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1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ynamic Response of Shallow-Buried Tunnels Traversing High Loess Slopes 被引量:1
1
作者 SUN Wen LIANG Qingguo +1 位作者 WANG Lili CAO Xiaoping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20年第4期496-509,共14页
Considering the existence of numerous shallow-buried tunnels traversing high slopes in the loess area in western China and the fact of high seismic intensity there,we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response rules of a shallo... Considering the existence of numerous shallow-buried tunnels traversing high slopes in the loess area in western China and the fact of high seismic intensity there,we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response rules of a shallow-buried loess tunnel and its slope under the action of seismic waves with different intensities.Through large-scale shaking table model tests,we successfully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cess of the destabilization of tunnels and slopes,and propose valuable suggestions regarding the reinforcement parts of a tunnel for reducing seismic damag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seismic damage on a slope include the failure of the sliding surface between the top and foot and the stripping of the soil around the tunnel entrance,while the damage on a tunnel is mainly manifested as the seismic-induced subsidence at the portal section and the cracking deformation at the joint areas.Finally,we propose that the“staggered peak distribution”phenomenon of the maximum acceleration values at the vault and inverted arch area can be considered as a criterion indicating that the tunnel enters into the threshold of dynamic fail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ess High slope shallow-buried tunnel Dynamic response
下载PDF
Ground motion duration effect on responses of hydraulic shallow-buried tunnel under SV-waves excitations 被引量:6
2
作者 Sun Benbo Zhang Sherong +1 位作者 Wang Chao Cui Wei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20年第4期887-902,共16页
Although intensive research of the influence of ground motion duration on structural cumulative damage has been carried out, the influence of dynamic responses in underground tunnels remains a heated debate. This stud... Although intensive research of the influence of ground motion duration on structural cumulative damage has been carried out, the influence of dynamic responses in underground tunnels remains a heated debate. This study attempts to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the ground motion duration effect on hydraulic tunnels subjected to deep-focus earthquakes. In the study, a set of 18 recorded accelerograms with a wide-range of durations were employed. A spectrally equivalent method serves to distinguish the effect of duration from other ground motion features, and then the seismic input model was simulated using SV-wave excitation based on a viscous-spring boundary, which