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lenic lymphangioma that manifested as a solid-cystic mass:A case report 被引量:3
1
作者 Fan Yang Wei-Xia Che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3年第5期781-783,共3页
Lymphangioma,a congenital malformation of the lymphatic system,is usually found in children,and generally occurs in the neck and mediastinum.It is rarely found in the spleen.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splenic lymphangio... Lymphangioma,a congenital malformation of the lymphatic system,is usually found in children,and generally occurs in the neck and mediastinum.It is rarely found in the spleen.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splenic lymphangioma typically include abdominal pain,nausea,and abdominal distention.Frequently,however, this condition is asymptomatic and is incidentally detected by abdominal ultrasonography or by an abdominal computed tomography(CT)scan.In this paper,we retrospectively describe a case of incidentally detected splenic lymphangioma in a 30-year-old woman with special abdominal contrast material-enhanced CT findings,which was accurately diagnosed by histopathology.The clinical and physical examinations related to the mass were negative.A few cases of splenic lymphangioma have been reported previously;however,the presentation of the mass and the enhancement pattern in the contrast medium-enhanced CT images were quite extraordinary.These findings had misled our abdominal radiologists to consider it as other neoplastic diseases of the sple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MPHANGIOMA benign tumor SPLEEN splenic NEOPLASIA COMPUTED tomography
下载PDF
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7
2
作者 邓侠兴 杨卫平 +4 位作者 陈皓 尹路 彭承宏 蔡伟耀 李宏为 《临床外科杂志》 2004年第3期158-159,共2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7例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疗效。 2 6例患者行B超检查 ,其中 2 3例行CT检查 ,2例行MRI检查。 2 4例作脾脏切除术。结果 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7例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疗效。 2 6例患者行B超检查 ,其中 2 3例行CT检查 ,2例行MRI检查。 2 4例作脾脏切除术。结果 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仅 16例有非特异性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多表现为脾实质内单发或多发的实性或囊性结节 ,B超定位诊断率为 10 0 % ,CT、MRI对良性脾脏肿瘤的定性诊断率为 90 %以上 ,尤其适用于脾脏血管瘤和囊肿的诊断。脾脏切除术疗效好。结论 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的诊断关键在于提高警惕 ,并选用合适的影像学检查以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肿瘤 良性 脾切除
下载PDF
脾脏良性血管源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刘海龙 肖文波 +2 位作者 刘敏 许顺良 顾亚萍 《浙江医学》 CAS 2013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脾脏富血供良性血管源性肿瘤的影像学特点,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回顾分析近6年来已确诊的21例脾脏血管瘤、7例脾脏错构瘤及5例窦岸细胞血管瘤CT及MR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理资料,总结其影像学特征性表现。结果脾... 目的通过分析脾脏富血供良性血管源性肿瘤的影像学特点,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回顾分析近6年来已确诊的21例脾脏血管瘤、7例脾脏错构瘤及5例窦岸细胞血管瘤CT及MR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理资料,总结其影像学特征性表现。结果脾脏血管瘤常为多发,病灶体积一般较小,增强扫描早期较少见到边缘结节样强化;MR检查T2WI上为高信号,DWI上信号多高于周围脾组织。7例脾脏错构瘤均为单发,体积较大,病灶早期强化程度较血管瘤明显且呈延迟持续强化;MR检查T奠T2WI及DWI上信号低于周围脾组织。窦岸细胞血管瘤常表现为多发小结节,本组5例中4例伴有脾大、脾功能亢进的临床表现,MR检查T2WI及DWI上病灶信号高于周围脾组织。结论脾脏良性富血供肿瘤虽然其增强方式较为相似,但病灶在T2WI及DWI上的信号有各自特点,可为临床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良性富血供肿瘤 磁共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脾脏良性肿瘤多层螺旋CT诊断(附13例报告) 被引量:6
4
