记录患儿的一般资料以及在术前(T1)、诱导至心肺转流(CPB)开始期间(T2)、CPB降温期间(T3)、CPB降温末至CPB开始复温(T4)、CPB开始复温至CPB停机(T5)、CPB停机后20min(T6)6个时间段的双侧rSO2。结果全组患儿均手术顺利。其中ASD患儿组,在左侧不同时段内的比较,T3、T4、T5时间段的rSO2明显低于T1(P<0.05);而右侧不同时段内rSO2的比较,发现T3、T4、T5、T6明显低于T1(P<0.05);不同时段左、右侧的rSO2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VSD患儿组,左侧不同时段内rSO2的比较,发现T3、T5明显低于T1(P<0.05);而右侧不同时段rSO2的比较,发现T3、T4、T5、T6均明显低于T1(P<0.05);在不同时段内,T3、T4、T5、T6的rSO2右侧均明显低于左侧(P<0.05)。结论rSO2在右侧腋下小切口心脏手术中监测有临床意义,CPB过程中rSO2会下降,停止CPB后逐步恢复至术前水平。单纯左侧90度卧位会导致左侧rSO2较右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脑氧饱和度 儿童 心肺转流 微创 腋下小切口 心脏手术 先天性心脏病
下载PDF
右腋下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两种不同入路治疗简单先天性心脏病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赵应录 韩磊 +3 位作者 李勇男 毛勇 柳德斌 高秉仁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419-425,共7页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价完全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right vertical infra-axillary thoracotomy,RVIAT)与传统胸骨正中切口心内直视手术(standard median sternotomy,SMS)两种不同入路手术治疗简单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价完全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right vertical infra-axillary thoracotomy,RVIAT)与传统胸骨正中切口心内直视手术(standard median sternotomy,SMS)两种不同入路手术治疗简单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CH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CBM和WanFang数据库,查找所有比较RVIAT和SMS治疗简单先天性心脏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与临床对照研究(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C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7年4月1日.语种限制为中文和英文.按纳入排除标准由两人独立进行文献的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最后将提取的资料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个研究,包括3个RCT和9个CCT;共980例患者,其中RVIAT组481例,SMS组49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SMS组相比,RVIAT组在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WMD=-1.00,95%CI:-1.49--0.51,P〈0.01)、术后引流量(WMD=-54.16,95%CI:-60.93--47.38,P〈0.01)和术后住院时间(WMD=-1.40,95%CI:-1.78--1.02,P〈0.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明显优于SMS组;而主动脉阻断(ACC)时间(WMD=0.33,95%CI:-0.23-0.89,P〉0.05)、体外循环(CPB)时间(WMD=-0.91,95%CI:-3.09-1.28,P〉0.05)和手术时间(WMD=-10.09,95%CI:-23.42-1.61,P〉0.05)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RVIAT治疗简单先天性心脏病是安全有效的,且术后恢复快,整体效果好,推荐作为简单先天性心脏病治疗的首选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腋下小切口 胸骨正中切口 先天性心脏病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META分析
下载PDF
经右侧腋下垂直小切口治疗婴儿室间隔缺损近期疗效观察
9
作者 梁维杰 华影 +4 位作者 张合琪 李斌 王露露 董好举 范太兵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5期474-477,共4页
目的 比较小月龄室间隔缺损患儿经右侧腋下垂直小切口(RVIAT)与胸骨正中切口(MS)入路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治疗的疗效,探讨其安全性。方法 2020年1月-2022年12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小月龄(≤3个月)患儿221例,117例采... 目的 比较小月龄室间隔缺损患儿经右侧腋下垂直小切口(RVIAT)与胸骨正中切口(MS)入路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治疗的疗效,探讨其安全性。方法 2020年1月-2022年12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小月龄(≤3个月)患儿221例,117例采用RVIAT入路者为RVIAT组,104例采用MS入路者为MS组。比较2组性别、日龄、体质量、室间隔缺损直径等临床资料;记录2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PICU治疗时间、术后24 h出血量、术后24 h撤机率、撤机后二次插管比率及术后心律失常、二次开胸手术情况;比较2组开胸前、术后即刻及2、6 h动态肺顺应性(Cdyn),开胸前、术后即刻及24、48 h氧合指数(OI)。结果 (1)2组性别比例、日龄、体质量、室间隔缺损类型、室间隔缺损直径及术前合并肺炎、机械通气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2组均一次性手术修补成功。MS组1例因术后出血较多、心包填塞二次开胸,RVIAT组无二次开胸手术病例。MS组术后发生心律失常2例,RVIAT组发生3例,均经补充电解质、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恢复窦性心律。