was verified by the time-domain waves analysis method. The nonlinear analysis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risk of collapse of the hydraulic tunnel is higher under long-duration ground motion than that of short-duration ground motion of the same seismic intensity. In a low intensity earthquake, the ground motion duration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damage energy consumption of a hydraulic tunnel lining, but in a high intensity earthquake, dissipation of the damage energy and damage index of concrete shows a nonlinear growth trend accompanied by the increase of ground motion duration, which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deformation and stress of hydraulic tunnels,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s greater than 0.8. Therefore, the duration of ground motion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except for its intensity and frequency content in the design of hydraulic tunnel, and evaluation of seismic ris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aulic shallow-buried tunnel SV-waves significant duration energy dissipation damage index
下载PDF
Key Techniqu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Speed Railway Large-Section Loess Tunnels 被引量:9
3
作者 Yong Zhao Huawu He Pengfei Li 《Engineering》 2018年第2期90-95,共6页
The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the Zhengzhou-Xi'an high-speed railway project has greatly improved the construction level of China's large-section loess tunnels, and has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progress being made in ... The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the Zhengzhou-Xi'an high-speed railway project has greatly improved the construction level of China's large-section loess tunnels, and has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progress being made in both design theory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the tech- 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ain problems of the large-section loess tunnels on China's high-speed railway, including classification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design of the supporting structure, surface settlement and cracking control, and safe and rapid construction methods. On this basis, the key construction tech- niques of loess tunnels with large sections for high-speed railway are expounded from the aspects of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classification of loess strata surrounding large tunnel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geological age of the loess, and be determined by combining the plastic index and the water content. In addition, the influence of the buried depth should be considered. During tunnel excavation disturbance, if the tensile stress exceeds the soil tensile or shear strength, the surface part of the sliding trend plane can be damaged, and visible cracks can form. The pressure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of