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8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mple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treating severe adult skeletal class II malocclusion: A case report
1
作者 Li-Li Xie Dan-Yang Chu Xiao-Feng Wu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24年第10期965-972,共8页
BACKGROUND Severe skeletal class II malocclusion is the indication for combined orthodontic and orthognathic treatment.CASE SUMMARY A woman with a chief complaint of a protruding chin and an inability to close her lip... BACKGROUND Severe skeletal class II malocclusion is the indication for combined orthodontic and orthognathic treatment.CASE SUMMARY A woman with a chief complaint of a protruding chin and an inability to close her lips requested orthodontic camouflage.The treatment plan consisted of extracting the right upper third molar,right lower third molar,left lower second molar,and left upper third molar and moving the maxillary dentition distally using a convenient method involving microimplant nail anchors,push springs,long arm traction hooks,and elastic traction chains.After 52 months of treatment,her overbite and overjet were normal,and her facial profile was favorable.CONCLUSION This method can be used for distal movement of the maxillary dentition and to correct severe skeletal class II malocclusion in ad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keletal class II malocclusion Maxillary dentition Microimplant nail Simple and effective method Case report
下载PDF
Orthodontic-surgical treatment for severe skeletal class Ⅱ malocclusion with vertical maxillary excess and four premolars extraction: A case report 被引量:2
2
作者 Yi-Wen Zhou Yan-Yi Wang +3 位作者 Zhi-Feng He Ming-Xing Lu Gui-Feng Li Huang Li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3年第5期1106-1114,共9页
BACKGROUND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facial appearance at the end of orthodontic camouflage treatment is very important, especially for skeletal malocclusion. This case report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the treatmen... BACKGROUND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facial appearance at the end of orthodontic camouflage treatment is very important, especially for skeletal malocclusion. This case report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the treatment plan for a patient initially treated with four-premolar-extraction camouflage, despite indications for orthognathic surgery.CASE SUMMARY A 23-year-old male sought treatment complaining about his unsatisfactory facial appearance. His maxillary first premolars and mandibular second premolars had been extracted, and a fixed appliance had been used to retract his anterior teeth for two years without improvement. He had a convex profile, a gummy smile, lip incompetence, inadequate maxillary incisor inclination, and almost a class I molar relationship. Cephalometric analysis showed severe skeletal class Ⅱ malocclusion(A point-nasion-B point = 11.5°) with a retrognathic mandible(sella-nasion-B point = 75.9°), a protruded maxilla(sella-nasion-A point = 87.4°), and vertical