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nges in Mixed Layer Depth and Spring Bloom in the Kuroshio Extension under Global Warming 被引量:1
1
作者 Ruosi ZHANG Shang-Ping XIE +1 位作者 Lixiao XU Qinyu LIU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4期452-461,共10页
The mixed layer is deep in January-April in the Kuroshio Extension region.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esponse in this region of mixed layer depth (MLD) and the spring bloom initiation to global warming using the o... The mixed layer is deep in January-April in the Kuroshio Extension region.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esponse in this region of mixed layer depth (MLD) and the spring bloom initiation to global warming using the output of 15 models from CMIP5. The models indicate that in the late 21st century the mixed layer will shoal and the MLD reduction will be most pronounced in spring at about 33~N on the southern edge of the present deep-MLD region. The advection of temperature change in the upper 100 m by the mean eastward flow explains the spatial pattern of MLD shoaling in the models. Associated with the shoaling mixed layer, the onset of spring bloom inception is projected to advance due to the strengthened stratification in the warming clim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xed layer depth global warming temperature advection spring bloom
下载PDF
Latitudinal and interannual variations of the spring phytoplankton bloom peak in the East Asian marginal seas 被引量:1
2
作者 CHEN Cheng MAO Zhihua +3 位作者 HAN Guoqi ZHU Qiankun GONG Fang WANG Tianyu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81-88,共8页
Combined studies of latitudinal and interannual variations of annual phytoplankton bloom peak in East Asian marginal seas(17°–58°N, including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SCS), Kuroshio waters, the Sea of J... Combined studies of latitudinal and interannual variations of annual phytoplankton bloom peak in East Asian marginal seas(17°–58°N, including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SCS), Kuroshio waters, the Sea of Japan and the Okhotsk Sea) are rarely. Based on satellite-retrieved ten-year(2003–2012) median timing of the annual Chlorophyll a concentration(Chl a) climax, here we report that this annual spring bloom peak generally delays from the SCS in January to the Okhotsk Sea in June at a rate of(21.20±2.86) km/d(decadal median±SD). Spring bloom is dominant feature of the phytoplankton annual cycle over these regions, except for the SCS which features winter bloom. The fluctuation of the annual peak timing is mainly within ±48 d departured from the decadal median peak date, therefore this period(the decadal median peak date ±48 d) is defined as annual spring bloom