a large-section loess tunnel should be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buried depth, using the corresponding formula. A three-bench seven-step excavation method of construction was used as the core technology system to ensure the safe and rapid construction of a large-section loess tunnel, following a field test to optimize the construction parameters and determine the engineering measures to stabilize the tunnel face. The conclusions and methods presented here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revealing the strata and supporting mechanics of large-section loess tunnels, and in optimizing the supporting structure design and the technical parameters for constr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ess tunnel Surrounding rock classification Surface cracking Design load Three-bench seven-step excavation method
下载PDF
湿陷性黄土区输水隧洞盾构施工风险评估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勇 刘琛 牟艳祥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4-191,共8页
为了提高针对湿陷性黄土区输水隧洞盾构法施工安全评估的可靠性,从人员管理、机械材料、施工技术、施工环境4个方面构建较为完善的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利用灰色-DEMATEL方法对中心度进行处理得到风险指标权重;以风险发生概率和风... 为了提高针对湿陷性黄土区输水隧洞盾构法施工安全评估的可靠性,从人员管理、机械材料、施工技术、施工环境4个方面构建较为完善的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利用灰色-DEMATEL方法对中心度进行处理得到风险指标权重;以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损失程度两个维度为基础构建二维云评估模型,其中发生概率由主、客观方法相结合来确定,损失程度通过改进雷达图法从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工期延误、功能缺陷和环境影响5个方面来综合确定。将该评估模型运用到引汉济渭工程X输水隧洞盾构法施工项目的安全评估中。结果表明:该项目施工风险评估等级为Ⅱ级,施工安全风险程度较小,评价结果符合工程实际,验证了该评估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成果可为湿陷性黄土区类似输水隧洞盾构法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水隧洞 盾构施工 风险评估 湿陷性黄土区 灰色-DEMATEL 二维云模型
下载PDF
含水率影响下黄土盾构隧道壁后注浆浆液扩散特性试验研究
5
作者 叶飞 李思翰 +2 位作者 夏天晗 张才飞 韩兴博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51-2059,共9页
为了揭示黄土盾构隧道壁后注浆浆液在地层中的扩散形式和规律,考虑盾构隧道盾尾间隙特征,建立含水率、渗流压力、土压力可实时监测以及扩散过程可视的模型试验系统。考虑黄土不同含水率,通过试验研究浆液扩散形式以及注浆过程中的含水... 为了揭示黄土盾构隧道壁后注浆浆液在地层中的扩散形式和规律,考虑盾构隧道盾尾间隙特征,建立含水率、渗流压力、土压力可实时监测以及扩散过程可视的模型试验系统。考虑黄土不同含水率,通过试验研究浆液扩散形式以及注浆过程中的含水率、渗流压力和土压力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干密度下,不同含水率对壁后注浆浆液扩散形式影响显著;含水率为10%时,浆液未发生明显扩散,浆-土形成了明显的分界面,仅分界面处的含水率发生显著变化,各分层土体土压力较大;含水率为20%和30%时,浆液扩散范围增大,各分层土体含水率均有变化,土压力和渗流压力出现了阶跃曲线,土体中形成了明显的浆脉。黄土盾构隧道壁后注浆中浆液的扩散形式主要为压密扩散、压滤扩散和劈裂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盾构隧道 壁后注浆 模型试验 浆液扩散形式
下载PDF
黄土盾构隧道围岩强度指标结构性参数表征与荷载计算
6
作者 韩兴博 王培源 +4 位作者 陈子明 王流宝 雷平 高子明 叶飞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49-1057,共9页
为了考虑黄土地层特征,获取合理的围岩压力以指导黄土盾构隧道结构设计,通过对比盾构隧道与新奥法隧道围岩压力现场测试数据,结合黄土盾构施工实践,验证形变围岩压力计算黄土盾构隧道围岩荷载的合理性;考虑黄土地层的强度参数,通过芬纳... 为了考虑黄土地层特征,获取合理的围岩压力以指导黄土盾构隧道结构设计,通过对比盾构隧道与新奥法隧道围岩压力现场测试数据,结合黄土盾构施工实践,验证形变围岩压力计算黄土盾构隧道围岩荷载的合理性;考虑黄土地层的强度参数,通过芬纳公式构建黄土盾构隧道形变围岩压力的计算方法;采用三轴剪切实验,探究原状黄土的应力应变关系以及应力结构性参数的变化规律,构建应力结构性参数下黄土强度指标的计算方法;结合盾构隧道开挖支护下围岩的应力应变变化规律,建立深埋黄土盾构隧道围岩结构性参数场的计算框架,结合结构性参数修正的黄土强度准则,给出深埋黄土盾构隧道围岩压力的计算方法。研究发现,使用形变压力理论计算黄土盾构隧道围岩荷载具有合理性;原状黄土相比重塑黄土有明显的应力峰值及应变软化现象;黄土应力结构性参数与粘聚力存在较好的拟合关系,与内摩擦角相关性低;当仅考虑地层浸水造成黄土结构性演变引起的围岩压力变化时,当含水率由1%增加到25%,塑性圈半径由4.6 m增加为5 m,围岩压力由587 kPa增加到622 k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盾构隧道 围岩压力 三轴剪切实验 芬纳公式 结构性参数
