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d Electroluminescence and Photoluminescence from Novel Binuclear Europium Complex with Squaric Acid Ligand 被引量:2
1
作者 Wei Guo ZHU Xiao Qiang WEI +5 位作者 Mei Xiang ZHU Zhi Yun LU Bo LIANG Ming Gui XIE De Qiang ZHANG Yong QIU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10期921-924,共4页
A novel binuclear europium P-diketone complex with squaric acid ligand was synthesized for the first time. Its structure was elucidated by IR, UV, and Elemental Analysis. Red 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was fabricated ... A novel binuclear europium P-diketone complex with squaric acid ligand was synthesized for the first time. Its structure was elucidated by IR, UV, and Elemental Analysis. Red 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was fabricated by using the novel europium complex as an emitting layer, tris(8-quinolinolate) aluminum (III) (Alq(3)) as an electron-transporting layer, N, N'-diphenyl-N, N'-(3-methylphenyl)-1,1'-biphenyl-4,4'-diamine (TPD) as a hole-transporting layer. A cell structure of indium-tin-oxide/TPD/Eu-complex/Alq(3)/Mg: Ag was employed. Red electroluminescence was observed at room temperature with dc bias voltage of 2 V in this cell. 2 Red emission peaks at about 613 nm with maximum luminance of over 106 cd/m(2). Compared with the EL luminance from those europium complexes reported before, one from the Eu-complex is best in the same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ropium chelate squaric acid electroluminescence (EL) photoluminescence (PL)
下载PDF
The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Polyaniline Catalysed and Doped by Squaric acid
2
作者 Zhan Caimao, 1) Zhen Jianjun, 2) Su Haisong, 1) Yang Xi, 1) Qi Jingui 1)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Wuhan University, Wuhan,430072,China 2) Radio TV University of Xiaogan, Hubei,432200,China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CAS 1999年第1期105-107,共3页
Aniline was polymerized in dilute aqueous squaric acid and the polyaniline(PAn) was doped with 10 -1 10 -3 mol/L of squaric acid. The corresponding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the PAn is 10 -1 ... Aniline was polymerized in dilute aqueous squaric acid and the polyaniline(PAn) was doped with 10 -1 10 -3 mol/L of squaric acid. The corresponding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the PAn is 10 -1 10 -2 S·cm -1 . The solubility of the doped PAn has been improved in common polar organic solvents . The FTIR and UV-Vis spectra show that the PAn has the structure of both quinone and imine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anilime squaric acid CATALYSE DOPE