period. As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rises, earlier spring bloom peak timing but decreasing averaged Chl a biomass in the spring bloom period due to insufficient light is evident in the Okhotsk Sea from 2003 to 2012. For the rest of three study domains,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interannual variance trend of the peak timing and the averaged Chl a biomass. Furthermore this change of spring phytoplankton bloom timing and magnitude in the Okhotsk Sea challenges previous prediction that ocean warming would enhance algal productivity at high latitu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itudinal and interannual variation spring bloom peak phytoplankton phenology East Asian marginal seas climate change
下载PDF
Specific ocean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phytoplankton responses influencing the primary production around the Ulleung Basin area in spring
3
作者 Minji Lee Jin Ho Kim +3 位作者 Yun-Bae Kim Chan Hong Park Kyoungsoon Shin Seung Ho Baek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2期107-122,共16页
The East Sea(Sea of Japan)is a marginal,semi-closed sea in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The Ulleung Basin area,which is located near the subpolar front of the East Sea,is known to have high primary production and good fis... The East Sea(Sea of Japan)is a marginal,semi-closed sea in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The Ulleung Basin area,which is located near the subpolar front of the East Sea,is known to have high primary production and good fisheries in spring season.After episodic wind-driven events during the spring of 2017,horizontal and vertical profiles of physical chemical biological factors were investigated at 29 stations located in the Ulleung Basin area.In addition,growth responses of phytoplankton communities to nutrient additions were evaluated by bioassay experiments to understand the fluctuation of phytoplankton biomass.Because of strong northwestern wind,phytoplankton biomass was scattered and upwelling phenomenon might be suppressed in this season.The phytoplankton abundances in the coastal sta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ffshore and island stations.In contrast,the nutrient and chlorophyll a(Chl a)concentrations and the phytoplankton biomass were quite low in all locations.Bacillariophyceae was dominated group(>75.1%for coastal,40.0%for offshore and 43.6%for island stations).In the algal bioassays,the phytoplankton production was stimulated by N availability.The in vivo Chl a values in the+N and+NP treatm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values in the control and the+P treatments.Based on the field survey,the higher nutrients in coastal waters affected the growth of diatom assemblages,however,little prosperity of