下载PDF
深埋老黄土隧道支护限阻器力学特性及其应用研究
7
作者 申志军 王刚 +1 位作者 仇文革 王海彦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4-204,共11页
为深入探究基于限阻器的隧道让压支护,即限阻支护的受力特征,基于室内试验结果,采用数值计算和数据拟合的方法,系统阐明了限阻器的力学性能和本构关系,提出限阻支护的数值模拟方法;并结合工程应用,分析不同参数下限阻支护的变形和受力... 为深入探究基于限阻器的隧道让压支护,即限阻支护的受力特征,基于室内试验结果,采用数值计算和数据拟合的方法,系统阐明了限阻器的力学性能和本构关系,提出限阻支护的数值模拟方法;并结合工程应用,分析不同参数下限阻支护的变形和受力特征。结果表明:限阻器的力学性能与竖板的高度和厚度相关,引入预制弯弧可使限阻器性能可控;限阻器采用应变软化/硬化实体单元和弹性正交异性膜单元模拟;限阻器较小的恒阻值降低了限阻支护的轴力但同时也增大了弯矩,有利于小偏心受压破坏防治但增加了大偏心受压破坏风险;限阻器的合理压缩量为7~12 cm,建议在工程应用中对限阻器做降高、增厚和弯弧优化,可进一步增效降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隧道 大变形 限阻器 让压支护 受力特征
下载PDF
银西高铁黄土含水层隧道群井降水模拟研究
8
作者 张晓宇 赵晓彦 宋浩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29,34,共7页
研究目的:银西高铁上阁村隧道穿越董志塬黄土含水层施工中出现的渗涌水,受地下水渗流影响,引起了洞身黄土含水率增加、围岩自稳性变差等问题。为解决上阁村富水黄土隧道施工难题,论文首先分析了上阁村隧道黄土含水层分布特征,其次介绍... 研究目的:银西高铁上阁村隧道穿越董志塬黄土含水层施工中出现的渗涌水,受地下水渗流影响,引起了洞身黄土含水率增加、围岩自稳性变差等问题。为解决上阁村富水黄土隧道施工难题,论文首先分析了上阁村隧道黄土含水层分布特征,其次介绍了地表降水施工辅助措施及其效果,最后应用MIDAS/GTS建立隧道工程群井降水模型,实现了不同流量以及渗透系数工况下的隧道开挖渗流模拟计算。研究结论:(1)上阁村隧道长大段落通过软塑黄土含水层,通过地表降水梳干隧道洞身范围内地下水,提高了隧道洞身黄土围岩稳定性,确保了隧道施工的安全和进度;(2)不同单井流量(80 m^(3)/d、90 m^(3)/d、100 m^(3)/d)的群井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地下水位降深在短时间内达到了设计要求,验证了降水设计参数及效果;(3)本研究可为黄土等低渗透岩体富水隧道工程施工处置及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西高铁 黄土隧道 含水层 群井降水 渗流模拟
下载PDF
黄土盾构隧道开挖围岩扰动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9
作者 韩兴博 陈子明 +3 位作者 叶飞 梁晓明 冯浩岚 夏天晗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68-977,共10页
为了探究不同含水率和埋深等工况下的黄土盾构隧道开挖对围岩的扰动作用特征,采用相似模型试验,首先通过三轴试验测定了不同含水率下原状黄土物理参数及强度指标,通过大量试配得到了不同含水率下与原状黄土强度指标参数相似的试验用土... 为了探究不同含水率和埋深等工况下的黄土盾构隧道开挖对围岩的扰动作用特征,采用相似模型试验,首先通过三轴试验测定了不同含水率下原状黄土物理参数及强度指标,通过大量试配得到了不同含水率下与原状黄土强度指标参数相似的试验用土。其后,考虑盾构隧道盾尾间隙特征,开展不同含水率及埋深等组合工况下盾构开挖模拟试验,通过微型土压力传感器、百分表等监测元件以及数字图像技术等手段,分析了不同工况下地层变形、地表沉降和围岩应力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含水率较低时,围岩的自稳能力强;含水率越高,埋深越大,开挖对地层的扰动作用也越大;地表最大沉降值与含水率呈正相关,与埋深呈负相关;围岩剩余应力随含水率和埋深的增大而增大,但当含水率增大至一定值(26.6%)时,围岩剩余应力骤减;基于不同含水率下的围岩应力及变形发展规律,可将黄土含水率分为自稳、形变以及松动含水率,基于含水率和埋深引起的围岩松动情况,可将不同工况下的黄土盾构隧道围岩压力作用模式按照形变压力和松动压力计算,以更加适应黄土地层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盾构隧道 相似模型试验 含水率 埋深 围岩变形 应力
下载PDF
凤凰山特大断面黄土隧道五步单侧壁导坑法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乔明磊 李盛 +3 位作者 张建功 王起才 薛彦瑾 陈智刚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96-1105,共10页
为解决特大断面黄土隧道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进度慢、成本高的问题,以G30连霍高速公路清水驿至忠和段扩容改造工程凤凰山隧道为背景,提出五步单侧壁导坑法。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分析双侧壁导坑法、五步单侧壁导坑法、传统单侧壁导坑法和... 为解决特大断面黄土隧道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进度慢、成本高的问题,以G30连霍高速公路清水驿至忠和段扩容改造工程凤凰山隧道为背景,提出五步单侧壁导坑法。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分析双侧壁导坑法、五步单侧壁导坑法、传统单侧壁导坑法和台阶法在施工过程中的围岩变形及钢拱架应力,并结合现场试验段监测数据验证特大断面凤凰山隧道采用五步单侧壁导坑法施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五步单侧壁导坑法拱顶沉降和水平收敛比传统单侧壁导坑法分别减小3.59 cm和1.31 cm,比双侧壁导坑法分别增大1.4 cm和0.59 cm;钢拱架应力除拱肩外均小于双侧壁导坑法,最大处减少了70 MPa,钢拱架应力最大值与钢材屈服强度的比值比双侧壁导坑法增大0.04,比单侧壁导坑法减小0.08。2)传统单侧壁导坑法的安全性小于五步单侧壁导坑法,改进后的五步单侧壁导坑法相比双侧壁导坑法能在控制围岩变形的同时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3)五步单侧壁导坑法中隔壁的最优位置应结合具体工程情况进行单独优化计算,针对本工程而言,其最优位置为45%洞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断面黄土隧道 五步单侧壁导坑法 数值模拟 现场试验