下载PDF
Geometric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Squaric Acid from DFT Calculation
3
作者 Xuyan XUE, Chunlei WANG and Weilie ZHONGSchool of Physics and Microelectronics,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rystal Materials,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 China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06-208,共3页
The crystal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antiferroelectric squaric acid is studied using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method, and the exchange correlation effects are treated by the generalized approximation. In order to ... The crystal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antiferroelectric squaric acid is studied using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method, and the exchange correlation effects are treated by the generalized approximation.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ferroelectricity of H2SQ in the molecular plane and the antiferroelectricity in whole crystal, the density of states, charge density distribution and band structure are calculat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O2p and C2p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layers. The hybridizations of 02s-Hls and 02p-Hl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tendency to ferroelectricity within each lay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FERROELECTRICITY Electronic structure squaric acid
下载PDF
新型水溶性荧光标示剂吲哚方酸菁染料的合成及光谱性能 被引量:16
4
作者 宋波 张茜 +3 位作者 彭孝军 马文辉 王炳帅 付新梅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32-935,共4页
用方酸与不同的N烷基取代吲哚啉季铵盐缩合制备了一系列对称的水溶性方酸菁染料.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对合成的染料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它们在不同溶剂中的吸收和发射光谱.结果表明,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染料的吸收光谱发生蓝移,表... 用方酸与不同的N烷基取代吲哚啉季铵盐缩合制备了一系列对称的水溶性方酸菁染料.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对合成的染料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它们在不同溶剂中的吸收和发射光谱.结果表明,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染料的吸收光谱发生蓝移,表现为负向溶剂化效应,在极性溶剂中的荧光量子产率比在水中的大.考察了N位取代基对染料水溶液光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吲哚环N原子上引入较大的苄基有助于提高光稳定性,且随着苄基上取代基吸电子能力的增强,染料的光稳定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酸 菁染料 水溶性 光稳定性
下载PDF
含1,3-方酸苯螺旋共轭分子的设计及其电子光谱和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孙世玲 苏忠民 +4 位作者 阚玉和 陈丽华 朱玉兰 任爱民 封继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5-108,共4页