phytoplankton was observed in the offshore waters despite the injection of sufficient nutrients in bioassay experiments.The growth of phytoplankton depended on the initial cell density.All of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 dominant northwestern wind led to a limited nutrients condition at euphotic layers,and the low level of biomass supply from the coasts resulted in low primary production.Both supplying nutrients and introducing phytoplankton through the currents are critical to maintain the high productivity in the Ulleung Basin area of the East S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leung Basin Ulleungdo and Dokdo spring phytoplankton blooms episodic windstorm algal bioassays primary production
下载PDF
春繁阶段赣北地区中华蜜蜂生产性能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4
作者 韩兵庚 张雪琦 +7 位作者 张猛 张串联 周伟良 娄文 赵者云 伊作林 高艳 夏晓翠 《中国蜂业》 2024年第5期18-21,共4页
为提高蜂群利用率,观察赣北地区中华蜜蜂从越冬后至第一个采集期(山乌桕花期)开始,蜂群增长变化等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从1月初开始包装春繁,至3月中下旬培育新蜂王、组织蜂群分蜂,蜂群可达到较高利用效率;处女王的交尾成功率与蜂群群势... 为提高蜂群利用率,观察赣北地区中华蜜蜂从越冬后至第一个采集期(山乌桕花期)开始,蜂群增长变化等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从1月初开始包装春繁,至3月中下旬培育新蜂王、组织蜂群分蜂,蜂群可达到较高利用效率;处女王的交尾成功率与蜂群群势呈负相关,1足框蜂交尾成功率最高;蜂王的日产卵量与外界蜜粉源呈正相关,蜂王日产卵量可高达640余粒。在江西中蜂养殖生产中,常因春繁管理不当而影响整个蜂场的采集力,本试验可以为其提供更精准的春繁模式,指导蜂农适时春繁来培育采集蜂,从而提高养蜂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蜜蜂 春繁 生产性能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春季水华期间浮游植物昼夜垂直分布与迁移 被引量:16
5
作者 杨敏 毕永红 +1 位作者 胡建林 胡征宇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75-382,共8页
三峡水库蓄水后,香溪河库湾每年春季均会暴发硅、甲藻水华.为了揭示香溪河库湾水华的暴发规律,于2008年春季对水华期间优势浮游植物的昼夜垂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利用时间深度等值图模拟浮游植物在水柱中的昼夜垂直分布格... 三峡水库蓄水后,香溪河库湾每年春季均会暴发硅、甲藻水华.为了揭示香溪河库湾水华的暴发规律,于2008年春季对水华期间优势浮游植物的昼夜垂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利用时间深度等值图模拟浮游植物在水柱中的昼夜垂直分布格局,并用Morisita指数对其进行定量检验,采用修正的K-S test来检验浮游植物是否存在昼夜垂直迁移现象.结果表明,在甲藻水华发生的吴家湾样点,倪氏拟多甲藻(Peridiniopsis niei)、膝曲裸藻(Euglena geniculata)和具尾逗隐藻(Komma caudata)为优势种类,相对密度分别为53.47%、14.36%、21.94%.倪氏拟多甲藻具有明显的昼夜垂直迁移现象,白天主要聚集分布于水体近表层,晚间在水柱中趋于均匀分布;膝曲裸藻和具尾逗隐藻没有明显的昼夜垂直迁移活动,它们主要聚集分布于水体亚表层,但随着白天光照强度的增强均表现出一定的趋光性.在硅藻水华发生的平邑口样点,优势种类为汉斯冠盘藻(Stephanodiscus hantzschii)和塔胞藻(Phram idom onassp.)(相对密度分别为89.53%和7.96%).汉斯冠盘藻昼夜垂直分布类型无显著差异,主要聚集分布于4m以上水体;塔胞藻具有昼夜垂直迁移现象.Sperman相关分析表明,光照强度的变化是引起倪氏拟多甲藻和塔胞藻昼夜垂直迁移行为的主要环境因素,而其他藻类的昼夜垂直分布格局与光照强度的变化无显著相关.膝曲裸藻和具尾逗隐藻的昼夜垂直分布格局可能受光照的变化及水体扰动的共同影响.汉斯冠盘藻不能自由游动,其昼夜分布格局可能主要受水体扰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垂直分布 迁移 春季水华 香溪河库湾 三峡水库
下载PDF
香溪河库湾春季水华期间水体光学特征及相关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徐耀阳 叶麟 +1 位作者 韩新芹 蔡庆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4-88,共5页