下载PDF
洛川隧道围岩变形规律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贾伟 李尧 +1 位作者 郭张龙 田超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64-169,共6页
以洛川隧道DK194+835为研究断面,开展不同埋深下隧道模型试验研究。通过各种试验确定原型、相似材料土和衬砌的参数,利用3D打印技术研制出一套新型衬砌材料及连接方式较好的模拟了实际工程中喷射混凝土、钢架、超前小导管。利用自制多... 以洛川隧道DK194+835为研究断面,开展不同埋深下隧道模型试验研究。通过各种试验确定原型、相似材料土和衬砌的参数,利用3D打印技术研制出一套新型衬砌材料及连接方式较好的模拟了实际工程中喷射混凝土、钢架、超前小导管。利用自制多点位移计等各种监测原件采集开挖过程中围岩内部变形及地表沉降数据。试验表明:可通过拼装的方式在模型试验中模拟隧道的分布支护,可使用滑动式连接件链接相邻位置的石膏块;不同测点竖向位移均经历缓慢增长(开挖面远离监测断面)、迅速增长(开挖面接近监测断面)、逐步稳定(开挖面经过监测断面)3个阶段。随埋深增加,监测断面前期变形(开挖面远离、接近监测断面)占比减小;地表沉降经历缓慢增长、迅速增长、逐步稳定3个阶段。随埋深增加,监测断面前期地表沉降占比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隧道 模型实验 围岩 变形 地表下沉 埋深影响
下载PDF
Finite element analyses of Wanjiazhai water transmission tunnel excavation and service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协群 王钊 +1 位作者 黄杰 王俊奇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3年第4期387-391,共5页
This paper is devoted to the nonlinear stress and strain analysis oftunneling and working conditions of Wanjiazhai Division Project No.7 Tunnel in Shanxi province ofChina. The initial geological stress of loess was si... This paper is devoted to the nonlinear stress and strain analysis oftunneling and working conditions of Wanjiazhai Division Project No.7 Tunnel in Shanxi province ofChina. The initial geological stress of loess was simulated by grading fill; the theory of unloadingproposed by Duncan and boundary stress of elasticity we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excavation of thetunnel; Goodman joint elements were applied to simulate the joints of the liners; both loading andunloading tests have been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parameters of Duncan-Chang's model and thecalculated results were compared; Terzaghi' s theory on loosening earth pressure was applied. Manyworking conditions were analyzed and some reasonable results were obtained. Based on the analyses,reparative measures were proposed and completed. The tunnel has functioned well since October, 2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nnel loess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method loading and unloading test loosening earth pressure STRESS STRAIN
下载PDF
冻融条件下不同覆盖度土壤物理结皮的风蚀特征
13
作者 钟志强 郝连安 +2 位作者 马波 张秀梅 代骋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57,共10页