以量子化学半经验方法 PM3优化构型为基础 ,利用 INDO/ CI方法研究了嵌入 1 ,3-方酸的苯螺旋共轭分子的电子光谱 ,同时利用 INDO/ CI-SOS程序计算了它们的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 βijk和 βμ 值 ,从而探索分子结构与电子光谱及非线性光学... 以量子化学半经验方法 PM3优化构型为基础 ,利用 INDO/ CI方法研究了嵌入 1 ,3-方酸的苯螺旋共轭分子的电子光谱 ,同时利用 INDO/ CI-SOS程序计算了它们的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 βijk和 βμ 值 ,从而探索分子结构与电子光谱及非线性光学性质的关系 .理论计算结果表明 :在苯螺旋共轭分子中适当地嵌入方酸后 ,其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增大 .与苯螺旋共轭分子和 1 ,3-方酸的比较表明 ,方酸环处于左端的体系有很好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方酸 苯螺旋共轭分子 电子光谱 非线性光学性质 INDO/CI 非线性光学材料
下载PDF
1,3方酸嵌入对称二苯乙烯衍生物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苏忠民 孙世玲 +3 位作者 段红霞 陈丽华 任爱民 封继康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7-34,共8页
以量子化学PM3优化构型为基础 ,利用INDO/CI方法研究系列嵌入 1 ,3方酸的对称二苯乙烯衍生物的电子光谱 .并利用INDO/CI-SOS方法计算系列化合物的三阶非线性光学系数γ( -ω ;ω ,-ω ,ω)和γ( 0 ;0 ,0 ,0 )值 ,探讨了γ和分子结构之... 以量子化学PM3优化构型为基础 ,利用INDO/CI方法研究系列嵌入 1 ,3方酸的对称二苯乙烯衍生物的电子光谱 .并利用INDO/CI-SOS方法计算系列化合物的三阶非线性光学系数γ( -ω ;ω ,-ω ,ω)和γ( 0 ;0 ,0 ,0 )值 ,探讨了γ和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理论计算结果表明 ,在双推电子基团取代二苯乙烯衍生物中适当地嵌入方酸 ,可使其三阶非线性光学系数有所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方酸 二苯乙烯衍生物 电子光谱 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量子化学
下载PDF
氧方酸制备方法的改进及其晶体结构 被引量:4
7
作者 衡林森 彭大权 +4 位作者 陈益钊 李聚才 郁陵庄 李文藻 赵华明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5期566-570,共5页
改进了以全氯代-1,3-丁二烯为原料制备氧方酸的方法,收率为65%~68%.测定了氧方酸的晶体结构;三斜晶系,空间群P_1,α=5.0741(6)nm,b=5.0715(5)nm,c=5.2912(8)nm,β=58... 改进了以全氯代-1,3-丁二烯为原料制备氧方酸的方法,收率为65%~68%.测定了氧方酸的晶体结构;三斜晶系,空间群P_1,α=5.0741(6)nm,b=5.0715(5)nm,c=5.2912(8)nm,β=58.57(1)°,z=1,Dc=1.915g·cm ̄(-3),Vc=0.99115nm ̄3,R_w=0.0258.其电子云密度图表明四碳环内存在一缺电空间或为1电子陷阱,四个碳碳键键长平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方酸 晶体结构 丁二烯 制备 吗啉
下载PDF
一种测定硫酸根的直接分光光度法 被引量:6
8
作者 郁陵庄 陈益钊 +2 位作者 李聚才 罗美明 李文藻 《化学试剂》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57-159,共3页
新偶氮染料1,3-N,N′-双-[4-(4′-硝基苯偶氮)苯基]异方酸二酰胺(BNBPS)的DMSO溶液与适量水所构成的体系是硫酸根的良好显色剂(Δλ=102nm)。显色剂与硫酸根在pH4.3~7.5范围内发生反应,... 新偶氮染料1,3-N,N′-双-[4-(4′-硝基苯偶氮)苯基]异方酸二酰胺(BNBPS)的DMSO溶液与适量水所构成的体系是硫酸根的良好显色剂(Δλ=102nm)。显色剂与硫酸根在pH4.3~7.5范围内发生反应,迅速由红色变为蓝色。λmax=632nm,ε632=4×104L·mol-1·cm-1,测定硫酸根的线性范围为0~15μg/10mL。考察了常见离子的干扰情况,提供了一种新的测定硫酸根的直接分光光度法,用于测定水样中的硫酸根含量,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根 显色剂 测定 分光光度法 BNBPS
下载PDF
N-芳基氮氧方酸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陈益钊 李聚才 +1 位作者 黄锋 陈凌勇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0-136,共7页
N-芳基氮氧方酸(3-芳胺基-4-羟基-3-环丁烯二酮)是合成不对称方酸衍生物的关键中间体之一,开展了对其合成方法的研究,发现并实现了方酸与芳伯胺在水中的脱水反应,制得17个N-芳基氮氧方酸3a~3q,其中N-8’-喹啉基氮氧方酸(3q)具有热致变... N-芳基氮氧方酸(3-芳胺基-4-羟基-3-环丁烯二酮)是合成不对称方酸衍生物的关键中间体之一,开展了对其合成方法的研究,发现并实现了方酸与芳伯胺在水中的脱水反应,制得17个N-芳基氮氧方酸3a~3q,其中N-8’-喹啉基氮氧方酸(3q)具有热致变色性质,根据实验事实,提出了可能的反应历程。该合成方法产率较高,产物易于分离纯化,是制备N-芳基氮氧方酸简便有效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基氮氧方酸 芳伯胺 脱水 方酸衍生物 合成