研究了香溪河库湾春季水华期间(2006年3月3日—4月16日)透明度水层可见光衰减系数KSd的时空特征,分析其与表层水叶绿素a浓度、DOC浓度和透明度Sd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香溪河库湾春季水华可见光衰减系数KSd时空变异很大;除峡口河段(样... 研究了香溪河库湾春季水华期间(2006年3月3日—4月16日)透明度水层可见光衰减系数KSd的时空特征,分析其与表层水叶绿素a浓度、DOC浓度和透明度Sd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香溪河库湾春季水华可见光衰减系数KSd时空变异很大;除峡口河段(样点X7—X8)外,可见光衰减系数KSd的变化特征取决于叶绿素a浓度和DOC浓度的时空变化,类似于深水湖泊;除峡口河段(样点X7—X8)外,香溪河库湾可见光衰减系数KSd和透明度之间呈反比的关系具有显著的相关,但它们之间的反比关系因水体叶绿素a和无机悬浮颗粒的空间差异而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溪河库湾 春季水华 光衰减系数 叶绿素α DOC浓度 透明度
下载PDF
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拟多甲藻昼夜垂直分布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徐耀阳 蔡庆华 +3 位作者 黎道丰 王岚 孔令惠 余伟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08-612,共5页
具鞭毛的拟多甲藻(Peridiniopsis)是三峡水库多数支流库湾春季甲藻水华的优势种类。研究表明,昼夜垂直迁移是鞭毛藻重要的生态学特征。拟多甲藻形态学特征虽然也有鞭毛和自由游泳能力,但至今仍没有关于该种类昼夜垂直迁移的描述。定点... 具鞭毛的拟多甲藻(Peridiniopsis)是三峡水库多数支流库湾春季甲藻水华的优势种类。研究表明,昼夜垂直迁移是鞭毛藻重要的生态学特征。拟多甲藻形态学特征虽然也有鞭毛和自由游泳能力,但至今仍没有关于该种类昼夜垂直迁移的描述。定点昼夜垂直分层研究结果表明,三峡水库甲藻水华暴发的优势种之一拟多甲藻种3(Peridiniopsissp.3)是绝对优势种,相对丰度达到45%;该物种与其它鞭毛藻相似,有昼夜垂直迁移的生态学特征,白天趋于在水体上层聚集分布,晚上趋于在水柱中随机分布;太阳光的昼夜交替是影响拟多甲藻昼夜垂直迁移的重要环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春季水华 拟多甲藻 垂直迁移 光合有效辐射
下载PDF
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水温结构及其对春季水华的影响 被引量:46
8
作者 易仲强 刘德富 +2 位作者 杨正健 马骏 纪道斌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1,共6页
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对香溪河库湾进行每月1次的水温现场监测,分析研究了香溪河库湾水温结构特征,并初步探讨了水温对春季水华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上香溪河库湾水体下游水温高于上游,中、上游存在明显的底层温差异重流现象;垂向水温... 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对香溪河库湾进行每月1次的水温现场监测,分析研究了香溪河库湾水温结构特征,并初步探讨了水温对春季水华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上香溪河库湾水体下游水温高于上游,中、上游存在明显的底层温差异重流现象;垂向水温全年以正温层为主,春、夏季出现了水温分层现象;水温年变化明显,夏季高,春秋季次之,冬季最低;分析发现,水温的迅速上升是香溪河库湾2008年春季水华暴发的重要诱导因素之一,在春季水华暴发严重的区域,表征水温结构特征的水体稳定度与表层叶绿素a浓度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水体稳定度对春季水华暴发的强弱程度具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溪河库湾 水温结构 时空分布 春季水华 水体稳定度
下载PDF
三峡水库175m水位试验性蓄水后春季富营养化状态调查及比较 被引量:19
9
作者 谭路 蔡庆华 +1 位作者 徐耀阳 申恒伦 《湿地科学》 CSCD 2010年第4期331-338,共8页
2009年4月23日至5月8日,对175m水位试验性蓄水后三峡水库及其部分支流库湾的富营养化状态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采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所调查的15条支流库湾均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其中湖北库区的香溪河库湾和重庆库区的小江库湾为超富营... 2009年4月23日至5月8日,对175m水位试验性蓄水后三峡水库及其部分支流库湾的富营养化状态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采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所调查的15条支流库湾均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其中湖北库区的香溪河库湾和重庆库区的小江库湾为超富营养化;湖北库区和重庆库区的长江干流为富营养化。15条支流库湾中,香溪河、梅溪河、汤溪河和小江局部河段暴发藻类水华,其中小江暴发了大规模的蓝藻水华;神女溪和乌江的泥沙含量均较高,但神女溪营养盐浓度较低(总磷含量为0.02mg/L,总氮含量为1.20mg/L),而乌江营养盐含量丰富(总磷含量为0.40mg/L,总氮含量为2.22mg/L),远高于其他几条支流库湾。与2005年春季的调查结果相比,2009年春季,湖北库区支流库湾的富营养化有所减轻,但重庆库区支流库湾的富营养化却有所加重,长江干流的营养化状态则由2005年春季的中营养化变为2009年春季的富营养化,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175m试验性蓄水 水体富营养化 春季藻类水华