maxillary excess(upper incisor to palatal plane = 33.2 mm). The excessive lingual inclination of the maxillary incisors(upper incisor to nasion-A point line =-5.5°)was due to previous treatment attempts to compensate for the skeletal class Ⅱ malocclusion. The patient was successfully retreated with decompensating orthodontic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orthognathic surgery. The maxillary incisors were repositioned and proclined in the alveolar bone, the overjet was increased, and a space was created for orthognathic surgery, including maxillary impaction, anterior maxillary back-setting, and 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 to correct his skeletal anteroposterior discrepancy. Gingival display was reduced, and lip competence was restored. In addition, the results remained stable after 2 years. The patient was satisfied with his new profile as well as with the functional malocclusion at the end of treatment.CONCLUSION This case report provides orthodontists a good example of how to treat an adult with severe skeletal class Ⅱ malocclusion with vertical maxillary excess after an unsatisfactory orthodontic camouflage treatment. Orthodontic and orthognathic treatment can significantly correct a patient’s facial appear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e report skeletal classmalocclusion Vertical excess Gummy smile Camouflage treatment Orthognathic surgery
下载PDF
Improved super-elastic Ti-Ni alloy wire for treating adult skeletal class III with facial asymmetry:A case report
3
作者 Chun-Yi Huang Yuan-Hou Chen +1 位作者 Chih-Chieh Lin Jian-Hong Yu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3年第21期5147-5159,共13页
BACKGROUND Correcting severe skeletal class III malocclusion with facial asymmetry in adults through orthodontic treatment alone is difficult.CASE SUMMARY In this case report,we describe orthodontic treatment and lowe... BACKGROUND Correcting severe skeletal class III malocclusion with facial asymmetry in adults through orthodontic treatment alone is difficult.CASE SUMMARY In this case report,we describe orthodontic treatment and lower incisor extraction without orthognathic surgery for a 27-year-old man with a transverse discrepancy.The extraction sites were closed using an elastic chain.The use of intermaxillary elastics,improved super-elastic Ti-Ni alloy wire,and unilateral multibend edgewise arch wire was crucial for correcting facial asymmetry and the midline deviation.CONCLUSION After treatment,the patient had a more symmetrical facial appearance,acceptable overjet and overbite,and midline coincidence.The treatment results remained stable 3 years after treatment.This case report demonstrates that a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can successfully correct severe skeletal class III malocclusion with facial asymme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keletal class III malocclusion Facial asymmetry DENTISTRY ORTHODONTICS Facial asymmetry Lower incisor extraction Case report
下载PDF
骨性Ⅲ类患者双颌正颌手术后上气道形态变化与颌骨移动量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李根 郭松松 +3 位作者 蔡观慧 孙莲 孙雯 王华 《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515-521,共7页