下载PDF
手性方酰胺配体的合成及催化二乙基锌对醛的不对称加成反应 被引量:3
10
作者 吕守茂 周海兵 谢如刚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5-58,64,共5页
手性1,2-环己二胺和1,2-二苯基乙二胺分别与2倍以上物质的量的方酸二酯反应可得含C2对称的手性方酰胺配体4和6以及少量单取代产物5.当1,2-二苯基乙二胺与等物质的量的方酸二正丁酯的乙醇溶液在回流温度下反应时则得关环产物7.上述新配... 手性1,2-环己二胺和1,2-二苯基乙二胺分别与2倍以上物质的量的方酸二酯反应可得含C2对称的手性方酰胺配体4和6以及少量单取代产物5.当1,2-二苯基乙二胺与等物质的量的方酸二正丁酯的乙醇溶液在回流温度下反应时则得关环产物7.上述新配体可用于催化二乙基锌对醛的不对称加成反应,产物仲醇的化学得率和ee值分别为45%~98%和25%~71%,所有新配体的结构均被IR,1HNMR,MS和元素分析所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乙基锌对醛 不对称加成反应 手性方酰胺 配体 合成 手性仲醇 催化机理
下载PDF
手性方酰化哒嗪胺及铜(Ⅱ)配合物的荧光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熊俊如 向清祥 +1 位作者 陈稼轩 张元勤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7-130,共4页
以3-甲基-6-氯哒嗪和α-氨基丙醇、方酸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的手性方酰化哒嗪胺衍生物和铜(Ⅱ)配合物,新化合物和铜(Ⅱ)配合物结构用IR,^1H NMR及元素分析对其表征.并对新化合物的铜(Ⅱ)配合物的荧光性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手性方酰化氨基醇 哒嗪衍生物 铜配合物 荧光性
下载PDF
N-方酰麻黄碱配体的合成及催化前手性芳酮的不对称还原反应 被引量:2
12
作者 吕守茂 周海兵 +4 位作者 张骥 谢如刚 周忠远 陈新滋 杨登贵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846-1851,共6页
方酸与醇反应生成方酸二酯 ,后者与天然麻黄碱反应得到 N -方酰麻黄碱或 N -方酰双麻黄碱 .单 N -方酰麻黄碱与脂肪胺及硫氢化钠等反应合成了 C-3位含氮和含硫的系列配体 .首次将这些方酰麻黄碱配体经原位制备手性唑硼烷催化前手性芳... 方酸与醇反应生成方酸二酯 ,后者与天然麻黄碱反应得到 N -方酰麻黄碱或 N -方酰双麻黄碱 .单 N -方酰麻黄碱与脂肪胺及硫氢化钠等反应合成了 C-3位含氮和含硫的系列配体 .首次将这些方酰麻黄碱配体经原位制备手性唑硼烷催化前手性芳酮及二酮的不对称还原反应 ,得到化学产率和 e.e.值分别为 85 %~98%和 5 2 .5 %~ 87.4 %的手性仲醇 .新化合物的结构已用 IR,1 H NMR,MS和元素分析所证实 ,化合物 4 b的晶体结构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方酰麻黄碱 手性恶唑硼烷 不对称催化 还原 配体 合成 手性芳酮 二酮 催化剂
下载PDF
方酸与芳伯胺在有水介质中的脱水缩合反应 被引量:2
13
作者 衡林森 姜崇厚 +3 位作者 杨大荣 胡启山 陈益钊 李聚才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96-600,共5页
与通常的脱水缩合反应条件不同,而以H2O或以H2ODMSO(1∶2,体积比)为介质,加热下方酸与芳伯胺之间可顺利实现脱水反应.方酸与芳伯胺的摩尔比为1∶2.2时,主要生成双取代产物异方酰胺;在1∶1的情况下,主要生... 与通常的脱水缩合反应条件不同,而以H2O或以H2ODMSO(1∶2,体积比)为介质,加热下方酸与芳伯胺之间可顺利实现脱水反应.方酸与芳伯胺的摩尔比为1∶2.2时,主要生成双取代产物异方酰胺;在1∶1的情况下,主要生成单取代产物N芳基氮氧方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合反应 酰胺 方酸 环丁烯二酮
下载PDF
方酸及方酸内鎓盐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华明 陈益钊 袁德其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1991年第3期21-31,共11页
本文介绍并评述方酸及方酸内翁盐的化学现状。着重介绍了我国方酸研究的情况。根据我们所观察到的某些化学现象,结合所收集与测定的光谱数据及四圆单晶衍射图谱等,对方酸及方酸内翁盐的结构与反应性能提出了一些看法与解释。
关键词 方酸 方酸内 翁盐 合成 综述
下载PDF
1,3-二-(3,3-二甲基-2-甲烯假吲哚)方酸菁染料的合成及其晶体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聚才 陈益钊 +2 位作者 李文藻 郁陵庄 赵华明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66-372,共7页
合成了两个新型方酸菁染料3和5。在酸催化下,2,3,3-三甲基假吲哚不需N-烷基化,可直接与方酸反应。反应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质子转移。结晶学数据表明,分子3的整体位于同一平面;溶剂苯规则地排布在方酸四碳环的周围,后者酷似电子陷阱。染... 合成了两个新型方酸菁染料3和5。在酸催化下,2,3,3-三甲基假吲哚不需N-烷基化,可直接与方酸反应。反应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质子转移。结晶学数据表明,分子3的整体位于同一平面;溶剂苯规则地排布在方酸四碳环的周围,后者酷似电子陷阱。染料5有良好的水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酸 环丁烯二酮 菁染料 晶体结构