下载PDF
春季东海近岸表层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7
10
作者 肖武鹏 柳欣 黄邦钦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6-82,共7页
采用HPLC-CHEMTAX方法分析了2008年春季东海近岸海域的表层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调查区表层浮游植物优势类群为硅藻和甲藻,对叶绿素a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2%和32%。硅藻和甲藻均适于生长在低温、低盐和高氮... 采用HPLC-CHEMTAX方法分析了2008年春季东海近岸海域的表层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调查区表层浮游植物优势类群为硅藻和甲藻,对叶绿素a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2%和32%。硅藻和甲藻均适于生长在低温、低盐和高氮磷比的环境,但硅藻水华发生在温度较低、盐度较高、氮磷比较高的长江冲淡水与外海水交汇的盐度锋面上,而甲藻水华发生在温度较高、盐度较低、氮磷比较低的冲淡水与台湾暖流交汇的温度锋面上。LOWESS回归表明,叶绿素a和甲藻分别随温度和盐度升高呈先增后降的趋势,硅藻随温度和盐度变化波动较大。叶绿素a和硅藻随氮磷比升高而递增,甲藻随氮磷比的变化波动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叶绿素A 春季水华 环境因子 东海近岸
下载PDF
三峡水库春季营养盐和浮游植物空间分布及其影响机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磊 夏志强 +2 位作者 周伟 HAMILTON Paul B HAFFNER Douglas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69-1077,共9页
为研究三峡水库春季水体营养盐与浮游植物的空间分布状况,于2013年3月对三峡水库22条支流及干流的6个断面进行采样监测.结果表明:来水、回水、河口和干流4类断面ρ(TN)平均值分别为1.69、1.84、2.01、1.51 mg/L;ρ(TP)平均值分别为0.115... 为研究三峡水库春季水体营养盐与浮游植物的空间分布状况,于2013年3月对三峡水库22条支流及干流的6个断面进行采样监测.结果表明:来水、回水、河口和干流4类断面ρ(TN)平均值分别为1.69、1.84、2.01、1.51 mg/L;ρ(TP)平均值分别为0.115、0.191、0.179和0.181 mg/L;不同类型断面间ρ(TN)、ρ(TP)差异不显著;水体中N、P的主要形态分别为NO3--N和PO43--P;N/P〔n(N)/n(P)〕从来水(110.8)至干流(18.9)逐渐降低.三峡水库总体上为中营养状态,回水和河口区富营养化程度较高,富营养断面比例分别为45.4%和36.4%.研究期间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98属,其中以绿藻门、硅藻门和蓝藻门为主,分别检出42、26和17属;从组成上看,来水和干流断面以硅藻-绿藻为主,回水、河口断面以绿藻-硅藻为主.浮游植物丰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回水、河口、来水和干流断面.调查期间,22条支流中有15条支流在不同位置发生水华,但主要集中在回水区;拟多甲藻水华为主要类型且集中在库区的下游支流,而库区中上游支流则以隐藻、衣藻、小球藻、小环藻等水华为主.环境因子排序分析表明,在水华集中的回水-河口区域,影响浮游植物丰度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数明显少于其他区域,温度和ρ(DO)为该区域浮游植物丰度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而ρ(TN)、ρ(TP)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水华 春季 回水 空间分布 排序分析
下载PDF
哈尔滨33种春季观花植物的观赏性状属性特征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岳桦 高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7期5541-5544,共4页
通过采集33种哈尔滨春季观花植物的NCS色彩值、开花时序特征数据,及其温度相关数据,分析其观赏性状的时序性、相遇性与其气温变化的相关性,为植物景观季相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哈尔滨2012年春季共31d,植物总体盛花期覆... 通过采集33种哈尔滨春季观花植物的NCS色彩值、开花时序特征数据,及其温度相关数据,分析其观赏性状的时序性、相遇性与其气温变化的相关性,为植物景观季相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哈尔滨2012年春季共31d,植物总体盛花期覆盖17d,不同种类植物的盛花期在5~22d不等;以33种植物盛花期相遇性为切入点,将其分为3类:①最早时段(4月20日~4月26日,候温15~16℃)包含4种;②植物色彩层次最为丰富时段(4月27日~5月4日,候温17~20℃)包含16种;③开花植物种类最多时段(4月26日~5月12日,候温18~21℃)包含22种。观花植物的花色主要有白(6种)、黄(12种)、粉(3种)和紫(6种)四大色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尔滨 春季 观花植物 观花时序 气温 色彩
下载PDF
弹簧钢60Si2Mn大方坯凝固组织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3