作者 曾庆勇 黎昕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8年第3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脾脏良性肿瘤CT表现及诊断价值,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脾脏良性肿瘤CT资料,其中海绵状血管瘤5例,脾囊肿6例,淋巴管瘤2例。结果海绵状血管瘤增强扫描呈边缘强化并向中心充填,延期扫描病灶可完全弥合与脾... 目的探讨脾脏良性肿瘤CT表现及诊断价值,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脾脏良性肿瘤CT资料,其中海绵状血管瘤5例,脾囊肿6例,淋巴管瘤2例。结果海绵状血管瘤增强扫描呈边缘强化并向中心充填,延期扫描病灶可完全弥合与脾成等密度;脾囊肿呈圆形或椭圆形囊状占位,水样密度,边缘光滑,不强化为其特点;淋巴管瘤的典型表现是多发低密度灶,可有间隔状强化。结论脾脏良性肿瘤具有比较特征性的螺旋CT表现,可作出较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良性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附八例报告) 被引量:5
5
作者 潘飞 郎韧 +1 位作者 俞亮 张涛 《腹部外科》 2015年第6期415-418,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治疗脾脏良性肿瘤的安全性。方法2009年1月至2014年8月,对8例术前CT或MRI检查明确为脾脏良性肿瘤的病人实施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肿瘤直径5.2~9.1cm,平均直径6.9cm,2例位于脾脏上极,6例位于脾脏下极...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治疗脾脏良性肿瘤的安全性。方法2009年1月至2014年8月,对8例术前CT或MRI检查明确为脾脏良性肿瘤的病人实施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肿瘤直径5.2~9.1cm,平均直径6.9cm,2例位于脾脏上极,6例位于脾脏下极。其中脾脏囊肿6例,脾脏血管瘤2例。结果8例均于腹腔镜下完成脾脏部分切除,无中转开腹病例,标本均经劈脐纵行小切口取出。手术时间为115-280min,平均166.3min。出血量为100-600ml,均未输血。术后腹腔引流时间3~5d,无腹腔出血、胰漏、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术后住院4~6d。结论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治疗位于脾脏一侧的良性肿瘤安全可行。虽然技术上较全脾切除费时费力,但保留了部分脾脏及功能,有其重要的临床意义,对年轻病人尤其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脾脏部分切除术 脾脏功能 脾脏良性肿瘤
下载PDF
射频辅助脾部分切除术治疗脾脏良性肿瘤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景铧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11期72-74,93,共4页
目的探讨射频辅助脾部分切除术治疗脾脏良性肿瘤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行手术治疗的脾脏良性肿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射频组(22例,射频辅助脾部分切除术)和对照组(18例,常规脾部分切除术)。对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 目的探讨射频辅助脾部分切除术治疗脾脏良性肿瘤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行手术治疗的脾脏良性肿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射频组(22例,射频辅助脾部分切除术)和对照组(18例,常规脾部分切除术)。对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术前、术后4周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射频组的手术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有2例患者因术后大出血再次手术治疗。射频组患者术后4周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与术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射频辅助脾部分切除术可有效地治疗脾脏良性肿瘤,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且不损害患者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脾脏良性肿瘤 脾部分切除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腹腔镜技术在脾良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孟令威 李永彬 +2 位作者 彭兵 蔡合 蔡云强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51-254,共4页
目的评估腹腔镜全脾切除术(LTS)和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LPS)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探讨利用腹腔镜技术诊疗脾良性肿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2月至2016年4月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57例脾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评估腹腔镜全脾切除术(LTS)和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LPS)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探讨利用腹腔镜技术诊疗脾良性肿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2月至2016年4月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57例脾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腹腔镜全脾切除术组(LTS组)和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组(LPS组),收集并分析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相关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与LPS组比较,LTS组手术时间更短[(97.0±22.1)min比(135.0±24.6)min,P〈0.05],且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33.3±19.5)min比(90.6±55.1)min,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及术后镇痛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TS组与LPS组胰瘘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腹腔镜技术治疗脾良性肿瘤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全脾切除术 脾部分切除术 脾脏良性肿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