目的通过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探究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双颌手术后上气道形态变化,以及颌骨移动与气道变化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44例Ⅲ类双颌手术患者(男性21例,女性23例)。采集患者术前及... 目的通过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探究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双颌手术后上气道形态变化,以及颌骨移动与气道变化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44例Ⅲ类双颌手术患者(男性21例,女性23例)。采集患者术前及术后3~6个月内CBCT数据,使用Dophin3D 11.95软件行测量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上气道手术前后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气道变化与颌骨移动量的相关性。结果术后患者的上气道容积、正中矢状面纵截面积、最小横截面积明显减少(P<0.01)。口咽区容积变化量与B点的变化量相关(P<0.05)。随B点后退量的增加,上气道容积降低的显著性增加,当B点后退量>7 mm时,上气道各区域容积均显著降低(P<0.01),同时患者气道最小横截面积的危险程度显著升高(P<0.01)。结论骨性Ⅲ类双颌手术可降低患者的上气道容积。术后上气道容积减少量与B点后退量相关。当行大量下颌后退(>7 mm)时,可造成上气道容积的显著减低,增加OSAHS患病风险。对上气道有狭窄倾向的患者,应适当调整方案以减少气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 双颌手术 上气道 CBCT
下载PDF
Ⅱ类与Ⅰ类错面部软组织三维结构的特征与比较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白玉兴 郭宏铭 +2 位作者 周立新 王邦康 刘风德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43-245,共3页
目的 应用数字化面部软组织三维重建和测量系统对安氏Ⅰ类和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颌面部进行测量和对比分析 ,探讨两者面部软组织三维结构的特征性和差异性。方法 选择 2 0例安氏Ⅰ类和 2 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 ,分别进行面部三维... 目的 应用数字化面部软组织三维重建和测量系统对安氏Ⅰ类和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颌面部进行测量和对比分析 ,探讨两者面部软组织三维结构的特征性和差异性。方法 选择 2 0例安氏Ⅰ类和 2 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 ,分别进行面部三维结构的测量与分析 ;分别进行了 14项角度测量、13项线距测量和 5项比率测量并进行了统计学计算和分析。结果 与Ⅰ类错牙合相比 ,在线距方面 ,Ⅱ类错牙合的面下部深度较小而下唇突度较大 ;在角度方面 ,Ⅱ类错牙合在矢状方向具有较大的突度 ,且下颌更加具有向后下旋转的趋势 ;在比率方面 ,Ⅱ类错牙合的后面高 /前面高较小 ,也反映出下颌向后下旋转。结论 Ⅰ类错牙合和Ⅱ类错牙合在颌面部软组织的三维结构上具有差异性 ,Ⅱ类错牙合畸形具有较大的面部凸度 ,后面高相对于前面高较小 ,反映出下颌骨向后下旋转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软组织 比较研究 类错He Ⅱ类错He 三维测量 三维重建 口腔正畸
下载PDF
安氏Ⅰ类露龈笑患者牙颌面软硬组织形态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曾韶华 李强 +1 位作者 林有籁 刘月华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研究安氏Ⅰ类露龈笑患者牙颌面软、硬组织的形态特征,为临床上制订正畸美容与正颌外科治疗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安氏Ⅰ类、骨性Ⅰ类的22例露龈笑患者(露龈组)和40例无露龈笑错患者(对照组),年龄12~20岁。测量两组患者的1... 目的研究安氏Ⅰ类露龈笑患者牙颌面软、硬组织的形态特征,为临床上制订正畸美容与正颌外科治疗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安氏Ⅰ类、骨性Ⅰ类的22例露龈笑患者(露龈组)和40例无露龈笑错患者(对照组),年龄12~20岁。测量两组患者的12项口唇软组织参数,并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9项牙颌面软、硬组织参数;在模型上测量3项牙性参数。采用t检验及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各参数的差异,并分析与微笑露龈畸形相关的因素。结果与微笑露龈畸形相关的主要因素:口周软组织的活动度过大,上颌中切牙临床牙冠过短,上颌骨前突以及上牙槽骨的垂直向过度向下发育。结论微笑露龈畸形与牙齿、颌骨及面部软组织结构异常等多种因素之间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类错[牙合] 露龈笑 X线头影测量
下载PDF
普通坐标和procrusts重叠标准化坐标对安氏Ⅰ类错进行聚类和判别分析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韩冰 许天民 林久祥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4-59,共6页