作者 任嵬 张炯明 +2 位作者 王金龙 叶凡新 龚雅林 《特殊钢》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3-35,共3页
运用ProCAST软件的CAFE模块对60Si2Mn弹簧钢325 mm×280 mm连铸坯的凝固组织进行模拟,研究了钢水过热度和二冷强度对铸坯凝固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浇钢过热度从10℃增大到30℃后,铸坯晶粒密度从1.055×10~6m^(-2)减小到1.520&#... 运用ProCAST软件的CAFE模块对60Si2Mn弹簧钢325 mm×280 mm连铸坯的凝固组织进行模拟,研究了钢水过热度和二冷强度对铸坯凝固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浇钢过热度从10℃增大到30℃后,铸坯晶粒密度从1.055×10~6m^(-2)减小到1.520×10~5m^(-2),柱状晶显著发达;浇钢过热度同为20℃时,二冷区采用强冷后,晶粒密度从1.009×10~6m^(-2)增加到1.083×10~6m^(-2),等轴晶率增大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簧钢 大方坯 凝固组织 钢水过热度 二冷强度
下载PDF
春花种球生长环境与山东半岛繁育优势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家喜 王江勇 高华君 《山东农业科学》 2010年第2期35-38,共4页
春花类球根花卉对温度要求严格,在我国的自繁能力极低。通过分析世界主产区及我国其它产区与山东省文登市春花种球繁育的温度条件,初步探明山东半岛具有大规模繁育春花种球的温度条件,并已试繁成功。
关键词 春花种球 繁育 山东半岛 温度
下载PDF
嘉陵江出口段春季水华藻种鉴定 被引量:5
15
作者 郭蔚华 刘娜娜 +1 位作者 王柱 徐灵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458-2460,共3页
嘉陵江为三峡库区最大支流,对库区水环境具有重要影响,2004年夏进行了嘉陵江出口段藻类活动规律研究,2005年春首次发现嘉陵江出口段小环藻(Cyclotella)暴发。2008年春嘉陵江出口段小环藻暴发水样经中科院武汉水生所鉴定的水华藻种为极... 嘉陵江为三峡库区最大支流,对库区水环境具有重要影响,2004年夏进行了嘉陵江出口段藻类活动规律研究,2005年春首次发现嘉陵江出口段小环藻(Cyclotella)暴发。2008年春嘉陵江出口段小环藻暴发水样经中科院武汉水生所鉴定的水华藻种为极小冠盘藻(Stephanodiscus minutulus),由于极小冠盘藻光学显微特征与小环藻暴发水样中主要小环藻光学显微特征不一致,因此需要弄清春季嘉陵江出口段水华小环藻分类地位。为认知春季嘉陵江出口段水华小环藻种,2009年春季于嘉陵江出口段小环藻发生期间,采集水样,离心浓缩,酸化处理,经电子显微镜扫描得到主要小环藻的电子显微照片,通过中国淡水藻志第四卷硅藻门中心纲相关小环藻特征分析比较,嘉陵江出口段春季水华小环藻种为星肋小环藻(Cyclotella asterocostata Gru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 嘉陵江出口段 水华藻 星肋小环藻
下载PDF
北京地区春季主要园林树木的花期预测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张明庆 蔡霞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2期85-90,共6页
近年来,随着春季赏花旅游项目的兴起,使花期预测的重要性日益突显.本文利用北京地区物候观测资料,选择了始花期分布于初春、仲春、晚春,在北京地区具有代表性、指示意义和一定观赏价值的8种乔灌木,依据物候现象的顺序相关规律,采用回归... 近年来,随着春季赏花旅游项目的兴起,使花期预测的重要性日益突显.本文利用北京地区物候观测资料,选择了始花期分布于初春、仲春、晚春,在北京地区具有代表性、指示意义和一定观赏价值的8种乔灌木,依据物候现象的顺序相关规律,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春季观花树木的花期预报模型.通过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地区 预测研究 园林树木 春季 旅游项目 花期预测 观测资料 观赏价值 指示意义 相关规律 回归分析 预报模型 观花树木 预报效果 始花期 代表性 乔灌木 物候 赏花 初春
下载PDF
唐宋伤春词中的“落花”意象 被引量:4
17
作者 赖婉琴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年第5期57-61,共5页
唐宋词人喜爱以春天为背景描写"落花",表现出一种浓厚的伤春情绪。其原因首先在于唐宋词具有应歌的功能,其次在于承袭自古已有的"春女善怀"的传统。选择象征春天离去的"落花"意象表现女性化的伤春情思.... 唐宋词人喜爱以春天为背景描写"落花",表现出一种浓厚的伤春情绪。其原因首先在于唐宋词具有应歌的功能,其次在于承袭自古已有的"春女善怀"的传统。选择象征春天离去的"落花"意象表现女性化的伤春情思.成为唐宋婉约词典型的审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词 伤春 落花 婉约词
下载PDF
春季水华对南黄海总溶解态无机砷生物地球化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友旭 任景玲 +1 位作者 刘素美 刘诚刚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27,共12页