[目的]研究冻融条件下物理结皮的风蚀特征变化,为冻融风蚀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黄土高原北部风水复合侵蚀区内神木市六道沟小流域的沙黄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冻融、风洞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设计不同覆盖度(0%,20%,40%,60%,... [目的]研究冻融条件下物理结皮的风蚀特征变化,为冻融风蚀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黄土高原北部风水复合侵蚀区内神木市六道沟小流域的沙黄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冻融、风洞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设计不同覆盖度(0%,20%,40%,60%,80%,100%)的物理结皮进行风洞吹蚀试验,探究冻融作用对不同盖度结皮的风蚀强度、输沙率和输沙高度以及摩阻风速、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①风蚀强度随风速的增加显著增大(p<0.05)、随结皮盖度的增加显著减小(p<0.05),且结皮盖度越高,风蚀减蚀率越强,最高可达96.07%;冻融后物理结皮的风蚀强度较冻融前均显著增加,冻融后风蚀强度可增加0.02~1.27倍。②物理结皮覆盖显著减小了近地表的输沙率,且近地表输沙率随结皮覆盖度的增加而减小,随风速的增加而增加;冻融后近地表输沙率增加了0.7~4.3倍,输沙高度增加了2~10 cm。③摩阻风速和空气动力学粗糙度随结皮盖度变化差异不显著,冻融前摩阻风速介于0.84~1.35 m/s之间,冻融后摩阻风速在0.80~1.51 m/s内变化,冻融后物理结皮摩阻风速有所减小,但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变化不大。[结论]黄土高原北部的冻融作用增加了土壤风蚀程度,削弱了物理结皮对风蚀的抑制作用;随着结皮盖度增加,冻融作用后风蚀强度和近地表输沙强度明显增大;物理结皮覆盖度、冻融作用对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物理结皮 冻融作用 风洞试验 风蚀 黄土高原
下载PDF
黄土地层地铁隧道水环境变化对地表沉降影响研究
14
作者 赵爱军 曾华 +3 位作者 樊鑫尚 于永堂 彭森 朱才辉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4年第5期1-9,16,共10页
黄土地层中城市地铁隧道水环境变化主要体现在地下水位升降和盾构衬砌管片渗水,地层中水位的变化及管片渗漏会进一步影响地表沉降。以某地铁区间隧道为背景,采用修正摩尔库仑模型(MM-C模型)和DP模型来描述复杂加卸载条件下的地层隆沉问... 黄土地层中城市地铁隧道水环境变化主要体现在地下水位升降和盾构衬砌管片渗水,地层中水位的变化及管片渗漏会进一步影响地表沉降。以某地铁区间隧道为背景,采用修正摩尔库仑模型(MM-C模型)和DP模型来描述复杂加卸载条件下的地层隆沉问题,并深入研究水环境变化下地表沉降规律。结果表明:盾构管片渗漏比从0.1增大到10期间,地表沉降增加了24%;管片渗漏块数从1增大到6块时,地表最大沉降增大了77%;地下水位下降5 m期间,地表最大沉降增大了1.2倍,水位降深每增加1 m,地表下沉量增加约7 mm;初始水位高度抬升5 m期间,地表最大沉降减小了37%。为了控制地表不发生过量隆沉,渗漏块数不宜超过3块,并应避免拱底管片发生破坏或渗漏,地下水位的回灌抬升高度及降水深度宜分别控制在3.0 m和2.0 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地层 城市地铁隧道 水环境 数值模拟 地表沉降
下载PDF
浅埋黄土隧道塌方破坏模式及处置技术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双茁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62-71,共10页
以宁夏某浅埋黄土隧道塌方事故为依托,首先讨论分析浅埋黄土隧道的塌方破坏机理及模式,然后根据现场塌方情况,分析案例隧道塌方原因并提出处置方案,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对其处置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黄土自身的易灾性、不良... 以宁夏某浅埋黄土隧道塌方事故为依托,首先讨论分析浅埋黄土隧道的塌方破坏机理及模式,然后根据现场塌方情况,分析案例隧道塌方原因并提出处置方案,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对其处置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黄土自身的易灾性、不良地形地势、浅埋隧道施工扰动以及强降雨入渗共同导致隧道上方围岩形成一定范围的黄土软弱湿陷带,原隧道支护结构无法抵抗劣化后的围岩,围岩变形和结构受力均大幅增加,其中拱顶沉降增大了91.8%,拱肩处初支正弯矩增大了60.7%;黄土地层开挖面失稳破坏可分为掌子面到达软弱湿陷带的失稳破坏和穿越整个软弱湿陷带的失稳破坏两种模式;结合有限元模拟和现场监测验证,“临时支护系统+换拱+超前中管棚注浆加固”的综合防塌方处置技术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隧道 黄土 塌方 破坏模式 处置技术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黄土隧道围岩局部浸水静力特征分析
16
作者 王少雄 曹小平 王建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1-377,共7页
中国西北地区湿陷性黄土分布广泛,由于其具有孔隙大、强度低等性质,导致黄土隧道修建时面临极大的困难与挑战。为了深入研究黄土隧道围岩局部浸水后对隧道结构稳定性的影响,依托定西锦屏隧道,借助Midas/GTS建立隧道模型,分别针对正常开... 中国西北地区湿陷性黄土分布广泛,由于其具有孔隙大、强度低等性质,导致黄土隧道修建时面临极大的困难与挑战。为了深入研究黄土隧道围岩局部浸水后对隧道结构稳定性的影响,依托定西锦屏隧道,借助Midas/GTS建立隧道模型,分别针对正常开挖和局部浸水两种工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局部浸水后黄土隧道围岩和衬砌结构的变形规律和力学特征。结果显示:正常开挖与浸水后,围岩最大沉降值均出现在隧道拱顶,开挖后最大沉降值为9.60 mm,局部浸水后围岩最大沉降量增大到13.18 mm;正常开挖后围岩最大主应力为59 kPa,浸水后,围岩最大主应力出现在拱顶与仰拱处,最大值为89 kPa。黄土隧道围岩局部浸水后,衬砌结构的最大压应力为5.06 MPa,最大拉应力为2.08 MPa。最大压应力为设计强度的42%,最大拉应力超过抗拉设计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隧道 局部浸水 数值模拟 力学特征
下载PDF
极端降雨对黄土沟壑区隧洞施工力学效应影响分析
17