目的:根据安氏Ⅰ类错患者治疗前X线头颅侧位片的普通坐标和procrusts重叠标准化坐标,分别对其进行亚类分析,比较采用两种坐标对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分类的区别及其在错牙合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1997至2000年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 目的:根据安氏Ⅰ类错患者治疗前X线头颅侧位片的普通坐标和procrusts重叠标准化坐标,分别对其进行亚类分析,比较采用两种坐标对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分类的区别及其在错牙合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1997至2000年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就诊的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946例,通过计算机软件对其治疗前的X线头颅侧位片标定并取得普通坐标,然后采用procrusts重叠标准化,分别应用以上两种坐标将这些头颅侧位片进行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结果(1)安氏Ⅰ类错牙合治疗前X线头颅侧位片根据其普通坐标可分为21个亚类(分类A),总判别准确率和交叉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2.7%和68.4%;而采用标准化坐标可分为20个亚类(分类B),总判别准确率和交叉判别准确率分别为87.8%和71.9%。(2)以分类A的分类结果来判别样本的标准化坐标,总判别准确率和交叉判别准确率分别为79.8%和49.7%;而以分类B的分类结果来判别样本的普通坐标,两判别率分别为78.5%和60.2%。(3)分类A中,部分组之间形态类似,其差异主要是源于年龄差异;而在分类B中,不存在这样的分组。(4)分类A中,最大样本组样本数占总样本的15.9%,样本数大于40的亚类有8个;而在分类B中,最大样本组样本数占总样本的74.7%,样本数大于40的亚类仅有2个。(5)两种分类方法都可以对新样本进行亚类判别,但是分类B需要对所有样本重新标准化,重新聚类;而分类A应用相对简单。结论:两种坐标的分类结果有一定的相关性。坐标标准化后明显有使分类集中的趋势,并可以去除部分年龄因素对分类的影响,但对新样本进行分类判别时过程复杂。因此,如果在临床中需要快速诊断新病例的分类时,普通坐标应用相对简单,但是需要注意年龄因素对分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 放射摄影 错雅 安氏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
下载PDF
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Ⅰ错畸形的机制 被引量:6
8
作者 林巍 谢蕊 +2 位作者 林汉生 孔卫东 石晓兰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2期77-80,共4页
研究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Ⅰ错畸形的机制。方法:对28例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患者治疗前后X线头颅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 UI-NA角平均减少 10.68°, UI-SN角平... 研究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Ⅰ错畸形的机制。方法:对28例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患者治疗前后X线头颅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 UI-NA角平均减少 10.68°, UI-SN角平均减少11.39°, UL-NA平均减少 1.36 mm, LI- NB角平均减少2.5°,LI-MP角平均减少 3.0°,LI-NB平均减少 1.4 mm, LI- AP,平均减少 1.2 mm,SN-OP角平均增加 1.82°。治疗前后上下切牙交角与上下切牙的倾斜度和突度的差值呈负相关,上切牙各倾斜度和突度的差值彼此呈正相关,下切牙各倾斜度和突度的的差值彼此呈正相关。结论: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主要是通过移动牙齿的掩饰性矫治完成的,上下颌牙的位置是协调变化的,拔牙矫治并未影响面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分类错He 直丝弓矫治技术 治疗
下载PDF
安氏Ⅰ类错第一磨牙缺失矫治前后面部高度的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耿春艳 段银钟 +2 位作者 李楠 何玉宏 武俊杰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277-281,共5页
目的:分析安氏Ⅰ类错第一磨牙缺失的病人矫治前后面部高度变化,了解第一磨牙缺失后对面部高度的影响。方法:选择15例安氏Ⅰ类错第一磨牙缺失的病人为实验组,采用拔除未缺牙侧的第一前磨牙,用方丝弓矫治技术近移第二磨牙;对照组为未... 目的:分析安氏Ⅰ类错第一磨牙缺失的病人矫治前后面部高度变化,了解第一磨牙缺失后对面部高度的影响。方法:选择15例安氏Ⅰ类错第一磨牙缺失的病人为实验组,采用拔除未缺牙侧的第一前磨牙,用方丝弓矫治技术近移第二磨牙;对照组为未缺失第一磨牙的安氏Ⅰ类错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的15例病人,对矫治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病人的头影测量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矫治后面部高度两组均呈显著性增加且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安氏Ⅰ类错第一磨牙缺失与否经正畸拔牙矫治后对面部高度均增加且无明显差异。在正畸治疗中不但要增强磨牙的前后向支抗,还要重视垂直向支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磨牙缺失 拔牙矫治 面部高度
下载PDF
单纯上颌减数矫治生长发育高峰期后安氏Ⅱ类Ⅰ分类错头影测量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唐成忠 徐辉 +4 位作者 翁志强 毛钊 严晓东 李益才 蒋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7期719-721,724,共4页