(3)RVIAT组手术时间[140.00(122.50,170.00)min]、术后机械通气时间[21.00(8.00,63.75)min]、PICU治疗时间[4(3,6)d]均短于MS组[175.00(145.00,200.00)min、90.00(48.13,115.88)min、7(5,8)d](P<0.05),术后24 h撤机率(59.83%)高于MS组(8.65%)(P<0.05),术后24 h出血量[35.0(20.0,52.5)mL]少于MS组[40.0(30.0,55.0)mL](P<0.05),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撤机后二次插管比率与MS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RVIAT组术后即刻[298.00(164.00,377.00)mmHg]、术后24 h[348.00(216.00,508.00)mmHg]、术后48 h[(416.02±160.82)mmHg]OI均高于MS组[220.00(138.75,314.50)、178.00(141.50,234.00)、(273.04±134.65)mmHg](P<0.05),开胸前OI与M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开胸前、术后即刻及2、6 h Cdy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月龄患儿经RVIAT或MS入路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采用RVIAT入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促进术后康复,不增加肺损伤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右侧腋下垂直小切口 胸骨正中切口 肺损伤
原文传递
经右侧腋下直切口外科矫治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内畸形的早期结果 被引量:2
10
作者 邵峻 李小波 +2 位作者 张洵 伏超 李庆国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8期922-925,共4页
目的探讨经右侧腋下直切口(right vertical infra-axillary thoracotomy,RVIAT)矫治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内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2016~2018年,我中心连续收治7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内畸形患儿,其中男4例、女3例,平均年龄(5.3±4.5)岁... 目的探讨经右侧腋下直切口(right vertical infra-axillary thoracotomy,RVIAT)矫治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内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2016~2018年,我中心连续收治7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内畸形患儿,其中男4例、女3例,平均年龄(5.3±4.5)岁,平均体重(18.0±11.2)kg。3例患儿合并房间隔缺损,4例合并室间隔缺损。结果所有患儿经RVIAT完成心脏手术,在进行心内手术前游离出动脉导管并结扎。平均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35.1±4.6)min和(25.4±5.3)min。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无残余分流或心律失常,无出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平均随访(18.0±8.0)个月,随访中未发现残余分流、心律失常等。结论RVIAT完成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矫治达到了满意的美容效果,未增加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腋下直切口 外科矫治 动脉导管未闭 心内畸形 治疗
原文传递
右进胸垂直小切口在体质量15 kg以下患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
11
作者 李新亚 周红 +3 位作者 姜亦瑶 李建安 雷虹 葛建军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0年第5期516-519,共4页
目的探讨右进胸垂直小切口(VRAMT)入路应用于体质量15 kg以下患儿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1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84例经心脏彩超确诊为VSD并且体质量小于15 kg患儿的临床... 目的探讨右进胸垂直小切口(VRAMT)入路应用于体质量15 kg以下患儿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1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84例经心脏彩超确诊为VSD并且体质量小于15 kg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1例、女43例,月龄3~34(15.17±7.26)个月,体质量5~15(9.64±2.54)kg。84例患儿均行VSD修补术。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两组:VRAMT组38例,采用右进胸垂直小切口入路;MS组46例,采用正中切口入路。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机械辅助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残余分流发生率、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术后出血二次手术发生率、术后6个月心功能分级。结果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体质量、缺损类型、缺损直径、跨缺损压差、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患儿均手术顺利,未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及二次手术,术后均获随访6个月。两组患儿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残余分流发生率以及术后6个月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VRAMT组患儿ICU时间和住院时间[(24.23±5.48)h和(15.37±3.91)d]均较MS组短[(39.23±9.86)h和(17.41±4.5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VRAMT入路用于体质量在15 kg以下儿童VSD修补术相较于正中切口入路,更有助于减少ICU时间和住院时间,利于患儿快速恢复,在先天性心脏病外科中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右进胸垂直小切口 微创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