下载PDF
串珠镰刀菌素的结构与毒性的关系 被引量:5
16
作者 章红 李季伦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19-123,共5页
用O_3对串珠镰刀菌素去毒处理后,对产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并通过红外、核磁共振等分析,证明串珠镰刀菌素双键消失,四元环已打开,产物为2,3-二羟基-2,3环氧-丁二酸(3)和2-羰基-3-羟基-丁二酸(4).以1日龄北京雏鸭为实验动物,将串珠镰刀菌素... 用O_3对串珠镰刀菌素去毒处理后,对产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并通过红外、核磁共振等分析,证明串珠镰刀菌素双键消失,四元环已打开,产物为2,3-二羟基-2,3环氧-丁二酸(3)和2-羰基-3-羟基-丁二酸(4).以1日龄北京雏鸭为实验动物,将串珠镰刀菌素及其结构类似物方酸进行生物毒性对比试验,分别灌胃法给毒8mg/kg体重和方酸24mg/kg体重,方酸量为串珠镰刀菌素的三倍时仍无毒性,说明串珠镰刀菌素结构中的H对其毒性起关键作用.这在国内外尚属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珠镰刀菌素 方酸 去毒 结构 毒性
下载PDF
新型手性方酰胺基醇配体的合成及催化前手性芳酮的不对称还原反应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吕守茂 周海兵 +1 位作者 谢如刚 孙晓霞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736-740,共5页
方酸经酯化后与手性氨基醇反应 ,继而与脂肪胺作用合成了六个新型手性方酰氨基醇配体 .研究了它们经原位制备成手性口恶唑硼烷后 ,在不对称催化氢化还原前手性芳酮中的性能 ,得到手性仲醇的对映体过量 (ee)值为 30 %~ 76 % .这些新化... 方酸经酯化后与手性氨基醇反应 ,继而与脂肪胺作用合成了六个新型手性方酰氨基醇配体 .研究了它们经原位制备成手性口恶唑硼烷后 ,在不对称催化氢化还原前手性芳酮中的性能 ,得到手性仲醇的对映体过量 (ee)值为 30 %~ 76 % .这些新化合物的结构已被IR ,1HNMR ,MS及元素分析所证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方酰胺基醇 芳酮 不对称催化还原反应
下载PDF
含N-烷基吲哚环方酸菁染料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伟 姚祖光 《感光科学与光化学》 CSCD 1997年第4期321-326,共6页
本文合成了七个N-烷基取代吲哚环的方酸菁染料,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与元素分析确认其结构.测定它们的电子吸收光谱、熔点、溶解度和光褪色.结果表明共轭链上引入方酸桥环提高了光稳定性,N-烷基对染料的λmax的... 本文合成了七个N-烷基取代吲哚环的方酸菁染料,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与元素分析确认其结构.测定它们的电子吸收光谱、熔点、溶解度和光褪色.结果表明共轭链上引入方酸桥环提高了光稳定性,N-烷基对染料的λmax的影响很小,但较大地改进了溶解度与熔点,带有支链的烷基有更好的溶解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菁染料 方酸 光稳定性 有机染料 烷基吲哚环
下载PDF
方酸类药物合成研究概况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海兵 李聚才 陈益钊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1997年第6期562-570,共9页
本文对近年来方酸类药物的合成及用途等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评述,开展了一些可望具有疗效的方酸衍生物的合成研究,并就方酸类药物的制备提出了新解。
关键词 方酸衍生物 方酸类药物 合成 综述
下载PDF
手性方酰氨基醇配体的合成及催化前手性芳酮和二酮的不对称还原反应 被引量:2
20
作者 吕守茂 周海兵 谢如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05-610,共6页
方酸与正丁醇回流生成方酸二正丁酯 ,后者与等物质量的氨基醇反应生成手性方酰单氨基醇酯 ,与 2倍以上物质量的氨基醇作用则生成具有C2 对称的手性方酰二氨基醇配体 .新合成的 2~ 6五个配体用于原位制备手性口恶唑硼烷催化前手性芳酮... 方酸与正丁醇回流生成方酸二正丁酯 ,后者与等物质量的氨基醇反应生成手性方酰单氨基醇酯 ,与 2倍以上物质量的氨基醇作用则生成具有C2 对称的手性方酰二氨基醇配体 .新合成的 2~ 6五个配体用于原位制备手性口恶唑硼烷催化前手性芳酮及二酮的不对称还原反应 ,产物手性仲醇的化学得率和ee值分别为 85%~ 98%和 35%~ 98% ,新化合物的结构已被IR、1HNM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酰氨基醇 手性wu唑硼烷 不对称催化 芳酮 不对称还原反应 手性配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