利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对2007年3月30日至4月23日南黄海海域总溶解态无机砷(TDIAs,[TDIAs]=[As^5+]+[As^3+])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其中针对水华中心区域(BM1站)进行了25h的连续观测,以探讨春季水华对有毒类金属... 利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对2007年3月30日至4月23日南黄海海域总溶解态无机砷(TDIAs,[TDIAs]=[As^5+]+[As^3+])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其中针对水华中心区域(BM1站)进行了25h的连续观测,以探讨春季水华对有毒类金属元素砷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TDIAs的浓度范围为7.9-22.3nmol/L,平均值为(17.8±1.9)nmol/L。TDIAs在南黄海的分布主要表现为由近岸向外海逐渐升高的趋势,最大值出现在南部海域底层海水中。近岸海域表、底层TDIAs的含量相当,而中、南部海域由于存在明显的密度跃层,表、底层TDIAs的浓度具有显著性差异。2007年3月31日至4月1日研究区域西南部受到沙尘天气和降雨的影响,表层海水中TDIAs的含量显著升高。研究区域中、南部海域在观测期间暴发了典型的黄海春季水华,通过大面观测和对重点区域的连续观测可以发现,水华期间TDIAs的分布和磷酸盐类似,与Chla呈现出较好的负相关关系(r=0.51,P〈0.05,n=39)。经初步计算,浮游植物水华对10m以上表层水体中TDIAs的清除量约为2.4nmol/L,占表层保有量的15%左右。通过箱式模型计算得出黄海TDIAs的停留时间约为(18.2±8.5)a,远远低于大洋。通过对该海域砷、磷摩尔比值的计算可以发现,南黄海砷、磷摩尔比值约为大洋中的20倍左右,这可能会引起浮游生物对砷酸盐的大量吸收和转化,从而带来潜在的生态危机,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溶解态无机砷 分布 春季水华 南黄海
下载PDF
2017年春季长江口-东海连续体pCO_(2)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德望 林华 +6 位作者 陈思杨 王斌 王奎 王尧 马云龙 金海燕 陈建芳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2-62,共11页
厘清河口-陆架连续体的碳源/汇机制是认识海洋在“碳中和”中作用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基于2017年春季长江口-东海的走航CO_(2)分压(pCO_(2))及温、盐等资料,分区域阐述春季长江口-东海连续体pCO_(2)的空间分布格局,半定量解析水团分配、... 厘清河口-陆架连续体的碳源/汇机制是认识海洋在“碳中和”中作用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基于2017年春季长江口-东海的走航CO_(2)分压(pCO_(2))及温、盐等资料,分区域阐述春季长江口-东海连续体pCO_(2)的空间分布格局,半定量解析水团分配、有机质生产及降解等过程对pCO_(2)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水团来源是决定春季长江口-东海连续体pCO_(2)分布及碳源/汇格局的主要因素,而有机质生产或者降解可强烈影响长江口-东海连续体碳源/汇格局。春季长江口门及浙江沿岸受长江径流影响而具有较高的pCO_(2),碳源强度可达5.36 mmol·m^(-2)·d^(-1);研究区域北部和东部分别受冲淡水及黑潮表层水的影响,表现为大气碳汇,北部碳汇强度为^(-1)5.44 mmol·m^(-2)·d^(-1)。2017年春季研究区域平均碳通量为-6.73 mmol·m^(-2)·d^(-1)。端元混合模型结果表明陆源有机质降解导致河口pCO_(2)增加了约200μatm,促使春季河口由大气CO_(2)的弱汇转变为碳源;陆架区域在仅考虑水团分配下同样为碳汇,而藻华过程进一步降低了pCO_(2)(下降144μatm),增强了其碳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东海 CO_(2)分压(pCO_(2)) 碳通量 春季藻华
下载PDF
亚热带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演替及其春季水华成因分析--以浙江汤浦水库为例 被引量:17
20
作者 施练东 竺维佳 +3 位作者 张俊芳 陈航 梁亮 马沛明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39,共8页
为了研究汤浦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演替及水质状况,于2010年5、8、11月及2011年2月连续4个季节分别对其浮游植物、水文特征和理化因子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有7门、58属、105种,主要由绿藻、硅藻和蓝藻组成,其物种数季节... 为了研究汤浦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演替及水质状况,于2010年5、8、11月及2011年2月连续4个季节分别对其浮游植物、水文特征和理化因子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有7门、58属、105种,主要由绿藻、硅藻和蓝藻组成,其物种数季节变化为:夏>秋>冬>春。各样点物种数呈现出由河流区向湖泊区递减的变化趋势。浮游植物丰度变幅较大,在3.27×106~128.90×106个/L,其中冬季丰度最低,春季最高。春季浮游植物主要由硅藻和蓝藻组成,夏季主要由蓝藻和绿藻组成,秋季为隐藻和硅藻,冬季主要由硅藻组成。浮游植物丰度及其多样性指数均表明春季水质最差,且暴发藻类水华,其中微型硅藻链状弯壳藻(Achnanthidium catena-tum)为春季水华的绝对优势种。水华暴发可能受降水、水库调度、营养盐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季节演替 春季水华 汤浦水库 亚热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