作者 尚凯 陶虎 +2 位作者 方自刚 樊娜娜 万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388-6397,共10页
黄土地区输水隧洞的建设中,降雨入渗极大影响着输水隧洞围岩稳定性。利用非饱和渗流理论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极端降雨条件入渗与黄土沟壑区隧洞的开挖扰动耦合影响下围岩的变形和渗流场演变规律,通过Plaxis3D模型对降雨入渗下新奥法施... 黄土地区输水隧洞的建设中,降雨入渗极大影响着输水隧洞围岩稳定性。利用非饱和渗流理论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极端降雨条件入渗与黄土沟壑区隧洞的开挖扰动耦合影响下围岩的变形和渗流场演变规律,通过Plaxis3D模型对降雨入渗下新奥法施工过程中围岩力学特性、初期支护过程进行流固耦合分析。结果显示,降雨等级越高,围岩孔隙水压力变化幅度越大,对围岩的稳定性越不利;降雨入渗与开挖扰动会加速土层中渗流场和应力场的重分布过程;基于沟道的汇水特性,隧洞围岩含水率在最初5~10 d呈台阶式增长,拱顶、拱腰和拱趾处的最大变形为17.8、28.2、24.6 mm,最大剪切应力为150.6、182.5、175.3 kPa,降雨结束约15~20 d围岩变形速率逐渐减小收敛至特定值,但围岩的应力持续增加,为避免围岩发生塑性变形,故可在15~20 d进行二次衬砌支护。本次研究结果可对极端降雨期黄土沟壑地区隧洞施工安全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雨 黄土沟壑区 隧洞开挖 力学响应 时效性
下载PDF
黄土隧道下穿地表既有建筑物沉降变形控制研究
18
作者 韩文超 徐志平 桑云飞 《铁路技术创新》 2024年第1期90-95,共6页
黄土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较大变形,尤其当黄土隧道下穿地表既有建筑物时,暗挖施工必然会引起地表建筑物的沉降或变形。依托西延高铁赵家塬隧道下穿创新创业基地办公楼工程,运用有限元软件Midas-GTS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隧道开挖、支... 黄土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较大变形,尤其当黄土隧道下穿地表既有建筑物时,暗挖施工必然会引起地表建筑物的沉降或变形。依托西延高铁赵家塬隧道下穿创新创业基地办公楼工程,运用有限元软件Midas-GTS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隧道开挖、支护过程对办公楼沉降变形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开挖面接近办公楼正下方时,办公楼沉降变形速率逐渐增大;在开挖面到达办公楼正下方时沉降变形速率达到最大,办公楼沉降值约占总沉降值的70%;在隧道穿过办公楼之后,办公楼沉降速率逐渐减小并趋于收敛。与洞内支护结构变形情况对比,办公楼的最大沉降值更接近相应的规范控制标准值,在施工中应加强对办公楼沉降变形的监控量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延高铁 赵家塬隧道 隧道下穿 黄土隧道 既有建筑物 沉降变形 变形控制标准
下载PDF
降雨作用下黄土引水隧洞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葛玉 席文哲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8期151-154,共4页
以某引水隧洞为工程背景,基于试验得到的黄土含水量与抗剪强度的关系,借鉴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的思想,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得到降雨作用下隧洞不同时间的安全系数。通过不断设置不同时间(不同含水量)土体的抗剪强度参数,使黄土隧洞围岩塑性区... 以某引水隧洞为工程背景,基于试验得到的黄土含水量与抗剪强度的关系,借鉴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的思想,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得到降雨作用下隧洞不同时间的安全系数。通过不断设置不同时间(不同含水量)土体的抗剪强度参数,使黄土隧洞围岩塑性区不断扩展,直至塑性应变或位移发生突变时,即表明隧洞发生剪切破坏,此时即为降雨作用下剪切破坏临界时间。尝试找到一种降雨后隧道安全系数变化预测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黄土隧洞 渗透性 数值模拟 安全系数
下载PDF
浅埋偏压大断面黄土隧道下穿古建筑群开挖稳定性研究
20
作者 马昭 张明礼 +2 位作者 蒋春海 郑钊 段旭晗 《甘肃科学学报》 2024年第1期94-102,共9页
浅埋偏压大断面黄土隧道开挖极易引发地表沉降,影响地表既有建筑物的安全使用。以兰州市白塔山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了双侧壁法和中隔壁法隧道开挖支护的动态过程,分析围岩与支护结构的变形受力特征以及地表沉降对... 浅埋偏压大断面黄土隧道开挖极易引发地表沉降,影响地表既有建筑物的安全使用。以兰州市白塔山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了双侧壁法和中隔壁法隧道开挖支护的动态过程,分析围岩与支护结构的变形受力特征以及地表沉降对古建筑的影响。结果表明:偏压导致两种方法开挖深埋侧土体的围岩竖向变形均大于浅埋侧,地表与拱顶沉降具有同步性,危险施工段一致;双侧壁导坑法开挖地表最大沉降为10.7 mm,二次衬砌应力主要分布在拱顶和拱腰,最危险施工段为开挖中上部土体,但工序复杂,施工进度慢;中隔壁法引发围岩最大沉降为23.0 mm,地表最大沉降为13.0 mm,二次衬砌应力主要分布在拱顶、拱肩部位,最危险工况为开挖右上台阶;两种开挖方式对古建筑的影响均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综合考虑中隔壁法更适合对该浅埋偏压段围岩以及地表变形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隧道 稳定性分析 数值模拟 地表沉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