目的:通过减数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矫治成人非拥挤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探讨其治疗前后硬软组织的改变及意义。方法:选择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非拥挤错患者21例(男7例,女14例),所有病例均减数双侧上颌第一双尖牙,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对治... 目的:通过减数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矫治成人非拥挤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探讨其治疗前后硬软组织的改变及意义。方法:选择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非拥挤错患者21例(男7例,女14例),所有病例均减数双侧上颌第一双尖牙,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对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X线片进行测量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畸治疗后上前牙及上唇发生了明显的后退(U1-NA,U1-L1°,↓);颌骨的改变不明显,下颌部分发生了轻微的后下旋转(OP-SN°↑),下前牙有压低并有轻微的唇倾(L1-NB°L1-MP°↑);软组织上下唇均有后退(Z角,NLA↑,上下唇突度减少)。结论:上颌单颌减数矫治非拥挤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改变主要发生在牙及牙槽骨。此方法适用于牙性或轻度骨性的非拥挤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畸形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分类错 头影测量分析 正畸治疗
下载PDF
骨性安氏Ⅰ、Ⅲ类错舌骨位置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苏莉 纪昌蓉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02年第2期67-69,共3页
目的 :对比骨性安氏Ⅰ类及骨性安氏Ⅲ类早期恒牙患者的舌骨位置。方法 :选取骨性安氏Ⅰ类及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 ,每组 30例 ,对其头颅侧位片上舌骨的位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安氏Ⅰ类错者相比 ,安氏Ⅲ类错者的舌骨位置更靠... 目的 :对比骨性安氏Ⅰ类及骨性安氏Ⅲ类早期恒牙患者的舌骨位置。方法 :选取骨性安氏Ⅰ类及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 ,每组 30例 ,对其头颅侧位片上舌骨的位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安氏Ⅰ类错者相比 ,安氏Ⅲ类错者的舌骨位置更靠前 ,且与下颌平面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关系。结论 :舌骨的位置变化与下颌骨的位置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骨位置 对比研究 骨性安氏I类错He 骨性安氏Ⅲ类错He 头影测量 口腔正畸
下载PDF
安氏Ⅰ类牙列拥挤错牙弓及牙槽弓宽度测量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田亚 刘新强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264-266,共3页
目的研究安氏Ⅰ类牙列拥挤错病人牙弓及牙槽弓宽度的特点。方法选取40例安氏Ⅰ类牙列拥挤错病例(观察组)及40例个别正常病例(对照组),收集各病例的原始模型。测量两组尖牙牙弓宽度、磨牙牙弓宽度及磨牙牙槽弓宽度,并计算上、下颌对... 目的研究安氏Ⅰ类牙列拥挤错病人牙弓及牙槽弓宽度的特点。方法选取40例安氏Ⅰ类牙列拥挤错病例(观察组)及40例个别正常病例(对照组),收集各病例的原始模型。测量两组尖牙牙弓宽度、磨牙牙弓宽度及磨牙牙槽弓宽度,并计算上、下颌对应的牙弓、牙槽弓宽度差。结果两组中除对照组上下尖牙牙弓宽度外,各指标均为男性大于女性(t=2.061~6.198,P<0.05、0.01);男性观察组上颌尖牙牙弓宽度大于对照组,男女观察组上、下磨牙牙弓宽度及磨牙牙槽弓宽度均小于对照组(t=2.402~6.423,P<0.05、0.01)。结论安氏Ⅰ类牙列拥挤错畸形上、下磨牙牙弓宽度及磨牙牙槽弓宽度均小于正常。牙列拥挤病人牙弓长度短、宽度狭窄与其错的发生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 安氏 模型测量 牙弓 牙槽窝
下载PDF
微种植支抗在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上齿槽垂直向过度发育矫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喻小辉 陈金春 寻春雷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12期50-52,共3页
目的微种植体支抗在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上齿槽前部垂直向过度发育矫治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上齿槽前部垂直向过度发育者32例,用微种植支抗结合MBT矫正器进行矫正,观察矫治前后硬组织、软组织、模型指标的变化,... 目的微种植体支抗在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上齿槽前部垂直向过度发育矫治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上齿槽前部垂直向过度发育者32例,用微种植支抗结合MBT矫正器进行矫正,观察矫治前后硬组织、软组织、模型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矫正后前牙明显压低、内收、牙冠变短,覆颌和覆盖明显改善,软组织指标Stoms-U1、ULP、LLP、露龈宽度明显变小,U1/PP角、鼻唇角、Z角明显增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磨牙无明显移位(P>0.05)。结论微种植支抗能有效压低前牙,阻止前牙飘移,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上齿槽前部垂直向过度发育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分类错 微种植体 支抗 成人 上齿槽前部垂直向过度发育
下载PDF
Le FortⅠ型骨切开上颌骨整体后退术矫治骨性Ⅱ类上颌骨前突畸形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曙光 艾伟健 +4 位作者 段培佳 周会喜 薛国初 缪耀强 朱晓斌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61-265,共5页
目的:探讨LeFortⅠ型骨切开(LeFortⅠosteotomy)上颌骨整体后退术在矫治骨性Ⅱ类上颌骨前突畸形中的价值。方法:对16例骨性Ⅱ类上颌前突患者(上颌骨前突伴下颌骨后缩14例,其中同时伴颏后缩6例;单纯上颌骨前突2例)进行外科-正畸联合治疗... 目的:探讨LeFortⅠ型骨切开(LeFortⅠosteotomy)上颌骨整体后退术在矫治骨性Ⅱ类上颌骨前突畸形中的价值。方法:对16例骨性Ⅱ类上颌前突患者(上颌骨前突伴下颌骨后缩14例,其中同时伴颏后缩6例;单纯上颌骨前突2例)进行外科-正畸联合治疗。患者治疗前头影测量∠ANB为7.0°~13.1°,平均9.3°。行LeFortⅠ型骨切开上颌骨整体后退术,其中14例同期行双侧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BSSRO)前移下颌骨,6例行颏成形术(genioplasty)前移颏部。结果:本组行LeFortⅠ型骨切开上颌骨整体后退4~8mm,14例BSSRO下颌骨前移4~7mm,6例颏成形术颏前移6~8mm。1例一侧腭降动脉术中损伤断裂,经结扎处理,无感染及骨块坏死。16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及正畸结束后∠ANB为1.6°~3.5°,平均2.9°。结束治疗后随访6~24个月,牙弓形态及!曲线正常,牙排列整齐,咬合关系良好,外形明显改善,疗效满意。结论:对于骨性Ⅱ类上颌骨前突畸形患者,LeFortⅠ型骨切开上颌骨整体后退术是一种安全、合理、有效的正颌外科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Fort型骨切开 上颌骨后退 上颌骨前突 骨性Ⅱ类错[牙合]
下载PDF
MBT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雷勇华 翦新春 卢燕勤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11-413,共3页
目的:评价应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对36例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通过拔除4颗双尖牙或2颗上颌双尖牙矫治,对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应用MBT直丝弓矫治... 目的:评价应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对36例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通过拔除4颗双尖牙或2颗上颌双尖牙矫治,对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应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后,前牙覆盖减小6.04mm(P<0.01),上中切牙倾斜度(U1-NA)减小15.43度(P<0.01),上中切牙突度U1-NA(mm)减小4.71mm(P<0.01),ANB明显减小(P<0.05).结论: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是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患者是一种操作简单,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T直线弓 安氏Ⅱ类分类错[牙合] X线 头影测量
下载PDF
肌激动器联合不同口外弓施力点治疗儿童骨性Ⅱ类错颌畸形的疗效研究
16
作者 柯云艳 张立港 +1 位作者 应丽珍 陈学鹏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3期5-8,共4页
目的研究肌激动器配合不同口外弓施力点治疗儿童骨性II类错颌畸形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绍兴市中医院口腔科治疗的骨性Ⅱ类错颌5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发随机信封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试验组使用... 目的研究肌激动器配合不同口外弓施力点治疗儿童骨性II类错颌畸形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绍兴市中医院口腔科治疗的骨性Ⅱ类错颌5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发随机信封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试验组使用改良头帽肌激动器(Vanbeek Activator),口外弓位置前移自上中切牙及侧切牙间伸出基托;对照组使用传统Vanbeek Activator,口外弓自上颌第一、二前磨牙间伸出基托。收集患儿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下颌平面角、前后面高比和上颌牙合平面角的减小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颌矢状向位置(SNA角)、下颌矢状向位置(SNB角)、上下颌骨相对位置(ANB角)、Y轴角、下面高比例、上下中切牙角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Vanbeek Activator的施力点位于上颌骨及上牙弓阻抗中心前部,可使上下颌骨发生一定程度逆时针旋转,有利于均角偏高角骨性II类错颌患儿的垂直向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激动器 功能矫治 口外弓 骨性II类错颌畸形
下载PDF
Ⅰ类和Ⅱ类矢状骨面型成年男性舌骨位置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唐倩 方志欣 +1 位作者 周嫣 白彬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6年第8期76-78,共3页
目的:比较Ⅰ类和Ⅱ类矢状骨面型成年男性舌骨位置的差异,探讨舌骨位置与矢状向骨面型的关系。方法:选择垂直向均角型的Ⅰ类和Ⅱ类矢状骨面型成年男性各30例,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对其舌骨位置相关指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Ⅱ类矢状骨面型... 目的:比较Ⅰ类和Ⅱ类矢状骨面型成年男性舌骨位置的差异,探讨舌骨位置与矢状向骨面型的关系。方法:选择垂直向均角型的Ⅰ类和Ⅱ类矢状骨面型成年男性各30例,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对其舌骨位置相关指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Ⅱ类矢状骨面型成年男性舌骨水平向测量指标除AH-Or外均小于Ⅰ类矢状骨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舌骨垂直向各测量值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直向均角型的Ⅰ类和Ⅱ类矢状骨面型成年男性舌骨位置存在差异,Ⅱ类矢状骨面型成年男性舌骨位置比较居后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骨 II类错牙合 骨面型 成年男性 头影测量
下载PDF
Twin block结合下唇挡矫治Ⅱ类Ⅰ分类错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雷英 蔡中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1-363,共3页
目的本研究在Twin block上增加下唇挡,刺激下颌前端骨生长。方法选择16例伴下颌后缩的Ⅱ类Ⅰ分类错患者。替牙期或恒牙早期,随机分成二组,每组8例,一组设为对照组,采用Twin block治疗。另一组设为治疗组,采用Twin block与下唇挡... 目的本研究在Twin block上增加下唇挡,刺激下颌前端骨生长。方法选择16例伴下颌后缩的Ⅱ类Ⅰ分类错患者。替牙期或恒牙早期,随机分成二组,每组8例,一组设为对照组,采用Twin block治疗。另一组设为治疗组,采用Twin block与下唇挡联合治疗。经过8-10个月的矫治。双侧后牙基本正常建,然后对每组患者治疗前后X线头影片进行测量、对比。结果二组患者治疗后下颌骨均有明显的向前生长。但治疗组下颌前端B点生长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Twin block与下唇挡联合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不仅发挥了Twin bIock原有的功效。同时还具有刺激下颌骨前端B点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 BLOCK Ⅱ类分类错(牙合) 下唇挡
下载PDF
西安地区安氏Ⅰ类错成人与国内美貌人群颅颌面结构的差异比较 被引量:2
19
作者 蔡留意 丁寅 解邦杰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5年第6期728-731,共4页
目的:研究西安地区安氏Ⅰ类错成人与国内美貌人群颅颌面形态结构的差异。方法:从西安市11所大学2098名新生中选取符合标准的101名安氏Ⅰ类错牙合样本,男53名、女48名。拍摄头颅定位X线片,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头影测量软件测量,... 目的:研究西安地区安氏Ⅰ类错成人与国内美貌人群颅颌面形态结构的差异。方法:从西安市11所大学2098名新生中选取符合标准的101名安氏Ⅰ类错牙合样本,男53名、女48名。拍摄头颅定位X线片,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头影测量软件测量,将测量结果与国内美貌人群颅颌面的相应数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美貌人群比较,西安地区安氏Ⅰ类错牙合成人呈现:①下中切牙、牙合平面及腭平面倾斜度均大,而下颌突度及上中切牙相对HP平面的倾斜度则较小;②在前面部垂直线距方面,西安地区安氏Ⅰ类错牙合成人没有美貌人群发育好,尤其是面下1/3不够丰满;各项测量均值的标准差均大,并且越接近面下1/3变异也越大。结论:与美貌人群相比,西安地区安氏Ⅰ类错牙合成人颅面结构呈现下颌在矢状方向与垂直方向发育欠佳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类错[牙合] 美貌人群 头影测量
下载PDF
Twin-block功能矫治器配合口外弓及颌间牵引矫治安氏Ⅱ~Ⅰ类错17例报道 被引量:4
20
作者 龚昕 钱玉芬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65-369,共5页
目的:评价Twin-block功能矫治器配合口外弓及颌间牵引矫治安氏ⅡⅠ类错牙合的疗效。方法:17例骨性ⅡⅠ类错牙合的生长发育期患者,应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配合口外弓及颌间牵引治疗,进行咬合重建。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头... 目的:评价Twin-block功能矫治器配合口外弓及颌间牵引矫治安氏ⅡⅠ类错牙合的疗效。方法:17例骨性ⅡⅠ类错牙合的生长发育期患者,应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配合口外弓及颌间牵引治疗,进行咬合重建。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及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经联合治疗,17例患者均获得满意效果。第一恒磨牙均达到中性或过矫正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基本达到正常,侧貌面型均有明显改善。上颌骨生长受到抑制,ss/refpl减小,P<0.05;S-N-ss角(即SNA)减小,P<0.01。下颌骨生长获得促进,pg/refpl、co/refpl+pg/refpl、S-N-sm角(即SNB)均增加,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s-N-sm角(即ANB)、颌凸角差值有显著改变(P<0.001)。下颌平面角(FMA)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win-block功能矫治器配合口外弓及颌间牵引,能有效抑制上颌生长而促使下颌向前生长,使上、下颌骨的矢状不调得到最大程度的矫正,患者侧貌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矫治器 安氏Ⅱ类分类错he 咬合重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